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理论依据】《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文本载体,因此,教学中应结题点睛,拓展延伸,相机引入环境保护法,让学生了解相关条款,知道:保护环境,有时不仅仅是拥有这份情感,更是一种法律责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和课外所收集资料,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并且因势利导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让学生懂得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并掌握“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

能通过自学理解等方法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4、法制教育目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语文法制渗透教案

语文法制渗透教案

语文法制渗透教案教案标题:语文法制渗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法律法规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运用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将法制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法制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3. 学习法律文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法律知识。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法律法规的教材和案例资料。

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与语文教学的结合。

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法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3.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根据案例,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 教师介绍法律文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与法律相关的作文。

3.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法规和法制教育。

3. 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切实掌握与其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自觉的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切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

随机板书:游客、向导)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

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3.学习词语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

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三、学习“救幼龟”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

人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案渗透法制教育

人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案渗透法制教育

1 散步一、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设计1、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感知课文内容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3、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草原》)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草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懂得法制观念,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制观念。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景色及人物。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间的互动。

4.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与课文相关的法制案例。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以及对草原和友谊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三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法制观念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通过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第一章:法制教育的意义与目的1.1 理解法制教育的概念1.2 探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3 明确法制教育的目标第二章: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融合2.1 分析语文教学的特点2.2 探讨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联性2.3 制定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第三章:通过课文内容渗透法制教育3.1 选取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课文3.2 解析课文中的法制教育元素3.3 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法制教育内容第四章: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4.1 设计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4.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法制观念4.3 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法制教育成果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制定法制教育评价标准5.2 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5.3 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法制教育效果第六章:案例分析与法制教育6.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制教育案例6.2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道德困境6.3 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第七章:角色扮演与法制教育7.1 设计法制教育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7.2 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法律角色7.3 总结角色扮演活动中的法制教育成果第八章:参观考察与法制教育8.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8.2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机构的工作流程和职责8.3 结合参观考察,进行法制教育讲解和反思第九章:专家讲座与法制教育9.1 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9.2 听取专家讲解法律知识和案例9.3 学生提问、讨论,深化法制教育理解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回顾整个法制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过程10.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10.3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第十一章:家庭作业与法制教育11.1 设计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家庭作业11.2 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巩固法制教育知识11.3 教师批改家庭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第十二章:课堂讨论与法制教育12.1 引导学生就法制教育相关话题进行课堂讨论12.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12.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提炼关键知识点第十三章:法制教育与道德修养13.1 探讨法制教育与道德修养的关系1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13.3 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第十四章:多元智能与法制教育14.1 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14.2 设计符合学生多元智能需求的法制教育活动14.3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理解法制教育内容第十五章:课程资源与法制教育15.1 搜集和整理法制教育相关资源15.2 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15.3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提升法制教育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法制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法制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和目标,明确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3.学会依法维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依法维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法律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讲解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2)讲解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

3.法律与生活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遵守法律?(2)举例说明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消费权益保护等。

4.学会依法维权(1)讲解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懂得依法维权。

(2)教授依法维权的方法:向有关部门投诉、申请法律援助、起诉等。

5.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1)讲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语文课文中的问题,如:《狼和小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作文。

五、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一部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析其作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举例讲解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3.在课后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重难点补充: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法律呢?生1:法律是不是就是老师的规矩?师:有道理,但更准确的说,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它规定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在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渗透了法制教育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对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渗透的法制教育进行分析,并进行一些反思。

首先,通过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法律有关的课文或故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比如,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小猪佩奇》等故事,告诉学生不可以随意破坏他人的财产,不可以随意伤害他人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其次,通过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比如,可以通过《小兔子找萝卜》等故事,告诉学生要遵守规则,不可以作弊,不可以欺骗他人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是否足够深入和系统。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可能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内容,而没有深入探讨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

这样做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常识,但很难达到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的目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总的来说,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法制意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法制教育内容的深入讲解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将法制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初中课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课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课文法制渗透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难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何遵纪守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法制教育》。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法律的认识和感受。

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总结出法律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法律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同时,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学生的法律素养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习惯。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草原》)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草原》)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草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描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法制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描绘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语句的理解。

2. 法制教育的渗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美。

3. 采用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草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3. 学习生字词: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牢固掌握。

4.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彼此对草原的感悟。

6. 法制教育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草原地区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

7.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法制教育的渗透效果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短文。

3. 深入了解草原地区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

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草原或相关景点,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的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九、评价与反馈:在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关注学生在语文素养、法制意识等方面的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八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大雁归来》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②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有关大雁的知识,加深理解本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增强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

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掌握大雁的有关知识。

2.难点是以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为切入点,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3.关键是在观看图片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式导入。

