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_李恒毅
创新生态系统案例对比及转型升级路径
步转为生态化、有机 式的创新 生态 系统。基 于国际视 角,主动培 育与发展 创新 生态 系统 已陆续成 为世界 各 国抢 占科技 制 高点 ,
进 而提 升经济增长质量 的重要 突破 口。 中关村创新 生态 系统与硅谷创新 生态系统 虽在 重点发展领域 、人 才互动 网络 以及 社会服 务与基础设施 支撑体 系方面具 有相 似性 ,但 两者在 开放程 度、创新程度 、介入程 度以及体 系完善程度 四方面存在较 为明显的差 异。为促进 中关村创新 生态系统 的转型升级 ,应在人才 、知识 、创新 、产业 、政策领域加强与硅谷创新生 态系统的合作。
关键 词 :技 术创 新 ;创 新 范 式 ;创 新 生 态 ;经 济增 长 ;社 会 服 务 ;知 识 合 作
中图分类号 :F 2 7 3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9 2 X( 2 0 1 7 ) 0 1 — 0 0 3 2 — 0 6
T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Up g r a d i n g a n d Ca s e Co mp a r i s o n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Ec o s y s t e m
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 2 0 1 7年 第 1 期
创新生态 系统 案例对 比及转 型升级路径
范 洁
( 南 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4 )
摘
要 :创新生 态系统研 究的逐 步兴起表 明 ,创新 范式 已开始新一轮 变革 、转换 与升 级 ,从 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 体 系逐
2005年日本在创新25战略中创新生态系统案例对比及转型升级路径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科研院所原始创新主体中介机构技术市场创新服务主体大学原始创新主体中介机构人才市场创新服务主体信息流信息流金融机构市场创新投入主体中介机构服务协会等创新服务主体最终用户政府机构制度创新主体政策流资金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工程技术中心人才流知识流市场因子经济因子科技因子社会文化因子政策法律因子资源环境因子销售产品资金及信息反馈影响管制领导技术回报促进回报投资回报进入退出合作合作研究回报人才回报投资研究回报成果回报成果经费成果经费图1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创新主体的定位及运作机制提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政府政策基点应由技术政策陆续过渡为建立在生态系统概念上的创新政策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演化机制
第15卷第1期V ol.15No.12024年2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Feb. 2024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演化机制陈稼瑜1, 2,冯天楚1,方玉芝1,李文博1(1.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绍兴,311800;2. 中国大唐袜艺学院,浙江绍兴,311800)[摘要] 数字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持续应用重构了高校创业生态系统。
为了剖析高校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演化机制,以浙江大学科技园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开展质性分析,总结出高校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本质是固有系统根据环境变化需要持续追求数字化能力并动态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
研究表明:一是系统内的各类创业活动受到固有系统、平台发展战略、数字化基础能力、数字化应用能力、数字化发展能力5个维度的影响;二是系统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共生、赋能、实现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互相影响;三是数字化发展能力是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数字化改革的最高阶能力,具备明显的自适应和预实践特征。
当平台运行战略和数字化基础能力共生融合时,会持续追求数字化应用赋能,来确保系统和模式能及时升级迭代。
[关键词] 高校数字创业生态系统;扎根理论;演化机制;共生;赋能[中图分类号] G40-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4)01−0080−10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正在重塑当下的高校创业生态。
借助数字化改革,高校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各类主体逐步形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的高校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众多异质性利益主体在系统中信息交互、演化共生、融合发展,进而创造价值。
在创业活动中,与数字技术有关的新机会识别与利用过程丰富了传统创业的内涵,重构了创业资源获取过程,推动了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在各地萌芽创建。
当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创业和产业转型已在多个不同领域进行[1−2],促使商业领域新模式和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组织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
技术扩散视角下的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技 术 扩 散 视 角 下 的 创 新 网络 演 化 研 究
李恒毅 岳 意定
摘要: 本 文从技术扩散 的“ 不稳定 期” 、 “ 过渡期” 和“ 稳定 期” 三个 阶段入 手 , 描 述 了萎 缩、 稳定 、 加 强、 动
态平衡 、 紧缩和动荡六种创 新源自络类型。在 此基础 上以“ 完全 突破 型” 、 “ 市 场突破 型” 和“ 技 术突 破型” 三种
作者简 介 : 李 恒毅 , 中南 大 学 商 学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岳 意定 , 中南大学商 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东南学术} 2 o 1 4 年第 1 期
的方法研 究 了竞 争性 创新 网络 中技术 能力 的演 化模 型⑨。 基 于创新 网络 的研究 背景 、 研 究视 角 和研究 问题 的出发 点不 同 , 导致技 术 扩散概 念仍 没 有 个 明确 的定 义 。熊 彼特认 为 企业 在市 场利 益 驱动 下采 取 的互 相 学 习模仿 的行 为是 创新 扩 散 的_ 个解 释 ∞, R o g e r ( 1 9 8 3 ) 提 出 了技 术 创 新 扩 散 过 程 的 视 角概 念 @。J . C . Me t c a l f e ( 1 9 9 8 ) 认
一
为技 术创 新扩 散是 不 断尝试 选 择 的过程 , 其 中包 括各 个层 级 的主体 互相 选择 , 如顾 客对 企 业产
品的选择和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的选择 , 这些选择得出的结果是低成本 、 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 市场 , 高效 能 的技术 得 到 了企业 的青 睐 。 由于 技术 创新 网络 演化 研究 的复杂 性 , 要 整合 相关 研 究成 果 , 并 且要 针对 技术 创新 网络这 种特殊 网络形 态 的本质 寻 找一个 有力 的 切入 点 。否 则 , 由于 技 术 创新 网络 演 化 的复 杂 动态 过 程, 会 使研 究过 于 复杂 而 无 法人 手 。 因此本 文 以技 术 扩 散 视 角 , 对 创 新 网络 演化 过 程 进 行 分
如何进行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分析
生态系统构成分析
创新主体
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它们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 核心作用,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式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创新资源
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这些资源是创新创业的基石,它们的丰 富程度和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的成效。
创新环境
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创新创业起 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代表行业利益,促进行业 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 行业创新和发展。
专业服务机构
如法律咨询、会计审计、 市场营销等,为创新创业 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支持。
03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运行机制
创新驱动机制
技术创新
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推 动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工 艺的出现,为创业提供技 术基础。
知识创新
通过学术研究、经验分享 等方式,产生新的知识和 思想,为创新创业提供智 力支持。
市场竞争力。
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力
02
推动产学研深度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03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创
业团队。
加强创业主体培育
降低创业门槛
简化创业流程和手续,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激发社会创业热情 。
培育创业文化
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概念
