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调和技术和配方

合集下载

工业润滑油调和优化方案

工业润滑油调和优化方案

工业润滑油调和优化方案工业润滑油是用于保护机械零件和内部表面免受磨损的重要产品。

它的调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摩擦和磨损,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缩短无故障时间,延长机械组件的使用寿命。

工业润滑油的调和优化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正确的润滑油。

调和优化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润滑油,以确保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润滑油性质可以满足要求。

因此,在调和优化时,必须确保使用的工业润滑油具有合适的粘度、耐热性、耐冷性、抗磨性等基本性能,满足设备运行状况和环境要求。

二、添加合适的润滑油添加剂。

为了改善润滑油的性能,需要添加合适的润滑油添加剂,具体取决于润滑油的使用环境和应用温度。

常用的添加剂有抗磨剂、抗腐蚀剂、稳定剂、除水剂、抗霉剂等。

三、调节润滑油的粘度。

润滑油的粘度是反应其稠度的物理量,是摩擦润滑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

若润滑油粘度过大,则会加重转动部件的负担,甚至阻碍其运转;若粘度太小,则可能会导致在启动时出现失油现象,影响设备的安全寿命。

因此,在调和优化过程中,必须确保润滑油的粘度能够满足机械设备的需求。

四、检查系统中的油质。

为了确保正确的压力和流量,必须定期检查并更换系统中的润滑油。

更换润滑油时,应考虑到设备环境,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五、控制和调节温度。

控制和调节温度是润滑油调和优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润滑油使用温度范围之外时。

有时润滑油的使用温度超出室温,可能会影响润滑油的稳定性,导致设备的故障。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控制和调节温度,达到最佳的润滑效果。

六、定期维护和检查。

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查是确保工业润滑油能够正常工作的重要过程。

定期检查润滑油的流量、压力和粘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过滤器或加入润滑油添加剂,以确保润滑油可以有效地抵御摩擦磨损和老化。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其他部分,以确保设备的稳定可靠性。

以上就是关于工业润滑油调和优化的主要内容。

工业润滑油调和优化既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又可以延长机械组件的使用寿命,为工业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

成人润滑液 配方

成人润滑液 配方

成人润滑液配方摘要:1.成人润滑液的概述2.成人润滑液的配方3.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4.使用成人润滑液的注意事项正文:一、成人润滑液的概述成人润滑液是一种用于减少摩擦、增加润滑效果的产品,适用于成年人。

它可以在性行为中使用,帮助双方减少不适,提高愉悦感。

然而,对于涉及色情内容或者性行为相关的问题,我作为聊天机器人不能提供回答。

请您谅解。

二、成人润滑液的配方1.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液的主要成分,常见的有硅油、水溶性润滑剂等。

基础油决定了润滑液的质地、润滑效果和持久性。

2.添加剂: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润滑液的性能,如增加润滑度、抗菌、抗病毒等。

常见的添加剂有甘油、玻尿酸等。

3.香料:香料用于增加润滑液的气味,常见的有各种香型,如花香、果香等。

三、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1.基础油:提供了润滑液的基本质地和润滑效果,让使用者在性行为中能够顺畅地进行。

2.添加剂:改善了润滑液的性能,增加了润滑度,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同时,抗菌、抗病毒等功能也让使用者更加安心。

3.香料:增加了润滑液的气味,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愉悦的香气,提高双方的情感氛围。

四、使用成人润滑液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润滑液: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润滑液,如油性皮肤可以选择水溶性润滑剂。

2.注意卫生:使用前请确保双方的生殖器清洁,避免感染。

3.适量使用:润滑液的使用量要适中,过多可能导致滑脱,影响安全性。

4.避免吞食:润滑液不可食用,如不慎吞食,请及时就医。

5.妥善保存:润滑液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具体使用时请遵循产品说明书和医生建议。

人体润滑剂的配方

人体润滑剂的配方

人体润滑剂的配方人体润滑剂是一种用于性爱或个人自慰时增加性行为舒适度的产品。

它可以在性活动中减少摩擦,提供更顺畅的体验。

人体润滑剂的配方通常是基于水、硅胶或油脂等成分的混合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体润滑剂配方,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1. 水基润滑剂配方水基润滑剂是最常见的一种人体润滑剂,由水和黏稠剂(如羟乙基纤维素)组成。

