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d70b1c33b4daa58da0114a41.png)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学分与学时:总学时162学时(理论课66学时,见习课96学时)学分 10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诊断学》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为适应新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办学规模的发展,适应21世纪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按照教育部、卫计委和全国高等医学建设研究会的要求,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体征、实验室诊断、心电图检查和病历书写,培养临床诊断思维。
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9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6学时,实验操作或临床见习96学时,但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接触临床,参与实践,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以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逐步掌握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培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强化医学人文精神,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在临床专业见学和临床实习中不断强化。
(四)诊断学的要求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学会问诊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2.掌握典型病理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体格检查的顺序与手法。
3.掌握实验诊断内容的基本理论、正常值、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
4.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初步掌握心电图各波图形特点及测量方法。
5.学会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并逻辑推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掌握独立书写完整住院病历和做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诊断学教学大纲2024
![诊断学教学大纲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b13c1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d.png)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医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疾病诊断。
本文旨在讨论诊断学教学的大纲,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学教学。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为有效的临床诊断提供基础。
2.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3.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临床实习和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疾病诊断。
4. 培养学生掌握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医学诊断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学生需要培养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内容设置1. 病史采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采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的疾病背景和可能的诱因。
小点1: 学习有效的病史采集技巧,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使用。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病史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建立初步诊断。
2. 体格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体格检查技巧,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以获取患者的体征信息。
小点1: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医疗器械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器、血压计等。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体征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进一步完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巧,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等,以获取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
小点1: 学习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辅助诊断,包括正常范围的判断和异常结果的解读。
4. 影像学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巧,如X线、CT、MRI等,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信息。
小点1: 学习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诊断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
![《诊断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3251f2250e2524de4187e31.png)
《诊断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 (供社区医疗专业使用) 参考学时教学活动单元内容教学目标一体化实践总结累计方法与手段测验 1。
1。
诊断学的主要1 1 讲解 1。
概述《诊断学》包括的重点绪论内容内容 2. 临床诊断的种2. 说出《诊断学》的学习方法类与步骤与要达到的目标3. 学习诊断学目的、方法和要求 2. 1. 问诊的重要性 1. 概述问诊的方法、技巧及注问诊2. 问诊的内容 3 4 讲授、模拟意事项,学会正确的问诊方法 3. 问诊的方法与 2. 牢记并能详述问诊的内容,技巧特别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4。
问诊的注意事项 3。
常见发热 2 讲授,每个症1. 说出每个常见症状的病因、症状疼痛 1 状的问诊要点临床表现特征、问诊要点。
咳嗽、咳痰、咯1 训练(每2名2. 能根据主要症状特点和不同血同学1组) 的伴随症状对疾病作出初步分呼吸困难 2 析,同时做好鉴别诊断紫绀 0.5 3. 按照每个症状的问诊要点进黄疸 1.5 行问诊训练,力争达到能问清水肿 2 每个症状的特点,并能将问诊呕血、便血、 1 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昏迷 1 结,做好记录 16 重点症状:发热疼痛咯血呼吸困难呕血黄疸水肿意识障碍 1问诊练习 2 (每2名同学1。
通过模拟问诊训练,学会正 1组,互为医确的开展问诊(开放式问阶段总结 2 诊),做好医患沟通,对问诊20 患角色练习问得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科学分诊)析、归纳、总结,形成文字记录即病史记录,按病历书写要求记录在病历上 2. 树立科学、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采集与记录的病史必须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4。
