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规划
农学工程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农学工程技术人才。
2. 突出农业工程学科特点,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4.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课程设置目标1. 使学生掌握农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具备农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农业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置内容1. 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普通物理- 化学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农业工程制图2. 专业基础课程- 农业工程概论- 农业机械学- 农业建筑学- 农业水利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环境与保护3. 专业核心课程- 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 农业建筑工程设计- 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系统-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 专业实践课程- 农业工程认知实习- 农业工程设计实训- 农业工程测量实训- 农业工程实验- 农业工程毕业设计5. 选修课程-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 农业政策与法规- 农业推广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灾害预防与减灾四、课程设置安排1. 学年安排:按照国家规定的学制,本科教育一般为4年。
2. 学分设置: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0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0学分。
3. 学时安排: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每门课程学时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合理分配。
五、教学实施与评价1. 教学实施: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习、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教学质量。
3. 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秩序,确保教学效果。
关于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摘要: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开展精品视频公开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农业经济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构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所涉及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为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16-02一、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源起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设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
现2 659门国家精品课即使全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和2015年还有近2 500门课程可以跻身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课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目前,黑龙江高校精品课建设在全国仍处于平均线以下水平,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 659门中,黑龙江省仅有76门,占全国的3%。
特别是在农林经济管理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农林经济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处于空白,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优秀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农林类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方案

础 、 媒体 技术 应用 和信 息 系统安 全 问题等 。 多
“ 程序设 计 基 础 ” 大 学 计 算 机 基 础 教 育 的 是
重 要 内容 , 主要 讲 授 程 序设 计 语 言 的基 本 知 识 和
编 写程 序 的方法 与技 术 , 议 作 为 大 多 数 专业 的 建 必 修课 。不 同专 业 的学 生可 以选择 不 同 的计 算机 语言 , 但无 论选 用 哪种语 言 , 教 学过程 中都 应重 在 点 培养 学生 的基 本编 程技 术 和利用 计算 机解 决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 。 “ 据库 技 术 与 应 用 ” 以作 为 计 算 机 基 础 数 可
[ 作者简介 ]苏中滨( 9 8一) 男 , 16 , 黑龙江人 ,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 研究方 向 : 智能农业
第 1 期
苏 中滨 , : 等 农林类大学计算机基 础教育课 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方案
・ 3・ 8
其 中 : 大 学计 算机 基 础 ” 学 生 在 大学 阶段 “ 是
课程 体 系及课 程设 置建议 方 案
教育 的课 程体 系 , 养 具有 较 强 专 业 知识 和较 高 培
( ) 心课程 一 核
信息素质 的人才是 目 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在构 建课 程体 系 时 , 们 考 虑 到农 林 类 大 学 我
根据农林 院校的特点 , 建议农林类大学计算 机 基础 教学 的重 点核 心课程 包括 :
从农 林各 专 业应 用 计 算 机 的特 点 出发 , 据 根
农林 院校实 际 的情 况 , 考 国家教 育 部 学科 分 类 参 情 况及 各专业 应 用 方 向 , 们将 需 求 相 同或相 似 我 的专 业 归为一 类 。对农林 院校专业 进行 分类 。 1农 学类 。包 含专业 : 学 、 物保 护 、 . 农 植 园艺 、 园林 、 景 园林 、 品科 学 与 工程 、 品质 量 与安 风 食 食 全 、 品工程 、 乳 粮食 工程 等 。 2 生 命科 学类 。包含 专业 : 物技术 、 . 生 生物 科 学、 生物 工程 等 。 3 农 林经 济管 理类 。包含 专业 : . 金融 学 、 计 会
农业院校优秀教材高等数学

