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名作欣赏论文

合集下载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

《厨子·戏子·痞子》——荒诞却又别出心裁的抗日喜剧(影评)大概是国内严苛的电审制度使得许多题材都不能涉及,诸多风格突出,个性十足的青年导演都还是走上了抗日这条路。

一贯走黑色幽默路线批判民族性的管虎此次从“非主流”华丽转身,以略显主流的姿态大胆尝试极为张扬的“歌颂体”荒诞喜剧——《厨子戏子痞子》,给花样迭出的中国抗日题材提供了又一可能。

相比管虎之前已经有过个性张扬的非常规抗日片《斗牛》,这次,《厨子戏子痞子》则是打正旗号讲述抗日。

从电影类型的多样性看,《厨子戏子痞子》具有一定先进性,喜剧是绝对的喜剧,正戏也是绝对的正戏,实现了主流与喜剧的一种另类结合。

尽管管虎还是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法,而这些手法最终还是为一个所谓的“正剧”内核来服务的。

同时,这些手法将管虎的黑色幽默发挥到淋漓尽致,另外,也像《杀生》一样,充满悬疑,环环相扣,是一部好看又耐看,搞笑又震撼的抗日喜剧。

电影《厨子戏子痞子》故事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731部队投放的细菌发生变异,“虎烈拉”横行华北,进而威胁到日军。

日军密电急召专家携秘方前来灭疫灾,刘烨、张涵予、黄渤则化身厨子戏子痞子,在一家旅店截获专家,使出浑身解数击垮俩人斗志,最终成功破译出配方,解救了北平城的百姓。

本片以二战乱世里的北京城为背景,以一场大瘟疫危机为引子,演员刘烨、张涵予、黄渤所饰演的三个小人物,阴差阳错卷入其中,为了让敌人交出疫苗,三男一女四位主角煞费苦心,不仅装疯卖傻,还要审时度势,见缝插针的大卖苦肉计、离间计……把观众绕晕的同时,戏里的两个“日本子”也已经被折磨得快疯掉了,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又热血沸腾的荒诞喜剧。

抗日喜剧这个剧种已经不是头一回出现,将二战题材以插科打诨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

国内的《举起手来》且不提,1966年的《虎口脱险》就是其中的翘楚。

不过,如何把握住在二战这么严肃和残酷的大环境下去进行喜剧的创作,这就需要导演和编剧极大的本事。

霸王别姬赏析论文

霸王别姬赏析论文

霸王别姬赏析论文摘要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该片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赞誉。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形象和宏大的艺术氛围等方面进行赏析,探讨霸王别姬的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

1. 引言霸王别姬是由导演陈凯歌执导,由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等演员主演的一部电影。

该片于1993年上映,讲述了两位男主角同为京剧演员的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悲剧命运。

这部作品在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同时也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剧情赏析霸王别姬以其丰富的多元文化元素和剧情设定,成为了一部充满戏剧性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背景是中国传统京剧戏班的兴衰历程。

影片通过两位主要角色的命运描述了京剧的兴起、黄金时代和走向衰落的历程,以及他们身处其中的矛盾和困境。

剧情似乎在讲述一个个个体的人生经历,却同时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命运变迁。

3. 人物形象赏析霸王别姬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出色,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程蝶衣是一个温柔、善良的男子,他对京剧有着执着的热情,同时也承受了爱情和性别角色的重重压力。

段小楼则是一个复杂而有魅力的角色,他在事业和爱情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他们的形象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引发观众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思。

4. 艺术氛围赏析霸王别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视觉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运用了大量的霓虹灯光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创造出了宏大的视觉冲击力。

场景的切换和服装的设计都展现出了导演对细节的精心雕琢。

此外,电影中京剧的表演和音乐也成为了影片的亮点,极大地增强了整个故事的艺术观赏性。

5. 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霸王别姬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中国本土赢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

该片通过独特的故事和艺术形式,呈现了普遍的人类情感和命运之理,引发观众共鸣。

同时,它也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中国电影鉴赏论文

中国电影鉴赏论文

中国电影《霸王别姬》你我赏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片段正式展示在人前,标志着中国电影诞生。

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中国电影蓬勃发展,在现今信息化迅猛发展,人们逐步习惯快节奏的情况下,商业化的电影日益增多,能引起人们深思体悟的影视作品也随之减少,我们更应慢下来平静地品味曾带给我们对社会以及人生的思考与领悟,指导我们创造引起社会与人性的思考的优秀作品,激发更多的灵感。

中国大多数电影有着浓烈的民族特色,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下介绍的这部影片《霸王别姬》也是如此,但它还有着独特的对人性审视以及时代的命运探索,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与深思。

《霸王别姬》是一部经典的作品,该片还获得了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5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奖项,该片富有深刻的意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我们都被它所征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完美呈现,更是人性力量的有力展示。

陈凯歌作为自李碧华改编的小说《霸王别姬》的导演,他是极其认真负责的,秉着对原著的高度还原精神,但不是照搬,而是对原著进行合理的改变,使得向观众展现出来的场景、动作、人物情绪等独具匠心,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对艺术的执着负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的经典。

