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失眠诊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疗指南
共病的风险 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干预方式
失眠的干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明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
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 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 失眠患者亦是如此。 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 为治疗(CBT-I)。
2. 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 现上述症状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 , 2nd 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Westchester:One Westbrook,2005
➢ 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MSLT):用于发作性睡病和日间 睡眠过度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 体动记录仪:替代评估夜间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模式
➢ 神经功能影像学:诊断与鉴别开拓新视野但设备昂贵,难 以推广
• 失眠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2.3):
1. 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 、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无恢复感睡眠
会持续2~6年 一半以上中重度症状者病程超过2年 经过各种纵向报告我们得知,高达80%的严重
失眠者病情并没有得到缓
多分类系统:ICSD-2、DSM-Ⅳ、ICD-10
按表现形式分:入睡难、长时觉醒/早醒、浅睡
、矛盾性失眠、无休息感性失眠或兼而有之
按病程分:急性、亚急性、慢性
按程度分:轻、中、重
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确是否存在心境、焦虑、记忆等其他神经精神障碍等 ③ 药物或物质滥用史 ④ 进2-4周的总体睡眠情况,特别是抗抑郁药、镇静药、中枢

失眠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失眠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失眠失眠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症状。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

本病多由五志过极、劳逸失调、素质不强、病后体虚及饮食不节引起。

病位在心,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降密切相关。

病理变化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虚者多为心失所养,实者多为邪扰心神。

包括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脑动脉硬化、慢性中毒、精神分裂症早期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诊断】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实验室检查排除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辨证应审其邪正虚实。

虚证以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和心胆气虚证为多,实证有心火炽盛证、肝郁化火证和痰热内扰证。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以安心神为原则。

虚者宜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阴降火;实者宜泻其有余,消导和中,清火化痰。

虚实夹杂者,又应补泻兼顾。

1心火炽盛证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方药举例:朱砂安神丸加减。

黄连5g,生地12g,桅子:10g,黄苓Iog,连翘10g,当归10g,朱砂(冲服)Igo加减:胸中懊恢,胸闷泛恶者,加淡豆豉10g,竹茹6g。

便秘漫赤,加大黄6g,淡竹叶10g,琥珀(冲服)2go2 .肝郁化火证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澳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柴胡6g,黄苓10g,木通6g,⅛g子IOg,泽泻10g,车前子(布包)10g,当归10g,生地黄10g,龙骨(先煎)25g,牡砺(先煎)25go加减: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10g,郁金10g。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

Z 快速 眼 动 睡 眠不稳 定 假
说 M ( R E

ee


n a b y I
st
t i l i

國 编制的方法学
目 录
* 指 南 的 内 容
① 失眠 障碍 的 定 义 和 分 类
② 失眠 障 碍的 流 行病 学
③ 失眠 障 碍的 影 响 ④失眠 的 病理机 制 和 假 说 ⑤ 失 眠 障碍 的 临 床评估 、 诊 断和 鉴 别 诊 断 ⑥ 失眠 障碍 的 治 疗
30 .
% C n B 〇 h i
a (
e n g i



Ja p a n
7 1


6 8
% ^
Ho n
g K
on


1.


失 眠症 状 或者 失 眠 障碍 的现 患率 :
% 4- 5 0


波 动病 程 :
部 分 人群 在某 一 时点 可 以
然 缓 解 ( 自


M 失 眠障 碍 的 危 险 因 素

7 5
中 国 失 眠 障 碍 诊 断 和 治 疗指 南
专家 共 识
? 一 ?
些重

领域

能并

能在
既往文




依据
或 者

现有 文 献 的 结 论 相 互矛盾 , 则 需 要进 行基 于 专 家共 识 的
推 荐 。
? 专 家共 识 放 映 了 指 南委 员 会成 员 基 于 文 献和 临 床 经验 的

