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

合集下载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 广袤相齐” ( 《正德颍州志》 卷一) 的西湖美景, 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欧阳修·采桑子优秀课件(多场合)

欧阳修·采桑子优秀课件(多场合)

欧阳修《采桑子》优秀课件解析一、引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其诗词文赋,均有卓越的成就,尤其是词,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采桑子》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堪称经典。

本文将以《采桑子》为例,深入解析其优秀课件。

二、《采桑子》原文及译文原文:春云暖,晓雾薄。

红杏枝头春意闹。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底一声歌,花底一声笑。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译文:春天的云朵暖洋洋,清晨的雾气淡薄。

红杏花开满枝头,春意盎然。

夜晚风雨交加,花儿随风飘落,不知有多少。

在花丛中,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每天在花前饮酒,常常醉倒,不在乎镜子里的容颜变得消瘦。

三、《采桑子》优秀课件解析1.内容解析《采桑子》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红杏花开、春意盎然的画面。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还穿插了夜晚的风雨、花落的哀愁,以及诗人在花前饮酒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修辞手法解析(1)拟人: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将春意拟人化,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夜晚的风雨和花落的哀愁,以及日间花前的欢声笑语,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3)借景抒情:诗人借春天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思想内涵解析《采桑子》以春天的景色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同时,诗人在面对人生无常时,选择以饮酒来排遣心中的愁绪,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四、结论《采桑子》作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丰富,意境深远。

通过细腻的描绘、巧妙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堪称经典。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解析这首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领悟人生的哲理。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原文翻译及赏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温暖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温暖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原文及翻译注释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原文及翻译注释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原文及翻译注释
采桑子。

桑桑枝枝上,憔悴英雄泪;今我思子龙,何日归故里。

采桑子,采桑子,谁家今夜不醉;秋风萧瑟,桑叶褪色,天涯恨谁家
落红。

翻译:
桑树枝头上,英雄泪落憔悴;今日我想起小龙,何日能回到故乡。

采桑子,采桑子,今夜哪家不醉倒;秋风清脆,桑叶褪色,天涯仇恨
谁家的红色。

注释:
此曲为晚清宣和诗人欧阳修的著名抒情诗歌。

《采桑子》描写的是桑
叶秋色渐渐改变,小龙仍心存故乡,思念故乡的悲凉心情。

他与秋风一起,令人思绪万千,也彰显出乡愁的深重。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拨灯书尽红笺也,照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翻译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旧感到空虚无聊。

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也总有所阻隔。

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

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解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红笺:一种制做精致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

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

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孤独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

双鱼:代指书信。

谢桥:谢娘桥,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创作背景该词的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这首词到底是写给谁的已难以确知。

从词意看,像是对某一恋人而发。

赏析纳兰将一首小词写得情意融融,求而不得的爱情让他感到为难与苦痛时,也令他心中充盈着忽明忽暗的期望。

这首《采桑子》,一开篇便是无聊,写过信后,照旧无聊,虽然词中并未提及信的内容,信是写给谁的,但从“照旧无聊〞这四个字中,就已经可以猜到一二了。

纳兰总是有这样的本领,看似在自说白话,讲着不着边际的胡话,却总能营造出引人人胜的氛同,令读词的人不知不觉地沉沦。

纳兰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变为一台表演,读者成为了观众,与他一起深思爱恋。

词中的“红笺〞二字透露出纳兰所记挂的人定是一名令他着迷的女子。

红笺是美女亲自制作,特地用来让文人雅客们吟诗作对用的。

不过,诗词中红笺多是用来指相思之情,只要写出红笺,一切便都在不言之中了。

下接一句“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引自秦少游的词句“玉漏迢迢尽,银河淡淡横〞。

诗词中,“漏〞一向是寂寥、落寞、时间漫长的意象,在这里也不例外。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由我国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注释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鉴赏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词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

在词的上阕,欧阳修描绘了春天过后的西湖景象,落花满地,杨花飞舞,垂柳在春风中摇曳。

通过这些细节,作者营造出一种寂静、空虚的氛围。

在下阕,欧阳修进一步描绘了游人散去后的西湖。

笙歌散尽,繁华消失,作者开始感受到春天的空虚。

然而,这种空虚并非消极的,反而让作者体验到宁静的畅适。

最后,作者回到室内,放下帘栊,享受细雨中的清寂。

整首词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写到室内气氛的清寂,展现出作者生活中的静观自适的情调。

