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本质属性

合集下载

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协调考核试卷

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协调考核试卷
A.数量增多
B.规模扩大
C.空间集聚
D.竞争加剧
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A.共享发展
B.协调发展
C.自由竞争
D.绿色发展
3.城市群形成的内在动力是()
A.市场机制
B.政府引导
C.科技创新
D.人口迁移
4.下列哪个城市群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级城市群?()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B.人口分布
C.地理环境
D.文化传统
15.下列哪个城市群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较晚?()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16.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A.加强政策沟通
B.优化产业布局
C.提升基础设施
D.以上都是
17.城市群发展中,下列哪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4.城市群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实现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协调发展。
5.城市群发展中,优化______和______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6.区域协调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评估______和______的协调发展水平。
7.______是城市群内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基础。
8.城市群的______和______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城市间发展不平衡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人口过多
D.以上都是
18.以下哪个城市群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较为完善?()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19.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促进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协同发展?()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产业载体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产业载体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产业载体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产业载体。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手段,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绿色生产力则是指在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首先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关系,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的基础和前提。

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内涵。

在技术创新方面,重点关注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在管理创新方面,强调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协同的重要性;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完善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建议。

本文从产业载体的角度探讨了绿色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产业载体是指为绿色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和条件的各种产业组织形式。

要实现绿色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国际合作等。

本文对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绿色生产力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种生产力。

它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产业载体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以及如何在各个产业领域中发挥作用。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有助于深化对绿色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明确其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绿色生产力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让绿色生态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寿新篇章

让绿色生态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寿新篇章

18Theoretical Chapter理论篇业发展规划。

对标一流发展系统工程编制做好空间规划,科学实施空间管控,坚决禁止沿江1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项目,划定经开区建设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

紧紧围绕产业链高端化与循环经济发展两大主题做好产业规划,细分产业图谱,大力引进和培育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项目,守好产业准入“绿色门槛”。

二是坚持以智转数改办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主导产业+核心创新平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联盟、中国(重庆)先进弹性体材料技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势,推广普及工业降碳新工艺、节能环保新技术,一体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建设,统筹抓好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创建,有效重塑能源利用形式、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服务模式。

三是坚持以一流园区创建增强绿色产业集聚效应。

立足五年内再造一个长寿经开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世界一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形态。

发挥新材料产业优势,着力建好欧洲重庆中心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打造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国际知名硅基新材料供应商、世界级川渝合作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既是我们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的生动实践。

长寿区作为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节点城市、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化工基地,始终坚定不移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在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中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共建绿色产业、共通绿色廊道、共筑绿色屏障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在合作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中展现区域担当、贡献长寿力量,让绿色生态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共同奏响“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的时代强音。

半月谈电子版2011年第6期:环境也是竞争力

半月谈电子版2011年第6期:环境也是竞争力

半月谈电子版2011年第6期:环境也是竞争力环境也是竞争力“环境也是一种竞争力。

”那么,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竞争力究竟如何?孰强孰弱?怎样评价和比较?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首个《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以下简称《环境竞争力报告》)给出了答案。

环境竞争力:一个新概念所谓省域环境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区、市)域在全国范围内对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承载力、协调力、执行力、影响力和贡献力。

《环境竞争力报告》主编、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告诉记者,环境竞争力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剧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它有5个构成要素,即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这5个要素通过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反映和影响区域的环境竞争力。

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综合反映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贡献能力,是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以及环境协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

离开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便得不到支持,对环境的利用、保护也无从谈起。

而通过各种行政的、经济的政策手段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其过程和效果则表现为环境管理竞争力和环境影响竞争力。

环境质量提升的最终目的是推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协调竞争力所要反映的根本内容,也是环境优化的关键所在。

李建平说,与传统竞争力概念相比,环境竞争力更强调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基本要素的作用,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突出环境的现有及潜在影响。

环境竞争力为何东强西弱根据《环境竞争力报告》,山东、广东、江苏3省位列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环境竞争力前三名。

不仅如此,在省域环境竞争力排名中,前10位大部分都为东部省份。

可是按照人们一般的印象,西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应该比较好。

这是怎么回事呢?《环境竞争力报告》主要执笔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解释说,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等因素,环境污染问题确实比西部地区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东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就一定比西部弱,因为环境和环境竞争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区域分析重点归纳

