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系统解剖学课件:脑脊髓被膜及血管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25脑、脊髓血管被膜1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25脑、脊髓血管被膜1

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
动眼神经(Ⅲ)
颈内动脉
滑车神经(Ⅳ) 眼神经(Ⅴ1)
上颌神经(Ⅴ2)
2020/9/7


展神经(Ⅵ)
温州医学院
2020/9/7
温州医学院
二、脑的被膜
(二)蛛网膜 薄而透明。蛛网膜下 隙,内含脑脊髓液。在 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蛛网 膜颗粒→矢状窦。 (三)软脑膜 薄、富含血管,紧贴脑 表面,深入沟、裂,与 脑实质不易分离。
4.硬脑膜窦 衬内皮,无 平滑肌。 (1)上矢状窦:大脑
镰上缘,前方起自盲孔,向 后流入窦汇。
(2)下矢状窦:大脑镰
下缘,其走向与上矢状窦一 致,向后汇入直窦。
(3)直窦:大脑镰与小脑
幕连接处,由大脑大静脉和 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通 窦汇,窦汇向两侧分出左、 右横窦。
2020/9/7
① ②③
温州医学院
下髓质的静脉血→静脉窦 → →→颈内静脉 。
2020/9/7
大脑中静脉 温州医学院
蛛网膜下隙
2020/9/7
蛛网膜 温州医学院
第二节 血 管
2020/9/7
温州医学院
学习重点
1.脑动脉的主要来源及血供范围。 2.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支、分布。 3.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行程。 4.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和机能意义。 【名词】 硬膜外隙 ,蛛网膜下隙 ,硬脑膜窦, 海绵 窦,大脑动脉环
小脑幕
2020/9/7
温州医学院
二、脑的被膜
呈弧形,称小脑幕切迹。
2020/9/7
小脑幕 温州医学院
二、脑的被膜
3)鞍膈:蝶鞍的上方,张于前床突、鞍结节和鞍背 上缘之间,封闭垂体窝,中央有一小孔容垂体柄通过。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脑和脊髓的被膜 血管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脑和脊髓的被膜 血管

一、脑的动脉
两系的分支可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 皮质支:营养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 中央支:供应基底核、内囊及间脑等
1、颈内动脉 分4部:
颈部 岩部 海绵 窦 部 前床突上部
虹吸部
海绵窦部和前床突上部 合称虹吸部,是动脉硬 化的好发部位。
2、颈内动脉的分支 (1)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2)大脑中动脉
硬脑膜窦内血液流向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海绵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岩上窦
岩下窦
(二)脑蛛网膜
1、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 2、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 3、跨越脑的沟裂不深入沟内。 4、蛛网膜下隙在一些部位扩大,
形成蛛网膜下池。 如:小脑延髓池。 5、突入上矢状窦内形成蛛网膜粒。 脑脊液经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 回流入静脉。
(一)硬脑膜
有2层。 与颅盖骨结合疏松(外伤:硬膜外血肿) 与颅底骨结合紧密(骨折:脑脊液外漏)
(一)硬脑膜
有2层。 与颅盖骨结合疏松(外伤:硬膜外血肿) 与颅底骨结合紧密(骨折:脑脊液外漏)
(一)硬脑膜
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1.大脑镰 2.小脑幕:小脑幕裂孔(有中脑通过) 颅内压增高,海马旁回和钩被挤压突入小脑幕切迹, 形成小脑幕切迹疝(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
(一)硬脑膜
厚而坚韧的双层膜,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行经其间。
对内外环境刺激(颅内压)敏感,是引起血管性头痛的原因 之一。
(一)硬脑膜
外层为颅骨内面的骨膜,与颅盖骨连结疏松,易于分离, 骨折损伤血管时,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 与颅底骨结合紧密,骨折时脑脊液外漏。 内层在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脊膜想延续。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脑和脊髓的被膜(人体解剖学课件)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脑和脊髓的被膜(人体解剖学课件)
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 和较大的血管 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 脚间池、桥池、交叉池、 四叠体池等。 蛛网膜粒:

(三)软脑膜

富含血管,紧贴脑的
膜 粒
表面,并伸入沟裂深

部。

脉络组织:

