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报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

合集下载

细胞合成工程实验报告

细胞合成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技术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合成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学习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胞,使其能够合成特定的化合物。

3. 通过实验验证改造细胞的合成能力。

实验原理:细胞合成工程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细胞中,使细胞能够合成特定的化合物。

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可以控制细胞合成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实验材料:1. 实验细胞:大肠杆菌(E. coli)2. 基因构建工具: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质粒载体等3. 实验试剂:DNA模板、引物、PCR试剂、抗生素等4. 实验仪器:PCR仪、电泳仪、离心机、培养箱等实验步骤:一、基因克隆与构建1. 设计并合成引物,用于扩增目的基因。

2. 使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

4. 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5. 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

二、细胞培养与转化1. 将阳性克隆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过夜。

2. 收集菌液,制备感受态细胞。

3. 将重组质粒与感受态细胞混合,进行电转化或化学转化。

4. 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转化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三、基因表达与产物检测1. 将阳性克隆接种于含有诱导剂的培养基中,诱导基因表达。

2. 收集培养液,进行蛋白质检测。

3. 使用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条带,确定目标蛋白的表达。

四、产物纯化与鉴定1. 对目标蛋白进行纯化,去除杂质。

2. 使用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纯化蛋白。

实验结果:1.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

2. 通过PCR和测序验证了重组质粒的正确性。

3. 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成功表达了目标蛋白。

4. 对目标蛋白进行纯化,并鉴定了其特性。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细胞合成工程的基本操作,从基因克隆、细胞转化到基因表达和产物检测,均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四-Western blot(七年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四-Western blot(七年制)

PAGE的聚合
需要催化剂——氧化还原系统作用,使Acr 单体带有游离基,从而与Bis进行聚合。 化学聚合:AP-TEMED系统 过硫酸胺(AP)作为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 (TEMED)为加速剂。


AP在水溶液中能产生游离基SO42-,使丙烯酰胺单
体的双键打开,活化形成自由基丙烯酰胺,然后游
分子筛效应与电荷效应

进入分离胶后,Gly-成为快离子 分离胶只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根据 各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同而分

凝胶的筛分特性取决于它的孔径,而孔径又是灌胶时所用 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绝对浓度的函数。用5~15%的丙烯 酰胺所灌制凝胶的线性分离范围如下表:
丙烯酰胺浓度(%)
*用吸瓶将加样孔内和玻璃板下面放密封条位置
的气泡全部排出
6.上样:
(1)marker 和样品均上20µl
(2)上样顺序:左→右:Marker--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g-球蛋白,

多余的上样槽不能空,加入等量上样缓冲液

100℃沸水,5min 蛋白变性
Sample
上样
Marker
Fermentas 预染
封闭
1. 取出两块膜,用滤纸将残留液体吸净后,将 两块膜的蛋白面相对放入封闭液( 5%BSA 或 5%脱脂奶粉用TBST配制) 2. RT(室温),1-2hours (摇床)或 4℃过 夜
抗体孵育
1 把膜从冰箱中取出, RT , 30min 。 注: 封闭液可回收 2. 膜放入杂交袋,加1:800倍稀释(根据抗体的 灵敏度而定)的抗体( HRP 标记的羊抗人 IgG 抗体),排出气泡,密封袋口。 3. 蛋白面朝上,RT下孵育1h 4. 摇床上漂洗 TBST 10min×3(也可5min×6)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蛋白质在样品中的表达水平。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标蛋白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情况,以验证实验假设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免疫印迹实验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首先,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将蛋白质样品按照分子量大小分离。

然后,将分离后的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如硝酸纤维素膜或聚偏二氟乙烯膜)上。

接着,膜与特异性抗体进行孵育,使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

最后,通过检测抗体的存在来确定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

检测抗体的方法通常包括使用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底物产生显色或发光信号,或者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通过荧光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材料细胞裂解液蛋白酶抑制剂蛋白标准品一抗(特异性针对目标蛋白)二抗(酶标记或荧光标记)化学发光底物(或荧光检测试剂)预染蛋白分子量标准硝酸纤维素膜或聚偏二氟乙烯膜电泳缓冲液转膜缓冲液封闭液(如脱脂奶粉或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洗涤液(含吐温 20 的磷酸盐缓冲液)2、设备电泳仪和电泳槽转膜装置摇床冰箱酶标仪(或荧光检测仪器)四、实验步骤1、蛋白样品制备收集细胞或组织样本,加入适量的细胞裂解液和蛋白酶抑制剂,在冰上裂解一定时间。

离心收集上清液,即为蛋白样品。

2、 SDSPAGE 电泳制备 SDSPAGE 凝胶,根据目标蛋白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分离胶浓度。

