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案例分析2
第四章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
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一、教学目标与用途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政策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客观描述,是解释和说明公共政策的可操作的实际形态。
通过本章案例学习,学生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多元分析工具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诊断,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涉及知识点(一)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三)公共政策过程(四)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三、案例教学重点1.事实分析: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程度如何?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的价值。
2.价值分析:原因是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价值问题是能否解决的主要检验标准。
3.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要达到所谋求的价值与利益。
4.可行性分析:能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需要确定客观现实中得能力与可能。
5.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这是政策分析的归宿。
案例1 我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及其反思【引言】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破冰启程,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8天的高速公路免费大餐史无前例。
众多私家车车主高涨的出行兴致令内地交通直面“秋运”大考。
从“新政”实施情况看,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买路成本”大为降低;忧的是,“时间成本”急剧增加。
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做操、遛狗、踢毽子……网友戏称之为被迫上演全民健身运动。
高速变“龟速”,已开始引发公众对高速公路免费大餐的新一轮讨论。
【案例】为促进国土资源开发,优化地区经济产业布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同时,为了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公路建设,在新建高速公路及部分普通公路上实施了收费公路政策,这种政策对于加快公路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收费公路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比较明显的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许多人选择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自驾出行,这使得一些私人自驾小型客车通过较多、车流较为集中路段的部分公路收费站因车流量大、排队缴费出现拥堵现象,既不安全,也影响了公路的通行效率,还给公众出行带来不便。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公共政策案例来探讨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影响。
案例,中国的“限塑令”。
“限塑令”是中国政府为了减少塑料污染和环境破坏而制定的一项公共政策。
201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内在餐饮业、快递业等领域逐步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并鼓励使用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制品。
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阶段,政府部门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了解了塑料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
随后,政府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协商,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政策目标。
在实施阶段,政府加强了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和指导,推动企业采取积极的行动,逐步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加大对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引导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从根本上减少塑料污染。
“限塑令”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塑料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改善了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质量。
其次,这一政策也引发了相关产业的调整和转型,促进了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另外,这一政策还引导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理性地选择和使用塑料制品,从而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然而,公共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和消费者对政策的理解和接受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政府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对政策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效果达到预期。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政策的长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分析(二)
• 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全面而纯粹的理性, 传统理性模型带有“乌托邦”的色彩, 只是 一种理想的追求, 缺少实践的基础.
• 无法实现不等于没有意义. 人们总是在追求 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因此, 传统理 性模型的思想价值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肯定.
• 传统理性模型成为其后许多政策分析模型的 理论出发点.
主要观点:
在政策过程中, 公众是完全被动的, 他 们的要求及行为不会对公共政策产生决 定作用.
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 的主动权, 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 然后由行政官员及行政机构加以执行.
精英理论模型
• 精英的定位
• 传统社会的精英是由知识、血统、武力等因素形成 的;
• 现代社会则由社会分层决定.
•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 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 实现渐进变迁.
为什么决策是渐进的?
渐进政策
政治原因:政党意 见趋同且渐进改变
技术原因
社会价值原因
渐进模型的基本假定:
• 决策者的资源(时间、信息、金钱)有限. • 决策者能力有限. • 目标与手段的相对性. • 过去决策的正当性与当前决策的不可预测性.
–环境的压力怎样影响境并影响政治 系统?
–系统决策模型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了高度概括, 从宏观角度对政策过程进行了分析, 具有一定 的理论指导意义.
对系统决策模型的评价
• 避免了传统政治学将政治制度当作政治分析的起点以及行 为科学将单纯的政治行为当作分析的基点, 更有利于把握 政治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 政策分析模型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 政策产生的原因, 认识和分析其社会效果, 思考和预测其未来发展.