体格1。
基本检查法 0.5 22 讲、练结合 1。
学会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检查 2. 一般检查 1.5 适时的配合观步骤 ,能正确使用体检工具,全身状态检查看教学光盘、牢记各部体检的内容皮肤录像学习 2. 通过对机体各部的体检练淋巴结(一体化教习,能独立、正确、科学合理一般检查实习 2 的、熟练的对患者进行全面细24 学)。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1e243ed998fcc22bcd10dc2.png)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使用)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重要医学专业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诊断临床各科疾病的基础。
技能性强、实践操作多是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原理,利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采集、综合、分析以获取临床资料,在熟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能完成规范的病历书写。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
依据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社会、适应未来岗位竞争需要的总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完成规范病历书写的能力。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
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了解问诊的概念和系统问诊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熟悉体格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及其重要阳性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熟悉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了解常见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方法。
5.了解常用X线、CT、MRI及超声检查的指征及其临床意义,了解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熟悉各系统重要器官X线正常表现和常见疾病X 线表现、重要器官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疾病异常声像图。
6.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及其改变的意义。
7.熟悉胃、肠镜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8.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熟悉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了解诊断的步骤和病历的重要意义。
【能力培养目标】1.进行系统的问诊,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动作规范,结果贴近实际。
诊断学教学大纲范文
![诊断学教学大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599d165727a5e9856a613a.png)
诊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诊断学(Diagnostics)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7.0学分;总学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60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临床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诊断学是研究和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一门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
学习诊断学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采集与诊断疾病有关的全部临床资料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客观、系统的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为学习临床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要求学习者应通过对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方面的学习,能正确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做出诊断。
能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种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接触病人;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掌握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如何正确地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体征;如何选择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如何联系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基础把握患者的异常征象发生机制和判断哪些征象属于正常生理表现、哪些属于异常病态征象;如何通过正确临床思维方法分析思考,以获得诊断疾病的某些线索,从而提出可能发生的疾病,并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等是诊断学的教学重点。
七、主要先修课程: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等。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如下: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诊断学概念与地位;诊断学学习要领和基本要求。
3.了解如何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诊断学概念,性质与任务。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73b29748d7c1c709a1450d.png)
《诊断学》课程授课纲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 diagnostics课程种类 :专业基础课必修考试总学时: 64学分: 3.5理论课学时:44实验课学时:20适用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
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波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重申临床技术训练和诊断思想及学生着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确定基础。
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授课环节及授课方法和手段诊断学的授课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临床技术培训、课间见习、考试。