将蛋白样品与上样缓冲液混合,煮沸变性。

上样,进行电泳,直至溴酚蓝指示剂到达凝胶底部。

3、转膜电泳结束后,将凝胶浸泡在转膜缓冲液中平衡。

按照“三明治”结构组装转膜装置,依次为阴极、滤纸、凝胶、膜、滤纸、阳极。

在冰浴或冷室中进行转膜,根据蛋白分子量和转膜条件确定转膜时间。

4、封闭转膜结束后,将膜放入封闭液中,在摇床上孵育一定时间,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blot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blot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blotWestern blot实验报告摘要:目的:学习并掌握western blot分离蛋白及观察方法方法:western blot结果:见后文结论:western blot能很好地分离蛋白关键词:western blot、分离、小鼠组织、蛋白Western blot test reportAbstract: objective: Learn and master the western blot protein isolated and observation method Methods: western blot:,sds-page and electric transferResults: see belowKey words: Western blot、separate、mouse tissues、protein 前言: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

不同的是,Western 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

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

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

目前,Western 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 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 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通过比较目标蛋白质与内参蛋白质的信号强度,可以得出目标蛋白质在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2. 蛋白质的分子量:通过比较标准蛋白的分子量和目标蛋白质的分子量,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分子量。

3. 蛋白质的特异性:通过比较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

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样本制备:确保样本的质量和数量,避免样本降解或污染。

2. 抗体选择: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抗体,避免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3. 实验条件: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和一致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释,避免误导实验结果。

总之,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实
验中需要注意细节和规范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重组蛋白实验报告

重组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表达重组蛋白的载体,并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随后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目标蛋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 pET-28a载体- 目的基因片段- restriction enzymes (EcoRI, BamHI)- T4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限制性内切酶缓冲液- DNA分子量标准- 质粒提取试剂盒- 诱导剂 (IPTG)- 细胞培养试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等)- 纯化柱(Ni柱)2. 实验仪器:- PCR仪- 紫外分光光度计- 凝胶电泳仪- Western Blot系统- 离心机- 流式细胞仪三、实验方法1. 基因克隆:- 使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使用EcoRI和BamHI进行酶切。

- 将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与pET-28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对转化后的细胞进行PCR检测,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阳性克隆。

2. 重组蛋白表达:- 将阳性克隆接种于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 加入IPTG诱导剂,调节IPTG浓度至0.1 mM,诱导表达重组蛋白。

- 收集细胞裂解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

3. 重组蛋白纯化:- 使用Ni柱对细胞裂解物进行亲和纯化。

- 通过梯度洗脱,收集含有重组蛋白的洗脱液。

- 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纯化蛋白的纯度。

4. 重组蛋白活性检测:-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蛋白的活性,以验证其功能。

四、实验结果1. 基因克隆:- 成功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经PCR和酶切验证无误。

2. 重组蛋白表达:- 在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出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目的蛋白条带清晰。

3. 重组蛋白纯化:- 使用Ni柱纯化后,重组蛋白的纯度达到90%以上。

4. 重组蛋白活性检测:-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活性。

08实验八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质资料

08实验八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质资料

12%分离胶
试剂名称
ddH2O 30% Acr-Bis(29:1) 1.5 mol/L Tris-HCl(pH8.8)
10% SDS TEMED(加速剂) 10% AP(催化剂,最后加)
总体积
加液量
2.5 mL 3.0 mL 2.0 mL 75 uL 10 uL 75 uL 7.5 mL
5%浓缩胶
100 mmol/L Tris-HCl,pH7.5 10 mL
DAB储存液(40 mg/mL) 200 uL
NiCl溶液(80 mg/mL)
50 uL
30% H2O2
30 uL
Western Blotting 试剂
6.一抗(兔抗GST) 按1:1000稀释,15 mL TTBS中加入15 uL抗体。
压调到130 V,溴酚蓝接近胶底部时,停止电泳。 8. 拆开玻璃板,切去多余的凝胶。(不要染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预未已第 第第 第 染纯纯一 一二 二
化化组 组组 组 号 号号 号 管 管管 管 纯 纯纯 纯 化 化化 化
3
2
3
2
30 uL
30 u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arker 5 uL
30 uL
9 d 14 d 19 d
24 d
Marker
250 KD 95 72
55
36 28
实验材料和试剂
SDS-PAGE试剂
1. 30%丙烯酰胺:29 g丙烯酰胺,1.0 g N,N-亚甲基双 丙烯酰胺,溶于60 mL水中,加热溶解,补水至 100 mL。过滤,4℃保存。
2. 10% AP(过硫酸铵):1.0 g AP,加10 mL水(现 用现配后失效)。

