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概述:海参网箱养殖技术近年来受到海参养殖户的喜爱,这种养殖模式也逐渐兴起。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注意包括养殖场所的选择、网箱规格的确定、选种和进种、饲养与管理海参等方面,对此本文简单介绍如下。

1、选择适合的海域。

一般应选择水深在5米以上,并且受到风浪或者潮汐影响比较少的海湾,而且海湾的潮流要畅通、水质清洁干净无污染、饵料丰富。

2、选择网箱。

考虑到操作方便,网箱不要选太深的,一般情况下选择规格在三米左右的网箱较为适宜。

3、选择种参的间。

海水的温度决定了种参的购买时间,海水温度在18℃左右的时候比较适合养殖。

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最适合的进种养殖时间是5月下旬至6月底。

4、选择种参类别。

种参选择有两种,分别是人工养殖的海参和自然海参,一般在养殖的前期选择人工养殖海参,后期选择自然海参。

5、尽量选择当地育苗场的海参苗,减少苗种因运输时间长,水质及温度差异大引起的应激而导致的损苗。

二、种苗放养1、放苗前饵料培养:通过窜水、补菌培养天然饵料。

2、放苗抗应激:连续3-5天使用“激活”(20个网箱/包),强化体质,**缓苗时间,**放苗成活率。

3、放苗时让苗尽可能地均匀分布。

4、放苗后如出现化皮及损伤现象,则及时使用刺激性小的水溶性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处理。

三、饲养与管理1、合理投喂观察海参吃料及排便状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1)网片干净没有天然饵料的情况下可适当投喂海泥和藻粉;(2)水质较肥的池塘,网箱内天然饵料较多可适当“以菌代饵”,使用“利饵多”及“利菌多”代替饵料;(3)网箱较脏的可适当投喂“利苗多”,减少因摄食有害物质及呼片引起的肠炎、缺氧、化皮等。

2、强化体质经常观察参苗状态,如出现活力不好的情况,泼洒“生命素+营养快线”强化参苗体质,**成活率及生长速度。

3、清理网衣为**网箱水流畅通,给参苗提供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可使用“速解安”配合毛刷定期清理网衣。

四、海参网箱养殖注意事项1、网箱的更换初期的时候,网箱选择那种两百目的类型,当海参生长到幼参的时候,网箱就更换为六十目的,当海参生长到0.3厘米的时候,就应该将网箱更换成四十目的,最后当海参生长到两厘米时,就应该食用聚乙烯网。

池塘海参养殖技术

池塘海参养殖技术

2024.3三、小结与讨论随着水产养殖向集约化、高密度化发展,选择适宜的益生菌作为鱼饲料添加剂十分必要。

本养殖技术试验表明,用0.4%的锁掷酵母干粉拌饲投喂可以促进大黄鱼成鱼的生长,优化养殖大黄鱼的体形、体色,有助于大黄鱼肌肉营养的提升和口感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该项养殖技术限于室内大黄鱼成鱼的优化养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黄鱼的体形、体色问题。

大黄鱼体形、体色的改良重点还在于还原野生养殖模式,例如开展大围栏养殖或者深水网箱养殖。

市面上当前应用较多的海洋红酵母为胶红酵母,一般应用在海参、对虾、宝石鲈等养殖中。

锁掷酵母相较于胶红酵母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开发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后续适用养殖品种、养殖阶段、养殖用量等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随着海参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北方地区海参养殖规模从粗放型向高效技术型进行转变。

为了有效提高池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提高本地区养殖经济效益,生产出高品质的海参,笔者于2022年4月18日-10月30日进行了池塘海参养殖技术示范。

养殖期间通过在海参养殖池塘中使用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降低海参的发病率,提高海参品质,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现将养殖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试验地点选在辽宁兴城市德林海参养殖场。

该养殖场为“辽宁省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与建设项目”科技示范单位,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池塘全年水温-2~30℃,盐度25~32,pH 7.5~8.4。

池塘为东西向,每口池塘面积30亩,池底为硬质泥沙底,池内水深2米左右;进、排水闸门分别位于池塘的两端,进、排水流通畅。

池塘底部使用微孔增氧设备进行增氧,养殖条件符合试验示范基本要求。

二、苗种的选择与投放海参苗种购自兴城市大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为刺参品种。

苗种经过检验合格,为体表无伤、肉刺尖挺、规格整齐、反应灵敏的本地优质苗种。

2022年4月18日早晨,参苗经过1小时运输到达养殖场。

将参苗放入白色容器,注入养殖海水,经过30分钟的“试水”,参苗适应养殖水温。

海参养殖生长最快的技术

海参养殖生长最快的技术

海参养殖生长最快的技术海参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目前,海参养殖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不断创新,其中最快的生长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海水滴定法养殖该方法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通过向养殖池中滴加一定量的海水,使养殖环境呈现周期性的脱盐状态,促进海参的生长。