有句俗话说借戏话人生,该剧中展现京剧,人生百态展现在台前,《霸王别姬》表演戏曲与戏路相呼应,前面第一场京剧与两人的戏路起点相契合,菊仙出现时,唱到有离别之意,也暗含了两人即将破裂的感情,后来曲目《贵妃醉酒》顺应了兄弟不和,结局是蝶衣与小楼合演,最终在台上自刎,最终展示了他们的悲惨结局。

蝶衣因为是妓女生下的原因以及本身身体残疾,地位低贱,所幸小楼对其关爱有加,但蝶衣对艺术的痴迷程度造就他的悲惨命运。

后来,在当时残酷的时代背景下,一直注重兄弟情义夫妻情分的小楼也背弃这些感情,决然做出自私伤害他人的事情来,由此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在严酷的政治条件下暴露无遗。

影片另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是同性恋非常态的展示,现今社会稍微对同性恋持宽容支持的态度,可知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排斥与鄙视之深,蝶衣与菊仙同喜欢小楼,但因为世俗所不堪,终不得所想,男欢女爱才是正道,而在文革时期小楼的背叛,使得他身心俱惫,亦对艺术追求感到失望,他的悲剧命运由此可见了。

从影视赏析角度研究《芳华》多重审美维度-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从影视赏析角度研究《芳华》多重审美维度-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从影视赏析角度研究《芳华》多重审美维度-电影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影视赏析论文最新范文10篇之第三篇:从影视赏析角度研究《芳华》多重审美维度摘要:新时代里影视作品必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同名作品改编、冯小刚导演的情怀文艺片《芳华》是近年来创作出的的电影作品之一,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彰显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影视作品。

影片讲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工团里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男女的成长故事,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物的生存境况和矛盾冲突,彰显了强韧的戏剧张力,折射出独特的审美意蕴,引起了一代人的共鸣,具体表现为视听艺术的强烈穿透力、叙事审美的影像与现实交织、直面人性的幽深之处等多重审美维度。

关键词:《芳华》;影视赏析;审美维度;Abstract:In the new era,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must express their feelings for the people. Youth, an emotional literary film directed by Feng Xiaogang and adapted from the work of famous writer Yan Geling of the same name, is one of the best film works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an excellent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 that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qualities and highlights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film tells the growth story of a group of young men and women in the armys literary and artistic troupe in the 1970 s and 1980 s. It shows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of the characters under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highlights the strong dramatic tension, reflects the unique aesthetic connotation, and arouses the resonance of a generation, which is embodied in audiovisual art. The strong penetrating power of art, the interweaving of image and reality of narrative aesthetics, and the deep place of facing human nature directly are multiple aesthetic dimensions.Keyword:Youth; film and television appreciation; aesthetic dimensions;《芳华》以时期另类存在的军区文工团为载体,通过建构标识时代特征的影像意象,叙述了文工团青年男女不无虚饰的芳华岁月,表达了对集体主义的控诉以及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抨击,传达出强烈期盼社会正义回归的意愿。

国内影视文学鉴赏结课论文

国内影视文学鉴赏结课论文

我眼中的霸王别姬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不知道也不去深究我对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的见解到底对不对,只是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情用自己仅有的匮乏文字去说说我的感受。

霸王别姬主要讲述了一个妓女母亲出于生活的无奈将儿子小豆子(程蝶衣)送去戏班学唱戏,经过长期的努力,蝶衣和他师哥小楼合演的霸王别姬在京城一举出名,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蝶衣和他的师哥感情深厚,蝶衣慢慢将这份感情转化对师哥的同性的喜欢爱慕,途中却出现了菊仙,在大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下,三个人的故事。

老实说,在没看霸王别姬前,我对国内电影是排斥的,狭隘的觉得中国拍不出什么大片子,不过是青春校园玛丽苏,不然就是抗战神剧,再者是无厘头的无营养喜剧,因而也很少看国内的电影,这也是我选国内影视文学鉴赏的原因之一。

但是当我看了霸王别姬时,的确是被震惊到了。

首先霸王别姬整个电影中的背景布局和背景音乐选取的很到位的,故事情节流畅,开片主人公的亮相,灯光慢慢的将蝶衣和小楼照亮,围在一个圈内,周围一片漆黑,第三个人的旁白,将电影很好的拉开序幕。

霸王别姬把用三个小时把几个时代给串联出来了,人的生活故事是大时代下的历史产物:蝶衣的母亲是北洋军阀时代的产物,一个弱女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选择那种生活,我们无可指责。

同时她将蝶衣的手指切去狠心将蝶衣留在戏班也可以理解了。

张公公也是时代的产物,只是他属于被抛弃的那一类。

小癞子也是时代的弃儿,小癞子的最大的追求是天天吃冰糖葫芦。

或许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唐,但是那就是事实,而且是那么真实,当看到小癞子说以后他要是当角儿了,就天天吃冰糖葫芦,最后他选择吃完兜里的糖葫芦然后上吊自杀时,我嗓子被咽住了,我不觉得那个情节夸张,恰到好处。

故事情节也是大时代的历史产物,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便没有小四的背信弃义,也不会有后面蝶衣和小楼相互残杀的故事了,其实,确切说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建立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的,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下你是无法决定自己的故事情节的,每个人都是被动被推动向着时代前进的方向走的,霸王别姬便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总括,只是单纯依靠京剧的发展就把军阀时期的动荡不安,抗战时期的混乱,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捕风捉影的矛盾特征表现出来了。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霸王别姬》熟悉电影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是始于京剧表演《定军山》中的片段。

