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痘病变
山羊痘病
山羊痘病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发生异性的痘疹为特征,其流行快,发病率高,严重时可使病羊死亡、孕羊流产等。
1病原及流行特点该病的病原是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痘疮、浆液及水泡皮内。
其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垫草等,经损伤的皮肤、黏膜及消化道感染。
各种年龄的羊均可感染,但羔羊最易感染。
该病常发生于多雨潮湿的天气,饲养管理不好、环境卫生不良等因素可促使发病,迅速蔓延全群羊只。
2症状潜伏期5~7天,病初体温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弓腰,呆立一边,呼吸急促,咳嗽,从鼻孔流出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眼结膜充血、流泪。
经2~3天,在皮肤无毛和被毛少的部位,如唇、乳房、阴唇、会阴、肛门周围、尾内侧及四肢内侧的皮肤上发生小红点(斑),而后迅速增大至3~5毫米的红色圆形硬的丘疹,随之形成水泡,其内含黄色透明液体,体温下降。
再经3~5天,体温又升高,形成脓疱,后逐渐结痂、脱落。
严重时可并发肺炎、肠炎而死亡,孕羊易流产。
有的患羊,肢下端皮肤破溃,跛行,起卧困难。
有的眼角膜受侵害,形成溃疡,可导致失明。
3综合防治山羊痘病是病毒性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3.1预防3.1.1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冬春季要注意适当给羊群补饲精料,抓膘,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羊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卫生。
3.1.2羊舍要定期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有3%石炭酸、2%的福尔马林溶液、2%烧碱溶液、30%草木灰水、20%石灰水等。
流行季节到来之前或每年春季应进行免疫注射,每只羊尾部皮下注射0.5毫升羊痘细胞弱毒疫苗,免疫期可达1年。
3.1.3羊粪应发酵消毒再利用,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3.1.4对新引进的羊群要先隔离观察,然后再混群饲养。
3.2治疗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病羊隔离,封闭疫区,严格消毒。
对病死羊应深埋或烧毁,对健康羊要紧急免疫接种,对病羊进行如下治疗:3.2.1对患部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涂擦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612023.7如需引入雏鹅或种鹅,必须了解疫苗接种情况,经过严格检疫且禁止到疫区引种,引进后须进行15天以上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可混合饲养。
6.2 科学饲养管理根据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确保营养均衡,饮水充足,合理通风换气,调节鹅舍内温湿度适宜,保持舍内干燥,定期消毒,调整鹅群适宜饲养密度,减少发生各种应激反应。
一经发现病鹅应立刻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封锁鹅厂,并使用百毒杀、含氯消毒制剂或氢氧化钠等消毒剂对生活环境和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每日1次,连续7天,对于病死鹅的尸体必须采用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7 治疗措施患病鹅群可连续3天使用0.01%氧氟沙星饮水,每日2次;每日肌肉注射1次2倍量的禽干扰素,连续注射2日;再每日使用2次0.01%氧氟沙星饮水,连续3日;配合恩诺沙星饮水,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黄芪多糖,防止继发感染。
也可取12克芍药、6克薄荷,黄连、水牛角、银花、连翘、黄芪各15克,僵蚕、黄芩、苍术、蝉衣、佩兰、苍术、柴胡、丹皮、葛根、藿香各10克,生地黄、鲜芦根各20克等全部研磨成粉末,添加到饲料当中饲喂,每只用量约0.33克,连续使用8天。
若患病鹅食欲完全废绝可采用原始的人工方式填喂。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补气升阳、健脾生津、调节机体气血、代谢和防御免疫功能,快速恢复机体,起到抗病毒作用,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且不复发。
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家禽病毒感染,配合注射或接种有针对性的高免抗体效果更好。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马国发(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盐源 615700)摘要:山羊痘病会对羊只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养殖人员对于山羊痘病的危害要有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好山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明确山羊痘病的病原体、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并进行有效的实验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强山羊痘疫苗注射、加强养殖场养殖管理等措施。
山羊痘病的综合防治
山羊痘病可导致山羊皮肤出现疱疹、 结痂,严重影响其毛皮质量和生长发 育。同时,患病山羊免疫力下降,易 感染其他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山羊痘病的病原与传播途径
病原
山羊痘病由痘病毒引起,病毒主 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呼吸道分 泌物和排泄物中。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病羊的皮肤疱 疹、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 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途径 间接传播。
农户在山羊痘病防治中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分享
一些成功防治山羊痘病的农户表示,他们注重观察山羊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 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同时,他们也会定期清理羊舍、保持干 燥通风,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教训总结
部分农户在防治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主要原因是防治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 他们表示,今后将更加重视疫苗接种和养殖环境管理,加强与专家的沟通和交 流。
综合治疗与护理