区域分析重点归纳

第一章: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肯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形式。

2区域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进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经行分析。

研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采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4,自然资源对区域进展的影响:(D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进展的必要条件;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进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②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进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采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5,自然资源及其与区域进展的关系:①在肯定条件下,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②自然环境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它是文化存在和进展的物质条件,人类文化的特征和差异,追根溯源,在于自然环境的不同。

③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采用破坏了自然环境中各要素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使生态环境消失了不利于人类生存进展的变化,即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

④区域进展是生态环境爱护的前提。

⑤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进展,同时,区域进展也应当是建立在爱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可持续进展。

6,外部性: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1,产业布局指向性特点的特点:a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体现b原料指向C消费市场指向d劳动力指向e高科技指向f交通枢纽指向。

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3区域文化对区域进展的作用:①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进展的潜在因素,打算着经济进展道路的选择。

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与要素变革

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与要素变革

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与要素变革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背景介绍 (3)2. 研究意义 (4)3. 文献综述 (5)二、绿色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6)1. 绿色生产力的定义 (7)2. 绿色生产力的特征 (8)3. 绿色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 (9)三、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10)1.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1)2.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 (12)3.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14)4. 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 (15)四、绿色生产力要素变革的方向与路径 (16)1. 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17)2. 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19)3.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20)4. 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 (21)5. 政策引导与支持机制 (22)五、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案例分析 (24)1. 国内外绿色产业发展案例 (25)2. 绿色生产力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挑战 (26)3. 对未来绿色产业发展的展望 (27)六、结论与展望 (28)1. 主要研究结论 (29)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1)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2)一、内容综述在当今时代,绿色生产力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它不仅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重塑,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回应了全球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对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思后的历史必然。

绿色生产力强调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它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的数量,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种生产力的提升,依赖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以及生态制度的完善。

从本质上讲,绿色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它摒弃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转而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既是生产方式的深刻调整,也是发展理念的重大革新。

要实现绿色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推动要素变革。

用“绿色”理念引领产业园区转型发展

用“绿色”理念引领产业园区转型发展

086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年第2期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因此,那些发展质量处在下游的开发区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而如何转型升级,首要的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开发区建设。

绿色制造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优化资源配置为根本目的的现代制造新模式,是支撑新的产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绿色发展是以低碳增长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模式,是以尊重自然生态规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举措。

因此,要切实转变粗放式发展理念,用“绿色”理念引领产业园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绿色制造技术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催生和拉动作用,推动开发区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将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促进当前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1]。

1 绿色制造:新世纪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GDP 损失约占10%左右,而造成污染排放物的所有来源中,制造业的排放占比为70%。

因此,发展新兴产业绿色制造,将传统、粗放式高能耗、重污染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尤其是在当前由环境问题构筑的绿色壁垒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产品要想顺利打入国际市场,更应该尽快转变传统制造模式、转型绿色制造技术,提高新兴产业绿色效能,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绿色制造,又称环境意识制造,它是一种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考虑综合环境因素和资源有效利用前提下的现代制造模式。

绿色制造通过改进制造工艺、采用回收再生和复用技术、构建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方法,使产品从产出到应用再到报废的整个流程中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或使环境污染最小化的过程,既符合环保要求又节约资源和能耗,使资源优配率达到最高,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提供最大效益保障[2]。

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也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一、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原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简称绿色经济,是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模式。

它通过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耗竭,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核心原理包括: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等。

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1. 促进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这就要求企业自主研发和应用技术来实现。

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生产模式中脱颖而出,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这将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鼓励产品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求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健康的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研发和改进产品,使其更加环保、节能、耐用。

通过不断创新产品,企业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3. 优化生产管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就需要企业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这将促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优化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4. 培养人才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来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鼓励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员工,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绿色经济的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1. 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新的差异化优势。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一、名词解释1.地理位置:地表事物之间空间关系的总和。

