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https://img.taocdn.com/s3/m/7a98b4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b.png)
登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唐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jiǒng
谢谢大家! 祝大家更上一层楼 !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 应为别离多。
日
山
目
zhuī 隹
↓
隹
+ 小 =
雀
què
①认结构
②找关键笔画
guàn què 鹳 雀
滕王阁
黄鹤楼
鹳雀楼
岳阳楼
王 之 涣
huàn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唐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千古名句
穷: ①贫穷 ②穷尽,全部
欲:想要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0张PPT)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49a2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1.png)
登鹳雀楼
鹳雀楼在山西 永济县的西南城上, 因为经常有一种像 鹤一样的鸟儿—— 鹳雀在楼台上休息, 所以人们把这座楼 台叫做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尽层
尸字头,往里收 撇长短,看结构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共+ 由
字收扁 横舒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太阳靠着西山慢慢地落下, 黄河向着东海滚滚流去。
指导方法,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朗读等,让学生更好地 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 生领略《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意境和美妙,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训练以及朗读指 导训练,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课后小结(二)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学生的古诗 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学生对古诗的情
拓 感体验还不够深刻。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文学 课展 鉴赏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更多的古诗阅读材料和表达机会,帮助 后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情感。 拓 此外,在课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有 展 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可以采取一些朗读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登楼 的诗人会有怎样感慨呢?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人所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希望,想要
再,又
如果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拓展延伸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4558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7.png)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作者看 到的还是想象的景物?
自己想象中的景 物的描写。
“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指人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景 物,也可指眼界宽阔。
虚景
理解诗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
想要。
穷
尽,完。
更
再。
句意: 要想看到更多更远
的景物,你就必须再上 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
字季淩,祖籍晋阳(今山西太 原市西南)。唐代著名边塞诗 人。
欲穷千里目,
ɡènɡ shànɡ yì cénɡ lóu
更上一层楼。
gèng 更好 更多 更美
更
gēng 更新 更正 更改
lóu jìn céng
yī
yù qióng
楼 尽 层 依 欲穷
高楼 尽头 层次 依照 欲望 穷困
古诗朗读
lóu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yī jìn huán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jìn
尽 jǐn
尽头 尽力 尽情 尽管 尽快 尽早
楼依尽黄层
将这些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 楼 依 上中下结构 黄
上下结构 尽
半包围结构 层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诗歌泛读
登黄鹤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左右结构
依欲
尽穷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层
依 尽 欲穷层
归纳总结
内容梳理
前两句 登楼所见 登鹳雀楼
后两句 登楼所思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诗意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e030a9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5.png)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诗意登鹳雀楼的诗意: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内容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
⑤欲:想要。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
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
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统编版二年级上课文第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统编版二年级上课文第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15fd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1.png)
①《登鹳雀楼》原文及翻译赏析【导语】《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
【原文】登鹳雀楼①[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
欲③穷千里目,更④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依山尽: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③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指眼界宽阔。
④更:再。
【背景】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属河北)县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学者李希泌推测,鹳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
【赏析】1.景象描绘: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写出了太阳缓缓下山,山峦被夕阳染红的远景;而“黄河入海流”则展现了黄河滚滚东流,最终汇入大海的壮阔场面。
这两句诗不仅画面感强,而且气势磅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课件)-统编版)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课件)-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c78d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b.png)
诗意: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使人不禁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飞落下来。
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 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 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 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 的恢弘。
想一想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 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 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思考
仔细体会诗中“挂”字的妙用
“挂前川”,这是“望庐山”的第一眼形象,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 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它还 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
解诗义
山高水急 怀疑
瀑布直泻 指很高
飞流直下. 三千尺, 疑. 是银河落九天。
撇略偏上,捺变点。
生字指导
yān
烟 音序:Y 部首:火 结构: 左右
组词 造句
烟雾 烟火
烟火散开像一片五彩缤纷的瀑布。 书写指导:“火”最后一
笔变点。
生字指导
guà
挂 音序:G 部首:扌 结构: 左右 组词 挂牌 挂念 造句 他决定把房子挂牌出售。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部横画分布均匀。
生字指导
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学习任务三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什么景物
白日
黄河
山
海
解诗义
指的是傍晚时分落 山的太阳。
依存、依靠的意思,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太阳 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
白日依. 山尽,
消失
诗意:傍晚的太阳依 傍着山峦落下去了。
二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https://img.taocdn.com/s3/m/c96ad8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3.png)
独体字
川
黄河入海流
(可插入鹳雀楼的 图片)
(可插入山西省地图, 并在上面将黄河流经 山西省区域圈起来)
黄河入海流
(可插入黄河发源地、壶口 瀑布、黄河入海口的图片)
抬头看天——白日依山尽。 低头看地——黄河入海流。
想要 尽,达到极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看完千里之内的景色,怎么办?
如果想看到更远地方的景色,怎么办? 欲穷千里目?
遥望、观望、仰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瀑布吗?
