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在电影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影片玩酷玩炫,给观众带来感官刺激的同时,电影的故事原创力有被削弱的迹象。而在我们进行的多次观众调查中,大多数观众坚持选择看电影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为了一个打动人心的电影故事。”中国电影博物馆馆长杨永安这样表示。

我们再以电影中的动画影视为例。1988年,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担任制做了《谁陷害了兔子罗杰》,这是一部由几乎40年代所有的动画明星悉数登场,和真人同一个银幕空间演出的影片。它是一部卡通与真人在现实世界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新颖、独创,处处充满着奇思妙想。最终这部影片揽获了四项奥斯卡大奖,被称为动画史上的里程碑。《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以瑰丽奇幻的色彩和异想天开的创意引人入胜,被誉为现代童话。其幕后杰出的动画设计师们运用了全新的光影技术创造更为逼真的动画及三维效果和大量的移动镜头减少乏味的静止影像。但是单有卓越的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电影的成功,在众多优秀动画设计师的汗水背后,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以及出色的剧本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比较而言,我们国产动画片的软肋恰恰就是不会讲故事。投资1.3亿元制作的国产动画片《魔比斯环》票房惨败,国内首部3D立体故事片《乐活男孩》反响也是不如预期热烈。其中,这两部动画电影中的一大败笔就是故事欠缺可看度。由此可见,故事在电影中的重

要性。

影视电影创作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足见剧本的重要性。实际上,小说也好,电影电视剧也好,所有视听艺术的第一要素就是故事情节,即怎样说故事,怎样说好故事。市电视台局长窦小烨曾认为,编织好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包括小说、影视剧、戏剧等文体的共同目的,叙事作品“是以故事为中心所虚构的艺术作品”。

那么中国电影在叙事方面做的怎么样呢?“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展的2009年至2010年北京观众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总体评价、演员评价、导演评价、故事情节吸引力评价、题材多样性评价、画面效果评价6项指标中,与故事相关的两项排名最后——电影故事的吸引力67分,电影题材多样性是65分。这很能说明问题。”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邢建毅公布的这一组调查数据较有说服力地提出了当下中国电影的现实问题所在。中国电影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每年的电影产量也逐年增多,但国产电影的质量却令人咂舌,同时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渐下降。当你看到银幕充斥着情节像电视剧、故事不知所云、格调低俗的电影时,也就不能不为中国电影的现状堪忧了。

那么中国电影现状的缺陷到底有那些?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

心副主任饶曙光看来,故事、叙事和景观都是当前中国电影的“短板”,比如我们的电影故事元素不够丰富,叙述不够流畅,仅仅从镜头数量少就可以窥见一二。“中国电影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受小品文化的影响

太大,这种小品文化、段子文化以及无休止的‘山寨’、克隆,严重降低了中国电影的叙事能力,尤其是喜剧电影创作,缺乏情节和想象能力的构造,仅仅是靠一些段子、一些动作获取效果,这是很危险的。”饶曙光提出这样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认为,叙事是中国电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手法,而且在观念和能力上的把握,因为在一般观众眼里首先挑剔的是电影叙事,实质上是深入到故事层面的观念和构架意义上故事。他分析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叙事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故事不好看,没有血肉筋骨的丰满性;虚假不真实,缺乏生活常识;逻辑不合理,缺乏历史知识;表现简单幼稚,难以打动人心。

电影叙事是创作者艺术把握出奇制胜的结果,也是他们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的观点展现,更是文化认知的表现。与会的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电影叙事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建构的密切关联。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强调中国电影的伦理化叙事仍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他认为,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扎根中国文化土壤、一以贯之得以延续的主线就是传统的中国伦理价值,几乎所有的题材内容都是通过伦理视角、伦理故事、伦理化的价值取向而展开。在最近热映的国产影片中,体现的依然是传统而强大的观影习惯的力量,尤其是《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这样的影片既能够吸引年轻观众又能够吸引中老年观众走进影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宜文提出,《唐山大地震》延续了久违的伦理叙事的传统,这对于《阿凡达》之后的中国电影更具意义。而且《唐山大地震》根植于中国传统伦理亲情这个最主要的元素,在叙事中凸显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饶曙光也谈到,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是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和表达,应该看到我们大片的进步,从《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从《梅兰芳》到《十月围城》,不仅是叙事能力的进步,关键在于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我们的优势,激发我们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激发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增强凝聚力。

从上面的成功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影片的成功不在于演员阵容的强大与否,也不在与技术特效的高端与低级,关键在于电影是否讲了观众喜欢看的故事,是否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因此,电影创作一定要考虑观众需求,针对观众的观影需。,中国电影博物馆此前曾在电影观众中开展过调查。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邢建毅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建议:“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电影应该按照观众的需求讲故事,讲观众爱看的故事,用观众喜欢的方式讲故事。”

当然,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技术正在改变着电影的叙事,丰富了电影的叙事手段,这或许也是国产电影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以《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为例,“该片里用技术做出来的打斗场面,不仅是景观元素,也变成了叙事元素”。虽然他强调技术不会改变电影叙事的本质,但他依然建议,“要通过技术打造我们的视听景观”,因为“它强化了电影的叙事手段,提高了电影叙事能力,给电影的艺术创造能力、艺术想象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空间,使电影变得更好看

”。

而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但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更应该保证故事要跟上技术,不能让乏味的故事拖了前沿技术的后腿。只有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紧扣人心的情节故事为主题,以高端的技术特效为手段,中国电影才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动画0902班21号

方浩雪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