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
分析步骤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收集案例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总结案例的 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05
优化策略
提升创新主体能力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0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升
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分析科技创新一直被视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也变得愈发复杂和多元。
本文将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讨其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
一、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网络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构成,它们通过紧密的产学研结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创新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产业界提供了市场需求、应用场景和投资资本,学术界负责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机构作为桥梁,连接产业和学术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例如,在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
这些园区通常汇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资源支持。
在这些园区中,产业界与学术界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二、政策支持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其中,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和专项资金是中国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用于支持创新企业、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
此外,中国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孵化器,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扶持政策。
这些示范区和孵化器通常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紧密合作,形成创新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
三、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创新生态系统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
为了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中国推行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例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千人计划,旨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到中国从事科研和创新工作。
此外,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加大了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
一些高校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科技园区的合作,提供了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四、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注重开放和合作。
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理论基础 (7)2.1 数字经济的概念界定 (8)2.2 绿色创新的定义及内涵 (10)2.3 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关联分析 (11)三、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 (12)3.1 数字技术推动绿色创新 (13)3.2 数据驱动的绿色创新模式 (14)3.3 数字经济下的绿色创新生态系统 (16)四、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17)4.1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说明 (19)4.2 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20)4.3 实证结果分析 (21)4.4 结果讨论与政策建议 (22)五、数字经济背景下绿色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23)5.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5)5.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6)5.3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27)六、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结论总结 (28)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0)一、内容简述本文档主要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绿色创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经济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概述了绿色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
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包括数字技术的推动作用、数字经济的市场效应以及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融合创新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具体影响,包括提高绿色创新效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以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与机制
研究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与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与机制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创新是需要多个领域的资源共同配合才能实现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合和管理这些资源,成为了创新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着重研究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与机制。
一、什么是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创新资源整合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多个领域的创新资源尽可能地整合起来,形成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创新系统,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的过程。
创新资源的整合包括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多个方面。
二、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1、提高了创新发展的效率创新资源整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或组织将各类创新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不同的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提供了一种协同创新的方式,提高了创新效率,节省了创新成本。
2、推动了企业或组织的转型升级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可以使企业或组织在不同领域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提高了企业或组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从而推动了企业或组织向更高水平的转型升级,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
3、促进了创新生态的形成创新资源整合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协调各种资源的开发创新,从而促进整个创新生态的形成。
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得更多优秀的创新资源得以涌现。
三、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机制1、创新联盟机制创新联盟是指由多家企业或机构一起组成的协作网络,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实现创新成果的优化和升级。
创新联盟可以通过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为每个成员提供贡献和利益。
2、创新集成机制创新集成是指将多个不同领域的创新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创新产品,是创新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创新集成机制主要包括制造技术、标准化、平台化等。