(可插入三幅瀑布的照片)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看到的庐山瀑布,主要有什么特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
(可插入香炉和庐山香炉峰的照片)
左窄右宽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李白说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那三千尺有 几米呢?大约1000米,而庐山瀑布实际上不 到200米,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李白写错了?
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9f084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5.png)
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 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 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 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 登临作赋者不绝。
鹳雀楼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 日”到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 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 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 襟怀的宽大。
思考:你能解释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红色字体的意思吗?
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雀 楼 依入 欲 目 更穷
dēng
登
音序:D 部首:癶 结构:上下
组词:登山 登陆 造句:登山虽然很累,可是大家
心情很愉快。
yī
依
音序:Y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依着 依靠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为命。
qióng
穷
音序:Q 部首:穴 结构:上下
组词:无穷 贫穷 造句:小偷被警察问得理屈词穷。
【作者简介】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
(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 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 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登黄鹤楼
[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 掌握生字,理解古诗内容,感知古诗意境。 熟读成诵,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768d2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c.png)
登鹳雀楼
登楼所见
太阳落山(实景) 黄河入海(想象)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俯瞰“黄河”。 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 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 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
作者:王之涣
Mu lu
壹
贰
叁
肆
伍பைடு நூலகம்
陆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 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 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 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 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 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 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
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 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táng wáng zhī huàn
【唐】王之涣
(更衣 半夜三更) (更好 更加)
生字:登 = 癶 + 豆 结构:上下结构 字意:(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 组词:登山 登陆 登高 造句:星期天我和爸妈去登山。
依:靠着。
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傍晚的太阳。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 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欲:想要。
二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二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7e43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2.png)
古诗二首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并默写。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背诵古诗,体会诗境和道理。
《登鹳雀楼》
[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 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鹤鹊栖其而 上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楼体壮观,结构 奇巧,周围风景秀丽。
【自主学习】 1.课题:《登_______》
鹳雀楼
2.作者:【 】(朝代)________(诗人)
唐
王之涣
3.代表作: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
4.有感情地朗读《登鹳雀楼》
5.古诗描写了落日西沉、黄河奔腾咆哮、流入海的场景。 古诗后 两句告诉我们__站__得__高_才__能__望__得__远____的道理。
日照 楼 层 烟火
山川 香 炉 照明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1.根据不同的语境填写诗句。 (1)当你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而来,我不由得想起一句
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句2诗)当: 我看两到个两黄只鹂黄鸣鹂翠在柳翠,绿的一柳行树白梢鹭上上欢青快天地。歌唱,我不由得想起一
【学习重点】 掌握生字,品析诗句感受瀑布之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
【学习难点】 熟读成诵,感受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特点。
译文:
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 布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 倾落于九重天。
【自主学习】
朗读《望庐山瀑布》,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练习书写以下生字。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5a00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3.png)
滚滚流入大海
千里之外的景色
欲欲 穷穷 千千 里里 目目,
想要 全部
看到
更更 上上 一一 层层 楼楼。
再 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有: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景色 感想
课堂总结
落日
登 所见
壮阔,雄浑
鹳
黄河
雀 楼
欲穷千里目
①将要 ②没有钱 ③想要 ④看完、看尽
1.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 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游戏:我是背诵小达人
规则:
1. 正确背诵1首古诗,加2分。 2. 背诵不正确,不加分。 3. 小组合作较好,小组加2分。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屋昼居局屈
登鹳雀楼 [唐]王之 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生字放进古诗里,你还 会读吗?注意节奏哦!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白 日/依 山/尽, 黄 河/入 海/流。 欲 穷/千 里 目, 更 上/一 层 楼。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靠着
傍晚的太阳 白白 日日 依依 山 尽尽, 落下去了
理解运用
1.期末写评语,老师会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此来勉励我们要不断进步。
2.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8cff2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c.png)
入
欲 目 更穷
诗歌导入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 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 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 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 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登鹳雀楼》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登鹳雀楼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古、诗、首、登、依、欲、 勒、川、盖、苍、茫 ),会写8个字(古、诗、首、登、 依、川、盖、苍); 2、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感受诗中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字词积累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 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字词积累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倚靠着。 尽:尽头,完了。
欲:想要。 穷:穷尽,全部。 千里目:目千里,看到千里之外。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 到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 壮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 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 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 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 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 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7f725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2.png)
拼音:lóu 总笔画:13 结构:左右结构
学习字词
笔画:8 拼音:yī,yǐ 结构:左右结构
学习字词
笔画:6 拼音:jǐn、jìn 结构:半包围结 构/上下结构
登鹳雀楼
唐代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 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 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 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 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 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也有说 法是这首诗乃朱斌所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 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 着大海汹涌奔流。
注释: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 傍山峦沉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 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 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396年),东晋 书法家王羲之第三子,琅琊临沂 (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
自幼学习书法,善行草书。黄伯 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 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 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 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 源。”
学习字词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 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 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 “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 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 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 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 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 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 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 个名词相对,“白”与“黄” 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 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 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1e6ad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9.png)
大声朗读, 后鼻音
读准字音,
登上
读通诗句。
依
依
前鼻音 后鼻音
再读古诗,一边读一边 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圈出来。 借助插图理解,与同桌交流。
白日依山尽 消失
落日
太阳依傍山峦慢慢下落
在诗句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风景?