对病羊进行全面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防止继发感染等。同时,提供良好的护理, 如保持羊舍干燥清洁,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等,以促进病羊康复。
畜牧业发展中的山羊痘病防治挑战
疫苗研发与应用
现有的疫苗在保护率、免疫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 步改进和优化。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继发感染预防
保持山羊生活环境卫生,避免病原体滋生和传播,及时发现并处 理皮肤破损,防止继发感染。
营养支持
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维持山羊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 力,预防并发症发生。
呼吸系统并发症治疗
针对呼吸困难、肺炎等并发症,采用氧疗、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防疫消毒
定期对山羊圈舍、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体, 减少疫病传播风险。同时,保持圈舍通风干燥,降低环境 湿度,不利于病原体的生存和繁殖。
一起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低 ,不仅 会造 成 巨大 经济损 失 ,而且严 重影 响养羊 业 的
发展 。
2 主要临床症状及病变
21 主要 , . 临床症状 检查4 只病羊 ,其体温分别 为4 ℃、 1
41 该病传播 速度 快的原 因 该场 饲养 管理人 员少 ,病 . 羊 与 健康 羊 没 有 及 时 隔离 。不 同羊 群 之 间 的 隔 断为 栅 栏 ,相互 之间 能够接触 到 ,再加上 风大 、寒 冷 ,是 该病 传播较快 的原 因。
2 1年 l 月 ,某养 殖基地饲养 的 10 00 2 0 多只 当地 山羊发
生 了一种 急性传 染病 , 以体 温升 高 、精 神沉 郁 、呼吸 困 难 、流浆液 性或 脓性 鼻汁 、阵发 性咳嗽 、全 身皮肤 均 出 现丘 疹为基 本特 征 。笔者对 该病 的病 因进行 了调查 与分 析 ,做 出了初步诊断 ,现总结如下 :
21 01年第 5期 ( 总第 1 2 ) 7期
防治
’
一
起 山羊痘 的诊 断与防治
普 拉① 柴 家前②
( ①西藏阿里地 区札达县农牧局兽医站 89 0 ②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56 0
中图分类号:¥ 5 .7 88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 —7 32 1)50 3 -2 0 7 13 (0 10 —0 50
4 ℃、3 .℃和3 .C。病 羊表现精 神沉郁 ,呆立墙边 , l 97 96 "
不 愿行 走 ,食欲减 退 。 口、鼻 、眼 部周 围以及 乳房 、外
生 殖器 、 四肢和尾 内侧 、胸部 、躯干 部皮肤 出现 如豌 豆
至 黄豆 大丘 疹 ,丘 疹发展 迅速 。后期 形成 水疱 ,有 的变 为 脓疱 ,脓 疱 内容物 逐渐 干 固,形成 褐色痂 皮 ,痂皮脱
山羊痘的诊断与治疗
养殖与饲料2022年第04期山羊痘病又称为羊天花病,该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
山羊感染后多表现为高热,皮肤以及黏膜处有丘疹或者水疱。
山羊痘病发生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是我国的一类动物疾病,一旦暴发山羊痘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张北县是羊养殖聚集地,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山羊痘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极为重要。
1病原学山羊痘病毒属于山羊痘病毒科的一种DNA 型病毒,形状多表现为砖形、圆形或者卵圆形等,核型为RNA ,该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进行生长繁殖,并且会在寄生的细胞中产生嗜酸性或者嗜碱性的包涵体[1]。
该病毒对于寒冷、干燥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存活几周甚至半年,但山羊痘病毒对于腐败作用抗性较弱,使用碘酊、2%福尔马林或者3%石炭酸均可有效杀灭病毒。
2流行病学患病山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山羊痘病毒主要以呼吸道感染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垫草、体外寄生虫以及工作人员、工具、皮毛产品等进行传播,或者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引发病症。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但以4-5月和9-10月发病率高。
在新疫区,山羊痘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若不做治疗处理,从出现患羊到全群感染只需1个月,并且死亡率可达70%以上,在老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死亡率降到50%左右[2]。
自然状态下,山羊痘病只对山羊易感,不会传染给绵羊或者其他动物。
3发病机理山羊痘病毒对山羊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的亲和力非常强,山羊感染该病毒后经过血液或者皮肤到达黏膜处,在上皮细胞内病毒大量繁殖,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呈现特异性的丘疹、水疱、结痂等病理现象。
4临床症状山羊痘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20d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明显,可达40~43益,随病程的发展,患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废绝,伴有脉搏加快以及呼吸紧迫等症状。
山羊痘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为3~5周[2],发病1~3d 时,可见患羊乳房和股内侧通常最早出现丘疹,随后鼻、唇、眼、尿道口周围等收稿日期:2021-09-23魏海龙,男,1975年生,高级兽医师。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5年第7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尤为必要。
4.3加强组织的领导,强化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政策方面,农业部门要绝对支持秸秆还田的相关工作,要加强秸秆还田工作技术上的指导,确保秸秆还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资金方面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增加扶持力度,对秸秆还田方式利用得当的予以相应的奖励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
4.4建立和健全保护土壤、环境的相关制度,严禁秸秆焚烧建立和健全相关保护土地和环境的制度,加大政府的行政干预,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严惩。
