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无论是元杂剧,还是明戏曲,很多作品的作者是男性,他们所创作的女性形象不能不留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深刻烙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影响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1]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主要描写对象有了体制的保障。”[2]
在明清时期,由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女子难以接触到其他样式,阅读戏曲作品和观赏戏曲演出便成为女性接受情感的主要渠道之一。钱塘女诗人林以宁曾经说过:“治世之道,莫大于礼乐。礼乐之用,莫切于传奇。愚夫愚妇每观一剧,便谓昔人真有此事,为之快意,为之不平,于是从而效法之。”从中,我们可窥见戏曲对女子的情感教育具有显著而又潜移默化的作用。
元杂剧中刻画了大量成功的女性形象,着重展示了女性追逐爱情时表现出来的反礼教精神,表达了作家们对传统礼教重压下妇女命运的关怀和同情。但在阅读元、明戏曲作品,以及明末清初闺阁中女子文字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和考虑:明末清初闺阁中女子对于元代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是颇有“微词”的。如林以宁就曾经对《西厢记》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她认为“君子为政,诚欲移风易俗,则必自删正传奇始矣。若《西厢》者,所当首禁者也”。但是她对同样以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牡丹亭》却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其禅理文诀,远驾《西厢》之上,而奇文隽味,真足益人神智,风雅之俦,此可以毁元稹、董、王之作者也”。此为何故?
一、元杂剧
在元杂剧中,女性的地位显著得到了提高,随着“才子佳人”模式在元杂剧中的长足发展,我们更可以看出元杂剧中流露出的女性意识不断张扬。
首先是弱女胜强男、以柔克刚的模式在作品中的数量增加。仅关汉卿就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窦娥冤》中的窦娥;《望江亭》中的谭记儿;《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女子具备一定的斗争精神,可以说是关汉卿笔下女性人物的共同特征。可以说,在元杂剧中,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女杰”的形象。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女主人公一般外表柔弱,多为“柔女”的形象;甚至有些作家笔下的女性出身卑微、饱受压迫和欺凌,但是性格坚强这一特征却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