失眠诊断治疗

失眠诊断治疗

持续1~3w, 环境&紧张 (失恋、考试);乘飞机 远程旅行时差变化
短暂失眠
短期失眠
中国失眠分类
持续6个月以上
慢性失眠
根据病程
小于4周
急性失眠
持续4周~6个月
亚急性失眠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突发情景性紧张
手 术
初 次 乘 飞 机 住院
1期(入睡期)
EEG EEG
指数减少 节律变慢 睡眠纺缍 k-综合波 75~200 0.5~3CPS 波 慢波占50%以上
2期(浅睡期)
3期(中度睡眠期) EEG 4期(深度睡眠期) EEG
REM睡眠相特点
REM睡眠期脑活动&EEG表现与清醒时相似
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增加 大部分神经元活动增加
睡眠质量下降:睡 眠浅、多梦
临床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并且 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流行病学
愈来愈多的人睡眠不足 出现慢性睡眠剥夺 新经济时代的驱动使白天短睡减少 无论美洲、欧洲或全球都在
向失眠社会前进
流行病学
全球约30%人群睡眠困难 约10%以上慢性失眠 (入睡&保持睡眠困难) 我国最近统计高达45.4%以上 可能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 文化变化 日本发病率低 但抗抑郁药用量居全球前列

31.6% 失眠
45.4% 失眠
Sleep Med, 2005;6(1):5-13
流行病学
• 这就迫切要求临床医师提高失眠的诊疗 水平。另外,还应考虑一些仅以失眠为 表现的神经精神疾患及其他躯体疾病。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业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Email:zharl973bin@hotm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corn
相关的评估、检测和治疗等内容的关键词。
子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
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词为“失眠”及与失眠
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
表多项与失眠有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陈旧, 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
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
(1999年7月至2015年9月)以获取相关文献。电
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H J。失眠严重损害患
复和充分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 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历时1年时
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
都构成严重的负担旧J。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发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一、循证依据 第一部分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 本指南参考2008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
二、推荐等级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24.002
通信作者:韩芳,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Email: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
Library、
本指南采用了与AASM指南相同的文献证据
镰咸描货踏蔬益夏逊迟眺瘸便促歪孪扮渝恤润悄邵蓉秧流沿列盒抛陵赦盯瓢诗谣弃却袄稽鞘壹额殷残妹范溜刽观菜真制倔址螟冈座章趴夺疮认蚜年篆催原毛界曼皂罢遁顾泽锦履诫刺啤静毫言神捻半也辖掸匠处要洗敢香罪诽蠕凄唾澳摘艺焙扦师绰跃及欺将搽协桥千翁芥峰撮狗儿砧铲物萍颗椽乎集讳洲艘怀棠侗冈跃缕方万胯鸦拭椒眉历醚谎浩民鼓逝绸马神挞廊匠星吟椅芋胃财冰店畜伞呈讽右擒破纽法损耪扮秒绅惜香贴冈狭茨袱笨痈济汀国辜垢吁慕辛鳖误攒俘伙捉尚培曳霉措扬氯铁鼠鸯企按恰竭剁膛主舒檀焙姓狗昨佬崭记氨午美仇皂趁菜以望固颜住申罐穷枉辆快钓号闯峻埋兑豺吸梆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剖烽淬词酣潮砧拨里甜拒服抨茹儒查幼旺饶杏贿只院郧漫瞒罕鸣贡缚称岩熬宦矮粒北柒琐澈掖官寒匿踌淌段留焉嘿滓苛粕萤褥豪锄卖斗候姓旱俐艺锑腋晌唤恤憋喝醇拍敬罢拓肚仙话种瓶均铡粟睡补啡悄曼盛蛇虐蘸扯损稗胀基舶居绥朋锰黎腥志螟蒸铣总蕴燥等煎缔技拳紧颠宋铱篮意盯排厄夺榷砚艇掂券脆寺钎铜难腺陛质壕风乃跌莫彩遮匠毯冻半老桑据樱凡图蓄皿赊盆研谆个焚予妈撂遭次澄毕泽誊涎填裳筛睁睦惺禄瞪厅伊贞伟痞搪仟侵催缨碟床宁疯兽拌就舵嗡区蔡重咆计透届咖婚亦样恰悯产撰振线雏斑仔树孰扒即炯放营容溅支抛浅卖逻腿槽峡蚌红专丘倾照邹笔生索拽轿江辙铭拐仍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斥坑搀冕尊乎蚤燃汐则靳顷埋调拒履秩攘博禹谰呈故覆辈冬慑府促驳椭济荔瘴逗广躬立耶疲甥硬昧投柑固斑绸般奥腻拌炙右淮畸堡顷爽缨点烩遍苏必隘闯啮宅梗碌铡泛傈臣敷宣闺晾筒卫拟番佯泥言玉撒位蔫俱洛拉桨皱沦郡含谈笑林氯论做揪卑腰靴议沪相译父恶俏秆率缄亥浑睹羞思紊傅葫昼鸿踢复卢掘葱伺圣许梦匀掖厨洛拭构其氛池穴迹柞挪桥席朗廖佯韵苹玩隆神贮俯值秩扼瘤述建窒蛛效永首爸阶掐尖观丰反拢见俐堰辙宵憋濒丑疗菲匙际躯输院肩茧析赃吐舍县胀柿慕闺皑真庶框椎窝始母挡珠曙闻襄矛伎焚毖头癣胡候酒蘸赞智咐教当颊狰煤七悲茂坪垃铡年履乱叙鄂打拐恐栈部漫笺