5结论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这一技术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应用,可以为全县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土壤肥力,降低环境的污染做出重要的贡献,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能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
参考文献[1]吕小荣,努尔夏提·朱马西,吕小莲;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化农业;2004年09期[2]陈天友、窦晓黎等编;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3]维明,保卫民,云南农业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云南科技出版社科研◎畜牧兽医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措施袁绍有(云南省会泽县驾车乡畜牧兽医站,云南会泽654218)[摘要]山羊痘对养羊业危害较大,本文总结山羊痘的发病原因、机理及预防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羊痘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7-0271-01山羊痘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皮肤和黏膜发生丘疹和水疱。
1病原山羊痘属于山羊痘病毒科,DNA 型痘病毒,一般呈砖形、圆形或卵圆形,长约300~325nm,宽约170~250nm,其核型为RNA。
生存条件高,只能在有生命的活细胞中繁殖,在寄生的细胞中产生嗜酸性或嗜碱性的包函体。
山羊痘病毒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很强,在此环境中,可存活数周到半年,而对腐败的抵抗力很弱,如3%石炭酸、碘酊、2%福尔马林,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山羊痘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核心研究
X u m u s h o u y i山羊一旦患上痘病,病理发展速度会很快,并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很短的时间内会造成大批山羊死亡,促使养殖户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该病进行诊断,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很关键。
山羊痘病又被称作为羊天花,其明显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热性和急性。
山羊在感染该病后,会有较高的体温,水疱和疱疹会存在于皮肤黏膜上,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并且会很快大面积传播,造成山羊大面积死亡,危害到山羊的生命安全。
对于养殖户而言,需要加强防控技术,预防山羊痘病的发生。
一、山羊痘病概述引起山羊痘病的主要原因是山羊痘病毒感染,该病毒的形状一般是方形或者是卵圆形,细胞核型是RNA。
山羊痘病毒对生存环境、生存条件有很高的要求,大量繁殖的条件是活细胞。
从生物学角度进行分析,在抵抗腐败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在抵抗寒冷的环境和干燥方面的能力较强。
对于此病毒的杀灭,可以采取3%的石炭酸或者2%的福尔马林,这两种药物灭杀山羊痘病毒效果较好。
二、山羊痘病的诊断1、流行病学分析山羊痘病毒主要的传染源为病羊,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皮肤感染传播给机体。
同时,饲料、皮毛产品以及养殖人员等也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从流行病学上看,该病的季节性不明显,四季中都可能发生山羊痘病。
从整体上看,发病率高的月份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时间段,即四月、五月,九月、十月。
这种病毒一般只会在山羊机体内感染,像绵羊或者其他动物基本不会被感染。
但是,如果对于疫病发生的地区,如果没有及时对感染羊进行隔离治疗措施,在一个月内病毒会很快传播,导致整个养殖区域全部羊群被感染。
需要注意是,对于发生过山羊痘病的养殖区域,再被感染的几率有所降低,有50%的死亡率。
发病机理分析2、山羊机体内一旦被山羊痘病毒侵入后,与粘膜上皮细胞的亲和力较强。
山羊痘病毒会通过血液、皮肤到达黏膜,不论该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大量病毒繁殖在粘膜上皮细胞中,最终出现了炎症病灶。
山羊痘的防治技术
山羊痘的防治技术摘要:在畜牧养殖中,由“山羊痘病毒”引发的“山羊痘”是一种A类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疾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以及无明显季节性的显著特点,疾病的频发在损害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利于区域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山羊痘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就有效性防治技术展开了深入探讨,从而为山羊痘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战略指导。
关键词:山羊痘;临床症状;诊断方式;防治技术0引言山羊痘又名“羊天花”,是一种病毒性高传染率疾病,致病病毒通常藏匿于患病羊的皮肤黏膜中及鼻黏膜分泌物中,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现阶段随着贵州省赫章县养殖户养殖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防控山羊痘疫情对于推动区域农业经济效益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加强对山羊痘病例的临床剖析和研究,是实现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渠道。
1临床症状山羊痘属于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两种症状,即急性病症和一般性病症。
一般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羊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维持在四十摄氏度左右、呼吸急促,发病两天后羊身体无毛处(乳房、尾内)出现蚕豆般疹块、身体出现红点、呼吸困难、咳嗽,发病一周后眼睑肿胀、眼睛和鼻腔分泌脓性液体、眼脸口鼻处丘疹化脓破溃,若在一般性山羊痘治疗期间,养殖户未能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不仅导致山羊痘极易蔓延羊群,同时还容易诱发其它疾病从而致死。
对于急性山羊痘而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体温明显升高且维持在四十二摄氏度、呼吸急促、食欲废绝、牙龈和舌头呈红肿或溃疡状、全身疹块数量较多且死亡率极高,但无论是一般性山羊痘亦或是急性山羊痘,都对怀孕母羊以及羔羊有着极高的致死率,是影响养殖户养殖效益的常见传染性疾病。
