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图

合集下载

图解六道轮回

图解六道轮回

图解六道轮回无冬雨2007-12-07《六道轮回图》是一件很好的艺术作品,常在各种媒介中看到,却也只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它,并不了解其神秘背后的含义。

在阅读《六道轮回图》的过程中,特别的感概,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形态,而是从中感悟到众生的纷繁和存在的不易,存在,本质原来是一种苦难。

而修得上善至欲天,仍是要堕入轮回之中,继续这种苦难,近于无休无止。

六道轮回图画面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其丰富的象征意义,这里分解图片做最为简单的介绍。

六道轮回图显示凡夫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图解,它也阐明了苦的来源、脱苦的方法及脱苦的自在境界。

六道轮回图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轮回理论的昭示图。

图右上方佛手指日月开示灭苦及脱出轮回苦海的方法。

六道众生透过佛法的修行,最後终得解脱轮回、登佛净土。

包含了六道在内的大轮,由无常死主手持及口咬,表示六道内的有情众生,无一可逃离死主的掌握。

生死之轮可以分为四层圆圈排列:从最内圈开始,在图的正中央,亦即大轮的轴心部份,是一个小圆圈,圈内有三种畜牲:鸽、蛇及猪;这三种动物,分别表义贪、瞋、痴这三毒。

三毒念是烦恼的根源,也是令我们不断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

而痴为根本,而生贪、瞋,所以蛇及鸽由猪口而出。

内第二圈,是有关生、死及中阴(在这个肉体灭亡后,我们的意识会先进入一个“中阴”的阶段,然后便再次轮回投生,得到新的肉身,以另种生命形式延续生存。

)的教法图示。

环的半边是黑暗的,另半边则是光明的。

在黑暗的半边环中,有人被分为三串绑住拉扯,这是代表了将投入畜牲、饿鬼及地狱道的中阴身。

光明的另半环中,代表将生于天道、阿修罗道及人道这三种生命形式的中阴身,甚至,更高的修行可解脱轮回、登佛净土(有一小白线与净土相联穿于十二因缘的生以作暗示)。

内第三圈是生死之轮图的主体之圈,是描述众生轮回的处所(也即六道)之部份。

上方是天道,再逆时针方向数下来是阿修罗道、畜牲道、地狱道、饿鬼道及人间。

阿修罗道和天道部分是相接的,并且这两道的众生有着种种相互的矛盾和关联,于是将这两部分合一来讲。

轮回图

轮回图

• 精神分析概念中的基本观点就是:贪婪 是一种病理现象,它存在于不曾发展出 其积极的、建设性的能力的人中间。
• 一个已臻建设性层次的人,就不再是一 个贪婪的人了,同时也克服了他的自负 及全知全能的幻想,从而谦卑地、恰如 其分地看待自己。
精神分析的观点 ---最复杂的人格结构理论 • 潜意识: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 潜意识: 原始的部分。 原始的部分。 •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包括人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unconsciousness) 的本能冲动和被压抑了的欲望, 的本能冲动和被压抑了的欲望,其 特点是非理性的、无秩序、无道德, 特点是非理性的、无秩序、无道德, 一般情况下很难到达意识领域。 一般情况下很难到达意识领域。
• 按照荣格的说法,集体潜意识中的内 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总要向外显示。 当它们在意识中不能表现时,就会在梦中、 幻想中,和以象征的形式显露。 • 荣格认为存在许多原始意象:包括人 格面具(假面人格__persona)、阿尼玛 (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shadow)、 智慧老人(斐乐蒙)、内在儿童和自性等。
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 紧绕着轴心的两个半圆代表 源自贪嗔痴三毒的白业和黑 业(善业与恶业)。在黑色 半圆里的人们忙者产生不良 后果的事务,他们的脸朝下 代表恶业会将他们带入更底 的层次。在白色半圆里的人 们从事着善行,他们的脸朝 上象征善行会将他们提升到 较高的善道。 白色表示人们做善业 黑色表示人们做黑业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无常苦空 人生是苦,万法皆空,因而理想的立身处世的 好办法是出世,求解脱,这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中国文学作品中 有的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思想。 2.地狱轮回 地狱轮回是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种思 想,往生净土才显得更加紧要,更加迫切。从常识上看来,这种 设想的境界是可怖的,因而也就特别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从六 朝的志怪小说起,俗文学作品描述地狱轮回情况的很不少,如目 连救母的故事《聊斋志异》里的《席方平》,都是很有名的。 3.因果报应 宣扬佛教教义,引导广大群众相信佛教,力量 最大的莫过于因果报应的传说和描述。俗文学作品有劝善止恶的 作用,所以常常演述因果报应的故事,阐明报应不爽的思想。