它们易于清洗,不会破坏乳胶避孕套,并且与几乎所有的性玩具兼容。

水基润滑剂适用于大部分人,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化学成分敏感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然而,它的滑润效果不如硅胶润滑剂持久,需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补充。

2. 硅胶润滑剂配方硅胶润滑剂由硅油和增稠剂(如二甲基聚硅氧烷)组成。

它具有极好的润滑性能,持久性较高,不易干燥。

硅胶润滑剂可以在水下使用,不会被水冲刷掉,因此非常适合在浴缸或花洒下使用。

然而,硅胶润滑剂不应与硅胶性玩具一起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会相互反应,导致性玩具变质。

此外,硅胶润滑剂在清洗时较难去除,可能会在衣物上留下残留物。

3. 油脂润滑剂配方油脂润滑剂主要由植物油(如橄榄油、椰子油)或矿物油(如凡士林)等成分组成。

它们具有出色的润滑效果,并且持久性很高。

油脂润滑剂在性爱中提供了更加顺滑的感觉,但与乳胶避孕套和性玩具不兼容,因为它们可能会破坏乳胶材质。

此外,油脂润滑剂不易被水冲刷掉,清洗时可能需要使用肥皂和温水。

4. 水和硅胶混合润滑剂配方水和硅胶混合润滑剂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配方。

它们结合了水基润滑剂和硅胶润滑剂的优点,提供了更持久的滑润效果,并且易于清洗。

这种配方适用于那些需要持久滑润感受,但又担心硅胶润滑剂可能对性玩具造成损害的人。

在选择和使用人体润滑剂时,有几点需要注意:1. 注意成分:不同的人体润滑剂配方可能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先测试一下自己的皮肤对成分的敏感程度。

2. 避免使用添加剂:一些人体润滑剂可能添加了香味或颜色等添加剂,这些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刺激性不适,因此最好选择无添加剂的产品。

车用润滑油生产调合技术与配方产品

车用润滑油生产调合技术与配方产品

CI-4 CJ-4
适用于是2002年重负荷柴油机,燃烧高/低硫燃料,进一步改进烟炱颗粒的分散性 能,并适用于加装EGR装置的发动机系统,并满足美国2002年排放标准
满足美国2007年排放标准,可用于超低硫柴油,低SAPS组成
③汽柴通用发动机油:
可同时用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发动机油称为通用发动 机油; 通用发动机油的性能较全面;既能满足汽油机油 抑制高温氧化 低温油泥及防锈的要求,也具各柴油机 油的高温清净性能力。
换油里 程万km
取代VW501.00、501/01,强化密封适应性、活塞清净性、 1.5 环粘结、粘度增长、TBN下降、油泥、凸轮挺杆磨损
性能同上,装“WIV”服务计算器,并有燃油经济性
3.0
性能同VW503.00,并装有涡轮增压,加强了V8、
3.0
W12等多气缸、大排量引擎需求的润滑等级。
装有尾气转换器高压直喷,长换油期。加强了节省
1952
ML(轻负荷)
MM(中等负荷)
MS(苛刻负荷)
SA/ SB SC SD SE SF SG SH SJ SL SM SN
1968年以
1964 1968 1972 1980 1988 1994 1996 2000 2004 2010

已废除
S的含义有服务(Service)与点燃(Spark)两层意思
②API柴油机油的质量分类
API CC CD CF CF-4
CG-4
CH-4
适用车型及性能特点 适用于是1964年型中等负荷柴油机,提供抗高温沉积性能。 适用于较高负荷的中等增压柴油机,提供抗高温沉积及抗轴瓦腐蚀 适用于非公路用中等增压柴油机燃烧含硫燃料,提供高温沉积及抗轴瓦腐蚀 适用于1991年型重负荷直喷式柴油机并满足美国1991年排放标准,可以燃烧高硫 燃料;高速四冲程柴油机,要求具有抑制机油的消耗性及活塞沉积性 适用于是1994年重负荷新型直喷柴油机,燃烧低硫燃料,延长换油期,满足美国 1994年排放标准 适用于是1998年重负荷柴油机,燃烧高/低硫燃料,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控制烟炱能 力,满足美国1998年排放标准