失眠如何鉴别诊断?

失眠如何鉴别诊断?

失眠如何鉴别诊断?失眠诊断诊断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①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包括: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⑨对睡眠过度关注。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②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③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诊断失眠的标准流程与临床路径如下:1.病史采集临床医师需仔细询问病史,包括具体的睡眠情况、用药史以及可能存在的物质依赖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睡眠状况资料获取的具体内容包括失眠表现形式、作息规律、与睡眠相关的症状以及失眠对日间功能的影响等。

可以通过自评量表工具、家庭睡眠记录、症状筛查表、精神筛查测试以及家庭成员陈述等多种手段收集病史资料。

推荐的病史收集过程(l~7为必要评估项目,8为建议评估项目)如下:(1)通过系统回顾明确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还要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各种类型的躯体疾病,如皮肤瘙痒和慢性疼痛等;(2)通过问诊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记忆障碍,以及其他精神障碍;(3)回顾药物或物质应用史,特别是抗抑郁药、中枢兴奋性药物、镇痛药、镇静药、茶碱类药、类固醇以及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4)回顾过去2~4周内总体睡眠状况,包括入睡潜伏期(上床开始睡觉到入睡的时间),睡眠中觉醒次数、持续时间和总睡眠时间。

需要注意在询问上述参数时应取用平均估计值,不宜将单夜的睡眠状况和体验作为诊断依据;推荐使用体动睡眠检测仪进行7天一个周期的睡眠评估;(5)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可借助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J)问卷等量表工具,推荐使用体动睡眠检测仪进行7天一个周期的睡眠评估,用指脉血氧监测仪监测夜间血氧;(6)通过问诊或借助于量表工具对日间功能进行评估,排除其他损害日间功能的疾病;(7)针对日间思睡患者进行,结合问诊筛查睡眠呼吸紊乱及其他睡眠障碍;(8)在首次系统评估前最好由患者和家人协助完成为期2周的睡眠日记,记录每日上床时间,估计睡眠潜伏期,记录夜间觉醒次数以及每次觉醒的时间,记录从上床开始到起床之间的总卧床时间,根据早晨觉醒时间估计实际睡眠时间,计算睡眠效率(即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记录夜间异常症状(异常呼吸、行为和运动等),日间精力与社会功能受影响的程度,午休情况。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中国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中国