• 政策分析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 角度, 为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各国家的公共政策皆不同,其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调节和指导社会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制定与实施良好的公共政策,对于保持国家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国家的医疗保险政策为例,分析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过程。
政策制定作为一项涉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公共政策,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起初,该国政府制定的医疗保险政策存在许多缺陷。
例如,政府缺少统一的卫生标准、顶级医院的过度使用以及政府对基层医疗中心的投资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同时对病人和医生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小的不利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意识到政策的改进和调整是必要的。
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调整医疗保险费率、提高政府对基层医疗设施的投资、增加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等。
政策调整和改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这是制定有效公共政策的重要一环。
政策实施医疗保险改革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决策,它涉及到东西南北的城市和农村。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接受程度、搜集资料的难易程度、寿命的差异以及制度的不同都会影响政策的实施。
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不断改进监管措施,并鼓励医疗保险机构采取更加灵活智慧的实施方式。
政府还注重教育国民,提高他们对医疗保险的理解。
比如,政府通过宣传展览、社区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医疗保险的基本知识和政策设计的目的。
政策调整即使一项政策已经经过预测和评估,并在实施中发挥效果,政策也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不断不稳定和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医疗保险政策需要不断适应现实的政策调整。
例如,制定临时政策来抵御疫情、提高医疗护理的品质等。
结论综上所述,制定、调整和实施公共政策是一项多方面、全过程、长期化的工作。
在医疗保险这一领域中,慎重的决策、多种实施架构的适用、对政策指标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都是保障医疗保险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调整,才能实现政策预期的概念图景,进一步推进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
超生罚款的案例分析案例: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倒数几位。
200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
该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措施1: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第三胎罚款5000元,第四胎罚款1万元。
措施2:考虑到计划生育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政府分别可提成30%。
政策实施两年后,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是在所不惜。
有的群众甚至认为,缴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款交上去。
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案例分析过程:一、政策质量方面: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
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利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
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
文件与法规政策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各博弈方的游戏规则,主要是指乡镇级及其以上政府机关所发送和传达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等。
文件相对于下级土政策是普遍主义的。
在基层社会运作中这个因素一直起着宏观支配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各种变通,特殊主义几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博弈方面都在利用规则。
比如,“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作为政策力量,就是强大的合法性后盾。
村民也在利用文件政策。
对生二胎游戏规则的规定和解释中的利用,是村民和干部同时利用同一规则进行互利式合作的一个例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促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在许多方面,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本文将从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角度出发,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一、政策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其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乡融合发展政策。
二、政策分析1.土地制度:中国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土地问题。
政府通过土地制度,推动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的经营活动,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将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利和电力等,以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和能源条件,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优化公共服务:政府致力于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扩大农村金融服务: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倾斜,提供更多贷款和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
5.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政府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扶持和引导农村青年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政策效果评估1.土地制度取得初步成效,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明显增加。
2.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3.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服务水平提高,农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公共服务。
4.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农民借贷便利性提高,一些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5.农村人才培养取得一定进展,一些青年农民在政府扶持下成立农业合作社,个体农民转型为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2章 政策系统:政策与政策系统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1 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2.1.2政策的本质
1.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2.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1 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2.1.3政策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控制功能
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3.协调功能
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 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
4.象征功能
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1 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2.1.4政策的分类
1.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 策 2.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2 政策系统的构成
2.2.1“主体”和“客体”的概念
2.2.2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可以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 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2.3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 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 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 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利益主体与相关利益:
国家 安监
局 地方安 监局
地方相 关部门 的领导
尽可能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降低死亡人 数,提升安全 生产的指标,并要求高 效、严格地执行。
一方面,希望标准从低、从轻,以便能够 达到;另一方面,也是实际执行中面临具 体的、复杂的情况,需要他们进行政策的 具体解释。因此,这样的政策规定造成了 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对立博弈和非合作 博弈关系。
公共政策案例
“死亡指标” ———有善意无善果?
小组成员:马胜利 马方 吴亚玲 鲁桂云 马天户内容 国家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包括单位GDP生产 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 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以及万车 死亡率,总计四个指标。在这四项指标中, 由于它们都带有“死亡”二字,因此被民间 以“死亡指标"来统称。
调整安全生产政策的手段,才能更好地执行政策意图, 协助政策执行顺利进行。建议采用混合手段,例如安全 标准设定、发通过媒体的信息发布以及发动非政府组织 进行多元化的监督管理都是可行的政策手段选择模式。
谢谢!