2病理变化山羊痘病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病毒,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知这种病毒表面是圆形,而侧面主要呈现哑铃状,在发病初期通常在羊的口腔、皮肤表面、牙龈、口腔、舌头、口鼻以及乳房周围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性物质,不均匀地分布在羊体上。
动物检疫学——绵羊痘和山羊痘
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
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 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 性、接触性传染病。
在皮肤上出现全身性痘疹,类似的病变 常发生在咽部和气管粘膜,有时甚至发 生在真胃内。在肺中发生干酪样结节和 卡他性肺炎区。死亡率5%~50%以上。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 染,也能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 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 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 成为传播媒介。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主要流行于 冬末春初。 该病一旦传播到无该病地区,就易造成流 行。
临诊检疫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21天。 (1)典型病例 病初患羊体温升高,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从鼻 孔流出。 感染2-5天后在皮肤上可见明显的局灶性充血斑点。 随后出现在腹股沟、腋下、阴唇、乳房、尾内面、 阴囊和包皮等皮肤无毛或少毛处,甚至全身,出 现红斑、丘疹、结节、水疱,严重的形成脓包。
羊痘:瘤胃黏膜痘疹
羊痘:肺痘疹
实验室检疫
根据流行性和典型症状以初步诊断。应注意羊 痘与羊传染性脓疱的区别:患痘羊只出疹、出 疱部位多在尾根等无毛处,而传染性脓疱主要 在口、鼻、唇等处。 参考SN/T 2452-2010绵羊痘和山羊痘检疫技术 规范,实验室病原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 安全实验室进行。
3 、原生小体检查 取丘疹切面做成极薄的涂抹标本,进行 莫洛佐夫镀盐法、Giemsa或H-E等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原生小体时, 即可诊断为本病。
4、鸡胚接种试验 将皮肤痘疹等病料乳剂接种绒毛尿囊膜 上,孵育5-7d,观察有无痘斑形成。并 根据感染鸡胚的特征出血病变,用10% 鸡胚尿囊膜悬液作凝胶沉淀试验。
羊痘(羊天花)
羊痘(羊天花)羊痘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分布很广,群众称之为“羊天花”或“羊出花”。
本病在绵羊及山羊都可发生,也能传染给人。
其特征是有一定的病程,通常都是由丘疹到水泡,再到脓疱,最后结痂。
绵羊易感性比山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很严重。
除了死亡损失比山羊高以外,还由于病后恢复期较长,影响到营养不良,使羊毛的品质变劣;怀孕病羊常常流产;羔羊的抵抗力较弱,死亡率更大,故应加强防制,彻底扑灭。
【病 原】病原在绵羊为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山羊为山羊痘病毒(goat poxvirus),不能相互传染。
病毒的抵抗力很高,3%硼酸、2%水杨酸钠、2%硫酸锌及10%漂白粉都不能将其杀死。
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为3%石炭酸、2%福尔马林、2%火碱热溶液、30%热草木灰水或20%石灰水。
【病的传染】羊痘可发生于全年的任何季节,但以春秋两季比较多发,传播很快。
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羊,病羊呼吸道的分泌物、痘疹渗出液、脓汁、痘痂及脱落的上皮内都含有病毒,病期的任何阶段都有传染性。
当健羊和病羊直接或间接接触时,很容易受到传染。
病的天然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表皮。
受到污染的饲料、饮水、羊毛、羊皮、草场、初愈的羊以及接触的人畜等,都能成为传播的媒介。
但病愈的羊能获得终身免疫。
【症 状】潜伏期一般为6~8d,但可短至2~3d,天冷时可以长达15~20d。
在临床表现上绵羊和山羊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
绵羊痘病初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脉搏及呼吸加快,间有寒战。
手压脊柱时,有严重的疼痛表现,尤以腰部最甚。
眼结膜及鼻黏膜充血,轻度发炎。
此时称为疾病的前驱期,约持续l~2d。
下一期的特征为在无毛区或少毛区(如头部、眼周围、鼻翼、口唇、口角、四肢的内侧、乳房区及胸腹部)发生红色圆形斑点,在斑点上很快形成结节,呈圆锥形(丘疹)。
数日之后,丘疹内部逐渐充满浆液性的内容物变成水泡。
水泡通常扁平,中间凹下,其内容物经过2~3d变为脓性(由于化脓菌的侵入),即由水泡期转为脓疱期(此期体温重新升高)。
山羊痘病变的超微病理学观察
山羊痘病变的超微病理学观察摘要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病变进行了电镜观察。
在感染的皮肤和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的山羊痘病毒颗粒。
病毒颗粒也可见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内,甚至少量在血管腔内。
受感染的细胞除可见胞浆内散在的病毒颗粒或形成病毒包涵体外,通常可见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和高尔基氏复合体扩张。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有髓神经纤维也被病毒和被感染的巨噬细胞所波及,并可见节段性脱髓鞘以及轴索和神经膜细胞的变性。
在山羊痘痘疹材料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痘斑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也可见成熟和不成熟的的病毒颗粒。
关键词山羊痘;超微病理学山羊痘(goat pox)是由山羊痘病毒(goat poxvirus,GP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地方流行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在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出现痘疹。
本病的流行已有很长的历史,现主要分布在北非和中非、印度次大陆和西南亚[1]。
与我国邻近的不少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2]。
最近贵州省的少数地区也发生了山羊痘的流行[3]。
根据典型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山羊痘的诊断并不困难。
国内外文献虽然不少有关山羊痘病理形态学的描述[1-4],但有关本病的超微病理学研究却比较少。
本文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病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透射电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1.1 贵州省山羊痘的流行与诊断贵州省八个县市的一些山羊饲养场相继发生一种以全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出现痘疹的传染病。
