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的古诗《 将进酒》 我下载了著名演员濮存听的配乐朗 时, 读, 学生听得入 了神 , 听了两遍 , 还觉得不过瘾。 听后 , 我问
他们 的感受 , 学生们积极发言 : 有的说听出了了李白的潇 洒酣畅 i 的说听 出了李白的豪情万丈 ; 的说明 白了这 有 有
获。如在朗读《 再别康桥》 我就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 时, 琴曲《 秋日的私语》 配乐, 走进《 再别康桥》我和学生仿佛 ,
度上有 自娱 自乐、 自我满足的特点, 不要怕人笑 , 要大声地 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 “ 肆无忌惮” 地朗读。 这给学 生营造 了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 有效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
情况 : 作为高中学生 , 朗读文章经常出现语音、 逻辑停顿的
错误 ; 声音又细又低, 神态扭扭捏捏, 更别说进行抑扬顿挫 的表情朗读了。 “ 读书百遍, 其义 自见”朗读常常可以帮助学生理 解 ,
感受到旖旎迷人的风光 , 清新如画的别离 , 淡淡如烟的哀
愁, 兴奋热烈 的眷恋, 梦幻般的惆怅 ; 出《 走 再别康桥》我 ,
文 科 教 学 探 索
互 动 式 教 学 法 在 语 文 教 学 【 的 应 用 ; 】
王 晓君
( 鹿泉市教师进修学校 , 河北 石家庄 0 0 0 ) 5 2 0
其次, 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朗读能力, 锻炼、 培
读书的。可见朗读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拥有的权力,
只有这样 , 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 的地位 , 也只有这样
养 自己成为朗读的高手, 以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此 每讲一篇文章之前 , 都要朗读 , 教材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章 , 我也努力达到背诵的程度 , 起到了很好 的示范作用 , 同时 也提高 了自己的威信。 每次讲课前, 我都示范朗读课文, 以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摘要:1、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朗读训练;2、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4、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关键词:朗读训练;语文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51-01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所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
但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尤其是朗读的训练最容易被忽视。
以读为本,是我国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这一方法对于现代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来说,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新课改下的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语文的素养。
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如《荷塘月色》一文,朱自清用自己的所见所感将荷塘月色的描写结合起来,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些内容就能体会到这里没有写月却处处有月,感受到景的优雅、朦胧、幽静之美,感受到作者心情的变化,感受到修辞运用所带来的意蕴美。
朗朗书声入课堂——浅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朗朗书声入课堂——浅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是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听众的一种语言行为。
它不同于普通的阅读活动,而是对作品进行了再加工,成为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方自知。
”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可以把握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所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虽是如此,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现状依然堪忧,语文课堂教学急切呼唤朗读的回归。
1认识朗读的作用,让读书声重返课堂走进初中校园,还偶尔能听到几声读书的声音;走进高中校园,却很难再听到“书声琅琅”。
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老师的讲课声和令人窒闷的学生考试做题的场面,语文的课堂,也成为“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课堂。
于是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出现了:读个课文声音又细又低,神态扭扭捏捏;朗读过程中常出现语音、逻辑停顿的错误,如把“畸形”中的“畸”(jī)读作“奇”(qí),把“不是/我给他打电话”错读为“不/是我给他打电话”等。
这些都是不重视朗读教学的必然结果。
所以认识朗读的作用,重视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首先,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至于文学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而训练最佳的方法首推朗读,反复朗读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言语的流畅协调等,这样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网络系统,在今后在朗读中就能分辨词语的好坏、句子的正误、文气的流畅、表达的优劣,从而形成语感。
其次,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领会文章的神韵。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可见一篇文章好坏与否和它的语言有着莫大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有着丰富的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
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通常注重阅读、作文等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忽略了朗读这一重要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际上,朗读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许多专业和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阐述为什么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并提出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法。
朗读的重要性促进语言听力能力的发展朗读是一个提高学生语言听力能力的重要手段。
跟听讲授相比,朗读让学生更加专注地聆听教师的讲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此外,朗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语音、区分语调以及接受语音习惯,提高听力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朗读也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朗读文本,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锤炼发音、提高表达流畅度,并且根据文本理解以适当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进行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规范语言表达习惯在朗读时,学生需要先理解文本的意思并按照一定方式朗读。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比如按照标点符号停顿、控制语速、使用适当的语气等。
通过朗读,学生有可能在语音语调的掌控、表达信心与语气的运用等方面有所提高。
