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断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还是具 体的,至于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则只能是从想像中才得以展开的了。它虚一 些,令读者体味的余地就大一些。
➢ 著名学者、翻译家李健吾以为整首诗在 “装饰”二字上做文章
➢ 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 绝代佳人
➢ 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 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 一刹那的意境。”
下课了。。。
休息一会儿。。。
重播
断 章
卞 之 琳
卞之琳
卞之琳
➢“新月派”诗人 ➢与何其芳、李广田合称汉园三诗人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思考:为什么诗的名字会叫 断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 1935年10月。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 “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 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 独立成篇,故名《断章》。”不料这首诗 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 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 多人的喜爱。
谈谈在学习完这首诗之后,理解了 什么,学到了什么?
充分考虑到卞之琳先生的自白,我们把这首诗的
主旨解读为表达一种哲学上的“相对”观念。那么对 此诗的理解是否还可以有不同于诗人的见解呢?当然 可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李健吾先生透过 诗中的两个“装饰”,悟出了诗中蕴含的“说不尽的 悲哀”,也尽可以有他的自由。正像李健吾先生所宣 称的:“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 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 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 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
谁是看风景的人呢?你装饰了谁 的梦呢?
➢ 作为一首情诗解读
➢ 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相对”的 观念。
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的话,桥头的“你” 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 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 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 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在美好的图景下, 人们往往有着某种冲动,冲动过后又是永远 的无可奈何。这种惋惜、遗憾是淡淡的,这 样的理解呢也是非常符合“哀而不伤”的古 典审美标准的。
诗人自己说他的意思着重在“相对” 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 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一 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 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原来,《断 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 美的画面隐喻、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 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 解就是一种创造。
第一组
镜头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镜头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在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 到第二个镜头中,还是这个“你”却成了被 别人看的客体了。这种主体与客体位置的不 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 的一种相对性。
第二组
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