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的意象

合集下载

唐宋诗词中鹧鸪意象的运用及其意蕴

唐宋诗词中鹧鸪意象的运用及其意蕴
沈 二 人 原 居 长 安 ,后 遭 贬 流 放 , 从 权 力 中 心 的 繁 华 胜 地
来 到人 烟稀 少 的荒 凉偏 远之 地 ,心 理落 差极 大 , 内心充 满苦 闷,失 意 的情感 借 助鹧 鸪这 一 意象 充分 地展 示 了 出 来 。李 嘉佑 《 评 事十 九叔 入秦 》 : “白露 沾 蕙草 ,王 送 孙转忆 归 。蔡州新 战罢,郢路去人稀 。谒帝不辞 远 ,怀亲
民党反动 派又推行 “ 联保切 给 ”和 “自首政策 ”,南通 国
民党孤立 共产党 ,为了切断共产 党与群众 的联系 ,于 1 4 97 年在学校积 极推行 “ 染色政策 ”,强迫 职工学生 集体加入 国民党 、三青 团和特 务外 围组织。南通 各个学校 开始积极 发展 国民党员 ,强 迫学生入党 。南通 女师的行动 比其他学 校 略迟一步 ,也并没有 强迫学 生入党 。女师 首先在师 范三 年 级 “ 点”,偷偷把 国 民党登 记表放入 学生抽屉里 ,校 试 方 未 做任 何 说 明和表 态 ,也 没宣 传 、动 员 和 强迫 学生 加 入 ,因此只有 少数学生加 入 了三 青团 。解放 后 ,在南 通国 民党遗 留档案 中女师 国民党员名 单竟然是全 体学生 ,名单 末尾介 绍人写着 罗玉衡 、姜 龙章 。经 当事人和 抄写者交代 及公 安部 门调查 ,认定那 是一份伪造 名单 ,系当时担任 女 师校长 的罗玉衡 为 了向国民党县党部 邀功 ,偷抄 全校学 生 名单为入党 名单 。罗玉 衡用这份 所谓 的国民党员 名单 向南
者 考 查 当 是 宋 之 问 《 荆 州 重 赴 岭 南 》 意之 时 ,有着浓 重的贬谪伤感 、思乡恋家 的情 绪 , 鹧鸪意象 中 “ 其志怀南 ”的特征被放大 ,成为鹧 鸪意象中 重要 的寓意指 向。当然 ,鹧鸪意象 的寓意在其后 的发展过 程中出现 了多重意义指 向。

鹧鸪意象诗句

鹧鸪意象诗句

鹧鸪意象诗句
1. “鹧鸪声声啼,唤起多少愁。

”就像那在异乡听到鹧鸪叫的人,心中怎会不涌起对故乡的思念呢?比如当游子远在他乡,突然听到鹧鸪的鸣叫,那思乡之情肯定如潮水般涌来呀!
2. “鹧鸪飞处草萋萋,好似思念无尽期。

”这不就如同我们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一直绵延不绝吗?想想那些与亲人分别的时刻,心中的思念就像鹧鸪飞过的痕迹。

3. “鹧鸪miniatura,情感大天地。

”难道不是吗?一只小小的鹧鸪,却能承载着我们那么多复杂的情感呢。

4. “鹧鸪啼鸣夜,寂寞绕我心。

”就好像独自在夜晚听到鹧鸪叫,那寂寞的感觉会一下子把人包围呀!比如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鹧鸪声传来,寂寞感就会特别强烈。

5. “鹧鸪伴我行,仿若友在旁。

”这不恰似在孤独的旅程中,鹧鸪的声音就像一个朋友在身边陪伴着吗?
6. “鹧鸪惊飞起,心事亦纷飞。

”是不是像我们心中的那些烦心事,一下子都被触动了呢?当看到鹧鸪突然飞起,我们的心事也好像跟着飘走了。

7. “鹧鸪立枝头,宁静满心间。

”不正如同看到鹧鸪安静地站在枝头,我们内心也会变得很平和吗?
8. “鹧鸪歌声里,回忆如潮涌。

”这就好比听到鹧鸪的歌声,那些过去的回忆就像潮水一样涌出来呀!比如听到鹧鸪叫,就会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

