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1.引言1.1 目的1.2 背景1.3 范围1.4 参考文献2.概述2.1 风险管理定义2.2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3.风险识别与评估3.1 风险识别的方法3.2 风险评估的过程3.3 风险评估的工具和技术3.4 风险评估的结果4.风险监测与控制4.1 风险监测的目标4.2 风险监测的方法4.3 风险控制的原则4.4 风险控制的措施5.风险应对与应急5.1 应对风险的策略5.2 应急响应的准备工作5.3 应急响应的流程5.4 应急响应的演练6.风险监督与纠正6.1 风险监督的目的6.2 风险监督的方法6.3 风险纠正的流程6.4 风险纠正的效果评估7.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7.1 职责分工7.2 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7.3 资源投入与调配8.员工培训与意识8.1 培训计划与内容8.2 培训方式与工具8.3 培训效果的评估8.4 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附件:附件1:风险识别与评估工具使用手册附件2:风险监测与控制流程图附件4:风险监督与纠正报告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数据隐私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3.商业秘密:指商业银行合法拥有的,不为公众所知悉,对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实质性意义并且其合法权益得以保护的商业信息。
4.个人信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5.技术风险:指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引起的可能对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及信息资源等造成损失的各类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
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2、风险管理框架2.1 风险识别和评估2.1.1 信息系统漏洞评估2.1.2 安全事件监测和响应2.2 风险治理与策略2.2.1 监督与审查机制2.2.2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更新2.3 风险控制与监测2.3.1 访问控制管理2.3.2 风险评估与监测工具2.4 风险通报与沟通2.4.1 内部风险通报机制2.4.2 外部风险信息共享3、风险识别与评估3.1 业务风险3.1.1 客户信息安全风险3.1.2 交易运营风险3.2 技术风险3.2.1 网络安全风险3.2.2 数据管理风险3.3 外部环境风险3.3.1 法律法规风险3.3.2 自然灾害风险4、风险治理与策略4.1 信息安全组织与责任4.1.1 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4.1.2 信息安全责任分工4.2 风险管理策略4.2.1 信息安全目标与指标 4.2.2 风险管理流程4.3 内部控制与合规要求4.3.1 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4.3.2 合规性要求与监督5、风险控制与监测5.1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5.1.1 用户权限管理5.1.2 口令与密钥管理5.2 安全事件与漏洞监测5.2.1 安全事件响应流程 5.2.2 漏洞评估与修复5.3 备份与恢复5.3.1 数据备份策略5.3.2 灾难恢复计划6、风险通报与沟通6.1 内部风险通报6.1.1 内部风险报告机制6.1.2 内部风险沟通会议6.2 外部风险信息共享6.2.1 外部风险信息收集与分析6.2.2 合作伙伴与监管机构沟通附件:- 附件1: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图- 附件2:风险评估工具使用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安全:指对信息资源进行保护,确保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2、风险管理:指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以达到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水平的过程。
3、访问控制:指对系统资源的使用进行控制,确保只有经授权的用户、程序和进程能够访问资源。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wDgzD9M。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3XFlI8Z。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yyLvG1t。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mI8D41d。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W8L5hSm。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k2W6Tcn。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
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2iV6vEC。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1. 引言本指引旨在为银行业提供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指导,以确保银行业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信息科技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 信息科技风险概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系统的使用和依赖,银行面临的各种可能影响信息系统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的威胁。
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原则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风险识别与评估:银行应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 风险治理与控制:银行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治理措施,并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
- 持续监测与改进:银行应定期监测信息科技风险,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 信息共享与合作:银行应与相关机构和其他银行共享风险信息,进行合作,共同应对信息科技风险。
4.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治理结构:银行应建立明确的信息科技风险治理结构,明确责任和职责。
- 风险识别与评估:银行应建立科学的信息科技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及时识别并评估风险。
- 风险控制与防范:银行应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减少和防止信息科技风险的发生。
- 事件响应与恢复: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事件响应和恢复机制,及时响应和恢复信息科技风险事件。
- 管理与监测:银行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监测体系,确保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管理。
5.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实施银行应制定详细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实施。
方案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防范、监测和响应等内容。
6.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相关监管机构应对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信息科技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7. 附则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银行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
银行应根据本指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参阅《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全文。
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
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证券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广泛运用信息科技,极大地提高了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质量,但同时信息科技风险日益凸显。
为规范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控,保护客户信息安全,中国证监会制定了《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指引内容本指引包括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概述、组织架构及职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信息安全、合规与风险管理、信息科技服务外包管理、信息科技应急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八个部分。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概述该部分主要探讨了信息科技风险的意义、风险的特性、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以及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适用范围等内容。