这种方法可以让海参喜欢的微量元素得到充分的补充,同时还可以刺激海参的免疫系统,提高其生长速度。

二、连续养殖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定期投放一定量的新生的幼体海参,以保证养殖池内的种群结构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使海参养殖池的生态系统得到平衡和稳定,加速海参的生长。

同时,充分减少了因养殖密度过高而引起的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使海参的健康状态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底栖生物养殖技术该技术是在养殖池中添加一定量的无害的底栖生物,如蛤蜊、小虾等,以增加池中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提高水质,满足海参生长的需求。

此外,底栖生物还可以提供养分,使海参得到充分的营养,加速生长速度。

四、食材添加技术该技术是在海参的日常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含有促进生长的食材,如微量元素、特殊酶以及一些海藻等,以促进海参的生长。

此外,还可以控制饲料的品质和数量,让海参得到充分而均衡的营养,提高海参的增重速度。

五、智能监控平台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智能监控平台对养殖池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水质、温度、盐度、氧含量等,及时掌握海参的生长情况,实现精准养殖管理,有效提高海参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

综上所述,海参养殖最快的技术主要有海水滴定法养殖、连续养殖技术、底栖生物养殖技术、食材添加技术和智能监控平台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成本,同时也可以保障海参的健康,是当前海参养殖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

海参的养殖方法

海参的养殖方法

海参的养殖方法海参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食补草料。

那么你知道海参怎么样养殖的吗?接下来,店铺带你了解下海参的养殖方法。

欢迎各位前来阅读!海参的外形特征(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或Holothurioidea)1,100种无脊椎动物的统称。

体圆柱形,柔软。

长2∼200公分(约0.75∼6.5呎),厚1∼20公分(0.4∼8吋),色暗。

多肉刺。

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

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的5行管足。

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

口周围有10根或更多能伸缩的触手,用於捕食或掘穴。

许多种能从肛门放出内部器官,然後再生新的,可能是为逃避敌害。

泄殖腔内常有Carapus属的隐鱼共生。

有许多能放出对小动物致命的毒素,但对人无生命危险。

南海岛屿居民把海参汁放入水中杀鱼或麻痹鱼。

海参可供食用,如海参属(Holothuria)、刺参属(Stichopus)和梅花参属(Thelonota)的种类。

各地海洋中均有,多在浅水中,但有时也在深水中。

主要产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海参属的80∼100种多在珊瑚礁。

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

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20个。

触手坛囊发达。

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

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

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通过身体的急剧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肛门抛向敌害。

失去内脏后的海参,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体内会重新长出内脏。

海参移动极为缓慢,每小时仅能移动3米,比蜗牛还慢,所以善于伪装,肤色和环境类似;同时依靠排出内脏迷惑天敌与强大的再生能力来维持生存。

只要水温和水质适宜,即使海参被切除一半或被天敌吃掉一半,海参可以在几个月后重新长出全部身体,但前提是剩下的一半必须有头部或肛门,因为生长细胞集中于这两个部位。

海参的天敌是螃蟹。

海参的生物特性变色海参能随着居处环境而变化体色。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增养殖技术第一节刺参的生物学特性一、刺参的外部形态刺参体呈扁平圆筒形,两端稍细。

体长20~40cm,宽3~6cm。

体分背、腹两面。

背部分2个步带区和3个间步带区,上有纵向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的肉刺(疣突)。

腹面较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3条纵带。

口位于体前端,稍偏于腹面,周围环生分枝状楯形触手20个。

依个体大小,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面距头部1~3cm 间步带区,呈一凹陷。

生殖季节生殖孔处色素较深;不在生殖季节生殖孔难以看清。

肛门位于后前端,稍偏于背面。

二、内部构造1、体壁:最外层为角质层,具有保护功能。

角质层之下为表皮,表皮下为厚的结缔组织,在表皮和皮层之间埋有许多骨片。

肌肉层由环肌和纵肌两层组成。

外为环肌,纵肌成束在环肌之下,五条纵肌分居于5个步带区,前端固定于石灰环上,后端依附于肛门周围。

在环肌和纵肌之下,有一层薄膜为体腔膜。

膜延伸与肠相连,称悬肠膜。

悬肠膜共3片,分左悬肠膜、右悬肠膜和背悬肠膜。

体腔内含有体腔液,当身体收缩时可做不定向流动,具排泄和呼吸功能。

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一条纵形管,在体腔内弯曲2次,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排泄腔组成。

口中没有咀嚼器,刺参将食物连同泥沙一起吞入消化道内,吸收其中所含的食料。

食道周围有10片石灰质骨片,5片位于主步带区,另5片位于间步带区。

肠为圆桶形,在体腔内先后经过右侧下行、左侧上行、中下方再上行,弯曲2次,分为3段,依次称作第一小肠、第二小肠和大肠,或称为前肠、中肠、后肠。

肠管靠悬肠膜的连接悬挂于腔体内。

肠末端膨大成总排泄腔,末端开口即肛门。

3、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在总排泄腔的旁边,有一条短而粗的薄壁管,由此管分出左右两个分枝的盲囊,左大右小,伸入体腔中,外形呈树枝状,故称呼吸树。