展示大雁的图片。

知道大雁这种鸟吗?(大家谈)美国着名伦理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得非常喜欢大雁,每到春天就盼望着大雁的归来。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他的《大雁归来》,一起走进大雁。

二、检查预习,掌握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要求:根据学习目标,主动预习课文1、积累字词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并结合语境体会含义雾霭迁徙缄默窥探狩猎凋零滑翔顾忌目空一切2、圈点批注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句,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三、读课文,走进“大雁”1、自渎课文感知文意(1)、读了本文,你了解了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划出来,并简单概括一下,以便交流时能简洁、清晰、流畅的表达。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群什么样的大雁?可扣住每段的关键语句,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用句式“从文中,我看到了一群的大雁”说说自读的发现。

(齐读个别段落感知大雁的世界)2、学生畅谈自读的发现,老师小结。

追问:浏览全文,你能获取多少有关大雁的知识?老师用幻灯片展示《辞海》里关于大雁的解说。

问:同是写大雁,与本文相比有何不同?同桌之间讨论后发表见解。

老师小结:《辞海》语言平实,只是客观地说明。

七上《散步》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上《散步》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设计课题:《散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疏通文意,概括故事。

2.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把握人物的情感。

能力目标:1.从不同的角色理解尊老爱幼的美德。

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尊老的意义,激励他们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和意境美。

(2)使学生意识到尊老爱幼,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一个法律问题。

[教具准备]1.多媒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亲情像一首田园诗,和雅而清淡;亲情像一幅山水画,幽远而自然;亲情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而悠扬;亲情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带来春光。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亲情、讲礼义的民族,在一辈辈父母老去的身影里,千百年来,世代繁衍生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父母都会老去,那时,他们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感恩,在暖暖春日里,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朗读(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初雪》)。

2.教师:(1)幻灯片显示问题:A、散步的人物?B、散步的地点?C、散步的时间?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E、解决分歧的关键人物是谁?F、最后怎样解决了分歧?(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明确:(1)春日里,我们一家老小去田野散步,因走大路还是小路产生了分歧,最后“我”决定走小路,由“我来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2)和和美美的一家。

三、合作讨论讨论:人性美、意境美、语言美。

1.人性美:教师:(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组讨论,代表总结发言,然后用“我最欣赏,因为他(她)”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3.出示图片。

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出示句子、图片。

读着这句话,看着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一)狼的变化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2.这里说狼对鹿下毒手,进行暗算,想想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和你以前读过的那些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3.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什么?4.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

5.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6.鹿是一起倒下去的吗?一只一只,用了25年。

谁能再读读这段话,把刚才的悲惨的、凄惨的、血腥的场面读出来,还有那么长的时间,要读好。

(二)鹿的变化1.狼被杀掉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说什么了呢?正如当地居民所想的一样,这一片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自由王国)自由王国还可以说成(自由世界、自由天堂)出示句子2.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学生自由表达)3.教师引导: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困了可以……教师小结:总之,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四、对照感悟4.于是,鹿的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只。

出示: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5年前,鹿还只有四千多只,现在一下子猛增到十万只,是当年的25倍。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XXX害人害己,荆轲刺秦不可取——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XXX课题:《荆轲刺秦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高一语文必修①第5课)教材分析:《荆轲刺秦王》出自先秦文学《战国策》,教材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育人功能。

教学时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文章的文学美表现在易水诀别和荆轲刺秦这两部分,教学时应作为重点来分析。

结合时代背景,指导学生辩证的分析XXX的功过是非。

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文言文知识水平比较偏低,因此,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抓住教学重点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艺术鉴赏的审美活动,接受美的熏陶,进行法制渗透。

人们对XXX刺秦所持看法不同,褒贬不一。

对于当今来说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这与不少青少年效仿XXX个人英雄主义而违法犯罪有相连关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进行法制渗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文学常识了解:《战国策》与编订者XXX。

2、熟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本文经由过程语言、动作、神志等刻画人物形象,在锋利的冲突冲突中凸起人性情的写作办法。

过程与方法:1、采用突破重点办理难点的教学办法。

2、诵读与感悟,讲解与讨论,自主与合作相结合。

情感与价值:指导学生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感受古代XXX的大智大勇,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壮美,分析现代荆轲“刺秦”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体会“莽夫”与“法盲”的社会危害性。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特征。

2、分析课文,理清结构,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1、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辩证分析。