组织架构及职责该部分着重论述了证券公司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应设立独立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并明确了该部门的职责。
同时,为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监管力度,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的运行方式也进行了规范。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该部分阐述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包括信息科技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与管理、监测与反馈、评估与改进等四个环节。
信息安全、合规与风险管理该部分主要阐明了证券公司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应加强信息安全、合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包括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合规制度建设与实施以及风险管理评估等。
信息科技服务外包管理该部分主要探讨了证券公司在选择信息科技服务外包机构时应注意的事项及信息科技服务外包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信息科技应急管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证券公司在应对信息科技安全事件和应急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及防范和应对信息科技突发事件的策略和流程。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披露该部分主要讨论了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具体做法,包括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和有效性等。
结论《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制定,有利于规范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行为,提高证券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和信息安全。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金融服务已成为常态。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技术风险的增加,这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提出了挑战。
因此,科技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工作之一。
信息科技风险的特点信息科技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信息化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一种特殊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普遍性:信息科技风险涉及到商业银行每一个信息化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多样性:信息科技风险种类繁多,包括网络安全风险、系统故障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
3.迅速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科技风险也在不断变化,要求商业银行能随时应对新的风险挑战。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原则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风险管理全员参与原则:风险管理是全行员的责任,应该建立整体风险管理意识。
2.科学决策原则: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客观的风险评估基础上,避免主观决策带来的隐患。
3.风险防范原则:预防胜于治疗,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的预防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4.持续改进原则: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持续改进管理措施,适应新的风险形势。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如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1.风险识别与评估:商业银行应该对自身信息科技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与评估,包括对风险的来源、形式、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
2.风险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机制,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等方面,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3.风险监控与报告: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报告风险情况,以便及时应对和处理。
4.应急响应与处置: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风险应急响应与处置机制,确保在发生风险时能够迅速应对并有效处置。
结语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事关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并按照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原则进行落实。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1. 引言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是为了帮助银行机构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信息科技风险而制定的一套指导原则和方法。
本指引旨在帮助银行机构建立健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科技环境和风险挑战。
2.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2.1 风险识别在风险识别阶段,银行机构需要全面了解其信息科技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关联性,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包括对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架构以及数据存储和传输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
2.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阶段,银行机构需要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业务运营和信息系统安全的潜在影响。
评估的指标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以及紧急程度等。
2.3 风险控制在风险控制阶段,银行机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和规程,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控和防护措施等。
2.4 风险监测与应对在风险监测与应对阶段,银行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包括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和处置安全事件,以减少损失和影响。
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3.1 领导支持与承诺银行机构的高层领导应给予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目标,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3.2 风险管理团队银行机构应组建专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策略,协调各部门的合作,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方法银行机构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全面了解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4 安全策略与规程银行机构应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和规程,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安全性。