海水由肛门进入总排泄腔,然后流入呼吸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左侧呼吸树外侧分布有背血管网。

呼吸的氧气通过背血管网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携带到各器官,二氧化碳经此途径随海水排出呼吸树进而排出体外。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丰富。

而刺参是我国北方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适于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的北部沿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野生海参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适宜生活在水质澄清,潮流畅通、饵料丰富的海区,在暂时风浪较大、水质浑浊的海区亦能生存。

对水温的要求,在-3℃和34℃都能生存,最适温度12℃--18℃,超过20℃时则进入夏眠状态,低于5℃则停止生长。

对盐度的要求在18--33之间,对底质而言,较硬的泥沙底质适于刺参的生长,在有岩石、礁石、水草、海藻丰富的地区更佳。

(一)养殖环境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有大量海藻生长的岩礁地带。

底质对海参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底质为泥质或烂泥底质的,可进行如下改造: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如下改造方法:(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长度不限,宽0。

5--1。

0米,条与条间距2。

0--3。

0米;二是采用堆状投石法,即每隔0。

5--1。

0米透石一堆,每堆高0。

5米左右;三是采用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投放石块。

(2)人工参礁: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作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和栖息,大小重量以便于搬运为宜。

有空的参礁,孔径10厘米左右,便于刺参的栖息与采捕。

(3)其它材料: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杈、树桩、筐篓等,不但有利于刺参的栖息,而且木质腐蚀后可作为刺参的饵料。

(二)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的创造悬空的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方法有二:①底质稀软,投物易淤陷,不利于刺参的存活,故必须采用水泥柱、石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瓦片、树枝、竹制品、人工礁等物吊于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

②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上面所提及的材料即可。

二、刺参的养殖过程(一)参苗的运输方法(参苗的运输可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1、湿法:把参苗放在帆布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海水,充气泵充气;或将参苗放在塑料袋中,加海水,充氧气后将袋口扎紧,进行运输。

海参怎么养 海参的饲养方法

海参怎么养 海参的饲养方法

海参怎么养海参的饲养方法海参的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吃海参的还是很多,所以海参的经济效益很高,海参不但受到消费者的喜欢还收到很多养殖户的青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海参的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大部分潮间带池塘建在半封闭的内湾或中潮区以下,水质清新无污染,设进、排水闸门于池子最低处,池子大小为2-4亩,水深在 2-3米左右。

有部分单位增加提水设备。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清池与除害,经过一年的养成,池子淤泥或其它杂藻腐烂,池底产生硫化氢气味。

因此进入2月上旬,应把池塘的水全部放掉,封闭好闸门,开始清淤与除害。

具体做法是:用铁掀把淤泥杂藻铲起,再用竹筐搬出池外,然后用抽水泵冲刷干净。

这样做不仅对清淤有利,还清除敌害生物,为刺参养殖、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消毒:进人2月中旬后,池子进水30cm,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水体浓度为5-10ppm,将漂白粉稀释好后搅拌均匀,全池泼洒,再进水浸泡一周。

3.石头规格:采用当地的石头,面多光滑、比较坚硬,重15-20kg 左右为宜(石头必须消毒后再用)。

4.投石:二月底开始投放石头。

具体做法是随闸门迎外海低潮线,垒成直行,底宽2m,上宽0.8m,高0.8m,行与行之间留有0.6m 人行道,主要便于管理或清淤。

在投放石头时要坚固,多创造穴空,为刺参养殖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5.移藻:池塘的石块投放好后还应从别的海区移殖藻类,以便改善底质,增加刺参的天然饵料。

可移殖的藻类主要有松节藻、马尾藻、鼠尾藻、大叶草、海带、裙带等。

6.肥水:进入3月上旬开始进水,水深30cm,进行施肥,主要施磷酸二氢氨、尿素、硝酸铵、碳酸氢氨等,每亩施肥2.5-5kg。

3天后水深在0.8-1米左右再进行施肥一次,每亩施肥2-2.5kg。

因为这阶段海水水温低,底栖硅藻繁殖较慢,因此必须加强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繁殖底栖硅藻,为刺参苗入池培养优质可口的基础饵料。

三、放苗养成1.苗种运输:苗种主要来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来年人工育苗,经过海上暂养;二是从自然海区采捕,因此采取干运法。

小议海参海水养殖技术

小议海参海水养殖技术

小议海参海水养殖技术1、育苗设施与水质条件1)育苗设施要齐全完备主要包括沉淀滤水设施、增氧设施、育苗室和饵料室。

育苗水体1000m3分为10个培育池,每个100m32)海水水源要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育苗用水经二级过滤系统沉淀,再经入池管道口300 目筛绢网滤出,经镜检无大型原生动物入池。

2、藻种选择与饵料培养1 )单胞藻饵料种类硅藻类有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藻、牟氏角毛藻;绿藻类则有扁藻、小球藻。

2)饵料培养分为 3 级,一级瓶藻种培养:选用康威液做营养盐,沸水消毒;二级中继培养:采用聚乙烯透明薄膜袋(罩网笼)过滤;三级开放式培养:在专用饵料培养池进行生产。