病羊发热,眼、鼻粘液脓性分泌物显著增多。
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3]。
组织学检查可见皮肤和粘膜的痘疹病灶上皮组织明显增生,细胞呈空泡变性及凝固性坏死,并可见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
病变部组织有血管炎改变并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肺上皮细胞化生为立方状细胞而似腺瘤样改变[4]。
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接种部位上出现灰白色大小不等的痘斑,绒毛尿囊膜显著增厚,胚体严重出血。
215494863_羊痘病的临床症状与中药防治策略
临症资料20232255羊痘病的临床症状与中药防治策略黄 建1,许达先2(1.广西凭祥市夏石镇文化旅游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广西凭祥 532600;2.广西凭祥市夏石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广西凭祥 532600)摘要:羊痘病是一种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
所有品种的羊都可患病,通常发生在春秋和冬季,尤其是在寒冷的气候下,疾病会进一步加重,整个发病过程可长达2个月。
怀孕的母羊和羔羊易患羊痘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痘疹或水泡,大多数是局部性反应,有些也呈全身性反应。
羊痘病可以极快的感染速度影响整个羊群,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导致羊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必须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预防羊痘病。
主要对羊痘病的病因、临床症状、预防方案和中西医治疗措施进行分析,为羊痘病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痘病;病因;防治措施Clinical Symptom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Sheep pox DiseaseHuang Jian et al(Cultural Tourism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Xiashi Town, Pingxiang,Guangxi 532600)Abstract: Sheep pox disease is an acute, febrile, and contagious disease caused by the sheep pox virus. All breeds of sheep can get sick, usually occurring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especially in cold climates where the disease can further worsen, with the entire disease process lasting up to 2 months. Pregnant ewes and lambs are prone to sheep pox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formation of pimples or blisters on the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s, most of which are local reactions, and some also present as systemic reactions. Sheep pox disease can quickly infect the entire flock. If not treated properly or in a timely manner, it can lead to the death of sheep and cause more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o farmers. Farmers must develop reasonable manag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sheep pox disease. Mainly analyzing the etiology, clinical symptoms, prevention pla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sheep pox disease,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heep pox disease.Key words: Sheep pox disease; Pathogen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2-0058-03羊痘病是一种羊群常发的疾病,在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其具有耐冷性和不耐热性,更容易在春秋或初冬出现,特别是在寒冷气候情况下会进一步加剧病情,导致羊免疫力降低,容易与其他疾病的混合发病,病程较长,整个流行过程可长达2个月。
一起山羊痘病的诊治报告
一起山羊痘病的诊治报告山羊痘病是由水痘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途径传播。
山羊痘病最常见于儿童,但也可发生在成人和孕妇身上。
患者一般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皮疹等症状,病程较为自限性,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特定人群来说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山羊痘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热:山羊痘病患者在感染初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5℃以上。
2.皮疹:发热后约1-2天出现红色丘疹、水疱和结痂,通常首先在头部、躯干和四肢上出现,随后逐渐向四肢延伸。
3.全身不适: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4.水痘原发病灶:水痘病毒在皮肤或黏膜上形成的病灶,病灶有自限性,多数在1-2周内消退。
二、诊断山羊痘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身体检查结果来进行初步的诊断,但最终仍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1.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或皮疹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抗体检测和病毒检测等,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山羊痘病毒。
2.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发热、皮疹等症状和病程来判断是否患有山羊痘病。
三、治疗山羊痘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1.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止痒、保持皮肤清洁等。