2.劳动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

3.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使该区域更富竞争能力。

具有更高资源利用率,能使该区域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的有利条件。

4.聚集与扩散:指一个区域产业发展的相互连接的不同发展阶段。

聚集指区域产业发展初期,随着主导部门的迅速增长,引起区域内其他经济活动趋向于主导部门及其区位的过程;扩散指随着主导产业和增长极的壮大,其带动作用在区域空间经济上的传递和涉及过程。

5.区域主导产业:指能够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

6.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7.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8.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9.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10.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11.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12.区域的划分:均质区、结节区。

区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13.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14.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

15.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构建绿色竞争力

构建绿色竞争力

构建绿色竞争力一、绿色竞争力概述绿色竞争力首先是一种战略思维,它强调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和战略之中,贯穿于研发、生产、物流、采购、营销、财会等所有经营环节,通过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和商业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人、自然的和谐发展。

与传统的竞争力相比,绿色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1)是消费者识别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

绿色竞争力能够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

(2)塑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壁垒。

企业独特的绿色竞争力与众不同,具有不易被其他企业轻易模仿和掌握的独到之处,使本企业形成比竞争对手较长时期的战略优势。

(3)可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标准。

全球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的环保认证标准即绿色认证,表明绿色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而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将逐渐被淘汰出国际市场。

二、企业打造绿色竞争力的缘欧盟已经施行的WEEE和ROHS两个环保指令已经开始考验中国企业,“绿色大棒”向“中国制造”发起了新的挑战,对我国企业来说,构筑绿色竞争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1.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然要求。

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人们向自然界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同时还向环境排放过多的有害物质,远远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灾难,现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承受着这些苦果。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环境污染的源头,必须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责任,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待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没有“绿色”的企业将难有市场。

实施绿色战略,打造绿色竞争力,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适应现代消费观念的必经之路。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从仅仅考虑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到开始追求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绿色意识日益增强,绿色观念日渐普及。

人们出于对生存环境和自身将康的考虑,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图解思路]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东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各区 域所属类型,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示信息,了解各类功能区的分布,推测各区域 的功能区类型、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知能升华 1.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及背景
2.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具体分析如下表:
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海洋污染蔓延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海洋环
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境恶化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河口 、海 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
坏加剧
3.发展措施:立足于保护海洋 生态环境,清晰规划 海洋空间 利用格局, 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 可持续 发展能力。
【思考】 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水?
提示:内水是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 海湾、海峡等。我国的内海海域琼州海峡、渤海以及沿海分布的几百个港口在内 的全部海域。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关键能力一 阐释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 [典例1] 读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分布图,完成(1)~(2)题。
第34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最 核心的功能。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1)建设主体功能区是 生态文明 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 战略。 (2)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 经济增长 ,转向依据 主体功能因地制宜 、有序开发。
四、维护海洋权益 1.原因: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国际 政治 、经济、科技 和 军事 竞争与合作的平台。 2.海洋权益的争夺:军事目标、战略要地 、海峡通道、海洋 资源及 其他相关经济利益。

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研究

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研究

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研究
张清;林常青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8)4
【摘要】采用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采用工具变量法、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以及对核心解释变量采用动态效应后,结果依然稳健;中介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成本领先与标新立异,使其具备绿色特征的竞争优势;产融结合负向调节了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东部地区企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更大。

【总页数】9页(P77-85)
【作者】张清;林常青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5
【相关文献】
1.绿色技术创新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基于企业竞争力与投资者关注视角
2.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绿色专利视角
3.数字经济、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介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实证研究
4.以绿色技术创新
推进中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大气污染效应研究》评介5.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非线性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本质属性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本质属性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本质属性2012-5-5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陈运平黄小勇区域绿色竞争力是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以绿色为核心,以环保、生态、循环、低碳、健康和持续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包容性增长为模式,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效应为目标,通过区域内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与创造,为区域发展提供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绿色平台,形成具有独特绿色竞争优势的环境友好和绿色生态型区域。

这种理论是构架在环境保护、科学发展和绿色生态的理论基础上的。

与单纯的区域环境竞争力相比,区域绿色竞争力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区域竞争力理论体系中有其独特的本质属性。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核心是绿色。