9. “鹧鸪意绵绵,情丝绕心间。

”不正像我们对某个人的感情,丝丝缕缕缠绕在心中吗?
10. “鹧鸪舞翩跹,希望在眼前。

”难道不是说就像看到鹧鸪翩翩起舞,我们就会觉得希望就在不远处吗?就像在困境中突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觉得鹧鸪意象在诗句中真是特别神奇,能表达出那么多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古代诗词中的鹧鸪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鹧鸪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鹧鸪意象1. 古代诗词里的鹧鸪呀,那可是常常代表着一种离愁别绪呢!就像李白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里的鹧鸪不就像是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繁华的不再吗?2. 嘿,你知道吗?鹧鸪在诗词中还能体现出一种漂泊之感呢!比如温庭筠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那鹧鸪不就好像是在隐喻着女子的孤独与漂泊吗?3. 哇塞,古代诗词中的鹧鸪有时候还象征着思念之情呀!像“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这不就是在借鹧鸪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吗?4. 哎呀呀,鹧鸪在诗里也能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呢!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鹧鸪的叫声是不是让整个画面都变得好凄凉呀?5. 你想想看,鹧鸪在古代诗词中还可以是一种归隐的象征呢!“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这里的鹧鸪是不是有点暗示着远离尘世的意味?6. 哈哈,鹧鸪还能代表一种惆怅的情绪哟!“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这里的鹧鸪不就是在增添那股惆怅劲儿吗?7. 真的呢,鹧鸪在诗词里有时候就像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鹧鸪的出现是不是让怀念之情更浓啦?8. 可不是嘛,鹧鸪还能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感觉呀!“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这鹧鸪的存在不就像是在体现那种无奈吗?9. 哇哦,鹧鸪在古代诗词中真的有好多含义呢!“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这里的鹧鸪是不是也在渲染着某种情绪呀?10. 最后呀,我觉得鹧鸪真的是古代诗词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意象呢,它能让诗词变得更加生动、有韵味!我的观点结论:鹧鸪在古代诗词中确实有着丰富多样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解读,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情感和心境。

浅析古诗词中的“鹧鸪”意象

浅析古诗词中的“鹧鸪”意象

叶覆 其 背上 。”《岭表 录异 》说 “其大 如野 鸡 ,多对 啼 ”。 ‘行不得也哥哥 ”’。牛 景丽 、何 英在 《鹧 鸪声 声总关情》
刘逵在给左思《吴都赋》中“鹧鸪 南翥而中留 ,孔雀摔羽 一 文说这 种说 法出 自黄庭坚 的戏作 ,并说 “鹧鸪的啼声
以翱翔 ”诗作 注说 ,“鹧鸪 ,如鸡 ,黑色 ,其鸣 自呼”。唐 自从 北宋中期以后被赋予 ‘行不得也哥哥 ’的含义 以来
强 ,他 的学 说作 为 中国 的文化 名 片走 向了五 大洲1、走 发了极为深沉 的昔盛今衰之慨 。
进 了 全 世界 热爱 和平 的人们 中间 。1992年 1月全 世
二 、爱情的短暂甜蜜和游子思妇 的哀愁
界诺 贝尔 获得 者集 会 巴黎时 曾经 宣 言 :“如 果 人类 要
由于鹧 鸪不 喜群 居 ,据 说 是一 山不容 二 鸪 ,两雄
中学语文·文本解读 I JlI攀
自然 ”。儒家 的“合 ”是天一步步走 向人 ,其核 心就是儒 家所说 的“仁 ”,可谓“我为仁 人”。“使 万物莫不遂其性 ” 的“性”,更 多指向“人性 ”“仁 道”,所以曾皙描述 的“归 ” 景 是一个 充满人性 、仁道 的社 会—— 孔子心 目中的理 想社会 。
三 、征 人 羁 旅 和 迁 客 骚 人 的 乡愁 遗 恨 在鹧 鸪 的 习性 中还有 一个重要 的方面 ,就 是他是 生活于 南方 的一 种留鸟 。对于前 文提 到 的鹧 鸪 “绚鞴
常 向日而 飞 ,畏霜露 ,早晚稀 出,有时夜飞 ,夜飞则以树 格磔 ”的叫声 ,李 时珍《本草纲 目》中说鹧鸪 啼声 “俗 云
之 不去 的哀 怨愁苦 的情感 。从鹧 鸪的这 些习性人 手 , 金圣叹 称赞 末 句“深得 比 兴之遗 ”(《圣叹 选批唐 才 子 我们可 以探 究历代诗人们在 它身上赋予的丰富情感和 诗 》),真是 一语 中的 。

