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摘要:本文主要从善于设疑问、培养求异思维、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小学生自动、自主开展语文学科活动激发创新兴趣,教师巧设教学环节引导其自主探究等几方面,谈谈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语文教学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伟大先驱,他毕生崇尚创造、勇于开拓。
陶行知根据多年开展的创造教育实验,研究总结了实施创造教育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充满着智慧和活力,有不少对我们如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陶行知先生以主张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认识到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而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因此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出提要从环境、兴趣、读写及老师引导等方面努力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善于设疑问难培养求异思维陶行知深信,“疑者,觉悟之机也。
”“学贵有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在他看来,疑难是创造之师,无数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步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我适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虎门销烟为什么邀请外国人到场观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热烈讨论改变对策后的情况,各抒己见,寻求所有可能的答案,思维由广阔引向了深入,思维的广阔和深入又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重组,这样表达的语言即有创造因素。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设计诸如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课题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小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课题组石卫星20世纪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学习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注重小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创建“行知”创新的学校文化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过:“儿童创造是千千万万的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我们只有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
”传统教育理论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学生完全置于被动接受和消极适应的地位,使得很多学生求异求新的心理弱化,知识更新的本领、探索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工作的实践能力。
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尔教授最近指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持续不断地培养创新的人才。
”学生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从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根本的途径在于教育。
人的自然遗传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其个性的发展、潜质的显现、性向的确定、兴趣爱好的养成均离不开后天教育的引导和影响。
本课题研究旨在践行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新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创设和谐的管理环境学校管理创新是基础,学校管理者应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有着不同的个性。
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和个性,教师才有可能有创造性,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才会张扬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做到“求同存异”和“异想天开”。
应先从管理层研究,允许多样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调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档资料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他的这一理论是指导物理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
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结论,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获得知识的一般过程。
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有赖于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的有机结合。
一、眼与心结合,在观察活动中创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做”是指广义的“做”,既要用手做,人要用眼、耳、鼻等各种感官做,更要用心、用脑去做。
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眼与心”的结合,即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
现代科技的许多发明创造源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成就都建立于观察与研究之上;通过对苹果落地和类似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对鸟飞行的观察与研究,莱特兄弟最终发明了飞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观察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为使观察真正成为创新意义层面上的观察,进而通过观察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习眼与心的有机结合,通过无数次的观察经历,逐渐掌握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揭开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为此,老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训练学生运用多感官观察,真正做到“眼”与“心”的有机结合。
二、手与脑结合,在实验活动中创新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和双手,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做到手脑并用。
教学正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
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模式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
其中“实验猜测、设计、交流”等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努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
简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也是一位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先驱者。
他提出了一套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方法,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六大解放内容。
1. 解放思维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他主张解放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创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解放情感陶行知认为,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对于培养儿童创造力至关重要。
他主张解放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积极和自由。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理解,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解放身体陶行知认为,身体是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他主张解放身体,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艺术表演。
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艺术修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体育课和艺术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表演。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艺术修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解放语言陶行知认为,语言是儿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他主张解放语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交流和沟通。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吸引学生 , 让他们 积极主动地学 习 , 激 发起他们 对美好事 物 每个人 的审美观点不 同,对美术作 品的评 价结论也就不 同。 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例如: 在八年级下册 《 最亲近的家 在每 次下课 前给学 生们 留点 时间展示 自己的作 品并进行 分 具》 一课导入时 , 我 自己通过 剪 、 穿插 、 粘贴等方法 , 很快 就做 组讨 论 、 相 互评议 , 学 生不 但可 以在 同学面前 表现 自我 , 评 成 了一个沙滩椅。学生们也很感兴趣 , 纷纷 问老师是如何做 价 自我 , 可以相互借 鉴学习 , 有利于培养 学生 的观察 、 判断、