农业院校优秀教材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农业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农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制定一本优秀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本农业院校优秀教材的特点和内容安排。
一、农业院校优秀高等数学教材的特点1. 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农业院校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因此教材中的数学内容应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引入生物、化学、农学等领域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2. 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农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弱,因此教材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
概念解释和定理证明要简单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语言,以便广大学生更好地领会数学的精髓。
3. 重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农业院校的学生将来需要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在教材中引入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练习题,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农业院校优秀高等数学教材的内容安排1. 微积分:首先,教材应包含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极限、导数、积分等。
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引入与农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农田的施肥问题、农作物的产量预测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微积分的应用。
2.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高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应该包含向量、矩阵、行列式等基本概念,并结合农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例如,可以引入农场的耕作面积分配问题,让学生通过线性代数的方法进行求解。
3. 概率统计:农业生产中概率统计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在教材中应该引入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以结合食品安全、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等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统计的应用。
4. 偏微分方程:农业院校的学生将来可能需要研究农业领域的复杂问题,因此在教材中也应该涉及到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解法。
农业课程方案

农业课程方案第1篇农业课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满足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特制定本农业课程方案。
二、目标定位本方案旨在:1. 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2. 提高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专业素质;3.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4.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程1. 农业法律法规2. 农业政策与经济3. 农业生态环境4. 农业信息技术基础(二)专业核心课程1. 粮食作物生产技术2.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3. 畜禽养殖技术4. 水产养殖技术5.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6.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7. 农业生物技术8. 农业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三)实践与技能培训1. 农业生产实习2. 农业企业参观学习3. 农业技能竞赛4. 农业创新创业实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面授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远程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辅导和交流;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 企业合作: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5. 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农业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师资队伍1. 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2. 邀请农业领域专家、学者进行讲座;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4. 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实践教学力量。
六、考核评价1. 理论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2. 实践课程:以实践操作、实习报告、竞赛成绩等作为评价依据;3. 综合素质评价:从学术成果、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4. 学分认定:按照学分制要求,完成规定学分的学生可获得相应证书。
七、保障措施1. 完善教学设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学设施齐全、先进;2. 加强教材建设: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定期更新教学内容;3. 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4. 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效果;5. 扩大合作交流: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享教育资源。
农林类课程设计

农林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和技术;(2)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及应用;(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挑战。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问题;(2)能够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研究农业问题;(3)能够撰写简单的农业技术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农作物生长、繁殖、产量提高的原理,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2.农业可持续发展: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挑战:介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市场等问题。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
2.讨论法:学生针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及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农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04 农林院校通识教 育课程的评估与 改进
课程质量的评估体系
01
课程目标与学校定位的契合度
评估课程目标是否与农林院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02
课程内容与质量的评价
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实用性进行评价,确保课程质量。
03
课程实施与教学方法的评价
基础课程
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础学 科,注重知识面的广度。
核心课程
围绕农林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 业素养展开,强调专业深度。
选修课程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的兴趣 和职业发展需求。
实践课程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1 2
更新课程内容
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使课程内容与时俱 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识教育逐 渐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部 分,农林院校也开始逐步引入 通识教育课程。
目前,我国农林院校的通识教 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主要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 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农林人才 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农林院校通识教 育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结构与特点
提高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
03 农林院校通识教 育课程的内容与 实施
自然科学类课程
数学基础
01
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培养逻辑思维
和数学分析能力。
物理基础
02
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帮助理解自然科学基本规
律。
化学基础
03
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课程设计