3.5 信息系统监控与防护银行机构应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监控和防护机制,包括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安全审计等,以及及时更新和修补系统漏洞。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目录:第一章 \t引言\t\t1.1 背景\t\t1.2 目的和范围\t\t1.3 定义和缩写\t\t第二章 \t风险管理框架\t\t2.1 整体风险管理框架\t\t2.2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流程\t\t2.3 风险识别和评估\t\t\t2.3.1 内部控制要点\t\t\t2.3.2 外部环境因素\t\t\t2.3.3 风险识别和分级评估\t\t2.4 风险应对\t\t\t2.4.1 风险治理\t\t\t2.4.2 风险管理策略\t\t\t2.4.3 风险防范和控制\t\t\t2.4.4 风险监测和评价\t\t\t2.4.5 应急响应和恢复\t\t2.5 风险监管和报告\t\t第三章 \t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要素\t\t3.1 组织结构和职责\t\t\t3.1.1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委员会\t \t\t3.1.2 风险管理部门\t\t\t3.1.3 内部稽核部门\t\t\t3.1.4 各业务部门\t\t3.2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t\t\t3.2.1 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t \t\t3.2.2 风险管理流程\t\t\t3.2.3 风险分类和评估\t\t\t3.2.4 风险应对和控制\t\t\t3.2.5 风险监测和报告\t\t3.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具\t \t\t3.3.1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t \t\t3.3.2 风险评估和监测工具\t \t\t3.3.3 应急响应和恢复工具\t \t第四章 \t信息科技风险领域\t\t4.1 系统安全风险\t\t\t4.1.1 网络安全\t\t\t4.1.2 数据安全\t\t\t4.1.3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t \t4.2 业务连续性风险\t\t\t4.2.1 业务连续性规划\t\t\t4.2.2 冗余和备份机制\t\t\t4.2.3 业务恢复测试\t\t4.3 第三方风险\t\t\t4.3.1 第三方评估和监测\t \t\t4.3.2 合同和协议管理\t \t\t4.3.3 第三方准入控制\t \t4.4 IT项目风险管理\t\t\t4.4.1 项目风险评估\t\t\t4.4.2 项目管理流程\t\t\t4.4.3 项目监控和评估\t \t第五章 \t信息科技风险监管\t \t5.1 监管要求\t\t\t5.1.1 法律法规\t\t\t5.1.2 监管机构要求\t\t5.2 监管报告\t\t\t5.2.1 内部监测报告\t\t\t5.2.2 监管部门报告\t\t\t5.2.3 外部披露\t\t附件:附件1、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工具附件3、第三方评估表格附件4、IT项目风险评估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是指中国国家法律对商业银行的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文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信息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信息科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本文将讨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如何制定和执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1.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安全风险、系统故障风险和技术变革风险等。
在数字化时代,大量客户数据储存在电子系统中,数据安全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
此外,系统故障或技术故障可能导致交易中断和服务中断。
技术的不断变革也给银行带来了风险,因为新技术的引入可能会导致新的安全漏洞或系统不稳定性。
2.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重要性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帮助银行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能够规范银行的信息科技操作和管理流程,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指引的制定还能为银行员工提供科学、统一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要素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需要包括以下要素:3.1 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导银行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银行应确保对重要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并实施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
3.2 安全控制措施:明确银行信息科技操作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
银行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3.3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定应对信息科技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事前准备、事中处理和事后评估。
银行应建立紧急通讯机制和系统恢复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作出应对。
3.4 员工培训和监督:确保银行员工具备必要的信息科技安全知识和技能。
银行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技术能力。
同时,银行应建立监督机制,对员工的信息科技操作进行监控和检查。
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的运维和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引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信息科技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中国银监会于xxxx年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本文将对该指引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引言《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是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推动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确保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保障金融业务的稳定运行。
二、风险管理框架本指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适用于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
框架包括风险管理目标、组织结构和角色职责、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措施、信息科技事件响应等方面的内容。
商业银行可根据该框架,制定和完善自身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
三、风险管理目标指引明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商业银行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手段,确保信息系统在关键架构、系统运维、业务运行等方面的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四、组织结构和角色职责为了有效管理信息科技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角色职责。
指引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各级岗位的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
五、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
指引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全面识别信息系统风险,包括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
同时,指引明确风险评估结果的报告要求,确保风险评估工作的透明和可追溯性。
六、控制措施为了降低信息科技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等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防范风险。
同时,指引还规定了对外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商业银行应考虑信息科技风险对外部客户带来的潜在影响。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文号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一、引言
二、背景
2.1 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性
2.2 信息科技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威胁
三、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原则
3.1 风险管理的核心原则
3.2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流程
四、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4.1 漏洞管理
4.1.1 漏洞的定义和分类
4.1.2 漏洞管理流程
4.1.3 漏洞管理工具的应用
4.2 安全事件的监测与响应
4.2.1 安全事件监测的重要性