郑谷《鹧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郑谷《鹧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郑谷《鹧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注]山鸡:鸟名,即雉,羽毛斑斓美丽。

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

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即黄陵庙。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黄陵庙,在洞庭湖畔。

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

二妃从征,溺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它就是。

(2)诗歌的第二联通过环境的描写,为全诗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

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入。

诗人选择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锦翼”两字,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近山鸡”则是将鹧鸪与山鸡作比,表现其有类似山鸡的美丽品相和高雅风致。

B.颔联描绘了暮雨潇潇、落红片片、鹧鸪啼声之中的青草湖、黄陵庙,用“雨昏”“花落”的意象给全诗平添了怡然闲适的气氛。

C.颈联中的“游子”因“闻”鹧鸪而“征袖湿”,由鹧鸪转而写人,承接自然巧妙。

“佳人才唱翠眉低”,也是因鹧鸪啼鸣动了情思。

D.尾联写湘江浩淼,夕阳西下,苦竹丛深,在这样的环境里,鹧鸪啼鸣的呼应回荡更显得凄婉绵长;虽未写人而人的情感尽在其中。

常见意象

常见意象

• 【特定地点类】 (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 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 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 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 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3)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其他类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 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 信:鸿雁、尺牍dú 、尺素 亡国:后庭花。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遗憾、思乡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 楚悲凉” •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 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 “嫦娥”、“蟾蜍”
柳 月亮

送别 思乡
思乡、漂泊 大雁 落日 思念 年老
菊花: 高洁、隐逸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 梅花:高洁、坚强 游)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芭蕉: 孤独、忧愁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清照)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 折柳:表示送别、 离愁别绪、思乡。 • 斜阳:表示日暮, 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 残月:表示不圆满, 孤独忧愁的心绪。 • 寒蝉:表示冷凄, 含有凄惨萧瑟之情。 • 短笛:表示送别、 思乡,寄寓思念之 情。

古诗词中鹧鸪意象例析

古诗词中鹧鸪意象例析

038 I阅读鉴赏I古诗词中鹧鸪意象例析◎宁颖鹧鸪是一种生活在我国南方的留鸟,喜温暖,常 向阳而飞,怕寒冷畏霜露,故而崔豹《古今注》说它 “早晚稀出,有时夜飞,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

鹧 鸪天生就是一种美丽而脆弱的鸟,在它身上总是缠 绕着挥之不去的哀怨愁苦的情感。

从鹧鸪的特性人 手,我们可以探究历的们在它身上 的丰情感 。

一、渲染和烘托哀怨愁苦之情鹧鸪的 是其特,同时,其一开始就似乎与忧愁切。

的有“鹧鸪 ,”之,有“鹧鸪 ,”之。

之 有J”注》)的,,鹧鸪与的在一怨苦愁的情感 。

有 人 的古》J,。

1,今有?鹧鸪飞。

”鹧鸪的草岩石荒坡等无林荒山地区,昔日的 今已是杂草生,荆棘遍,鹧鸪乱飞了。

在这里借鹧鸪抒发了极为沉的昔盛今衰之慨。

二、征人羁旅和迁客骚人的B愁遗恨在鹧鸪的习性 有一个重的方面,就是他 是生活于南方的一种留鸟。

对于鹧鸪“鉤轔格磔”的,李时珍《本草纲目 说鹧鸪 J俗云‘行不 得也哥哥’”。

牛景丽、何英在《鹧鸪 总关情》一说这种说法出自黄庭坚的戏作,并说“鹧鸪的 自从北宋期以后被^行不得也哥哥’的含义以来 就被广泛接受并在词广为运用了”。

不过,这 个“行不得”究竟是鹧鸪在飞行方面不能持续飞行,飞行距离不远,是它畏寒避冷,不能夜间飞行,更 不用说寒冷而广的北方而“行不得”,我们不 而 ,这种 有 我们 鹧鸪 的一重方面。