(二)矛盾性
1.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可协调性一直在公共政策分析界具 有争议。“死亡指标”兼顾安全、公平和效率,在政策 制定中强调安全和公平而在政策执行中强调效率,这样 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存在目标上的差异,是造成潜在 问题的深层原因。
政策执行过程的相关利益分析
事实证明“死亡指标”的提出,促进了地方投入人 力、物力进行危险地段、危险产业的整治并展开安全生 产的宣传工作。这些“死亡指标”考核压力下的管理活 动,在遏制一些事故、杜绝一些安全生产隐患方面,发 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执行过程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具体 分析不同的利益主体在现有政策设定下产生的利益冲突 和矛盾。
202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一、案例描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
”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
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
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
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
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
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
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个省,1992-1994年共清查出各类土地违法案件32万宗,违法用地面积达500平方公里,浙、粤、桂3省区违法占用耕地达753300公顷。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3篇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3篇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公共政策分析案例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公共政策分析案例11.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
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阶段性政策周期2、功能性政策周期3、反复性政策周期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
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
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
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
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2.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
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
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
公共管理学案例-(2)
公共管理学案例与案例分析2004-12-13案例一: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开展的无为民营经济的开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市市长曾说:“在,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开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开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人民群众自发开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如低质皮鞋在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
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政府。
为此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
在此根底上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1992年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开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根底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本钱。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根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通用11篇)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通用11篇)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禁止塑料袋概述:禁止塑料袋是一项公共政策,旨在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这项政策通常包括禁止商家提供塑料袋,鼓励消费者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案例分析:1.旧金山:旧金山市于2012年制定了禁止塑料袋的政策。
根据该政策,商家不得提供塑料袋给顾客。
该政策的目标是减少漂流在街道和水域中的塑料袋数量,保护海洋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然而,该政策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商家和消费者不满于这一变化,因为他们认为用塑料袋方便且成本低廉。
此外,一些研究指出,替代塑料袋所使用的纸袋和可重复使用袋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孟买:孟买市于2018年实施了禁止塑料袋的政策。
政府提供了过渡期给商家和消费者适应新政策。
然而,新政策的实施并不顺利,因为一些商家仍然提供塑料袋,并存在非法制造和销售塑料袋的问题。
政府采取了严厉的行动,处罚非法使用塑料袋的商家,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和执法行动。
尽管如此,全面禁止塑料袋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执法力度。
3.德国:德国是全球重要的塑料垃圾回收国家之一。
政府推行了广泛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以减少城市垃圾填埋的压力。
此外,一些城市还出台了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政策,鼓励人们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这些政策的实施遭遇了一些挑战,包括缺乏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改变,以及一些商家的抵制。
然而,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德国的塑料垃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结论:禁止塑料袋的公共政策在各国实施的成果有所不同。
这些案例表明,社会共识、政府执法以及替代产品的可行性是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尽管禁止塑料袋的政策可能引发一些争议和挑战,但通过合理的过渡期和有效的宣传教育,可以推动公众接受新的购物习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禁止塑料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政策,旨在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塑料袋被广泛使用,但却对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它们很难降解,进入土壤和水域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破坏性影响。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指对特定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可以深入了解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社会民众在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政策效果和影响等问题。
本篇文档将介绍两个不同领域的公共政策案例,分别是英国的医疗改革和中国的二胎政策调整。
医疗改革英国医疗系统最初设立的时候是为了保证对所有人都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逐渐显现。
因此,在21世纪初期,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英国国民的医疗满意度。
第一个政策是在2002年设立的“选择和择优医疗计划”。
该计划鼓励患者就近选择符合自己病情的医疗机构和医生。
这项政策的效果几乎立竿见影,约有80%的英国人都选择了就近的医疗机构或医生,有效地缓解了医院分流和拥挤的问题。
第二个政策是在2004年推行的“家庭医生制度”。
此改革新增了一项功能,即每个英国公民可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由该医生负责维护患者长期健康和提供全面医疗服务。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结果表明,该政策的推行在英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上都取得了显著提高。
二胎政策调整中国二胎政策于2016年底正式放开。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中国政府调整了政策,策略整体向鼓励生育转变。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此项政策调整被视为控制人口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人口增长、维护家庭和谐、提高国力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政策的效果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影响。
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将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也将带动消费市场的扩大。
此外,它还促进了家庭和谐和传统家庭观念的传承。
然而,这种政策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家庭负担和不平等现象。
结论通过比较英国的医疗改革和中国的二胎政策,可以发现政府的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和满足人民的需要。
重庆最牛钉子户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2004年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杨武、吴苹夫妇楼房所在地 区被划为旧城改造区域。开发商于2004年8月取得了拆迁 许可证,并陆续与被拆迁的住户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但杨武夫妇坚决要求原地安置,拒绝了异地安置和货币安 置。开发商不能满足其条件,双方未能达成补偿安置协议。 为此,开发商向九龙坡区房管局申请仲裁。房管局做出裁 决,要求杨武夫妇接受拆迁人的安置方案,并在收到裁决 书15日内搬迁。但杨武夫妇仍拒绝搬迁,房管局向区法院 申请强制拆迁。法院裁定,被拆迁人必须在3日内搬离, 否则将采取强制拆迁。最终,通过各方努力和协商,杨武 夫妇接受了异地安置和补偿差价的方案,这一事件得到圆 满解决。
焦点问题
二、政府在房屋征用拆迁中的角色如何界定
疑问:政府是不是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讨论:土地征收是行政机关运用公权力对土地所有权
