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关家垴---《亮剑》中李云龙围攻山崎大队的真实战斗
亮剑--执行力案例

《亮剑》VS杰出营销经理修炼启示二建立核心执行力与战斗力的团队情景一:在第一集中松云玲突围战干掉板田联队指挥部后突围时,遭到日本机关枪的扫射,他的一个叫虎子的部下抱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打掉了堵在要塞的敌人机关枪。
情景二:五挺机关枪换来的骑兵连连长孙得胜骑兵连,华北大扫荡被日军包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仍然是进攻,直到战死为止。
情景三:李云龙从被服厂被旅长调回独立团当团长的时候,不忘和旅长提要求把自己的老部下张大彪调来当副手,李云龙对张大彪说:你小子打仗不含糊,第二是执行了强。
情景四:华北大扫荡遭遇日军包围到一个小村庄,部下三宝拼命为他从敌人的尸体上找了一盒烟,却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而牺牲。
情景五:李家坡与日本山崎大队战斗,李云龙向旅长请求战斗:“师属炮兵营暂时由我指挥,就这点儿要求,拿不下李家坡我也用不着提着头来见你,因为那时我肯定已经躺在山坡上啦。
我只能向你保证,我们独立团全团一千多号人决不会有人活着退出战斗。
”突击队的人没有人会活着退出战斗,这种精神不但是一种执行力,更是对人格的认可,是一种生死同仇敌忾的情谊。
情景六:李云龙命令分散在各地的连队进行刺杀训练。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部队缺乏御寒的棉衣,不活动活动就会冻死人。
有些连队只有一两件棉衣,只有哨兵上岗才能穿。
李云龙认为与其让部队冻得乱蹦乱跳,不如练练刺杀,既练出一身汗又提高了战斗素质。
他的兵都是强将,实战锻炼兵:不要怕受伤,伤肋骨算不了什么,宁愿在训练中受伤,也不愿在战场上送命。
他将全营优秀战士成立加强排,打仗时候变成突击队伍。
而且马上成立。
为了选拔有能耐的人,李云龙不惜摆下杀猪大宴,肉给有能耐的人吃的。
有能力的吃肉,没有能力的连汤也喝不上,是条汉子的就站出来,和老子过过招,让大家比赛。
感悟:李云龙带的将都是不怕死、打仗不含糊、执行力强的人,比如张大彪、孙得胜、段鹏。
他带领的整个部队都有一种气质,就像干菜只要有一把烈火,马上就点起来了,而只要李云龙一点燃,所有人都拼命往前冲。
亮剑—李云龙原型人物

“王疯子”王近山:《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根据都梁先生长篇小说《亮剑》上半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一播放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于是人们都在猜剧中那位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具有铁血军人不计生死、压倒一切的霸气,同时又有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的一面的李云龙,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遍翻八路军团级军官名单,绝对没有李云龙这个人!然而,《亮剑》绝非胡编乱造,李云龙的许多故事都是有原型的,例如苍云岭之战中一炮击溃坂田联队长,就取材于1939年11月黄土岭之战中时任晋察冀军区第1团团长的陈正湘(原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副团长)用山炮击毙了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真实战例;李云龙的部队见到物资就贴上封条、让俘虏跑步以甄别隐匿其中的军官,则都是在曾任东野五师师长、三下江南时屡屡违抗林彪军令但却被林彪直接提长为十二纵队司令员的钟伟的真实故事。
此外,在陈赓、陈正湘等人身上,也可看到李云龙的影子。
不过,被称为“王疯子”的王近山,才是李云龙最主要的原型。
在共和国开国将军中,王近山同陈光、钟伟、王必成(《红日》中沈振新的原型)、皮定钧等堪称最有个性的几位!战争篇:徐帅之勇、刘帅之谋、邓政委之断“我算什么?一个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帅学的,谋略是向刘帅学的,果断是向邓政委学的。
”王近山的这番话本属自谦,但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自吹自擂,但独狼觉得这话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徐帅之勇1930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
一位身上有着军事奇才成吉思汗血统、年仅15岁的蒙古族少年王文善,改掉自己文绉绉的名字加入了红军队伍。
他想让自己像大山一样坚强起来,所以新名字就叫“近山”。
严酷的革命斗争形势使得红军干部奇缺。
1931年,16岁的王近山就是在这种血雨腥风中走上连长岗位的。
当上连长后,王近山就渴望打仗,拼命打仗。
一次战斗,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
国民党兵当场身亡,王近山却奇迹般生还。
亮剑每集内容概括

