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化学》讲义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临床化学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讲义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临床化学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讲义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肾功能简述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基本结构: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

肾小球为血液滤过器,原尿通过近曲、髓袢和远曲小管被重吸收。

(2)肾脏功能:①重要的排泄器官。

②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③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产生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2.肾小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1)近曲小管: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

近曲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浓度超过10mmol/L时,尿中出现葡萄糖。

这个浓度界值称为肾糖阈。

(2)髓袢: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在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3)远曲小管:可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钠,但它的主要功能为参与机体的体液酸碱调节。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功能:肾小管通过分泌H+、重吸收HCO3-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分泌H+,发生H+-Na+交换,达到排H+和重吸收NaHCO3的目的。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发生K+-Na+交换。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还能够分泌NH3,NH3与H+结合成NH4+时排出,不仅促进了排H+,也能够促进NaHCO3的重吸收。

分泌NH3功能障碍时,可导致酸中毒。

5.肾脏功能的调节:(1)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主要取决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①自身调节;②肾神经调节;③球管反馈;④血管活性物质调节(如血管紧张素)。

(2)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主要是神经和体液因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作用。

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代谢变化(一)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练习第十一章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练习第十一章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2019第十一章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一、A11、对血肌酐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A、肾功能B、性别C、年龄D、膳食E、生理变动2、用于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为理想的指标是A、尿比密B、尿中总固体含量C、折射率D、尿渗量E、尿量3、肾脏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集合管D、髓袢E、肾小球4、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约为A、50LB、80LC、100LD、180LE、200L5、肾病综合征时血浆蛋白质浓度不降低的是A、清蛋白B、铜蓝蛋白C、α2巨球蛋白D、前清蛋白E、α1酸性糖蛋白6、正常代谢中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A、远曲小管B、近曲小管C、集合管D、肾盂E、髓袢7、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质是A、IgGB、α2巨球蛋白C、β2微球蛋白D、IgME、清蛋白8、不能与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的有A、丙酮B、乙酰乙酸C、丙酮酸D、胆红素E、维生素C9、人体内嘌呤环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尿素B、尿酸C、肌酐D、核苷酸E、肌酸10、慢性肾炎时,下列检查中最先出现异常的是A、尿浓缩试验B、酚红排泌试验C、肌酐清除率D、血尿素氮浓度E、血肌酐浓度11、选择性蛋白尿主要用于检查A、肾小球滤过率改变B、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C、肾小球病变程度D、肾间质病变程度E、肾小管病变程度12、以下不属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试验的是A、尿β2-微球蛋白测定B、磷的重吸收率测定C、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D、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测定E、酚红排泄试验13、肾单位不包括A、肾小球B、髓襻升支C、髓襻降支D、集合管E、近曲小管14、以下关于肾小管性蛋白尿和肾小球性蛋白尿的描述正确的是A、肾小管性蛋白尿β2-MG增高B、肾小球性蛋白尿仅仅β2-MG增髙C、肾小管性蛋白尿以白蛋白增高为主D、肾小球性蛋白尿β2-MG及白蛋白均增高E、肾小球性蛋白尿β2-MG及白蛋白均不增高15、理想的清除试验是A、葡萄糖清除试验B、Na+清除试验C、BUN清除试验D、内生肌酐清除试验E、菊粉清除试验16、尿中的非蛋白氮,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尿素B、尿酸C、氨基酸D、氨E、乳清酸17、不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是A、内生肌酐清除率B、血肌酐测定C、血BUN测定D、血β2-微球蛋白E、尿渗量测定18、肾小管性蛋白尿时尿中出现的蛋白主要为A、清蛋白B、前白蛋白C、γ-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脂蛋白19、正常情况下,几乎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A、尿素B、肌酐C、尿酸D、清蛋白E、葡萄糖二、B1、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D.集合管E.髓袢降支<1> 、肾单位不包括A B C D E<2> 、肾小管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肌酐是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因此对血肌酐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肾功能。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题库5-0-6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题库5-0-6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题库5-0-6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肾病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表现不可见()A.低清蛋白血症B.高脂血症C.血尿D.严重蛋白尿E.严重水肿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生物化学表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浓度增高,高脂血症,高凝血症,水肿的表现。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蛋白选择性指数(SPI)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A.可推测病理组织类型B.SPI越大提示病变越轻C.SPI越大,选择性越高D.可估计激素治疗的疗效E.可作为肾病综合征分型的一项指标选择性指数(SPI)即测定IgG清除率与转铁蛋白清除率的比值。