2、通过语文教学来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渗透】让学生辩证地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当今社会主义法制下“荆柯刺秦”法盲行为的危害性,让学生相识《中华群众共和国刑法》的严肃性和权势巨子性,增强法制观念,防止由于效仿荆轲式的“江湖义气”和为哥儿们“两肋插刀”的感动而触犯法律律例的事件的发生。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常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 法制教育相关知识点•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法律知识:宪法、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律案例:通过语文文本分析相关法律问题3. 法制教育相关理念和价值观•法治思维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尊重法律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参与和维护法治的责任和义务三、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语文与法制互融的理念和实践•介绍语文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和互动作用•分析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给予学生相关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本发现法制教育的元素和价值2. 第二课时:法制教育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介绍法律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宪法、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律知识点,并通过语文文本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法制教育相关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介绍法治思维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和要素•强调尊重法律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参与和维护法治的责任和义务意识4. 第四课时:语文文本中的法制教育案例分析•选择一篇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语文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本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原则•讨论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认识5. 总结与评价•对本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反思•提出进一步深化法制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建议和措施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和考核。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表现等形式。

此外,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综合性评价任务,例如写作、演讲或小组项目等,以检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和法规对人民生活的规范作用;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行为。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法律知识资料:包括相关的法律条文、案例等。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捐助善款》1. 运用教材中的文章《捐助善款》,讲解作品中涉及的法律概念和原则;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发学生思考捐款行为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课:《保护知识产权》1. 利用教材中的文章《保护知识产权》,讲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文章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依据;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第三课:《网络安全法》1. 介绍《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内容和目的;2. 分析法律中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和犯罪行为;3. 引导学生研究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律概念: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法律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3.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案例和法律条文,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作、角色扮演等,评估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测试评估:设置小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法律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 邀请法律专家或警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增加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兴趣;2.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相关机构,亲身感受法律的实施和法律环境。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语文科的教材内容,渗透法制教育,以案例讲解和活动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对法律规则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优质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优质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优质教案——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峨岭镇三小:邹丽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森林、盖房、黎明、喘气、造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以自读自悟为主,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体会森林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破坏森林的惨痛中学到启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难点:领悟文中的道理,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三、教学方法读悟、导析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图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课件展示:小村庄美丽的景色和被洪水卷走两幅不同的挂图,交流画面内容。

2、师导言:这么美丽的一个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无情地卷走了,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随机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教师指正。

Sēn yùcōng zhàn gài lí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盖.房造犁.Kǎn luǒkuòchuǎn lídòng砍.树裸.露扩.大喘.气黎.明一栋.栋3、指导写字“葱”: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左半部分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黎”:右上部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4、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讨论。

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环境受到破坏,最后整个美丽的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的事。

(四)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这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024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

2024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

2024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二、教学内容1.课文《法治之光》2.法律常识介绍3.课堂活动及实践环节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治的重要性。

2.学习法律常识,提高法制观念。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法制教育。

2.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道德素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法律的作用是什么?2.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法律知识。

(3)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遵守法律的?他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3.法律常识介绍(1)介绍基本法律知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2)讲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法律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遵守法律。

4.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遵守法律?(2)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份遵纪守法的计划。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制教育,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环节?3.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效地将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4.课后如何跟进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实践情况?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法治之光》,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道德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为培养遵纪守法的小公民贡献力量。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2. 学生表演情景剧,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心得体会。

2. 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中的法律问题,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增强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害人害己,荆轲刺秦不可取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王晓弟
课题:《荆轲刺秦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高一语文必修①第5课)
教材分析:
《荆轲刺秦王》出自先秦文学《战国策》,教材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育人功能。

教学时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文章的文学美表现在易水诀别和荆轲刺秦这两部分,教学时应作为重点来分析。

结合时代背景,指导学生辩证的分析荆轲的功过是非。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文言文知识水平比较偏低,因此,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抓住教学重点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艺术鉴赏的审美活动,接受美的熏陶,进行法制渗透。

人们对荆轲刺秦所持看法不同,褒贬不一。

对于当今来说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这与不少青少年效仿荆轲个人英雄主义而违法犯罪有相连关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进行法制渗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文学常识了解:《战国策》与编订者刘向。

2、熟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突出人性格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采用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教学方法。

2、诵读与感悟,讲解与讨论,自主与合作相结合。

情感与价值:
指导学生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感受古代荆轲的大智大勇,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壮美,分析现代荆轲“刺秦”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体会“莽夫”与“法盲”的社会危害性。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特征。

2、分析课文,理清结构,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1、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辩证分析。

2、通过语文教学来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渗透】
让学生辩证地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当今社会主义法制下“荆柯刺秦”法盲行为的危害性,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法制观念,防止由于效仿荆轲式的“江湖义气”和为哥儿们“两肋插刀”的冲动而触犯法律法规的事件的发生。