亮剑每集内容概括【第1集】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
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李云龙,率部凭借过硬的战术战法,越战越勇,让敌人闻风丧胆。
在与日本坂田联队的交战中,成功从正面突围并干掉了坂田。
同时国民党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也注意到了这个非同凡响的李云龙。
因李云龙抗命,上级决定让准备去延安学习的28团团长丁伟代替李云龙的原职。
而调李云龙去后方做被服厂厂长。
日军派出战斗小分队突袭了独立团,因团长孔捷指挥不利致使全团损失惨重,总部首长不得不再次抽调还背着处分的李云龙去独立团任职。
【第2集】李云龙接到命令,带着被服厂的200套棉服来到386旅独立团。
在路上原团长孔捷向李云龙介绍战情,并指出这次鬼子的打法较以往有所不同,他们三人一组弹无虚发,还专门照人头上打。
李云龙了解情况后,任命其为副团长。
在两人的努力下,旅长喝下孔捷奉上的酒。
败军而后勇,全团将士士气大振。
日军利用中国俘虏进行训练,在少林寺练过功夫的魏大勇请战,出手不凡,徒手干掉鬼子军官,夺枪并带领众俘虏逃离。
组织上派了赵刚做独立团政委,赵刚在归团路上搭救了刚刚逃出虎口的魏和尚魏大勇。
魏大勇向李云龙提供了鬼子利用战俘进行徒手杀人训练的情报后,受李云龙邀请留在军中。
【第3集】根据丁伟的暗示,李云龙找到了国民军骑兵营,并派孔捷带领一营去万家镇偷袭。
赵政委也慢慢开始理解李云龙的行为。
随着骑兵精锐连长孙得胜的到来,骑兵连开始训练并初见规模。
1940年日军增援部队挺进晋察冀,抗日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战。
日军华北派遣区大队长山崎冶平在一次部队行进中偏离了预定行进方向,偶然发现了我军兵工厂。
我军损失惨重,总部发出命令包围消灭长崎大队。
并最终派出了386旅独立团。
【第4集】李云龙带领部队,施行土工作业的方式向前挖战壕,依托掩体工事投掷手榴弹,打得长崎部队阵脚大乱。
李云龙从新一团带来的得力助手张大彪带领突击队趁机挺进,刀枪混战山崎大队全军覆没。
骑兵连伤亡13人,让李云龙心痛不已。
《亮剑》李云龙真的团灭了山崎大队?看看真实的历史原型多惨烈吧

《亮剑》李云龙真的团灭了山崎大队?看看真实的历史原型多惨烈吧提起优秀的抗日剧,《亮剑》绝对是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它用简陋的服装道具,再现了一部有笑有泪的抗战史诗,让观众无不热血沸腾。
当然了,一部好的抗战剧,除了演员们的倾力表演,还需要一个好的剧本去塑造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亮剑》的剧情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真实历史,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了艺术加工,以便更好的产生共鸣。
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李云龙率部攻打山崎大队阵地的这一段。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也对这一段印象深刻,泥腿子出身的李云龙,居然神奇的调来了3600枚手榴弹,用漫天的手榴弹雨团灭了山崎大队。
可能有的小伙伴对3600枚的巨量手榴弹产生过怀疑,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有详细写过,这种“边区造”的手榴弹制作的异常简陋,在当时是少数几种能大量供应八路军的武器,这一段也是符合历史的。
话归正题,影视剧毕竟掺杂了艺术加工,真实的战场上可没李云龙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攻打山崎大队的历史原型正是关家垴之战,山崎大队的原型叫做冈崎大队。
这个关家垴之战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我军最大的一次进攻作战。
因为百团大战前两个阶段,我军连连出击,消灭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
日军恼羞成怒,调集重兵想要趁八路军人困马乏之际围堵我军指挥部。
冈崎大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他们因为地形不熟,居然误打误撞向我军军工厂直直前进。
我军见势不妙,只得在地形火力全部劣势的情况下悍然出击。
这场战斗中,八路军调集了3个旅2个团(约两万人),攻打孤军深入的冈崎大队(约510人)。
趁八路军调兵之际,冈崎大队占据地形优势,连夜修筑起了防御工事,并用重火力封锁进攻路线。
随后,这场2万人对500人的围歼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双方激战2昼夜,战果却让很多人不敢想象!冈崎支队在关家垴战斗中阵亡52人,受伤97人,失踪2人,合计151人,余部在日军大部队的接应下全部逃脱了。
而史料上称这次阵亡八路军战士600余人,伤1500余。
但有史学家根据关家垴的两个烈士陵墓,猜测牺牲八路军至少在2000人以上,且伤者更多。
关家垴战役第一组

