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等科学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时,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的趣味性,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橡皮泥、水、容器、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括橡皮泥、水、容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救生圈等,引导学生关注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浮力吗?物体为什么会沉浮?”让学生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的沉浮情况。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为物理学中的力与物理现象沉浮,是五年级下册科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初步了解自然界规律的必要知识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如下:•能够了解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设计,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通过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主要原因是橡皮泥与水的比重不同,当橡皮泥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橡皮泥会浮在水面上,反之则会沉在水底。
2. 实验设计策划本节课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如下:•分组活动。
将课堂上的同学分为若干组,每个组员平均参与。
•实验前准备。
老师在课堂上将会提供给同学们一些橡皮泥和一些小石子,以及一些杯子、水花器等实验工具。
•实验设计。
同学们自由组合设计实验方案,将橡皮泥和小石子串接一起,探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每个组都需要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保证全员参与。
•实验记录总结。
实验前后,同学们都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最后将这些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东西能够浮在水面上,有些又会沉到水底下吗?2. 讲解理论知识老师介绍了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同时让同学们了解水的密度和浮力等物理概念。
3. 实验操作同学们分组完成实验设计,老师在旁边引导和协助。
实验后,各组成员需要总结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
4. 结束反思同学们将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老师核对后,同学们开始总结本次实验对于知识的提升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加强。
四、教学心得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实验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实验方案,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积累和动手操作技能。
最新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3课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第一单元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课时(35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刻度被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把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性;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引起排水量发生改变后,可能会改变其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难点:明确决定形状改变后沉浮状况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排开水量的大小。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1块橡皮泥(能在水中长久保持形状),装有200ml水的烧杯(外表面贴有纸质刻度线),1块干布,1支滴管,1只装有水的烧杯教师演示材料:同学生分组材料一样,再加3个装有200ml水的烧杯【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用时:10分钟)师:前几节课,我们都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和它的材料、重量、体积之间关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质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容易沉;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师:很好,把影响沉浮的这几个因素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
除了材料、重量、体积外,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生:形状、是否空心、浸入的液体的种类……师:(投影呈现橡皮泥,4个装有200ml水的烧杯)师:这是一块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把它放入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橡皮泥沉到烧杯底部去了。
师:还有什么变化吗?生:烧杯里的水面上升了。
师:(刻度按外表面的纸质刻度线上的更小的刻度读)老师在烧杯外贴的刻度线,每一小格代表1ml。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产生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橡皮泥的特性和用途。
2. 引入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橡皮泥,让学生观察其质地和颜色。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橡皮泥在水中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3. 让学生预测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说明理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橡皮泥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评估学生的预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章:实验观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活动:1. 准备实验材料:橡皮泥、水、容器。
2. 将橡皮泥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3. 让学生多次实验,记录不同条件下橡皮泥的沉浮情况。
4.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橡皮泥沉浮的关键因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沉浮原理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探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 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沉浮的原理,如密度、浮力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解释。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 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章: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橡皮泥船只、浮力计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学习目标】1.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2.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3. 知道钢铁造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学习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可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学习难点】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学习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7个,记录表。
【学习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1.导入:根据生活及前面的实验,猜想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请观察它的沉浮。
3.把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他们的沉浮。
4.分别在刻度杯里装上相同量的水,把不同实心形状的橡皮泥放入刻度杯中,比较不同实心形状的橡皮泥的体积是否发生了改变。
经过测量,同学们会发现,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之后,重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所以橡皮泥的沉浮状况保持不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想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要求不能有其他任何添加物。
能浮的形状是空心或者是船形、碗形等等。
2.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是什么原因使橡皮泥浮起来了呢?测量一下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3.教师讲解排开的水量。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4.探寻测量排开的水量的办法。
用量杯(或带有刻度的刻度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数减去原有水的刻度数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按照表格要求,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放入量杯中,分别计算出它们排开的水量,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仔细观察数据,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①实心团和沉的形状两个排开的水量相同;能浮的三种形状排开的水量相同。
②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说明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说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2.解释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橡皮泥在不同水中的沉浮情况,探究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橡皮泥不陌生,在生活中也有过橡皮泥制作的经历。
但是,对于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橡皮泥在不同水中的沉浮情况,探究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橡皮泥在不同水中的沉浮情况,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2.难点:探究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橡皮泥、不同密度的水、实验器材等。
2.教学课件: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密度的水,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橡皮泥在不同水中的沉浮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橡皮泥在不同水中的沉浮情况,探究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橡皮泥的沉浮?如何进行实验验证?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影响橡皮泥沉浮因素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另一个因素。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橡皮泥的沉浮现象2. 浮力的概念3. 影响浮力的因素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橡皮泥2. 容器3. 清水4. 实验记录表5. 科学知识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橡皮泥能在水中浮起来。
2.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橡皮泥的沉浮现象,探讨影响浮力的因素。
4.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验现象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完成课后思考题。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估其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安全与环保:1. 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容器时造成伤害。
2. 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实验后要将水资源充分利用。
3. 提醒学生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护环境。
八、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课堂分享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设施,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3. 开展课后科学小研究,鼓励学生探索浮力在其他液体中的表现。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公开课教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课程主题】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的第3课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材分析】本课是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的第3课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它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学情分析】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学生理解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以及原因。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和体积有关。
了解:改变物体的体积,能够使物体的沉浮状况发生改变。
掌握: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理解: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睡眠身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体会: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的沉浮状况可能发生变化。