3、创新孵化机制创新孵化是指将具有独特创新能力的企业或机构放入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为其提供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创新孵化可以提供资源支持、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帮助。
四、结论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作者:李翔龙王庆金黄帅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21年第12期摘要:本文在共生視角下研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政府干预下“学研机构—军民融合企业”的主从博弈策略,探讨“政企学研”组成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独立生存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和联盟共存合作三个阶段的运作机理。
主要考虑两种政府干预情境:一种是针对一般技术创新,政府不进行补贴激励;另一种是针对高精尖技术创新,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激励。
针对两种政府干预情境和三个演化阶段,采用主从博弈分别确定学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程度和技术转移费用以及军民融合企业的边际收益。
研究表明: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采用成本分担机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协同创新合作阶段的成本分担机制可使创新生态系统获得帕累托改进;在大部分情形下不存在使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都满意的创新成本分担契约;联盟共存合作阶段的利润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获得帕累托最优。
关键词: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21)12-0133-11一、问题的提出军民融合的实质在于军民双方通过技术合作、标准衔接和知识产权共享的方式实现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而开展军民之间技术融合创新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
伴随着全球技术竞争的日趋激烈,单纯依靠军民融合,企业很难完全具备开展技术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要素。
创新生态系统是在企业无法实现单独创新的情况下为达成创新目标而形成的一套协同整合机制,其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内各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的汇聚整合向客户提供有效的创新解决方案。
有关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视域主要从国家、区域、产业、企业四个层面展开,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1]、运行机理[2]、要素构成和发展模式[3]等方面。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
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就业创业指导类)(2021SJGLX1038);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子项目(jg2252)㊂作者简介:王丽萍(1980-),女,山东禹城人,教育学硕士,郑州经贸学院副教授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王丽萍(郑州经贸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㊀要:借助NVivo12软件,按时间序列对2018-2021年关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49份文本资料进行词频分析,并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㊂扎根结果分析,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创业主体㊁高校㊁社会和政府四大要素,其中创业主体是中心角色,通过 内部支持 协同合作 外部保障 形成体系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但还存在成长的空间,比如在专创融合㊁家庭因素㊁创业主体的 反哺 作用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探索㊂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高校;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080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 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㊂充分说明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高校远远不够,需要将校内㊁校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以高校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㊂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发展到生态化阶段,建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是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㊂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以期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㊂1㊀文献回顾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化培育㊁生态因子协作以及生态机制等方面㊂1.1㊀生态文化培育研究生态文化培育的研究多借鉴美国㊁以色列等高校的做法,再融入国内 立德树人 的思政元素㊂王志强(2020)认为从多个维度培育校内的创新创业文化,从而构建起所在区域内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和生态系统㊂1.2㊀生态因子协作研究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已初具雏形,但要素与要素之间尚未形成良好循环㊂鲍明旭(2020)认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政府㊁高校和产业同心协力,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㊂1.3㊀生态机制研究现阶段,学者们倾向于思考创业生态系统如何高效运作,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生态机制研究㊂陈元媛(2021)指出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机制㊂政府要发挥好 中介 作用,做好创新成果转化的服务工作㊂综上,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生态文化培育㊁生态因子协作以及生态机制等问题上,其中以生态因子协作研究为最多,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要素以高校为主体,外部要素包括政府㊁企业㊁社会等,但各生态要素之间如何良性协作尚未形成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作模型㊂2㊀研究设计2.1㊀研究方法本文对国内颁布的双创政策文件㊁学术期刊文章等文本进行逐步编码,并在编码的过程中运用NVivo12的词频检索功能对范畴内容进行时间序列上的比较分析,进而找出现阶段双创教育的重心领域㊂2.2㊀数据收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两个部分㊂一是,收集2015-2021年间的官方文件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官方网站公布的关于 创新创业 的相关政策文件,共收集到9份;二是,收集知网数据库2018-2021年间的期刊论文㊂以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为主题词,检索到121篇北大核心㊁CSSCI 等期刊论文,从中随机选取40篇㊂㊃3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3㊀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3.1㊀开放式编码提炼概念与范畴将文本材料进行编码,主要包括开放性编码(OpenCoding)㊁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㊂(1)开放式编码㊂将49份文本资料随机选取28份导入NVivo12软件中,并进行编号和命名,对原始文本和范畴的确定进行不断理解㊁整合㊁筛选和比较,同时根据概念间的重复度和出现的频次进行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了60个初始概念编码和18个范畴㊂(2)主轴编码㊂通过主轴编码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形成了4个主范畴㊂如表1所示㊂表1㊀三级编码过程主范畴副范畴初始范畴内涵解释创业主体B1创业主体A1个人创业主体校内参与创业的个人A2组织创业主体组织创业主体主要涉及高校㊁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校社会B2领导体系B3课程建设B4师资建设B5制度建设B6文化建设B7校外合作A3专项工作领导机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总体推进校内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二是统筹协调与社会㊁企业㊁政府等各方的合作A4创业教育专门机构主要任务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学科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和教学团队A5理论基础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㊁专创融合课程㊁在线课程等的建设,以及双创教材㊁教学方法改革等研究A6课外实践活动包括非正规课程㊁专业社团㊁第二课堂㊁实践平台等实践活动A7校内师资校内师资包括专职教师和实践教师A8校外师资校外师资包括专家学者㊁企业人士㊁政府人员等A9师资制度包括师资培养㊁激励政策㊁考核评价等制度建设A10学生制度包括创业支持㊁学分认定㊁弹性学制等制度建设A11校内机制主要指保障机制㊁评价机制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A12校内文化建设包括创造高校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和人文环境建设A13校外文化建设包括社交文化和创业文化的打造 