润滑油调合工艺技术20200611

润滑油调合工艺技术20200611

•基础油
•成品油
•添加剂
PPT文档演模板
润滑油调合工艺技术20200611
•第一批矿物润滑油样品
是在1878年的巴黎世界
•1
博览会上推出的,当时
轰动一时。
•润滑油发展进程 •4步曲
PPT文档演模板
润滑油调合工艺技术20200611
•1
•2
•直到20世纪20年代,选择性 溶剂精制、分离工艺的蓬勃 发展,才使世界矿物润滑油 工业步入了现代化进程。
• 气动脉冲就是通过现场一整套特殊的控制装置和安装 在调合罐内的集气盘,按事先设定好的脉冲频率,延时 和压力等参数,产生强大的大气泡,大气泡产生以后,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搅动油品,使油品中的各种组份 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均匀地混合,从而达到合格的产品质 量。
PPT文档演模板
•气动 脉冲 的原 理示 意图
•罐侧壁伸入式搅拌调合
•罐顶立式中心式搅拌调合
PPT文档演模板
润滑油调合工艺技术20200611
•罐式调合工艺
•机械搅拌调合
PPT文档演模板
•自 动 批 量 调 合 系 统
润滑油调合工艺技术20200611
•罐式调合工艺
罐式调 合
工艺
•机械搅拌调合 •泵循环方式调合 •气动脉冲混合方式调合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润滑油调合工艺技术20200611
•管道调合工艺
•同步计量调合
• 同步计量调合的工艺特点: • 同步计量调合系统生产过程全部自动控制,调合时间 短,生产速度快;计量精度高;对配方的适用性强,配 方中的多种组分可以同时输送和计量;各通道对组分油 的适应能力强,计量通道可以共用,即在一个批次的调 合过程中,某些计量通道可以使用两次以上,可有效地 节省通道数量,节约投资成本。只是成品罐必须设搅拌 装置。

一种防锈润滑油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防锈润滑油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防锈润滑油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防锈润滑油是一种用于防止金属零件生锈和提供润滑的特殊润滑油。

它在机械设备和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防锈润滑油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防锈润滑油的配方主要包括基础油、添加剂和稠化剂。

基础油是防锈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它可以提供润滑和降低摩擦。

添加剂可以提供防锈和抗氧化等功能,稠化剂则用于调整润滑油的黏度。

制备防锈润滑油的方法与流程如下:1. 基础油的选择: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基础油。

常见的基础油有矿物油、合成油和植物油等。

不同的基础油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温度范围、耐氧化性和耐腐蚀性等。

2. 添加剂的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常见的添加剂有抗氧化剂、抗腐蚀剂、抗磨剂和抗泡剂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提供防锈、抗氧化、抗磨等功能,有效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3. 稠化剂的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稠化剂。

稠化剂可以提高润滑油的黏度,使其更适合高温和高负荷的工作环境。

常见的稠化剂有有机蒙脱石和聚合物等。

4. 配方设计:根据基础油、添加剂和稠化剂的选择,设计合适的配方比例。

不同的应用领域和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配方比例。

在设计配方时,需要考虑到润滑油的性能要求、使用环境和工作温度等因素。

5. 混合搅拌:将选好的基础油、添加剂和稠化剂按照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槽中,进行搅拌混合。

搅拌的时间和速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确保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

6. 过滤净化:将混合好的防锈润滑油通过过滤器进行净化,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过滤净化可以提高润滑油的质量和纯度,确保其正常运行。

7. 包装储存:将净化好的防锈润滑油装入适当的容器中,进行密封包装。

包装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方式来确定。

储存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免影响润滑油的性能。

通过以上制备方法与流程,我们可以得到一种配方合理、性能稳定的防锈润滑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润滑油调和技术和配方