的《晚宣溪绝句二章其一韶州南去接宣溪,云 茫日向西。

行自,鹧鸪 。

”与时的的C鹧鸪》:J 与溪,。

时 离,:向上。

”是 的离之苦。

宋C J,。

鹧鸪苦行不,更不。

”宋 的《郊J背阳,间。

《鹧鸪行不,云 。

”以的《闻鹧鸪》:“鹧鸪里阳,上 。

关行不得,为 苦为 。

”这 则 的的苦。

C J南行远,里鹧鸪。

”宋 的《闻鹧鸪》:J,不是 情 。

北 南来 ,在。

”鹧鸪的这种“但南不北”的能唤起离开自己的乡徙到南方的北们不的乡愁,这种 原因居易在其《丨鹧鸪 释的明:J鹧鸪,朝朝暮暮复,……何苦 到晓,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 不。

鹧鸪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鹧鸪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鹧鸪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鹧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古代文人们眼中,它充满了美好的象征意义,常用来表达温柔的情愫,或积淀智慧的文采。

比如《七言诗·九日鹧鸪飞》,崔护不只用鹧鸪翩翩而飞,把自己望尊临客遗恨表达得淋漓尽致:“九日鹧鸪飞,万顷江山秀。

掩泣故乡泪,三言两语愁。

”正是用他那婉转抒情的语言,一直唤起了读者对故乡、友人伤恨的联想,表达了淡淡的悲凉情绪。

再如《江雪》中李商隐用鹧鸪又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他温馨祥和的思乡之情:“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花落肠断处,却是无恨的江湖月。

”当画面中“江湖月”的面目浮绘,李商隐又唤起另一幅巴掌大的画面,那就是“江湖月”的配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唯有鹧鸪啼,夜夜鼓琴声”,正是鹧鸪以其清脆欢快的叫声,不失适当地唱出一曲淡淡的思乡之曲。

整篇诗文中,鹧鸪不再仅仅是一只鸟,它们象征着诗文里温柔安详、眷恋情深的氛围,深深烙印在读者心头,陪伴读者一路安宁。

诗歌中鹧鸪的意象

诗歌中鹧鸪的意象

此中“鹧鸪”象征着离愁的怨恨。
讲重点
• 其七,述世路艰辛之苦。人活一
世,难免遭遇艰难困苦,风雨坎坷, 这些人生的不如意在诗人的心底留下 了深深的印记。
举例证明
如胡仲弓《世路》:“不是哥哥行不得,只愁 世路有风波。”不是不想走,而是世路风波不断, 让人难行,凄风苦雨相伴,还有鹧鸪行不得的啼唤, 更增加了行程的孤寂和艰难。陈某《偶成》:“出 门世路皆行险,只好山林听鹧鸪。”
咏史怀古诗
• 情感: 诗人开门见山,开口就表达了吊古怀旧的心事。他想追问 前代英雄霸主的故事,但眼前只见东流之水一去不回,这 也暗示了前朝往事就如流水逝去。在这春光明媚,东风浩 荡的黄昏,古老的越王台上满眼芳草,偶尔还有一两只鹧 鸪飞来飞去,而昔日雄霸一方的君王又在哪里呢?
• 诗人通过描写眼前越王台的荒凉之景,联想到前 朝的成败兴亡,流露出昔盛今衰的伤感,结合历 史背景也表达了对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嗟叹。
体现在鹧鸪意象的拟声词的运用上。鹧鸪啼的
拟音词有“行不得也哥哥”、“懊 恼泽家”、
举例证明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山深闻鹧鸪”一句, 用鹧鸪象征北伐不得、朝廷偏安一隅的状况,含蓄而深沉。
王安石《春日席上》:“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 辞”,词中的“鹧鸪”不是禽鸟意义上的“鹧鸪”,而是以 “鹧鸪”为名的歌曲。从直接的意义取向上来说,它不是那个 啼叫的鹧鸪鸟,但是“鹧鸪”二字还是给人以“行不得也哥哥” 的形象展现。
这些诗句都是借鹧鸪感叹世路的凶险。
讲重点
• 其九,展现闲情逸致之趣。
举例证明
《渔父词》:“江渚春风澹荡时。斜阳芳 草鹧鸪飞。莼菜滑,白鱼肥。浮家泛宅不曾 归。”
词写渔家生活的富足和忙碌,令人神往。