感受: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参与: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经历: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体验: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感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之沉浮状况不同。
形成: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相互协作,体现了很好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水槽若一个,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若干个,记录表、课外研究方案各12张。
课前谈话:创设乌鸦喝水的情景。
一、问题导入1、学生猜测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2、教师演示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
导出课题。
二、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它是沉还是浮?2、请四个学生上讲台把相同轻重的橡皮泥做成四种不同的形状。
3、观察思考:橡皮泥形状变了,但是它什么没有改变?4、学生验证橡皮泥改变了形状的四块橡皮泥是沉是浮?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时发生的现象。
5、学生反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6、得出结论:橡皮泥沉;水面升高。
5、学生质疑三、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浮1、分组讨论:怎样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2、分组反馈:做成什么样的能浮的形状。
3、教师选去一沉一浮的两种形状做对比演示实验,让学生发现实验时发生的现象,并知道其中的原因。
4、教师解释什么叫物体排开的水量。
四、探究橡皮泥沉浮与排开的水量的关系1、出示问题:橡皮泥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2、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反馈。
从与形状、实心或空心有关引出可能与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有关。
3、准备对比实验①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这节课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对比实验。
②实验分工;解释观察刻度的方法;③出示实验要求:把模型放在水里后准确的记下排开的水量。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掌握通过橡皮泥模拟实验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
2.教学重难点•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掌握通过橡皮泥模拟实验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提问“这些物体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并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哪些物体能够浮在水中?哪些物体会沉在水中?”•第二步: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引导学生认识到重力和浮力是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实验和图表的展示,使学生真正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第三步:开展实验环节,要求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并以此验证之前所学的沉浮规律。
•第四步: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同材质对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实际生活中与物体在水中沉浮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掌握通过橡皮泥模拟实验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不断完善教学效果。
1.技巧引导在引入新知识的环节,我采用了一些技巧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通过关键问题和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不同材质对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我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做了一些因材施教的调整。
对于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允许他们自主制作橡皮泥物体并记录实验结果,而对于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3.课后拓展在教学结束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课后拓展内容,比如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实际应用案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沉浮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讨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橡皮泥沉浮的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己发现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橡皮泥沉浮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并通过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沉浮现象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橡皮泥、水、容器等实验器材。
2.制作PPT,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沉浮现象的思考,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讨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泥沉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沉浮现象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四、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浮力的因素。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理解浮力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影响浮力的因素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橡皮泥、容器、水、尺子。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用尺子测量橡皮泥的浮力。
3. 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浮力的因素,如物体形状、物体密度等。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延伸: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浮力秤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自己的思考。
2. 查阅资料: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 讨论题目: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环节的表现,评估其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浮力应用的实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浮力比赛,设计不同形状和重量的橡皮泥,比较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 邀请科学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分享浮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3. 安排参观水坝、船舶等设施,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实际应用。
九、教学资源1. 准备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和观看,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教学准备:水槽,不溶水的橡皮泥,烧杯,探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请问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把同等重量的实心铁球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那铁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生讨论交流)今天,我们就拿橡皮泥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想一想把橡皮泥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生讨论交流)三、做一做活动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1. 思考:我们可以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什么形状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又会怎样?(学生做实验并填写表一)2.生汇报实验结果3、排水量排开的水量=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原来的水量(也叫作橡皮泥侵入水的体积)活动二:让橡皮泥浮在水上1、想一想:你能想办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浮在水面上吗?生讨论交流师:用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吧(学生做实验并填写表一)2.生汇报实验结果3、思考: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在水里,有的浮在水上,这是为什么呢?活动三:我们一起来总结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在水中的排开的水量有关。
2、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四、课外延伸1、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2、曹冲称象、乌鸦喝水五、作业设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排水量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六、板书设计《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排开的水量实心沉30ml(侵入水的体积)空心浮50ml。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实验观察。
三、教学准备:1. 每人一份实验材料:橡皮泥、容器、水、测量工具。
2. 实验场地:教室内的实验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橡皮泥制成的各种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的特性。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橡皮泥能在水中沉浮?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的密度、水的密度等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橡皮泥沉浮的规律。
6.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橡皮泥在其他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如盐水、酒精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如何更好地控制变量,提高实验效果。
3.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强调橡皮泥沉浮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橡皮泥沉浮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结论总结能力。
3. 考查学生对橡皮泥沉浮原理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过程中用水适量,避免水溅出造成滑倒。
2. 使用测量工具时,小心操作,避免划伤。
3. 橡皮泥要捏成适当大小,以免放入水中造成堵塞容器的情况。
4. 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遵守实验纪律。
八、课程拓展:1. 邀请物理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浮力原理。
2. 组织学生参观船舶博物馆,了解船舶浮沉的原理。
3. 开展橡皮泥创意制作比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材简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本节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学生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把它们依次放入水中都会沉入水底。
不同形状的橡皮泥,重量没有变,但体积有没有变,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工具测出体积数据。
再把橡皮泥放入盛水的刻度杯中,就能测出它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体积没有变化。
第二部分: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学生通过做出尽可能多的形状,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思考它们的共同之处?再次引发学生思考橡皮泥重量没有变,是什么变化使橡皮泥浮起来的?第三部分: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比较沉和浮的状态下各自排开的水量,发现:沉的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排开的水量的计算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原来的水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量。
知道了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
学生就能够理解钢铁造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大大增加轮船排开水的体积。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或者美术课上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学生一般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但为什么能改变,怎样改变,还不是很了解,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 够改
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本节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 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 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学生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把 它们
依次放入水中都会沉入水底。
不同形状的橡皮泥,重量没有变,但体积有没 有变,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工具测出体积数据。
再把橡皮泥放入盛水的刻度杯中,就能测出它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体积没有 变化。
第二部分: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学生通过做出尽可能多的形状,让橡皮泥 浮在
水面上,思考它们的共同之处?再次引发学生思考橡皮泥重量没有变,是什 么变化使橡皮泥浮起来的?