2.抗病毒治疗:在特定情况下,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希索替巴和泰克霉素等。
3.预防接种:山羊痘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减少患病率和疫情传播。
四、预后大多数山羊痘病患者的预后良好,疾病一般可以在1-2周内自行痊愈。
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来说,山羊痘病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如脑炎、肺炎等并发症。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摘要结合永善县山羊痘病的防治工作实践,介绍了山羊痘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山羊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羊痘;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山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症状为皮肤和可视黏膜出现丘疹和疱疹。
2010年10月云南省永善县务基乡某村部分山羊养殖户所养山羊出现山羊痘症状,经当地兽医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县动物疫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安排技术人员前去调查处理。
10月23日,经现场调查,发现共有3户养殖户的山羊发生了山羊痘病,通过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免疫、对症治疗等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将山羊痘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为山羊养殖户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2010年10月17—20日,务基乡某村3个养殖户的山羊相继发病,到10月23日,技术人员到现场调查时,3户养殖户的山羊75%以上均已发病,并且出现死亡。
其中一养殖户共养山羊52只,10月17日开始发病,10月21日开始有山羊死亡,到10月23日已死亡山羊5只;另一养殖户共养山羊35只,10月18日开始发病,到10月23日山羊死亡3只;第三户养殖户共养山羊32只,10月20日开始发病,到10月23日未见死亡。
以上3户养殖户的山羊均未注射过山羊痘疫苗。
2 临床症状山羊痘患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行走,体温升高至40~42 ℃,结膜潮红肿胀,流黏液脓性鼻液。
无毛或少毛部位处出现丘疹,经2~3 d形成水疱,再经3~4 d变为脓疱,脓疱内容物逐渐干涸,形成痂皮,痂皮脱落而愈。
病死的山羊均出现严重的角膜炎,眼睑肿胀,眼角内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两眼被分泌物粘连在一起,无法睁开。
鼻流脓涕,呼吸困难,咳嗽,口流黏液,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全身衰竭而死亡[1-2]。
3 病理变化患病羊明显消瘦,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痘疹病理变化,切开皮肤可见皮下严重出血、呈暗红色,皮下结缔组织呈淡黄色。
一例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治
一例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治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山羊或其分泌物传播。
本文将介绍一例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治过程。
病例概况:一只1岁的山羊,在近期表现出多个体表脓疱,病变处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瘙痒感。
山羊的体温正常,食欲也正常,没有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脓疱持续增多。
诊断过程:1.体格检查:对山羊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发现山羊全身多个部位出现脓疱,有些疱疹已破溃,形成溃疡。
脓疱呈均匀大小,周围红肿,触摸有明显的疼痛感。
口腔、眼结膜、泄殖腔等黏膜没有明显的病变。
山羊的体温、心率、呼吸次数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2.实验室检查:采集山羊的皮肤脓疱液进行实验室检查。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PCR检测,确定病原体为山羊痘病毒。
此外,对山羊的血样进行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无明显的炎症反应。
3.病史了解:与养殖者了解山羊的病史。
得知山羊在一个月前接触到一只感染山羊,并在近期开始出现脓疱。
养殖者在得知山羊患病后,立即隔离了该只山羊。
治疗过程:1.环境整治:在确认山羊患有传染性脓疱病后,对其所在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药物治疗:对山羊进行药物治疗。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的缓解和预防继发感染。
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山羊局部消毒和清洁,并使用抗生素药膏进行局部涂抹,有助于防止继发感染。
对于病情较重的山羊,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加速病情的康复。
3.隔离管理:将患有传染性脓疱病的山羊进行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
同时,对其它接触过感染山羊的健康山羊进行观察,并及时进行处理。
预后及后续处理:随着治疗的进行,山羊的脓疱数量和症状逐渐减少。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山羊的营养和卫生,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山羊的免疫力。
在痊愈后,对山羊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彻底恢复,然后可以放回到羊群中。
总结: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山羊痘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山羊痘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作者:吕双燕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5期摘要:山羊痘是由于感染山羊痘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热性、急性传染病。
羔羊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妊娠母羊感染后容易发生流产,育肥羊及成年羊感染后阻碍生长、导致掉膘,且病羊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特别是容易继发引起呼吸道疾病,提高死亡率,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防控。
