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研发临床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新药研发临床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对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临床评价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如临床研究阶段的分期和动态性、疗效评价指标、上市后再评价等,认为中药新药研发必须重视临床疗效,科学合理进行临床评价。本文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中药;新药研发;临床评价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6.004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6-0014-02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problems about clinical evaluation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cluding the staging and dynamics in clinical research stage,indexes of therapeutic evaluation,and post-marketing revaluation. It also proposed th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nduct clinical evaluation reasonably. The article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e;clinical evaluation

在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带动下,目前中药新药研发的水平已有了较大提升,取得一定成就,但能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广泛应用的中药新药品种与临床需求相较还不多。为此,笔者对我国目前中药新药研发临床评价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

分析,探讨临床评价的关键点,以期对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借鉴。

1 中药新药研发临床评价问题分析

1.1 临床疗效未体现分阶段的动态评价

目前,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审评过程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有所不同,FDA采取“宽进严出”政策,即申请新药Ⅰ期临床试验较易,申请新药证书很难,新药在各期临床试验过程中淘汰率很高,体现了“以疗效为中心”的新药研发宗旨,也体现了动态监管的机制。我国对新药临床前研究工作的要求较高,对临床研究过程监管较严,但对新药临床研究基础和处方成熟度的关注不够。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Ⅰ~Ⅳ期临床试验按照评价化学药的要求进行,直到研究结束、申报全套资料,分期管理的理念未能充分体现;特别是在疗效评价中,根据中药新药功能主治选择受试者,对所评价的中药新药的最佳适应症方面探索不足。由于设计理念上未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治疗特点,削足适履现象比较普遍。

中药新药研发能否打破现行阶段划分,不再以实验室药效学证据为前提,而是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评估机制,加入0期的临床试验,解决安全无害的问题,在早期临床阶段将疗效、剂量和最佳疗效的人群确定好,之后再进行药效或机理探索,乃至临床疗效的确证性研究。

如果临床疗效和最佳人群无法确定,就无需进行药效机理探索及继续临床研究。

1.2 临床评价指标设计始终是难点

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新药临床试验,评价指标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也是难点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诊断和疗效评价两个环节存在误区,如诊断性指标与疗效性指标不完全等同。其次,诊断强调金标准和认可度,而疗效评价强调可测量和体现药物作用特征。如同样是风寒感冒品种,诊断可以做到一致,但疗效评价则可以不同:有的重在退热,适用于全身性症状为主的感冒;有的重在止咳止涕,适用于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感冒。其评价指标应该不完全相同,这是设计理念,不是技术问题。有学者建议,在疗效评价中按照药物不同作用类别而考虑评价指标,以治疗某种疾病为主的新中药,以西医疾病诊疗标准进行评价,可兼顾证候疗效。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新药应以减轻心绞痛程度和发生频率、改善心电图、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用量来进行疗效评价,而以面色黧黑、舌质紫黯等血瘀证候改善为辅;以改善某种

症状为主的中药新药,西医诊疗标准只作参照,而应注重症状改善情况的评价;以治疗某种中医证候为主的新中药,应以证候疗效为主要评价依据,对疾病的评价则可以淡化[1]。

目前,在中药新药研制过程中,疗效评价多数是按国际现有标准进行。除根据不同疾病进性针对性治疗效果评价外,常用的还有证候和生活质量评价。包括:①证候积分观察法。其标准一般以积分总值减少95%以上为痊愈或临床控制,减少60%~95%为显效,减少30%~60%为有效,减少30%以下为无效;②生活质量评价相关量表越来越多地被作为结局评价指标进行研究。中药新药只有在通过以上几种疗效评价方法的评估后投入市场,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青睐[2]。

笔者建议,今后新药临床评价中可以引进患者报告的结局测量方法,以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RO)量表为评价工具

作为对中药新药作用评价的补充。国际上一些新药临床研究,特别是对心身疾病,在缺乏可测量的物理或实验室指标情况下,可以采用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当然,量表研制过程须科学规范,测量信度和效度反应度均是有数据支持和可重复。

1.3 中药新药上市后再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新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在上市前研究的时间和规模的局限性,导致研究时间不够充分,样本量不够大,因此,各国都强调对新上市的新药进行再研究和再评价。其

主要方法和手段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Ⅳ期临床研究或不良

反应监测,以得到该药更全面的数据信息。一些有条件的机构已经在做上市品种应用的比较研究,通过临床进行大样本跟踪调查,观察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的确切证据[3]。我国中药新药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4],目前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相关法规不健全、缺乏有公认度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或标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监管不足或实施机构多样等。监管机构尚未建立常态化上市后再评价的内容、范畴、数据跟踪报告,有些品种上市后几十年无任何研究数据和报告,直接影响了其在医疗市场中的应用。笔者建议,今后对中药新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阶段,不仅要对扩大应用人群后开展广泛的临床安全性监测,还应做更深入的有效性评价;将扩大临床适应症纳入再评价研究范围;将药品淘汰机制融入再评价阶段,及时发现疗效低、缺乏安全性的品种,以更好保持和体现中药新药的临床优势与特色。

2 结语

中药新药研发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药物研究领域,中药新药的研发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疗效为关键。如何合理进行中药新药疗效评价,最大程度地保持住疗效和作用特点,完善上市后再评价体系,正确建立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和方法,使中药新药研发长足发展,是摆在面前的关键问题,也是实现中医药事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