重视朗读的实际运用学术表达在大学和科研中,常常需要进行演讲和报告等口语表达。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朗读,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可以为自己今后在期刊论文和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奠定基础。
演讲表达在担任班委或者社组负责人时,常常需要进行演讲、主持或说服性陈述,而此时运用朗读的技巧做到字正腔圆、信心十足,是非常重要的。
经典诵读朗读经典作品,可以在体验诗歌、美学品味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并把语文文化有机结合。
重视朗读的实践方法定期课外练习由于语文教学时间及进度有限,学生个别情况不一,课上朗读时间较少,建议学生自行组织课外朗读活动。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选定经典诗歌、文言文、名人名言进行朗读练习,并互相交流、改进,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内朗读环节把朗读和课内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练习,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的用意,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均有不小的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1. 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功之一,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可以
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语音准确、发音流利、节奏自然,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生动有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和领悟文章的情感、语
气和意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语感和语调,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准确地
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心,使其在面对表达要求较高的讨论、
演讲等活动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通过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培
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5. 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养:朗读不仅是语言技能的锻炼,更是对文化的感知
和理解。
通过朗读经典名著、诗词歌赋等,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养。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应重视朗读的训练和
实践,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研究张颂认为:“所谓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
”新课标高度关注朗读教学,要求高中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朗读教学是一种基本课型,抓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
然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级越高,朗读越被边缘化,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朗读。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朗读水平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特别是方言区的教师,要掌握好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的正确发音和普通话音变规则,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教师要不断总结,发现规律,并反复练习。
教师要提高朗读水平,还要掌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
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情感停顿三种。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三种类型。
句调一般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类型。
节奏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形成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等。
朗读时必须做到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刚柔相济,语意褒贬分明,体态自然得体。
2.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教师范读时,要深刻体味作品并恰当运用各种技巧,准确、鲜明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对学生的朗读要具体评价,评价态度要实事求是,如朗读得不好,要指出哪个方面处理得不当,并指出如何具体处理,还可以说一说为什么不能这样读的理由。
3.朗读教学设计要循序渐进朗读受书面语言制约,朗读之前必须对作品本身进行认真研究,透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只有透彻地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准确传达作者的心声。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描述作者离开英国剑桥大学时的复杂内心感受,把握好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
语文(心得)之朗诵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论文之朗诵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诵是学诗歌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着。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有古诗词33首,另外“其他古诗词背诵篇章”13首,合计46首。
其中需全文背诵的有42首。
朗诵显得尤为重要。
朗诵诗歌可以:1、感受语言美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
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会如杜甫般心念武侯,许身社稷,涕泗并流。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体味感情美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
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
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
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读出其豪放之情,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要读出淡雅闲情来。
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朗读者更需留心。
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揣摩。
3、再现形象美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
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味,如扪其形。
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须在脑海中确立自身贬官黄州,独临赤壁,祭奠江月,伤悼古人,感吁“华发早生”,但非失望颓废的主人公“视象”。
谈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问题