绿色意味着环保、生态、循环、低碳、健康和持续。

环保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环保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执行程度、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环保技术水平等方面。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水、森林、空气、气候等为外延的生态环境,当然还包括生态产业、生态文明等方面。

循环就是生物能量的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周而复始的过程。

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循环技术水平、循环企业数量、循环产业产值等方面。

低碳就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保持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方面,涉及生活、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

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运动、情绪、饮食和休息等方面。

持续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资源利用、科技教育等方面。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模式是包容。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不应只是成为一个观念、一个概念,它必须务实地采取相应的模式来促进其有效提升,包容性增长模式是区域绿色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模式。

区域发展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区域发展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区域发展交流会,共同探讨区域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本地区,就我们区域发展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地区的基本情况。

我们地区位于我国某省,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发展的基础。

我们地区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1. 交通建设:我们地区积极构建“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同时,加大铁路建设力度,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2. 通信建设:我们地区加快光纤网络、4G/5G网络建设,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3. 供水供电:我们地区加大供水供电设施建设,提高供水供电保障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保障。

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资源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传统产业:我们地区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绿色、环保、低碳发展。

2. 新兴产业:我们地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产业链延伸:我们地区加强产业链延伸,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地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严格环境监管:我们地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质量。

2. 推进绿色生产:我们地区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3. 生态修复:我们地区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植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泉。

区域经济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刘明洋1,韩杰2,王芳芳3(1.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2.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中心,四川成都610066;3.四川文理学院人事处,四川达州635000)[摘要]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资源型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匮乏、高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须充分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适时宏观调控帮助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破除区域内人才根植的壁垒,全方位营建区域人才生态系统,方能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挑战;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061.5/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0)08-0106-02[作者简介]刘明洋(1986-),四川万源人,副研究员,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物流管理;韩杰(1989-),女,四川广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评估;王芳芳(1985-),女,陕西宝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才管理。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模式的动态评估模型研究(17SA0147);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团队(18SCTD01)。

一、引言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低碳、和谐、效率、可持续为发展目标,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实现经济、环境、能源与生态系统相和谐的一种区域发展方式。

由于我国区域矿产资源禀赋存在着东西分布不均、南北差异较大,产业整体随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而布局,客观上造成区域产业链的空间分散性;而我国改革开放是从东南沿海城市开始的,这又造成了区域间产业布局存在着时间差异,从而致使区域产业链的总体布局缺乏前瞻性、连续性与全面性。

资源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而每况愈下。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忨,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探讨和制定合适的实现路径。

一、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核心,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驱动力。

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产业向现代化、现代化向国际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格局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要求各方面发展要协调统一、相互促进。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引导各地区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区域间关系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绿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贯穿全局的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开放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开放发展是重要原则,要求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市场,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共享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建共享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是核心价值,要求推动共建共享、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绿色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绿色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环保技术创新
绿色企业注重环保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保技术创新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绿色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保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清洁能源利用
绿色企业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
绿色企业积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 级。
环保法规遵守与监管合作
遵守国际环保 法规,如ISO 14001等标准
建立绿色供应 链,确保供应 商符合环保法

积极参与国际 环保组织,如 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等
与政府监管部 门保持良好沟 通与合作,及 时响应监管要

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
绿色企业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低碳发展模式,减少碳排放。 绿色企业应关注环境危机,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绿色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 绿色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研发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绿色企业的全 球竞争力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绿色企业的环保理念 绿色企业的经济价值 绿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企业的社会责任 绿色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绿色企业的环保理念
章节副标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企业重视环保,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绿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 绿色企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品牌价值:绿色企业通过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市场份额:绿色企业的环保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投资者关系:绿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吸引投资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 国际竞争力:绿色企业的环保形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吸引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绿色营销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绿色营销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绿色营销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提高,绿色营销已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绿色营销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企业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体现,它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当企业积极推行绿色营销,推出环保、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时,会向消费者传递出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信息。

消费者通常更愿意支持那些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企业,认为这样的企业更值得信赖。

例如,某知名服装品牌采用有机棉作为主要原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化学物质的排放。

这种绿色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还使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了好感,增强了品牌的忠诚度。

