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建议
1.建立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体系的理论基础房屋拆迁的目的是强制取得财产以实现公共利益,其终极问题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使各参与主体都达到最佳效果。
一是将效益作为首要目标,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实现权利的最优配置,将权利分配给能够用它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主体。
要在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找到效益平衡点,达到共识。
二是分析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均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有效率的拆迁制度,努力使各主体利益趋向均衡。
三是分析城市房屋拆迁中各个主体的需求和行为,促成和实现各方的合作。
为了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和有效解决合作中的冲突问题,就需要建立起新制度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四是进行房屋供给分析,实现房屋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被拆迁居民对于拆迁制度改革的需求日益强烈,拆迁制度供给部门也将考虑平衡需求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供求分析方法对于拆迁制度改革创新的分析也具有适用性。
2.确定合理的拆迁补偿原则、内容和标准确定房屋拆迁补偿的基础是认可房屋所有权,即财产权益。
在这一前提下研究确定房屋补偿的原则、内容和标准,才是符合现代法制文明要求的。
房屋动拆迁是一种复合行为,一是拆除房屋,二获取房屋基地(使用权),房屋拆迁不过是获取土地的手段。
房屋拆迁补偿实际上涉及两部分:一是基地使用权补偿,这是房屋拆迁补偿的根本;二是房屋及其他附着物的补偿。
对住房特别困难的被拆迁人,还要遵循行政救助原则,给予多于被拆迁人的损失的利益。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原则除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如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外,应当确立以下具体原则:—市场等价原则,即确保被拆迁人至少能够回购原面积房屋。
—保障住房权益的原则,即保障被拆迁人的房屋居住权。
—补偿房屋派生权益的原则,即对被拆迁人利用原有房屋产生的利益予以适当补偿。
—改善住房困难者条件的原则,即对原住房困难的给予适当的增加面积。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是房屋拆迁中最核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也会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产生直接影响。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 洋务运动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洋务运动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业的“洋务运动”浏览次数:2052次悬赏分:10|解决时间:20__-6-29 19:50|提问者:lkatat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山西兴起于煤亦受制于煤,煤矿安全生产已成山西当政者头等大事。
当产权制度改革、煤炭资源整合等措施陷入泥沼之际,山西的煤矿安全开始求助于国外技术援助,南非则成了山西的首选。
以晋城市为例,晋城市地处西省东南部,煤矿经营收入占全市经济的60%—70%,全市385座矿井中,1/3属于高瓦斯矿井。
瓦斯治理成了市长夏振贵最头疼的事情。
2005年10月,南非煤矿技术与设备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夏振贵听到一项让他吃惊不已的瓦斯抑制防爆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短时期内将瓦斯爆炸的温度降到100度以下,并减少冲击波。
从此,“以技术弥补体制上的不足”称为晋城市的一个设想。
2005年以后,山西省主管煤矿安全的官员先后四次奔赴南非进行学习考察。
2008年8月,新华社一篇刊载山西考察南非破产管理的内刊直呈国务院领导案头,国务院主要领导就借鉴南非经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作出批示,时任国家安全总局局长的王君要求安监总局启动南非经验课题组,下设法规、体制、培训、技术设备、应急救援、综合等6个小组。
南非目前有100个煤矿,产量达到2.5亿吨,机械化水平达到100%。
“要知道晋城市2005年机械化采煤才达到17%。
”晋城安监总局牛德文说。
让这些官员感兴趣的是南非的煤矿管理:南非的矿工健康与安全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要求强化职工培训,硬性规定矿主必须拿出矿工薪金的1.5%统一出资到技术院校培训;要求建立瓦斯治理实验室;强制矿主设立紧急疏散图;提高矿工死亡补充标准一个矿工死亡补偿45万南非币。
“你知道吗?南非在进行矿工培训的时候,最后一项任务就是让他们观摩瓦斯爆炸的测试现场。
”晋城参与考察的一位官员面带不可思议的表情说。
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方法让这些矿工在此后数年内都会记忆犹新。
公共政策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及答案5篇范文
公共政策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及答案5篇范文第一篇:公共政策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及答案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保障对策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1、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
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2、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
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
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
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1、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
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
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
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
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
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会。
2、现有政策、法律的缺陷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
当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农民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参考(共8个)
——-—-全国哀悼日一体现了国家的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种挚爱;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四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艾滋病一政治性工具:二经济性工具:三社会性工具:------—殡葬改革此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实施,没达到政策精神。