唐卡《六道轮回图》解析

唐卡《六道轮回图》解析

作者: 王丽君
作者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2008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41出版物刊名: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7-11页
主题词: 唐卡;六道轮回图;藏族文化
摘要:在炫目而神奇的藏族文化中,精美生动的唐卡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它是藏族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常见的唐卡《六道轮回图》,在咫尺卷轴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三层同心圆轮图示了藏传佛教基本教义中的因缘、轮回理论,其完美的艺术性与深刻的教义融合为一体,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大足石刻之六道轮回图

大足石刻之六道轮回图

⼤⾜⽯刻之六道轮回图去年去的⼤⾜⽯刻,对其中的六道轮回图印象颇为深刻,今天故地重游,还是觉得这个图中所包含的故事很有趣。

六道轮回图⼜名六趣唯⼼图、六趣⽣死轮,表现佛教的“⽣死轮回”、“⼗⼆因缘”等内容。

图中⼜⾼⼜⼤的⽆常⼤⿁,双⼿紧握⼀个⼤轮⼦,并且嘴巴还紧紧把轮⼦咬住,露出两颗尖利的⽛齿。

轮⼦从中⼼到边缘分为四层,最中⼼坐有⼀个⼈,那表⽰修⾏者,从修⾏者⼼中向六个⽅向发出六道毫光,把轮盘分成了六个部分,象不像六块⽐萨?每道毫光中都有⼏个⼩圆圈,⾥⾯不是佛就是菩萨,表⽰“万源发于⼼,⼀切由⼼造”。

⼩圆圈表⽰⼈的本性,但众⽣皆有佛性。

修⾏者⾝旁有⼩猪,表⽰“贪”,下边有条绿⾊的蛇,表⽰“嗔”,还有⼀只鸽⼦,表⽰“痴”。

佛家把贪、嗔、痴叫做“三毒”,⼈如果受“三毒”影响,⾃⾝的佛性就会被破坏,就要遭恶报;反之则就是做的善业,就能得到好报。

六块⽐萨中上三块叫上三道报应:第⼆层正中有⽇⽉的叫“天道”,就是进⼊天堂。

左边是“阿修罗道”,阿修罗是战神,有疲劳之苦,所以低⼈⼀等。

右边有四个⼈,叫“⼈道”,就是咱们待的地⼉,有发财的⼈和穷⼈,我是穷⼈。

下⾯三个叫下三道报应,凡是受贪嗔痴影响⽽作恶的⼈,统统到这⾥来报到。

中间第⼆层就是“地狱道”,这个地⽅众苦聚集,悲惨⽆⽐。

右边是“饿⿁道”,左边是“畜牲道”,全部六个部分就是所谓的六趣。

在佛教看来,⼀切众⽣都是处于因果轮回之中。

做善事者随“善业”上升,做恶事者随“恶业”下沉,为了更形象地说明⽣死轮回的具体过程,最外边第四层的⼗⼋个格⼦中,每格⼜刻出⼀个⽣灵转世轮回的图像,有的⼈头畜尾,有的畜头⼈尾,有的畜头畜尾,以头表⽰⽣所属,以尾表⽰亡所属。