脉络丛:产窦末端 (7)岩下窦:连接海绵窦与颈内静脉 (8)基底静脉丛:位于枕骨斜坡上,由数条静脉构成
硬脑膜窦血流方向如下: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
(二)脑蛛网膜 薄而半透明的结缔组织膜,有光泽,无血管和神经;包 绕整个脑,但不深入脑沟内,仅在大脑纵裂和大脑横裂 处随大脑镰和小脑幕伸入裂内。
(5)海绵窦:位于垂体窝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不规则腔隙,由 形似海绵的小血窦相交通而成。左右界海绵间窦互相交通。
海绵窦内通过结构: 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 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海绵窦与颅外静脉有广泛 联系:①海绵窦→眼上静 脉→内眦静脉→面静脉; ②海绵窦→眼下静脉→翼 静脉丛;③海绵窦→卵圆 孔、破裂孔和颈动脉管的 导血管→翼静脉丛;④海 绵窦→基底静脉丛→椎内 静脉丛。 面部感染:
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动脉 来源: 椎动脉: 1.脊髓前动脉
2.脊髓后动脉 节段性动脉: 颈升动脉
(脊髓支) 肋间后动脉 腰动脉
危险区:T1~4节、L1节
(二)脊髓的静脉 多而粗,小静脉→脊髓前、后静脉→前、后根静脉 →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心
一、脑的被膜
脑表面有3层被膜,由外向内分为: 硬 膜:硬膜由厚而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蛛网膜:蛛网膜为紧贴硬膜内面的半透明薄膜,

(系统解剖学课件)8.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系统解剖学课件)8.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04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及脑脊液循环在神经系 统中的重要性。
下一步学习建议
01
02
03
04
深入学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 管及脑脊液循环在神经系统中
的具体作用和机制。
了解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 脑脊液循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
的表现和意义。
学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 脑脊液循环与其他神经系统结
构的相互关系。
脑的硬膜
硬膜外腔
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内有脂肪组织、结缔组 织和静脉丛。
硬膜下腔
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有脑脊液。
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
硬脑膜上有许多血管和神经穿行,供应脑和脊髓的血液和神经。
脑的软膜
脑蛛网膜
覆盖在脑表面的软膜,与硬脑膜相连接,形成蛛网膜下腔。
脑软膜的血管和神经
通过实践操作或实验进一步加 深对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 脑脊液循环的理解和掌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系统解剖学课件:8.脑和脊髓的被 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脑和脊髓的被膜 • 脑和脊髓的血管 • 脑脊液循环 • 总结
01 引括 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它们对脑 和脊髓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脊液循环
软脑膜上有许多血管和神经穿行,供应脑的血液和神经。
脊髓的被膜
01
02
03
脊髓硬脊膜
包裹脊髓的硬膜,形成脊 髓硬膜下腔和脊髓硬膜外 腔。
脊髓蛛网膜
覆盖脊髓表面的软膜,与 硬脊膜相连接,形成蛛网 膜下腔。
脊髓软膜
覆盖脊髓表面的软膜,内 有神经根穿行。

系统解剖学课件:脑脊髓被膜及血管

系统解剖学课件:脑脊髓被膜及血管
因以上特点故损伤时出血难止。
主要的硬脑膜窦有: 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 岩上窦、岩下窦等。
硬 脑 膜 窦
海绵窦
颈内动脉 展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海绵窦与周围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和联系
硬脑膜窦内血液的流向: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前交通动脉
大 脑 前 动 脉
大 脑 中 动 脉
豆 纹 动 脉
后 交 通 动 脉
脉 络 丛 前 动 脉
(二)椎动脉
1. 行程:
锁骨下动脉→ 穿6-1颈椎横突孔→ 枕骨大孔入颅腔→ 在延髓脑桥沟处两侧 合并成基底动脉→ 左、右大脑后动脉
椎动脉的分支:













基底动脉的分支:
岩下窦
(二)脑蛛网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上失状窦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三)软脑膜
蛛网膜颗粒
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
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池 脚间池 小脑延髓池 四叠体上池 交叉池 桥池
蛛网膜颗粒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
四叠体上池 小脑延髓池
(一)颈内动脉
行程及分部:
颈部 岩部 海绵窦部 前床突上部
后两部合称虹吸部, 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的分支:
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系统解剖学课件:脑、脊髓被膜、血管

