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丽水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

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徐徐

【摘要】浙江丽水莲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开发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就必须解决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掘人才和培育本地实用人才等这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内涵,总结了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对丽水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源;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为丽水市社科联课题“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助推“山上丽水”建设———丽水市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C200915)成果。

【作者简介】徐徐(1980 ),女,浙江嘉兴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近年来,浙江丽水紧紧围绕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然而,由于丽水在浙江是欠发达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向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直接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解决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一、何谓“农村实用人才”

目前,很多人对人才的概念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从而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这支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办发[2007]24号)指出: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包括了三类人,即生产能手(如种植、养殖、捕捞和加工能手等)、经营能人(如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和能工巧匠(如技能带动型和文体艺术类人才等)。本文认为,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型农民”。首先,他应该是农民致富的先行者,善谋致富路是农村实用人才的普遍特征,他们善于把自己的知识、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去开拓市场,赢得效益。其次,可以是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者。农村实用人才在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方面往往先人一筹,而他们本身就是农民,在技术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成为农业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者。第三,他可以是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的创造和劳动,在食品加工、农家乐、旅游和机械制造等企业中的经营能人、技术骨干大多是农民身份的农村实用人才,是乡镇企业发展创新的主力军。总的来说,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离农民最近,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他们对农民的带领和带动作用最直接、最具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好这些“星星之火”,一定会有燃遍整个原野的功效。

二、丽水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

莲都区总面积1,50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街道),368个行政村,总人口37.28万,其中农业人口24.67万。课题组深入莲都区农村实地调研,在典型调查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莲都区农业普查相关数据,对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把握。调查采取随机等距抽样、入户登记普查的方法进行。最终调查37个村10,226户,共26,140人。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一)总体规模较小。从实用人才类别来看,在被调查的10,226户26,140人中,共有各类实用人才354人,占人口总数的1.35%。其中生产能手185人,占人才总数52.26%;经营能人126人,占35.59%;能工巧匠43人,占12.15%。在185名生产能手中,种植能手81人,占43.78%;养殖能手89人,占48.11%;加工能手14人,占7.57%;捕捞能手1人,占0.54%。126名经营能手中,企业经营人才88人,占69.84%;农村经纪人29人,占23.0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9人,占7.14%。43名能工巧匠中,技能带动型人才42人,占97.67%;文体艺术类人才1人,占2.33%。

·

82

·

(二)技术职称较低。在被调查的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中,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共91人,占人才总数25.70%。其中农民技术员86人,占24.29%;农民助理技师3人,占0.85%;农民技师2人,占0.56%;没有农民高级技师。(三)培训渠道较窄。在被调查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中,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培训的有68人,占人才总数的19.21%;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的有11人,占人才总数的3.11%;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有1人,占人才总数的0.28%;通过代际或师承的15人,占人才总数的4.24%;自学的150人,占人才总数的42.37%;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技能的109人,占人才总数的30.9%。

(四)分项情况不均。在被调查的354名农村各类实用

人才中,

女性有30人,占8.47%;40岁及以下的有137人,占38.70%;中专及以上学历的6人,占1.68%。从上述数据可

以看出丽水市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呈现以下特点:总体规模较小,文化程度偏低,人才培养渠道较窄,老龄化趋势明显,性别结构不合理。

三、丽水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发展对策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发展生产力,人才是关键。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是广大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土专家”、“田秀才”,深受农民兄弟的欢迎。但是,

当前“乡土人才”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人才”流失,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出生在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后经参军,考学等途径而转为城里人。二是出生在农村没有考取大学而外出或进城打工。一年很少或数年不回家,但户口仍保留在农村。三是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而定居在城里,与此同时将户口迁往县城,自此与农村脱

离了关系。四是农村科技队伍在农村的萎缩和消失,造成农业科技推广制度行同虚设。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丽水

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发展变化无论在程度、速度还是质量上都是无法与丽水和其他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发展变化相比的。农村生活方式较为落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这也是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留住农村人才,解决农村“实用人才流失”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对丽水莲都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生产、

生活环境是吸引和留住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物质前提。在浙江省的台州就曾经刮起一股“非转农“的之风,仅椒江、路桥、黄岩3个区就已有5,

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农村,

重新当起了农民,其中不乏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目前,丽水莲都区农村基础设施多不齐全,存在着交通不便、

供排水不畅,生活污染严重、医疗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各级政府应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大幅度

增加对农村的投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的“水、路、气、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

改善农村人均环境;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建立农村义务

教育稳定投入机制;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逐步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险方面,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加大投入逐步健全农村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让农村成为农民生活的乐

园,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回到农村,留在农村。(二)优化农村创业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近年来,随着丽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乡土人才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回乡青年,他们之中有的有创业的志向和决心、有的有技术,但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使他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有的只能再次外出打工。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加大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创业有所成就者回乡投资创业。国家还应该在就业、资金、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学有所成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同时,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允许土地有偿使用,让土地向种粮大户、科技能手集中,这样,能达到人尽其才、地尽其用。(三)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联动”的培训模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以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我们也了解到近年来丽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形势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结合近年来莲都区的培训实践,我们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联动”的培训模式,其内涵是: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建立组织、制定计划、各方协作、分类实施,实现多层次、多渠道的农

民素质培训,

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培训力量的作用,全面实施农民素质的再提升工程,进一步拓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后

备队伍,使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这其中不仅需要大批城市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入,更需要培育期强大的农村人才体系。农村“实用人才”是丽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也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认清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把握症结所在,再此基础上

重构丽水莲都区农村的“实用人才”资源结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得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杜鹰,白南生.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2.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33.申永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体系的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

2007,34.张英魁等.重视乡村精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N ].光明日报,

2008-01-26(8)·

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