润滑油调和技术和配方

内燃机油一般就是由基础油与功能性添加剂组成。

基础油就是国标矿物基础油或合成基础油,基本要求就是:1)粘度指数规格要高,粘度指标要适宜2)清净分散性要好(包括酸中与性)3)低温性能好4)不应含有挥发性成分,350℃以下馏分不得超过5%,内燃机油的基础油馏分,必须控制在常压沸点400℃以上,以防机油蒸发损失而损耗过大5)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包括轴承抗腐蚀性)6)良好的抗磨损性能7)良好的防锈性8)良好的抗泡性因此,多选用深度精制石蜡基基础油或合成油。

根据API标准,基础油分为I,II,III,IV,V五类,我们常规采用的就是I,II,III类,在抗氧化性能、低温性能、粘温性能方面I<II<III'> ;对添加剂的溶解性能III<II<I'> 。

III类基础油可以调配所有级别的内燃油,II类基础油汽油机油SF~SL;柴油机油CD~CH-4,一般情况下,I类基础油从柴机油的CD~CH-4,汽机油SF~SL都可以使用,但再高级别的内燃机油,就很难通过台架试验了。

由于I类基础油低温性能较差,一般调合40、50、15W40、20W50,齿轮油90与85W90,而10W机油与75W齿轮油就是难以做到合格的。

5W、10W机油与75W齿轮油多采用II与III类基础油或PAO合成基础油。

另外,虽然倾点很低的环烷基基础油的倾点很容易达到指标,但低温动力粘度与低温泵送性很难达标。

常规采用的矿物基础油有150SN、500SN、150BS;不常用的矿物基础油有200SN、350SN、400SN、650SN等。

具体组合规则在配方中详细说明。

润滑油的配方元素确定:首先要确定选用几种基础油来进行调合,这可根据经验配方与产品品种需要来确定,一般根据油品的粘度等级来选择基础油的组合,常规原则如下:单级30、40、50机油采用500SN与150BS基础油;15W40与20W50机油采用150SN与500SN基础油;10W30采用深度精制的150SN或100SN,或合成油、半合成油基础油;5W40、5W50采用全合成基础油;85W90齿轮油采有150BS与500SN基础油;自动排档液采用深度精制的100SN或150SN基础油或合成油。

润滑油生产调合工艺

润滑油生产调合工艺
一般生产是加热到70度左右就撤去热源,让油品 在该温度底下搅拌均匀。
调合时间
按照不同的调合量以及调合产品来选择调合时间 这个需要一定的经验数据,在不同调和量的调和
时间是不同的,大概调整的原则如下: 1、调合量大的需要的搅拌时间长一些,调合量
小的需要的搅拌时间短一些,一般10吨调合在 30~40分钟左右; 2、如果加入难以混溶的添加剂量大,需要搅拌 时间适当长一些, 3、如果没有什么难溶的材料,如液压油的调合, 时间适当可以短一些;
生产配方前面已经讲过如何推算和确定,但是在工 艺卡上生产配方的规范写法要求很严格,如果表达 不明确,或者计量单位不标明,会引起操作工人误 解,造成工作失误。
所有配方的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计算的。 工程师需要将投料的材料投量换算成工人能够操作
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数据,如基础油使用流量计计算 的,将它换算成L。添加剂是按照重量计算的,写 明是KG。 生产配方如何确定比例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配方工艺卡上配方的写法
类别 名称 基础油
配比 设计投料量(kg或 实际投料量(kg或
%
L)
L)
添加剂
总计
调合计量方法
流量计计量 罐体体积计量 添加剂采用称重法。
基础油采用的计量方法
流量计计量 罐体体积计量
如果进料管道上安装了流量计, 可以将配方工艺卡上投料量, 换算为基础油的体积进行计量。
H h
r
添加剂的计量采用称重计量法
添加剂的计量常规方法:如果在200公斤以下的都 是采用磅秤计量。直接称重加入调合的油品中。如 果是增粘剂,如果加量大,也可以采用体积计量方 法,一般都是采用称重计量。少量添加剂计量,按 照公斤计算,是使用磅秤。
比如:小批量调合,添加剂加量在几公斤到几十公 斤之间,降凝剂,复合剂等等。