第三部分: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 水
量,比较沉和浮的状态下各自排开的水量,发现:沉的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 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排开的水量的计算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原来的水量等于物体排开 的水
量。
知道了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
学 生就
能够理解钢铁造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大大 增加轮船排开水的体积。
【学情分析 】
五年级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或者美术课上已经有 了类
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学生一般都不 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可以 改变的,但为什么能改变,怎样改变,还不是很了解,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 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五下《沉和浮》 单元教学设计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
1. 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 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 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科学态度目标
1.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 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通过
改变形状来改变物体沉浮状态在造船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量杯、橡皮泥若干、记录表等各12 份等。
教师准备:量杯一个、橡皮泥、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 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泥、水、量杯]
1. 出示一杯水和一块实心的橡皮泥。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出示橡皮泥)老师这里有一块实心的橡皮泥,如果把它放入水中,它是沉的还是浮的?(学生猜测)
(预设:沉。
)
2. 演示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
现在,我就把这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预设:橡皮泥沉入水中,量杯中水面上升了。
)
3. 提问:同一块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揭示课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板书)二、探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预设17 分钟)
[ 材料准备:橡皮泥、水、量杯]
活动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1. 引导学生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板书)。
提问: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重量没有变)
2. 提问:怎样做才能知道不同形状的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预设: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量杯。
)
(1)在量杯中装入200 毫升水。
(2)测出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再减去量杯原来的刻度。
(3)怎样让数据更精确呢?注意: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量杯中液体的凹液面相平。
3. 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相同重量、不同形状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一。
出示实验步骤及要求:
(1)往量杯里加入200 毫升水。
(2)准备四块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分别做成四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板书)
(3)往量杯中放橡皮泥时要小心,不要把水溅出来。
观察记录好水量。
(4)观察时,要轻声交流;实验结束,将材料整理好,准备交流。
相同质量不同形状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
5. 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
态不会发生改变,量杯中的水面都上升了。
)
活动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 提问: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在水中下沉,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预设:方
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等。
)(板书)
2. 学生相互合作,完成能浮在水面的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沉浮实验。
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杯子中水的高度变化,也记录在表格中。
出示实验要求:
(1)往量杯里加入200 毫升水。
(2)准备三块相同质量橡皮泥,做成三种能浮在水面不同的形状。
(3)将做好的橡皮泥,往量杯中放橡皮泥时要小心,不要把水溅出来。
记录放入后杯中水的量。
(4)观察时,要轻声交流;实验结束,将材料整理好,准备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 分钟)
[ 材料准备:记录纸]
1. 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沉和浮的不同形状,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杯子中水上升的高度也不同。
)
2. 认识:排开的水量讲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板
书)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
3. 指导学生补充完成两张实验记录表
完成实验记录表1和2的空白列,添加“排开的水量”并计算出几种形状的排开的水量的数据。
4. 提问:对比两张表格上面的数据中发现了什么?(预设: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板书)
5. 总结: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板书)
四、拓展: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预设5 分钟)
1. 提问: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预设:就是因为排开的水量很大。
)
2. 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这个怎样做呢?启发学生进行思
考,充分利用本课知识解答,并为下一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形状沉浮排开的水量
实心沉小
空心浮大
船形浮大
橡皮泥的沉浮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作业设计】
1. 把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它排开的水量,钢铁制造的轮船能够在水中浮起来,这是因为轮船排开水的体积比钢铁本身的体积要大
2. 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
(A )。
A.多些 B .少些
3、右图中三个球的体积是相同的,它们排开水
的体积说法错误的是(B )A.A 球排开水的体
积最小
B.C球比B 球排开水的体积要大
C.C球和B 球排开水的体积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