系统解剖学课件:脑、脊髓被膜、血管
-28-
练习题
1 试述脑的动脉供应。 2 试述脑的静脉引流。 3 试述脑脊液循环。 4 试述脑被膜的构成。 5 名词解释:Willis环、豆纹动脉、海绵窦、
-29-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Willis环。 2 脑脊液循环。 3 BBB(血脑屏障)。 4 脊髓的动脉供应。
-30-
上矢状窦
-26-
第四节 脑屏障
一、血-脑屏障 结构基础: 1.毛细血管内皮 2.毛细血管基膜 3.胶质膜
二、血-脑脊液屏障 结构基础: 脉络丛上皮细胞间
隙的顶部有闭锁小带
-27-
三、脑脊液-脑屏障 结构基础: 室管膜上皮、软
脑膜和软膜下胶质膜
脑屏障能使脑 和脊髓免受内、外 环境中各种物理和 化学因素的影响, 从而维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
交叉池 脚间池
中脑水管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荡、 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 压等作用。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25-
脑脊液循环途经: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室间孔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外侧孔、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池
subarachnoid cisterns 脚间池 小脑延髓池 四叠体上池 交叉池 桥池
蛛网膜颗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s
-10-
(三)软脑膜 cerebral pia mater
• 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 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 脉络组织,脉络丛是产 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1.大脑镰 cerebral falx 2.小脑幕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脑和脊髓的血管(人体解剖学课件)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脑和脊髓的血管(人体解剖学课件)
(一)脑的动脉 来源与分布: 颈内动脉:大脑半球前2/3
和部分间脑。 椎-基底动脉:大脑半球后
1/3、间脑后部、小脑和 脑干。
1.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自颈动脉管入颅,向前穿 过海绵窦,至视交叉外侧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
动脉2支。颈内动脉按其行 程可分4段: 颈段 颈动脉管段 海绵窦段 前床突上段
临床:海绵窦段和前床突 上段合称虹吸部,常呈U 形或V形弯曲,是脑动脉 硬化好发部位之一
(1)大脑前动脉: 行程: 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
额叶下面和半球上外侧面上缘部分 中央支:供应豆状核、尾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2)大脑中动脉: 皮质支→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 中央支→内囊膝、后肢、纹状体和背侧丘脑。
→上矢状窦、海绵窦和横窦等。
2.深静脉 收集大脑 髓质、基底核、间脑 和脑室脉络丛的静脉 →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再注入直窦。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Leabharlann 小脑上动脉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3.大脑动环:Willis环 组成: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意义:
(二)脑的静脉 壁薄而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可分浅、深静脉,都注
入硬脑膜窦。 1.浅静脉 主要有大脑上、中、下静脉
豆纹动脉:“出血动脉”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3)脉络丛前动脉: (4)眼动脉: (5)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2)椎动脉: 行程: 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 分支:

大学精品课件: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和血管

大学精品课件: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和血管

导静脉
(二)脑蛛网膜 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跨越脑的沟裂。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池
蛛网膜粒
硬脑膜
上矢 状窦 小脑延髓池 蛛网膜 下隙 蛛网膜
软脑膜
(三)软脑膜 薄而透明,富含血管,紧贴脑 的表面并伸入沟裂中。 脉络丛: 在脑室的一定部位 ,软脑膜、 毛细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共 同突入脑室内构成。
产生脑脊液
脉络丛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 室间孔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脉络丛产生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静脉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来源于
颈内动脉:分布于大脑半球前2/3和间脑的前部;
椎动脉:分布于大脑半球后1/3和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1.椎动脉 大脑后动脉
硬膜外麻醉的穿刺层次: 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
(二)脊髓蛛网膜 1.位置: 紧贴硬脊膜内 2.结构: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 (三)软脊膜 薄而透明,富含血管,紧贴脊髓表面并伸入脊髓 的沟裂中,自脊髓圆锥向下延续为终丝。
终丝
蛛 网 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脊膜
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的穿刺层次: 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 蛛网膜
(二)脑的静脉:
1.不与动脉伴行 2 分深、浅两组: 浅静脉直接注入硬脑膜窦 深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
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动脉 椎动脉 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 椎动脉
入颅后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正中裂 脊髓后外侧沟
血管 及脑脊液循环