京剧的银幕化不仅使中国人稳拿了初次尝试拍片的一个第一,也戏剧性地使“国粹”——京剧与“洋货”——电影紧紧结合在一起。

京剧的一招一式,念唱做打,无不传神,富有韵味,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韵味。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虞姬与霸王在垓下被围后,虞姬面对与霸王即将生离死别时吟唱的和歌。

这出剧揉合了历史和爱情“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英雄末路与“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的美人殉情。

也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千古绝唱。

1993年的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描述的是新旧社会梨园里一段凄婉悱恻的爱情故事,影片并不着重记述风云变幻的世事更迭,而是以用写野史的笔法呈现出了横亘半个世纪的一段情愫,讲述了两个伶人的悲喜人生。

电影剧情:20世纪20年代,年幼的小豆子随着做妓女的母亲来到关家科班,由于无力抚养孩子,只能狠心把豆子的六指切掉一指头,把又惊又痛的小豆子按在祖师爷的香案上完成了入梨园行的仪式。

同科班的孩子虽然都出生贫寒,但都歧视这个妓女的儿子。

唯有大师兄小石头怜悯他,对他关照有加。

那时戏班的训练手段既苛刻又残忍。

眉清目秀的小豆子被选作旦角,让他念“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他曾本能的抗拒,但因此几次遭到师傅的毒打。

终于有一次出逃的机会,却偶遇京剧名角,他意识到只有苦练才能有成就,于是重返戏班,小石头却因放走二人而遭挨打,小石头决心自己一人扛下所有罪责,而一同逃走的小癞子却因怕刑罚而自尽。

经历生死之劫的豆子终于明白师傅的教诲:“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但是,他任然分不清假戏与真实生活,总是固执地念错戏文,直到他最敬重的师哥用武力让他“承认”自己是女儿后,他才潜意识里彻底相信自己就是女儿,这也为以后他与师哥这段感情埋下伏笔。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

三明学院选修课程论文论文名称:电影《末代皇帝》赏析论文姓名:赖乃辉学号:20120663216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任课教师:胡榕评定成绩2014年5月20日电影《末代皇帝》赏析论文赖乃辉2012066321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学期,我选修了影视鉴赏这门课程,本学期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本课程临近结课阶段,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我针对《末代皇帝》这部电影进行赏析,经观看多遍之后写下了这篇论文。

看完这部电影,我大致有了一些了解。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人生入戏,戏如人生。

博仪,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经典电影,值得人细细品味的。

同时,电影中色彩效果的运用也是可圈可点,别具匠心的。

下面我就结合着这学期学习的色彩学知识,浅谈这部电影的色彩的别具一格之处。

众所周知,电影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电影基调和色彩表现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影片把握,也是导演心理及其风格构成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

在电影《末代皇帝》中,色彩的美学价值,色彩视觉效果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意念,才使得画面色彩的最终表现比自然界、比现实生活空间中的色彩关系更为强烈。

主观色彩的运用所形成的画面主观色调效果,带有强烈的个人意志。

画面效果与客观现实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超越了自然物质的原有形式,上升为一种有个性倾向的、有意味的造型效果。

也正是这种不同,与影片叙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创作者的鲜明个人风格,渲染在影片中所强调、营造的气氛,影响人们的情绪与情感。

溥仪从三岁起登基,他那时候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

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烧了朝廷账本。

他以为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身边是押送监视他的解放军。

他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

影视鉴赏论文-(5000字)

影视鉴赏论文-(5000字)

《海洋天堂》——爱的海洋,情的天堂所谓“爱”是催人泪下的父爱,所谓“情”是世间最令人动容的亲情。

作为一部十足的“泪弹电影”,2010年6月暑期档上映《海洋天堂》让炎炎夏日也多了一分感动,这也是我对该片最初的印象。

《海洋天堂》一方面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薛晓路老师的荧屏处女作,另一方面加上李连杰,文章,桂纶镁等的出演以及杜可风,奚仲文,张叔平,久石让多名国际级电影工作者的幕后制作班底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海洋天堂》是用学院派的笔调以标准格式写出的命题作文的标准答案。

这个结论并不是说薛老师的导演处女作有多少学究气,善意的说,只是深味到一种深居简出的宅气,换句话讲,是艺术标准上的无懈可击。

院派剧作系的老师,剧本写作必然会遵循标准写作的范式,这点是《海洋天堂》不可避免的小硬伤,他不自觉地模糊了电视剧和电影的界限,稍有不慎便容易出现过于“水”的局面,而薛老师总的来说还是尽力弥补了这一点,用心的设计出讲述这个主题必须的细节,很多时候这个细节还算动人也颇有新意,可尚不足以掩盖本质上的缺陷。

影片讲述了一位47岁的父亲,名叫王心诚(李连杰饰),他21岁的儿子大福(文章饰)从小患有孤独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无法独立生活。

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了儿子患病的在一次意外中丧生,王心诚独自一人把大福抚养长大,与儿子相依为命。

然而此时,王心诚被确诊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个月的时间,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诚的心头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带着大福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经过多方打听,历尽周折,王心诚终于找到了一所能够接收大福的机构,却发现大福在这局促单调的环境中,如同离开了水的鱼,顿失生气。