润滑油调和技术和配方

润滑油调和技术和配方

润滑油调和技术和配方内燃机油一般是由基础油和功能性添加剂组成。

基础油是国标矿物基础油或合成基础油,基本要求是:1)粘度指数规格要高,粘度指标要适宜2)清净分散性要好(包括酸中和性)3)低温性能好4)不应含有挥发性成分,350℃以下馏分不得超过5%,内燃机油的基础油馏分,必须控制在常压沸点400℃以上,以防机油蒸发损失而损耗过大5)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包括轴承抗腐蚀性)6)良好的抗磨损性能7)良好的防锈性8)良好的抗泡性因此,多选用深度精制石蜡基基础油或合成油。

根据API标准,基础油分为I,II,III,IV,V五类,我们常规采用的是I,II,III类,在抗氧化性能、低温性能、粘温性能方面I<II<III'> ;对添加剂的溶解性能III<II<I'> 。

III类基础油可以调配所有级别的内燃油,II类基础油汽油机油SF~SL;柴油机油CD~CH-4,一般情况下,I类基础油从柴机油的CD~CH-4,汽机油SF~SL都可以使用,但再高级别的内燃机油,就很难通过台架试验了。

由于I类基础油低温性能较差,一般调合40、50、15W40、20W50,齿轮油90和85W90,而10W机油和75W 齿轮油是难以做到合格的。

5W、10W机油和75W齿轮油多采用II和III类基础油或PAO合成基础油。

另外,虽然倾点很低的环烷基基础油的倾点很容易达到指标,但低温动力粘度和低温泵送性很难达标。

常规采用的矿物基础油有150SN、500SN、150BS;不常用的矿物基础油有200SN、350SN、400SN、650SN等。

具体组合规则在配方中详细说明。

润滑油的配方元素确定:首先要确定选用几种基础油来进行调合,这可根据经验配方和产品品种需要来确定,一般根据油品的粘度等级来选择基础油的组合,常规原则如下:单级30、40、50机油采用500SN和150BS基础油;15W40和20W50机油采用150SN和500SN基础油;10W30采用深度精制的150SN或100SN,或合成油、半合成油基础油;5W40、5W50采用全合成基础油;85W90齿轮油采有150BS和500SN基础油;自动排档液采用深度精制的100SN或150SN基础油或合成油。

润滑油调和机理及工艺

润滑油调和机理及工艺

润滑油调和机理及工艺一、概述润滑油调和大部分为液——液相互相溶解的均相混合;个别情况下也有不互溶的液——液相系,混合后形成液——液分散体;当润滑油添加剂是固体时,则为液——固相系的非均相混合或溶解.固态的添加剂为数并不多,而且最终互溶,形成均相。

一般认为液——液相系均相混合是以3种扩散机理的综合作用。

1、分子扩散由分子的相对运动引起的物质传替。

这种扩散是在分子尺度的空间内进行的。

2,涡流扩散当机械能传递给液体物料时,在高速流体和低速流体界面上的流体,受到强烈地剪切作用,形成大量的涡旋,由涡旋分裂运动所引起的物质传递。

这种混合过程是在涡旋尺度的空间进行的。

3,主体对流扩散包括一切不属于分子运动或涡旋运动的而使大范围的全部液体循环流动所引起的物质传递,如搅拌槽内对流循环所引起的传质过程。

这种混合过程是在大尺度空间内进行的。

调和工艺一、间隙调和1、机械搅拌调和被调和物料是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形成主体对流和涡流扩散传质、分子扩散传质,使全部物料性质达到均一。

罐内物料在搅拌器转动时产生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是沿搅拌器的轴线方向的向前运动,当受到罐壁或罐底的阻挡时,改变其运动方向,经多次变向后,最终形成近似圆周的循环流动;二是沿搅拌器浆叶的旋转方向形成的圆周运动,使物料翻滚,最终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2、泵循环搅拌调和用泵不断地将罐内物料从罐底部抽出,再返回调和罐,在泵的作用下形成主体对流扩散和涡流扩散,使油品调和均匀。