可用SPI推测病理类型、预测治疗反应及估计预后。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肾功能衰竭时,不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A.高血镁B.高血磷C.高血钾D.高血钙E.[HCO]降低肾功能衰竭时,不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高血钙,其余选项均可出现。

辽宁11选5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中出现下列蛋白质可作为肾近曲小管损伤早期的生化指标,除外()A.β2-MB.转铁蛋白C.溶菌酶D.蛋白尿E.视黄醇结合蛋白除B选项外,尿中出现其他几项蛋白质均可作为肾近曲小管损伤早期的生化指标。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肾小球可以滤过血浆是依靠()A.易化扩散B.逆流倍增作用C.主动转运D.有效滤透压作用E.有效渗透压作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取决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血浆是通过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实现滤过作用的。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导致肾性骨病的病因中,不正确的是()A.缺乏活性维生素D3B.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铁负荷减少D.营养不良E.酸中毒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尿毒症的严重并发症。

肾衰时活性维生素D3缺乏,导致肠钙吸收减少,肾性佝偻病和成人骨质软化的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的PTH具有溶骨作用;代谢性酸中毒使骨动员加强,引起骨质脱钙,并干扰1,25(OH2)D3的合成。

临床化学第十一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讲义

临床化学第十一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讲义

第十一章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考纲要求》1.肾脏的功能熟练掌握(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排泄功能(4)肾功能的调节2.肾小球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2)各试验的灵敏性、特异性、测定方法及评价掌握3.肾小管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有关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的试验了解(2)肾浓缩稀释试验掌握(3)尿渗量与血浆渗量熟练掌握(4)各试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4.早期肾损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尿微量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熟练掌握(2)尿酶的有关检查熟练掌握肾脏不仅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通过排出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通过肾脏功能检验可以评价肾脏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时肾脏的受损状态。

一、肾功能简述(一)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脏的功能1.排泄:生成尿液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代谢终产物、药物毒物等。

2.调节:回收保留有用的物质,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这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

3.内分泌:生成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肾脏的基本结构肾为实质性器官,外层为皮质,主要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内层为髓质,由肾锥体构成,主要包含髓袢、集合管和乳头管。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两侧肾脏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不包括集合管肾脏最基本的功能是泌尿功能,尿液的生成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三个步骤进行的。

肾小球为血液滤过器,每天流经血量约1600L,原尿通过近曲、髓袢和远曲小管被重吸收,形成约1~2L/24h终尿排至体外。

(二)肾小球的基本结构和滤过功能滤过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膜形成滤液(原尿)的过程。

肾损伤早期诊断课件

肾损伤早期诊断课件
肾小球标记物
肾损伤早期诊断
mAlb的临床意义 4、 高血压性肾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早期标志 5、妊娠诱发高血压的监测:妊娠。
肾小球标记物
肾损伤早期诊断
二、 尿转铁蛋白(UTF) 分子量为76.5KD的糖蛋白; 肝内合成,为转运Fe3+的主要蛋白; Tf的负电荷比Alb少, Tf比Alb更容易漏出。 反映肾小球滤膜损伤的灵敏指征。
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尿CysC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肾小球 标记物
肾小管 标记物
肾损伤早期诊断
肾小球标记物
微量白蛋白特点 分子量69KD、带有负电荷; 基本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 分子筛屏障和电荷屏障 微量蛋白尿:微量Alb排出量在30mg--300mg/24h
肾小球管记物
肾小球(管)标记物
肾损伤早期诊断
α1-微球蛋白 临床意义 (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度PIH的 发生,对母婴平安和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血、尿α 1 -MG测定可用于PIH早期肾脏受损的诊断,并可以作为判断轻、中、重度PIH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
肾小球(管)标记物
肾损伤早期诊断
α1-微球蛋白 α1--MG正常值: 血清 : 17.2±4.3mg/L 尿液:<12.5mg/L
肾小球管记物
肾小球(管)标记物
肾损伤早期诊断
α1-微球蛋白 临床意义 ⑴ 原发性肾脏疾病 不仅反映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还能从侧面反映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其临床前景值得期待。
肾损伤早期诊断
为而无为 可为难为 可为不为
现状
肾损伤早期诊断