营造独立㊁自由㊁创业㊁实干的创新创业氛围A14资源体系高校与社会㊁企业合作,争取创业所需人力㊁技术㊁信息㊁场地㊁资金等资源A15对外合作高校可与名校㊁创业孵化器㊁企业㊁政府㊁公众等进行合作和交流政府B8保障服务A16政府支持政府通过多方来源可从资金㊁场地㊁政策㊁立法㊁科技㊁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A17创业指导服务高校㊁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信息㊁培训㊁商机等多方面服务㊀㊀(3)选择性编码与模型构建㊂经过选择性编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梳理出一条 故事线 :高校为创业主体提供 内部支持 ,社会通过 协同合作 为创业主体营造适宜创业的社会文化和资源体系,政府通过 外部保障 为创业主体提供资金㊁场地㊁政策等保障性支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创业主体向政府㊁社会和高校反哺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与工艺等㊂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㊂图1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模型(4)饱和度检验㊂本研究对剩余的21份文本资料进行了理论饱和度检验,对其进行三级编码后,所得结果基本包括在以上所得范畴中,未发现新的范畴关系结构㊂由此得出,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㊂除此之外,还向本领域两位专家㊁学者请教了编码结果和理论模型,得到了他们肯定,说明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㊂4㊀模型阐释及扎根结果分析下面将阐释模型中的4个主范畴 创业主体㊁高校㊁社会和政府之间的逻辑关系㊂4.1㊀内部支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高校可以从领导体系㊁课程㊁师资㊁制度㊁校园文化等方面为创业主体提供内部支持㊂ 高校 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作为创业主体的 土壤 ,向大学生供给大量 养分 ㊂ 领导体系 通过建设合理的 课程体系 ㊁搭建全面的 师资队伍 ㊁设置科学的 制度体系 ㊂ 高校 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断提供 物质基础 , 课程体系 和 师资队伍 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生产 知识能量 , 制度体系 保证 知识能量 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流通和循环㊂4.2㊀协同合作协同合作,包括校外文化建设和校外合作㊂校外文化建设指的是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外合作,包括资源体系和对外合作㊂一个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建立,需要国家㊁企业㊁媒体㊁高校㊁家庭等多种要素共同协作㊂4.3㊀外部保障外部保障,主要指的是政府的支持和创业指导服㊃42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务㊂政府需要从资金㊁场地㊁政策㊁立法㊁智力㊁管理㊁资源等方面对创业主体给予支持㊂创业指导服务也需要政府从信息㊁培训和项目等方面予以提供㊂如果将高校比作是 根 ,那么政府则更像是 土壤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源源不断向根系输送足够的养分㊂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为创业主体提供 内部支持 ,与社会 协同合作 为创业主体营造社会文化和资源体系,政府为创业主体提供 外部保障 ,它们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㊂5㊀研究结论与展望5.1㊀研究结论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2018-2021年有关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的49份文本资料进行了逐步编码和系统分析,并按年份对文本资料进行NVivo12词频检索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但还存在成长的空间,比如在家庭因素㊁专创融合㊁创业主体的 反哺 作用㊁ 协同协作 和 外部保障 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探索㊂(1)生态系统的主体中,缺少 家庭 这一重要主体㊂忽视了 家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风气和文化, 家庭 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我国自古崇尚中庸之道,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确实有一定难度,需要政府㊁社会㊁媒体等持续宣传,为家庭树立创新创业风气奠定基础㊂(2)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存在 两张皮 现象,需要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真正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㊂传统的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是什么)和演绎推理(应该是什么)的能力,而创业思维更注重培养溯因推理(可能是什么)能力,在面对当今高度不确定的环境,更需要学生的溯因推理能力㊂除此以外,双创课程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㊁教学形式㊁方法和手段都需要与时俱进㊁不断创新㊂(3)忽视了创业主体(大学生)的 反哺 作用㊂从当前研究来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过于注重自上而下的能量输送,即高校㊁社会和政府向创业主体(大学生),而对创业主体(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 反哺 能力较为忽视㊂高校㊁社会或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平台和渠道,让创业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比如科研成果㊁产品㊁工艺等赋能高校㊁企业和政府,从而形成 能量 闭环㊂5.2㊀研究贡献(1)研究方法创新㊂首次运用扎根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梳理,阐述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㊂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今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果丰硕,但也存在薄弱点,比如:生态系统的主体中,缺少 家庭 这一重要主体;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存在 两张皮 现象;忽视了创业主体(大学生)的 反哺 作用;针对 内部支持 的研究明显多于协同协作 和 外部保障 等,希望在高校建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时予以重点补充和考虑㊂(2)研究理论创新㊂以 故事线 (StoryLine)的形式描绘和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㊂当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生态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协作研究㊂本文从整体上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抽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模型,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发展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㊂5.3㊀研究不足与展望(1)研究不足㊂本文以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为基础,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模型㊂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㊂比如,对数据的收集可能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疫情期间,去高校做访谈的条件有限,未能收集到一手资料,因此,本文收集数据是选取一定量相关政策文件和期刊论文,导致最终的模型构建有可能针对性不强㊂(2)未来展望㊂首先,在选取数据方面,未来的研究可偏重一手资料㊂比如,选择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的高校㊂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更加多样化㊂比如,采用实地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注重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可同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深入挖掘数据现象,由表及里,探索出更内在的本质,此方式更有利于被访谈者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所得到的信息也往往比个别访谈更加深入和全面㊂参考文献[1]杨晓慧.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18,(1):48-52.[2]王志强,朱黎雨.以色列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1):67-74. [3]鲍明旭.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基于三螺旋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0): 31-35.[4]陈元媛.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7):94-96.㊃52㊃。
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_李恒毅