为了提高调和效率,降低能耗,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对泵循环调和的方法进行改进。

主要有:①泵循环喷嘴搅拌调和即在调和油罐内增设喷嘴,被调和物料经过喷嘴的喷射,形成射流混合。

高速射流传过罐内物料时,一方面可以推动其前方的流体流动形成主体对流运动;另一方面在高速射流作用下,射流边界可形成大量涡流使传质加快,从而大大提高混合效率。

这种混合方法使用于中低粘度油品的调和。

②静态混合器调和即在循环泵出口、物料进调和罐之前增加一个合适的静态混合器。

第4篇 第1章 润滑油调合工艺

第4篇 第1章  润滑油调合工艺

第4篇润滑油调合第1章润滑油调合工艺1.1 概述1.1.1 矿物润滑油润滑油是指在各种发动机和设备上使用的石油基液体润滑剂,是采用常减压蒸馏所得特定馏分,经脱沥青、脱蜡与溶剂精制等处理后的基础油,与功能添加剂,经过特定的调合工艺,生产出的商品润滑油。

目前使用最多的润滑油就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矿物润滑油。

矿物润滑油是一种很复杂的、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的烃类混合物。

另外,还含有硫、氮、氧等多种微量元素。

其原料一般取自石油中沸点高于300℃或350℃的馏分,一般称为润滑油基础油。

经过调合以后,作为商品的润滑油称为润滑油成品油。

1.1.2 矿物润滑油工业的发展在1878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推出的第一批矿物润滑油样品轰动一时。

但当时的生产工艺简陋,润滑油的产量和品种十分有限。

直到20世纪20年代,选择性溶剂精制、分离工艺的蓬勃发展,使世界矿物润滑油工业步入了现代化进程。

30年代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化学合成物质,添加剂的诞生意味着现代润滑油的崛起,把润滑油工业的发展带入了崭新的阶段。

润滑油工业的发展转入了节能化的轨道。

节能化研究不断深入,节能型工艺、节能型添加剂、节能设备在润滑油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长寿命油、通用油、适用地域广泛温差大的多级油逐渐受到青睐。

随着世界石蜡基原油的日趋短缺和价格上涨,世界各国对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对优质基础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矿物润滑油生产工艺从传统的物理加工工艺向化学改质工艺延伸,基础油生产向加氢技术发展,世界矿物润滑油基础油正由APIⅠ类向APIⅡ/Ⅲ类转变。

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矿物润滑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添加剂也由过去的以单剂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复合剂为主,同时要求对环境友好。

润滑油配方的基本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加氢基础油和合成油的比例在逐渐增大,对添加剂的配伍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中,电子计算机也被广泛采用,如DCS系统。

国外润滑油的调合技术开发较早,发展较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油一般是由基础油和功能性添加剂组成。

基础油是国标矿物基础油或合成基础油,基本要求是:
1)粘度指数规格要高,粘度指标要适宜
2)清净分散性要好(包括酸中和性)
3)低温性能好
4)不应含有挥发性成分,350℃以下馏分不得超过5%,内燃机油的基础油馏分,必须控制在常压沸点400℃以上,以防机油蒸发损失而损耗过大
5)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包括轴承抗腐蚀性)
6)良好的抗磨损性能
7)良好的防锈性
8)良好的抗泡性
因此,多选用深度精制石蜡基基础油或合成油。

根据API标准,基础油分为I,II,III,IV,V五类,我们常规采用的是I,II,III类,在抗氧化性能、低温性能、粘温性能方面I&lt;II&lt;III'> ;对添加剂的溶解性能III&lt;II&lt;I'> 。

III类基础油可以调配所有级别的内燃油,II类基础油汽油机油SF~SL;柴油机油CD~CH-4,一般情况下,I类基础油从柴机油的CD~CH-4,汽机油SF~SL都可以使用,但再高级别的内燃机油,就很难通过台架试验了。