例如,头是⼈,表⽰他⼆辈⼦要变⼈,兽的尾,则表⽰他前辈⼦是兽,这就是投胎转世,⼗⼆因缘的内容。

然⽽,⼈总是这么苦中轮回,是否苦海⽆涯,何时才看得到希望呢?⼈活着⼜有什么意思呢?⽽佛教⼜认为,坠⼊轮回之中并⾮⽆法解脱,轮外刻有颂偈说:“君看轮外恒沙佛,尽是轮中旧⽇⼈。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1. 简介六道轮回图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的不断转世投胎的过程。

每个人在一生中,根据自己的行为和业力,会被分配到不同的轮回中,如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道和天道。

这六个道中的每一个道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境况。

2. 六道轮回图的构成六道轮回图通常以一个圆形图形,分为六个扇形,每个扇形代表一个道。

下面将依次介绍每个道的特征。

2.1 人道人道是六道轮回中最理想的道之一。

在人道中,人们可以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境界。

人道扇形通常被描述为明亮和光彩夺目。

2.2 畜生道畜生道是指那些追求物欲和欲望,无法超脱纠缠的生灵所在的道。

在畜生道中,人们被动地受到各种欲望的驱使,无法实现真正的解脱。

畜生道扇形通常被描述为昏暗和沉重。

2.3 饿鬼道饿鬼道是指那些陷入贪婪、贫穷和渴求的人所在的道。

在饿鬼道中,人们一直渴求着满足物质欲望,但却无法满足。

因此,他们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渴望。

饿鬼道扇形通常被描绘为饿鬼的形象和食物的图案。

2.4 地狱道地狱道是最痛苦和苦难的道之一。

在地狱道中,人们经历各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折磨,作为前世恶行的报应。

地狱道扇形通常被描绘为火焰、刀剑和恶鬼的图案。

2.5 阿修罗道阿修罗道是指那些一直争斗和嫉妒他人的人所在的道。

在阿修罗道中,人们一直处于争斗和嫉妒的状态,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阿修罗道扇形通常被描绘为持有武器、战斗和血腥的图案。

2.6 天道天道是六道轮回中最高的道之一。

在天道中,人们享受着无尽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善行和积累的功德。

天道扇形通常被描绘为天堂、花朵和天使的图案。

3. 轮回图的意义轮回图不仅仅是佛教信仰的一个象征,也是用来提醒人们对自己行为和业力的思考。

通过观察六道轮回图,人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所处的境界,从而引导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六道轮回图的存在也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信息,即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修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六道轮回图新课件

六道轮回图新课件

六道轮回图
六入:六入在心识生入名色 身一阵子后,我们的视觉、 听觉、味觉、触觉及意识才 完全发展出来。“六入”这 一支,正是指上述六种功能 具备的时候。在这时候,功 能虽然具备了,但却未运作 起来,所以图中以一间有六 个窗口的空房子来表义。
六道轮回图
触:由上 “六入”的条件具 备了,此时乃至我们长大成 人后,在感官、外界事物及 心识三者碰上时,便会有所 作用及反应,例如我们会在 透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与外 境接触时,产生了乐、苦及 中性的知觉。
六道轮回图
内第二圈,是有关生、死及中阴(在这 个肉体灭亡后,我们的意识会先进入一 个 “中阴”的阶段,然后便再次轮回 投生,得到新的肉身,以另种生命形式 延续生存。)的教法图示。环的半边是 黑暗的,另半边则是光明的。在黑暗的 半边环中,有人被分为三串绑住拉扯, 这是代表了将投入畜牲、饿鬼及地狱道 的中阴身。光明的另半环中,代表将生 于天道、阿修罗道及人道这三种生命形 式的中阴身,甚至,更高的修行可解脱 轮回
三界无色界色界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无所有处天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天六道轮回图十二因缘六道轮回图世间的苦有很多但可归纳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六道轮回图新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显示凡夫众生在六道 中生死轮回的图解,它也阐明了 苦的来源、脱苦的方法及脱苦的 自在境界。六道轮回图是释迦牟 尼佛所教导的轮回理论的昭示图。 图右上方佛手指日月开示灭苦及 脱出轮回苦海的方法。
六道轮回图
饿鬼道:如果以痛苦的角度来 说,饿鬼所受的苦比畜牲道众 生为大。以愚痴的角度来说, 则畜牲远比饿鬼的智力为低下。 饿鬼道的众生,智力足以瞭解 佛法,不似畜牲般愚痴。饿鬼 道是有情众生,则偶尔也会在 人间世界走动,我们的眼睛也 可能见到它们。它们并不像地 狱道众生般聚居,而是分散各 地而住的。