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课程设计一、背景与介绍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林资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合理管理和利用农林资源,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2.1 农林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原则本章讲解农林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宏观管理原则、微观管理原则、决策框架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农林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2 农林资源利用的基本方法本章讲解农林资源利用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方法。
包括农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农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特殊资源的利用等方面。
同时,还将对未来的农林资源利用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提高学生对农林资源利用发展方向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3 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策略本章讲解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宏观战略、微观战略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
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优秀的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知识,为农林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三、课程目标与考核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掌握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能力,为农林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课程的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占50%;•课程论文:占30%;•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占20%。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和演示等;•现代教学方法:网络学习、自学和小组研讨等。
五、参考资料•现代农林资源管理,王明夫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原理与实践,刘滨、赵怀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模式化经营中的农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王利红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农业资源与环境,陆柏麟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农林资源学,梁理让等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合并型农林院校工科学科基础课整合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看, 主要 教学 设备 短缺 , 法满 足工 科专 业教 学 大 无 纲要 求 , 各学 院 各 自分 别 开课 , 实验 仪器 简单 且重 复 购置 较多 , 课 内容 和 质 量 标 准 也不 统 一 。从 开 设施 、 备 、 资和 课 程运 行 情 况 看 , 建 学 院相 设 师 水
有侧重 , 开课 实力 不强 , 程质 量难 以保 证 。 但 课
1 2 电 学 .
建设 高 校 。 由于是 多单 位合并 , 以 , 所 与其 他合 并 型高 校一 样 , 开始 就存 在着 各种 整合 问题 , 别 一 特
是对 于基 础 课 的整合 , 是如 此 。然 而 , 大学 成 更 新
收 稿 日期  ̄o 80 —9 2 o —22
管理 。“ 中心 ” 承 担 水 建 学 院 、 学 院 、 环 学 共 林 资 院、 经管 学 院 、 园艺学 院 、 动科 学 院 、 成学 院等 7 职
个学 院 2 9门本 科 生 和 研 究 生 的测 量 系列 课 程 课
,
基金项 目: 本项 耳受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2 0 年 教育教 学改革基金 资助 。 07 作者简介 : 康君奇( 9 9)男 , 1 5一 , 陕西 武功人 ,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 ,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 研究 。
维普资讯
20 () 0 8 3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合 并 型农 林 院校 工科 学 科 基 础 课 整 合 研 究
— —
以西 北 农 林科 技 大 学为例
康 君 奇
( 北农 林科技 大 学 高教 所 , 西 杨 凌 西 陕
7 2 0) 1 1 0
互联网+时代关于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关于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的思考柴龙会+肖向红+张晶钰+张立娜+郝丽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形成的新形态教材,将成为教材建设的一种新趋势。
作者结合实践应用,探讨了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视教材纸质部分的编写,充分融合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等在线开放课程已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重视读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见,开发支持多种智能终端的APP,优化数字资源内容。
考虑到数字资源在不同终端运行的兼容性和优化应用模式,提出应建设一支稳定的制作团队。
关键词:互联网+;新形态教材;数字化教材;教材建设G434 文献标志码:B :1673-8454(2017)02-0050-03一、引言“互联网+”战略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当前,随着教育部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政策的不断颁布和推进实施,各大高校纷纷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建设完成一系列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精品课程与多媒体课件教改立项专项建设之后,又陆续开展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在数字化大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纸质出版物转向了电子化、数字化,适应“互联网+”时代。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不少教育出版机构已经或正在成立数字出版部门或公司,关注和研究课程、教材的数字化问题,并已出版和销售许多数字化教材。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2015年秋季数字化产品目录中在售数字化产品近200套,其中生命科学类23套;2013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确定了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建设项目,涵盖高等农林教育40门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學、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五大类)共计50种教材,该项目创新出版模式,将纸介教材、数字化资源以及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纸质图书+数字课程+平板电脑版数字教材”的新形态教材。
关于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摘要: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开展精品视频公开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农业经济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构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所涉及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为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一、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源起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设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
现2 659门国家精品课即使全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和2015年还有近2 500门课程可以跻身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课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目前,黑龙江高校精品课建设在全国仍处于平均线以下水平,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 659门中,黑龙江省仅有76门,占全国的3%。
特别是在农林经济管理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农林经济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处于空白,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优秀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东北农业大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
农科高等数学教材推荐书单