实验七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

实验七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

二试剂和器材
1.试剂 PBS: NaCl 8g,KCl 0.2g,Na2HPO4 1.44g,KH2PO4 0.24g 加双蒸水800ml,用HCl调pH到pH7.4,再加水到1000ml, 分装后,15磅20分钟灭菌。 4-氯萘酚显色液:用30mg 4-氯萘酚(简称4-CN)溶 于1ml无水乙醇中制成母液。将50µ14-CN对母液和 5µ130%的H2O2加入到5ml 0.05M/L Tris-Cl(pH7.6)中。 氨基黑染色液:0.1%氨基黑10-B、45%甲醇、10%冰 乙酸 氨基黑脱色液:90%甲醇、2%冰乙酸、8%水
一 实验原理
电泳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体支持物 上是通过电转移仪器完成的。它是将固 体支持物面对阳极、凝胶面对阴极,二 者结合在一起,然后将外面二侧用 Whatman 3MM滤纸结合,形成“三明治” 结构,放入电转移仪器上,加入电泳缓 冲液,通上电源后,蛋白质即可从凝胶 上转移到固体支持物上。
一 实验原理
二试剂和器材
2.器材 电转移仪器 恒温摇床 硝酸纤维素薄膜 Whatman 3MM滤纸 电泳仪 裁纸刀 φ25cm培养皿
玻璃棒
三 操作步骤
1蛋白质电转移 戴上手套,取下SDS-PAGE凝胶,小心剥离凝胶。裁剪与凝胶同样大的 硝酸纤维素薄膜和六层Whatman 3MM滤纸,在硝酸纤维素薄膜左下角 剪去一角作为标记。将硝酸纤维素薄膜漂浮于去离子水的表面,使水从 膜的下部浸透以去除其间气泡,将Whatman 3MM滤纸在电转移缓冲液 中浸湿,用蒸馏水淋洗石墨电极,先将三层浸湿的滤纸放在阳极上,在 滤纸表面滚动玻璃棒以除去其间的气泡,再将浸湿的硝酸纤维素薄膜小 心平铺在滤纸上,用玻璃棒小心去除气泡。随后将12%SDS-PAGE凝胶 舒展平铺在硝酸纤维素薄膜上,用玻璃棒小心去除气泡,再将三层浸湿 的滤纸平铺在凝胶上,沁心去除气泡,最后加上石墨电极板,接通电源 进行电转移,电流的大小由凝胶的大小决定,为0.65mA/平方厘米。电 转移2小时后,停止通电,卸掉电转移装置,取下凝胶进行考马斯亮兰 染色,以检测电转移是否完全。小心取下硝酸纤维素薄膜,放在一张干 滤纸上,吸干30-60分钟后,开始进显色反应。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它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将待测蛋白质进行电泳分离,并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最终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标蛋白质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变化情况,以深入了解该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二、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样本。

样本可以是细胞或组织。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A 细胞和B细胞作为样本,分别进行后续实验。

2. 蛋白质提取将A细胞和B细胞分别加入适量的细胞裂解缓冲液,通过离心等操作将细胞裂解并获取蛋白质提取物。

3. SDS-PAGE电泳分离将蛋白质提取物加入SDS-PAGE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

电泳时间和电压根据实验需要来确定。

4. 转膜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

转膜可以通过湿法或半湿法等方法实现。

5. 阻断将转膜后的聚丙烯酰胺膜放入阻断液中,在室温下进行阻断。

阻断的目的是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6. 一抗处理将目标蛋白质的一抗加入到含有阻断液的培养皿中,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放置在一抗液中,进行一抗处理。

一抗的选择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来确定。

7. 洗涤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从一抗液中取出,进行洗涤。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8. 二抗处理将与目标蛋白质一抗结合的二抗加入到含有阻断液的培养皿中,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放置在二抗液中,进行二抗处理。

9. 洗涤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从二抗液中取出,再次进行洗涤,确保清洗干净。

10. 显色将合适的显色剂加入到含有阻断液的培养皿中,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放置在显色剂中,进行显色反应。

显色剂的选择根据实验需要和目标蛋白质的特性来确定。

11. 照相观察显色结果,并使用相机拍摄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记录实验结果。

三、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使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A细胞和B细胞中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鉴定特定的蛋白质。

下面将分别介绍Western blot的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论: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确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可以定量检测特定蛋白质在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比如癌细胞中的肿瘤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是否下调,通过和对照组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2. 确定蛋白质的鉴定:Western blot可以用于鉴定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通过与已知目标蛋白的分子量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其身份。

3. 确定蛋白质的修饰状态:一些蛋白质在翻译后会发生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等,这些修饰状态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通过Western blot可以检测修饰状态,并进一步探究其功能。

注意事项:在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至关重要,要确保样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使用磷酸化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避免蛋白质在制备过程中被降解。