第一组
关家垴战役介绍
关家垴战斗,是抗日战 争中百团大战的第三阶 段进行的一次最大的进 攻战役,八路军集合3个 旅2个团2万部队在副总 司令彭德怀的督战下, 对日军冈崎大队500进行 围歼,血战2昼夜,仍未 能达成战役企图,被迫 撤围。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关家垴战役总结
第一、作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彭德怀副司令员在这场战役 中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态度,没能在关键的时候指挥队伍的进 退,在我军伤亡较大,关家垴阵地久攻不下的情况依然坚持进 攻,直到日军的救援来到,才肯收兵,指挥层面的失误导致了 这场战役的失利。 第二、关家垴地势险,易守难攻,冈崎大队在占领关家垴 的同时,也占领了柳树垴,并连夜在两地构筑工事,挖了坑道, 拆下当地住户的门窗架在上面,筑成了隐蔽所。日军在关家垴 和柳树垴布成了一个严密的火力网。 第三、经经过了长时间的战斗,部队普遍很疲劳,人员和 物质的损耗很大,加上又是不熟悉的山地攻坚,部队经验不足, 只是一味的猛冲,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加上外围的日军进展迅 速,八路军没有充裕的时间准备,这些都是造成不能全歼日军 的因素。
战斗开始后: 1、派出一部分兵力在关家垴 四周佯攻,以保护自己不受 伤害为前提,对敌军进行不 间断骚扰。 2、派出多个战斗小组,由四 周向关家垴挖壕沟或地洞进 行前进,直至打通到关家垴 的任何一条窑洞。 3、在敌军窑洞打通地点进行 烧火、扇风,另窑洞内充满 烟雾,把敌军赶出窑洞。 4、地上部队趁四周烟雾笼罩 且敌军视野受到干扰的时候 进行总攻(敌后方进行偷 袭),一次性打下关家垴。
战役重现方案三
关家垴战役总结
“悟已往之不谏,只来 者犹可追”。在我军历 史上关家垴战役是我军 一次失败的战役,但是 它不光是一次败仗,更 是一次我军宝贵的作战 经验,有“血色财富” 的比喻而载入军史。正 确面对和总结这次战役 失败的教训才能使我军 百战不殆。
关家垴战斗

关家垴战斗目录[隐藏]日军部署冈崎支队的编成日军闯入黄崖洞日军抢占关家垴夜袭失利强攻关家垴内部争论被迫解围战后总结日军部署冈崎支队的编成日军闯入黄崖洞日军抢占关家垴夜袭失利强攻关家垴内部争论被迫解围战后总结关家垴战斗,是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进行的一次最大的进攻战役,八路军集合3个旅2个团2万部队在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督战下,对日军冈崎大队500进行围歼,血战2昼夜,仍未能达成战役企图,被迫撤围。
[编辑本段]日军部署彭德怀在关家垴阵地前1940年10月初,当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了解到了八路军的整个百团大战进攻情况后,即令所属部队,首先坚守和恢复各铁路沿线的据点,协同铁路工程部队修复铁路和桥梁,组织部队向铁路两侧及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
第1军所进行的报复性扫荡,因整个兵力不足,分3期进行,主要是合围在晋东南的第129师。
其第1期扫荡晋东南的计划为:(1)以独立混成第4旅团从辽县,第36师团一部从潞城,以南北对进,扫荡辽县、潞城、襄垣、武乡之第129师,破坏其根据地。
(2)以第37师团一部,沿白晋铁路之南关镇、沁县、虎亭一线向南,独立混成第16旅团一部从同蒲路南段的平遥、介休、霍县地区向东、第41师团以一个步兵大队,从洪洞县向东。
3部合围沁河上游之郭道镇、沁源地区之第129师部队。
日军于10月11日开始行动,对预定的上述地区进行合围。
冈崎支队的编成如上所述,因第1军各铁路沿线的兵力不足,于是从驻山西运城的第37师团各单位抽调部队组建成冈崎支队(支队长第37步兵团参谋冈崎谦受步兵中佐)参与这次扫荡。
冈崎支队10月6日从晋南的闻喜出发,于10月9日下午抵达南关镇。
该支队由以下部分组成:冈崎支队支队长第37步兵团参谋冈崎谦受步兵中佐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将校5名,下士官兵150名。
步兵第226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今富光藏步兵少佐)将校25名,下士官兵792名。
步兵第227联队第6中队将校5名,下士官兵146名。
战场拼图:血雨腥风关家垴