3、刺海参室内人工育苗1 )亲参采捕以自然海区采捕的刺参为好。

采捕时间应选在海水底层水温达到15〜16C时,亲参产卵前5〜8d,集中采捕。

选择体长20cm 以上、体重250g 以上、性腺指数10%以上、无损伤的个体作亲参。

2)亲参的蓄养蓄养密度以每立方米15〜30只为宜。

每天早上倒池和换水,清除粪便和污物,晚上再换水1次,每次换水1 / 3〜1/2,换水温差小于1C。

早繁苗可提前采捕升温促熟,这时蓄养时间较长,需投饵,饵料为鼠尾藻碎屑或人工配合饵料,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4%〜7%。

3)产卵孵化与幼体培育(1)产卵在蓄养3〜7d 后,亲参可以在蓄养池中自然排精产卵;育苗厂多采用阴干流水刺激法诱导产卵。

做法是蓄养7d 左右,傍晚19点以后进行,将池内海水放干,使亲参在池内阴干40〜60min,然后用海水冲击30〜45min,同时洗刷蓄养池,再注入过滤的新鲜海水,亲参一般在当日或第2d 产卵。

在雌参产卵前将其移入产卵箱(透明的玻璃、有机玻璃水族箱或塑料水桶)进行产卵受精,可适当人工添加精液(每个卵周围3〜 5 个为宜)并不断搅动水体。

一般100L的产卵箱可放8〜14只亲参,采卵密度80粒ml 左右。

亲参产卵受精后及时将亲参移出,并用过滤海水洗卵,一直到池水变清为止。

海参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海参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海参的养殖方法是什么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

那么怎么养殖海参收益最高呢?随店铺看看吧。

海参的养殖技术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尚不成熟,其目前主要是放流增殖。

其主要技术措施是:①选择好放流场址,即放流场址的海况条件,应适于参苗的生活习性。

最好选择在避风的湾口及内湾,并应具备水质清新、潮流畅通、流速缓慢等条件。

放流场水深3-10m。

如放流的苗种规格较小应在大叶藻丛生的近岸处或有岩礁的场所。

近年,试验证明,在海带、贻贝、扇贝等养殖筏区,只要底质合适,放流参苗也可获得满意效果。

②底质应为岩礁、石块或泥沙质海底,最好底质上有大型藻类生活更为有利。

一般底质中的含泥量应在10%以下。

海参的建造养参池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

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

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的更换最好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底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

海参的的人工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海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

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

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的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

海参的参苗的运输通常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

所谓湿法运输,是在运输参苗时,把参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装参苗300头左右,加水0.2立方水体左右。

所谓干法运输,是将参苗放于塑料周转箱中,箱的底部铺放2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放两层纱布,用海水湿透,将参苗均匀平放,外围用塑料布挡风。

天气干热时路途中还需适当喷淋海水。

海参苗的投放参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参苗的规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则来调节,通常300-500头/斤大小的苗种投放密度可控制在10-30头/平方米,最终成活率可达35%左右。

海参养殖的知识点总结

海参养殖的知识点总结

海参养殖的知识点总结一、海参的品种海参是指海洋中的一类软体动物,其主要分为皱纹海参、刺参和黒豆参等品种。

其中,皱纹海参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刺参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深受市场欢迎;而黒豆参则因其体型小、肉质细嫩而备受青睐。

二、海参的养殖环境海参适应性强,能够在较宽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一般来说,海参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是水温在15-25摄氏度之间,盐度在30-35‰之间,水深在10-20米之间,水质清澈且富含养分。

因此,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对于海参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三、海参的养殖方法海参的养殖主要分为陆养和海养两种方法。

陆养是指在海水养殖池中人工养殖海参,此种养殖方法操作简单,易管理;而海养是指在海中的网箱中养殖海参,此种养殖方法操作复杂,但可以保持海参的天然味道和营养成分。

四、海参养殖的管理技术1. 种苗选育:选择高品质的海参种苗是养殖的第一步,一般要选择体型匀称、外表光滑、无损伤的种苗。

2. 饲料供给:海参以腐殖质和微生物为主食,养殖者可以选择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进行喂养,确保海参的营养和生长。

3. 水质管理:合理管理水质是保证海参健康生长的关键,要定期检测水质,并进行必要的调节。

4. 疾病防控:定期对养殖环境和海参进行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五、海参养殖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的需求增加,海参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同时,海参的养殖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推动了海参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海参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海参养殖是一项富有挑战和机遇的产业,只有掌握正确的养殖知识和技术,才能取得成功。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海参养殖知识点对于相关从业者和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推动海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海参的养殖技术

海参的养殖技术

海参的养殖技术
海参的养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箱养殖技术:使用网箱进行养殖,适合于海岸线水域。