相比之下,那些忽视环保、过度消耗资源的企业可能会受到消费者的抵制和批评,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绿色营销能够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考虑价格和质量外,还会关注产品的环保属性。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对环境友好、低碳、可回收利用的产品。

企业通过绿色营销,能够准确把握这一消费趋势,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比如,某汽车制造商推出了一系列电动汽车,以满足消费者对低排放、高效能交通工具的需求。

这些电动汽车不仅减少了尾气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还为消费者节省了燃油成本。

通过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企业能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额。

绿色营销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在绿色营销的理念下,企业会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例如,通过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企业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电费支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有效的废弃物管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也能够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入。

此外,绿色营销还能够促使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中国环境与发展 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的主题,而区域绿色竞争 力核心思想与这一主题不谋而合。促进经济发
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经济发展不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通过与自然保持协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 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投入和产出的绿色转型。在
投入过程中尽量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 效率,并且使资源尽可能实现循环、清洁使用,产出的 产品更加环保,更加以人为本。这种思想正是区域
,利用各种创新型技术修复和保护自然环境,在生产过 程中利用人与自然共生规律尽量保持生态平衡,通过绿 色生产减少甚至不污染自然环境,达到生产过程与
自然环境的融洽共生。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创 建现代文明生态环境。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创 建文明生态环境,保证社会健康、和谐、进步。随
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追求舒适的生活条件、良 好的身心健康、较高的消费水平、良好的生活质量和美 好的生活环境,成为文明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文
调控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区域绿色竞争力概念的提 出,就是要促使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多考 虑到自然环境的问题,因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赖
的共生体,提升区域绿色竞争力就是通过预先考虑或者 后期修正人类的行为,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尽量考 虑自然因素,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竞争优势。绿色竞
争力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的界定,为进一步研究区域 绿色竞争力提供了理论空间和方向,同时具有巨大的实 践意义。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的
区域绿色竞争力是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以绿色为核心,以 环保、生态、循环、低碳、健康和持续为主线,以人与 自然包容性增长为模式,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和
谐共生效应为目标,通过区域内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与 创造,为区域发展提供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绿色平台,形 成具有独特绿色竞争优势的环境友好和绿色生态型
区域。这种理论是构架在环境保护、科学发展和绿色生 态的理论基础上的。与单纯的区域环境竞争力相比,区 域绿色竞争力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区域竞争力理论
明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全面、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有力支撑。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 可以利用绿色生产力思想,通过调整和升级产业结
构,保证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 同时会影响社会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使社会各项消 费都建立在绿色平台之上,形成绿色消费,进而
使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质量得到提高。(作者单位:的。区域绿色竞争力的 提升有利于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生是生物学上的 理念,但是它也符合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律和准则,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获得持续繁衍的前提。区域 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 区域绿色竞争力致力于保障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优
化了,变得更加友好了,区域绿色竞争力指数才能得到 提升,区域绿色竞争能力才能得到积累。各区域在追求 绿色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减少自然剥夺
情绪、饮食和休息等方面。持续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资源利用、科技教育等方面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模式是包容。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 升不应只是成为一个观念、一个概念,它必须务实地采 取相应的模式来促进其有效提升,包容性增长模式
是区域绿色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模式。包容性增长寻求的 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不同,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
体系中有其独特的本质属性。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核心是 绿色。绿色意味着环保、生态、循环、低碳、健康和持 续。环保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
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 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环保法律体系 的完善和执行程度、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环保技
术水平等方面。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 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其竞争力主 要体现在以水、森林、空气、气候等为外延的生态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拓展训练公司 /
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正好也是区 域形成绿色竞争优势的关键,与区域绿色竞争力所倡导 的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相一致。人类经济发展的成果
,除了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同时要回馈于自然,使人 类社会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区域绿色竞争力的目标是 共生。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
利关系,然而地球上大多数生物都是生活在“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的纯粹竞争过程中,并没有自觉 认识到共生的意义,所以协同发展总是要在宏观
环境,当然还包括生态产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循环就 是生物能量的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周而复 始的过程。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循环技术水平、循
环企业数量、循环产业产值等方面。低碳就是较低(更 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保持人类生存 环境和健康安全。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碳生产、
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方面,涉及生活、工业、农业和 畜牧业等领域。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 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