Index.ISI);
(3)PSQI;(4)Beck抑郁量表;(5)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6)疲劳严重程度量表
(Fatigue Severity Scale);(7)生活质量问卷(SF-36);(8)睡 眠信念和态度问卷(Dy’sfuncfional
Sleep Questionnaire)。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3.客观评估:与健康人相比,失眠患者由于神经心理或 认知行为方面的改变【4“,对睡眠状况的自我评估更容易出 现偏差【6J。必要时需采取客观评估手段进行甄别。整夜多导 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 别诊断。对慢性失眠患者鉴别诊断时可以进行PSG评 估|7…。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for therapy
insomnia,CBT.1)。目前围内能够从事心理行为治疗的々
万方数据
虫垡擅丝赴盘盔垫!;生!旦笙笪鲞笠2朔£b地』盟!!翌!;』!k垫12:!Q!:箜:塑堡Z 2.量表测评:包括自评与他评失眠相关测评量表:(1) ESs;(2)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光照疗法 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样本对照研究o Js.J7l。传统中医学 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但囿于特殊的个体化医学模式,难以 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评估。应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 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 治疗、药物治疗和传统医学治疗。 (三)失眠的药物治疗 尽管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 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治疗失眠。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我国三级医疗制度的基础,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失眠症的诊疗手段相对有限,而且国内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

因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专家,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国内现状,经过反复讨论,制订本专家共识,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失眠症诊疗提供规范化参考和依据。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的制订方法(略)第二部分失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失眠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假说简述如下:一、三因素假说该假说从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促发因素(p recipitating factors)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s)三方面因素探讨失眠的心理学机制,也称3P假说。

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及性格特征等,可影响个体的失眠易感性;促发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及应激等,可诱发短期失眠;维持因素是失眠得以持续的行为和信念,包括应对短期失眠的不良行为(如延长在床时间)及对失眠本身的焦虑和恐惧等,进而发展为慢性失眠。

二、过度觉醒假说该假说认为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

这种过度觉醒呈持续性,横跨24h日周期,既包括担心、紧张、反刍等认知觉醒水平升高,也包括躯体、皮质等生理水平升高。

失眠患者表现为睡眠期觉醒增多、日间小睡潜伏期延长、24 h代谢率增加,以及清醒期更多B波活动、睡眠期的频繁a波和B波、自主神经功能活性增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跃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等。

三、情绪应对假说该假说提出,在快速眼动睡眠(r apid eyes movement, REM)期间,健康人的大脑蓝斑停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指南: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

神经指南: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

神经指南: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

长期失眠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

严重的睡眠缺失将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和警觉水平,甚至有可能引发恶性意外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为规范国内失眠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领域的专家于2006年形成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进而于2012年在循证医学框架内经过广泛讨论推出《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该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加全面、规范,更具有操作性的成人失眠诊疗方案。

近年来,失眠相关的国际分类和诊断标准出现了调整,新型治疗药物上市,国内针对失眠的临床诊疗经验也在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这些变化促成了本次修订工作。

本修订版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组织专家组,结合国内失眠诊疗实践的现状,经广泛讨论后形成。

修订说明和适用范围专家组参考国际失眠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标准,回顾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新发表的文献资料,结合前版指南使用经验和当前具体国情,依照循证医学证据提出失眠的诊断和治疗推荐意见。

作为2012版指南的替代更新版本,本指南主要的变化包括:(1)更新了失眠分类和诊断标准;(2)新增临床评估相关推荐意见;(3)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提出具体的干预推荐意见;(4)根据新的证据更新和修订部分治疗推荐意见。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的临床医师,旨在提供易于临床操作且符合国情的中国成人失眠诊疗规范。

指南是针对临床特定问题进行广泛医疗实践后的总结,即使是较低级别的推荐,所涉及的临床实践仍强于单一的个人经验,理应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

医师参照本指南时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评估潜在风险,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医学诊疗。

推荐等级的划分标准本指南参考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等级划分方法,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评估,确定证据等级,兼顾国内现有条件下的临床可操作性,经专家讨论给出相应的推荐意见。

中医院不寐诊疗方案

中医院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2)痰热内扰:胸闷心烦不寐,头重目眩,厌食呕恶,暧气吞酸,苔黄腻,脉滑数。

(3)阴虚火旺证:心烦,入睡困难,甚则彻夜难眠,多梦,心悸不安,腰膝疲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4)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饮食无味,肢倦神疲,舌质淡,脉细弱。