1104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

1104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
Trinder 反应
➢方法学评价:如何评价?干扰因素?解决办法?
• 肌酐的酶法分析是解决肌酐测定中非特异性干扰的根本途径。 利用双试剂法消除内源性肌酸的影响。
• Trinder反应中不同显色物质的灵敏度差异很大,胆红素和Vc的 干扰可通过添加亚铁氰化钾和抗坏血酸消除或减低。
• 肝素等抗凝剂在常规用量下对本测定无干扰。
腹 主 动 脉
肾 动 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双毛细血管网结构
静 脉
体循环
安静状态:1000~1200 ml/min, 20-25%心输出量
血液供应在肾内的分布
皮质外层: 皮质内层+髓质外层: 髓质内层: 肾乳头:
80% 15% 3% 2%
二、肾脏的功能
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 液排泄代谢废物(如:蛋白质代谢产物尿素、 核酸代谢产物尿酸、肌酸代谢产物肌酐等), 同时回收保留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 酸等),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来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99%以上的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 集合管时被重吸收回到血液 。
原尿量约180L
一昼夜
正常GFR约为120ml/min。
排出的尿量仅为1.5L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 肾小管重吸收的方式
被动重吸收
顺浓度差或电位差,不耗能 尿素和水
主动重吸收
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耗能 葡萄糖、氨基酸、K+、Na+、Ca2+、Cl-
非蛋白氮测定
非蛋白氮化合物:
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氨基酸、核苷酸等
测定的意义: 非蛋白氮化合物是体内蛋白质、肌酸、核酸等的代谢产 物,均由肾排泄,它们在血中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肾的功能。

第1,2课时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

第1,2课时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


一、肾脏的结构 特点
肾脏(kidney)
为成对略呈蚕豆形的实质性器官, 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
(一) 肾脏的基本结构
肾实质
解剖学结构
外层的皮质
内层的髓质构成
肾小体
肾小管
由20~28个肾锥体组成
髓袢 集合管 乳头管
肾盂
输尿管
2023/4/10
8
肾脏的组织学结构
1.肾单位: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二) 肾的基本功能
1.肾的泌尿功能
2.肾的内分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
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 (尿素、肌酐、尿酸等) 保留有用的物质 调节水盐代谢 维持酸碱平衡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肾素、前列腺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二羟维生素D3等 ) 调节血压 促进红细胞生成
尿液生成的三个步骤
肾小球
肾小管
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 毛细胞血管网时, 其中的水、小分 子物质和分子量 较小的血浆蛋白 质,均可通过肾 小球滤过膜进入 肾小囊,形成原 尿
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 过的动力。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 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 体渗透压-囊内压
logo
尿液的生成
影 - 响输入文字 原 尿 生 成 的 因 素
肾小球滤过膜的总面积和通透性
有效滤过压 肾血流量
1. 肾的泌尿功能
(1)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 细胞血管网时,其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 氨基酸、尿酸等小分子物质和分子量较小的血 浆蛋白质,均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 形成原尿的过程
第十四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 (第1,2课时)
第十四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
1
概述
2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化学-第十一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化学-第十一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第十一章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一、A11、肾脏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集合管D、髓袢E、肾小球2、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约为A、50LB、80LC、100LD、180LE、200L3、对血肌酐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A、肾功能B、性别C、年龄D、膳食E、生理变动4、正常代谢中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A、远曲小管B、近曲小管C、集合管D、肾盂E、髓袢5、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质是A、IgGB、α2巨球蛋白C、β2微球蛋白D、IgME、清蛋白6、不能与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的有A、丙酮B、乙酰乙酸C、丙酮酸D、胆红素E、维生素C7、用于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为理想的指标是A、尿比密B、尿中总固体含量C、折射率D、尿渗量E、尿量8、以下不属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试验的是A、尿β2-微球蛋白测定B、磷的重吸收率测定C、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D、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测定E、酚红排泄试验9、肾单位不包括A、肾小球B、髓襻升支C、髓襻降支D、集合管E、近曲小管10、以下关于肾小管性蛋白尿和肾小球性蛋白尿的描述正确的是A、肾小管性蛋白尿β2-MG增高B、肾小球性蛋白尿仅仅β2-MG增髙C、肾小管性蛋白尿以白蛋白增高为主D、肾小球性蛋白尿β2-MG及白蛋白均增高E、肾小球性蛋白尿β2-MG及白蛋白均不增高11、理想的清除试验是A、葡萄糖清除试验B、Na+清除试验C、BUN清除试验D、内生肌酐清除试验E、菊粉清除试验12、慢性肾炎时,下列检查中最先出现异常的是A、尿浓缩试验B、酚红排泌试验C、肌酐清除率D、血尿素氮浓度E、血肌酐浓度13、肾病综合征时血浆蛋白质浓度不降低的是A、清蛋白B、铜蓝蛋白C、α2巨球蛋白D、前清蛋白E、α1酸性糖蛋白14、尿中的非蛋白氮,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尿素B、尿酸C、氨基酸D、氨E、乳清酸15、人体内嘌呤环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尿素B、尿酸C、肌酐D、核苷酸E、肌酸16、不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是A、内生肌酐清除率B、血肌酐测定C、血BUN测定D、血β2-微球蛋白E、尿渗量测定17、选择性蛋白尿主要用于检查A、肾小球滤过率改变B、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C、肾小球病变程度D、肾间质病变程度E、肾小管病变程度18、肾小管性蛋白尿时尿中出现的蛋白主要为A、清蛋白B、前白蛋白C、γ-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脂蛋白19、正常情况下,几乎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A、尿素B、肌酐C、尿酸D、清蛋白E、葡萄糖二、B1、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D.集合管E.髓袢降支<1> 、肾单位不包括A B C D E<2> 、肾小管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Na+、K+、Cl-和HCO3-等也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收。