成 功 的 。这 样 , 一堂课就很容易开展下去。
审美 、 创造 方面 的能力 , 而且学 生在互 动 中学 会 了宽容 。例
三、 教师 角色要转换 , 观念要更新 , 素质要提高
如: 在欣 赏世界 名画《 最后 的 晚餐 》 时展 开“ 美术 大师 达 ・ 芬
新课标的实施 不仅 要求 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 而且要求教 奇 的作品《 最后 的晚餐 》 美不美 ” 的讨论 。 当有的学生 说不美
、
要 善 于 创 设 宽 松 和谐 的课 堂 氛 围 。 提 供 良好 的 创 作
环境
陶行知先生 曾说 : “ 气候是生物生长 的必要条件 , 要学 问 我还发现同学们在评价 同伴 的作品时 , 普遍都会用欣赏 的眼 长进必须创造追求真理所必需的气候 。 ” 因此 , 美术教师在教 光来 评价 , 这种 “ 取其精 华 , 弃其糟粕 ” 的互评方式 , 为下一次
四、 建 立 科 学 的评 价 机 制 。 以 保 护 学 生 的 创 作 激 情 1 . 重 视 学 生的 自我 评 价
教学教法 , 改进教 学, 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前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正文:就一般而言我们的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具有以下内容: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实践、创新和民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陶行知的教育理念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他主张教育要紧密结合生活,以生活为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他提倡“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成长。
2.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教育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
他提倡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的教育作用。
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拓宽了教育的视野,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这一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质量。
4.爱满天下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成长。
他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种充满爱心、关注人性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改革注入了人文关怀。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近两年来,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我们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办法。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
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
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
我们组织教师学陶行知,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后进生更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
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在教育教学论文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的教育探索和实践 中形 成 了以创新为基本 特征 、 以实
践为核心 内容 的陶行 知创造教育思想 , 我国教育遗 是
产 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试 图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 本 思想 , 探讨 当前 我国大学生创 新素质 培养的途径 。
一
陶行 知创造 教育 的 目标是 使学 生 “ 手脑 双挥 ” 、
求的敏锐预测 与准确把握 , 具备 善于观察 、 独立思考 并勇于挑战 的品质。 3创新高校的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是创新教 育的重要载体 , 培养学生 创新素质就要 营造适于创新生存 的校 园文化。 陶行知 在育 才学 校大力推行创造 教育 , 组织 开展“ 造月” 创 、
培养创 新人才 是世界各 国高 等教 育改革 运动 的 主要 目标 之一 。 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 和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既是经 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对 高等教育提 出的时代 要求 , 也是高等学校肩负 的历史重任 。 年来 , 国高 近 我
才学校 、 社会大学 等 , 体现着 他 的创造 教 育观点 无不 和创造 精神。陶行知 的创造思 维始终 面对世界 , 向 指
“ 手脑联盟” “ 、手脑双 全” 3 。[ 这既是 创造教 育要达 到
、
宏 观 层 面 : 造 有 益 于 大 学 生 创 新 素 营
的 目标 , 又是实现创造 教育的手段 。他的人才培养 目 标 体现着 知识与 能力并 重的时代 特征 , 为 “ 新意 认 创 识 的培养 , 要求 学生必须 取得现 代 的知识 , 学会 现代 的技能 , 觉现代 的 问题 , 以现 代 的方 法发挥 我们 感 并 的力 量 ” 与时代俱进 ”“ , “ , 做一 个长久 的现代人 ” [ , 4 并 提 出要 创造就要有“ 大无畏之 斧” “ 、智慧之剑 、 金钢之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创造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习陶行知强调通过实践探索、思维激发和团队协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行创造教育之路,就是要将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推动教育变革,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涵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实践和体验,重视团队合作和交流,提倡以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实践路径是将创造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过程。
在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实践路径中,教育者应该秉持“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将创造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要以学生为本。
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和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以问题为导向。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现实问题和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
要以实践为基础。
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提倡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以上实践路径,可以有效地落实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推动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教师的激情和创新意识。
要建立积极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潜力,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要加强家校合作。
教育者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和培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 259 ·校园心语【摘 要】1933年陶行知对于什么是创造教育做出系统的阐述,与此同时对创造教育的目的、范围、方法也做出了论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以创造教育为核心内容,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本文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进行论述与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幼儿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赵惠英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容及意义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而对于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样受用。
一是提倡实验教学,反对重视书本知识,死读书会抑制儿童的创造能力,没有发明和探究的能力。
二是提倡建立实验学校,不提倡一定模式的教学目的。
三是提倡用统计教学原理,反对一人的思想的教育原则,应该让孩子思维不受限。
四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而对于幼儿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受用。
一是提倡实验教学,反对重视书本知识,死读书会抑制幼儿的创造能力,没有发明和探究的能力。
二是提倡建立实验学校,不提倡一定模式的教学目的。
三是提倡用统计教学原理,反对一人的思想的教育原则,应该让孩子思维不受限。
四是侧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身边事物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变化,新鲜事物的不断更新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都是创造之地,人们时刻都在进行创造。
所以加强创造教育,让孩子从幼儿时代就迈上创造之路。
陶行知以生活教育为核心,认为教育应该是提供人们需要的教育,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要教育。
他所提出的生活是教育的著名命题,在实施过程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应该依照幼儿的学习方式,一边教一边学,老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多有依据的进行。