谈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摘要】教育家叶圣陶曾给语文作过这样的定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而朗读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为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朗读兴趣激发习惯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明确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朗读的重要性取决于朗读的作用,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也有助于学生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
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貌。
一、朗读的重要性1.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以读悟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准确地领会课文内容。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学生学习课文,就是要领会每一篇课文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
朗读课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在诗歌、散文、文言文作品的教学中,朗读更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倾听”作者话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进行感情、思想交流的过程;朗读的遍数越多,与作者进行的感情、思想交流就越深入,越有利于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通过反复朗读,去理解文本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比教师一厢情愿的分析讲解好得多。
在朗读中,每位学生都是主体,他们会自己去揣摩,去理解;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在诗歌《将进酒》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充分地朗读来领会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的。
又如诗歌《北方》,艾青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饱经忧患、伤痕累累、到处蔓延着“贫穷与饥饿”的悲哀的北方景象,而这也正是当时祖国的真实写照。
诗歌一个特别的地方是,某些诗句有标点符号,而某些诗句却没有标点符号。
而仔细阅读过诗歌后,我发现这是诗人有意为之。
论朗读的作用
论朗读的作用作者:马文秀来源:《神州》2012年第03期【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部分中,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因为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朗读;训练;作用【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42-02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究竟有哪些好处呢?1 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它与默读的心理活动方式比较如下:朗读:目→脑→口→耳→脑默读:目→脑以上可以看出,默读程度较朗读程序大大地简化了,虽速度快了,但使口、耳缺少了锻炼。
对语感的培养也大大削减了。
由此,从朗读这一原理来看,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
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
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
一般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
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提高这一点。
另外,因为朗读时要求采用普通话,这自然会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2 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 这是朗读训练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
论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 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 。朗读过 程中常出现发音不准确 、 一 不
逻辑停 顿的错误 。如把“ 谑” 谑 ” u , 戏 的“ ( )读作 “ (o ) 把 x 虐” n ; “ 戛然而 止” 中的“ ( 读作 “ ” g 。文言文更 是 出现 停 戛” ja) i 嘎 ( 6) 顿错误 、 通假字读音错误 等现象。
念不顺 的地方 , 就是 要修改 的地方 。 白居易改诗 时 , ” 就采用 “ ” 读 的方式 , 海明威将其 小说《 老人与海 》 复读 了二百余遍 , 反 修改 了 二百余次 , 最后定稿 , 成了独特的“ 形 海明威风格” 。由此可见 , 通
学生对文章重 点部分进行 各种形式 的 朗读 , 掌握 文章 的语气 、 节
学生们 的朗读能力已经俱备 了呢?教学 实践 中 , 常常会 出现 以下
令人担忧的情况 :
会做诗也会吟。都点明 了熟读 、 ” 背诵在读书 中的重要意义。高 中 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 , 正是博览 强识的好阶段 , 多背, 多读 反复朗
读, 能刺激大脑 , 加深记忆。文章背熟 了便 于理解 , 记得牢固了便 于吸收利用 。如果把高 中语 文课本 中( 括课外 ) 包 古今 中外脍 炙
一
、
教学 中朗读 存在 的 问题
( 朗读也是高 中阶段记忆 , 四) 积累知识 的有效途径 。我 国传 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多读 , 多背 , 能成诵 , 熟 烂熟 于心 。北宋教育 家张载说 :书须成诵 , “ 则学进 矣 。古 人云 :熟 读唐诗三百首 , ” “ 不
在 高中语文 教学 中普遍存在忽视 朗读 的现象 。那么 , 是不是
力都得到了发展 , 课堂气氛活跃 。 为了通过 朗读 来创设情 境 , 又着 重抓 了以下两点 : 我 一是老
浅谈高中语文的朗读重要性
浅谈高中语文的朗读重要性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汉语语音有它所特有的显著音乐性——声音悦耳,音调柔和,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由于音节中元音占优势,语音晨乐音特别多。
辅音和元音的互相间隔,形成了分明的音节,使语言富有节奏性。
声调的变化,也使语言具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
词汇里双音节化和四字格的同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韵音的形式等,也都能显现出汉语语言的音乐性。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文辞赋,名篇佳作在语音上都有能显示美妙动听的音乐性。
如果我们忽视它们的音乐性,那么它们就不是生动的,形象的,立体的再现作品,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遐想的。
虽然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明确要求中学生的朗读应达到何种水平,但在现行的语文学科的考试中,却都没有对朗读能力的测验。
特别进入职高以来,各门学科的开设再加之所学专业的要求,使得大多数的职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大地减弱,甚至是应付了事。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就无所顾及,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他们会重点抓看似可以立竿见影的词语、背诵、写作等,而忽视朗读这一项。
在职高的教学中,往往专业课的学习占大多数的时间,至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就很少被重视。
没有了在初中时的晨读课,语文学科的学习仅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所得,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向多用在课文的理解与疏通上,朗读的时间自然就没有了。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
诗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
散文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语言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
小说方面,福楼拜认为:“无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要一个词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