专14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

专14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
【参考范围】 80~120ml/min·1.73m2
【临床意义】
Ccr降低可反映肾小球的早期损害,并可根据其降低的程度来 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程度:Ccr也用于指导治疗。
(三)血清尿酸的测定
来自体内和食物中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从肾脏排泄。 血尿酸浓度受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功能的 影响
第四节 肾功能特殊检验
一、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实验
肾清除率: 指单位时间内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经肾脏清除。 内生肌酐清除率
若某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后,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又不被肾小管所分泌, 那么它的肾清除率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
在控制外源性肌酐摄取的情况下,体内肌酐产量恒定,并且由 于前述肌酐在肾脏中的排泄方式,故临床上通过内生肌酐清除率 近似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测定方法:免疫学方法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二、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试验: (一)尿酶检验 1、肾损害和抗生素毒性的酶:NAG 2、尿路感染:NAG、GRS 3、肾肿瘤:LDH、ALP、GRS 4、肾排斥反应:LYS、GRD、NAG、GGT (二)酚红排泄实验(PSP) 方法:注射一定量的酚红,测定2小时内尿中
维生素C、丙酮、乙酰乙酸、α-酮酸、葡萄糖、蛋白质以及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强心甙、甲基多巴等
排除假肌酐的干扰:
①吸附法 ②速率法 ③二次读数法 ④在手工操作中制备无蛋白滤液或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去除 蛋白质干扰,在连续流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中可采用透析器 清除蛋白质。 ⑤在缓冲液中加入硼酸盐消除葡萄糖、维生素C的干扰。
此外,肾脏也是一些激素的代谢场所靶器官
第二节 肾脏功能试验
血清尿素、肌酐、尿酸的测定 尿液总蛋白、微量蛋白的测定 尿液pH、相对密度及渗透量的测定 其 它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化学(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模拟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化学(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模拟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化学(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3型题 3. B1型题1.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A.尿素B.尿酸C.肌酐D.葡萄糖E.K+正确答案:D解析:正常情况下,部分尿素、大部分尿酸、绝大部分钾被肾小管重吸收,肌酐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只有葡萄糖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

知识模块: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2.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管重吸收不足B.肝脏合成白蛋白不足C.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D.蛋白质摄入量减少E.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正确答案:E解析: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屏障损伤,血浆中的蛋白质丢失造成低蛋白血症。

知识模块: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3.肾单位不包括A.肾小球B.髓襻升支C.髓襻降支D.集合管E.近曲小管正确答案:D解析:肾单位由肾小球、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襻和远曲小管组成,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

知识模块: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4.肾小管性蛋白尿时尿中出现的蛋白主要为A.清蛋白B.前白蛋白C.γ-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脂蛋白正确答案:D解析: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对正常滤过的低分子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重吸收障碍,导致尿中低分子蛋白排泄增加。

知识模块: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5.如果某种物质完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又由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则该物质的清除率是A.0B.50%C.90%D.100%E.无法计算正确答案:A解析: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多少量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

该物质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从尿中无排出,其清除率为0。

知识模块: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6.不能区别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指标是A.尿中β2-微球蛋白增高B.尿蛋白增高C.尿中α1-微球蛋白增高D.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增高E.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正确答案:E解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是鉴别诊断原发性纤维症和肾病的指标,其他指标均是区别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指标。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化学》第十一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练习题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化学》第十一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练习题