教具准备
1、文言文课文配音范读放音设备。

2、唱片、背景音乐、幻灯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3、《青少年以案学法读本》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条文。

【拟用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l、播放《刺秦》电影片断,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诗句导入新课。

2、学生整体感知:《荆轲刺秦王》。

查阅《战国策》及写作背景,识记编订者刘向。

二、反复诵读,清理文字,积累知识。

l、粗读。

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画出不会读的字,借用工具书分组解决。

2、范读。

播放范读录音,学生听读。

要求学生感受语感,学会朗读。

3、精读。

学生有目的地反复朗读,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找出文中涉及到的人物。

任务二: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后释义。

任务三:分组找出文中的被动句、古今异义词等,积累文言知识。

教师提示一:学生朗读时,由于个性的不同,感情表达的差异,教师要示范朗读或选择善于感情表达的学生朗读,以渲染气氛,感受文美。

教师提示二:学生找被动句式时应先明确被动句的含义,从句意入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三、理解分析,理顺情节,重点突破。

l、学生朗读课文,按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结构
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集体归纳。

第一部分(1)一(2)开端:行刺缘起。

第二部分(3)--(9)发展:刺前准备。

第三部分(10)-(17)高潮:廷刺秦王。

第四部分(18)结局:荆轲被斩。

2、分析太子丹及荆轲的性格特征。

提示:学生找出太子丹和荆轲在行刺秦王准备工作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并明确:
太子丹:心浮气躁,妇人之仁,贸然行事。

荆轲:谨慎周密,刚果直接,做事本分。

3、试分析文章是运用什么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学生讨论、分析并明白: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

四、知识链接,拓展延伸,法制渗透。

1、激情导入:
人们对荆轲刺秦王的功过是非的评价不一,褒贬各持。

荆轲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然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荆轲试”的法盲。

这些法盲呈所谓的“江湖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触犯法律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荆轲式”的法盲行为不可取。

2、案例回眸:
案例一:小王与小顾是某校学生。

一天,小王与小顾发生争吵后小王急忙找好友小魏帮忙,小魏自认为欺侮自己兄弟就是不给老大面子,当即准备了一把长刀,邀约一伙兄弟到
校门口报复。

小顾刚走出校门,小魏上去对准小顾连砍几刀,小顾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为了帮助朋友的“忙”,小魏把自己“帮”进了牢房。

【摘自《青少年以案学法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案例二:据报载:2004年12月,天柱县某乡镇发生了一起命案,涉及案情13人,被判刑服狱达9人。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该村村民龙某懒惰成性,好逸恶劳,经常酗酒闹事,妻子离家出走。

龙某万念俱恢,经常对其村民辱骂发泄,并扬言要放火杀人。

龙某的叔伯及堂兄堂弟实在无法忍受,在龙某酒后的一个晚上将其捆绑并溺水,拉上岸后,几位堂兄弟索性把龙某扔进了火堆把他活活烧死。

【摘自《黔东南州普法网》】
案例三:据报载,高二学生王某与某服装店老板在购买衣服时发生争吵,王某当即打电话给读高三的好友张某来帮忙。

张某纠集了二十多个“兄弟”当场砸烂该店铺,并把店老板殴打致残。

高二王某、高三张某及参与砸店行凶的相关人员都触犯了法律。

【摘自某《法制日报》】
案例四:高一学生刘某欲盗窃一家银行保险柜因势单力薄请求好友高二吴某帮忙,吴某当即从家里带来了作案工具并带其弟弟来放哨。

案发后,刘某、吴某和吴某之弟因触犯法律而被处罚。

【《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贵州人民出版社)】
3、思考与启示:
“荆轲”是战国时代的英雄,他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但是,在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健全的国度里,“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不是一种壮举,而是一介莽夫的法盲表现。

这种行为违害社会,违及他人性命,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当今,不少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有时候为了逞“江湖义气”或“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而触犯法律,既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4、法律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案。

对于犯罪预案,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问题探究:
(1)讨论与发言:“荆轲刺秦王”之壮举与逞“江湖义气”触犯法律之劣举对比谈。

(2)讨论与思考:怎样正确看待朋友之间的“帮忙”?
(3)讨论与分析:《荆轲刺秦王》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法治课。

根据《中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
增加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
学生讨论并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五、教师小结,倡导文明,作业布置。

老师:同学们,荆轲刺秦的悲剧早已成为历史。

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法制健全的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希望同学们学法知法守法,成为文明守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结束上课)
作业布置:
1、试分析“易水送别”这一片断的悲壮美。

2、试拟写三条学法懂法预防违法犯罪的宣传广告词。

附:板书设计
荆轲刺秦王
古代:大智大勇
现代:法盲莽夫
倡导:依法办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