1、自然环境。
在农村,土地的获得比城市容易得多。
2、政治环境。
很多时候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相互影响,其中公共权力的配置是关键.3、经济环境.镇政府财力薄弱,靠死人剑财,百姓为了改变下辈子的财气,象富人一样地活着。
4、文化环境。
传统的民间陋习。
5、社会环境。
是指总的社会状况,人口,群体、职业,规范等的总和。
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实施要求有成熟的公民社会。
-—---—--—限塑令核心内容:1、规定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2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公共政策,要取得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引入利益平衡、责任均衡的理论,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人性化管理理念出发,多为消费者提供使得方面动脑筋,设溘减少服从成本,确保政策的更好执行。
比如,本案例中缺乏良好的消费观念才是造成污染根本原因,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塑料本身的过错而是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1)选择执行(2) 附加执行(3) 机械执行政策执行效能的障碍因素:(1)、政策规划障碍: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案例里的政策变化令村民组长尴尬无法和农民交代走上绝路(2、)\政策认知障碍案例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误种粮食要被罚款无奈选择自杀(3)、政策资源障碍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退耕还林的补助很少,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加上宣传的问题,导致农民误种粮食遭罚款,无力支付无奈选择自杀如果你是一名政策执行者,你将如何推行该项政策的执行:(1)、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3)、有效利用公共政策执行的宝贵资源;( 4)、创建良好的公共政策执行环境; ( 5)、规范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体系( 6)、完善公共政策执行体制--———--政府拨付专款50万元,资助1 200名贫困大学生春节期间进酒楼打工.这些年,政府财大气粗了,动不动就“政府埋单”。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因此,对公共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对公共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案例背景,某国家提出了一项教育公共政策,旨在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
政策包括增加对农村地区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等。
分析,这项公共政策的提出,是基于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和城乡教育差距。
政策的目标明确,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水平,从而促进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此外,提高教师待遇和改善教学条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然而,这项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资金投入的问题。
政府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来实施这项政策,而财政预算的来源和分配也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其次,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监督也是关键。
政策的执行需要有力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机制,以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政策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也需要考虑。
教育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的投入,政策的效果也需要长期跟踪和评估。
结论,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公共政策对于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同时,政策的实施也需要有力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只有这样,公共政策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促进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建议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建议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1.建立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体系的理论基础房屋拆迁的目的是强制取得财产以实现公共利益,其终极问题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使各参与主体都达到最佳效果。
一是将效益作为首要目标,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实现权利的最优配置,将权利分配给能够用它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主体。
要在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找到效益平衡点,达到共识。
二是分析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均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有效率的拆迁制度,努力使各主体利益趋向均衡。
三是分析城市房屋拆迁中各个主体的需求和行为,促成和实现各方的合作。
为了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和有效解决合作中的冲突问题,就需要建立起新制度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四是进行房屋供给分析,实现房屋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被拆迁居民对于拆迁制度改革的需求日益强烈,拆迁制度供给部门也将考虑平衡需求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供求分析方法对于拆迁制度改革创新的分析也具有适用性。
2.确定合理的拆迁补偿原则、内容和标准确定房屋拆迁补偿的基础是认可房屋所有权,即财产权益。
在这一前提下研究确定房屋补偿的原则、内容和标准,才是符合现代法制文明要求的。
房屋动拆迁是一种复合行为,一是拆除房屋,二获取房屋基地(使用权),房屋拆迁不过是一是基地使用权补偿,这是获取土地的手段。
房屋拆迁补偿实际上涉及两部分: 房屋拆迁补偿的根本;二是房屋及其他附着物的补偿。