图解六道轮回

图解六道轮回

图解六道轮回无冬雨2007-12-07《六道轮回图》是一件很好的艺术作品,常在各种媒介中看到,却也只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它,并不了解其神秘背后的含义。

在阅读《六道轮回图》的过程中,特别的感概,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形态,而是从中感悟到众生的纷繁和存在的不易,存在,本质原来是一种苦难。

而修得上善至欲天,仍是要堕入轮回之中,继续这种苦难,近于无休无止。

六道轮回图画面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其丰富的象征意义,这里分解图片做最为简单的介绍。

六道轮回图显示凡夫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图解,它也阐明了苦的来源、脱苦的方法及脱苦的自在境界。

六道轮回图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轮回理论的昭示图。

图右上方佛手指日月开示灭苦及脱出轮回苦海的方法。

六道众生透过佛法的修行,最後终得解脱轮回、登佛净土。

包含了六道在内的大轮,由无常死主手持及口咬,表示六道内的有情众生,无一可逃离死主的掌握。

生死之轮可以分为四层圆圈排列:从最内圈开始,在图的正中央,亦即大轮的轴心部份,是一个小圆圈,圈内有三种畜牲:鸽、蛇及猪;这三种动物,分别表义贪、瞋、痴这三毒。

三毒念是烦恼的根源,也是令我们不断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

而痴为根本,而生贪、瞋,所以蛇及鸽由猪口而出。

内第二圈,是有关生、死及中阴(在这个肉体灭亡后,我们的意识会先进入一个“中阴”的阶段,然后便再次轮回投生,得到新的肉身,以另种生命形式延续生存。

)的教法图示。

环的半边是黑暗的,另半边则是光明的。

在黑暗的半边环中,有人被分为三串绑住拉扯,这是代表了将投入畜牲、饿鬼及地狱道的中阴身。

光明的另半环中,代表将生于天道、阿修罗道及人道这三种生命形式的中阴身,甚至,更高的修行可解脱轮回、登佛净土(有一小白线与净土相联穿于十二因缘的生以作暗示)。

内第三圈是生死之轮图的主体之圈,是描述众生轮回的处所(也即六道)之部份。

上方是天道,再逆时针方向数下来是阿修罗道、畜牲道、地狱道、饿鬼道及人间。

阿修罗道和天道部分是相接的,并且这两道的众生有着种种相互的矛盾和关联,于是将这两部分合一来讲。

十二因缘《六道轮回图》详解

十二因缘《六道轮回图》详解

十二因缘《六道轮回图》详解18世纪西藏东部绘画规格:137.16 x 106.68 cmOpaque watercolor on cloth这幅让人眼花缭乱的六道轮回图,也叫因果报应图或是生死轮回图。