唐宋词中鹧鸪意象的演变

唐宋词中鹧鸪意象的演变
它 是 封 建 时 代 文 人 士 大 夫 经 常使 用 的 器
美视野时 , 它便在原有意蕴 的基础上不断 派生 , 衍生 出含蕴不尽的象征喻指。本文 即是从不 同的侧 面选取具 有代表性 的词 作来论析 “ 鹧鸪” 意象丰 富而又深 刻的 内 涵, 以便使读者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意 象在 唐五代、 宋词 中的运用及其衍变 。
类词义可具体分为两类 , 一 是作 为 象 喻性 银 色 之 白 波 纹 , 如免 毫状 , 或 作 灰 色 之 鹧
中。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大土人阶层
符号 , 象征或 比喻两情依依 的欢乐 ; 二是 鸪胸腹状 , 所 制之 器 , 以茶具为最著 , 所谓 的集体心态是为进仕途而伸其志 , 因此 多 衬托性的符号 ,内蕴无情之乌成双对 , 有 词以唐五代所作居多。 兔 毫盏 ( 亦名鹧鸪 斑 ) 是也 。 ” 于是 “ 鹧 鸪 羁旅漂泊生涯。 词 人从抒发 自己内心的情
了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 , 表现 出伤春伤 圆点 , 背上间紫赤毛 , 其大如小野鸡 , 多对 朝的决心 , 也意蕴着作者 不能收复失地 郁 别的基调。 《 岭表录异》 云: “ 鹧鸪吴楚之野
悉有 , 岭 南偏 多此 鸟 … … 多 对 啼 。 ” 词 中,
啼。 由此可 以推测 出“ 薰炉烘暖鹧鸪斑 ” 当 郁不得志的凄凉悲苦 。 指薰炉上的点与圈构成的金色花纹。《 中
国陶瓷 史》 第九 章 “ 建窑 , 烧 于福建 之建
二、 “ 行 不 得 也哥 哥 ” 在 宋 以前 没 有 这 种 说 法 , 宋 代 始 见 于
鹧鸪 与鸳鸯 、 凤凰等 鸟一样 , 成 为抒发离
愁别十 艮 、 描写男女相思题材 的要素。这一 安 , 亦号 乌泥窑 , 其色 , 于光澜之黑色中显 黄庭坚 《 咏零陵李宗古居士 家驯鹧 鸪》 诗

鹧鸪的象征意义

鹧鸪的象征意义

鹧鸪在诗词中代表离愁、悲情、爱情、相思。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

鹧鸪的形象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鹧鸪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为离别。

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

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鹧鸪为悲情。

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

鹧鸪声里,陌上行人前路无测,凄苦之绝境可见一斑。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谈唐代教坊曲《山鹧鸪》中“鹧鸪”意象的形成和发展

谈唐代教坊曲《山鹧鸪》中“鹧鸪”意象的形成和发展

MING RI FENG SHANG305文 艺 评 论文|肖劲飞谈唐代教坊曲《山鹧鸪》中“鹧鸪”意象的形成和发展摘要:《鹧鸪》是从唐代到现在一直流传的经典乐曲,古乐谱已不可考,但是在古代诗歌和文献当中有大量的为乐曲《鹧鸪》填词的诗歌,如李白的《山鹧鸪词》,白居易的《山鹧鸪》等。

本文试图对这些的乐曲中的鹧鸪意象做一番分析,以期找出其从起源到形成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鹧鸪》;《山鹧鸪词》;《鹧鸪词》;鹧鸪意象教坊曲《山鹧鸪》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成书于762-763年),迄今已经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了。

近人任半塘在他的《唐声诗》中说:“山鹧鸪,鸟名,亦曲名也,在唐代,本为南方极流行之乐曲”;又“《山鹧鸪词》,唐教坊曲,别名《鹧鸪词》、《鹧鸪》。

”由此可见,中唐以后大量以“鹧鸪”为题的诸如《山鹧鸪》、《山鹧鸪词》、《山鹧鸪辞》、《鹧鸪词》和《鹧鸪》等诗歌应当都是教坊曲《山鹧鸪》的别名。

教坊曲兴起于开元、天宝间,唐玄宗爱好俗乐,将大量民间乐曲引入宫廷,为了更好交流和传承,于开元二年设立教坊,专门负责乐舞技艺的教习。

崔令钦的《教坊记》收录了开元、和天宝间的教坊曲共324首,其中就有《山鹧鸪》一曲。

鹧鸪,形似鸡而比鸡略小,多生活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带的灌木丛中。

东汉学者杨孚编撰的《异物志》云:“鹧鸪白黑成文,其鸣自呼,像小雉,其志怀南,不北徂也。

・・・・・・其鸣也。

‘但南不北’”。

最初的以鹧鸪为题的诗歌和鹧鸪眷恋故土生活习性有关,眷恋故土意味着担忧异乡之路难行,加上鹧鸪的鸣叫声凄切愁苦,后来“鹧鸪”意象逐渐发展成和羁旅的愁绪、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以及国事的艰难等寓意相联系了。