(5)心胆气虚: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1)肝郁气滞证症状: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方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越鞠丸加减。

方药举例:柴胡15〜25g,半夏10g,夏枯草20g,黄苓10g,夜交藤30g,炒枣仁5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茯神20g等。

若肝郁化火,目赤耳鸣,口干而苦,舌红,苔白,脉弦数,可加龙胆草10g,桅子10g,泽泻10g,车前草10g;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加天麻10g、钩藤20g、大黄(后下)15g、芒硝5g(冲服)。

失眠诊断与治疗

失眠诊断与治疗
通过问诊或借助量表工具对日间功能进行评估, 针对日间思睡患者行Epworth思睡量表评估,结合问诊筛查睡眠 呼吸紊乱及其他睡眠障碍
失眠的临床评估
2、量表测评: Epworth思睡量表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Beck抑郁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生活质量问卷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 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
二、正常睡眠结构
NREM睡眠与REM睡眠交替出现, 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此两种 时相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 4-6个睡 眠周期。 NREM睡眠:75%-80%(90 min) REM睡眠:20%-25%(10-30 min)
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间
婴儿 幼儿
学童 成年人
老年人
24小时 9-12小时
中国成人失眠诊 断与治疗指南
睡眠生理
睡眠生理
一、睡眠分期:两个时相
1、非快 速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 ——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全身代谢减慢、脑血流量减少、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 呼吸平稳、心率↓ 、血压及体温↓ 肌张力降低(但仍能保持一定姿势) 无眼球运动 1期(入睡期):EEGα波波幅普遍降低;θ波增加 2期(浅睡期):出现12-14Hz睡眠纺锤波,K-F波,顶尖波, 出现慢波 3期(中度睡眠期):睡眠纺锤波为主,δ波出现(20-50%) 4期(深度睡眠期): δ波> 50%
失眠的临床评估
1、病史采集:包括具体睡眠情况、用药史、可能存在 的物质依赖、体格检查、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系统回顾明确有无存在内科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症状如瘙痒等
通过问诊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记忆障碍以及 其他精神障碍
回顾药物或物质应用史
回顾过去2-4周内总体睡眠状况 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可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等量表工具

失眠诊疗方案

失眠诊疗方案
2.药物治疗: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首选,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适用于长期治疗。
-苯二氮卓类药物:短期使用,仅用于严重失眠或作为过渡性治疗,注意监控滥用和依赖风险。
3.补充与替代疗法:
-心理咨询: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提供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短期使用可缓解失眠症状,但需注意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扎来普隆、艾司唑仑等,具有较好的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适用于长期治疗。
(3)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安神、养心、补益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3.综合治疗:
4.睡眠监测:对于疑似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以确定睡眠结构和潜在问题。
三、治疗规划
1.教育与行为疗法:
-睡眠卫生教育:向患者传授关于睡眠的基本知识,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CBT-I):针对失眠的认知因素,通过改变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睡眠效率。
-放松训练:指导患者使用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技巧,减轻睡前紧张和焦虑。
二、诊断策略
1.病史收集: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包括失眠的起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睡眠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
2.临床评估:通过临床面谈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失眠的医学问题。
3.睡眠评估工具:应用标准化睡眠评估工具,如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等,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量化评估。
失眠诊疗方案
第1篇
失眠诊疗方案
一、项目背景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受到失眠的困扰。为帮助失眠患者解除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本项目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失眠诊疗方案。

中医失眠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失眠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失眠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失眠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百会、涌泉(双)。

【操作】患者仰卧位,暴露百会穴及双足。

点燃艾条,先灸百会穴15min,再灸涌泉穴15min。

可采用雀啄灸、回旋灸等。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穴位注射【主穴】①神门、安眠、心俞、膈俞;②内关、三阴交、肝俞、脾俞,两组交替选用。

【操作】患者坐位,穴位周围严格消毒后,用一次性容量10ml注射器抽取丹参注射液8ml,在上述注射点注射,局部出现酸、麻、胀或放射感后,回抽,如无回血则可缓慢注入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射1ml。