其中课堂讲解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课件、 VCD 、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授课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想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术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术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富强的电子模拟人授课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授课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术。
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着手能力供应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认识病史收集方法,经过详尽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想。
认识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屡次医疗实践中,渐渐学会临床思想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渐渐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授课收效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
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核查及实质操作的完成情况核查,是检验学生的实质着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着手能力的检验与核查。
诊断学实践教学大纲(2篇)
![诊断学实践教学大纲(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336f8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a.png)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诊断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技术和诊断思维的学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诊断学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实验、临床见习、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流程;(2)熟悉常用诊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了解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预约;(2)能够正确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3)能够分析病例,制定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3. 能力目标:(1)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技巧;(2)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增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 实验教学(1)病史采集技巧;(2)体格检查基本技能;(3)常用辅助检查技术;(4)病例分析。
2. 临床见习(1)常见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2)辅助检查的预约和解读;(3)临床病例分析。
3. 案例分析(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案例分析;(2)辅助检查的案例分析;(3)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安排1. 实验教学:16学时(1)病史采集技巧:4学时(2)体格检查基本技能:6学时(3)常用辅助检查技术:4学时(4)病例分析:2学时2. 临床见习:32学时(1)常见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6学时(2)辅助检查的预约和解读:8学时(3)临床病例分析:8学时3. 案例分析:32学时(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案例分析:16学时(2)辅助检查的案例分析:8学时(3)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8学时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讲解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和临床判断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验和临床见习,使学生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实践技能。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7e49bde168884868662d6a0.png)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必修考试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适用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
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
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
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
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1e26d4d15abe23482f4dae.png)
《诊断学》( 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总学时:82学时学时分配:大课讲授82学时,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24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专业、临床病理专业、临床药理专业;四年制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考试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诊断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第七版)而制定的。
《诊断学》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更是毕业后医学生取得临床医师资格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主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教授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去识别和判断疾病、揭示其本质,以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医疗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诊断思维和诊查技术的训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诊断思维程序,不断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应用。
同时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爱伤观点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是重点讲授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思维和病历书写等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最终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规范化检查手法,掌握典型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了解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 ; 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了解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分析 AFP 测定 血清离