以鹧鸪为题的诗歌有很多,现存最早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山鹧鸪词》,在李白以前未见吟咏鹧鸪和以鹧鸪为题的记载。

李白其诗云:“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哀鸣惊叫泪沾衣。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3年)安禄山反叛前夕,以鹧鸪自喻,用鹧鸪鸟“其志怀南不思北”这种习性表明自己永不从贼的决心。

初中生必备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归纳汇总

初中生必备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归纳汇总

初中生必备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归纳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古诗词,而是诗句里面的意,你都理解了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建议大家收藏保存,对分析理解古诗词很有用哦!树木类1、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7、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8、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9、柳营:指军营。

10、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花草类1、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2、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3、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4、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6、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7、桃花:象征美人。

8、兰:高洁。

9、牡丹:富贵、美好。

10、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11、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12、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3、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14、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16、牡丹:寓富贵。

17、杨花:有飘零之意。

1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9、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20、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动物类1、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2、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3、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鹧鸪入诗意蕴解读

鹧鸪入诗意蕴解读

"鹧鸪"入诗意蕴解读鹧鸪,为我国南方的一种留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它“头如鹑,臆前有白圆点如真珠,背毛有紫赤浪文”,这是一种美丽的鸟。

鹧鸪是一种生活在我国南方的留鸟,喜温暖,常向阳而飞,怕寒冷畏霜露。

鹧鸪天生就是一种美丽而脆弱的鸟,在它身上总是缠绕着挥之不去的哀怨愁苦的情感。

从鹧鸪的这些习性人手,我们可以探究历代诗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丰富情感和文化意蕴。

一、渲染和烘托哀怨愁苦之情鹧鸪的飞鸣很有特点。

《古今注》说它:“鸣常自呼,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

”《岭表录异》说“其大如野鸡,多对啼”。

刘逵在给左思《吴都赋》中“鹧鸪南翥而中留,孔雀綷羽以翱翔”诗作注说,“鹧鸪,如鸡,黑色,其鸣自呼”。

唐代段公路《北户录》说它的叫声“连转数音,其韵甚高”。

可见,自呼、对啼、叫声响亮是其啼叫的特点。

但是其叫声一开始就似乎与忧愁悲切相联系。

韩愈的《杏花》诗中有“鹧鸪钩睛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李德裕《斑竹管赋》诗中亦有“鹧鸪起兮钩睛,白猿悲兮断续”。

鹧鸪的叫声其自呼与对啼时是否一样,我们不得而知,但韩愈和李德裕诗中都有“钩睛”一词是为拟声。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中有“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绚輈格磔声”,后世便将“绚輈格磔”做了鹧鸪啼叫的拟声词。

至于鹧鸪的飞,往往是因胆小受惊后的飞,是飞逃。

鹧鸪飞行速度很快,但持续时间短。

似乎也因这种脆弱的特点,鹧鸪之飞也与伤感哀怨之愁联系起来了。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入选了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在这里借鹧鸪飞抒发了极为深沉的昔盛今衰之慨。

二、爱情的短暂甜蜜和游子思妇的哀愁由于鹧鸪不喜群居,据说是一山不容二鸪,两雄相遇必斗。

而雌雄双鸟在发情期和繁殖期都鸣声频繁,雌鹧鸪又非常恋窝。

鷓鸪的这一习性和鸳鸯一起成为了爱情和美的象征。

刘禹锡《踏歌词》(其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常见意象寓意的归纳,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常见意象寓意的归纳,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常见意象寓意的归纳,⾼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常见意象寓意的归纳,⾼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动物类】 (1)蝉:感⾝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杜鹃,⼜名杜宇、⼦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听起来像“⾏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借以表达孤⾼,不谐流俗的品格。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质清⾼。

(4)莲:“莲”与“怜”⾳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考辅导《⾼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然现象类】 (1)明⽉:明⽉蕴涵思乡之愁。