”戏剧的语言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究节奏美,整齐美,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接收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而诵读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深入研究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影响,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诵读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诵读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
最重要的是,诵读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研究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整个研究的核心,它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深入了解了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们设计了针对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诵读教学法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情况,同时也通过实地观察教学现场,获取更直观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将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和实践经验,全面探讨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和优化诵读教学法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语文古文教学中诵读的作用
浅谈高中语文古文教学中诵读的作用摘要:文言文教学要重视的是阅读的实际能力,就是“读懂”:即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这主要借助诵读。
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细细的读、理解的读、入情的读,同时细致体验文本情感的张弛和细微的心理变化,体会淋漓释放阅读感受的情怀和专著投入,表达文本的愉悦享受。
关键词:诵读文言文鉴赏感悟诵读是一种通过声音、口吻、神情、体态共同作用于文本,方能声情并茂地表达文本的一种有声的阅读方法。
诵读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诵者理解文本的深浅程度和感悟文本的高低水平。
好的诵读使处于同一纸平面上的看似简单的文字,在刹那间展现出立体化的美妙空间和形象画面,掀起情感的波澜,传达出文本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引人共鸣。
尤其是文言文更应如此。
清代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下面,结合本人的任教经验,来谈谈诵读在古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诵读──文言文入门的途径古语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
这是说,学习语言要有一个“活”的语境,由此可以得出:学语言需从听入手,文言文也是这样。
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
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便听到了,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一阵子,连语境也有了。
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入门又有何难?这并非现代人的发明,古人早就这样做了,而且做得极其认真、勤苦,“书声琅琅”、“口舌生疮”这些词儿的出现便是最好的证明。
相反,在大部分古文教学中忽视了诵读,把语法分析视为“灵丹妙药”,在这主张下,课堂上只听到教师的“喋喋不休”,而听不到学生的“书声朗朗”,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增长,而课外的练习和背诵大抵是为了应对考试。
因此,只有诵读才是古文入门的正确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摘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语文教师陷入题海战术中,在语言文字的片段和零件里做游戏。
而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对课文整体性的学习感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
其实,”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语文教师陷入题海战术中,在语言文字的片段和零件里做游戏。
而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对课文整体性的学习感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
其实,”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
古人一向很重视朗读。
这在很多格言名句里得到印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耳”……这些古人治学写作的经验之谈,无一不强调”读”字。
现代的一些著名作家,如鲁迅、茅盾、巴金等,对传统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古文观止》、《红楼梦》、唐诗宋词等,无不熟读、背诵过若干篇章。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能无视”读”的重要作用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朗读教学心得,与各位同行商榷。
1.”美读”示范,创设情境我从教多年来,相继担任了高一至高三的语文教学。
我一直在尝试一种”美读”教法,即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吸引、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将自身的情感熔铸于朗读教学之中,或深沉,或激昂,或欢悦,或哀惋,以自身的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令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氛围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加深了对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种读教法,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知能力,效果比支离破碎的讲解要好得多。
当然,既然说是”美读”,就要求教师要读得美,读不美非但不能吸引学生,反而会令学生生厌。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读”的过硬的基本功了。
这一点我得益于师范时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对三千常用字的拼音我能背个滚瓜熟烂。
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67-01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但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
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
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唤起高中老师,学生对高中朗读教学的再认识,使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没有”琅琅的读”,哪有”出中成章”?学生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真切地体味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交流思想的能力。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决非易事,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例如发言标准,吐字清楚,念词完整,不读破句,感情饱满,抑扬顿挫等。
另外还要深入研究作品,弄清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作品的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第一个标点,都要仔细揣摩,激发自己的真挈感情,使朗读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有感情,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要进行严格正规训练,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通过朗读去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o襄公二十五年》)就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