陶行知说: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想要进行创造首先要进行行动,二要进行脑力的行动也就是思想,三是在进行想与行动的同时就会产生全新的价值。
做是进行发明的前提,为创造探寻道路。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创造的儿童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首先回顾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核心理念,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
接着,通过详细解读陶行知的相关著作和演讲,提炼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和实践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陶行知,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对儿童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他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教育者的任务是激发这种潜能,引导儿童自主发展。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教育应当以“生活即教育”为基本原则。
他主张教育应当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还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而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儿童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即通过生活实践和教学合作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创造的儿童教育的方法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构想,更是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性和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 ——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发布时间:2021-07-15T10:33:20.7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作者:刘峥[导读]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刘峥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如“培养真善美的活人、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在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为幼儿教师,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理论,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做幼儿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创造力启发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创造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提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1]p560这种人既是“真善美的活人”,又应是手脑双全的人:即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子去想。
因此,“手和脑在一块儿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他要求教育者应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培养。
(二)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以求到教育。
教育从生活中的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1]p375在创造教育方法上,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为什么呢?因为做是劳力上劳心,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便是它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边做一边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在他的“鲁滨孙漂流到荒岛”的事例中可很好解释这一点。
(三)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大需要”“一大条件”陶行知认为,儿童多少有一些创造力,但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教育管理者。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实践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探讨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主张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出的“不以成绩评定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其次,陶行知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教育管理应该注重人性化和民主化。
他强调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他提倡师生平等的教育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陶行知还强调教育管理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其次,陶行知提倡的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也对现代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
现代学校管理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参与,建立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此外,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提醒我们,教育不应该仅仅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总之,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的教育管理实践强调人性化和民主化,对现代教育也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借鉴陶行知的思想,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陶行知创造教育实践
一、引言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其教育实践,以期为我国现代教育提供借鉴。
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1. 教育的本质是创造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创造。
他说:“教育者,创造也。
创造者,教育也。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社会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该面向社会。
他主张“社会即学校”,即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场所,让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这样,学生可以在社会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实践1. 建立生活教育学校陶行知在实践中创立了生活教育学校,如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等。
这些学校以生活为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学校教育中,陶行知倡导“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创办刊物,传播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创办了《生活教育》等刊物,传播他的创造教育思想。
通过这些刊物,他向全国教育界推广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
3. 举办讲座,普及创造教育陶行知还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向广大民众普及创造教育。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他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启示
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启示【摘要】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理论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容,通过“六大解放” 、“三个需要” 和“一个条件” 来解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手段来实施创造教育。
本文从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出发,立足现实基础,阐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一、前言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国创造教育理沦的奠基者之一。
无论是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人格,还是他那种不断开拓、改革教育的探索精神,无不闪烁着创新的智慧,折射着时代的光芒,特别是他提出的创造教育理论,更有其现实意义,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二、现状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中,课改一词出现的频率也在不断攀升。
职业教育为了取得所谓“课改目标”,提出的教育目标所涉及的知识畴和能力要求,脱离了学生“2年学校+1年企业”模式的实际,盛行的依然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结果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有限,在未来短期极易被企业所抛弃。
因此,要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学习行知先生在学理、学制等方面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占有主体地位。