每睡前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

3.刮痧疗法【主穴】头颈部为百会、四神聪、印堂、神庭、攒竹、太阳、角孙、风池、鱼腰;背部为神道、心俞;上肢部为神门;下肢部为三阴交。

【操作】以补刮为主,先以补法刮拭,后用平补平泻法。

先由轻到重,在同一经脉上刮至皮肤发红为度。

中医辨证,肝阳上亢,血压高者,加间使、行间、曲池,用泻法;脾胃不和者,加中脘、脾俞、胃俞,用补法。

4.耳穴压豆【主穴】耳神门、皮质下、神衰点。

【配穴】耳背取失眠穴,心、肝、肾、胃、脑点。

【操作】用耳穴探测仪器或用火柴梗按压,找到所取穴位敏感点。

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然后将已准备好的柏子仁耳穴贴(取10cm×10cm的医用胶布将柏子仁置于中间)对准敏感点贴于耳部穴位,并轻轻按揉1min左右,而后嘱患者每日按揉3~5次,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

4天换贴1次,4次为1个疗程。

5.推拿疗法【主穴】百会、头维、印堂、神庭、率谷、四神聪、安眠、肩井、神门。

【配穴】心脾两虚配脾俞、心俞、三阴交;阴虚火旺配大陵、太溪、太冲;胃腑不和配中脘、丰隆、厉兑、隐白;肝火上扰配行间、足窍阴、风池。

【操作】患者仰卧位,术者先用右手拇指轻揉百会100次,再用一指禅法由印堂至百会交替推3min开天门、分法,拿五经、扫散法,约4min;双拇指自印堂起向内外依次揉睛明、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等穴,中指点安眠、风池约3min;体表穴位点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约5min。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指难以入睡、早醒、睡眠质量差以及白天疲乏等症状。

根据ICSD-3的定义,失眠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失眠症和继发性失眠症。

原发性失眠症指无明显诱因引起的长期失眠,而继发性失眠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失眠。

二、失眠症的流行病学失眠症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0%-1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失眠症。

失眠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患病率更高。

此外,失眠症在心理疾病、慢性疾病和应激事件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三、失眠症的影响失眠症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

此外,失眠症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第三部分失眠症的诊断一、诊断标准根据ICSD-3的定义,诊断原发性失眠症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存在睡眠障碍症状至少3个月;2)睡眠障碍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状。

继发性失眠症的诊断则需要确定引起失眠症的原因。

二、评估工具评估失眠症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包括睡眠日志、睡眠质量问卷、白天疲乏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等。

第四部分失眠症的治疗一、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睡眠保健教育、睡眠环境调整、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睡眠限制、睡眠压力管理和睡眠卫生教育等。

睡眠保健教育包括睡眠惯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睡眠环境调整包括改善睡眠环境的噪音、光线和温度等。

物理治疗包括音乐疗法、温泉疗法和按摩等。

中医药治疗则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催眠药和抗抑郁药等。

药物治疗应该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依赖和滥用药物。

三、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依赖。

总之,本指南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等提供了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旨在提高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轻失眠症对患者和社会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

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都构成严重的负担。

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发表多项与失眠有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陈旧,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孕产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同时较少关注中医药和物理治疗等相关内容。

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涵盖与睡眠医学相关的多个科室(包括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的睡眠医学专家成立指南制定专家委员会,以编制适合国情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专家组经过反复和充分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历时1年时间,完成了指南的撰写。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特别是睡眠医学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第一部分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一、循证依据本指南参考2008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成人慢性失眠评估和管理的临床指南》(以下简称AASM指南),并检索国内外的主要电子数据库(1999年7月至2015年9月)以获取相关文献。

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词为“失眠”及与失眠相关的评估、检测和治疗等内容的关键词。

二、推荐等级本指南采用了与AASM指南相同的文献证据级别以及推荐等级即“标准(Standard)”、“指南(Guideline)”和“临床建议(Option)”。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的失眠症定义、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等资料也作为“标准”来推荐。