大福生性爱水,每天在父亲工作的海洋馆里畅游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还在这里结识了唯一的朋友,表演杂技的玲玲(桂纶镁饰),大福成了独自在异乡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倾听者。

为了大福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爱的海洋馆,王心诚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教会大福在海洋馆“上班”。

中国电影欣赏论文

中国电影欣赏论文

中国电影欣赏(邹超平09221120 序号:34)由于自己没什么爱好,所以课余时间基本花在看电影上。

回想一下,这个学期看的电影绝不下60部。

可以这么说,近两年来中国所拍摄的电影基本都看过。

然而,大部分电影的故事情节基本已经抛之脑后了,但是,还是有那么几部仍让我记忆犹新,其中故事情节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

下面就让我来谈谈自己对这几部影片的看法或感受吧!《唐山大地震》——相信大家都看过这部影片吧!这部影片是由著名导演冯小刚以1976年7月28日,发生于中国唐山的里氏7.8级大地震的这个灾难为背景,根据小说《余震》改编而成。

这部影片的演员没有大牌明星,但却引起强烈的反响,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这部影片描述的是1976年,一个平凡普通的四口之家——父亲方大强,母亲元妮,姐弟方登、方达,他们过着普通但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地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袭来,残忍的残拆散了这个普通但完整的家庭——父亲方大强为救子女,不顾自己安危冲进摇摇欲坠的平房,结果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充分的表达了父母对儿女的爱,父母的崇高伟大,怎能不让人感动呢?然而更不幸的是姐弟竟然被同一块楼板压着,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当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让元妮选择到底救哪一个时,这对元妮无疑是残忍的,因为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她哪一个也不想舍去!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的选择,此时,她恨母亲,恨她重男轻女,恨她不顾自己的死活,然而她只有默默的流泪,等待死亡的到来!也许创天眷恋,她活下来了,但她不肯原谅母亲,于是她没有寻找母亲而是选择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

弟弟方达也锯掉了一只手,最后跟随着母亲相依为命。

虽然地震过去了,但元妮心中的地震永远也不会消失,因为她觉得对不起方登,她不能原谅自己没有救下女儿。

于是,她每次给他们烧纸钱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回家的路,32年一直这样。

尽管在儿子有钱要给她买房她也拒绝了,有人追求她,她也拒绝了。

影视欣赏论文

影视欣赏论文

我看《红高粱》对于《红高粱》,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也听说过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取得的成就,但一直没机会去真正的完整看一下这部片子。

终于在影视欣赏课上完完整整的看了这部电影,确实让人不得不感慨这部电影的成功。

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以其汪洋恣肆的表达,让中国人看到了自己血液中隐藏着的生命力。

在真正的民间社会里,他们旷达豪爽,他们放荡不羁,他们离经叛道,他们崇尚自由,他们生机勃勃,他们敢爱敢恨。

他们就像青杀口上那片神秘的野高粱,生生死死,却自在地活成了天地间最欢乐的精灵。

以下从蒙太奇、声音、色彩与光、细节、语言、服装六方面来阐述一下本人对这部电影的一些个人认识。

一、蒙太奇要说电影就必须要涉及到蒙太奇这个概念。

所谓蒙太奇是起源于建筑上的技巧和方法,而后被法国人用到了电影上,并发展为一种美学思想及科学的艺术思维。

在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和“我奶奶”追逐于高粱地里的片段,拍得特别富有动感,这种动感主要由镜头画面非常快速的切换来实现。

它强烈地传达了狂放的生命律动和张扬的人性精神,后来“我奶奶”静静地在那“圣坛”旁膜拜起来。

影片对此用俯拍的小远景来展现,画面快速切换与画面的动感都突然得到截制。

这两个前后连贯行为所具有的动感和画面切换速度的差异,恰如人的“质”和人的“文”所具有的不同前面映出;人性的自然选择,而后者表现了人性的神圣升华。

这就是存在于镜头画面切换交替时的节奏蒙太奇的运用。

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我母亲”在纷纷大雪下追赶带父亲回城的马车及没有追上再回家的那一系列连贯动作也是这方面的例子。

同样是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多次映出过“我父亲”所在的那座学校的空镜头画面,使用了景深较大的远景景别,画面上有疏浪朗而错落有致的几棵白桦树的点缀,体现哪个学校画面显得优美,就像一幅精美的十九世纪欧洲油画,在这样优美的油画上,那个简陋的学校简直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至少在“我母亲”心中是这种形象。

历史题材影视赏析论文

历史题材影视赏析论文

历史题材影视赏析论文第一篇:历史题材影视赏析论文观《孔子》有感作为历史题材影片,它有战争片的宏大场景(夹谷之战),它有戏说剧的红颜薄命(卫国南子),它有尔虞我诈的桥段(坠三都),它更兼备中国圣人的人文情怀,不过评分偏低,说明人物传记片,为了追求宏大全面的叙事,而在细节上落入平铺直叙,有浅尝辄止之感,历史的解读不够深入,不够过瘾该片的孔子思想正是当今中国社会所缺失的:礼仪之道、为人处事之策、为官之德。