他倡导的教学法,是给学生以“猎枪”而不是仅给以“猎物”,目的是让学生学得感兴趣,敢于对知识的探索,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因此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对于职业学校如何实施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新型头脑”的学生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三、对策(一)激发兴趣、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在动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1)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探讨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通过运用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与表达能力。
具体应用包括通过启发式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和开放性问题,以及注重鼓励学生表达等方法。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应用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兴趣、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全面发展、重要性、应用价值、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字子同,号木间,江苏常熟人。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近代教育家之光”。
他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倡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他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当今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起始阶段,是建立学生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上。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现代意义。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陶行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还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还强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
陶行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我们应当积极借鉴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1.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作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
陶行知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老师的指导。
这种观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具备筛选、分析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而不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信息。
陶行知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与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学以致用”理念不谋而合,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而这正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所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对当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通过积极响应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做出贡献。
1.2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陶行知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家,对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应用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倡导学以致用,注重实践。
通过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进一步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念、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学以致用、实践、启示、未来应用、总结1. 引言1.1 陶行知对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教育的贡献不可忽视。
陶行知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界,也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记忆和模仿为主,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陶行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被誉为“中国教育变革的先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1. 提倡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只依赖教师,而应该学会自主学习,这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被鼓励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通过阅读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让学生在知识选择上拥有更多的自由。
2. 提供实践机会陶行知提倡“课堂教学”和“生活教育”的相结合,也就是要把理论灌输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实际解决问题、创新。
学生活动或实践活动的组织应该尽可能安排在校内或校外的“真实”场景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模拟、操作,最好可以让他们动手操作,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带来的感受和乐趣。
3. 培养创新意识为了成功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者尤其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育创新能力可以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始。
通过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注意细节,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二、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关注学习过程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支持和鼓励。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授课的思路、方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此外,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尊重学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观点,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校园应该是一个主张公正、平等和尊重的世界。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被排除在学校社区之外。
谈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育过程 中贯彻实施 , 是当下教育 工作者需 放 : 解放 眼睛 , 敲碎有 色眼镜 , 教大 家看事
要 思 考念 更 新 四 基 强
代创造教育 的倡导者和先行 者。 玩, 才算 是有点 做人 的味道 。有 了这六大 法 , 用最短 的时间探讨知识 的本源 , 求知识 解放 , 创造力 才可 以尽管发挥出来 。 ( 基于集体 , 三) 培育真善美的人 的归宿。他指出“ 生活 、 工作 、 习倘使都能 学 自动 , 则教育之收效 定能事半 功倍 ” 。这就
文 /胡 艳 霞
的最 高 境 界 就 是创 造 ” 。
对形成 研究 、 讨论 、 切磋 、 设疑 问难和抓 良
好 文 化 氛 围 有很 大好 处 。 育人 学 校 师 生 以
一
( 基于孩子 , 二) 解放儿童 身心
创 新 是 创 造 教 育 的 核 心 , 造 教 育 就 创 陶行 知 在 批 判 旧教 育 的 时 候 , 出 了 发
实 ; 放头脑 , 解 撕掉 精神 的裹 头布 , 使大家
教育者 首先要 受教育 , 行素质 教育 推
美 国 教 育 哲 学 家 杜 威
想 得 通 ; 放 双 手 , 去 指 甲 , 首 先 要 有 胆 识 有 魄 力 有 新 观 念 的教 师 。 陶 解 剪 如 何 灵 活 运 用 创
的创 造思维能力 , 提倡 以学
生 自 由发 现 为 主 的 探 究 式 的 教 学 。 13 年 奥 斯 本 提 98 出 了著 名 的 头 脑 风 暴 法 , 把
谈 出真 理来 ; 解放 空 间 , 人 种 敢 探 未 发 明 的新 理 , 入 未 开 化 的 边 疆 把 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平湖市技工学校高光
[摘要]:学生的创新思想是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必须具备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出创造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指导意义,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应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相结合。
本文简要阐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通过多种教育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创新思想创造教育
陶行知先生作为近代最知名的教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理论和精神财富。
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推广。