2. 蛋白质的分离:Western blot一般需要将蛋白质进行SDS-PAGE电泳,要注意合理选择电泳条件和胶液浓度,以达到最佳的蛋白质分离效果。

同时还需要确保样品装载均匀,可与内参蛋白进行标准化。

3. 转膜条件:Western blot的关键步骤是将分离的蛋白质迁移到聚丙烯酰胺薄膜。

转膜条件包括电流、时间和转膜缓冲液的配方,需要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性质进行优化,以确保迁移的效率和完整性。

4. 主抗体选择:选择适当的主抗体对目标蛋白进行检测,主抗体的产地、克隆型和浓度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优化,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5. 二级抗体选择:Western blot实验中一般需要使用带有酶标记物(如HRP)的二级抗体来检测主抗体与蛋白质结合情况。

Western-Blotting实验报告

Western-Blotting实验报告

Western-Blotting实验报告Western Blotting本次试验的⽬的是使同学们掌握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标蛋⽩的原理和熟悉Western Blotting的⽅法,并了解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Western Blotting的blotting译为印迹法,是指将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后利⽤相应的探测反应来检测样品的⼀种⽅法。

1975年,Southern建⽴了将D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并利⽤DNA-RNA杂交检测特定的DNA⽚段的⽅法,称为Southern印迹法。

⽽后⼈们⽤类似的⽅法,对RNA和蛋⽩质进⾏印迹分析,对RNA的印迹分析称为Northern印迹法,对单向电泳后的蛋⽩质分⼦的印迹分析称为Western印迹法,对双向电泳后蛋⽩质分⼦的印迹分析称为Eastern印迹法。

Western既可以定性,⼜可以半定量,是初步鉴定蛋⽩质最⽅便也是最通⽤的⽅法。

它通常分为两种⽅法:同时Western⼜具有多种识别蛋⽩质的显⾊⽅法,主要有以下⼏种:i. 放射⾃显影ii. 底物化学发光ECL iii. 底物荧光ECF iv. 底物DAB呈⾊现常⽤的有底物化学发光ECL和底物DAB呈⾊。

⼀、实验原理Western Blotting(蛋⽩质免疫印迹法)是将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奋⼒的蛋⽩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共价键形式吸附蛋⽩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物学活性不变。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质为抗原,与之对应的第⼀抗体发⽣免疫结合反应,⼀抗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抗体发⽣免疫结合反应,经过底物显⾊活放射⾃显影以检查电泳分离的提议⽬的蛋⽩成分。

蛋⽩质印迹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性⾼、敏感等诸多优点,能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鉴别和定量检测。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和催化剂(AP)、加速剂(TEMED聚合成的三维⽹孔结构(凝胶)。

生化实验九 Western_blot的原理、操作

生化实验九  Western_blot的原理、操作

实验九 Western blot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原理: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组分,并转移至固相支持物,通过特异性试剂(抗体)作为探针,对靶物质进行检测,蛋白质的Western印迹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和固相免疫测定的特异敏感等多种特点,可检测到低至1~5ng(最低可到10-100pg)中等大小的靶蛋白。

一、抗原的选择和制备A:样品的制备1 组织:组织的处理方法:组织洗涤后加入3倍体积预冷的PBS,0℃研磨,加入5×STOP buffer,180W,6mins,0℃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

加入β-ME(9.5ml加入0.5ml),溴酚蓝(9.5ml加入0.5ml)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2 细胞:细胞的处理方法:离心收集细胞或者直接往细胞培养瓶内加入5×STOP buffer,收集,180W,6mins,0℃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

加入β-ME(9.5ml加入0.5ml),溴酚蓝(9.5ml加入0.5ml)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3 分泌蛋白的提取(特例):直接收集分泌液,加入β-ME、溴酚蓝制样。

二、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SDS-PAGE)A:实际操作1.做胶前的准备1)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干净的 spacer、comb 和架子。

2)检查是否有新鲜的,足量10%APS,没有立刻重配。

3)按将要检测的抗体对应的原始抗原的分子量大小,计算出胶的浓度,并算出分离胶各组分的用量。

2.制胶,电泳1)装好架子。

2)按照下面配方配制分离胶。

(单位:ml,Total: 8ml)在胶上面加入一层蒸馏水,促进胶更好的凝集。

3)4)待胶凝集好后,上样,电泳。

上层胶用60-80V电压,当样品至分离胶时,用100-120V 电压。

一般电泳时间在1.5小时左右。

实验三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Western boltting鉴定

实验三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Western boltting鉴定

实验三重组蛋白的表达及Western boltting鉴定一、实验内容1.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2.重组蛋白的Western boltting鉴定。