对住房特别困难的被拆迁人,还要遵循行政救助原则,给予多于被拆迁人的损失的利益。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案例汇总目录1、怒江建坝之争2、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宁夏西海固地区推广种草政策中遇到的问题3、“985”政策的议程建立4、从贺兰山岩画的现状看西部发展5、餐馆的面积同保护消费者权益6、我们该承担艾滋病人行为不检点的成本吗?7、杭州淘汰旧型号出租车后出现的问题8、“嫖娼通知家人”的合理性9、“城市容纳费”的征收10、个税改革大事记11、定海古城被毁事件12、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成立13、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主体------透视圆明园防渗事件14、万州出租车改制风波15、北京四合院改造何去何从16、**省林业产权体制改革17、妇女回家问题的争论18、福建省全面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制度19、公民不是公共政策的“旁观者”------解读北京新交规20、《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政策的制定21、自行车牌照该不该取消22、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应对方案及实施23、广州的士降价?偷换概念!24、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有失25、昙花一现的个性化车牌政策26、挪威对中国十年政府贷款政策与效果评估27、顾客导向模式在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中的应用28、现有经济适用房政策应终结吗29、“孙志刚事件”背后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30、“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争论31、砍树与保树之争32、银川市出租车“罢运”风波33、重庆路桥年票制:听证会成“走过场”案例1怒江建坝之争环保一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目前政府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以怒江建坝为例,在支持建坝和慎建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如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泥石流和地震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能源战略等相关问题的交锋;而且,意见分为两大阵营的交锋愈演愈烈。
一、问题的由来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根据有关人大代表的呼吁,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
于是拨出资金,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牵头,用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两家设计单位——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
公共政策学综合案例分析
由秸秆规定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思考
案例分析与成果展示路径图
◆都是秸秆惹的祸
►焚烧秸秆造成的损害结果
◆政府对秸秆焚烧的规制
►政府规制秸秆焚烧的政策价值 ►政府介入秸秆焚烧的正确方法
◆政府干预秸秆焚烧的变异--秸秆放倒 证
►对秸秆放倒证的评价 ►对秸秆放倒证的理论分析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政策的理性回 归
◆政府干预秸秆焚烧的变异--秸秆放倒证
►对秸秆放倒证的评价 秸秆放倒证实际上是地方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以及冲动化 政绩观导致的忽视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客观规律,损害农 民利益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的一场闹剧。 ●经济学分析:违背农业发展规律,导致农作物不能及时 收获,影响粮食产量,使得农民经济收益受损; ●伦理学分析:打骂等粗暴执法方法使农民人格、安全受 到威胁,与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宗旨相悖,降低政府 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批判性分析:缺乏法律依据,构成违法行为,使得公共政 策陷入合法性危机,不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
►对秸秆放倒证的理论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政府官员功利化的追求自身升迁的政绩观的驱动导致官员为 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大搞形式主义而不惜损害人们的利益。 政府体制理论视角--我国很大程度上存在行政体地方政府体制的影响,造成地方 政府往往只对上级政府负责,使得下级政府出现目标置换,忽视民众的合理 需求和合法利益。 政府职能理论视角--政府官员角色难以转变,认为人民就该听从于自己,在处理 民众与政府关系过程中往往采用强制手段,表现出一种强势政府态势,错位 越位现象突出。 公共政策理论视角--政策制定缺乏科学化,决策程序不民主,缺乏政府与民众的 有效沟通,政策制定和执行始终是政府在唱独台戏,并未让利益直接相关方 参与到政府决策过程中来,导致农民利益未能考虑进政府决策,从而导致政 策制度和执行出现偏差,政策执行简单粗暴;在政策监控方面,也出现了监 督不力和错误矫正机制滞后,导致行政执法错误扩大化、持续化。 领导科学理论视角--行政领导过程中的授权艺术发挥失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 授予规制秸秆焚烧的权力,却没有对这种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监督和规范, 导致下级政府出现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出错误甚至违法的行为。 行政管理理论视角--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立足于本地实际不注重将秸秆变废为宝, 加强资源的综合开放与转化利用,如果按照山东省疏堵结合的办法,将秸秆 利用形成产业化,既能减少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的 收入,还提高了相关工业产业的发展,出现粗暴执法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通用11篇)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通用11篇)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禁止塑料袋概述:禁止塑料袋是一项公共政策,旨在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这项政策通常包括禁止商家提供塑料袋,鼓励消费者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案例分析:1.旧金山:旧金山市于2012年制定了禁止塑料袋的政策。
根据该政策,商家不得提供塑料袋给顾客。
该政策的目标是减少漂流在街道和水域中的塑料袋数量,保护海洋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然而,该政策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商家和消费者不满于这一变化,因为他们认为用塑料袋方便且成本低廉。
此外,一些研究指出,替代塑料袋所使用的纸袋和可重复使用袋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孟买:孟买市于2018年实施了禁止塑料袋的政策。
政府提供了过渡期给商家和消费者适应新政策。
然而,新政策的实施并不顺利,因为一些商家仍然提供塑料袋,并存在非法制造和销售塑料袋的问题。
政府采取了严厉的行动,处罚非法使用塑料袋的商家,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和执法行动。
尽管如此,全面禁止塑料袋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执法力度。
3.德国:德国是全球重要的塑料垃圾回收国家之一。
政府推行了广泛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以减少城市垃圾填埋的压力。
此外,一些城市还出台了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政策,鼓励人们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这些政策的实施遭遇了一些挑战,包括缺乏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改变,以及一些商家的抵制。