陶行知先生创造的教育理念贴合实际,论据充分,他说: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鲁滨逊物质的创造和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思想心里的创造,都深刻说明了创造是教育的原动力,而行动是实现创造思想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们职业教育面临着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在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寻求方法。
而任何教学改革行动都要有理论依据,我们应该深刻领悟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
一、学生创新思想要从实践中来
陶行知先生说:知识要从行动中去求来,不行动而求到的知识是靠不住的。
他不提倡做书呆子,而是要用脑去创造,首脑并用,做聪明的“劳力者”。
行动就是实验,就是实习课,所以职业学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将其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我们的学生首先是要通过实习课验证了所学的知识,将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在实习课中不断前行,探索新知识,当知识达到足够丰富的
时候,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所以说要从实践中得来。
目前职校学生都处在思想最活跃的阶段,一旦找到兴趣的切入点,他们会为之付出全部的精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教师的主阵地——课堂和实习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首先掌握基础知识,后学会创新学习。
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在《电机与变压器》课程教学中,我下载了一些关于自制简易电动机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学生非常感兴趣,立刻被吸引过来。
自制简易电动机可操作性强,方便于在课堂上完成。
然后带领学生通过学习模仿并自己制作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制作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发动思维,想办法制作的更完美,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学生创新思想和能力。
再如在实习课上,学生进行电路拖动线路的连接,首先是按照图纸按部就班的接线。
当对工作原理和接线已经非常熟悉的时候,学生就开始自己想如何走线更合理,在接时间继电器控制的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时学生在走线时就有不不同之处,在能完成线路功能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的。
(二)教师的副阵地——课间和课后
学生在课间和课后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实践的过程,有些学生课上很拘谨,课下很放松,他们互相探讨,思维碰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看到的多了,想的就多了,疑问自然就多了,而疑问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课下利用各种资源,通过自学来提高创新学习能力。
在讲解电动机构造时,我到修电动机师傅那里拍摄了一些图片,给学生展示。
学生觉得很真实,贴近生活。
我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手机随时可以拍摄这些有价值的图片,提供给我,也可以通过网络、家庭的各种途径搜寻有价值的素材,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有让学生有意识到提高了自学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让实践验证理论,让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学生不断会进步和提
高。
二、教师巧妙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想
教师在课堂是主要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应该变化角色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这是新时期教改提出的理念。
教师放下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有时小小孩子也教大小孩子呢”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理解为“教学相长”。
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充分备课
备课是完成一节课的最基本前提。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开始,要考虑周全,以课题时间继电器为例:
每一个目标的制定都是以大纲为依据,从学生认知能力出发,切合学生的特点来完成的;每一个目标的制定都是为知识的掌握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学生得到的就越全面,基础打好了,也为创新做好了准备。
(二)精选教法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技能培训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我们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驱动学生,针对不同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实训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抽象的专业基础课可以采用媒体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等;文化课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和示范操作法等。
总之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是:贴近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资源。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吸引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如在讲解《电力拖动》课程的通电延时△—YY双速电动机控制电路图时,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时间继电器的线圈是得电的,从能源节约的角度和安全性考虑,可以让其断电,那应该怎么解决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热烈的探讨,各抒己见,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完成,师生都感到非常满意,学生收获很大,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很好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点睛之笔
教学评价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评价做总结,即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肯定和指出不足,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遵循以下原则:
1、多鼓励。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创新点、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
他们创新的动机。
2、评价标准不求统一。
不能只用教材“要求”这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全班探究得到的几十个答案,尤其是技能实践课程,更是应以最终完成项目的结果去评定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正确性。
否则做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创新遵循“熟能生巧”的原则
中学课文《卖油翁》里的卖油老人说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让我们幡然顿悟,只有熟才能生巧,巧即创新。
目前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就是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和书本上的内容,属于“邯郸学步”,这样是不能“生巧”的。
我们教师如果将“熟能生巧”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职校里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每天都在工厂里进行训练,他们的创新的机会就很大。
(一)“熟”要从“量”开始
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注重数量,主要是对每一个重要知识点要布置一定量的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
技能课上可以让学生一个课题训练3—5遍,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更加透彻。
理论课教学课后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作业紧紧围绕着课堂上学过的知识点,巩固学生课堂上学过的知识。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比较扎实,巩固了教学效果。
所以受一定量的练习非常重要,这是夯实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又是创建创新平台的基础。
(二)“熟”需要反复复习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这个道理。
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重大的发明灵感或者感悟往往是在温故中形成的。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于是苯环的形象就出现了。
试想如果凯库勒不是每天都在研究碳和氢这些元
素符号,我想他们也不会出现在他的梦里。
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是从各个侧面或者方面进行温习回顾,是不断复习的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学生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订学习计划,对学过的每个基本知识点都认真回顾,不断去理解,最后全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牢记先生的期望,重温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将创造精神付诸于行动,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开启创造之门。
[参考文献]
[1]邢怀念,刘金东,窦锦华《论“熟能生巧”理念在创新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5期
[2]徐明聪,《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