第十一章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一、A11、正常成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约()。

A、1.5LB、3LC、50LD、100LE、180L2、不与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的是()。

A、乙酰乙酸B、丙酮C、丙酮酸D、氨基酸E、维生素C和葡萄糖3、所谓选择性蛋白尿是()。

A、肾小球有选择性地保留了尿中的蛋白B、肾小管有选择性地重吸收了尿中的蛋白C、分子量<70000的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及出现在尿中D、分子量>70000的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及出现在尿中E、尿蛋白定性阴性4、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重吸收不足B、肝脏合成清蛋白不足C、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强D、蛋白质摄入量减少E、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强5、某患者血肌酐为88.4μmol/L,尿肌酐浓度为4420μmol/L,24h尿量为1584ml,其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A、35ml/minB、55ml/minC、50ml/minD、175ml/minE、3300ml/min6、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改变是()。

A、大部分病人正常B、正常C、下降D、正常或增高E、增高7、检查远端肾小管功能的试验是()。

A、尿微量白蛋白测定B、血肌酐测定C、酚红排泌试验D、浓缩-稀释试验E、血β2-微球蛋白测定8、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

A、尿素B、肌酐C、尿酸D、白蛋白E、葡萄糖9、由近端肾小球以胞饮形式重吸收的β2微球蛋白是()。

A、59.9%B、69.9%C、79.9%D、89.9%E、99.9%10、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A、尿素B、氨基酸C、肌酐D、谷胱甘肽E、肌酸11、素氮测定(脲酶法)时,无蛋白血滤液中之尿素经尿素酶作用后可产生()。

A、氨基硫脲B、硫酸钠C、碳酸钠D、氨E、NH4+12、急性肾小球肾炎尿中以哪种蛋白为主()。

A、白蛋白B、α1球蛋白C、α2球蛋白D、β球蛋白E、β2微球蛋白13、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肾功能和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肾功能和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本章考点1.肾脏的功能2.肾小球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3.肾小管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4.早期肾损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一、肾功能简述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并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这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

此外还能生成一些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肾为实质性器官,外层为皮质,内为髓质。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两侧肾脏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

肾小球为血液滤过器,每天流经血量约1600L,原尿通过近曲、髓袢和远曲小管被重吸收,形成约1~2L/24h终尿排至体外。

2.肾小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小球滤过膜分为3层,即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

滤过膜具有分子大小的筛网选择性屏障和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

筛网选择性屏障是由滤过膜的三层细胞间缝隙构成,其内皮细胞间隙窗直径40~100nm,上皮细胞伸出许多伪足敷衍于基底膜上称为足突(foot process),两相邻足突间的裂隙孔直径为25~50nm。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使中分子以上的蛋白质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滤过膜,少量选择性被滤过的微量蛋白又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解:正常人尿蛋白含量极微25mg/24hr,而微量蛋白中的各组分仅为微克或毫克水平。

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分为三段,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

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Na+,K+,Cl-,HC03-等也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收。

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浓度在10mmol/L以下,近曲小管能够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当血糖浓度超过10mmol/L时,血糖浓度再增加,重吸收也不再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1-1_真题-无答案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1-1_真题-无答案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1-1(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导致ESR加快的因素是A.球形红细胞B.镰刀形红细胞C.纤维蛋白原D.清蛋白E.抗凝剂浓度增高2. 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征描述中错误的是A.发热和感染B.贫血C.出血D.全身浸润E.脾大3. 抗体分子中能与FITC异硫氰基结合的基团为A.羧基B.羟基C.氨基D.醛基E.糖基4. 我国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的是A.M1与M2型B.M3型C.M4与M5型D.M6型E.M7型5. 用于精子存话率检测的染色液是A.美蓝B.刚果红C.煌焦油兰D.石炭酸复红E.伊红Y6. 贫血伴有轻度黄疸最有可能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脾功能亢进C.急性传染性肝炎D.急性白血病E.溶血性贫血7. 属于大细胞区的主要细胞是A.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中性粒细胞8. 关于方法学性能标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允许分析误差和医学决定水平这两项内容决定B.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而异C.对于每一医学决定水平都应规定相应的性能标准D.允许分析误差是90%样品的允许误差限度E.制定的性能标准基本符合实验室所能达到的技能状态9. 下列符合DIC发病机理的是A.大量白血病细胞增殖B.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C.大量血细胞破坏D.其他组织恶性肿瘤细胞骨髓转移E.血液处于高黏稠状态10. 需收集24小时尿进行检测的项目A.尿蛋白电泳B.尿β2微球蛋白C.尿淀粉酶D.尿胆原E.尿肌酐11. 细菌菌种血清学分型属于A.絮状沉淀反应B.环状沉淀反应C.直接凝集反应D.间接凝集反应E.补体结合反应12. 放射免疫诊断药盒购置后一般能用1~2个月,不能放置时间过长,是因为A.抗原变性B.抗体失活C.放射化学纯度降低D.细菌污染E.超过半衰期13. 糖尿病引发的急性并发症不包括A.酮症酸中毒B.乳酸酸中毒C.高渗性昏迷D.高渗性脱水E.尿毒症14. 脑脊液蛋白质定性试验是A.Tamm-Horsfall蛋白测定B.Parody试验C.Bence-Jones蛋白测定D.α1-微球蛋白测定E.β2-微球蛋白测定15.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ACTH兴奋试验-肾上腺皮质功能B.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肾上腺髓质功能C.T3抑制试验-甲状旁腺功能D.放射性碘摄取试验-甲状旁腺功能E.GnRH兴奋试验-神经垂体功能16. 可作为早期检测肾损伤的指标有A.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