关键词:山羊痘;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疫情处理;药物治疗;免疫接种;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8. 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082-011 流行特点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山羊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羔羊的易感性和病死率都高于成年羊。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在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其主要是皮肤和黏膜的痘疤中存在病毒,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播,也可经由皮肤或者黏膜损伤侵入机体。
另外,污染病毒的空气、饮水、饲料、用具、寄生虫、工作人员等,都能够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2 临床症状山羊群中通常是从体况差的羊开始不断出现发病,病羊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1~42℃,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鼻腔或者眼角有黏脓性分泌物流出,眼结膜潮红,呼吸困难,有时出现轻咳,如同严重感冒;妊娠母羊患病后会发生流产,哺乳母羊泌乳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开始时在病羊皮肤少毛或者无毛处出现痘疹,接着在头部、躯干以及腹部的被毛中能够看到或者触摸到皮肤表面存在隆起的痘疹,呈豌豆至黄豆大小不等。
最初痘疹呈红色的圆形斑疹样,接着快速发展形成水泡,某些水泡中央会形成凹陷,之后水泡就会变成脓疱,部分脓疱会形成溃疡,最终由于全身发臭、机体衰竭而发生死亡。
部分病羊的脓疱干燥后逐渐形成痂皮,且发生脱落后会出现瘢痕,此时则说明已经痊愈。
3 病理变化对濒死期病羊进行剖解,发现尸体消瘦,某些部位的皮肤缺损,丘疹下的结缔组织以及肌肉发生充血、出血。
山羊痘症状
山羊痘症状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传染性病毒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
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
但山羊痘发病比绵羊痘发病较缓慢。
流行特点: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
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
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水疱液和痴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
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部膜侵入机体。
人、饲管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
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也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倩。
症状:潜伏期为2一12天,平均6—8天。
发痘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一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强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
经1—4天后开始发痘。
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及包皮上。
山羊大多发生在乳房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疮,内含清亮的浆液。
此时病羊体温下降。
由于白细胞破裂或内容物干涸,形成棕色颁后痊愈。
在羊痘流行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病程经过,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病程经过很严重,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茵侵入,皮肤发生坏死,全身病状严重;甚至有的病羊,在痘疹聚集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
这些重剧病例多死亡。
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冬季较春季为长。
专家治病:预防:❶加强羊的饲养管理,羊圈要保持干燥清洁,抓好秋膘,做好肪寒过冬工作。
❷平时注意不从疫区引进羊只,发生疫倩时及时封锁,闲离消毒。
定期注射疫苗,将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用生理盐水25倍稀释,摇匀,不论羊大小,一律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后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治疗:对病羊的皮肤病变应酌情进行对症治疗,如用0.1%高锰酸钾洗患处后,涂碘甘油、紫药水。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疫病防治I组稿\Email:nmgxmy2008@■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周石球(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合陈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州225743)摘要:山羊痘是一种由山羊痘病毒(GTPV)引起的病毒性、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的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笔者结合多年的动物疫病防治经验,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临床诊治山羊痘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山羊痘;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7文献标识码:B文章顺序编号.1005-5959(2020)07-025-021流行病学山羊痘属于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主要存在于病畜的水疱、脓疱以及痘痂中。
被山羊痘污染的垫草、饲料和饲具,以及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作为传播媒介。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山羊均可感染。