二、实验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方法,掌握Western bolt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方法1.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与SDS-PAGE分析(1)将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胞在LB平板(含抗生素)上划线,37℃培养过夜。

(2)从LB平板挑取单菌落分别移至2 mL的LB培养液(含抗生素),37 ℃振荡培养过夜。

(3)将过夜培养物按1:100转接于2 mL的LB培养液(含抗生素),37℃继续振摇培养至细菌生长对数中期(OD600值达0.5~0.6)。

(4)加入IPTG至终浓度0.5 mmol/L,37℃诱导表达3~6 hr。

(5)取200 μL菌液装入1.5 mL Eppendorf管中,以5000 rpm离心1 min,得到菌体细胞。

将细胞重悬于30 μL水,再加入10 μL 4 × SDS-PAGE加样缓冲液,混匀,100℃煮沸10 min后,12,000 rpm离心2 min,吸取上清转移至另一新的离心管中。

(6)样品取5~10 μL进行SDS-PAGE分析。

2.Western blot分析(1)取4 μL阳性克隆诱导后的样品,利用15%SDS-PAGE电泳分离。

(2)用半干式电转移法将蛋白转至NC膜上。

a.将聚丙稀酰胺凝胶浸泡在电转移缓冲液中平衡10 min。

b.裁剪与凝胶大小相同的NC膜,在电转移缓冲液中平衡10 min。

c.裁剪合适大小的滤纸,用电转移缓冲液浸润,按阳极、三层滤纸、NC膜、凝胶、三层滤纸、阴极的顺序叠放电转移三明治。

d.按0.5 mA/cm2膜恒流电转移30~50 min。

(3)杂交a.将NC膜在5%脱脂奶封闭液中室温反应1 hr。

b.TBST漂洗3 × 10 minc.转移膜至用TBST1:100稀释的一抗工作液(抗六个组氨酸单克隆抗体)中,室温反应1 hr。

生物制药实践报告(2篇)

生物制药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制药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型药物。

为了深入了解生物制药的生产过程和原理,我们组织了一次生物制药实践,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提升对生物制药领域的认识。

二、实践目的1. 理解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生物制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步骤。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4. 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三、实践内容本次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制药基础知识学习首先,我们对生物制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产品类型进行了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讲解,我们了解到生物制药的原料来源、作用机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验室参观与操作我们参观了生物制药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的布局、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

在实验室操作环节,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细胞培养:我们亲自动手进行了细胞培养实验,掌握了细胞培养液的配制、细胞传代、显微镜观察等操作。

(2)发酵工艺:学习了发酵罐的结构、工作原理、发酵参数的调节等知识,并进行了模拟发酵实验。

(3)纯化工艺:了解了不同纯化方法(如离心、过滤、层析等)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操作。

3. 生物制药生产流程模拟通过模拟生物制药生产流程,我们了解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各个环节,包括细胞培养、发酵、纯化、制剂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实践总结1. 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1)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生产流程和关键技术。

(2)细胞培养、发酵、纯化等实验操作技能。

(3)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提升(1)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实验技能。

(3)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学会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Western-blotting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Western-blotting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

实验三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一、实验目的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定性(或定量)检测苦荞黄酮醇合酶基因(Flavon ol synthase gene, FtFLS)在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BL(DE3)中的诱导表达。

二、实验原理黄酮醇合酶(FLS,EC 1.14.11.23)属于2-ODD家族,催化黄酮醇合成支路中最后一步氧化反应,也是直接合成黄酮醇的反应。

FLS可以使二氢黄酮醇在C3链中C2和C3之间氧化形成双键,从而生成黄酮醇:a Dihydroflavonol + 2-oxoglutarate+ O2 a Flavonol + succinate + CO2 + H2O。

本实验采用PCR的方法,在苦荞黄酮醇合酶基因(FtFLS)ORF起始密码子前引入KpnІ酶切位点,去掉终止密码并引入Bam H І酶切位点。

克隆引入酶切位点后的FtFLS到表达载体pET-30b(+)质粒中,其表达产物分别在N-末端和C-末端各含有6 ×His标签。

重组质粒(pET-30b(+)-FtFLS)经鉴定后转化表达宿主菌E. coli BL21(DE3)并使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

收集诱导0 h、2 h、4 h、6 h和8 h的产物,经SDS-PAGE后用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或Western blotting分析。

Western blotting的标准流程如下:蛋白质首先通过SDS-PAGE胺凝胶电泳分离,通过电泳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硝酸纤维素膜、PVDF膜和尼龙膜);将膜上未反应的位点封闭起来,以抑制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固定的蛋白质即可与特异性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相互作用并通过放射、生色或化学发光的方法进行定位。