第14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6课时)

第14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6课时)

2.高钾血症、低钾血症
①高钾血症
– 是肾功能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主要死因 之一。
②低钾血症
–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尿量超过1000ml/24h 时,由于肾小管功能尚未健全,使大量K+随尿 排出,如补充不足,可发生低钾血症。
– 慢肾衰时低钾血症较罕见,主要发生于肾小管 间质疾病者。
3.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二)凝血因子异常
1.高凝状态 – 高凝状态是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之一。
2.出血倾向 –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有明显的出血 倾向,临床表现为鼻衄、皮下瘀斑、牙龈及 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三)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
– 是人体脂质代谢异常,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参考范围 的病症。引起高脂血症的肾脏疾病主要有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和尿毒症等。
肾小球滤过作用影响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d≤7nm) 有效滤过压、肾血流量(RBF)
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GFR)
正常GFR约为120ml/min
(2)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99%以上的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 集合管时被重吸收回到血液
原尿量约180L
排出的尿量仅为1.5L
【参考范围】
– 成年男性校正CCr为85~125 ml/(min·1.73m2) – 成年女性校正CCr为75~115 ml/(min·1.73m2)
【临床意义】
– GFR是临床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 (1)CCr降低:能较早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并估计
损伤程度。 – CCr<80 ml/(min·1.73m2)时,提示有肾功能损伤; – CCr 50~80ml/(min·1.73m2)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 CCr 25~50 ml/(min·1.73m2)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 CCr<25 ml/(min·1.73m2)为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 CCr ≤10 ml/(min·1.73m2)为尿毒症终末期。 – (2)判断肾移植是否成功 – (3)测定GFR比测定血尿素、血肌酐浓度更为灵敏可靠。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讲义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讲义

第十一章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本章内容1.肾脏的功能2.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代谢变化3.肾小球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4.肾小管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5.早期肾损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肾脏不仅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通过排出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通过肾脏功能检验可以评价肾脏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时肾脏的受损状态。

一、肾功能简述(一)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脏的功能1.排泄:生成尿液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代谢终产物、药物毒物等。

2.调节:回收保留有用的物质,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这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

3.内分泌:生成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肾脏的基本结构肾为实质性器官,外层为皮质,主要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内层为髓质,由肾锥体构成,主要包含髓袢、集合管和乳头管。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两侧肾脏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肾脏最基本的功能是泌尿功能,尿液的生成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三个步骤进行的。

肾小球为血液滤过器,每天流经血量约1600L,肾血浆流量通过肾小球成为原尿的百分数是20%左右,原尿通过近曲、髓袢和远曲小管被重吸收,形成约1~2L/24h终尿排至体外。

(二)肾小球的基本结构和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膜分为3层,即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

滤过膜具有分子大小的选择性屏障和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

滤过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膜形成滤液(原尿)的过程。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绝大部分中分子以上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滤过膜,少量选择性被滤过的微量蛋白又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解。

正常人尿蛋白含量极微25mg/24h,而微量蛋白中的各组分仅为微克或毫克水平。

(三)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重吸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的水分和某些溶质转运回血液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肾功能简述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基本结构: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