颜回和子路所继承的则是孔子的为师之道。

《孔子》复原了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孔子,一个长期被人人误解与忽视的孔子。

功利浮躁的茫茫人群,一如礼崩乐坏的鲁国,使人无奈而且悲哀。

浅薄恶俗的文化空气,窒息着苟延残喘的理性与真实,古朴的信念与真实的情感,颠沛流离着,一如颠沛流离的孔子,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这不是一部伟人传记应该给人的感觉,但是它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千古圣人”最真实,最接近凡人的一面。

其实孔子正真让我们熟悉的是他的传世名著儒家思想的机关报《论语》以及和他那些得意弟子们的经典对白。

很少有人了解孔子的政治生涯,这部电影还是比较真实反映了孔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坎坷的仕途记得电影中让我感动万分的那一幕:只留下孔子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模样,幽兰操中的“以日以年,我行四方”也以为是潇洒人生的所为,却不想这后面讲的是颠沛流离放逐他乡的苦楚。

如今再看一遍,孔子是可爱可敬可怜之人。

乱世之中,少有人能安身,更何况爱人的理想境界。

孔子生不逢时,天下太平,才能成全他的仁心。

挽狂澜于既倒,知其不可而为之。

越是周游颠沛,结局就越明晰,绽放在不合时宜的时代,无果之花,无怨无悔中浸透悲情。

这种悲剧精神,已然接近永恒,永恒是个精神概念,只能以精神近之。

迅哥的南子实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但是很亮眼也很养眼。

这么好的题材毁在不知所云的编剧上。

没有一个人物是鲜活的,试图将孔子刻画为先知,却无时无刻都在打消观众崇敬的念头。

他有君主,妻儿,弟子,却谁也救不了,谁也爱不到。

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

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

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中国电影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展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迅猛,无论从票房还是市场成熟度来看都显现出急速上升的趋势。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电影论文参考范例篇1浅析中国体育电影[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产体育影片进行研究,认为体育电影在传达体育精神、宣传政治思想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国产体育电影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体育电影市场不景气,电影在创作上缺乏新意,拍摄效果没有真实感,电影的娱乐性较差等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以体育项目为题材的电影进行梳理,分析了体育电影当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国产体育电影应以市场为目标,以丰富体育精神和传承体育文化内涵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体育电影;体育精神;文化价值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电影是传播人类社会文明的艺术形式和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二者的结合可以达到文化交融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体育可以借助于电影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而电影可以借助于体育的魅力吸引人们的注意,两者的结合符合历史的必然性。

一、中国体育电影发展历程回顾(一)初级发展阶段(1949年—196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社会主义迎来了全面建设时期,关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提出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口号,为这一时期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体育电影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阶段,共拍摄了10余部以体育为题材的影片,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分别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女篮5号》《水上春秋》《球场风波》《女跳水队员》《冰上姐妹》《球迷》《小足球队》《大李、小李和老李》《两个小足球队》,这一时期的影片主要以叙事为主,深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思想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但在创作思维上,还无法摆脱国家政治思想的影响,这些影片大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热爱新时代,热爱工农兵”的时代主题。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影视鉴赏论文范文1(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由于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简单忽视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晰。

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哀思,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

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现人物的感情,而采纳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爱好。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1)做好心理预备。

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消遣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整。

假如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动身,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亮,心理也更为紧急,在视听信息的猎取上表现得更乐观,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消失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索、分析、联想和推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2](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预备。

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影视欣赏论文

影视欣赏论文

影视欣赏论文第一篇:影视欣赏论文影视欣赏学会欣赏电影的美现在我们都知道,影视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彩。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影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

影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形成了今天多彩的影视世界。

欣赏好的影视作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读懂电影,读懂电影中的人物,感情却是一门学问。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在我看来,正如一个文盲不可能欣赏文学佳作一样,同样一个连电影都看不懂的人也是不可能欣赏电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达到“欣赏”的水平呢?这就需要懂得电影艺术的语言、电影的特点,乃至和电影相关的其它艺术。

欣赏电影又是一个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过程。

因此,那种一边看影片、一边吃零食的观众,是不可能体验到影片中所蕴含着的真正的、深厚的美。

一切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艺术的语言,不懂得艺术的语言,就不可能欣赏艺术,甚至不可能理解艺术。

因此,为了能够“欣赏”,首先就要懂得电影中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思想、感情的工具,然而语言并不仅仅是指一般人所理解的文字语言。

语言基本上可以分为文字语言和非文字语言。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自己不同的语言。

正是由于电影对生活的逼真还原,又有声音和色彩,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大的误会,使人认为似乎电影、电视是不需要经过任何学习就能够看懂乃至会欣赏的。

但是作为一位真正想走进影视艺术、并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的人来说,就必须了解一些电影的语言,这样才能从“看”影视上升到“欣赏”影视艺术。

一部成功的电影,是具有生命,以及延续的,能够给人以无尽回想的余地。

影视中很多的元素,光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环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不同的光影,光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是影视作品中重要的造型手段,光,折射了影视的魅力,影视因光而与众不同显得更有魅力!影视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也就离不开光线。

光是具体影像存在的基础,也是画面造型的基本技巧。

中国电影欣赏论文

中国电影欣赏论文

中国电影欣赏论文对《十月围城》的赏析第29届金像奖中《十月围城》一共获得了八项奖项,其中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动作设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一)服装设计的巧妙。