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强调了语言锤炼的艰辛。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
朗读,撑起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半边天
朗读,撑起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半边天摘要:朗读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感、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朗读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注重教师的范读和领读;二是要给学生传授朗读方法;三是加强学生自身的朗读。
关键词:朗读教学、重要的意义、范读领读、朗读方法、学生朗读朗读是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法。
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方法,它撑起了当代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半边天,是提高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想象、表达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传统教法,重新审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崭新历史使命。
那么,朗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究竟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首先,朗读可以唤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对于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那些文质优美的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把文中优美的意境和神韵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
此外,学生通过自身朗读,可大大扩展想象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从而引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其次,朗读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文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
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第三、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内容、把握感情。
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
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
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充满活力,学生才能从内容、感情、特色等方面全面深入地体会作品。
第四、朗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提高表达力。
现代汉语是对古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间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学习文言文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而文言文朗读教学则是进行语感训练、提高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浅谈朗诵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朗诵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从小学到初中都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受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局限,语文素养的培养被严重忽视,朗诵教学在高中阶段处于一个尴尬地位,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此,提高朗诵教学的地位,重视朗诵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朗诵教学的重要性朗诵教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小时候的牙牙学语到长大后深情并茂地朗诵美文,开口读是我们接触语言、了解语言的最直接方式。
而对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来说, 朗诵是他们最常见、最熟悉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高中阶段延续朗诵教学会让他们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持学习兴趣,能明显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2.朗诵是提升语感的有效方法反复诵读名家名作,就是一个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的过程。
通过反复朗诵,文章里的词汇、语言搭配、句法句式、语气格调等都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
同时,语感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将带动表达能力的提高,功利一点说,这种语感的形成将会让学生在高考的“语言文字应用”模块和写作模块上占据优势。
仅针对细度41.41%-0.074mm弱磁一粗一精一扫流程的精矿进行再磨再选试验,再磨磨矿细度为99.50%-0.045mm。
采用弱磁选进行提纯,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10.00kA/m。
试验结果见表12。
3.朗诵是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感受情感传递的重要方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 蕴含着古今中外文人的思维精华,其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对语文学科而言,朗诵一篇好文章是实现和作者心灵对话、情感沟通的最重要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受到教 育, 获得间接经验 , 从而提高觉悟 ,
“ 空 中楼 阁 ” , 学 生 并 没 有 真 正 感 受 到 语 言
朗 读 是 阅读 的 起 点 , 是 理 解 课 文 的 重 要 手 丰 富 见 识 。 ” 语 文 课 应 着重 教 给 学生 吸取 知 文 字的 优 美 , 情 感 上 的 震 撼和 熏 陶 , 更无 法 段。 《 语文教学大纲》 中, 对 朗读 做 出 了明确 识 的 方 法 , 吸 取 精 华部 分 , 扩 大 自己的 知 识 准 确领 悟 作 者 的思 想 感情 。
充分地读 , 在 读 中 整体 感 知 , 在 读 中 有所 感 见” 。 朗 读 通过 声 音 的 媒介 使 文 章 内 容 立 体 读 , 多背 , 熟能成诵 , 烂熟于心 。 苟子在Ⅸ 论 悟, 在 读 中 培 养语 感 , 在 读 中 受 到情 感的 熏 化 , 形象化 , 朗 读 通 过 声 音 触 动心 灵 , 引 起 学 》 中说 : “ 诵 数 以贯 之 , 思索以通之。 ” 意 思 陶。 ” 朗读 有利 于 发 展 智 力 , 获 得 思 想 熏陶 。 心 灵的 共 振 , 达 到 理 解 的 目的 。 好 的 朗 读 本 是 采 用 反复 诵 读 把 所 学的 东 西 贯 穿 起 来 记 朗读 有 助 于 情 感 的 传递 。 通过朗读 , 学生 可 身 就 是 对 课 文 极 好 的 解 释 。 例如《 荷塘 月 忆, 用深 入 思 考把 所 学 的 东 西 贯 通 起 来 理
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吴淦泉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4年第02期朗读虽然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应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学习为基础的,朗读能更好地诠释语言的美感。