4.2.2 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的流程
4.2.3 安全事件响应工具的应用
4.3 数据备份与恢复
4.3.1 数据备份的目的与要求
4.3.2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流程
4.3.3 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的选择
4.4 网络安全设备的选用与管理
4.4.1 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
4.4.2 网络安全设备的选用原则
4.4.3 网络安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五、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5.1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风险管理提出的挑战
5.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六、总结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文号
2.XXXX年XX月XX日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发布的相关文件
3.XXXX年XX月XX日银行协会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
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1. 引言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适用于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工作。
本指引旨在明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范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流程、工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 指引内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当遵循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等方面。
2.2 风险管理的组织商业银行应当设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具有风险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和执行。
风险管理的组织应当包括内部风险管理、外部风险管理和协同风险管理等方面。
2.3 风险管理的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管理政策、规程、流程、制度和标准等方面。
制度的建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银行监管要求,并对具体业务进行细化。
2.4 风险管理的流程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流程、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流程、风险监测和反馈的流程等方面。
风险管理的流程应当合理、有效,并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
2.5 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包括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风险控制技术和手段等方面。
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应当能够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2.6 风险管理的评估商业银行应当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控制和应对、风险监测和反馈等方面。
评估应当定期进行,评估结果应当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产生实际作用和改进效果。
3.《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商业银行应当认真研究和遵守指引中的各项要求,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在经济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下,确保银行业健康发展和公众资金安全。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
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1:引言1.1 背景与目的1.2 适用范围1.3 术语与定义2:风险管理框架2.1 风险识别与评估2.1.1 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2.1.2 内部控制评估2.1.3 外部审计与评估2.1.4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2.2 风险治理与控制2.2.1 风险治理框架2.2.2 风险控制措施2.2.3 风险监测与报告2.3 风险应对与应急计划2.3.1 风险应对策略2.3.2 风险应急计划2.3.3 业务连续性计划3:信息系统安全3.1 信息资产保护3.1.1 安全分类与分级3.1.2 信息资产管理制度3.1.3 信息资产风险评估3.1.4 信息资产安全控制3.2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3.2.1 访问控制策略3.2.2 身份认证机制3.2.3 会话管理3.2.4 权限管理3.3 网络与通信安全3.3.1 网络安全管理3.3.2 网络拓扑设计3.3.3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3.3.4 通信安全3.4 应用系统安全3.4.1 应用系统开发3.4.2 应用系统运维3.4.3 应用系统备份与恢复3.4.4 应用系统安全漏洞管理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4.1 数据分类与处理4.2 数据安全管理4.2.1 数据备份与恢复4.2.2 数据传输与传送4.2.3 数据存储与销毁4.3 隐私保护4.3.1 隐私政策4.3.2 隐私告知与征得同意4.3.3 隐私保护措施5:技术合规与监管要求5.1 国家法律法规5.2 监管机构要求5.3 行业标准与规范5.4 自律组织要求6:附件注释:- 风险识别与评估: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评估、外部审计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等。
- 风险治理与控制:管理和控制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框架和措施,包括风险治理框架、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监测与报告等。
- 风险应对与应急计划:应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策略和应急计划,包括风险应对策略和业务连续性计划等。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解读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解读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运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我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指导商业银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信息科技风险。
本文将对该指引进行解读,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指引的背景和意义1.1 指引的制定背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制定背景源于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广泛应用和风险管理问题的日益突出。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传统风险监管和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需要,因此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指引来规范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
1.2 指引的意义和作用该指引的发布,对于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明确的管理标准和方法。
指引强调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从技术、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要求商业银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信息科技风险。
指引的发布将推动商业银行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指引内容解读2.1 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从整体上构建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框架,包括风险管理原则、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流程等内容。
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确保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2 风险识别和评估指引强调了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重要性,要求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识别和评估,包括对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市场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