由于I类基础油低温性能较差,一般调合40、50、15W40、20W50,齿轮油90和85W90,而10W机油和75W齿轮油是难以做到合格的。

5W、10W机油和75W齿轮油多采用II和III类基础油或PAO合成基础油。

另外,虽然倾点很低的环烷基基础油的倾点很容易达到指标,但低温动力粘度和低温泵送性很难达标。

常规采用的矿物基础油有150SN、500SN、150BS;不常用的矿物基础油有200SN、350SN、400SN、650SN等。

具体组合规则在配方中详细说明。

润滑油的配方元素确定:
首先要确定选用几种基础油来进行调合,这可根据经验配方和产品品种需要来确定,一般根据油品的粘度等级来选择基础油的组合,常规原则如下:
单级30、40、50机油采用500SN和150BS基础油;
15W40和20W50机油采用150SN和500SN基础油;
10W30采用深度精制的150SN或100SN,或合成油、半合成油基础油;
5W40、5W50采用全合成基础油;
85W90齿轮油采有150BS和500SN基础油;
自动排档液采用深度精制的100SN或150SN基础油或合成油。

通常根据所需产品的类型和性能级别来选择什么类型的添加剂
通常根据粘度级别的要求来设计基础油的调配方案,这时要考虑的是多级油中HVI150或HVIW150等基础油的低温粘度、蒸发损失、氧化安定性等。

找出CCS粘度达到要求时,加入粘度指数改进剂最少的基础油调配方案,粘度指数改进剂越少越好。

换句话说,基础油在加入粘度指数改进剂前的粘度(100℃)要高些。

多级油品的经验粘度为:(国产一次加氢基础油)
10W30 5.2~5.7
15W40 6.5~7.2
20W50 8.6~9.3
如果基础油粘度过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低温性能;但如果基础油低温性能较好的话,则尽量提高基础油的粘度。

按照所调润滑油的品种以及使用情况、天气情况等确定一个生产调配的粘度范围;以这个油品的粘度作导向确定这个配方中所有材料的添加比例;粘度一般是确定粘度范围后取中间值作指导值,以防止操作调合时的偏差。

按照指导粘度确定一个油品配方中的总体现粘度,将粘度比例分配到各个组分构成中,计算出组分的比例。

例如单级油粘度=基础油组合粘度+复合剂贡献粘度
多级油粘度=基础油组合粘度+复合剂贡献粘度+增粘剂贡献粘度
下面我们以CF-4 15W40为例,演习一下配方的组成计算
基础油组合粘度计算公式:(以下粘度是指100℃粘度)
logA=XlogB+(1-X)logC
A:希望达到的粘度。

调合后的基础油粘度。

B,C:组分基础油的粘度。

X:基础油的加量百分比。

此公式适合纯基础油的组合计算。

例:B为150SN 100℃粘度为5.3cst; C为500SN 100℃粘度为11.0cst A为需要的15W40基础油粘度6.8 X为150SN比例,那么1-X为500SN比例
log6.8=Xlog5.3+(1-X)log11
则得X为66,即150SN为66%;则500SN为34%
如果在配方中基础油组合占总体比例的82%(150SN+500SN),那么
150SN为66%脳'> 82%=53%
500SN为34%脳'> 82%=29%
复合添加剂工作曲线的制作
复合剂有一定的粘稠度,如果加量大对整个配方的粘度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一般机油的复合剂比较稠,能够增加整个配方的粘度,对配方有一定的贡献。

因此复合剂进厂的时候需要做一个工作曲线,方便生产调配的时候使用。

工作曲线是做不同的基础油粘度时的增粘值。

工作曲线应该这样做:
分别在150SN,150SN50%+500SN50%,500SN这些基础油上,各加上10%的添加剂,测量出加剂后的粘度,然后将样品总粘度减去基础油的粘度,得出复合剂贡献的粘度。