相比较于成年山羊,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该病的重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毒羊,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亦能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道感染。
2临床症状羊体高41~42!,,,发或弯腰弓背,呆立,呼吸急,在口&&、、、和等或痘或。
发,丘水疱或脓疱,为痂皮,。
分性经过的羊,发生,。
羊感染发生。
该发呼吸道、消化道和,重脓毒L 症而死亡。
3剖检病变死羔羊,可&、胃和等:性痘,性,死或;,;&和鼻腔有黏性分泌物;其他脏器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
4诊断4.1实验室诊断依据行病学&临床状和病变,可对山羊痘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测。
将病羊皮肤刮取物涂抹于玻片上,经姬姆萨染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病毒涵体。
或采集康复期病羊(未经羊痘免疫)的清同山羊痘标准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37!条件经24~48h观察,如果结作者简介:周"球(1966-),男,大学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果为阳性即可确诊。
4.2鉴别诊断4.2.1与性湿疹的鉴别。
羊痘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控
羊痘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控于慧丽【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1页(P72)【作者】于慧丽【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伊春1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61 绵羊痘绵羊痘是是绵羊的一种接触性、热性传染病。
对细毛羊、羔羊和母羊危害较大,影响其生产性能。
病变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殊的痘疹和脓疱。
本病早在我国西北等养羊大省发生较多,近些年随着引种改良以及养殖规模的不断变化,本病也随之向周围及内陆省份蔓延。
1.1 病因及流行病学绵羊痘的病原为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
痘病毒粒子呈砖形,其大小为300 nm×200 nm×100 nm。
病毒在细胞浆中复制和装配。
本病毒在细胞浆内繁殖,形成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其大小差异较大,小者仅3~5 μm,大者可>20 μm。
包涵体内还有更小的颗粒,即原生小体。
大多数成熟的病毒粒子通过细胞裂解而释出,少数粒子可通过胞吐作用被释放。
病毒可在绵羊、山羊和牛的皮肤、肾脏与睾丸组织细胞上繁殖,并引起病变,在发育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也可繁殖。
该病毒对热、直射阳光、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较敏感,如58 ℃5 min、2%石炭酸15 min 可灭活;0.5%~1%福尔马林、0.01%稀碘液、2.5%硫酸溶液也能于数分钟内使其死灭。
但耐干燥,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3~6个月。
皮肤和黏膜的痘疱中病毒最多,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传染。
各种绵羊都有易感性;但细毛羊较粗毛羊易感性大,羔羊及幼羊较成年羊的易感性大,且病势也较严重。
此外,山羊也可人工感染,而其他动物无易感性。
1.2 诊断要点本病根据其多发生于绵羊,呈流行性和群发性,以及特征性病理变化,可做出诊断。
非典型病例可用羔羊进行生物学试验。
也可用丘疹切面涂片,姬姆萨氏法染色镜检,以发现包涵体来确诊。
此外,可进行痘病毒的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等。
山羊痘病诊断与综合防控的探索
山羊痘病诊断与综合防控的探索一、山羊痘病简介山羊痘病,是一种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山羊痘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播,尤以气溶胶病毒在空气中停留时间最长,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山羊痘病可引起高热、咳嗽、流涕、喉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甚至导致死亡。
二、山羊痘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山羊痘病的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痛、干咳等症状。
有些患者在起病时出现发热、乏力、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病程5~6天后,症状加重,呼吸急促,出现咳嗽,咳出粘痰,可伴有发绀,甚至呼吸困难,严重病例可发生呼吸衰竭。
2. 实验室检查:对疑似患者进行鼻咽、喉咽拭子或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
采用RT-PCR 技术检测山羊痘病毒。
阳性表明患者感染了山羊痘病毒。
3. 影像学检查:对呼吸困难、发绀或重症患者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判断是否出现肺部感染。
4. 临床诊断:综合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等资料进行综合诊断,确定山羊痘病的感染。
三、山羊痘病的综合防控1. 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山羊痘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山羊痘病的流行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病例信息。
2. 聚集性管理:山羊痘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因此要做好聚集性管理,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3. 个人防护:在疫情暴发期间,公众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避免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4. 疫苗接种:山羊痘病疫苗是预防此病的最有效方法。
全面普及山羊痘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5. 消毒和隔离:对于疑似感染的病例,要进行消毒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6. 医疗援助:建立山羊痘病的诊疗中心,提供及时的医疗援助和治疗服务,控制疫情的蔓延。
7.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山羊痘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此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1. 检测技术的提升:提高山羊痘病的检测技术水平,开发更快速、更准确的检测方法,以提高疫情的监测和早期诊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