2.3 风险防范和控制指引对风险防范和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加强外部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信息科技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4 风险监测和报告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信息科技风险,同时强调了监管部门对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和报告的重要性,以便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介入并协助商业银行解决风险。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解读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解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是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重要文件,它旨在指导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方面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本文将对该指引进行解读,力求全面、深入地分析其内容及意义。
指引强调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系统既是战略性工具,也是潜在的脆弱点。
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
指引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等方面,并具体强调了营造风险管理文化、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计划等具体措施。
指引详细介绍了信息科技风险的分类和评估方法。
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准确分类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指引列举了常见的信息科技风险类型,包括网络安全风险、系统风险、数据风险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风险定价和定量测试等。
指引还阐述了信息科技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指引中提出了不同层面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战略层面、运营层面和技术层面,涵盖了战略规划、内控体系建设、技术监管、应急响应等方面。
指引还强调了监督评估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监督评估是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指引对监督评估的内容、方法和周期进行了规定。
指引还要求商业银行要及时和全面地披露风险相关信息,以便市场和监管部门及时了解风险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发布对于引导商业银行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指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和实施细则,全面指导了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
指引的发布也激励了商业银行更加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并应对日益增长的信息科技风险挑战。
希望本文的解读可以进一步推广《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为广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解读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解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是中国银行监管机构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指导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领域管理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通过对该指引的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要求和标准。
该指引强调了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指出了信息系统对银行运营、业务开展、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技术风险,需要加强对这些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指引明确了信息科技风险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系统风险、数据和信息安全风险、网络和通讯风险、业务连续性风险等。
针对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责任分工、风险管理流程、内部控制和外部合作等方面。
指引规定了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政策、流程和控制措施;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确保及时识别、评估和监测信息科技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范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
指引还强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和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示。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为商业银行规范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商业银行应该按照该指引的要求,不断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确保银行的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稳定。
银监发[2009]19号-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
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
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六)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
加强信息科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七)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独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报告进行确认并落实整改。
(八)每年审阅并向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年度报告。
(九)确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所需资金。
(十)确保银行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遵守经其批准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安排相关培训。
(十一)确保本法人机构涉及客户信息、账务信息以及产品信息等的核心系统在中国境内独立运行,并保持最高的管理权限,符合银监会监管和实施现场检查的要求,防范跨境风险。
(十二)及时向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告本机构发生的重大信息科技事故或突发事件,按相关预案快速响应。
(十三)配合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做好信息科技风险监督检查工作,并按照监管意见进行整改。
(十四)履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其他相关工作。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设立首席信息官,直接向行长汇报,并参与决策。
首席信息官的职责包括:(一)直接参与本银行与信息科技运用有关的业务发展决策。
(二)确保信息科技战略,尤其是信息系统开发战略,符合本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三)负责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信息科技部门,承担本银行的信息科技职责。
确保其履行:信息科技预算和支出、信息科技策略、标准和流程、信息科技内部控制、专业化研发、信息科技项目发起和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和升级、信息安全管理、灾难恢复计划、信息科技外包和信息系统退出等职责。
(四)确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使有关管理措施落实到相关的每一个内设机构和分支机构。
(五)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
(六)履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其他相关工作。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对信息科技部门内部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各岗位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重要岗位应制定详细完整的工作手册并适时更新。