肾小球为血液滤过器,原尿通过近曲、髓袢和远曲小管被重吸收。

(2)肾脏功能:①重要的排泄器官。

②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③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产生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2.肾小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1)近曲小管: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

近曲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浓度超过10mmol/L时,尿中出现葡萄糖。

这个浓度界值称为肾糖阈。

(2)髓袢: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在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3)远曲小管:可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钠,但它的主要功能为参与机体的体液酸碱调节。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功能:肾小管通过分泌H+、重吸收HCO3-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分泌H+,发生H+-Na+交换,达到排H+和重吸收NaHCO3的目的。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发生K+-Na+交换。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还能够分泌NH3,NH3与H+结合成NH4+时排出,不仅促进了排H+,也能够促进NaHCO3的重吸收。

分泌NH3功能障碍时,可导致酸中毒。

5.肾脏功能的调节:(1)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主要取决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①自身调节;②肾神经调节;③球管反馈;④血管活性物质调节(如血管紧张素)。

(2)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主要是神经和体液因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作用。

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生物化学变化(一)蛋白质及其代谢物异常1.氮质血症:指血液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含量显著升高。

氮质血症是肾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主要原因:①肾脏排泄功能障碍:肾前性、肾性、肾后性;②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

2.蛋白尿:尿蛋白量>150mg/24h,称为蛋白尿;尿蛋白量>3.5g/24h,称为大量蛋白尿。

主要类型: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

3.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低于60g/L,或白蛋白浓度低于30g/L,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原因: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

(二)凝血因子异常:临床表现为高凝状态和出血倾向。

(三)血脂异常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脂代谢异常的主要特点为:1.各种脂质成分均发生变化;2.脂质异常通常与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的程度有关: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增高程度常与血清白蛋白含量成反比。

(四)水平衡失调1.尿量异常:(1)少尿(<400ml/24h)与无尿(<100ml/24h)(2)多尿(>2500ml/24h)(3)夜尿增多(夜尿量超过全天总尿量的1/2或多于750ml)。

夜尿增多常为肾小管功能不全的早期症状。

2.水肿:肾源性水肿机制:肾炎性水肿、肾病性水肿。

(五)电解质平衡失调1.低钠血症:多为稀释性低钠血症2.高钾血症:肾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3.低钾血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可发生4.高磷血症:肾衰竭时磷酸盐排泄障碍5.低钙血症(六)酸碱平衡失调:肾性代谢性酸中毒。

其原因为:肾衰竭及肾小管性酸中毒。

常见肾脏疾病的生化代谢变化(一)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二)肾病综合征:主要生物化学表现为: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血浆中IgG下降,而IgM 相对增高;④高脂血症;⑤高凝状态;⑥水肿。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不能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指进行性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的患者,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肾衰为可逆性。

临床过程常分为:(1)少尿期;(2)多尿期;(3)恢复期。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由于肾单位逐渐受损,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以致不可逆转的肾衰。

肾功能减退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贮备能力丧失期:GFR减少至30~60ml/min(2)氮质血症期:GFR减少至25ml/min左右(3)肾功能衰竭期:GFR<10ml/min左右(4)尿毒症期:GFR<10ml/min,慢性肾衰晚期肾小球功能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一)蛋白尿概念:蛋白尿是尿液中出现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15g/24h。

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血浆性(或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通过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测定、尿素检测、尿酸检测等一系列的试验和指标评价。

1.肾小球滤过率(GFR):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标志。

滤过率即单位时间内肾排出某物质的总量(尿中浓度×尿量)与同一时间该物质血浆浓度之比。

清除率计算公式:P×GFR=U×V,即GFR=V/P×U在清除率中所用物质应基本具备如下条件:(1)能自由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

(2)不通过肾小管分泌或不被重吸收。

(3)该物质在血及尿中的浓度测定方法较简便易行,适于常规操作,有较好重复性。

(4)试验过程中该物质血中浓度能保持相对恒定。

目前能满足上述(1)、(2)两项要求的试验主要有:①菊粉清除率(Cin);②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菊粉清除率测定是理想的测定GFR的物质,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但菊粉是一种外源性物质,操作麻烦,因此临床应用受限,仅用于研究领域。

2.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简称肌酐清除率):肌酐的测定方法较菊粉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肌酐能自由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但肌酐有小部分从肾小管分泌,个体差异较大,在GFR下降时由小管分泌所占比例将代偿性加大。

