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 n)。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 )清涟(liá n)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 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陋 室铭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 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 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 又任连州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 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 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意思是 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 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 识,试模仿《爱莲说》的写 法,写一篇《牡丹赞》或 《爱菊说》。
文中具体语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哪些方面赞美 生长环境 外形 香气,风姿 品格
比喻的美好品质
不同流合污,端庄 质朴,不炫耀……
正直不苟,豁达大 度,特立独行……
美名远扬,洁净正 直,资质美好……
高洁傲岸,庄 重……
本文通过赞美莲花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志 向,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作者为什么 要写这些?
明确: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说明陋室 不陋,因人生辉。
“陋室”好比“山、水”,“德馨”之人犹如 “仙、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 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 德高尚,就不觉其“陋”, “陋室”二字扣 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
分为三层:
第一层:类比立论,
引出主旨;
第二层:描写“陋室
”环境清幽宁静、 交往人物不俗、生 活情趣高雅的特点 ;
第三层:连举三位古
人来说明“陋室” 不陋。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 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 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 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 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 神。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名
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 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 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艳,它 的柄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 气远播而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 远地观赏但是不能靠近玩弄它。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 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 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对比与衬托的异同
1 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 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 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小结: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把课文分为哪几个 层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与莲形成对比,用菊正衬、用牡丹 反衬莲的高洁可爱,突出文章主旨, 表达作者对具有高贵品质的莲的赞 美和喜爱之情。
你怎么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 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个反问句,表现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 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 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和 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灵异,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只 香气,德行美好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大儒,博学的人 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调弄,指弹琴
表示舒缓语气,不译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官府文书 劳累身体
孔子云:何陋之有?
倒装句:有何陋?“之”是倒装句的标志, 无实意,表示强调反问语气。何:什么。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yí)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 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以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 里,就不简陋了。
明确: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陋室不 “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照 应。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 的情趣。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
“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 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 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 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 刘禹锡搬了三次家,而且越搬越小,越住越简陋, 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 人太甚,刘禹锡一气之下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 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 门前。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 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 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 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爱莲说》中说莲是“花之君子”,课文是从 哪些方面来赞美莲花的?找出具体的语句, 并思考:这说明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 哪些美好品质?
本文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自 己的抱负和志趣,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小结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山水 类比和对居室情景的描绘,连举三位 古贤,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 了自己高洁傲岸、不慕名利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对寻欢作乐、灯 红酒绿官场生活的鄙弃。
爱 莲 说
周敦颐
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 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 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 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 但是不显得妖艳,它的柄中间贯通,外 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 播而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 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靠近玩弄它。
认为

隐居避世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息就显灵异了。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 映得满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 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 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公事文书劳累身心。 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西蜀扬子云的 草屋。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接下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
提示:居室环境清幽(景) 、交往人物不俗 (人)、日常生活高雅(事) 。
作用(目的):更好地突出陋室不陋和自己品德 的高尚。
后文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把自己的陋室与古代贤人的茅庐和亭作类
比,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 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言外之意是:希望自己 像他们一样,因为高雅脱俗而获得别人的尊敬 与景仰。

繁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值得喜爱
同“余”,我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沾染(污秽)
清水
表示舒缓语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生枝蔓

艳丽,妖艳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长枝节 更加 耸立的 竖立
不可亵玩焉。
样子
靠近赏玩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值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2 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3.衬托和对比都需要进行比较。
借助以上资料, 思考:本文是怎 么样运用“衬托” 的写作手法的?
用菊来正衬、用牡丹 来反衬莲的高洁可爱, 突出文章主旨,表达 作者高洁傲岸的思想 感情。
本文通过赞美莲花来变大自己的理想志 向,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象 征 意 义 作 者 的 态 度 世人的态度
菊 隐士 莲 君子 牡 丹 富贵者
惋惜 独爱 鄙视
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甚爱/宜乎众 矣
写作手法: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 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 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叹词,唉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少,很少
对于菊花的喜爱 / 喜爱菊花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应当
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 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 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 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 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 应当有很多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