从艺术手法来看,欧阳修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

比如“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这句,既描绘了春天过后的景象,又通过“狼籍残红”和“飞絮濛濛”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淡淡哀愁。

又如“垂柳阑干尽日风”这句,通过“尽日风”三字,生动地描绘了垂柳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

在主题上,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淡淡哀愁,但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展现作者独特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的优秀诗歌。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作者成功地表达出对春天消逝的哀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⑶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写作背景】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

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欧阳修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写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

本篇是组词中的一首。

它写湖面饮酒赏曲。

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别有天地。

本词描写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全词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赏析一】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欧阳修《采桑子》原文、注释及译文

欧阳修《采桑子》原文、注释及译文

欧阳修《采桑子》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栏杆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群芳:各种各样的花草。

狼藉(jí):散乱。

残红:指落花。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春空:春天消失了。

帘栊(lóng):窗帘。

栊,窗棂。

【大意】
烂漫的百花凋谢之后,颍州的西湖还是那样美好。

飘零的花瓣散落在地上,轻飞的柳絮像是蒙蒙的细雨,和风整天吹拂着栏杆旁的柳丝。

音乐和歌声随着游人的离去而消失,这才让人感觉到春天已快要逝去。

我正要慢慢地放下窗帘,却看到一双燕子在细细的春雨中飞回来了。

欧阳修《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此词描绘了颍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

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轩槛:长廊的栏杆。

③芰:指菱。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湖岸凹入处。

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试题(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阅读答案(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

意思对即可。

]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翻译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诗词赏析: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_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诗词赏析: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_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诗词赏析: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_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

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

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

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注释西湖:指颍州西湖。

坞:湖岸凹入处。

汀:水中洲。

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芰:即菱。

赏析一“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

“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

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

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

好就好在“花坞苹汀”。

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

“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

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

“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①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棹(zhao照):一种划船工具,形状如桨。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逶迤(wei yi威移):道路、河道弯曲而长。

②琉璃:此处即指玻璃,形容水面之光滑。

【译文】
驾着轻舟,举着短桨,欣赏这西湖美好的风光。

碧绿的湖水微波起伏,长堤上青草吐着芬芳,还有那湖面上飘漾的一阵阵笙歌,似有若无,令人神往。

风静波平,水面似玻璃般光滑,不知不觉间小船向前移动,只有微波在荡漾,那被惊起的水鸟,轻轻擦着岸边,飞向了远方。

【集评】
近代·夏敬观:“此颍州西湖词。

公昔知颍,此晚居颍州所作也。

十词无一重复之意。

”(《评六一词》)
【赏析】
这首词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西湖景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描写得如画如影:碧波绿水,芳草吐翠,浪静波平,水光如镜,一阵阵悠扬的歌声随风传来,被惊起的水鸟翩翩而去。

在这一幅幅的山水画卷中,诗人泛舟自赏,那一种悠闲之态,自得之乐,溢于词中。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只是选择看到和感受到的几个画面,组成一幅恬静、疏淡的水墨画,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

这在宋初的词境上,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突破。

冯煦在《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赞他“疏隽开子瞻,深
婉开少游”,指出了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这个评价是很有见地的。

采桑子欧阳修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采桑子欧阳修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采桑子欧阳修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原文:
采桑子·欧阳修。

红瓦故居开疏桐。

碧窗秋色满江东。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中。

注释:
1.采桑子:古代女子采集桑叶的儿歌。

2.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

3.红瓦故居:欧阳修的故居,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鹤山镇外,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疏桐:高大的桐树。

5.碧窗:翠绿色的窗户。

6.秋色满江东:秋天的景色满布在江东地区。

7.夜阑:夜深人静的时刻。

8.铁马:指奔波劳碌、行走天涯的人。

9.冰河:指路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

10.入梦中:指事情沉淀在心底,进入梦中。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全词以“西湖好”领意,通过描写西湖景物,及在西湖游玩的心情,表现了西湖的美景以及对西湖的留恋,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采桑子残霞夕照1西湖好。

花坞2苹汀3,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4。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5凉生,莲芰6香清,水面风来酒面7醒。