反之,不重视朗读的语文课堂,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语言的审美,而且还会使语文课堂渐渐失去生命力,降低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因此,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朗读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朗读的概念及内涵“朗读”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内涵是指通过心、口、眼、耳各个感官的共同合作,是感知语言的基本方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朗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感知语言的美,体会文章的内涵,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因此,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是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还能客观衡量语文教学水平。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崇尚新教学观念的同时,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被摒弃。
虽然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被语言的魅力所吸引,当琅琅的读书声响彻校园时,你会感受到校园的活力、学生的朝气。
这都是朗读带给笔者的体验,也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
为了重视朗读,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朗读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实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感受到朗读带给他们的愉快体验,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重视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朗读1.保证朗读时间高中是人生的一个关键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课业任务繁重,留给朗读的时间并不充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示范朗读;培养能力
一、教学中朗读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
那么,是不是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已经俱备了呢?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令人担忧的情况:
(一)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朗读过程中常出现发音不准确、逻辑停顿的错误。
如把“戏谑”的“谑”(xuè),读作“虐”(nuè);把“戛然而止”中的“戛”(jiá)读作“嘎”(gá)。
文言文更是出现停顿错误、通假字读音错误等现象。
(二)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
学生站起来朗读,声音又细又低,神态扭扭捏捏,一个语调读下去,不会抑扬顿挫。
这样的学生在高中有相当数量。
二、朗读教学改进
针对这种现状,我从六个方面着手,将高中朗读教学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一)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地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地感受,自然而然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二)通过朗读去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究节奏美,整齐美,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
高中学生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实,只有读,才能领会文章的神韵,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
”如果不读,就品味不出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体会不出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再现不出散文的意境美。
(三)通过朗读提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
例如《荷塘月色》一课,如果单靠老师讲解,会觉得其中许多话语令人费解。
怎么办?读!通过响亮地、有感情地去读,学生会发现眼前霍然开朗,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高中语文课堂上应让学生去朗读,去思考,否则课本中的精品就会索然无味了。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将会事半功倍。
(四)朗读也是高中阶段记忆,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
北宋教育家张载说:“书须成诵,则学进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都点明了熟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博览强识的好阶段,多读多背,反复朗读,能刺激大脑,加深记忆。
文章背熟了便于理解,记得牢固了便于吸收利用。
如果把高中语文课本中(包括课外)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尽可能多地贮存于大脑的记忆仓库里,那么高考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运用自如。
巴金、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大家都运用过朗读进行记忆积累,其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五)朗读可帮助字斟句酌,修改文章。
朗读,可以形成语感。
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错误、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鲁迅先生说:“在看和读之中,能够发现重复罗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炼了,能够找出拗口,不通顺的地方,把语言改通顺,流畅了。
”叶圣陶先生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
”白居易改诗时,就采用“读”的方式,海明威将其小说《老人与海》反复读了二百余遍,修改了二百余次,最后定稿,形成了独特的“海明威风格”。
由此可见,通过“读”来修改文章是行之有效的。
(六)朗读可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过程。
在教学中,朗读课文,特别是对于有着浓厚感情或是能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的文章,学生尤其喜欢。
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主旨,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和语言组织能力。
比如我在讲剧本《雷雨》时,先让学生课下预习,把握课文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再通过课本剧表演让学生进一步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实践证明,这样的课上下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课堂气氛活跃。
为了通过朗读来创设情境,我又着重抓了以下两点:一是老师的示范性。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
”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课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充满情趣。
如在讲《陈情表》一文时,我用饱含深情的朗读使课堂沉浸在悲怆的氛围中。
老师率先垂范,先声夺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朗读和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二是录音机的示范性,主要指朗读录音。
朗读录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它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调等方面的示范,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