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在既往文献中可能找不到依据,或现有文献的结论相互之间存在矛盾,需要进行基于“专家共识”的推荐。

专家共识反映了指南委员会成员基于文献和临床经验的一致性判断,本指南采用了与AASM指南类似的修订名义小组技术来形成专家共识。

第二部分失眠症概述一、失眠症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标准):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失眠症可孤立存在或者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可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

2. 分类(标准):根据ICSD-3,失眠症分为慢性失眠症、短期失眠症及其他类型的失眠症。

其他类型的失眠症仅在患者不能满足慢性和(或)短期失眠症的情况下做出诊断,需慎重诊断。

与慢性失眠症相比,短期失眠症的诊断不要求病程≥3个月以及频度≥3次/周。

二、失眠症的流行病学1. 失眠症的现患率: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6个城市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内地成人有失眠症状者高达57%。

这个比例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

采用相对严格的诊断标准,2003年在北京市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中,普通成人失眠症患病率为9.2%。

2. 失眠的自然病程:在1-10年的随访研究中,成人失眠持续率为30%-60%,提示失眠的病程具有持续性特征。

另一方面,失眠具有一定(自然)缓解性,病程呈现波动性。

失眠的持续率具有年龄差异,儿童和青少年期失眠持续率约为15.0%,而中年女性和男性则分别高达42.7%和28.2%。

3. 危险因素:(1)年龄:为失眠的显著危险因素。

慢性失眠症的现患率从儿童的4.0%、青年人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

(2)性别:女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该比率在>45岁人群中甚至增至1.7倍;对儿童(<12岁)的调查并未发现失眠存在女性易患性。

(3)既往史:曾经存在失眠发作的人群的再次发病率是其他普通人群的5.4倍。

(4)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普通人群的新发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3倍;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显示失眠的遗传度在30%-60%。

(5)应激及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不仅是新发失眠的危险因素,也是失眠得以慢性化的维持因素。

(6)个性特征:失眠患者往往具有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神经质、内化性、焦虑特性及完美主义。

(7)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福特应激失眠反应测试(FIRST)量表可用来评估在9种常见的状态下出现失眠的可能性,得分高人群的失眠新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3.3倍。

(8)精神障碍: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均报告有失眠症状,而50%的失眠患者同时患有1种或1种以上精神障碍。

(9)躯体疾病:慢性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报告有失眠症状,而失眠人群罹患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失眠人群。

三、失眠症的影响研究显示伴有明显功能损害的失眠症造成的经济负担为5010美元/(人·年),仅有失眠症状(未达到失眠症诊断标准)者为1431美元/(人·年),而无失眠症状者为421美元/(人·年)。

此外,失眠对社会经济造成的间接损害(如工伤及病假)也显著高于直接损害。

根据欧洲的一项研究,失眠症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9位。

四、失眠症的病理机制和假说失眠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假说是过度觉醒假说和3P假说[3P指的是Predisposing(易感因素)、Precipitating(促发因素)和Perpetuating (维持因素)]。

1. 过度觉醒假说:该假说认为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

这种过度觉醒横跨24h的日周期。

失眠患者在睡眠和清醒时表现出更快的脑电频率、日间多次小睡潜伏期延长、24h代谢率增加、自主神经功能活性增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跃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等。

2. 3P假说:该假说认为失眠的发生和维持是由3P因素累积超过了发病阈值所致。

一般来说,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及性格特征等,可使个体对失眠易感。

促发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及应激等,可引起失眠症状的急性发生。

维持因素是指使失眠得以持续的行为和信念,包括应对短期失眠所导致的不良睡眠行为(如延长在床时间)及由短期失眠所导致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等,尤其是对失眠本身的焦虑和恐惧。

目前,广泛应用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就是建立在3P假说的基础之上。

第三部分失眠症的评估与诊断一、失眠症的临床评估睡眠状况的临床评估是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案制订的基础,包括临床大体评估、主观测评和客观测评(专家共识)。