图里隐藏着鲜为人知、极为深刻的佛法教义。

如果我们能看懂,并能依此修持,即可得以解脱轮回,了生脱死,到达彼岸。

籍地藏菩萨圣诞(农历七月三十)来临之际,隆日在此为您抛砖引玉,详解这幅著名的《六道轮回图》,以飨诸位同修。

右上角的佛陀象征指路人,因为只有佛陀阐释了轮回苦及苦的根源,并指出如何修持方能脱离轮回的方法。

轮回图上方的月亮象征四圣谛的灭谛,即清净涅槃。

由于涅槃具有安稳、清凉等特征,所以用月亮来代表。

阎魔死主:吞噬和掌持着整体轮回图,青面獠牙、三目圆睁、狰狞凶恶的大鬼就是阎魔死主。

它是无常的象征,代表着轮回图内从天到地狱所有五趣六道都受无常法则的制约。

最内圈有三种动物,分别是代表贪婪的公鸡、代表嗔恨的毒蛇和代表愚痴无明的猪。

之所以用这三种动物来象征贪嗔痴,是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象征特征。

这三种动物口尾相衔,象征着贪嗔痴这三种负面心绪互相纠葛。

最内圈也象征着四圣谛中的集谛教法,寓意贪嗔痴三种负面心绪是一切苦的根源,是让我们不断轮回生死,无法达到涅槃境界的根本原因,所以画在最核心的部位。

从内向外的第二圈部分;左半圈彩色图案和右半圈裸体黑白图案。

这圈主要象征众生轮回六道的中间环节——中阴身和业果法则。

右半圈彩色图案代表行善之人的中阴身,象征将来会投生到天、人等三善道;作恶之人的中阴身是右半圈内裸体的生命,象征将来会堕落到地狱等三恶道。

第三圈即从外向内的第二圈,内有六个区域,象征六道。

随着行善作恶的业,众生循环轮转在这六道中,承受着各种不同的苦,而不能出离。

最上方为天道,顺时针方向依次是修罗、畜生、地狱、饿鬼、人道。

这圈也象征着四圣谛中的苦谛教法内涵。

最外圈画有十二缘起的表示图。

十二因缘是描述众生如何被无明等负面心绪及业所控制,无奈地在六道中生生死死的教理。

生死轮回图及十相自在说明

生死轮回图及十相自在说明

十相自在具有极强的避灾能力,可以驱赶各种毒力的的攻击。藏民族把它绘制在房门、墙壁上用于保护家族的平安健康。在塔门、壁画、唐卡上都十分常见。藏人有各种各样的十相自在护身符佩在身上,现在也有把它挂在车里的,用来避攘灾祸。
10.有,一名怀孕的女子
11.生,一次分娩
12.老死,一人背负一具尸体
这是佛教的人生观。这里实际将很玄奥的佛学教理用漂亮而形象的图画形式表达出来,它所蕴含,是一种极具神秘力量的一种图符,是由7个梵文字母加上日、月、圆圈共10个符号组成的。这种图符包含着非常复杂的辩证关系,图符中的五种颜色象征着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水、火、风、地、空。 10个符号又象征着人体的各个部位与物质世界的各个部分,它们之间有一套复杂的辩证理论体系。表达了时轮宗的最高教义。
生死轮回图
“斯巴”是藏语“生死轮回”的意思,“霍”是汉语“画”的假借字。在大部分密宗寺院的进口处都有一幅生存圈的大壁画,又称“生死轮回图”。画面上一个棕色的凶恶明王抱着巨大的轮,巨牙撩齿衔着轮的上部,大轮分成三或四层,圆心画鸡、蛇、猪,分别象征贪、嗔、痴。内轮分为六格,代表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道。最外层又有十二个画面,代表十二缘起。对这十二种因缘图画,艺僧们根据艺术的想象作了这样的描绘:
1、无明,盲目的女人
2.行,一个人正在制作陶器
3.识,摘取果实的猿猴
4.名色,一只船上的两个人
5.六处, 一个小房子有六扇窗户
6.触,一对拥抱接吻的男女
7.受,眼睛被射伤的男子
8.爱,一女子陪伴着一醉汉
9.取,一只摘果的猴