系统解剖学课件-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系统解剖学课件-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脊髓蛛网膜 (spinal arachnoid
mater)
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以抽取脑脊 液或注入药物而不易伤及脊髓。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脊液循环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脊髓蛛网膜 (spinal arachnoid
mater)
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以抽取脑脊 液或注入药物而不易伤及脊髓。
横窦(transverse sinus)
硬脑膜窦,窦内含静脉血。) 乙状窦(sigmoid sinus )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脊液循环
二、脑的被膜
(一)硬脑膜
2、形成结构
2)小脑幕 形似幕帐,伸入大脑和小脑之间的大脑横裂内。其前内
缘称幕切迹,与鞍背形成小脑幕裂孔,有中脑等通过。当小脑幕 以上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和钩可被挤入小脑幕 裂孔,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而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脊液循环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脊髓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下隙的下部, 自脊髓下端马尾神经根 部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的 马尾神经周围蛛网膜下 隙,称终池,内容马尾。 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 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 刺,以抽取脑脊液或注 入药物而不易伤及脊髓。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脊液循环
一、脊髓的被膜
(一)硬脊膜
2、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
位置:位于硬脊膜与 椎管内面的骨膜 之间的间隙。
内容物:脊神经根、 疏松结缔组织、 脂肪、血管、 淋巴管和静脉丛等 。
临床意义:呈负压,不与颅腔内相通,有脊神经根通过。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 是将药物注入此间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第四节 脑屏障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有支持、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一、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硬膜外隙 硬膜下隙
2.脊髓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终池
前交通动脉
大 脑 前 动 脉
大 脑 中 动 脉
豆 纹 动 脉
后 交 通 动 脉
脉 络 丛 前 动 脉
(二)椎动脉
1. 行程:
锁骨下动脉→ 穿6-1颈椎横突孔→ 枕骨大孔入颅腔→ 在延髓脑桥沟处两侧 合并成基底动脉→ 左、右大脑后动脉
椎动脉的分支:













基底动脉的分支:
大脑后动脉
颈内动脉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迷路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脑桥动脉
3.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二)脑的静脉: 不与动脉伴行,经多种途经注入 硬脑膜窦,最后经颈内静脉回流
脑脊液循环途经: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室间孔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侧脑室脉络丛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硬脑膜
外侧孔、正中孔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室间孔
交叉池 脚间池
中脑水管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第四节 脑屏障
一、血-脑屏障 结构基础: 1.毛细血管内皮 2.毛细血管基膜 3.胶质膜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 (1)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2)大脑中动脉 (3)脉络丛前动脉 (4)后交通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2. 椎动脉与基底动脉 (1)椎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脊髓前、后动脉 2)小脑下后动脉 (2)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小脑下前动脉 2)迷路动脉(内听动脉) 3)脑桥动脉 4)小脑上动脉 5)大脑后动脉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二)脑蛛网膜
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 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与 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
跨过脑的沟裂,故蛛网膜下 隙在一些部位扩大,形成蛛 网膜池。主要的蛛网膜池有: 小脑延髓池、脚间池、桥池等。
突入上矢状窦内形成蛛网膜 粒
(三)软脑膜
有丰富的血管。 伸入脑的沟裂内。 与毛细血管及室管膜
侧脑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络丛产生
室间孔
第三脑室 脉络丛产生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脉络丛产生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第四节 脑屏障
能选择性允许某些物质通过, 阻止另一些物质通过。 血-脑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 脑脊液-脑屏障
神经系统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第四节 脑屏障
1.小脑下前动脉 2.迷路动脉 3.脑桥动脉 4.小脑上动脉 5.大脑后动脉
大 脑 后
动 脉
大 脑 动
脉 环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后动脉
二、脑的静脉
脑的浅静脉: 主要有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脑的深静脉: 汇合成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
大脑外侧面的静脉
因以上特点故损伤时出血难止。
主要的硬脑膜窦有: 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 岩上窦、岩下窦等。
硬 脑 膜 窦
海绵窦
颈内动脉 展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海绵窦与周围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和联系
硬脑膜窦内血液的流向: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有窗孔的脉络丛血管内皮
二、血-脑脊液屏障 结构基础: 脉络丛上皮细胞间隙
的顶部有闭锁小带
血液
软脑膜 胶质膜
细胞外隙
胶质膜 基膜 血管内皮
三、脑脊液-脑屏障 结构基础: 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软膜下胶质膜
有窗孔的脉络丛血管内皮
脑屏障能使脑 和脊髓免受内、 外环境中各种物 理和化学因素的 影响,从而维持 相对稳定的状态.
1. 浅组 (1)大脑上静脉(外侧沟以上) (2)大脑下静脉(外侧沟以下) (3)大脑中静脉:
大脑中浅静脉 大脑中深静脉
上失状窦
横窦 乙状窦
大脑上静脉 上吻合静脉 大脑中静脉 下吻合静脉 大脑下静脉
2. 深组 (1)大脑内静脉 (2)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丘纹上静脉 脉络丛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构成脉络丛,是产生 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脉络丛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以顶枕沟为界,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
颈内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 小脑和脑干由椎动脉分支供应。 脑的动脉可归纳成颈内动脉系 和椎-基底动脉系 两系在大脑的分支可分为 皮质支和中央支。 前者营养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 后者供应基底核、内囊及间脑等。
大 脑 大 静 脉
三、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动脉
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 节段性动脉 危险区(T1-T4 L1)
动脉冠
(二)脊髓的静脉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 下隙和脊髓中央管的无 色透明液体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 保护 运输代谢产物 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
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
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动脉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动脉冠
脊髓后动脉 后根动脉 动脉冠
前根动脉 脊髓前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颈升动脉 肋间后动脉
腰动脉
(二)脊髓的静脉:
椎内后静脉丛
较动脉多而粗。 脊髓前、后静脉由脊 髓内的小静脉汇集而 成,通过前、后根静 脉注入硬膜外隙的椎 内静脉丛
3.软脊膜:齿状韧带
硬膜外隙与颅内不相通,蛛网膜下
硬膜外隙 隙则与颅内的蛛网膜下隙相通
位置 内容物 临床应用
硬膜外隙
蛛网膜下隙
终池
齿状韧带
二、脑的被膜
(一)硬脑膜
厚而坚韧,有内外两层,二者间有丰富 的血管和神经。
在颅顶部附着疏松,在颅底部附着牢固。 在一些部位内层折叠,形成硬脑膜隔。 主要有以下结构: 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隔。
大脑镰 小脑幕
小脑镰
硬脑膜 蛛网膜 板状小梁 软脑膜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岩上窦
海绵窦 岩下窦 颈内静脉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视束
岩下窦
垂体
•经过海绵窦内侧壁的结构: 海绵窦
颈内动脉 展神经
颈内动脉
岩下窦
(二)脑蛛网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上失状窦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三)软脑膜
蛛网膜颗粒
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
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池 脚间池 小脑延髓池 四叠体上池 交叉池 桥池
蛛网膜颗粒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
四叠体上池 小脑延髓池
(一)颈内动脉
行程及分部:
颈部 岩部 海绵窦部 前床突上部
后两部合称虹吸部, 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的分支:
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眼动脉
大 脑 前 动 脉
椎外后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椎外前静脉丛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硬脑膜
侧脑室脉络丛
脑脊液由各脑 室脉络丛产生, 无色透明液体, 充满脑室系统、 脊髓中央管及蛛 网膜下隙。
上矢状窦
室间孔 交叉池 脚间池
中脑水管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荡、 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 等作用。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血液
软脑膜 胶质膜
细胞外隙
胶质膜 基膜 血管内皮
练习题
简答: 1 试述脑的动脉供应。 2 试述脑的静脉引流。 3 试述脑脊液循环。 4 试述脑被膜的构成。 名词解释: 海绵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窦 汇、大脑大静脉、大脑镰、小脑幕、鞍膈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Willis环 2、脑脊液循环 3、BBB(血脑屏障) 4、脊髓的动脉供应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
一、脊髓被膜 (一)硬脊膜:
硬膜外隙 硬膜下隙
黄韧带 硬膜外隙
齿状韧带 后根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脊膜
(二)脊髓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终池
(三)软脊膜: 齿状韧带
前根
二、脑的被膜
自外向内依次为: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一)硬脑膜
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