(2)流⽔:流⽔常常能引起⼈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黄昏、⼣照:感伤的⼼情意绪、⼈⽣迟暮的⽣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4)细⾬、烟雾:细⾬蒙蒙,烟雾⽆边,寄托诗⼈⽆边的愁绪和郁闷的⼼情。

【时令节⽇类】 (1)中秋:⼋⽉⼗五⽇,是阖家赏⽉的佳节,所以⼈们在这⼀天⼤多思念亲⼈。

(2)重阳:九⽉初九⽇,古⼈以九为阳数故云。

重阳⽇古⼈有登⾼饮酒的习俗。

(3)寒⾷:清明前⼀⽇,寒⾷节禁⽕三⽇,万户⽆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4)清明:三⽉的节⽓名,也是祭祖扫坟的⽇⼦。

(5)草⽊:以草⽊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特定地点类】 (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供⾏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当时⼗⾥⼀长亭,五⾥⼀短亭。

“长亭”是⼀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鹧鸪入诗意蕴解读

鹧鸪入诗意蕴解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是一种中国南方地区的留鸟,它的背部与腹部为黑白色,脚为黄色或红褐色。

由于它的叫声十分特别,听起来很像“行不得也哥哥”。

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常常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其中,使得鹧鸪这种美丽的鸟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表达愁苦之情鹧鸪的叫声,不仅十分响亮,而且听起来十分哀婉,给人一种悲戚之感。

故而古人常用鹧鸪这个意象表达自己的愁绪。

首先,最常见的是离别之愁。

鹧鸪在送别诗中十分常见,比如唐代诗人张籍的《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这是一首民歌风的乐府诗。

在秋天的湘江上,天高云淡,白蘋茫茫,一片鹧鸪在啼鸣,看着友人的帆船远去,诗人心中不禁泛起惆怅之情。

其次,“鹧鸪”用来表达自己困难的处境。

在古诗词中,常有《闻鹧鸪》一类的诗歌。

如清代尤侗的《闻鹧鸪》:“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傍晚时分,诗人在旅途中听到鹧鸪哀怨的叫声,不禁百感交集。

一天的辛苦跋涉让他十分疲惫,而诗人从旅途的艰险,进一步联想到世途的险恶,更增添了这份凄苦感。

再次,“鹧鸪”用来感慨世事沧桑。

比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看到一片残垣断壁,想起了越王勾践那些风光的往事。

可是,如今只看到一片鹧鸪飞舞,抚今追昔,李白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对比,表达了盛衰无常的历史沧桑感。

封建的文人,将自己人生抱负与政治理想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鹧鸪啼”的这一意象。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用鹧鸪的啼鸣,抒发了对中原故土难以收回的悲愤之情,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心境。