农科高等数学教材推荐书单数学是农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好农科相关专业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而选择适合的高等数学教材,对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农科学生推荐几本经典的高等数学教材,可供参考选择。
一、《高等数学》(第七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高等数学》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的经典教材,该教材包含上下两册,涵盖了高等数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数列、极限、导数、积分等。
该教材语言简洁明了,内容系统全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农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农业高等数学基础》(第二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农业高等数学基础》是专门为农科学生编写的高等数学教材。
该教材紧密结合农科学科特点,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农业领域。
同时,该教材还配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农学专业数学基础》(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农学专业数学基础》是一本专门为农学专业学生编写的高等数学教材。
该教材内容全面,包括了数列、函数、极限、导数、定积分等数学基础知识,并结合了农学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同时,该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解答,供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四、《大学数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数学》是一套经典的高等数学教材,共分上下两册。
该教材内容覆盖了高等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数列、极限、函数、导数、微分方程等,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同时,该教材讲解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非常适合农科学生使用。
五、《农业工程高等数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农业工程高等数学》是为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编写的高等数学教材。
该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高等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数列、算术和几何级数、导数与微分、微分方程等。
该教材的编排紧密结合了农业工程专业的实践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总结:以上是几本适合农科学生的高等数学教材推荐。
在选择教材时,农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个人学习风格进行选择。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教高〔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农业局、林业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产学研协作,深化农科教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农林专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中国特色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建立,农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高等农林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更加健全,建设一批一流农林专业,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农林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高等农林教育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服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卓越农林人才。
新形势下农林高校基础化学网络在线课程设计

的开展,长远来看,基 础 化 学 在 线 课 程 的 设 计 与 建 设 将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
教师、书本和课堂为 中 心 的 教 学 模 式,这 种 教 学 模 式 往
承担不了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任务 [1]. 所 以,改 变
示 了 MOOC 对 于 高 等 教 育 课 程 建 设 带 来 了 新 的 变 化,
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依据学生需要可 以
传统教学模 式,探 索 适 应 新 时 代 要 求 的 课 堂 模 式 势 在
实现动态调整补充,更 注 重 实 际 教 学 应 用,而 且 完 全 向
2019 年 11 月
J
ou
r
na
lo
fGr
e
en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
第 21 期
新形势下农林高校基础化学网络在线课程设计
王 瑛,王大伟,李云仙,杨海艳,徐娟,庄长福
(西南林业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指出了在高校化学教学中,传统 的 教 学 模 式 存 在 很 多 不 足,而 基 础 化 学 课 程 几 乎 覆 盖 农 林 高 校 大 部
关键词:基础化学;在线课程 ;课程建设
文章编号:
1674
G
9944(
2019)
17
G
0242
G
0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今天是一个以互 联 网 为 代 表 的 数 字 化 和 信 息 化 的
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参编人员申

51
数据库技术基础
52
数字农(林)业技术基础
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日期:
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参编人员申报汇总表
申报单位(盖章): 大学年 月日
序号
教材名称
姓 名
所在院系或教研室
主编、副主编、编委
1
高等数学A
2
高等数学B
3
高等数学C
4
线性代数A
5
线性代数B
6
线性代数C
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
10
数学建模
11
数学实验
32
基础生物化学
3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34
分子生物学
35
微生物学
36
微生物学实验
37
遗传学
38
遗传学实验
39
生态学
40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41
动物学
42
动物学实验
43
动物生理学
44
动物生理学实验
45
动物生物化学
46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47
大学计算机(导论型)
48
大学计算机(应用型)
49
C程序设计
50
12
数学文化
13
大学物理学A
14
大学物理教程A
15
大学物理学B
16
大学物理教程B
17
大学物理实验
18
普通化学
19
分析化学
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21
有机化学
注重改革与创新,打造农林院校研究生精品课程