然而,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德国的塑料垃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结论:禁止塑料袋的公共政策在各国实施的成果有所不同。
这些案例表明,社会共识、政府执法以及替代产品的可行性是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尽管禁止塑料袋的政策可能引发一些争议和挑战,但通过合理的过渡期和有效的宣传教育,可以推动公众接受新的购物习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禁止塑料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政策,旨在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塑料袋被广泛使用,但却对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它们很难降解,进入土壤和水域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破坏性影响。
《公共政策学》案例讨论——安乐死
公共政策学小组案例讨论——安乐死小组成员:*********杨于谦等11人“安乐死”案例分析安乐死,一个令举世争议的重大医疗立法提案。
首先遇到来自医疗界的阻碍。
传统观念中,医生救人,延长人的寿命是天职。
医生无论以什么手段结束病人的生命,无论是什么情况或者是什么人,都是医疗界无法接受的。
英国医学专家约翰·怀厄特尖锐指出:“人为死亡不在医学范畴。
”他说:“大多数医生和健康专家们认为,一旦在临床实践中引入人为死亡,医学的本旨就被改变了。
它将变成主观判定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医学就变成了一种社会工程学,缩短那些“没有价值的生命”。
更大的阻力来自于患者家属的主观情绪,这种情绪往往是超越了理智的。
他们热切的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活着哪怕多一分钟,但是他们并没有考虑过是怎么样的一分钟,很多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是炼狱式的折磨。
他们求生不能,欲死不得,这种痛苦,即使是亲人和朋友也无法体会。
合法安乐死的第一人2003年11月10日荷兰一院(即上院)以46票赞成、28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安乐死”法案,这使得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法案规定,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考虑成熟后,可自愿提出结束生命的书面请求,主治医生则应向患者详细陈述实际病情和后果预测,并由另一名医生参与诊断和确诊,可实施“安乐死”。
法案还规定,实施“安乐死”的手段必须是医学方法。
2003年11月30日,在阿姆斯特丹,这是一极平常的日子,但对托莱尔来说,这又不是平常的一天,因为她的母亲选择在当天与所有的亲朋好友诀别。
这也是荷兰议会顺利通过安乐死合法的第二天。
上午10时,托莱尔和她的二个姐妹、孩子们及其他朋友,等待牧师走进了家门,祈祷后,两名医生随后也进来了。
房间布满鲜花。
老母亲躺在床上,吃力地试图做出某种表情,对来人一一含笑。
她今年71岁,她是一位非常开明的退休教师,几年前得了不治之症。
几个月前,她就提请医生给她实施安乐死,以减轻自己的痛苦,并且已经获得了两位主治医生的同意。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执行之案例
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不少乡村干部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一定30年不变”不过走走形式,以前俺干部能动地,现在还能。
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分析说,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个“包不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是口头协议,管理比较松散;而第二轮土地承包十分严格,承包地块、期限都是用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的,严格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如果基层干部再延用以前行政强迫命令的办法随便调地,势必引发大量土地纠纷。
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基层得到广泛的拥护,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矛盾:一家一户承包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
陕西省长安县探索出一种叫作“股份田”的新形式,即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且参与劳动经营,收益为土地股金和劳动者报酬;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来经营管理,收益为经营利润和管理者报酬;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么技术服务,收益为技术服务指导费,三方皆大欢喜。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案例三篇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案例三篇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案例一篇本案例取材于《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23〕10号),内容是国务院针对近日部分城市房价恶性趋势反弹的现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以维护和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下是运用公共政策学对于这项通知的案例分析:一、政策本质和特征此案例中,国务院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状况,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这一政策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以加强房价的监管和控制,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而此项通知经由国务院进行发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它一经发布,便体现着国家意志,是政府对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恶性发展现状态而执行的强制经济政策干预手段。
二、政策系统的构成及环境政策系统的构成: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能够对我国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因此,它作为这项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的发布者,是此项政策的直接主体,在政策系统上属于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组织和领导着整个决策过程,并对最终这项通知进行发布执行。
与之对应的是作为政策客体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这些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是国务院发布此项通知时所指向的对象,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具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它们之间在市场监管和住房问题上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利益需求。
这些政策客体在政策系统中属于政策执行系统,在国务院发布此项通知后,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按照各自的分工,根据通知要求自主开展工作,以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书中案例分析①看清题目,找准知识点。
