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胡有限资源。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却令人担忧,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本文简要阐述了土地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土地资源现状、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制度,是构成生产关系和一切经济关系的基本要素,对农业社会文明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我们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从明晰产权关系、确定流转条件、规范流转形式、合理分配收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逐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要求做到征地补偿安置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等,都是必须肯定的。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亩,1/3省市人均不足1亩,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确立的人均0.8亩警戒线,463个县低于人均0.5亩的危险线。虽然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吃饭问题,是了不起的成绩。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耕地逐年减少,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任务艰巨。2001年至2010年,我国近10年共减少耕地1.59亿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亩, 463个县低于人均0.5亩的危险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农民修建房屋互相攀比,“一户多宅”现象

普遍,加上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和耕地抛荒现象严重等原因,目前我国耕地每年以近700万亩的速度锐减。

第二、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各种“圈地运动”不断升级。从客观上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必然大量增加建设用地。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等需要用地;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地;城市改造、小区扩建、回迁房、保障房建设等需要用地;一些地方追求市容市貌新建大广场、宽马路、高建筑等造成不合理用地。据统计,1990年至201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5万平方公里以上,约占减少耕地总量的20%。从主观上看,在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后,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形成“土地财政”,必然刺激地方政府“卖地”的积极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对方要什么地、用多大地都予以满足,甚至以“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导致各类开发区遍地开花。前几年统计,全国各地开发区的土地闲置率高达43%。

第三、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流失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总计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目前每年仍以1万平方公里的流失速度递增。目前,每年因缺水造成粮食减产1000亿公斤左右,约8000万农村人口和4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还有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城市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和农药、化肥、农膜、生活垃圾等造成的污染源增多,土地质量下降。

第四、征地拆迁矛盾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目前征地一般沿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强制办法,而供地采取的是市场经济有偿出让

形式,这种征地与供地实际存在的双轨制,势必造成大量矛盾和纠纷,以至于引发极端行为和群体性事件。

第五、土地监管存在漏洞,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现行土地管理实行“条块结合”管理体制。由于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行政上受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并对其负责,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实际上是执行同级党委、政府的意图,很难对一些地方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监管制约。这是一些地方城市建设过度扩张、项目不合理大量占地的重要原因。此外,《宪法》、《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是因“公共利益”需要,但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界定,其解释权掌握在实施征地的地方各级政府手里,以至于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各类楼堂馆所等都以“公共利益”的名义来征地。

因此目前我们应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土地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改变传统粗放的用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走出一条占地少、结构优、效率高、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新路子。

当代中国以及未来发展进程中,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不会变,工农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和人们生产生活用地的矛盾不会变,这就决定土地资源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和挑战,加强土地严格管理始终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要处理好保护耕地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保护耕地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既要保证农业发展特别是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又要考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日益增加的用地需要,形成节约用地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要处理好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这就需要处理好保护耕地和退耕还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当前用地和长远考虑相结合,不以透支子孙后代的土地资源来求发展,保持土地资源的代际公平和永续利用,在不突破耕地红线前提下,加大生态功能的土地复垦力度,不断拓展国土绿色空间。

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建设与切实保护居民合法土地权益的关系。我国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时期。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9.68%,今后还将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势必持续上升。但推进城镇化建设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超越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哄而上,不能脱离实际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不能以牺牲居民合法土地权益和社会稳定为代价。

要处理好土地管理制度建设与加强日常监督落实的关系。我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的基本法规和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要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用地猛增和征地拆迁矛盾增多的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土地监管的权威性,健全奖惩机制,对未批先用、少批多用、违规建筑等非法占地行为,必须采取依法没收、拆除等强制措施,不能以“补办手续”而过关。

我个人认为除了以上一些必要措施以外还应该做一些下面的努力。

首先,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以此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正确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的“增减挂钩”政策,坚决制止一些地方擅自扩大试点范围、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严禁将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