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黄河入海流
诗人看见这么壮丽的风景,想到了什么?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说说假期里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哪里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guàn què
鹳雀楼
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因 时有鹳雀栖其上面而得名。它位于黄 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 雄伟。很多诗人都为此留下过诗篇, 但王之涣的这首最为有名。
王之涣,唐朝诗人,精于文
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 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 首》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1.快要;✔2.想要。 千里目:✔1.眼睛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2.眼睛能够看到一千里远的地方。
更:1.更加;✔2.再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楼。
尝试背诵
尽黄层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2eed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b.png)
写作手法
PART 03
新课解析
PART 04
拓展练习
1、综合训练。
1、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有哪些?
2、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哪些?
3、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哪些?
2、问答题。
答:依、入、目、上、流
答:白、黄
答:千里、一层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朝著名诗人 王之涣 。2、前两句是诗人所 看 ,短短十个字,今天读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3、后两句是诗人所 感 ,要想看到最远方,就要 更上一层楼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古诗,现在被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另外两句激励人们的诗句: 。5、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它告诉人们,在人类的生活中,要开辟新境界,要看到新天地,就需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不断创造、勇于进取,因为更新更美的事物是在加倍努力之后出现的 。
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件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目录/CONTENTS
背景介绍
1
新课导入
2
新课解析
3
拓展练习
4
PART 01
背景介绍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3张PPT)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d3d7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f.png)
难写字
黄 huánɡ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 黄
书写指导: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第四笔横
长,在横中线上侧,“由”竖在竖中线; 下部的撇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
小小书法家
头正 肩平 足安
作业超市
➢ 必做:背诵《登鹳雀楼》 ➢ 选做:
1.搜集其他关于楼的古诗; 2.了解古诗《登飞来峰》。
第二层
食欲 一层楼
第一层 尽头 无穷
品读诗词
读一读,圈一圈,诗人看到什么景物?
白 日 依 山 尽,
看到
黄 河 入 海 流。
品读诗词
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鹳雀楼的美景。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想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 就是“更远”“更高”的意思。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诵读古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
),
( ) 入 ( )。
欲穷(
),
(
)。
诵读古诗
看着插图,你能 背出这首古诗吗?
小小书法家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画。
难写字
尽 jìn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 尸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尺”写得舒展;下方
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识记生字,说说方法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分享你的识 字好方法!
识记生字,分享方法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二年级上册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字词积累
我会认
lóu
楼
yī
依
jìn
尽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yù
欲
qiónɡ
cénɡ
穷
层
pù bù
瀑布
lú
yān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笔直 指很高很高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怀疑
古人指的 是银河系 构成的带 状星群。
古代传说天 有九重,九 天是天的最 高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
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 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 落了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通读诗歌,思考交流: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依、尽、入、流、目、上)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白__、__黄____。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千__里__、__一__层__。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读诗歌,感受用词之妙:
再读古诗,体会诗中字的作用。你觉得这句 诗中哪些词用得好?
生挂
飞落
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写出了瀑布云雾缭绕的美。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 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④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有: 白日依山尽, 景色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感想 更上一层楼。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中 的画面画下来: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 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 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 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 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 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白 日 /依 山 尽/ , 黄 河 /入 海 流/ 。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白 日 依依山 尽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落下去了
黄 河 入入海海流流。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千里之外的景色
欲 穷穷千千里里目目,
想要 全部
看到
更 上上一一层层楼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庐山风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主要 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梦 游天姥吟留别》等。
pù bù
望庐山瀑布
lú
yān
日 照/香 炉/生 紫 烟,
yáo
chuān
遥 看/瀑 布/挂 前 川。
飞 流/直 下/三 千 尺,Βιβλιοθήκη 疑 是/银 河/落 九 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 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 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 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 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 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
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 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 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周蒲州 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 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 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lóu
登鹳雀楼
yī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ɡ
欲 穷 千 里 目,
cénɡ
更 上 一 层 楼。
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 壁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 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 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 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 此磅礴,这般壮观?
结构梳理
望庐山瀑布 远看
联想
一条白练挂山前 以为银河从天落
雄伟 壮丽
再读诗歌,感悟情理: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习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批判
结构梳理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景色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感想
更上/一层楼。
课外拓展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楼依尽 黄层照
楼阁
依山 傍水
尽力
炉烟挂
黄河 一层楼 日照
川
香炉 紫烟 倒挂 山川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现 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听写吧!
炉
烟
yáo
chuān
遥川
楼 依尽
层
瀑 炉
烟
布
欲穷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唐]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其代表作有《登鹳 雀楼》《凉州词》等。
课外拓展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
课后作业
1.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 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照耀
飘浮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太阳
香炉峰, 在庐山 西北部。
瀑布附近的水汽, 在阳光照射下呈 现出紫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从远处看
悬挂 河流,这里 指瀑布。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山壁间跌 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