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李恒毅,宋娟(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对象,分析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是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关系。
网络资源对系统资源、组织资源形成产生正向作用;系统资源对组织资源、网络资源形成产生正向作用;组织资源对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系统构建;演化;资源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4)06-0129-13收稿日期:2013-12-30修回日期:2014-04-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7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016212004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2WTA4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ZDB060);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12YBB286);湖南省科技厅计划专项(2012RS4027)。
作者简介:李恒毅(1977-),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复杂网络。
Integr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n China's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LI Heng-yi ,SONG Juan(Business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source at the organiz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level ,and the role of these resource on the system building by case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resource ,network resource and system resource is cooperative evolution.The build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ion on organization resources.The build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ion on organization anization resource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ion on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Key words :innovation ecosystem ;system building ;evolution ;resource一、引言新技术演进是一个复杂、动态、非线性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
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
李恒毅;宋娟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对象,分析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是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关系。
网络资源对系统资源、组织资源形成产生正向作用;系统资源对组织资源、网络资源形成产生正向作用;组织资源对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
【总页数】13页(P129-141)
【作者】李恒毅;宋娟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1
【相关文献】
1.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与优化模式:基于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案例研究 [J], 单蒙蒙;尤建新;邵鲁宁
2.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 [J], 李恒毅;宋娟
3.服务供应链中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 [J], 赖俊明
4.创新生态系统的双元能力判别及其演化路径分析
——基于1998-2018年的跨案例研究 [J], 王寅;孙毅;王丹丹;胡汉惠
5.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种群竞争演化机制研究 [J], 尹洁;施琴芬;李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蒙特利尔游戏产业及其启示栾乔森,傅莹(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传统的产业架构和商业策略已经不适应科技进步与目前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亟待探寻创新型的产业模式,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通过对加拿大蒙特利尔游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上层、中间层、底层的生态循环进行分析,概括出该系统的优越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其在中国本土化运营的启示性价值。
关键词:蒙特利尔;电子游戏;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4)01-0039-07收稿日期:2023-09-12作者简介:栾乔森(1997-),男,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工商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傅莹(1964-),女,湖南临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艺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研究。
DOI :10.13888/ki.jsie (ss ).2024.01.008美国哲学家约翰·菲斯克早在1989年《解读大众文化》一书指出,“电子游戏不仅仅与机器有共同的特征,也与电视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屏幕,象征性的叙事在其上出演。
”[1]游戏角色的代入感及对主体性的反抗都是电子游戏的主要内容,而电子游戏的高叙事性正是消费群体对其热爱的主要原因。
这一观点虽然最初源于街机式的电子游戏,但同样适用于现代电子游戏,同时也解释了游戏市场经久不衰的缘由。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更日新月异,元宇宙、虚拟现实、远程操控等技术都使该行业更具前沿性和多样性,电子游戏产业正在成为未来主流的文化与创意产业。
中国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游戏行业(产业)的发展目标,一些机构与学者也着手进行了电子游戏本体及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本文从经济管理及文化视角,关注于电子游戏产业与城市之间的匹配与融合,以全球电子游戏产业发展的领军城市——蒙特利尔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电子游戏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式、理论及经营理念,对该系统的先进理念和创意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尝试在中国文创产业进行探索与推广。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创新资源的整合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创新资源的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很难实现创新的突破,需要建立一个创新生态系统来共同推动创新的发展。
此外,创新资源的整合也是创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协调。
其中,企业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而政府、高校、研究机构、投资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则是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和保障,如政策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则是技术创新和知识输出的主要来源;投资机构则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则为企业提供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各种合作中来,例如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投资机构合作进行资金支持,与社会组织合作进行市场调研等。
这些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创新,还能够推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除了合作之外,创新资源的整合也是创新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创新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
企业需要通过合作、并购、收购等方式来获取和整合这些资源。
例如,企业可以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获取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可以与投资机构合作,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并购和收购来获取更多的人才和市场份额。
创新资源的整合也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能力。
企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地获取和整合创新资源。
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除了各方的参与和协调,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文化来支撑整个系统的发展。