在服装造型设计方面,服装师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将1905年的人物服装造型与2009年的渐变色、流苏、磨旧、破洞等时尚关键词巧妙接轨!在我们眼中,李宇春是一个秀气且帅气的假小子形象,经过服装师的精心设计之后,出现在荧幕中的李宇春穿裤装、坎肩,头戴一顶耷拉两片“耳朵”的帽子,酷似“雷锋帽”。

这也正与影片中李宇春要扮演的角色相匹配。

李宇春的角色从小飘荡于江湖,所以服装选用粗麻来编织,在边角处还故意打磨,造成破旧感,甚至还精心加了几层颜料,使得衣裤看上去显得更有江湖气。

而谢霆锋扮演的车夫除了在衣着方面巧妙设置之外,更是在个人形象方面下了苦功夫。

“剃头”、“毁容”和“拉车”对于谢霆锋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但也正应为这样,才将他所扮演的角色那种草根人物的形象体现出来了,同时增加了一大亮点。

《十月围城》中黎明以劲爆的“落魄造型”亮相,爆炸头、络腮胡子、衣衫褴褛完全进入状态。

看似一套简单的“乞丐装”,却不失时尚因素,磨旧、破洞、流苏、渐变色……这些不仔细看是很难看出来的。

范冰冰此次的表演在影片中不仅仅要承担‘爱情’和‘浪漫’部分,更要演绎出一个女人的几个层次——作为母亲,她无疑苦难深重;作为妾侍,她又能忍辱负重;想到初恋,她应该情深义重;为了国家,她还要学会权衡轻重。

因此在给范冰冰形象设计的时候,就得花一点心思了。

下图是范冰冰在剧中的一张图片,整体一看给人一种沉静之美,画面中她盘辫成髻,长裙垂地,素取宽博,舒袖暗香;珍珠白的锦缎上落有芍药花刺绣,给人雍容古朴之感,黑发上戴着绿玉银簪,眼神里万水柔情,仪态典雅端庄,气韵清丽、高远,宛如中国画中走出的女子。

(二)音乐赏析。

音乐是电影中的音乐,电影是加了音乐的电影,二者联系非常密切,因为音乐是和着电影写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动作、眼神,都影响着音乐的走向,而每一次音乐的变动都意味着影片中演员感情的变化。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

“有谁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有谁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有谁亲身游历过那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正如《圆明园》剧情简介那样,已经没有人见证过圆明园的宏伟与壮丽,没有人目睹过圆明园的庄严与豪华,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它就被毁在列强的铁蹄下,可那屈辱的历史,悲惨的结局,每一个华夏子孙都不会忘却……之前也看过不少纪录片,《圆明园》是让我感触最深的,除了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影视技巧,更多的是它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悲伤而难以忘怀的历史。

从《圆明园》中了解了很多之前不是很熟悉的快被世人淡忘的辉煌的往昔岁月。

纪录片《圆明园》以高清晰,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圆明园从建园,扩建,被毁的历史全过程,在重现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建筑同时还向人们讲述圆明园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及一个帝国,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欢笑和泪水。

天朝大国在英法列强面前是多么不堪一击,“万园之园”与坚船利炮相比是多么苍白无力。

《圆明园》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园林,一个国家的命运,更见证着历史的发展潮流。

《圆明园》以第三者旁白的方式给我们讲述圆明园的建立、扩张与毁灭,就像一个老者在给我们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个老者便是影片的“主角”—传教士郎世宁,这个故事也即圆明园的建立与毁灭。

影片以郎世宁为主线,以郎世宁自述的形式讲述他在圆明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圆明园的了解,这一点对于纪录片甚至其他类型的影片都是一种比较新颖或者独特的形式。

《圆明园》的开场白“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让我们对圆明园的宏伟、惊艳充满遐想。

现代数字技术又让这座废墟园林活了过来,影片中的圆明园精美绝妙、美仑美焕、叹为观止。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聚集世间珍宝,汇聚中西文化,每一座园林每一处建筑无不体现当时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影视鉴赏课程论文

影视鉴赏课程论文

影视鉴赏课程论文第一篇:影视鉴赏课程论文影视鉴赏课程论文《上海伦巴》:勇敢一些,真实一些参加晚宴前,婉玉与翰庭在房中沉闷的对白:婉玉:“我穿这件可以吗?”翰庭:“我还是喜欢那件黄的。

”婉玉:“这副耳环好看吗?”翰庭:“是那副白的吗?”拍摄收工后,阿川追至桥头与婉玉进行的心灵对白:阿川:“真好看。

”婉玉:“什么?”阿川:“我说你的耳环。

”从两个男人不同的欣赏态度,让婉玉的价值由自我欣赏发展到受人肯定,直至最终确定了心里的追求,并勇敢、真实的把它表现出来。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讲述了一个老上海电影人的故事。