二、寄托羁旅之愁鹧鸪最常见的意象,就是用来表达羁旅之愁。

在远方的游子,踽踽独行在异乡的道路上,想起那如诗般的故乡,却只能隔山遥望,鹧鸪的声声啼鸣,常常会唤起心中无限的惆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羁旅愁思。 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鹧鸪的鸣声悲婉凄切, 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 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最能唤起人们不尽的乡 愁 。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 例如:
九子坡闻鹧鸪 李群玉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 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 注释:①钩辀格磔 gōu zhōu gé zhé鹧鸪的叫声②本诗
鹧鸪
鹧鸪
杜鹃意象内涵:
一是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二是身份——指亡国的冤屈帝王;
鹧鸪意象内涵: 一、羁旅愁思
三是行为——指啼血化魂。 1、游子的羁旅之愁。 杜鹃“不如归去” 的叫声,成了身处天涯充满乡愁的游子 的象征物。 2、君主的亡国之痛。
古人常用杜鹃喻人君寄兴亡之事。
3、志士的报国之情。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①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 郎从何处归?
注释:①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这种染 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又称“斑竹”。
1、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思夫之念,内心孤独愁苦,感情真挚深厚。
2、简析本诗主要的表现手法。 ①前两句用兴的手法。首句又兼用典。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 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勾起自己怀念 郎君的愁绪。正在这时,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且飞且鸣, 其声凄清愁苦,听到鹧鸪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绪。 ②“处处湘云合”,以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来比喻女主人公郁闷 的心情。这里既是对实景的描写,又巧妙地比喻女子愁闷的心情。
三、失意愁苦
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
闻鹧鸪 尤侗【清】
鹧鸪声里夕阳西, 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 为谁辛苦尽情啼。
赏析:
这首诗题为《闻鹧鸪》,借旅人听到鹧鸪啼鸣声起兴, 托意深远。
前两句写景。夕阳西下,暮霭渐沉,已是傍晚时分,路 旁树丛中传来鹧鸪一声声凄楚的啼鸣,那声音似乎在呼喊着: “行不得也哥哥,……”,这时候,在田间道路上,辛劳跋涉 了一天的旅行者已经感觉疲乏,步履艰难了,偏偏耳中又传 来鹧鸪的声声呼唤,心里怎能不更加感觉难受哩!“首尽低” 三字,状写了出门人共有的旅途悲苦之情和无可奈何的乡思。 这两句诗,景中含情,渲染出一种愁闷怅惘的氛围,也为后 两句直接抒情议论起了陪衬作用。
荒江、野庙再加上潇潇暮雨、落红片片,凄厉的鹧鸪的鸣叫声,渲染出一种 令人魂消肠断的凄迷幽远的意境。游子涉足凄迷荒僻之地,听鹧鸪的哀鸣而 黯然伤神 。“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的联想, 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3、从一个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角度:细节描写、思想感情、炼字 、烘托。 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 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 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参考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雾弥漫的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 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品类 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媲美。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 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 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 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香腮雪②。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
①“小山”指屏风上的画,“金明灭”指初日光辉 映照屏山上的彩画。也可以说“小山”指眉山, “金明灭”指鹅黄残妆有明有暗。
②“鬓云”指鬓发蓬松像云朵,“度”有飞动、 遮掩的意思。
1、作者怎样描写这一贵族女子的精神世界的?
①动作描写:细致刻画贵族女子睡眠、懒起、 画眉、照镜、穿衣等一系列娇慵的动作.
②环境描写:闺房的陈设、气氛、绣有双鹧鸪的罗襦。
2、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深隐含蓄地体现出她的处境及空虚孤独、无聊苦闷的心情。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就以鹧鸪 的成双成对来衬托女子的孤单寂寥。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 们的情怀相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 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二、爱情思怨,孤独寂寞。
鹧鸪喜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 美好爱情意象如同“燕子”“鸳鸯” 。最多的是取其 反面,写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与思念之情。也就是雌雄和 鸣,两者的啼声不同,一呼一应,这自然而然地令人想 到夫唱妇随夫妻恩爱,而对于那些天各一方的游子思妇 来说,这雌雄相和的鹧鸪啼声就不那么动听了,反而会 令他们倍增相思之苦。所以诗词中的鹧鸪啼还常常被用 以衬托游子思妇孤寂相思之情,如刘禹锡《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霞映树鹧鸪鸣。”女子正因看不到心上人而惆怅之时, 耳边却响起了鹧鸪一呼一应的雌雄对啼,岂不更让她难 过!
二、爱情思怨,孤独寂寞。 三、失意愁苦。因其声凄切,
常寓艰难之处 境,惆怅之心情。
四、兴亡之叹。 五、隐逸闲情 六、春光易逝
4、佳人的春闺之怨。
5、离人的怀人之意。
总之,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杜鹃或喻 游子,或喻君王,或喻志士,或喻佳人, 或喻离人……都寄托了诗人的伤感和哀 怨。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 皆为诗词之所宠爱。
借鹧鸪声表惜别劝阻之意的诗,前人已写过不少。 诗人独辟蹊径,运用异向思维选择了新的角度,表达 了新颖深刻的意旨。
末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将意思更翻进一层:如今世 途险恶,好比遍地皆是关隘险境,如果说“行不得” 的话,那么无论往何处都行不得,可是人们为了生计, 又不得不在外奔波,在这种情况下,鹧鸪整日不辞辛 苦地叫唤“行不得也哥哥”是为了谁,而且又有什么 意义呢?这样,就由感叹旅途的艰难愁苦更深一层地 推进到感叹世途的险恶崎岖,使这首诗立意更加深刻, “遍地关山行不得”一句,是诗中片言居要的关键句, 它含蓄地反映了清王朝封建统治下政治专横、文网森 严、庶民百姓处世艰危的黑暗现实,在诗中又起了转 折生波的作用。
写的则是行役的艰难和闻声的悲苦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伴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简要概括鹧鸪的形象特点。
暖戏烟芜、斑羽色斓醒目、高雅风致和山鸡同列 、鸣声哀怨凄切 。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试加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