子测定 心肌损害相关实验室
检查 血脂测定(血清总胆固
醇 甘油三酯 脂蛋白及载脂
蛋白) 血清 T3、T4、TSH 测定 糖尿病相关检验 临床常用免
疫学检查
6. X 线 概述
讲授与观片阅 1. 简述 X 线的特性、检查方法
与磁共 胸部正常 X 线表
图分析
及检查前准备
振检查 现
临床,树立整体观念
7.心电 1.心电图基本知
利用投影片讲 1. 一般解释心电图产生原理
图检查 识
解
2. 说出正常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图导联、描
2
2
间期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记、分析
3. 能掌握心电图的导联和描记
2.正常心电图
2
2
方法
3.心电图的临床
4. 说出心电图分析步骤,会实
应用
4
105
际测量心电图各波、段、间期
3
(3)脑神经
(4)感觉神经
(5)运动神经
2
2
60
(6) 神经系
统的定位诊断
阶段总结(期
5.实验 中 诊断技能考
2
室检查 试)
实验室检查申请
2
单的填写法
1. 血液检查
血常规
2
网织红细胞
计数
红细胞比容
出血性疾病
1
检查
血流变
2. 骨髓检查
3. 尿液和肾功能
检查
尿常规
2
肾功能
1
4. 粪便检查
5. 痰液
6. 脑脊液检查
1
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
1
16
结,做好记录
重点症状:发热 疼痛 咯血 呼吸困难 呕血 黄疸 水肿 意识障碍
1
问诊练习 阶段总结
4.体格 1. 基本检查法
0.5
检查 2. 一般检查
1.5
全身状态检查
皮肤
淋巴结
一般检查实习
3. 头颅及其头部
1.5
器官
4. 颈部检查
0.5
5. 胸部检查
胸部的体表标
志
胸廓与胸壁
76
查 骨髓检查
4
尿液外观变化 蛋白尿
糖尿 显微镜血尿 脓尿 尿
管型 尿淀粉酶 内生肌酐清
除率 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测定
粪便隐血试验 常见中枢系
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渗出液
与漏出液鉴别 痰液检查 血
清蛋白测定 常见黄疸类型及
其鉴别 血清转氨酶测定 血清
铁及有关成分检查 血清碱性磷
酸酶测定 HBV 五项指标检测
4
分组阅片
4. 阅片描述呼吸系统、消化系
胸部、循环、消
统、骨与关节系统的各种常见
化、运动系统
疾病的 X 线表现特征,据此作
X 线阅片考试
1
分组随机抽签 出 X 线的印象诊断。
CT、MRI 检查
4
93 阅片
5. 明确 X 线诊断必须密切结合
5
计算机体层成 像
头颅的 CT 检 查
其他部位 CT 检查
磁共振成像 *介入放射学
特别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2
讲授,每个症 1. 说出每个常见症状的病因、
1
状的问诊要点 临床表现特征、问诊要点。
1
训练(每 2 名 2. 能根据主要症状特点和不同
同学 1 组) 的伴随症状对疾病作出初步分
2
析,同时做好鉴别诊断
0.5
3. 按照每个症状的问诊要点进
1.5
行问诊训练,力争达到能问清
2
每个症状的特点,并能将问诊
2
0.5 1.51 12 Nhomakorabea进行实习) 40
语音震颤 胸部病理性叩诊音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异常支气 管肺泡呼吸音 干罗音 湿罗 音 肺与胸膜常见病变的综合 体征 心尖搏动 心前区震颤 心脏因素致心脏浊音界增大 心脏瓣膜听诊区 早搏及心房 颤动的听诊特点 第一、二心 音的鉴别 心底部第二心音增 强 钟摆律与胎心律 舒张期 奔马律 心音分裂 开瓣音 心脏杂音产生机制 心脏杂音 听诊要点 杂音分级 功能性 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 心脏瓣膜病的心脏体征
4
48
周围血管征 异常脉搏 血压测量 血压标准 血压变 化
腹壁静脉曲张 蠕动波
腹壁紧张度(板状腹 揉面感
局限性腹壁紧张) 压痛与反
跳痛 肿块 肝肿大 胆囊肿
大 墨菲征 库瓦济埃征 移
(每两位同学 动性浊音 肝浊音区变化 肠
1 组,互为医 鸣音 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患角色练习腹
杵状指 肛诊常用的体位
部视、触、
容与格式
3. 分别概述门诊病历与住院病
历编写的格式与内容
8
的内容与格式 门诊病历 住院病历 病程记录
总计
总结复习
6
78
40 12 128
论,对病情进 估病情、预后、指导治疗有意
行分析、判断 义的检验项目。
3. 利用化验结果结合病史及体
检资料对病情作出分析、判断
4. 能正确指导常用实验室检查
前的准备及标本采集,以保证
化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5. 要明确在应用实验检查结果
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进
行全面综合分析,必要时作动
态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
5. 双气囊三腔管
压迫术
6. 心包穿刺术 7. 淋巴结穿刺术 8. 肝穿刺术 9. 肝活体组织穿 刺术 10.静脉压测定 11.中心静脉压测 定 12. 眼底检查术 13.十二指肠引流 术 14. 乙状结肠镜 检查术 15. 前列腺检查 及按摩术 16. 静脉切开术
14.诊断 1. 临床诊断步骤
方法与 与思维方法
(一体化教 习,能独立、正确、科学合理
2
24 学)。
的、熟练的对患者进行全面细
2
28 体检操作训练 致 的 系 统 体 检 , 操 作 方 法 规
(每 2 名同学 范,准确的判定与描述检查结
1 组,互为医 果 , 包 括 正 常 表 现 和 阳 性 体
患角色进行机 征,并解释阳性体征的临床意
体各部的体检 义
2
律、心率、杂 大 瞳孔变化 鼻衄 口腔粘
音,肺部的罗 膜疹 舌质与舌苔 扁桃体肿
音等部分通过 大 颈静脉怒张 甲状腺肿大
心肺听诊模型 气管移位 呼吸深度及节律变化
2
(3)叩诊
(4)听诊
瓣膜听诊
2
区、 心率、心
律、正常心音
心音强度、性质
的改变,奔马律
杂音的产生机理,
2
分析杂音的要
点,器质性与功
能性杂音鉴别
2
病历书 2. 病历书写
写
(1)病历书写
的基本要求
(2)病历书写
116
1.说出脑电图的成分及形态表
现.
2. 简述正常脑电图、异常脑电
图的变化
3. 简述癫痫、颅内占位性病
变、颅脑外伤各自的脑电图变
化
2
118 分组行胸腔穿 1. 简述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的目
刺术、腹腔穿 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不良反
刺术、腰椎穿 应的处理
3. 超声诊断的临
床应用
9.肺功 1. 通气功能检查
1
114
能检查 2. 换气功能检查
3. 血气分析
*10.内 1. 内镜的基本知
1
镜检查 识
2. 上消化道内镜
检查
3. 结肠镜检查
4. 纤维支气管镜
检查
*11.放 1. 甲状腺吸 I 131
0.5
射性核 率测定
素检查 2. 甲状腺显像
3. 邻碘马尿酸肾
单元
内容
1. 绪论
2. 问诊
3.常见 症状
1. 诊断学的主要 内容 2. 临床诊断的种 类与步骤 3. 学习诊断学目 的、方法和要求 1. 问诊的重要性 2. 问诊的内容 3. 问诊的方法与 技巧 4. 问诊的注意事 项 发热 疼痛 咳嗽、咳痰、咯 血 呼吸困难 紫绀 黄疸 水肿 呕血、便血、 昏迷
1. 理解各项放射性核素检查的 原理与方法 2. 简述各项放射性核素检查的 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12.脑电 1. 脑电图的检查
0.5
图检查 技术.
2. 脑电图的成分
3. 正常脑电图
4. 异常脑电图
5. 脑电图的临床
应用
13.临床 1. 胸腔穿刺术
常用诊 2. 腹腔穿刺术
疗技术 3. 腰椎穿刺术
4. 骨髓穿刺术
2
78 CAI 课件
2. 概述正常胸部、心脏和大血
胸部疾病基本 X
管、消化道、骨与关节的 X 线
线表现
表现
胸部常见疾病 X
2
3. 讲述肺部、食管、胃、肠
线表现
道、骨、关节基本病变的 X 线
循环系统 X 线检
1
表现
查
消化系统 X 线检
1
查
骨与关节正常 X
线表现
2
84
常见骨关节病的
X 线表现
观片诊断实习
析、归纳、总结,形成文字记
录即病史记录,按病历书写要
求记录在病历上
2. 树立科学、认真、实事求是
的态度,采集与记录的病史必
须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
性
22 讲、练结合 1. 学会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适时的配合观 步骤 ,能正确使用体检工具,
看教学光盘、 牢记各部体检的内容
录像学习
2. 通过对机体各部的体检练
常见异常心电图(心房肥大
用
通过微机阅图 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与 ST-T 改
异常心电图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