战场拼图:血雨腥风关家垴战场拼图:血雨腥风关家垴2014-07-31 14:35水煮百年- 打捞麻辣鲜活的历史细节题记:电视剧《亮剑》开篇,李云龙率领部队冲上山头,一通斩瓜切菜歼灭日军山崎大队。
其实这个战斗在历史中有真实的原型,但故事的真实是这样的吗?1940年10月29—31日,闻名史册的关家垴战斗爆发在太行山区一个小山村里,八路军129 师主力8个团加总部炮团一部约一万人,发起围歼日军冈崎支队500余人的战斗,激战两个昼夜。
八路付出重大伤亡,伤亡约2000人,仍未能全歼日军,日军仅阵亡52人,总伤亡151人。
此战成为彭德怀军事生涯中四大败仗之一。
关家垴战斗硝烟散去72年,但它在我国抗战史叙述中仍然存在许多谬误,作者期望通过大量对比中日双方史料,试图将当年的作战双方请回战场,拼接出这场著名战斗的场景,告诉大家李云龙的历史真相。
叶子黄了,柿子红了,山野青葱,碧空如洗,太行山的秋日色彩绚烂,和平年代倒是登高休闲的好去处。
可是,1940年太行山的秋天却注定血雨腥风,关家垴,一个不那么起眼的,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
72年前,在这里曾经有一群不屈不挠的中华男儿,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一个民族的血脉。
岁月流逝,青山依旧,枪炮销声,宝剑沉埋,但我们仍然试图在历史的碎片中,寻找昔日的印记,还原那个血红的秋日。
一、北方有战火福留武二收拾起背囊和装备,在站台上等着登上列车车厢,他的部队要出发了,曹长发布着短促的口令,福留武二连忙站好,同战友们鱼贯上车。
他不知道前途如何,据说北方打得很厉害。
福留武二是侵华日军北支方面军第一军第37团226联队第8中队的普通一兵,日前,部队接到命令,他所在的中队和第1中队,第12中队,步兵炮中队,机枪小队等单位一起组成一个支队,受命北上增援正在正太路上遭受八路军大规模进攻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
这天是8月21日。
支队指挥官是226联队付冈崎谦受,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作为联队中负责训练后勤的军官,他没有多少指挥部队作战的实际经验。
关家垴战斗:百团大战中极具争议的一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曾进行过一次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此次战役是一次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和“囚笼”政策,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打击了一切诱降、劝降的阴谋活动,对抑制国内的投降逆流,促进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百团大战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如八路军当时打了一些与自身装备不相适应的阵地战、攻坚战,导致自身伤亡过大等。
对于是否该打这类战役或战斗,当年亲自参加指挥作战的一些八路军高级将领之间曾持有不同意见。
关家垴战斗,就是其中极具争议的一战。
日军报复“扫荡”手段空前残酷,八路军总部欲打歼灭战挫敌气焰1940年8月20日夜,华北各地的八路军(除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外)按照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部署,在华北敌后向日军控制的各主要交通线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即后来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至1940年10月初,八路军参战各部基本上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各项任务,取得了百团大战前两个阶段作战的伟大胜利。
不过,由于八路军连续进行进攻作战,参战各部都已相当疲劳,加之日军增援过多,八路军暂时难以继续扩大战果。
根据战场形势的这一变化,八路军总部决定结束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作战,要求各部队在结束作战行动后适当集结主力进行休整,补充兵员,巩固部队,总结经验教训,做好部队的教育工作,为下一阶段的作战做好准备。
自战役打响一个半月来,在八路军连续大规模破袭和攻击下,华北日军损失惨重。
而心气正旺、一直想在华北有一番作为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接连“出丑”,不禁恼羞成怒,叫嚷着要给八路军加倍回击,要活捉正在华北前线指挥作战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等领导人,彻底摧毁和消灭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
从10月6日起,日军调动数万兵力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开始进行报复性“扫荡”。
这实际上是日军作战的规律,即每次失败后,必然出兵报复,失败得越惨,报复得越凶,而且常常是败兵刚刚收队,大队人马就立即扑来,妄图趁八路军“消化”胜利果实时,打八路军一个措手不及。
八路军最惨烈的一仗:关家垴血战