如时间充裕,则适当延展。
②案例的原理,即脱离案例的理论知识。
③结合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案例中哪些做法符合原理,所以成功了;哪些做法不符合原理,所以没成功。
因此,要。
(某些情况)④案例分析要写得清晰明了,有一目了然的感觉。
答题时注意分点,有层次感为佳。
成功的政策分析依赖于上述阶段步骤的不断循环反复。
一、结合案例,论述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
(47页)(一)存在的问题:1、缺少政策制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程序化的决策水平不高,喜欢采用“试错法”这样一种经验型的方法。
2、有些政策没有经过理论探讨,没有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没有经过多次代表大会的充分、认真的讨论。
3、少数领导者凭经验,按主观设想拍板4、有些方面的政策缺乏完整性,没有形成有机体系,往往是零散、无系统的就事论事而缺乏远见,导致前后不一致和不同政策间相冲突。
5、政策制定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政策制定和实施往往靠层层发放文件,缺乏完善的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手段。
6、政策的实施产生大量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问题,如就业、人口、环境问题等。
7、“温青年方案”:表明政治民主化进程不高,民间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程度不够。
(二)意义:1、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以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以及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并形成相当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必须处理好一些目标易冲突或难以同时达成的经济政策间的关系。
如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3、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运用种杠杆(政治、经济、法律)指导和经济生活。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案例一:“堵车”这个词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目前众人热议但也对之异常无奈的词汇。
2010年9月,北京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堵车现象,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规模庞大的堵车出现了内外夹击之势。
北京城内的交通拥堵在中秋节前后到达了一个顶峰,在京城外的京藏高速路,也形成了几千辆大货车滞留,成为高速堵车之最。
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让北京城的部分地区交通一度陷于瘫痪。
近两年堵车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交通常态。
像北京,2010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千人保有量超过230辆。
预计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700万辆。
但是当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到600万辆之间时,不采取限行措施进行车辆管理,高峰时拥堵时间将超过5个半小时;即使采取限行措施,中度以上拥堵时间也将达3小时至4小时。
案例二: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目前很多大城市的人,不论是有车族还是计划购车的人都已经开始计算“拥堵经济成本”了。
简单而言,“拥堵经济成本”这个新名词就是在各地居民的平均月均收入的基础上,将由于拥堵而损失在路上的时间换算成金钱。
首先,仅计算油耗问题,通常计算方式是把堵车时间所用的油耗转换成公里数。
据计算,堵车三分钟的油耗大约相当于正常工况开动1公里。
以中型车每百公里油耗10升计算,每三分钟因拥堵产生的油耗是0.1升。
以上调油价后的北京93号汽油每升6.92元来计算,每三分钟的拥堵成本是0.69元。
平均每月22个工作日堵车时间1小时,那么仅堵车油耗消费就高达303.6元。
其次是尾气的排放问题。
据统计,汽车在怠速情况下,CO(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正常行驶时的两倍,HC(碳氢化合物)则是正常行驶的三倍。
另外,对于每天堵在路上的人来说,车辆因为超车并道引起的几百起追尾刮蹭等小事故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损耗,将会波及所有涉及人员。
案例三:从摇号到限号,从限号到限行,从不断攀升的停车费到渐行渐近的拥堵费,办法想了很多,北京交通拥堵依然。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1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案例描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
”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
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㈠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
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
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
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
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
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㈡违法用地现象严重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个省,1992-1994年共清查出各类土地违法案件32万宗,违法用地面积达500平方公里,浙、粤、桂3省区违法占用耕地达753300公顷。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机构或公共部门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结构、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在公共政策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和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三个公共政策案例为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问题、目标、实施过程、效果和未来发展。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案例一: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政策问题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成为了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标设定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道路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质量。
实施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交通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推广共享交通工具等。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上述政策,城市交通拥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交通效率得到提高,市民出行质量得到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地铁系统扩建速度较慢、共享交通工具发展不平衡等。
