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4、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级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级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回顾积累写雪的诗篇导入新课: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个孤寂死灰、了无生气的世界;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一个灿烂至极、瑰丽奇幻的世界。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曾描绘过雪景,在他笔下,这个被冰雪覆盖的世界又有一番怎样的情趣?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听读课文,初谈感受。

教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从诵读入手,来领读全诗。同学们认真听,标出需要注意的字词,并说说听读后的感受。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2、读准加线字的读音

分外fēn莽莽máng妖娆ráo

折腰zhē稍逊风骚

sāo成吉思汗

hán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4、交流听读感受。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首词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5、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的清涧县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模仿录音自读,注意把握好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

2、读后归纳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归纳: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探讨朗读,品味语言

赏析词作上片: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由“望”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具体写北国风光。重读“望”,它一字领起了描绘长城、山脉、高原这些雄伟景观的词句。写的是实景。

3、“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想象雪后日照的壮丽景色。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气象。

4、小结: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虚实结合,动静相称。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赏析词作下片:

1、“江上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承上启下过渡句,由写景转入评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的抱负。

2、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评论。“惜”重读停顿,定下了评论基调,意味丰富。“惜” 含褒义,肯定了秦皇、汉武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又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短于“文治”的不足。

3、“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4、小结:下片议论、抒情。评论历代英雄,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

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四、品味词句体悟感情

1、“望”是什么意思?领起哪些内容?能不能与“看红装素裹”的“看”对调?

明确:“望”有登高远眺之意,领起下面七个分句。着一“望”字,在空间上眺望千万里。前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眺望的,不望不可能有这样广阔的视野。这是诗人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毛泽东写“千里、万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时候,进入诗的想象境界。这个想象境界,既有写实的,更是虚拟的。这不仅需要视野的开阔,而且更需要胸襟的开阔。这也不单是身躯视点的高度,更有精神气质的高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的修辞,化静为动传神地写活了山原。这壮美的诗句,令人感到登高远望的图像富有鲜活的生命。这种生命源于诗人精神的崇高。“欲与天公试比高”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心比天高的壮志豪情。在想象的境界里,一轮红日映照着覆雪的大地,一个“看”字,承“望”而来,诗人像是端详眼前的壮丽和辉煌,又像是情不自禁地呼唤人们一起观赏。白雪皑皑,红日灿灿;一片幻景,万丈豪情。这高度理想化的自然风光,了然于胸,寄托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如果把“望”“看”对调,会因用词不当而有损诗的磅礴之气、豪迈之情。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有何内涵和作用?

明确: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是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折腰”含贬义,有屈服、献媚之义。这里贬词褒用,是因爱慕而倾倒。“折腰”的形象鲜明、跃然纸上,概括了一代代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姿态。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了一代代英雄相继崛起。这个过渡句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