百团大战后期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决定对八路军进行报复性“扫荡”:10月6日起,日军以数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扫荡”。
1940年10月25日,敌冈崎大队长率600多人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外,严重威胁黄崖洞里八路军兵工厂安全。
听到冈崎大队窜入兵工厂破坏,彭德怀的心一下子炸了,彭总大吼一声:“擅离职守,将连长枪毙!”总部特务团执法队将兵工厂担负警卫的连长就地正法!彭德怀从麻田调大部队接应,经过三天两夜激战和阻击,冈崎大队在我军打击下,狼狈窜逃回关家垴据点。
彭总心中怒气难消,犹不解恨,10月29日晚上发出歼敌命令:“我命令:129师所有部队30日晨4时对关家垴发动总攻击,坚决消灭冈崎大队,一个日本鬼子也不能叫他跑掉!谁放走敌人,以军法论处!“关家垴位于太行区的中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据高临下,经长期建设,形成了以窑洞为依托构筑的完整的工事体系。
每孔窑洞既可以独自构成一个火力点,又可以与其他窑洞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网。
窑洞前还挖有防弹壕,如果手榴弹没扔到位,掉到防弹壕里,就难以对日军构成威胁。
日军还将相连的窑洞凿通,形成了网状的工事体系。
10月28日,日军冈崎大队与崛田大队在败退中在此会合。
29日下午,彭德怀到蟠龙镇的石门村,召集正在此地休整的第129师师、旅干部开会,口述了总部的战斗命令,要求第129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坚决拿下关家垴。
左权传达命令后,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129师部队将敌人驻地关家垴四面包围。
日军封锁住上山小路,抢修堑壕,深挖洞穴,固守待援。
敌人12架飞机轮番轰炸我攻击部队,129师指战员冒着飞机轮番轰炸、扫射和山垴顶倾泻的火力,勇猛冲杀!11连连续冲锋12次,全连164人,伤亡后仅剩15人。
同日军在小路上打拉锯战,拼死了20多名日军。
副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
日军据高临下,战士们象割韭菜一样一茬茬倒下,刘伯承和邓小平看到地势对我攻坚部队十分不利,心如火烧,敌人在垴顶,我们部队在下面,硬攻不可能迅速取胜,两位指挥员想请示彭总是否停止冲锋?彭德怀决心定了,伤亡再大也要消灭冈崎大队!攻坚战斗持续了两昼夜后,各个连队均伤亡过半,刘伯承和邓小平去见彭德怀,后面跟着陈赓。
惨烈关家垴——百团大战中的一场力竭血战