未来发展为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快地铁系统扩建的速度,推广更多的共享交通工具,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案例二:环境保护政策问题描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需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目标设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实施过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污染物治理和减排技术、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等。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环境执法不力、排污企业治理不力等。
未来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可以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并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A市著名的风景区燕湖原本风景秀美,近年来由于游客太多,管理混乱,湖水已严重污染,加之附近有一棉纺厂,该棉纺厂没有污水排放管道,途经燕湖向远郊的河里排放污水,经过燕湖的管道闸门因年久失修已有泄漏,造成了泄漏排放染色废水事故,使湖水污染更加严重,经市环保局现场勘察,采集有关水样检验、监测,证实燕湖的水质已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对此很有意见,纷纷呼吁政策机构着手治理燕湖。
你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呢?为什么?答:一项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下列一些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燕湖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引起了居民和游客的强烈不满;市环保局也对此问题进行检测,证实水质确实不符合要求,该市政府应对此严重明朗化的问题有适当的反映,而且燕湖是风景区,保护区内的水污染问题更易引起政府的重视。
因此,我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应该能进入政策议程。
2.A市是一个古老的工业城市,有化肥厂、选矿厂、棉纺厂、钢铁厂等许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没有采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清泉河,近年来,由于大部分企业扩大了生产能力,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清泉河水质严重污染,河中的部分鱼虾和植物已经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由于问题的日益严重,2001年元月A市政府决策采取措施治理清泉河。
请你帮A市政府拟定清泉河污染治理的政策目标。
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清泉河污染治理目标可被具体界定为:(1)到2002年底,确保清泉河流域各工业企业及沿河的宾馆、饭店等单位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到2022年底,使清泉河的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实现清泉河水体变清。
公共政策学形考二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形考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加州大学入学政策调整案例背景介绍: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以下简称UC)是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拥有10所校区和290多所研究单位,是美国最大的研究型大学系统之一、UC系统以其学术卓越和多元文化而闻名,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申请入学。
然而,由于申请人的增加和有限的入学名额,UC系统面临着入学政策调整的挑战。
案例概述:UC系统在近年来遇到了申请人数激增的挑战。
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UC系统的申请人人数增长了超过68%,远远超过了该系统的扩张能力。
由于名额有限,UC系统不得不面临拒绝大量合格的申请者的问题,这引发了一系列公众争议和质疑。
案例分析:UC系统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入学政策调整。
首先,UC 系统增加了在-state学生的名额。
根据新政策,如果申请人来自加利福尼亚州,他们有更高的录取比率。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加州州民更多的机会进入UC系统,以满足州内人才需求,并促进州内经济发展。
其次,UC系统还增加了对于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计划。
根据这一政策,如果学生的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他们可以免除学费,并获得额外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经济困难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促进社会公平。
另外,UC系统还增加了一系列招生标准,如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分数、个人陈述等。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体录取质量,确保录取的学生具备足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评价和建议:UC系统的入学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申请人数激增的问题,并改善了入学的公平性。
首先,增加在-state学生的名额有助于满足加州州内的人才需求,并提高加州州民的受教育机会。
其次,增加对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计划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并让更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对于其他州和国际学生,这些政策可能会带来不公平的影响。
他们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和更低的录取率。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建议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建议公共政策学是研究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对社会进行行动时使用的手段和决策过程的学科。
此学科着眼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案例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案例分析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不同方案的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使他们在决策时更全面、更准确地考虑各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建议:一、确定研究的对象首先,为了进行案例分析,需要明确研究对象。
该对象可以是一个政策或特定方案的实施,也可以是一个相关的事件或时间点。