六道轮回图新PPT精选文档

六道轮回图新PPT精选文档
29
六道轮回图
生:生因为上述的各支,众 生便不断有转生轮回,这就 是“生”的意思。
30
六道轮回图
老死:老死既有“生”,便 自然会有衰老及最终的死亡, 这是“老死”支的意思。
31
六道轮回图
佛教认为,人及众生并非仅 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 后世乃至生生世世,绝大多 数皆在生死中流转。依众生 所具善恶之业的多少,而轮 回于六道。
六道轮回图
地狱道:生於地狱道内所受的 苦是最为可怕的了。这里描述 了地狱道众生之景况。地狱道 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左)、八 大寒地狱(右)、近边地狱 (下)及孤独地狱四大部份。
12
六道轮回图
饿鬼道:如果以痛苦的角度来 说,饿鬼所受的苦比畜牲道众 生为大。以愚痴的角度来说, 则畜牲远比饿鬼的智力为低下。 饿鬼道的众生,智力足以瞭解 佛法,不似畜牲般愚痴。饿鬼 道是有情众生,则偶尔也会在 人间世界走动,我们的眼睛也 可能见到它们。它们并不像地 狱道众生般聚居,而是分散各 地而住的。
22
六道轮回图
识: 猴子是永不停下来的, 只会走来走去,就似众生的 心识,永不止息地带各种业 因而在六道中转来转去。所 以,图中的小格以猴子来表 达“识”
23
六道轮回图
六入:六入在心识生入名色 身一阵子后,我们的视觉、 听觉、味觉、触觉及意识才 完全发展出来。“六入”这 一支,正是指上述六种功能 具备的时候。在这时候,功 能虽然具备了,但却未运作 起来,所以图中以一间有六 个窗口的空房子来表义。
10
六道轮回图
畜牲道:散居于天上、地面、 地底及水中,有的住在我们能 见到的地方,有的则住在我们 看不到的地方。它们的寿命, 有短至一日夜者(如某些昆 虫),亦有长至经劫者。大的 畜牲可以大至如山峰一般,小 的则小至肉眼不可能看得。它 们的出生方式亦不一致,胎生 的、卵生的、湿生及化生的都 有。