【注释】1、夕照:落日。

2、花坞(wù):四周高起花圃。

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3、苹汀(tīng):长满苹草的水中小洲。

苹,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全草可入药,亦作猪饲料。

亦称“大萍”、“田字草”。

汀,水边的平地。

4、野岸无人舟自横:化用自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轩槛:凉亭。

轩,长廊。

槛,栏杆。

6、莲芰(jì):即莲花。

芰,菱。

7、酒面:醉脸。

【作品介绍】《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首句点明是夕阳西下时分,以下全词即捕捉住这一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来写。

上片写游人散去,波平如镜。

然而,一道残霞铺洒湖面,花坞苹汀在落日余晖映照下,比白日更加艳丽,更富情韵,突出的是一个“静"字。

下片明月初上,暑消凉生,晚风习习,从水面吹来,夹带着莲芰的清香,结句以吹醒了作者的醉颜加倍形容晚风的清爽,突出的是一个“凉”字。

【白话译文】夕阳余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么迷人,岸边绿草茵茵花坞内艳丽的花朵色彩缤纷,湖内风平浪静一碧万顷,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在漂横。

西南天边的月亮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凉亭内传来徐徐凉爽之气,莲花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阵阵凉风驱散了微微醉意。

【创作背景】此词为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退居颍州时所作。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欧阳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欧阳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标签抒情、写水、西湖、荷花译文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

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注释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旌旗:古代旌旗仪仗。

幢:古代的帐幔。

盖: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笙:簧管乐器。

赏析上片用“旌旗”来比况荷花的“红幢绿盖”,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

把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随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作者紧扣“西湖好”的总写到展开具体描写,碧绿清澈的湖水承载着小船与游者,长长的湖堤长满茂密的芳草,满眼的绿意,扑鼻的清香,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词中二三句主要通过视觉写“西湖好”,“隐隐笙歌处处随”则是从听觉写“西湖好”,这一句从侧面告诉读者,游湖之人何止醉翁。

描绘出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

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饮酒的活动,已完全沉醉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

“醉里归”写出词人心情十分惬意,这是观赏西湖秋荷所导至的,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诗诗人游览荷塘,官场上的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和微雨所冲散,带回的是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这首词描写了西湖夜晚的景色,歌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欧阳修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采桑子⑴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⑵。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⑶。

谁羡骖鸾⑷,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⑴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

《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

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⑵云物:犹言景物。

⑶琼田:传说中的种玉之田。

⑷骖鸾:仙人乘鸾鸟登仙。

骖:驾,乘。

【作品介绍】《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上片着重写颍州西湖的夜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片描写在月白风清的.夜色中,湖水似一片玉田,而由此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幻觉。

【白话译文】西湖风景真好啊,天光水色融为一片,景物都是那么清丽新鲜。

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管弦。

那风清月白更是迷人夜,湖面好似一片白玉田。

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欧阳修晚年。

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

像这样一别,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注释才道:才知道。

语本晏几道《醉落魄》词:“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

”又宋刘克庄:《忆秦娥》:“古来成败难描模,而近却悔当时错。

”凄迷:凄凉迷乱。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

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满眼春风百事非:句出于李贺《三月》诗“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又宋赵彦端《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无计:无法。

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落尽梨花月又西:唐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

”又宋梅尧臣《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容若此句撇开前人,用“月字”独创出凄迷冷艳的意境。

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别是一种肌骨。

赏析《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词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词上片描写自己与表妹之间只是一种错,抒发了自己凄迷的心情。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有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

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读者不应该侵占、剥夺,也不能够侵占、剥夺。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桑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篇1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 44 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下面 是小编收集的欧阳修采桑子及赏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 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 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 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 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 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 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 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 的样子。

⑶蒙蒙: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写作背景】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 情湖山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 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

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而词人的 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 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欧阳修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 写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

本篇是组词中的一 首。

它写湖面饮酒赏曲。

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别有天地。

本词描写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全词充溢着悠然闲怡 之趣。

【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其中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 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而“狼 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数句,通 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在“群芳过后” 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 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

当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 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 ” 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 “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 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 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 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 既觉有所失的空虚, 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 产生, 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 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 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 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 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 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 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 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 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 尤其最后两句 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 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 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 不但不感伤, 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 宁静谧的美趣。

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 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