本实验采用小鼠抗聚组氨酸单克隆抗体(Anti-His tag IgG,一抗)与重组FtF LS蛋白的N-末端和C-末端6 ×His发生抗原-抗体特异反应,再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小鼠IgG(peroxidase-Goat Anti- Mouse IgG,二抗)与一抗发生特异结合,最后使用DAB进行显色。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blot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blot

Western blot实验报告摘要:目的:学习并掌握western blot分离蛋白及观察方法方法:western blot结果:见后文结论:western blot能很好地分离蛋白关键词:western blot、分离、小鼠组织、蛋白Western blot test reportAbstract: objective: Learn and master the western blot protein isolated and observation method Methods: western blot:,sds-page and electric transferResults: see belowKey words: Western blot、separate、mouse tissues、protein前言: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

不同的是,Western 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

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

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

目前,Western 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 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 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 -回复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 -回复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回复西方博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引言: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非常关键。

西方博LOT(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可以用于分析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鉴定蛋白质的大小和相对丰度以及判断蛋白质的分子量。

本文将介绍西方博LOT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结论:1. 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在Western blot实验中,通过探针的特异性结合,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在待检样品中的存在与否。

如果探针与待检样品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出现特异的蛋白质带,从而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存在。

2. 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大小和相对丰度: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的结果,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大小和相对丰度。

在蛋白质电泳分离后,较大的蛋白质会相对较靠近电极负极,较小的蛋白质会相对较靠近电极正极。

通过与已知分子量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对比,可以确定待检样品中目标蛋白质的分子量。

3. 分析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的结果,可以分析目标蛋白质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水平。

通过比较待检样品中蛋白质带的强度,可以初步判断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

进一步,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蛋白质带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更精确的表达量数据。

二、实验注意事项:1. 样品处理:西方博LOT实验的样品处理是关键的一步。

样品的存储和处理方式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保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样品应尽快冷冻保存,并在实验前严格遵循相关处理方法。

2. 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和pH调整:磷酸盐缓冲液是Western blot实验中的关键试剂,用于制备电泳缓冲液、转膜缓冲液和洗涤缓冲液。

正确配制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是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3. 蛋白质的电泳分离和转膜:蛋白质的电泳分离要求严格的电泳条件。

westernblot实验报告

westernblot实验报告

westernblot实验报告西方印迹(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Western Blot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Western Blot是一种通过将蛋白质分离、转移、固定和检测的技术。

首先,将待检测的蛋白质样品经过电泳分离,然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上。

接下来,将膜固定并与特定抗体反应,以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二、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蛋白质样品加入蛋白负荷缓冲液,经过煮沸和离心处理,使样品变性并去除杂质。

2. 凝胶电泳:将样品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上,通电使蛋白质在凝胶中按照大小被分离。

3. 转印:将凝胶中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上,通过电流使蛋白质迁移。

4. 固定膜:用甲醛等化学物质固定膜上的蛋白质,以保持其位置和结构。

5. 抗体反应:将特异性抗体加入到膜上,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形成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6. 信号检测:通过添加酶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二抗,使免疫复合物发出可检测的信号。

7. 结果分析:使用成像设备或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三、应用领域Western Blot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其次,Western Blot还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修饰状态,如磷酸化、甲基化等,以研究这些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此外,Western Blot还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Western Blot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抗体,可以实现对特定蛋白质的检测和定量。

此外,Western Blot还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蛋白质,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然而,Western Blot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其操作步骤较多,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一、实验目的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定性(或定量)检测苦荞黄酮醇合酶基因(Flavon ol synthase gene, FtFLS)在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BL(DE3)中的诱导表达。

二、实验原理黄酮醇合酶(FLS,EC 1.14.11.23)属于2-ODD家族,催化黄酮醇合成支路中最后一步氧化反应,也是直接合成黄酮醇的反应。

FLS可以使二氢黄酮醇在C3链中C2和C3之间氧化形成双键,从而生成黄酮醇:a Dihydroflavonol + 2-oxoglutarate + O2 a Flavonol + succinate + CO2 + H2O。

本实验采用PCR的方法,在苦荞黄酮醇合酶基因(FtFLS)ORF起始密码子前引入KpnІ酶切位点,去掉终止密码并引入Bam H І酶切位点。

克隆引入酶切位点后的FtFLS到表达载体pET-30b(+)质粒中,其表达产物分别在N-末端和C-末端各含有6 ×His标签。

重组质粒(pET-30b(+)-FtFLS)经鉴定后转化表达宿主菌E. coli BL21(DE3)并使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

收集诱导0 h、2 h、4 h、6 h和8 h的产物,经SDS-PAGE后用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或Western blotting分析。