轮回图

轮回图
6.地狱。地狱里所受的罪,那是罄竹难书的了,如有上刀山、下火海、割舌、挖眼之类的各种酷刑,分不同罪孽,受不同的惩罚,在阎王殿上,以秤等量功过,判以罚刑,毫不留情。被打入地狱者,无非是前世作恶多端造下的业果。藏传佛教与内地佛教,皆从天筮传入,其内容,自然是基本出入一辙,只不过是所用语言的不同和流传方式的异同而已,其宗旨,大概不外乎劝人向善,积德修好,造成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人与人和睦相处,奉行乐善好施的风尚。人与众生和睦相处,造成生态平衡。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维护生存环境的优美。 在轮回图正中,画有一个动物、猪、鸟、蛇一个咬着一个的尾巴的图,这是表明贪、嗔、痴三毒相互关连,是引导人们走向恶趣的三大毒素。要摆脱三种毒素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学习“三学”,所谓“三学”,就是戒、定、慧。学好戒、定、慧,方能克服三种恶因。 图中还画有以铁链把人向下牵扯者,这就是“欲望”,人因为有欲望,执着地追求财富或名利,这“欲净化,向上导引,引至极乐境界。图画外围面有恋爱、结婚、同床、生小孩等世间琐事,指明人生一世皆有因有果,而在风尘世间,无限循环。
轮回图里把一个圆圈分隔为六格,分别表示这六个道的生活情况。1、天界。生为天界者 ,是为无形体,生活和享受都很美满,寿数也长,无忧无愁,一生充满幸福欢乐。可是,当他们的气数将尽,最终坠毁之时,也是十分痛苦的。2、非天界 。与天界有相仿的寿数和地位,然而因地位稍次于天界。特别使他们想不通的是,有些高品味的果树,根子长在非天界,果子结于天界,被天界所享用,于是他们不服气,往往用斧欲砍断果树,与天界争高下而打仗,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3.人界。人 ,为我们常人,有形体,有智慧,但一生也处于苦海中。其苦有:生、老、病、死、苦、怨恨会,爱别离,求不得等诸类。人在出生的时候要受一次苦,老了要受苦,病了也是受苦,死的时候要受一番苦,还有苦力苦恼的苦;所谓怨憎会者与所僧恨的人聚在一起,受他们的打骂、陷害、偷窃等;所谓爱别离就是与自己心爱者又往往不能相聚,受生离死别之苦;所谓求不得,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条件限制而得不到,使心灵受到伤害。如上种种,在人们的一生中不是时常遇到吗? 于是人生苦海之说,便立足于上述种种理由。但反过来讲,佛教徒认为在大道众生之中,人生得之不易,是为有形体中最高层次者。所以,告戒人们要珍惜人生,发掘和创造人生存在的价值,做好此生应做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因有生、老、病、死、苦的感受,是为接受佛家超脱思想的基本体验,大有一定智慧,能接受各种教育,为超越三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与天界、非天界不同的是有实际的肉体,是为修行的根基。人生得之不易,为此,佛教界最反对轻生寻短见之举。祖释迦牟尼从天而下降,从人间修行成佛,其所传之法亦为“世间法”,为人们所学习和接受的教法。 4.畜牲道。故名思义 ,当然是指猪牛羊等家畜及野兽之类的低等动物,投生于此道者,智力低下,生命短暂,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受人奴役,任人宰割买卖。如此一生,是为恶趣之道。 5、饿鬼道。终身受饿渴的折磨,肚大颈细,口中喷火,能咽下的食品,远远不能解肚中之饥渴。每每于荒漠中远远看见海水,赶去欲饮过痛快,当到达海边时 ,此海乃变为一火海 。再往远处一看,似乎又有清泉,赶至泉边欲饮,泉水又变为火,无法饮用 ,如是一生奔波 ,受尽饥渴折磨。传说此类是因前世太过吝啬,不乐施舍贪婪成性者转世投生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指来世之生。
老死:有生必有老死。
禅宗与精神分析 美国:弗洛姆
• 我们所讨论的禅宗与精神分析这两个体 系,都是关于人之本性的理论,又是导 致人之幸福的实践。两者都分别是东方 和西方思想的独特表现。
• 首先要提到的是禅与精神分析相同的伦理指向。 克服贪婪是实现禅的目标的一个条件,即要克 服对财产、名誉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贪婪(在 《旧约》中称为“贪图”);而这正是精神分 析的目标。在力比多发展--从口腔式感受,经 过口腔式施虐、肛门式感受,到生殖器式感受-的理论中,弗洛伊德含蓄地表述了健康的性格 由贪婪、残忍、吝啬的性格发展而来,成为一 种积极、自主的指向。
个人潜意识 包括一切在个人经历中曾经被意识到但 又被压抑或遗忘,或者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 意识印象的那些属于阈下知觉的东西。 荣格的潜意识概念与弗洛伊德早期的前 意识概念类似,潜意识内容可以进入意识领 域,即前意识内容不需太多的努力就能够被 意识到。
• 集体潜意识 • 是荣格最大胆、最神秘、引起争论最多的概 念,也是他理论的核心。许多人认为此概念是对 精神分析理论的彻底革命。 • 集体潜意识是自远古以来祖先经验的储存, 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 • 由于集体潜意识来自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 同的精神遗传,所以每个人所拥有的内容都是相 似的。事实是,在人类生命循环过程中原型所引 起的典型的人类属性都是类似的(包括思想、意 象、神话传说和情感、行为模式等。)
无明是轮回的驱动者