需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和水质,以及进行定期换水。

2. 池塘、池子养殖技术:适合于内陆水体。

需要建设好养殖池、塘,保证水质清洁,适当投喂饲料。

3. 陆上养殖技术:通过控制室内环境来模拟海水环境,适合于没有海洋或者海水资源的地区。

需要使用合适的养殖设备和控制系统。

无论哪种养殖方式,都需要进行好饲料投喂、疾病防治、水质监测等工作,保证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注意海参的品种、育苗、选种等问题,以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

吊笼海参养殖技术要点

吊笼海参养殖技术要点

吊笼海参养殖技术要点吊笼海参养殖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海参放置在吊笼中进行养殖的方法。

吊笼养殖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海参的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吊笼海参养殖技术的要点。

一、场地选择吊笼海参养殖需要选择适合的养殖场地。

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水质和养殖条件,水质要求清澈透明、富含氧气,且无污染物。

同时,场地要有足够的面积和深度,以容纳养殖笼和海参的生长。

二、吊笼设计吊笼是吊笼海参养殖的核心设备,设计合理的吊笼可以提高养殖效果。

吊笼应具备良好的通水性能,以保证海参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和食物。

吊笼的材质应选用耐腐蚀、耐久性强的材料,如不锈钢。

吊笼的尺寸和数量要根据养殖规模和海参种类进行合理确定。

三、种苗选购种苗的选购是吊笼海参养殖的重要环节。

选择健康、品种纯正的海参种苗,可以保证养殖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高产量。

种苗的选购要注意观察其外观是否完整,体色是否鲜亮,活动性是否强,体形是否匀称。

四、养殖管理吊笼海参养殖需要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

首先是饲料管理,根据海参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合理选择和搭配饲料,确保海参获得充足的营养。

其次是水质管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同时,要定期清理吊笼,防止积存的废料和残饵对海参的影响。

五、疾病防治吊笼海参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疾病的防治。

定期检查海参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海参疾病有感染性疾病、寄生虫和真菌感染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者调整环境条件来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生长监测吊笼海参养殖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生长监测。

通过测量海参的体重、体长和体形等指标,了解海参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以提高养殖效果和产量。

七、收获和销售吊笼海参的收获时间一般在养殖周期结束后。

收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对海参造成伤害。

收获后,要进行初步的处理和清洗,然后进行分级和包装。

最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销售,确保海参的品质和价格。

海参怎么养海参的饲养方法

海参怎么养海参的饲养方法

海参怎么养海参的饲养方法海参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其饲养方法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海参的饲养方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海参怎么养虾池养殖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

同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投喂鼠尾藻、裙带菜、海带等藻类。

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5米~2.0米,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利夏眠与越冬。

严禁施用化学消毒药品、向虾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

另须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要密切注意参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日交换量在10%~15%。

海上筏式养殖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养殖时一般采用鲍笼、扇贝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

参苗体长为5厘米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4米。

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饵。

应随着参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网笼的破损程度。

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网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海上筏养海参也可与藻类混养。

海底沉笼养殖选择潮流通畅、风平浪静、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为圆形,也可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3公斤~5公斤/个)。

放养密度为3厘米~5厘米参苗200头~300头/平方米,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或海带、鼠尾藻等,根据情况可3天~5天投喂一次,也可一周一次。

日常注意网衣的破损情况,并根据海参生长的快慢及时疏密。

疾病防治海参媲美人参拥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及药用价值,而且拥有比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海参成为了许多创业者的选择门道,海参在养殖过程中发生涡虫病有什么症状及诊断的方法呢?[病原] 腹足类现有16属33种,其中内寄螺属6种,巨穴螺属5种,瓷螺属4种,其余13属,各1~3种。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1海参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养殖
海参(Ascetta)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它生活在深海底部,以珊瑚礁作为自然居住地,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虽然海参可以在大海中自由生存,但现代人工养殖技术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海参的发育和繁殖。

2海参有什么抗病能力
海参是一种有益的海洋动物,具有很强的抗病性,不易受病毒的侵害。

经过精心的营养投入和充足的休息,它的抗病能力会得到加强。

3海参水族箱的设计
养殖海参的水族箱要符合海参的饮水条件,并且要具备高温和水质循环功能,以满足海参的饮水需求。

此外,还需要安装过滤装置,以维持水族箱内水质的稳定,并增加海参的抗病能力。

4海参营养及免疫保健
海参以海洋小虫、冷冻食用鱼和虾动物为食物,要求食物清洁,无杂质,并在规定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放养。

此外,要注意给海参提供营养和免疫保健,严格控制海参的溶解氧、氨氮、PH值等环境参数,并经常对水族箱进行检查和清洗,以确保海参健康成长。

5繁殖技术及预防措施
海参的繁殖周期一般为8个月,可以根据海参的体质和性情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及相关的养殖技术。

除了要注意温度、PH值和溶解氧的控制外,有必要定期给海参进行体检,以提高安全性。

此外,还要注意改善海参的行为习惯,使其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增强其免疫能力。

以上就是海参养殖技术措施的介绍,正确使用以上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海参的健康发育,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参养殖方式

海参养殖方式

海参养殖方式引言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海参的需求不断增加,海参养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海参养殖的方式,并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养殖方式传统的海参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池塘养殖和笼养殖两种。