在健康人,Ccr比Cin约高出15%,且这一差异随GFR下降程度的增加而扩大,这是肌酐清除率固有的一个缺点。

(1)标本采集与计算:受试者无肌酐饮食3天,并限蛋白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使血中内生肌酐浓度达到稳定。

试验前24小时禁服利尿剂,留取24小时尿量(ml)。

测尿肌酐浓度(U)和血肌酐浓度(P)。

V:每分钟尿量(ml/min)=全部尿量(ml)÷(24×60)minU:尿肌酐,μmol/LP:血肌酐,μmol/L(2)参考值:Ccr:80~120ml/min新生儿25~70ml/min,2岁以内小儿偏低。

(3)临床意义:①早期肾功能(肾小球)损伤指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在血清肌酐和尿素两项指征尚在正常范围时,Ccr可低于正常范围的80%以下。

②肾小球损害程度:C cr<80ml/min时,提示有肾功能损伤C cr 50~80ml/min,提示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 cr25~50ml/min,提示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③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30~40ml/min时通常限制蛋白质摄入;≤10ml/min应采取透析治疗。

④肾移植术是否成功的一种参考指征。

3.血肌酐测定:肌酐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

肌酐的血中浓度主要取决于GFR。

(1)测定方法:①碱性苦味酸法(Jaffe法):Jaffe法特异性差,但发展而来的Jaffe动力学法干扰和影响因素较少,速度快,适用于自动分析,已被普遍采用。

②肌酐酶法:(2)参考值:①血清肌酐(Scr):Jaffé反应动力学法,酶法成人30~106μmol/L(0.3~1.2mg/dL)儿童18~53μmol/L(0.2~0.6mg/dL)Jaffe反应终点法成人44~133μmol/L(0.5~1.5mg/dL)儿童27~62μmol/L(0.3~0.7mg/dL)②尿肌酐(Ucr):8.84~13.26mmol/24h(1.0~1.5g/24h)(3)临床意义:①反映GRF减退的后期指标。

当肾小球GRF功能减退至50%时,S cr仍可正常,患者C cr降至正常水平的约1/3时,S cr有明显上升,且上升曲线斜率会陡然变大,在此阶段S cr是氮质血症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征。

②S cr日内生理变动幅度通常在10%以内,但与个体肌肉量有关。

③妊娠期内GFR可上升,但肌酐生成速度不变,S cr因血浆稀释作用而比常人偏低。

④剧烈肌肉活动后S cr和U cr都有一过性增加。

⑤进肉食对S cr和U cr有一定影响。

4.尿素测定:血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称为非蛋白氮(NPN)组分。

血尿素氮(BUN)占NPN组分的45%,因此BUN的变化更能反映GFR功能,且测定方法更简便。

(1)测定方法:①二乙酰一肟显色法(Fearon反应):临床少用540nm测定吸光度变化,瓜氨酸干扰测定。

②酶耦联速率法(尿素酶法):自动分析系统340nm测定吸光度,注意氨污染。

(2)参考值:尿素酶法S ur(血清尿素)1.8~6.8mmol/L(11~43mg/dl)U ur(尿尿素)250~570mmol/24h(15~34g/24h)(3)临床意义:①S ur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GFR功能,但只有在有效肾单位约50%以上受损时S ur才开始上升。

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 cr开始下降,但S cr和S ur尚无明显变化,到氮质血症阶段这两项指标开始明显增高。

②S ur的升高可受多种肾外因素影响。

③蛋白分解亢进:见于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挤压综合征等。

④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后。

⑤生理性减低:见于妊娠期。

5.尿酸(UA)测定:尿酸是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产物,随尿排出。

血中UA全部通过肾小球滤出,在近端肾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故UA的清除率极低(<10%)。

(1)测定方法:酶耦联测定法500nm测定吸光度变化。

(2)参考值:男性180~440μmol/L(3.0~7.4mg/dL)女性120~320μmol/L(2.0~5.5mg/dL)(3)临床意义:1)血清UA升高①GFR减退时血清UA上升,但因其肾外影响因素较多,血中浓度变化不一定与肾损伤程度平行。

②UA主要用作痛风的诊断指标。

③核酸代谢亢进可引起内源性UA生成增加,血清UA上升。

见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④高血压、子痫等肾血流量减少的病变,因UA排泄减少而使血清UA升高,但此时Sur常无变化。

2)血清UA减低:见于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Fanconi综合征,严重贫血等。

6.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血中β2m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可采用EIA法、免疫浊度分析等方法测定。

(1)参考值:<2.5mg/L(2)临床意义:①GFR减低时血清β2m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