创新文化包括开放、包容、勇于尝试、鼓励创新等方面。
企业需要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鼓励员工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创新资源的整合是企业实现创新突破的必由之路。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各种合作中来,获取和整合创新资源,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文化来支撑整个系统的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重塑与发展举措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重塑与发展举措陈劲;李根祎
【期刊名称】《创新科技》
【年(卷),期】2024(24)5
【摘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战略支撑,亟须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和战略规划,重塑国家创新体系并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可持续提升的体制机制。
面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紧迫目标,需要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性重塑和功能性重塑,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生产力布局。
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关系已从“政府—市场”的二元互动共进范式向“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互动共进范式演变。
从强化政府凝聚力、激活市场竞争力、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3个方面探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重塑与发展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总页数】9页(P1-9)
【作者】陈劲;李根祎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2.七部门联合发文前瞻布局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3.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4.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角色使命与责任担当
5.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新生态系统的变革式演化机理解析
创新生态系统的变革式演化机理解析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变革加速,半导体技术从去年的高峰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兴起。
面对这样的变化,各economic player 盯紧产业变革的机会,创新生态系统也获得了广泛关注。
本文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变革式演化的机理。
首先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和演化经济学的概念,细致剖析了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内部动态、发展类型、结构和演变规律,揭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创新”动态过程。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变革式演化机理,并提出了“可持续多元”概念,即通过建立多元合作、多元资本市场、多元合作治理、多元文化融合等多个方面的多元化模式,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变革式演化机理的深入分析,为经济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意义。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变革式演化、创新、可持续多元、经济研究正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完整的经济生态系统,包括了创新主体、创新支持体系、创新生态环境等。
当前,全球经济变革加速,半导体技术从去年的高峰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兴起。
面对这样的变化,各个economic player 盯紧产业变革的机会,创新生态系统也获得了广泛关注。
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已成为了经济学界和产业界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而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活动进行的一种特殊生态环境,它由贡献创新活动的主体、被创新活动支持的研究机构、为创新活动服务的政策机关等,共同构成了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完整的经济生态系统,包括了创新主体、创新支持体系、创新生态环境等。
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主要行为者,包括企业、高校、知识产权、科技园区等,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中的知识管理与创新资源整合
科技创新中的知识管理与创新资源整合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环境下,知识管理与创新资源整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有效地管理和整合知识资源,对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科技创新中的知识管理和创新资源整合进行探讨。
首先,知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科技创新是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基础上的,而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获得、应用和保护知识资源。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分享和利用,它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知识,避免重复研究和浪费资源,从而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科技创新需要有效地整合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如何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合理配置和整合这些资源,可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效果。
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创造力对于科技创新的质量和速度至关重要。
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则可以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
此外,资金资源也是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良好的资金支持可以保证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整合创新资源,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首先,建立一个开放、协作的创新环境。
通过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鼓励各个组织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其次,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的管理和知识的共享机制。
通过共享知识,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和浪费资源,从而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团队,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另外,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包括技术引进、资金引进和人才引进等,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可以弥补自身资源短缺的不足,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同时,科技创新中的知识管理和创新资源整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知识的积累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知识的积累和管理需要组织对知识资源的正确评估和有效利用,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如知识保护、知识共享和知识流动等问题。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与构建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与构建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构建。
1. 定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机构、制度、政策和资源,以及创业者、投资者、政府和学术界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支持创新和创业活动的整体。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意识、激励创新行为、提供资源支持、降低创业风险,以及促进创新和创业的成功。
2.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要素(1)创新意识和文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创新意识和文化。
这需要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培训、宣传和激励措施,提高人们对创新的重视和意识。
(2)创新孵化器和加速器:创新孵化器和加速器是创业者得到支持和指导的重要平台。