画中位于圆心的圆格说出了根本 问题。在最中间的是一只猪,象征 驱动整个轮回的无明(也就是愚 痴)。猪代表根本无明。 佛教认为,由于不了解事相的本 性,我们很容易被愚痴驱使,对于 喜欢 的事物产生贪爱心,对于任何 阻挠欲望 的事物产生憎恶感,这三 项:愚痴、贪爱、嗔恚被称为三毒, 正是它们扭曲了人们 的心灵。 贪嗔痴以猪蛇鸡作为象征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无常苦空 人生是苦,万法皆空,因而理想的立身处世的 好办法是出世,求解脱,这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中国文学作品中 有的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思想。 2.地狱轮回 地狱轮回是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种思 想,往生净土才显得更加紧要,更加迫切。从常识上看来,这种 设想的境界是可怖的,因而也就特别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从六 朝的志怪小说起,俗文学作品描述地狱轮回情况的很不少,如目 连救母的故事《聊斋志异》里的《席方平》,都是很有名的。 3.因果报应 宣扬佛教教义,引导广大群众相信佛教,力量 最大的莫过于因果报应的传说和描述。俗文学作品有劝善止恶的 作用,所以常常演述因果报应的故事,阐明报应不爽的思想。
当仲裁者,监督本我,予以适当满足。自我 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过滤器。
本我
id: 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部分
。快乐原则。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 性冲动。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结构
对荣格而言,人格含有3种基本成分: (1)自我 (2)个人潜意识 (3)集体潜意识 自我 :荣格的自我概念与弗洛伊德的自 我概念有相似之处。荣格认为,自我就是我 们所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思维、记忆、 情绪等。自我位于意识域的中心,负责日就是:贪婪 是一种病理现象,它存在于不曾发展出 其积极的、建设性的能力的人中间。
• 一个已臻建设性层次的人,就不再是一 个贪婪的人了,同时也克服了他的自负 及全知全能的幻想,从而谦卑地、恰如 其分地看待自己。
精神分析的观点 ---最复杂的人格结构理论 • 潜意识: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 原始的部分。 •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包括人 的本能冲动和被压抑了的欲望,其 特点是非理性的、无秩序、无道德, 一般情况下很难到达意识领域。
十二因缘:解释生命受困于轮回的因果关系
无明:愚痴无知。 行:行为意图意志活动。
老死 生 有 未来世
无明 行 过去世 识 名 色
识:心识、精神活动。
名色:胎中的精神和形体。 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触:刺激、触觉。
受:感受。
取 爱
现在世
爱:渴望、贪爱、欲望。
六 入
受 触
取:追求执取。
有:指“业”,思想行为的 果。
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
紧绕着轴心的两个半圆代表 源自贪嗔痴三毒的白业和黑 业(善业与恶业)。在黑色 半圆里的人们忙者产生不良 后果的事务,他们的脸朝下 代表恶业会将他们带入更底 的层次。在白色半圆里的人 们从事着善行,他们的脸朝 上象征善行会将他们提升到 较高的善道。 白色表示人们做善业 黑色表示人们做黑业
十二因缘与轮回图
生死轮回图
图画中的大圆轮被一 位相貌狰狞的怪兽控制着, 这个凶猛的怪兽就是阎魔 王。表示上至天界下至地 狱等六道众生,只要不切 断烦恼及造业的循环,就 不可能脱离生死之轮,也 不可能逃离死主(阎魔王) 的掌握之中。从另一角度 看,死主其实就是烦恼与 我执,只要断除烦恼我执, 就可以脱离死主的掌握, 也就是脱离六道轮回。
• 按照荣格的说法,集体潜意识中的内 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总要向外显示。 当它们在意识中不能表现时,就会在梦中、 幻想中,和以象征的形式显露。 • 荣格认为存在许多原始意象:包括人 格面具(假面人格__persona)、阿尼玛 (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shadow)、 智慧老人(斐乐蒙)、内在儿童和自性等。
轮转的六道 三善道 人 道
天人们享受着幸
天道 福而长寿的生活。
人道苦乐交杂, 却足以激发人 们求变的意念。
阿 修 罗 道
经典中常提 及天人与阿 修罗互相征 战的故事。
三恶道
畜生道的生存 畜 只是为了其他 众生的使用。
饥渴是最让饿 鬼道众生痛苦 的原因。
饿 鬼 道
生 道
地狱道:八热地狱、八寒地狱、临近地狱
人格学说——心理地形学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
“人格是在攻击、寻 求快乐的冲动和社会 压力的冲突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
如何既 满足又 没有愧 疚?
自我
超我
本我
人格学说——三部人格结构
超我
super-ego: 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
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自我
ego: 代表理性与机智。现实原则,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