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且传统的海参养殖方式。

主要步骤包括选取适宜的海边地区,修建养殖池塘,放入海参种苗,进行日常管理等。

优点: - 投资成本低,适合中小规模养殖户; - 操作简单,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适合养殖多种品种的海参。

缺点: - 池塘养殖面积受限,影响养殖规模; - 池塘养殖容易受到天气、水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 池塘养殖周期长,产量较低。

笼养殖笼养殖是将海参放入特制的笼子中,悬挂在水中进行养殖的方式。

优点: - 养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 - 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养殖规模; - 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缺点: - 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和人力成本; - 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地点; - 不适合大规模养殖,限制了养殖量的增长。

现代化养殖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海参市场需求的增加,现代化的海参养殖方式也逐渐出现。

水产养殖系统水产养殖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设备和管理技术的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系统、自动喂食系统等。

优点: - 可以实现养殖环境的精确控制,提高养殖效率; - 可以减少养殖风险,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 可以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缺点: - 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 投资成本较高,适合中大规模养殖户; - 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增加运营成本。

海洋循环系统海洋循环系统是一种将海水进行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通过循环过滤和处理海水,保持水质稳定。

优点: - 可以减少对自然海洋环境的影响; - 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 可以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缺点: - 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 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海域; -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的习性及参虾混养海参在我国沿海有60多种,可供食用的20余种,其中刺参、乌参、乌元参、梅花参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名贵海味品。

现将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澈、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

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

幼小个体多生活在大叶藻基部及礁石、砾石下,成年个体逐渐移向深水区,即分布在水深8~20米的海底。

刺参用触手扫、扒底质表层中的底栖硅藻、海藻碎片、细菌、微小动物、有机碎屑等,将这些物质连同泥沙一起摄入口中。

其摄食量相当大。

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最高,8月中旬最低。

当水温达到20℃~24℃时,要进行“夏眠”。

在我国的黄、渤海区,其“夏眠”期大约为100天左右。

当其受到强烈刺激或遇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刺激时,会将全部脏器从肛门中排出体外。

与此相适应,其再生能力很强,条件适宜时,失去的脏器及切断的体段均可再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二、刺参人工养殖情况:搞好刺参人工养殖的关键是解决大规格苗种。

因此,当年繁殖的体长1~1.5厘米的稚参需经过海上或室内“中间育成”使之成为3厘米的幼参。

以不投饵为前提的“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选择在有机质和浮泥容易进入,并沉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湾应具备有机悬浮物较多,且风浪较小的条件。

育成设施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60×30厘米,笼外包罩的网衣,其网目应依入笼参苗的大小选定,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

试验表明,每笼放入的参苗不应超过400头,经过3~3.5个月育成,体长可达3厘米以上,成活率为82%~100%。

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用器材,应力戒参苗的机械损伤及从网缝中逃逸。

10月至11月末生长迅速,以后随水温下降而生长变慢,从2月上旬开始,随水温上升,生长速度再度增加。

苗种的个体越大生长越快。

在养殖过程中,苗种若经过分级选别后再入笼养殖,其生长整齐且速度较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增养殖技术第一节刺参的生物学特性一、刺参的外部形态刺参体呈扁平圆筒形,两端稍细。

体长20~40cm,宽3~6cm。

体分背、腹两面。

背部分2个步带区和3个间步带区,上有纵向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的肉刺(疣突)。

腹面较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3条纵带。

口位于体前端,稍偏于腹面,周围环生分枝状楯形触手20个。

依个体大小,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面距头部1~3cm 间步带区,呈一凹陷。

生殖季节生殖孔处色素较深;不在生殖季节生殖孔难以看清。

肛门位于后前端,稍偏于背面。

二、内部构造1、体壁:最外层为角质层,具有保护功能。

角质层之下为表皮,表皮下为厚的结缔组织,在表皮和皮层之间埋有许多骨片。

肌肉层由环肌和纵肌两层组成。

外为环肌,纵肌成束在环肌之下,五条纵肌分居于5个步带区,前端固定于石灰环上,后端依附于肛门周围。

在环肌和纵肌之下,有一层薄膜为体腔膜。

膜延伸与肠相连,称悬肠膜。

悬肠膜共3片,分左悬肠膜、右悬肠膜和背悬肠膜。

体腔内含有体腔液,当身体收缩时可做不定向流动,具排泄和呼吸功能。

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一条纵形管,在体腔内弯曲2次,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排泄腔组成。

口中没有咀嚼器,刺参将食物连同泥沙一起吞入消化道内,吸收其中所含的食料。

食道周围有10片石灰质骨片,5片位于主步带区,另5片位于间步带区。

肠为圆桶形,在体腔内先后经过右侧下行、左侧上行、中下方再上行,弯曲2次,分为3段,依次称作第一小肠、第二小肠和大肠,或称为前肠、中肠、后肠。

肠管靠悬肠膜的连接悬挂于腔体内。

肠末端膨大成总排泄腔,末端开口即肛门。

3、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在总排泄腔的旁边,有一条短而粗的薄壁管,由此管分出左右两个分枝的盲囊,左大右小,伸入体腔中,外形呈树枝状,故称呼吸树。

