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合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中共无锡市委讲师团吴建有

Ⅰ.引言

政产学研合作较之过去的产学研合作,更好地避免了因产学研分属不同的主体、单纯的研究与产业化的彼此分割造成的大量资源浪费——国家大量的研发投入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企业缺乏研发实力却苦苦寻不到新技术和新成果,它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制度创新。正因为如此,这种合作模式在各地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比如无锡市委、市政府高瞻远嘱,创造性地建立了“7+1”合作新模式①,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政产学研联盟中统筹规划、组织资源、优化环境、公共服务的调控作用。在构建以“七校一院”为重点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基础上,将这种“7+1”合作模式打造成为吸纳整合全国一流大学和顶尖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在锡转化的重要平台,弥补了自主创新面临科教和人才资源相对薄弱的不足,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和主要特色。

Ⅱ.政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竟,“政产学研”在中华大地上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1、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主要是以项目为依托,学、研方负责产品研发与改进,而企业方则负责产品的工艺设计及生产。尽管双方的合作从大的角度讲都是为了科技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但有一点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双方的利益出发点有所不同。学、研方在项目实施中一定程度上更着重项目完成后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及项目对职称评审所发挥的作用,而对企业来注①:“7+1”发展到今天只是一个代称,无论在其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扩张性解释。

讲,看重生存与发展,更多地注重科研成果能否在所能承受的条件下迅速地形成批量规模,带来良好的市场利益。两种观念认识上的差异,使得相当数量的成果进入不了转化过程。而且,由于现实情况的原因,在合作初期双方可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但随着合作项目的进行,看得见的利益越来越明显时,常常会由于这种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分道扬鏣,或某一方独自干,或另寻其他合作者,许多项目失败的原因都来源与此。

2、沟通渠道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沟通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沟通,信息就不能有效的交流。可不少合作项目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沟通障碍,在项目的接洽期往往比较平淡,很少会出问题,加之双方都有比较高的激情和期望,接触比较频繁,沟通也比较顺畅,但随着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双方由于没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做保障,往往会出现一些沟通不及时和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在有一些矛盾时,往往有一方不是积极沟通解决问题,反而会消极沟通、甚至抵制沟通。比如某地曾有一个合作项目,开始时双方都很积极,沟通也很及时,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对方人员调整及对利益的分配有所不满等原因,对方很少再主动沟通。尽管这种沟通不畅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双方的,但其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影响项目的如期进行。

3、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创新,既然是创新就和其他创新一样,存在着创新失败的风险。一方面,对于学校和科研机构,自身不具备自我转化的资金能力和实力,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创新意味着资金的先期投入,当投入较大时,企业就面临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这就使得企业往往对很多高新技术成果望而却步,或者对于大多数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企业因为只愿意承担部分风险,不愿承担全部风险,当双方对于风险承担不能达成一致时,项目合作也往往会以流产而告终。

4、技术成熟度影响企业积极性

虽说科研立项及科技成果大多数是研究人员感兴趣的,但感兴趣的并不等于是市场需求的,即使是市场需求的,学校不具备寻求企业进一步放大的条件。因为,一些项目虽然从技术上可行,但从经济上分析,效益成本不具备条件,企业难以从中收回成本。另外还有一些项目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项目成熟度不高,尚不具备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尽管科研方在合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产业部门不愿意把这些成果放在自己单位继续进行中试,将科技成果拒之门外,出现了学校和科研机构一头热,而企业一头冷的现象,导致政产学研脱节。即使确实有好的项目,也苦于缺乏资金投入(有关资料表明科研、开发、产业化的投入比例应为l:l0:100),加之目前的融资平台不是令人满意,项目也难以合作成功。

5、项目合作过程缺乏有效整合

政产学研合作是一个链,在这个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合作就会成为虎头蛇尾。尽管有的地方也设立诸如政产学研办公室这样的机构,但由于合作方在实施过程中客观上分属不同的主体,而不同的主体由于在认识与观念、权益与利益、信息与目的、经济与政策上的出发点不同,造成“学研”和“产业部门”结合中造成一定程度的脱节,原本一体的政产学研工程就被人为地加以肢解,失去了工程整合带来的极限效应。政产学研合作出现目前这种状况,除受上述经济体制和市场规范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运行机制的问题。为此,构建一个新型的政产学研结合体就成了当务之急。

Ⅲ.政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对策思考

在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各地都面临着土地资源、环境容量、人口素质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制约的共同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政产学研”的作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

由于“产学研”三方在社会职责、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甚至冲突,因此,如何保证“三赢”,使三方都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形成共识,并有积极性,实现三者在价值目标上整合,找到产学研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仍有大量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处于三方之上的更大系统——政府,对提倡、推动、组织、协调、激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展具有重要的职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突出和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中政府的职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

政产学研的合作是一个关系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工程,必须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使其在一个较高的起跑线上享受国家政策的抚持。完善金融支持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按照产业扶持方向,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政产学研联盟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种子基金以及金融机构等支持政产学研联盟的项目合作和研发合作。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使投入到科研、转化、产业化三个环节上资金的比例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1:10:100的水平。对产学研项目要实行贴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对关键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风险投资等建立特殊的税制。

3、进一步寻求多种合作模式

目前不少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还停留在企业与院校“点对点”的小作坊合作模式,他们某个项目联合攻关,课题完了,合作也结束了。这种“小作坊式”的合作往往缺乏技术集成,无法把企业的项目做得尽善尽美,已经成为限制产学研纵深发展的瓶颈之一。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从单纯的以项目为纽带转变为科企双方组建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比如无锡市的“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无锡教学点、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