山雨已来1940年10月上旬,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三阶段,华北日军在前两个阶段中损失惨重,遂抽调数万兵力开始向我各抗日根据地展开报复性“扫荡”。
在“扫荡”过程中,日军见人即杀,见屋即烧,见牲畜和粮食即抢或焚毁,水井用后则一律封埋或下毒,就连老百姓日常用的锅碗瓢盆和农具也被砸碎、砸烂。
日军企图通过此举,将抗日根据地完全变成焦土,以挽回面子,稳定军心。
在日军歇斯底里的摧残下,一些抗日根据地由于事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反“扫荡”动员不够深入,致使民众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许多村庄被日军放火烧成灰烬,片瓦无存,其状极惨,日军的残忍与暴虐更加激起了抗战军民的愤怒与仇恨。
当看到因日军的“焦土政策”而变成废墟的一个个村庄时,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如万箭穿心,痛楚不堪。
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决不能允许日军如此暴虐下去,一定要打一两个大的歼灭战,打退敌人的进攻。
关家垴战斗的日军主角是独立混成第4旅团指挥的冈崎支队,指挥官为37师团226联队冈崎谦受中佐(一说为37步兵旅团作战参谋)。
该支队早在1940年8月就已编成,但两个月来,为应付八路军的处处破袭而疲于奔命,配置分散。
10月中旬,日军开始晋中第二阶段“扫荡”作战,冈崎支队此时编成为:以从226联队、独立混成第4、第9旅团各抽调1个中队为基干,另由独混4旅团1个工兵小队、1个辎重兵小队、1个无线电分队、1个战斗救护班和独混第9旅团1个山炮分队(2门)组成支援单位,以上共计官兵535人。
10月20日,冈崎支队携带足够的弹药和给养,奉命从武乡东村驻地出发,连同其它几路日军共6000余人向我太岳根据地腹地挺进。
冈崎支队的行军路线是从武乡一直向东,经过武家庄、长乐村于21日傍晚进入蟠龙镇宿营。
因该敌行动隐蔽,出兵两日,他们竟一路挺进,沿途没有发生任何战斗。
22日开始,冈崎支队继续东进,与八路军在蟠龙镇东附近休整129师部队遭遇,我以为负责东、南两面,38团负责西面,协同作战夺回柳树垴。
《亮剑》中真实存在的六大历史事件!

[键入文字]《亮剑》中真实存在的六大历史事件!《亮剑》可以称为我国最好的抗战电视剧了,近年来一些所谓的抗日神剧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其中李云龙主要原型为王近山将军,剧中情节还大量选材于真实历史事件是该剧的一大特色,下面我们来聊一下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
1.第1 集:时任129 师386 旅新1 团团长李云龙与坂田联队交战,从正面突围并用一发迫击炮击毙坂田在内的日军军官。
历史事件:如此传奇的战斗毫无疑问是黄土岭伏击战,此战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当年发射炮弹的英雄李二喜于2010 年去世。
2.第3 集:日军华北派遣区大队长山崎冶平在一次部队行进中偏离了预定行进方向,偶然发现了我军兵工厂。
我军损失惨重,总部发出命令包围消灭长崎大队。
并最终派出了386 旅独立团。
历史事件:关家垴战斗。
1940 年10 月,日军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约500 人,无意中来到了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附近。
接到日军进犯黄崖洞兵工厂的报告后,彭德怀命令一二九师三八六旅赶往黄崖洞打退日军的进攻。
此战八路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日军一个支队,激战两昼夜,根据当时的我军战报,我军129 师伤亡600 余人,日军遗尸100 多具,缴获各种枪支100 多支。
3.第6 集:李云龙私自率一营留守。
留守后的突然袭击打破了日军的计划,在进攻总部的途中全歼日军观摩团部队。
历史事件:王近山将军的韩略伏击战。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与1943 年10 月24 日在洪洞县韩略村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仅用了半个多小时,日军战地观战团120余人除3 人外全部被歼,观战团成员包括支那派遣步兵学校两个中队,内有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有联队长6 名。
1。
解读《亮剑》之李云龙团队

解读《亮剑》之李云龙团队作者:张成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8期内容摘要:《亮剑》讲述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战斗经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军魂——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是一种军人精神,更是一种团队精神。
本文通过对李云龙团队的深入解读,旨在为我们现实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亮剑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组织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也成为现代组织衡量员工的一条重要标准。
曾创下2006年央视收视率之最的电视剧《亮剑》,展示给广大观众的是李云龙所打造的一支逢敌必亮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优秀团队。
深入地解读《亮剑》,解读李云龙团队,解读李云龙其人,将对我们现实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剧作的中心课题。
本剧塑造的李云龙是一位“泥腿子”出身的将军,他具有军事家的胆识,战略家的眼光,政治家的谋略,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但他也狡猾,蛮横,狭隘,睚眦必报,战场上屡屡抗命。
但就是这样一个“泥腿子”,却打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优秀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斗传奇。
这一并非十全十美的形象,给广大观众的感觉却是可亲、可敬、可信。
一.李云龙及其战友对优秀团队的认识和理解1.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要有一位杰出的领导“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它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位杰出的领导。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我国古代纸上谈兵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用人失察的危害。
用对一个人,就能带好一支队伍。
“原来的新一团战斗力弱、装备差,去年把李云龙调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愣是把这团整得嗷嗷叫,没用上级调拨的一枪一弹,自己靠缴获,把这武器装备换了一茬,成了一二九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在独立团遭山本特工队重创之后,八路军副总指挥立刻想到的替换人选就是李云龙,因为“这个人会带兵”,“这小子是块打仗的料,使起来也很顺手”。
可见,李云龙是领导心目中最得力的干将,是干部中的宝贝!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团长,李云龙也非常重视“选将”工作,张大彪、孙得胜、魏大勇(和尚)、段鹏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独立团长李云龙