海水由肛门进入总排泄腔,然后流入呼吸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左侧呼吸树外侧分布有背血管网。

呼吸的氧气通过背血管网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携带到各器官,二氧化碳经此途径随海水排出呼吸树进而排出体外。

除呼吸树外,海参的皮肤和管足也具呼吸功能。

据测定,海参的皮肤在呼吸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水温8.5~13.5℃时,为39~52%;在水温为18.5℃时为60~90%,温度继续升高时,其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

海参无专用排泄器官,由呼吸器官兼行排泄功能。

4、循环系统:海参食道围有一血管环,由此分生出5条辅血管,沿5个步带区分布埋藏于皮肤肌肉囊中,延伸至身体后端。

肠外有肠血管一条,在肠与肠悬肠膜相接的一侧血管为背肠血管;另一条在无悬肠膜一侧为腹肠血管。

两条肠血管形成血管网分布于肠曲折之间。

呼吸树与肠血管网紧密相连。

5、水管系统:水管系统呈五放辐射对称的排列结构,其中心是位于咽部附近石灰环后方的环水管,由此分出的五辐步管,向前分枝于触手,向后延伸沿步带区分枝于管足或疣足。

环水管具两种附属物:一是波里氏囊,另一是石管。

波里氏囊悬挂于体腔中,呈圆形、卵圆形或长瓶形,具一狭长的颈部与环水管相接。

石管是具钙化壁的小管,从环水管分出,末端为筛板。

6、神经系统:海参的神经组织由网状神经纤维构成神经丛,再由神经丛构成神经系统,其包括口神经系统和下神经系统。

7、生殖系统:海参为雌雄异体,外观难以辨认。

生殖腺位于食道悬垂膜的两侧,为一束树枝状细管,其中主枝大约由11~13条分枝组成,分枝很长,在繁殖季节有的分枝可达20~30cm。

主分枝向前有一总管称为生殖管,开口于体背面,即生殖孔。

生殖季节卵巢为杏黄色或桔红色;精巢为乳白色或浅黄色。

在非生殖季节,生殖腺细小,难以从颜色上分别雌雄。

三、刺参的生态习性1、栖息的环境条件(1)栖息水层:自然状态下刺参从潮间带到水深20米都有分布,多栖息于水深为3~15m的浅海中,在辽宁省及庙岛列岛栖息海域可深达35m。

刺参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和个体大小关系密切,体长3~4cm 的幼参多栖息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下,体重50g以下的个体分布在靠沿岸的浅水区;50~100g的个体分布在水深5米以内;体重100~150g的个体多分布在水深5~10米;体重200g以上的个体多分布在水深15米以上的深水区。

另外,繁殖季节多移向浅水区,冬眠多移向深水区。

(2)栖息地的底质与海况:刺参多生活在潮流畅通平稳,无淡水注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地,或大叶藻丛生的较硬的泥沙地。

纯泥或纯沙的底质难以见到刺参的分布。

环境对刺参的体型大小,色泽和肉刺等有很大的影响。

刺参体色一般呈褐色,但生活在岩石底的个体与生活在泥沙、混有贝壳及碎石底的个体相比较,前者的颜色往往较深。

生活在海藻从中的刺参,常带有绿色,并随着透明度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变成白色、赤褐色或紫褐色。

生活在礁石底部、水温较低地方的个体,肉刺多而高;生活在泥沙底质和水温较高地方的个体较大,体壁肥厚。

(3)水温:成参生存温度0~30℃,生长适温3~19℃,最适温10~15℃。

而幼参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成参要偏高一些。

4~5月和9~11月为刺参快速生长期,幼虫最适温度18~22℃。

在池塘养殖环境下,刺参的适温范围明显扩大,在夏季池塘水温高达30℃以上,冬季在0℃以下,未出现刺参死亡,这就池塘养殖提供了前提条件。

(4)盐度:刺参属狭盐性动物,适盐范围26.2~35.3,最适盐度范围为28~32。

因此,选择养殖场地时必须考虑淡水的影响,尤其是雨季的泄洪影响。

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刺参对盐度的缓慢下降基本可以适应,通过试验发现,当把盐度由30缓慢降至20左右,刺参未出现明显的死亡。

另外,海参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与温度有很大关系。

(5)PH:适宜范围7.9~8.4。

2、夏眠:刺参在繁殖期过后当水温高于20℃时,即迁移到海水较深处,隐藏于岩石间或草丛中不食不动,直至水温下降到20℃以下,恢复活动,这种现象称为夏眠。

夏眠期的长短主要与水温的变化有关,山东沿岸海域海参的夏眠期一般在6月至10月初,夏眠时间的长短与个体的大小有关,大个体的夏眠时间长,小个体的夏眠时间短,当年繁殖的幼参不夏眠。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即将进入夏眠的海参,对天气的阴晴、风力的大小、光线的强弱等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

