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导读:本文作文指导: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文指导: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白桦

传统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专门研究它。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其实一直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那就是传统文化。

春节的春联,元宵的花灯、汤圆,端午的粽子、龙舟,中秋的月饼,窗花剪纸,戏剧国画,如此种种,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我们的生活既具有民族风情,又丰富多彩。

大致来说,窗花、剪纸、陶艺等,属于民间工艺一类;戏剧、国画、书法等,属于民族艺术一类;春节的春联、元宵的花灯、端午的龙舟,以及粽子、汤圆、月饼等,属于风俗习惯类……

现在,我们大致了解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传统文化”了,这样就有材料可用、有话可写了。离我们最近的,应该是这些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之类的传统;再远一点,是民间艺术一类,这个需要有一定了解才能写得好。至于戏剧啦,国画啦等艺术一类,则更需要有较高较深入的了解熟悉,才能写得好了。

我曾经也写过很多与传统文化有

关的文章,在这里和大家互相学习。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这天吃粽子,大概全国皆然。(端午节几乎都是与粽子、龙舟联系在一起,这里选粽子来说说。)据友人夏芒的考证,端午吃粽子在秦时就已流行,如此说来,这风俗大概也就与屈原无关了。究竟始于何时、起于何事,我到现在也没有看到确切的说法。或者它竟起于屈原之前,虽然就此失去一个美好的传说,却也还其本来面目,应该会更有意思。(我总怀疑端午吃粽子是为怀念屈原这个说法,是近代才有的。未作考证,随便说说。端午吃粽子这一风俗的形成,众说纷纭,目前绝大多数都认同是为纪念屈原这一说法。但事实上,可能是屈原还活着的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端午吃粽子的风俗。这里对此略提一提,增加一点阅读趣味,使行文较为开阔。)

桂(广西)北一带传统的做粽子的方法,可能与别地有所不同。(笔锋一转,直写桂北一带做粽子的方法。由历史转到具体的地域,写起来就细腻了、)犹记小时候家里包粽子,那是非常热闹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三十年过去了,这分热闹与“仪式”已经时过境迁,不复存在。(“仪式感”正是传统风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好些传统的仪式,都已经不再存在了——先是烧一捆稻草,把草灰溶入水中,沉淀,滤出清水备用。选好糯米淘洗干净,再用这草灰水过一遍,然后把槐花粉撒人米中搅拌均匀,使米成微黄色,使其自然发涨半小时。同时,用来包粽子的五花肉亦用调料拌匀腌制约一小时。(详写包粽子的方法与过程。碱水粽子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稻草灰就是用来

提取碱水的。传统的制作方法差不多失传了,所以写得详细些。)包粽子用的皮,桂北一带常用竹笋壳或竹叶。竹笋壳上等的是金竹笋的,一叶宽约二寸,长约七八寸,里面光滑,背面金黄有斑,用热水泡好洗净,其自然的香味便出来了。如果是用新鲜竹叶,则宜用清水洗净。好像可以用来包粽子的青竹叶,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竹子,其叶宽约三寸,长约七八寸,青翠可爱,简直就是特意为包粽子而生的。(详细介绍包粽子用的竹壳竹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物的目的是为抒情,对竹叶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一般先用两张竹叶叠好旋成一个圆锥体小筒,把拌好的糯米及红豆或板栗放入其中,把腌好的五花肉放在中间,一手拿着开口的一端,把那锥体在另一只手掌里抛打,使米紧密,(如果不紧,做出来的粽子就不好吃。)然后再拿两张竹叶旋成同样的圆锥小筒套在外面,把开口往回一包,用稻草一扎紧,(如果包得不紧、扎得不紧,放到水里一煮,米受了水,就会散开不成粽子了。)就成了一个四角的粽子。(粽子制作过程。从泡米,到选竹叶,到制作,过程写得详细,如电影一样把整个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令读者有回到过去之感。传统文化的力量,正在于代代相传,令人沉浸其中,有仪式一般的庄重感,让人体味它的乐趣与节日氛围。)

包好的粽子放人铁锅中煮大约两小时,到熟时,香飘满屋。好像现在也有人用高压锅来煮的,虽然快,那味道就逊色多了。(最后一道工序。今昔对比。)

过完五月初五小端午,还有一个五月十五大端午。民间惯例,一

向重视小端午而不大重视大端午的。(结语。)

上面所提到的槐花粉,其实就是槐花阴干后碾碎而成的粉末。槐树开花时节,那花还是花苞的时候,一如米状,把它打下来,俗称“槐米”,风干了就是这种自然的色素加香料。——这种槐米,现在好像是越来越少了。前两年在北京,八王坟那一带一条街全是槐树,有的都差不多合抱大,后来全部砍掉了,也不知现在种上了什么树。(最后补上一笔,这一类闲笔,往往能收到让文章感情更丰富、意蕴更隽永,读起来毫无拘束之感。)

上面是一篇文章的一个片断,也是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此类文章时,要注意,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描述,其实也是为了表达一种感情,或者是喜欢,或者是怀念,或者是感慨。总之,我们的着眼点在情感,而不仅仅是把“传统”的内容介绍完就算完。所以学会把文章写得开阔一点,放松一点,这样意境就宽广了。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看似很大,但只要我们知道了哪些是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了材料可写,就没有那么为难了。我们可以从大处(传统文化)着眼,小处(日常生活)落笔,以小见大(即以日常生活的细节或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