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二、理解问题的历史和背景成功的公共政策制定要求对问题的历史和背景有深入的理解。
这可以帮助确定问题的程度和原因,并更好地了解该问题的影响。
考虑并分析相关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以便建立一个全面的问题框架。
这是了解该问题的必要条件;它还有助于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三、寻找可靠的资源和信息要进行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必须寻找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来源。
这些来源可能包括政府文档、报纸文章、官方统计和专家访谈等。
尽可能从多个来源获取信息,并尝试获取最新的信息。
这有助于了解问题的现状,并发现最新趋势和可能的问题。
四、使用简单的框架进行分析使用简单的框架可以协助建立清晰、结构化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例如,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可用于回答如下问题:- 什么是该政策的优势?- 这个政策有哪些缺点?- 哪些机会可以利用该政策?- 哪些威胁可能影响该政策?五、沟通和演示您的发现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理解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沟通和演示阶段。
这可以包括报告、简报、分析或演示。
在沟通和演示您的发现时,重点是清晰、客观、具体、简洁和准确。
你的发现可能不仅关系到政策制定者的决策,还关系到更广泛的公众或特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要全面评估发现的解决方案和它们的推荐途径,以及对您的研究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了解如何改进未来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在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中,完整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堵车”这个词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目前众人热议但也对之异常无奈的词汇。
2010年9月,北京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堵车现象,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规模庞大的堵车出现了内外夹击之势。
北京城内的交通拥堵在中秋节前后到达了一个顶峰,在京城外的京藏高速路,也形成了几千辆大货车滞留,成为高速堵车之最。
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让北京城的部分地区交通一度陷于瘫痪。
近两年堵车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交通常态。
像北京,2010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千人保有量超过230辆。
预计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700万辆。
但是当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到600万辆之间时,不采取限行措施进行车辆管理,高峰时拥堵时间将超过5个半小时;即使采取限行措施,中度以上拥堵时间也将达3小时至4小时。
案例二:
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目前很多大城市的人,不论是有车族还是计划购车的人都已经开始计算“拥堵经济成本”了。
简单而言,“拥堵经济成本”这个新名词就是在各地居民的平均月均收入的基础上,将由于拥堵而损失在路上的时间换算成金钱。
首先,仅计算油耗问题,通常计算方式是把堵车时间所用的油耗转换成公里数。
据计算,堵车三分钟的油耗大约相当于正常工况开动1公里。
以中型车每百公里油耗10升计算,每三分钟因拥堵产生的油耗是0.1升。
以上调油价后的北京93号汽油每升6.92元来计算,每三分钟的拥堵成本是0.69元。
平均每月22个工作日堵车时间1小时,那么仅堵车油耗消费就高达303.6元。
其次是尾气的排放问题。
据统计,汽车在怠速情况下,CO(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正常行驶时的两倍,HC(碳氢化合物)则是正常行驶的三倍。
另外,对于每天堵在路上的人来说,车辆因为超车并道引起的几百起追尾刮蹭等小事故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损耗,将会波及所有涉及人员。
案例三:
从摇号到限号,从限号到限行,从不断攀升的停车费到渐行渐近的拥堵费,办法想了很多,北京交通拥堵依然。
今年1月19日,高德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堵城排行榜,北京依然毫无悬念位列榜首。
正因为还“堵”,那就还要“限”——限制车主的财产权。
收费的程序性准备已在紧锣密鼓。
在政策上,北京市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正在研究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推进出租汽车运价形成机制改革。
”
(1)根据案例材料,分析造成我国城市堵车现象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大城市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3)针对堵车严重的问题,从公共政策学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1)答: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出行的便利成为人们追求的一部分,公共交通工具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渴望生活品质的提高,私家车就是增强人们生活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答:①私家车的增多是导致城市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家庭不止拥有一辆私家车,在人口基数大的城市,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不可小觑。
②城市拥堵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即城市规划、路网规划不合理,各种用地类型不合理分配导致的车流方向出现时间上的集中。
、混乱无序的城市规划,导致空间用地结构不合理。
不合理规划导致方向性车流量增加,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车流稳定性变小,容错率变小,稍微一点交通事故或者天气问题就会导致交通拥堵;
③城市规划决策者专业性差,很多领导为了个人政绩,修多车道,缺乏专业性和科学分析的能力,缺少政策制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程序化的决策水平不高。
一方面,道路多,驾车选择多,更多人不满足于跟车行驶,超车就容易造成更多的事故,形成事故性拥堵;另一方面,道路的交叉口易成为瓶颈路段。
(3)答:①从政策上,加强对绿色出行的宣传,增加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的比例,引导人们多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数量;
②注重对科学技术开发的投入,加大对节能车、环保动力车的开发和研究,鼓励消费者改变购车理念,小型节能车是发展方向;
③政府应完善街道布局,设计建造新型高效的停车设备,解决用地不合理对交通拥堵带来的隐性影响,加强科学的路网规划和道路管理;
④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以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以及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并形成相当完善的理论和方法。
专业问题多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不凭主观印象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