它们提供创业培训、资源对接、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服务,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
(3)科技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
它们承担着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责任,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和试验场地。
(4)风险投资和融资机构:创新创业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和融资机构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和投资。
(5)政府政策和法规支持:政府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税收减免、补贴和优惠政策,减少创新创业的风险。
3.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1)建立合作网络: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网络。
企业、创业者、投资者、政府和学术界应该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2)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发挥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土地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关键。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研究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4)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 (6)2.1 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性 (8)2.2 韧性的概念及其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9)2.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10)三、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评价体系 (12)3.1 韧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 (13)3.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实证分析 (14)3.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5)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策略 (16)4.1 政府角色与政策支持 (18)4.2 企业参与与创新驱动 (19)4.3 社区参与与共享经济 (20)4.4 教育与人才培养 (22)4.5 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23)五、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实践案例分析 (25)5.1 案例选择和介绍 (27)5.2 案例中的韧性治理策略实施情况 (28)5.3 案例成效评估和启示 (29)六、结论与展望 (30)6.1 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32)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33)一、内容描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动等。
这些挑战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制,揭示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制约条件;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理论模型,明确其内涵、目标和原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策略和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具体建议和实施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阶段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
作者: 罗国锋[1,2];林笑宜[2]
作者机构: [1]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110819;[2]东北大学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河北秦皇岛066004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19-12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8期
主题词: 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动力机制
摘要:创新生态是创业者成功创业和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类比自然生态,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内各主体功能和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创新生态系统存在四种演化机制:遗传、变异、衍生和选择。
创新生态系统四种演化机制的动力来源分别是政府、企业、用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政府、企业、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正视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营造创新文化,积极推动创新。
生态创新政策的系统分析
生态创新政策的系统分析
衡孝庆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前沿》》
【年(卷),期】2018(007)008
【摘要】生态创新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创新政策系统的特殊性。
对生态创新政策的系统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生态创新政策必须面对技术交往、经济交往和社会实践场域并整合各种不同的作用力进行型构;其次,生态创新政策必须遵循特定的技术路线;最后,要实现生态创新政策的目标还必须得到相应的社会支持。
【总页数】5页(P1301-1305)
【作者】衡孝庆
【作者单位】[1]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温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一部凌求深思锐意创新的佳作——评《公共政策学——一种政策系统分析新范式》 [J], 梁仲明
2.北京市种业发展政策的系统分析与转型创新 [J], 刘晴;卢凤君;李志军;谢莉娇;赵淑红;张伟;张怀波
3.创新政策中的行为研究--创新普及的沟通模式与流通系统分析 [J], 臧红雨;刘晓峰
4.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召开生态环境政策短板及"十四五"政策创新完善建议专家座谈会 [J],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5.创新政策系统分析:钻石模型的提出及应用 [J], 刘会武;王胜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李恒毅,宋娟(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对象,分析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是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关系。
网络资源对系统资源、组织资源形成产生正向作用;系统资源对组织资源、网络资源形成产生正向作用;组织资源对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系统构建;演化;资源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4)06-0129-13收稿日期:2013-12-30修回日期:2014-04-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7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016212004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2WTA4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ZDB060);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12YBB286);湖南省科技厅计划专项(2012RS4027)。
作者简介:李恒毅(1977-),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复杂网络。
Integr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n China's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LI Heng-yi ,SONG Juan(Business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source at the organiz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level ,and the role of these resource on the system building by case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resource ,network resource and system resource is cooperative evolution.The build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ion on organization resources.The build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ion on organization anization resource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ion on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Key words :innovation ecosystem ;system building ;evolution ;resource一、引言新技术演进是一个复杂、动态、非线性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这过程中,除了技术的研发,更为重要的是技术规则和市场应用等的建立,进而构建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1-5],达到实现新兴技术的商业化的目的[6-9]。