Western blotting的标准流程如下:蛋白质首先通过SDS-PAGE胺凝胶电泳分离,通过电泳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硝酸纤维素膜、PVDF膜和尼龙膜);将膜上未反应的位点封闭起来,以抑制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固定的蛋白质即可与特异性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相互作用并通过放射、生色或化学发光的方法进行定位。

本实验采用小鼠抗聚组氨酸单克隆抗体(Anti-His tag IgG,一抗)与重组FtF LS蛋白的N-末端和C-末端6 ×His发生抗原-抗体特异反应,再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小鼠IgG(peroxidase-Goat Anti- Mouse IgG,二抗)与一抗发生特异结合,最后使用DAB进行显色。

DAB即:二氨基联苯胺(3, 3'-diaminobenzidine),是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的生色底物。

DAB在过氧化氢的存在下失去电子而呈现出颜色变化和积累,形成浅棕色不溶性产物。

该方法常用于检测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它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Western blotting等膜显色中应用广泛。

三、操作步骤3.1 样品的制备原始样品可为细胞、组织、培养上清、免疫沉淀或亲和纯化的蛋白,以下为定性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时细胞样品的处理方法,其余的样品制备方法参阅相关文献。

材料与试剂:重组pET-30b(+)-FtFLS质粒、表达宿主菌E. coli BL21(DE3)、LB固体培养基(Kan 50μg/mL)、LB 液体培养基(10mL、50mL)、Kan(50 mg/mL)、IPTG(24 mg/mL)、PBS缓冲液、5 X SDS上样缓冲液。

仪器与设备: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消毒酒精(75%)、棉球、接种环、台式离心机、冰盘、Tip(10 μL、200 μL、1 mL)、微量加样器(10 μL、200 μL、1 mL)、离心管(1.5 mL、10 mL)。

操作步骤:①含重组质粒pET-30b(+)-FtFLS的表达宿主菌E. coli BL21(DE3)划线于LB 固体培养基(Kan抗性),37℃培养16 h。

②挑选单菌落,接种至10 mL LB培养基(按0.1%加入Kan,10 μL)于37 ℃过夜培养,即为种子液。

③按2 %的接种量(1 mL)将种子液接种到50 mL LB Kan培养基中(按0.1%加入Kan,50 μL),于37 ℃培养OD600至0.5(约2.5 h)。

④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1 mmol/L(100 μL),置于25℃连续诱导表达8 h,分别取诱导前0 h,诱导后2 h、4 h、6 h和8 h的培养液5 mL于10 mL离心管中,置于冰水混合物上备用。

⑤诱导完毕后,各样品于8000 rpm(12000 rpm易爆管)离心5 min收集沉淀,用等体积PBS(5 mL)重悬漂洗细胞2次,收集菌体。

⑥各管分别加入400 μL PBS重悬细胞,加入100 μL 5 X SDS上样缓冲液,置于沸水浴中10 min(注意防止爆管)。

注意事项:①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应进行正确的无菌操作并加入适宜浓度的抗生素,避免可能的污染。

②在合适的盐浓度下,应保持蛋白质的最大溶解性。

③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破坏所有非共价结合的蛋白质复合物和共价键二硫键。

尽量去除核酸,多糖,脂类等干扰分子。

④制备过程应在低温下进行,以避免细胞破碎释放出的各种酶类的修饰。

⑤样品建议分装成合适的量(比如分装出20ul检测蛋白质定量用),然后保存与-20°或-80℃中长期保存,但要注意不要反复冻融,因为会使蛋白的抗原特性发生改变。

3.2 SDS-PAGESDS-PAGE(SDS变性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原理则仅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差异。

因为SDS-PAGE上样缓冲液含有SDS和巯基乙醇(2-ME)或二巯基赤藓醇(DTT),其可以断开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分子内氢键、破坏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

该复合物形成榛状结构,平均每两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一个SDS分子,使其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蛋白质分子本身的电荷完全被SDS掩盖),从而消除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别。

材料与试剂:①分离胶缓冲液(1.5 mol/L Tris-HCl,0.4% SDS,pH 8.8)。

②浓缩胶缓冲液(0.5 mol/L Tris-HCl,0.4% SDS,pH 6.8)。

③30%丙烯酰胺/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Arc/Bis):29.2 g Acr,0.8 g Bis,定容至100 mL。

④10%过硫酸铵(W/V),需新鲜配制。

⑤ 2 X 上样缓冲液(pH 8.0):含0.5 mol/L Tris-HCl(pH 6.8)2 mL,甘油2 m L,20% SDS 2 mL(W/V),0.1%溴酚蓝0.5 mL,2-β-巯基乙醇(2-ME)1.0 mL,定容至10 mL。