、
转 变 教 育 观 念 。加 强 研 究 生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为促进农林 院校研 究生教 育 的改革 和发展 ,不 断 程 。具体来说 ,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 思想 , 加强研究生优质教育 资源 共享 体系 的建设 ,农 林 院校 符合 现代科学技术 和适应 社会 发展 进步 的需 要,能够
全面课程建设和质量 的提 高 ,从而 全面 提高农 林 院校 发相 关 的课程 资 源 ,逐 步 建立 起集 科 学性 、先进 性 、
研 究生精 品课程 应该 是高水 平 的、前沿 的 、特色 的教 学 队伍 、一 流 的 教 学 内容 、一 流 的 教 学 方 法 、一 化课程 体 系 。精 品课 程 应该 是名 牌课 程 、示 范课 程 . 流 的 教 材 和一 流 的 教 学 管 理 外 , 精 品 课 程 还 要 成 为 学
保人才培养质量 的最 重要 的教 育教学基 本建设 任 务之 化为基础 ,以现代 信息 技术手 段为平 台 ,以科 学 校 研 究 生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必 须 大 力 理 体 制 为 保 障 。是 集 观 念 、师 资 、 内 容 、技 术 、方 法 、
实施创 新 教育 ,转 变 教 育观 念 ;加 强课 程 体 系建 设 , 制度 于一身 的整体建设 。精 品课程 建设 的 目的在 于提 更新课程教学 内容 ;试 行多种 教学 考核方 式 ,改革 教 高教学水平 ,而不 是迁 就现有 的水 平 ,通过 少数高 水
学管理制度 。建设一批 高水平 的精 品课程 ,能够 在课 平 的精 品 课 程 , 带 动 全 面 的 课 程 建 设 和 质 量 的 提 高 ,
一 , 有效性 和示范性于一体 的课 程 。研究 生精 品课 程建设 要 营 造 “ 种 氛 围 ” 即 以 人 才 培 养 为 己 任 的 教 学 氛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

人体寄生虫学中山大学詹希美2004年本科专业医学基础医学类市场营销学中国人民大学吕一林2004年本科专业管理学工商管理类生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耀忠2004年本科专业理学生物科学类数控机床维修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钱逸秋2004年高职高专制造类机械设计制造数控加工技术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明兴祖2004年高职高专制造类机械设计制造
生物化学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
学校
李巧枝2004年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畜牧兽医
微积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程艺2004年本科专业理学数学类
玩具制图与Auto CAD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何友义2004年高职高专制造类机械设计制造线性代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尚志2004年本科专业理学数学类
眼镜材料与工艺学天津职业大学高雅萍2004年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医学技术
制茶工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郭桂义2004年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农业技术
政策科学厦门大学陈振明2004年本科专业管理学公共管理类自动控制原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寿松2005年本科专业工学电气信息类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李中华2005年本科专业哲学哲学类
邓小平理论概论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2003年本科专业两课类两课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
清华大学刘美旬2004年本科专业两课类两课类
思想道德修养清华大学刘书林2004年本科专业两课类两课类
高等数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金金2004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高等数学
机械设计基础山东科技大学张建中2004年高职高专机械基础机械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清华大学吴倬2005年本科专业两课类两课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B 线性代数C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Fra bibliotek4 5 6
数学建模 数学实验 数学文化
数学建模 数学实验 数学文化 大学物理学A 64及以上学时,适用于农林类专业 32学时,适用于农林类专业 80及以上学时,适用于工科类专业 64学时,适用于工科类专业
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规划
序号
1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A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B 高等数学C 线性代数A
教材名称
备注
180学时,适用于理工专业 144学时,适用于经管专业 128学时,适用于农林专业 48学时,适用于理工专业 36学时,适用于经管专业 32学时,适用于农林专业 48学时,适用于理工专业 36学时,适用于经管专业 64学时,适用于农林专业
生物化学
基础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实验 遗传学 遗传学实验 生态学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动物学 动物学实验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实验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实验 遗传学 遗传学实验 生态学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动物学 动物学实验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实验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大学计算机(导论型) 与农业信息化紧密结合,偏重于计算思维 能力的培养 按照计算思维的思路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和 案例,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体现农林院校 特色
大学物理实验 普通化学 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普通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化学 普通生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实验 整合型实验教材,可分上、下两册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7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教程A 大学物理学B 大学物理教程B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大学物理实验 普通化学 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普通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化学 普通生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实验
38
大学计算机 大学计算机(应用型) C程序设计 Visual 程序设计
39 40 41
程序设计 数据库技术 数字农(林)业技术
数据库技术基础 数字农(林)业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