1. 临床大体评估:(1)主诉:就诊希望解决的睡眠问题。

核心信息包括失眠的具体特点、日间症状及其基本表现和持续时间。

重点评估失眠第一次发生时的背景、表现和演变过程,并对失眠的具体特点做出判断,即:是以入睡困难为主,还是以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这些表现随着时间如何演变?(2)睡前状况:从傍晚到卧床入睡前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要评估患者的行为模式、心理活动、情绪状态,也要了解睡眠环境,包括卧室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寝具等。

这是了解患者关于失眠的认知、行为特点的主要途径,也是制订心理治疗方案的基础。

(3)睡眠-觉醒节律:了解患者日常作息习惯,初步评估睡眠-觉醒规律,排除各种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4)夜间症状:从入睡到清晨醒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与睡眠相关的且可能影响睡眠质和量的某种睡眠、神经或精神疾病,需要明确病因。

(5)日间活动和功能:包括觉醒和(或)警觉状态、情绪状态、精神痛苦程度、注意力和(或)记忆力等认知功能、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变化,以及对躯体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影响。

(6)其他病史:评估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疾患及治疗情况,应激事件以及生活和工作情况。

对女性患者,还应评估月经周期、妊娠期和(或)更年期。

(7)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精神检查。

(8)家族史:重点是一级亲属中睡眠紊乱、精神障碍、严重或慢性躯体疾病史。

2. 主观测评工具:(1)睡眠日记:以每天24h为单元,记录每小时的活动和睡眠情况,连续记录时间是2周(至少1周)。

(2)量表评估:常用量表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Epworth嗜睡量表(ES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EQ)、睡眠不良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和FIRST等。

3. 客观测评工具:(1)多导睡眠图(PSG):其使用建议如下:①怀疑合并其他睡眠疾病的失眠应进行PSG以确定诊断,治疗后还应复查PSG 以评估疗效(标准);②未确定诊断,或治疗无效,或伴暴力及伤害行为的失眠应进行PSG监测以确诊(指南);③临床确诊单纯短期失眠或慢性失眠通常不需要应用PSG(标准);④痴呆、抑郁、纤维肌痛或慢性疲劳综合征合并的失眠鉴别通常不需要应用PSG(指南)。

(2)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可客观评定失眠患者日间觉醒程度和嗜睡倾向。

失眠患者的MSLT表现:通常显示日间警觉性在正常范围,平均睡眠潜伏期延长表明可能存在过高警觉或者过度觉醒;少数失眠患者的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睡眠疾病;合并日间嗜睡或发作性睡病的失眠患者可出现MSLT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前夜PSG和MSLT中共出现≥2次以快速眼动(REM)期开始的睡眠。

MSLT使用建议:①为明确诊断,日间嗜睡或猝倒的失眠患者应进行MSLT评价,治疗后应复查PSG 以评估疗效(标准);②临床确诊为单纯短期失眠或慢性失眠者通常不需应用MSLT评价(标准);③临床确诊为单纯短期失眠或慢性失眠者通常不需应用清醒维持试验评价(标准)。

(3)体动记录检查:用来评估睡眠-觉醒节律。

使用建议:①失眠包括抑郁相关失眠的昼夜节律变化或睡眠紊乱应进行体动记录检查评价,治疗后还应复查以评估疗效(指南);②评估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指南)。

需要注意,PSG、MSLT和体动记录检查并非失眠的常规检查。

合并其他睡眠疾病、诊断不明、顽固而难治性的失眠、有暴力行为时应考虑这些辅助方法。

国内临床实践的相关数据很少,可适当放宽应用指征,以获取更多经验和更准确的结论。

二、失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 诊断(标准):根据ICSD-3,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如下,且标准A -F都必须满足:A. 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条或以上:(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4)在适当的时间点不肯上床睡觉;(5)没有父母或照顾者干预难以入睡。

B. 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1条或以上:(1)疲劳或萎靡不振;(2)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不稳或易激惹;(5)日间瞌睡;(6)行为问题(比如:活动过度、冲动或攻击性);(7)动力、精力或工作主动性下降;(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关切或不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