⑥电极缓冲液(pH 8.3):3.03 g Tris,14.41 g Gly,1.0 g SDS,调整pH后定容至1000 mL。

⑦染色液:45%甲醇,10%乙酸,0.25%考马斯亮蓝R-250。

⑧脱色液:10%(V/V)乙酸,5%(V/V)乙醇。

⑨封底胶:1g琼脂糖溶于100 mL电极缓冲液。

⑩预染标准分子量蛋白质Marker。

仪器与设备:垂直板电泳槽及其附件,电炉,电泳仪,微量加样器(10 μL),Tip(10 μL)。

操作步骤:①电泳槽的安装:将成套的两块玻璃板正确放入硅胶条中,夹在电泳槽里,按对角线顺序旋紧螺丝(注意分辨上下槽)。

用1%的琼脂糖封底(封于下槽底部),待琼脂糖凝固后即可制胶。

②制胶:选择合适的胶浓度,按下表配制分离胶,灌入两玻璃板之间,加至距短玻璃板顶端3 cm处,立即覆盖5 mm左右水层,静置等待聚合,当分离胶与水层之间的界面重新出现时表明胶已聚合。

小心倒掉分离胶上水层,配制浓缩胶后加入玻璃板中,插入梳子并及时补充由于浓缩胶聚合产生的空隙(该过程避免气泡的产生)。

本实验选用12.5%的SDS-PAGE胶对重组FtFLS进行分离。

试剂分离胶浓缩胶浓度7.5% 10% 12.5% 15% 30% 4% 分离胶缓冲液mL 4.0 4.0 4.0 4.0 4.0 -浓缩胶缓冲液mL - - - - - 1.25Acr/Bis mL 4.0 5.3 6.7 8.0 10.7 0.75H2O mL 8.0 6.7 5.3 4.0 1.3 3.010% AP mL 0.3 0.3 0.3 0.3 0.3 0.15TEMED mL 0.008 0.008 0.008 0.008 0.008 0.005③点样:分别在上下电泳槽中倒入电极缓冲液,上槽淹没短玻璃板,下槽淹没电极即可。

此时,小心拔出梳子,用微量加样器调整点样孔之间的浓缩胶(此步骤应检查电泳槽是否漏液)。

使用微量进样器分别在样品槽内分别加入预染的标准分子量蛋白质、诱导前0 h,诱导2 h、4 h、6 h和8 h后处理好的样品18 μL(上样总体积一般不超过15 μL,加样孔的最大限度可加20 μL样品)。

④电泳:接通电源,调节电压至100 V,恒压电泳;待指示剂进入分离胶后,调节电压至200 V恒压电泳。

待指示剂在分离胶中迁移5-6 cm左右时,停止电泳。

剥胶:小心剥胶,将浓缩胶(浓缩胶影响操作)和分离胶上不用的部分切去(便于识别),见图3和图4.⑤染色:凝胶经蒸馏水漂洗1次后加入染色液,电炉加热处理10-20 min染色。

⑥脱色:使用蒸馏水漂洗取出染色液,加入脱色液,电炉加热脱色至出现清晰的蛋白条带。

注意事项:①上样总体积一般不超过15μL,胶孔的最大限度可加20μL样品。

②微量加样器应贴壁吸取样品,避免吸进气泡;将微量加样器Tip头插至加样孔中缓慢加入样品,避免样品溢出。

③电泳设备应注意检查正负极、是否短路或接触不良、是否漏液、电流电压大小(电流强度会随电泳的进行有所降低)。

④电极缓冲液和AP应新鲜配制,上下槽缓冲液不可混用(电泳完毕分别收集)。

3.3 转膜与杂交杂交膜的选择是决定Western blotting成败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杂交方案、被转移蛋白的特性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材质、孔径和规格的杂交膜。

用于Western blot 的膜主要有两种:硝酸纤维素膜(NC)和聚偏氟乙烯(PVD F)膜。

NC膜是蛋白印迹实验的标准固相支持物,在低离子转移缓冲液的环境下,大多数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会与膜发生疏水作用而高亲和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非离子型的去污剂作用下,结合的蛋白还可以被洗脱下来。

根据被转移的蛋白分子量大小,选择不同孔径的NC膜。

因为随着膜孔径的不断减小,膜对低分子量蛋白的结合就越牢固。

通常用0.45 μm和0.2 μm两种规格的NC膜。

大于20 kDa的蛋白可用0.45 μm 的膜,小于20 kDa的蛋白用0.2 μm的膜。

PVDF 膜灵敏度、分辨率和蛋白亲和力比常规的膜要高,非常适合于低分子量蛋白的检测。

但PVDF 膜在使用之前必需用纯甲醇浸泡饱和1-5 sec。

蛋白质常用的转移方法主要有两种:槽式湿转和半干转移。

前者操作容易,转移效率高;而后者适用于大胶的蛋白转移,所用缓冲液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