正是由于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不完善,导致大量的新技术的研发并未实现其商业价值,新技术商业化率极低[6]。
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仅凭单一企业921的力量无法实现,需要多个企业围绕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行合作,将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发展,形成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相配套的支持结构。
近年来,围绕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的价值创造依赖性关系,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0],Ander(2006,2010)通过案例研究证明,创新已经不是单个企业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与一系列伙伴的互补性的协同,才能真正为顾客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11-12]。
Rahul Kapoor(2013)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协同和竞争行为[10]。
张利飞(2009)[13]、张运飞(2008,2009)[14-15]等认为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最终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配套的研发协作关系,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构成,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16-17]。
目前,对“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还处于初期[18],对于资源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还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较少有研究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18-19]。
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形成机理,剖析组织资源、网络资源及系统资源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
二、文献研究资源观是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20-21]。
Barney(1991)指出,企业资源包括能力、组织过程、企业属性、信息、知识等所有资产,这些资产被企业控制,并能使企业利用这些资产来实现战略目的[22]。
张永安(2009)根据创新资源在创新网络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将创新资源分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与信息、知识资源三种类型[23]。
根据资源存在的方式,学者们将组织资源分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种类型,有形资源往往是可见的和能够量化的资源,包括资金、各种设备等[21]。
无形资源深深根植于企业的历史和非物质资产中,例如专利、知识、企业文化和企业声誉等。
当然,无形资源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人力资源(技能)、知识和企业员工的激励、以企业员工所处工作环境为特征的结构资源(企业文化、路径和规则)、关系资源。
朱秀梅(2011)将企业资源将资源划分为知识资源和资产资源两类[24]。
本文认为组织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这些资产具有战略价值,由企业所有和控制,通过特定的途径所产生和积累,不能离开企业而独立存在,是组织的竞争优势所在。
随着研究的深入,资源概念的研究已拓展到网络层次[25],企业不仅从合作伙伴获得所需资源,同时通过成员间的协同交互作用产生新的资源[26]。
Gulati(1999)对网络资源进行了定义,认为网络资源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中,还是存在于企业间网络中,企业网络资源来源于从企业合作伙伴那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27]。
Levie(2006)将网络资源定义为联盟伙伴间通过交互活动所转移的资源,包括合作伙伴的声誉、风险资本的获取、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的获取等[28]。
相互的信任,共同的文化,共享的预期,亲近性等特性,是网络层面非常有价值的资产,这些资产不能被网络成员单独拥有。
通过网络间的合作,企业不仅能获得合作伙伴所拥有的资源,同时也可从与合作伙伴的交互活动,产生新的资源中获益。
网络资源与组织资源不同,不是网络一建立便存在的,必须通过网络成员交互作用才能产生[19]。
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需要多个不同资源进行流动[29-30]。
Jorg Musiolik(2012)对系统资源进行了定义,认为系统资源是技术创新系统中成员间的交互产生的[19]。
系统资源包含了系统层次的技术标准、技术相关的预期、技术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核心技术的专有规则等。
对于系统成员来说,不同资源其战略价值不同,但在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具有战略价值,很难通过单一组织开发或形成,除非这些组织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大量的实例表明,企业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网络来调整自身的行为,以建立和改变系统资源。
系统构建是成员通过密切的交互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制度、组织结构等系统资源,包括创造和重构价值链[31]。
系统构建更多情况下是集体行为的结果,即组织通过双边或多边交互活动的结果[31]。
031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将系统构建过程中的资源分成组织、网络、系统3个层次。
其中,将组织控制的资源界定为组织资源,包括技术、资金、人才、政策、信息、企业的关系资源、声誉等。
将网络资源定义为网络建立后,网络成员共同开发的资源,网络成员为了实现其战略价值,通过合作所产生的网络资产,包括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网络文化、对共同目标的理解和愿景、网络控制的特定模式、网络的声誉等。
系统资源是指为了支撑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而有意识地构建所形成的,主要指企业在联盟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果,包括在国际社会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与支撑,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提高的贡献。
因此,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成员通过与其他组织的协同合作,使得其他成员可以利用该成员的资源[32],进而产生网络资源和系统资源,最终达到系统构建的目的。
三、研究设计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多个成员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复杂系统,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
对于这种复杂系统,如果通过问卷法,很难全面获取相关数据。
案例研究适合对现实中复杂而又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且全面考察,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捕捉和追踪管理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如果设定理想的时间间隔,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反映该研究案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相对于实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更适合应用于动态、具有涌现特征的复杂现象[33]。
案例研究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为新理论构建奠定基础,或者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发展和修改[34],与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相比,案例研究具有获取详细、丰富、深入信息的优点[35],其中,多案例研究更利于理论的构建,其推导出来的结论往往被认为更具有说服力[36]。
(一)案例选取为了兼顾案例的典型性、可复制性、数据可获取性和研究便利性,本文选择“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试点成功典型,迄今为止,已在行业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影响力,同时这两个创新生态系统是我国公认的研发、生产、销售平台,成员由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核心企业组成,包含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能代表众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是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Eisenhardt(1989)指出在案例研究的选择过程中,要选择突出的、极端的案例以便于比较,从而能够帮助扩展现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