的强制剥夺,在征收过程中,行政机关既是决定者又 是执行者,很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滥用行政权力, 任意征收土地,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
焦点问题
三、强制拆迁如何执行
这一个案中反映的是 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 的冲突;房屋拆迁条例与 物权法的冲突;个人权利 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一个已经被挖成大坑的工地中 间,孤零零地伫立着一幢两层 小楼,四周被挖成了悬崖峭 壁……
“钉子户”问题的成因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 城市的地域性正逐步扩大, 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是整 个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 然而在征地赔偿问题上, 政府、开发商与拆迁户却 难以达成一致,而且实际 执行过程中有存在暴力拆 迁、强制拆迁的现象,最 终导致拆迁户不愿意拆迁, 成为所谓的“钉子户”
报告人:重庆工商大学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2010级土管一班 XXXXXX
背景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参考(共8个)
---------“桑枣经验”:最牛校长
强烈的避险意识严谨的治校作风执着的求实精神
如果你是一名政策执行者,你将如何推行该项政策的执行:(1)、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3)、有效利用公共政策执行的宝贵资源;(4)、创建良好的公共政策执行环境;(5)、规范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体系(6)、完善公共政策执行体制
-------政府拨付专款50万元,资助1 200名贫困大学生春节期间进酒楼打工。
------看似偶然:校车违规超载、逆行酿出惨剧,实属必然:面包车不是刷上黄漆就成校车
车辆运营规范(特权):请规范现有校车运营请给孩子们造一辆安全的校车车辆的提供上:请将校车计划上升到国家层面车辆的资金保证上:去年公车采购花费800亿,校车呢?一些政府大楼豪华程度让人瞠目结舌,校车呢
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态度,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之殇,拷问着我们每个人、以及政府的良心
-----全国哀悼日一体现了国家的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种挚爱;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四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艾滋病一政治性工具:二经济性工具:三社会性工具:
-------殡葬改革此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实施,没达到政策精神。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机构或公共部门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结构、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在公共政策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和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三个公共政策案例为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问题、目标、实施过程、效果和未来发展。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案例一: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政策问题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成为了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标设定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道路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质量。
实施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交通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推广共享交通工具等。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上述政策,城市交通拥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交通效率得到提高,市民出行质量得到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地铁系统扩建速度较慢、共享交通工具发展不平衡等。
未来发展为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快地铁系统扩建的速度,推广更多的共享交通工具,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案例二:环境保护政策问题描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需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目标设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实施过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污染物治理和减排技术、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等。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环境执法不力、排污企业治理不力等。
未来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可以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并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公共政策分析2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参考案例:谁动了“的哥”的奶酪
经济分析方法 思考: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政策 社会形态分析 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政策 社会阶级与阶层分析 思考:建立和谐社会相关政策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
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 历史制度主义:路径依赖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集体行动的困境 社会学制度主义
思考:用制度分析法分析听证制度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价值、超理性与宏观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 价值敏感性分析 超理性分析 使用超理性分析的政策
Company Logo
本章重点
1、了解公共政策各分析视角的侧重点及分析思路 2、掌握公共政策的分析路径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伦理学视角
人体克隆的相关政策
Company Logo
思考
1、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 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据悉, 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 为25%。 2、商务部依照中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对原产于美国 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启动了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对 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肉鸡产品启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 案审查程序 试从两至三个学科视角来分析上述政策的出台?
矛盾分析应用于公共政策分析 中,最重要的是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并认清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性质的因素, 是主流,看待问题应抓主要矛盾.
思考:用矛盾分析的观点解读一国两制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
建国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公共政策取向分析 :合作医疗的发展与公共 政策取向密切相关.建国后,我国出现了队社福利型合作医疗、新福利 型合作医疗、风险型合作医疗、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医改型合作 医疗模式五种主要合作医疗模式,而五种模式又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 的公共政策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2005年8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对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等8省区市助学贷款不落实,走过场地提出严厉批评,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国家助学贷款,这么好的政策为何执行起来这么难?
我国去年下半年出台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在风险防范和利益补偿方面对银行作了很有利的规定,然而时至今日,很多地方的银行仍以风险大,放贷成本高位由,设置较高贷款门槛,使许多急需资助的困难学生迟迟拿不到贷款。
问题一:请运用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难的主
要原因和对策。
答案:案例分析过程:
国家助学贷款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方面:
自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以来,贫困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一直受到媒体的关注,尤其是2002年以后,较高的贫困大学生还款违约率使全国各地的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僵局,对大学生缺乏诚心的指责速蔓延,解决的对策也集中于如何加大对违约学生的惩处力度方面。
二、银行方面:
在各商业银行以极大的热情推出一系列小额个人消费贷款的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却遇到了商业银行的消极反应,舆论的矛头相当一致地指向大学生较高违约率所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但在实际上影响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的根本原因主要不是诚信问题,而是让商业机构去从事非商业性的活动。
三、政府方面:
在政府行政力量干预和经济利益激励下,商业银行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个被媒体广泛宣传和称赞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名称上九凸显了国家两个字,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财政贴息的商业性贷款,是一种低息商业贷款,而非人们感觉到的是一种财政贷款。
公共问题是恩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调教受到了威胁而出现的问题,因此,是大众的问题。
他一般超越了个人特定的环境和范畴,他与人类整个的社会生活、制度或全部历史有关,公共问题有时也泛指那些人类社会存在的某个危机的困境。
问题二:请用所学公共政策分析过程分析决策流程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