婉玉生活在一个保持着典型旧式礼仪的家庭中,言听计从、相夫教子、孝敬老人成了生活的全部,对于曾经是话剧演员的婉玉来说,生活模式的转变让她无所适从。

接受张爱玲、苏青新派女性思想的婉玉在看过《乱世佳人》后,心底的表演欲望再次爆发。

在拍戏的过程中结识了阿川,一个为了追逐艺术而失去妻子,身边带有两个年幼孩子的电影演员。

两个同路人打开彼此的心扉,述说着各自的经历与磨难,最终,婉玉冲破当时社会的束缚与阿川走在了一起。

这是乱世的上海滩,发生在两位名伶之间的爱情故事,与其说是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女人眼中的魅力男人,他可以没有钱,也可以没有高贵的地位,但不可以没有追求,不可以没有激情,不可以没有沧桑,这就是夏雨扮演的角色——电影人阿川。

一片令人茫然的恍惚影像,悠慢的法式jazz,阿川高挑瘦弱的背影在荧幕上飘过,他的脸逝去了往日大男孩般的童真,好似穿梭在一个只有他自己的时空中怀念着什么,影片这样开始,幽然的带来一种文艺片之美。

影片采用戏中戏的方式精致还原了当年《乌鸦与麻雀》的个中片断,从光线的角度、镜头推拉的速度、演员的位置、动作和表演的速度,一直到梯子摆放的角度都以现代演员的演绎重新塑造。

男女主角在黑白画面中的演出实为出彩,其中婉玉在台词、神态、动作的拿捏上更是精准传神。

在婉玉不断变换的装束中,旗袍再次通过荧幕给我们带来了惊喜,除了展现东方女性特有的韵味外,更应时应景的在人物内心的变化中被赋予生命。

影视鉴赏小论文

影视鉴赏小论文

《影视鉴赏》期末小论文姓名:熊爱读书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圆明园》观后感1860年10月18日,我相信作为没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而且都会记住的日子,那便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

圆明园的毁灭,见证了帝国主义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恶行,更见证了中国屈辱的历史。

纪录片《圆明园》正是这段历史的重现,《圆明园》影片全长约90分钟,以外国宫廷画师郎世宁为主要叙事线索,重点展现了这座“万园之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以旁白的方式讲述了圆明园的建筑历史,从无到有,从辉煌到毁灭的整个过程,真实地再现了圆明园以及潜藏在它背后的人物和历史的沧桑变化。

以前也曾观看过一部分的纪录片,有专业性强的,有历史色彩明显的,也有政治色彩鲜明的。

相比之下,纪录片圆明园更有它自己的特色,我认为总的来讲它的这些特色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异。

大部分的记录片都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叙述整部影片所要阐明的要旨,这种形式也是纪录片中比较普遍的叙述形式,比如说以前看过的《公司的力量》,便是一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公司是怎样形成怎样发展壮大怎样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的。

而纪录片《圆明园》不再是单纯的叙述说教,而是以外国宫廷画师郎世宁为主要叙事线索,郎世宁自身的口吻,自身的亲身经历来阐述圆明园从辉煌到毁灭的整个历史过程。

可以说它是影片叙事形式的一个飞跃。

另外,用这种方式来叙述也有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历史的客观性,若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叙述圆明园的历史兴衰,影片的观看者便很难辨别这是不是历史真实的写照,即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质疑,而这部纪录片却更能让人感觉到历史的真实性。

其次,从内容的趣味性上来讲。

也许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以前看过的纪录片都是庄严刻板的,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

而在《圆明园》中,一些诙谐生动的画面不会少见,给人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再是沉闷压抑之感。

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这部纪录片有较多趣味性的画面,但是却一点也没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反映,至少我认为这部影片是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得。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

真实中美丽美丽中真实——人间真情暖春,本意指温暖的春天。

同名电影《暖春》,由导演乌兰塔娜指导拍摄,演员田成仁、张妍、郝洋、于伟杰主演,该片是围绕着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展开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影片《暖春》在送给观众痛彻心肺的故事和天然浑成的画面的同时,也凭借影片本身的一份美丽、一份真实获得“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另外有同名电视剧《暖春》。

一、剧情描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

善良淳朴的小花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在黑煤窑工作,母亲善良贤惠,谁知在一场暴风雨中煤窑的塌方小花的父亲不幸遇难,母亲因巨大打击难产失血过多而逝。

剩下瞎眼的奶奶与小花相依为命,村长为了小花一家和媳妇大闹矛盾并嘱咐全村不得对小花奶奶提煤矿事故,祸不单行小花奶奶在得知真相后,猝然离世,只剩可怜的孤儿小花,在贫穷的山村没人愿意为小花的生存多做考虑。

谁知平时最为吝啬的铁蛋夫妇打起了小算盘,将小花领养,小花遭到虐待,实在忍受不了便逃离了村子。

一天,隔壁村长的儿子二狗捡回一个晕倒在村口的女娃,打破了小村多年的寂静。

村民围着女娃议论着,有的说要是男娃就领回去了,有的说万一把娃养大了,再有人把娃领走就白养了……村长无奈只好承诺谁要收下娃,等村里收成好了多给补点口粮,大伙儿无动于衷地看着。

年迈的宝柱爹蹒跚着步子走上前,背起尚存一息的女娃朝家走去。

深知宝柱爹家境况的大伙儿吃惊地看着。

宝柱媳妇香草过门多年不生娃,得知宝柱爹捡回个野娃时,认为他想当众出她的丑,让全村儿人都知道她生不出娃来。

宝柱也怪爹拣回来个吃闲饭的。

善良的宝柱爹得知小花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后,顶着儿子儿媳的压力留下了苦命的小花。