对相关人员应采取下列风险防范措施:(一)验证个人信息,包括核验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明、工作经历和专业资格证书等信息。
(二)审核信息科技员工的道德品行,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
(三)确保员工了解、遵守信息科技策略、指导原则、信息保密、授权使用信息系统、信息科技管理制度和流程等要求,并同员工签订相关协议。
(四)评估关键岗位信息科技员工流失带来的风险,做好安排候补员工和岗位接替计划等防范措施;在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后及时变更相关信息。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设立或指派一个特定部门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并直接向首席信息官或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
该部门应为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小组的成员之一,负责协调制定有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尤其是在涉及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合规性风险等方面,为业务部门和信息科技部门提供建议及相关合规性信息,实施持续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跟踪整改意见的落实,监控信息安全威胁和不合规事件的发生。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在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岗位,负责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制订和执行信息科技审计计划,对信息科技整个生命周期和重大事件等进行审计。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按照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机构信息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和制度,并使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并遵照执行。
确保购买和使用合法的软硬件产品,禁止侵权盗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机构自主知识产权。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和及时披露信息科技风险状况。
第三章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制定符合银行总体业务规划的信息科技战略、信息科技运行计划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计划,确保配置足够人力、财力资源,维持稳定、安全的信息科技环境。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制定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领域:(一)信息分级与保护。
(二)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
(三)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
(四)访问控制。
(五)物理安全。
(六)人员安全。
(七)业务连续性计划与应急处置。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制定持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确定信息科技中存在隐患的区域,评价风险对其业务的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并确定风险防范措施及所需资源的优先级别(包括外包供应商、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依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评估结果,实施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应包括:(一)制定明确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定期进行更新和公示。
(二)确定潜在风险区域,并对这些区域进行详细和独立的监控,实现风险最小化。
建立适当的控制框架,以便于检查和平衡风险;定义每个业务级别的控制内容,包括:1.最高权限用户的审查。
2.控制对数据和系统的物理和逻辑访问。
3.访问授权以“必需知道”和“最小授权”为原则。
4.审批和授权。
5.验证和调节。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持续的信息科技风险计量和监测机制,其中应包括:(一)建立信息科技项目实施前及实施后的评价机制。
(二)建立定期检查系统性能的程序和标准。
(三)建立信息科技服务投诉和事故处理的报告机制。
(四)建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监管发现问题的整改处理机制。
(五)安排供应商和业务部门对服务水平协议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审查。
(六)定期评估新技术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已使用软件面临的新威胁。
(七)定期进行运行环境下操作风险和管理控制的检查。
(八)定期进行信息科技外包项目的风险状况评价。
第十九条中资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的机构及境内的外资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境内外监管机构关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要求,并防范因监管差异所造成的风险。
第四章信息安全第二十条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负责建立和实施信息分类和保护体系,商业银行应使所有员工都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组织提供必要的培训,让员工充分了解其职责范围内的信息保护流程。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应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职能。
该职能应包括建立信息安全计划和保持长效的管理机制,提高全体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就安全问题向其他部门提供建议,并定期向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提交本银行信息安全评估报告。
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应包括信息安全标准、策略、实施计划和持续维护计划。
信息安全策略应涉及以下领域:(一)安全制度管理。
(二)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三)资产管理。
(四)人员安全管理。
(五)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
(六)通信与运营管理。
(七)访问控制管理。
(八)系统开发与维护管理。
(九)信息安全事故管理。
(十)业务连续性管理。
(十一)合规性管理。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管理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流程。
用户对数据和系统的访问必须选择与信息访问级别相匹配的认证机制,并且确保其在信息系统内的活动只限于相关业务能合法开展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用户调动到新的工作岗位或离开商业银行时,应在系统中及时检查、更新或注销用户身份。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应确保设立物理安全保护区域,包括计算机中心或数据中心、存储机密信息或放置网络设备等重要信息科技设备的区域,明确相应的职责,采取必要的预防、检测和恢复控制措施。
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应根据信息安全级别,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安全域(以下简称为域)。
应该对下列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安全级别定义和评估结果实施有效的安全控制,如对每个域和整个网络进行物理或逻辑分区、实现网络内容过滤、逻辑访问控制、传输加密、网络监控、记录活动日志等。
(一)域内应用程序和用户组的重要程度。
(二)各种通讯渠道进入域的访问点。
(三)域内配置的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使用的网络协议和端口。
(四)性能要求或标准。
(五)域的性质,如生产域或测试域、内部域或外部域。
(六)不同域之间的连通性。
(七)域的可信程度。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通过以下措施,确保所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的安全:(一)制定每种类型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确保所有系统满足基本安全要求。
(二)明确定义包括终端用户、系统开发人员、系统测试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管理员等不同用户组的访问权限。
(三)制定最高权限系统账户的审批、验证和监控流程,并确保最高权限用户的操作日志被记录和监察。
(四)要求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可用的安全补丁,并报告补丁管理状态。
(五)在系统日志中记录不成功的登录、重要系统文件的访问、对用户账户的修改等有关重要事项,手动或自动监控系统出现的任何异常事件,定期汇报监控情况。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应通过以下措施,确保所有信息系统的安全:(一)明确定义终端用户和信息科技技术人员在信息系统安全中的角色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