在连续阴天、风平浪静、光线较弱的条件下,已经夏眠的海参仍可大量摄食和活动。

3、排脏和自溶:刺参受到强烈刺激时(如水质恶化、水温剧烈变化、离水时间过长等),常把内脏全部由肛门排出,这种现象称为排脏。

内脏排出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又可以重新生出新的内脏。

排脏是海参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海参在离开海水、干露时间过长时,其体壁会溶化(自溶),故采捕后应立即处理,不可久置。

4、再生:刺参的再生力很强,如将参体切成几段放回海中,几个月后每段仍有可能再生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据试验报道,体背部表皮切开1周,色素开始沉着,幼小个体的色素沉着比成体明显,45~50d后体背色素的变化难以识别;疣足切断处,经过5~7d后形成一个隆起至30d 生长到1~2mm;管足切断处,约一周后色素沉着并形成突起,大约30d后完全再生;触手切断7~10d后,伤口愈合并呈突起状,25~30d后可以再生成正常状态,并能摄食,唯色素稍淡;体背、腹部切开后,其背部的伤口愈合较快,其腹部伤口愈合较慢。

切断试验表明,切断创伤5~7d愈合,创伤愈合不顺利的则死亡。

再生能力与切断的部位有关,体后部的再生能力要比前部强。

5、运动:刺参的运动器官为管足,做匍匐式定向单趋运动,运动速度较慢。

当环境适宜时,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每天移动5m左右,当受到异常刺激时,每天能移动170~180m,当遇到极端不良环境时,能放松管足,头部朝下,随波逐流,迁移到合适的环境。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移动范围与栖息地的饵料丰度有很大关系:饵料越丰富,移动范围越小;若饵料缺乏,移动范围加大。

6、呼吸:呼吸树是刺参的主要呼吸器官,管足是辅助呼吸器官,夏眠时,管足的呼吸量则占到60%~90%。

据报道,在试验条件下,由于初始阶段海水中的溶解氧接近于饱和,海参的呼吸是正常的,即每小时消耗的氧气量接近;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海水中溶解氧的降低,海参的耗氧量也相应下降。

这说明,海参的耗氧量类型属于依从型,而不是主动地通过增加呼吸频率维持耗氧量得以稳定。

7、摄食习性刺参一般白天不活动,晚上摄食。

食性为沉积物食性,以触手摄取底质表层泥沙中的硅藻、原生动物、海藻碎片、幼贝、腐殖质、细菌等,其中底栖硅藻与微生物是刺参的重要饵料来源。

摄食方式是以触手不断交互活动扫扒表层泥沙,然后慢慢送入口中。

刺参对食物的选择性较差,摄食时,连泥沙一并吞入口中,有些营养元素和溶解有机物可由表皮渗透到体内。

刺参昼夜不停地摄食,昼夜摄食比约为3~4:6~7。

四、刺参的繁殖与发生(一)刺参的繁殖1、刺参的性腺发育分期根据组织学观察,可将刺参的性腺发育分为休止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放出期共五期。

2、产卵期与产卵量据多数资料报道,刺参开始产卵的水温为15~17℃,产卵结束的温度为22℃。

因各海区水温回升变化差异很大,刺参的繁殖时间也变化很大;即使同一海区潮间带参池和海区成熟时间也不同。

根据隋锡林等的研究,体重在 300g以上的亲参(雌),平均每头一次排卵量为600~700万粒。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上可按300万粒/头左右计算亲参的准备量。

(二)刺参的发生刺参的发生过程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几个时期,发生图谱如下:受精卵2细胞期4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第二节刺参的苗种培育一、亲参的采捕1.亲参的选择及采捕时间刺参的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卵的成熟度越好,卵质越好,幼虫培育难度降低。

所以生产上应尽量挑选个体较大者作为亲参。

获得性腺发育良好的亲参,必须掌握好亲参采捕的时间,具体采捕时间可以通过采捕少量海参解剖观察其性腺的发育情况来决定。

过早采捕,其性腺发育不良,蓄养时间过长,易导致性腺萎缩或产卵量少,而且会增加管理费用;采捕过晚,海参在自然海区已经排放,将会失去获卵的机会,即使能获得卵,卵量也会减少,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加大幼体培养的难度。

参种成熟的标准:雌性性腺呈桔红色,生殖输送管的直径达到2mm以上;性腺指数达15%以上;经解剖后卵粒入水后马上散开;卵粒肉眼可见且形状整齐;卵径达到150~160µm以上。

卵径若低于150µm应在车间蓄养数日后再行采集。

2、采捕时应注意的问题(1)严格避免海参与油污接触(2)尽量避免机械刺激和损伤(3)潜水员一次采捕量不宜过大(4)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3、亲参的运输目前亲参的运输方法主要有两种:水运法和干运法。

水运法:多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袋中装适量的海水,每袋装亲参10~15头,然后充入纯氧,扎口后放入泡沫箱中。

如气温太高应在箱中放入冰袋降温。

运输时间尽可能缩短,以免亲参排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