小花非常懂事和心疼爷爷,尽管宝柱的叹息声多了,香草的脸阴的能滴出水儿来,可这并没有影响爷孙俩相依为命的快乐,土坯屋里有了笑声,香草十分妒忌,决定送走小花。

香草在她娘的精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骗走单纯的小花,最终都没能得惩……香草恼羞成怒,借吃饭之机把怨气撒在小花身上,宝柱爹忍受不了香草的脸色,带着小花另起了炉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渔光曲》解读无声电影
或许是因为自己才疏学浅,或许是因为它之前还没有走进我的视眼,早已习惯了有声电影中的视听效果,无形中在我心中给无声电影下了一个定义——没有声音、无聊。

拿它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相比,很难想象电影中如果真的没有声音,他应该怎么样来演,故事情节怎样清晰地展示给大家。

可是当我第一次看到蔡楚生先生导演的《渔光曲》之后,才发现我的那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无声电影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它的魅力,让我不得不以一种新的眼光来认识它。

无声电影又称为“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

在电影诞生之后,由于电影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只有影像,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单画面字幕间接表达。

当然,有些电影院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有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

就以电影《渔光曲》为例,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影视奖的故事影片。

它在上海的金城大戏院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当时正值上海60年未有之盛暑,影片竟然连映84天之久,破《姊妹花》连映60天的记录,创造了又一个票房奇迹。

影片的开始,画面定格在一个贫苦善良的渔民家里,在那个狂风暴雨的晚上,渔民徐福的妻子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子女小猫和小猴。

“福林,恭喜你……男的”,“这个是女的”。

虽然仅仅出现了两行字幕,但是结合画面中人物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电影开始后的情节发展已经清晰地呈现给大家。

包括在随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出现的字幕,例如:子英和徐妈说的“徐…徐妈,你婆婆快不成了…他们叫你马上回去…”;小猫对妈妈说的“我…我们都有工做了…明天就要去上工”;子英对他的爸爸说的“这是徐妈的儿女,徐妈给火烧死了,赶他们走,不是等于比他们自杀?!”等等。

与有声电影相比,默片中这些字幕的出现,既交代了剧情的发展,又是展示台词的必要手段,具有强烈的画面性质,能够影响影片的节奏。

当然,类似于“上海到底是个好地方,他们都很高兴呢”这样的字幕还有对影片进行评论说明,引导观众的作用。

在这部影片中,空镜头时常出现。

片头,东海的早晨,太阳渐升,朝霞映着动荡的波浪,渔民们在海上捕鱼;徐妈的婆婆快要去世时,对门前大树上乌鸦的描写;小猫在唱《渔光曲》时,大海上穿行的帆船,满天愁云下的夕阳,远处的群山;当然还有最后小猴生命快要结束时,对他和小猫的特写——小猴躺在小猫的怀里,小猫给他唱着那首《渔光曲》……在默片中,空镜头的出现主要用以抒发人物的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作者的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

空镜头的运用,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在空镜头这一点上,默片
与有声片是相通的。

谈及《渔光曲》这部影片,不得不提《渔光曲》这首歌曲。

在这部影片中,《渔光曲》一共三次被小猫唱起。

第一次是小猫、小猴与何子英小的时候,渔光曲寄托了小猫对读书的渴望。

那时候,生活虽然是苦涩的,但是在唱渔光曲的过程中,他们依然是快乐的,小猫依然有着灿烂的笑容。

第二次,影片以很长的篇幅展示了渔光曲的全貌,就好像是一首MTV。

前半部分云儿飞鱼儿翔,潮水升浪花涌,渔船儿飘飘,虽然画面较为粗糙不清晰,但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风光如画,生活似乎也应该是如此的美好;但是后半部分刻画的渔民生活却是如此艰辛,与前面的美丽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对渔民苦难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用如此长的篇幅来展现一首歌,应该是那个年代的第一次,也应该是蔡楚生先生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虽然说当时的录音手段是粗糙的、落后的,但是丝毫不能掩盖这首歌曲的魅力。

小猫第三次唱起渔光曲,在泪影歌声中,小猴在妹妹的怀抱中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其苦难的生命,这是一次哀伤的祭奠。

也正是《渔光曲》这首歌曲,让主题沉重的电影平添了一丝清新的海风。

而在动听的旋律里,我们听到的是渔民真实的状态,苦难的生活。

《渔光曲》这部无声影片取材现实生活、情节刻画细腻、表现手法通俗和表演技巧精炼,显示了蔡楚生导演艺术技巧的成熟和他艺术风格的进一步形成。

在影片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上,在画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对待意境的营造上,都有成功的探索和创新。

影片虽然是无声片,表现手法质朴,但是却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开头和结尾尤为动人,前后对应地配以清新真挚的主题歌,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影片《渔光曲》只是无声电影的代表之一,无声电影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无聊,反而让我这个习惯了有声电影的90后渐渐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或许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有失就必有得”吧——在无声电影中虽然听不到人物的对话,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人物格外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这是现在有声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无声并不代表无聊,无声但是有情。

声音并不能代表一切,以至于当我们今天回味起《渔光曲》《The goddess》等这些无声影片时,心中产生的是一种敬意。

从《渔光曲》解读无声电影,从《渔光曲》认识电影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