然后除去10,得到每添加1%得复合剂在
某一个特定的基础油粘度基础油的增稠度。

以上都是100度的运动粘度。

增稠度=(样品粘度-基础油的组合粘度)/10 得到的三点数据(最好多做几个点),画成工作曲线。

增稠度的含义:
在某特定的基础油粘度上,每加入1%的添加剂增加的粘度值,这里所有的粘度指的是油品的运动粘度。

复合剂增粘图举例如下:
如上举例,我们在基础油组合粘度6.8cst点上,复合剂增稠度为0.11,那么8%的复合剂加剂量的粘度贡献值为0.11脳'>8=0.88,也就是说在这个配方中,复合剂能增加0.88cst个粘度。

下面来确定一下增粘剂,即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工作曲线图
增粘剂是一个增稠的添加剂,对配方的粘度影响最大,因此它的工作曲线非常关键,如果每批次的增粘剂都有变化的话,都需要做这个工作,以免指导生产时有很大的误差。

制作工作曲线的原理和步骤如上(复合剂增粘曲线图)。

注意在制作图点时多取成图的点,使到工作过程中数据吻合得更加好。

按照上面配方的要求,我们总配方的粘度是14.5CST,现在基础油贡献是6.8CST,复合剂贡献是0.88CST,那么整个需要增粘剂补充的粘度将会是:
14.5CST- 6.8CST- 0.88CST=6.82CST
根据增粘剂的工作曲线我们查知在7.68CST( 6.8CST + 0.88CST )的基础粘度上,增粘剂的增稠度为(举例)0.71,那么需要补充粘度6.82CST,增粘剂的加量是:
6.82÷ 0.71= 9.6,
这个就是增粘剂在配方中的加量9.6%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再通过实验得出降凝剂的用量为0.4%,消泡剂加10ppm,则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
15W40CF-4的配方:
150SN 53% OCP 9.6 %
500SN 29% 降凝剂 0.4%
复合添加剂8.0% 抗泡剂 10PPM
说明:
1、刚才介绍的是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基础油各组分的比列,我们可以在知道组合粘度的基础上,通过查表格(划线图)来查基础油各组分的比例。

彼此之间的误差不会很大,不过计算法不需要到哪里都带上图表,直接计算就可以。

2、通过推算的配方使用到生产上,最好还是在实验室调配小样测定实际检测数据,这样更加有把握。

推算方法只是一个指导工具,可以减少做小样的次数,并且比较准确。

3、如果通过计算合实验得到一个实际可控的误差值,了解误差范围,得到工作规律,以后就可以直接通过就算方法直接定配方,不需要反复实验了
内燃机油调合的常规配方:
SAE40,50:基础油+复合添加剂+降凝剂
基础油采用400SN,500SN,650SN,150BS。

SAE *W/40,50:基础油+复合添加剂+降凝剂+增粘剂。

基础油采用150SN,350SN,400SN,500SN,650SN
注意:基础油采用国标基础油,非标基础油性能不好,不长寿,影响氧化性能。

基础油与添加剂的配伍要做试验验证,避免出现沉析,分层等不良现象。

增粘剂要选择剪切性能好的添加剂。

建议在单级油品上采用150BS,不能够采用增粘剂代替,在柴机油中特别重要。

生产15W/40,10W/30的机油,一般采用深度精制的二类或者三类150SN,倾点在-20℃更佳。

5W/30的基础油必须采用三类基础油,否则要半合成或者合成基础油。

(用PAO者较多)
单级油SF/CD40生产配方举例:
500SN 65.2%
150BS 30%
D1288 4.7%
T803B 0.1%
T901 10PPM
说明:如果采购到的材料为400SN,350SN或者是650SN,将调整其他材料的组分的比例.
多级油SJ15W40生产配方举例:
HVIW150SN 61.8% OCP 8.7 %
650SN 21.3% 降凝剂 0.4%
复合添加剂7.8% 抗泡剂 10PPM
多级油SJ10W30生产配方举例:
加氢异构脱蜡油5cst指标100℃粘度5.42 40℃粘度30.97 粘指110 开口闪点216℃倾点-28℃CCS(-20℃)1440
5# 84.8%
T613B 7.1%
T156 0.3%
复合剂 7.8%
5W30基础油举例:
加氢异构脱蜡油5cst + PAO6 2~3% + 聚甲基丙燃酯增粘剂 + 复合剂
注:本文中的配方仅供参考用,不作调配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