楚云飞原型实在找不到,国军似乎没有在晋绥军、中央嫡系都受器重又是黄埔五期毕业的,杜撰的成分居多。只听说晋绥军358团后来加入国军第18军。1947年,原晋绥军暂43师曾秘密参加东北战场,被时驻东北的陈诚相中,编入18军,但其时18军却远在徐州驻防,怎么编入建制的不清楚,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事。
4、说话做事略带匪气,打仗从不按理出牌。大字不识一筐,却在战斗中无往而不利,总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总是能有鬼点子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5、勇猛、有血性、嫉恶如仇;
6、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鲁,实际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义感的;
7、虽然没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种质朴的、农民式的智慧。他用这种智慧在战场上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在军营中鼓舞士气、统率千军万马;有时还用这种智慧在上司面前装傻充愣;
8、他和政委赵刚,一文一武、一静一动,性格完全相反,却志同道合,做了几十年的好兄弟。他们的冲突是性格上的冲突,他们的矛盾也是小小不然的矛盾。打了一辈子,每打一次感情却更深一层;
小说中,淮海战役期间,李云龙部战利品被抢,李云龙令人包围抢战利品的部队,架起机枪,威胁谁敢动就突突了谁。这有点象东野7纵邓华的事例。
李云龙为找出俘虏中的高级将领。令俘虏在院子中跑步,掉队的大多为长官。这个事例来自于钟伟。在东北战场,钟伟攻克文家台,抓获大批俘虏,就是用这个方法找出了国民党新5军军长陈林达。
(亮剑中)李云龙干掉坂田联队的感悟

看《亮剑》第一集李云龙干掉坂田联队的感悟黄如峰电视剧《亮剑》第一集讲到:独立团李云龙部队被坂田联队包围了,本来上司让他从侧面突围,但由于正面曾把中央指挥的一个团打垮的号称战斗力最强、装备精锐、单兵作战素质高的坂田联队。
当他知道师部已安全转移后,他决定出一口恶气,与鬼子大干一场。
于是通过对敌对势力的观察和了解,最后他决定:迫击炮干掉坂田联队的指挥所,打掉坂田联队的锐气。
最终如愿以偿地干掉坂田联队。
看完“李云龙干掉坂田联队”的整个过程,本人感悟很多:1.下属要了解上司想知道的东西,并事先把它做好。
就像李云龙要张大彪“抓个鬼子过来问一问,究竟对面的鬼子是什么部队”。
张大彪听后,露出得意的样子并快速告诉团长李云龙:对面的鬼子是坂田联队,是打垮中央指挥的一个团的号称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
2.执行力强不是听话,不是只单纯地按上级指令而是用智慧实现目标。
这正如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通讯员向李云龙传达旅长命令,叫李云龙从俞家岭方向突围。
李云龙认为撤退会让坂田联队压上来,那时新一团就更加被动。
李云龙的下属张大彪提醒他这是战场抗命,李云龙用担当责任的勇气与张大彪展开了这样的对话:李云龙说,立正,问你个问题,新一团,谁是团长啊?张大彪回答:李云龙。
李云龙说:大点声!张大彪说:新一团团长是李云龙,一营长张大彪回答完毕!李云龙说:执行命令吧。
张大彪果敢答道:是。
事实上表明:李云龙是一位执行力很强的领导,最终顺理成章地消灭掉坂田联队。
后来在收拾战场时,有了这样的对话,张大彪说:团长,还真捞到大鱼,一个大佐,两个中佐,一个少佐。
这肯定是坂田的指挥部。
李云龙说:太好了,一炮就干掉了一个联队的指挥部。
回去,他旅长别想枪毙我,他要请我喝酒!这句话等于告诉张大彪管辖的一营部队,执行不仅仅是方法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目标的执行!3.懂得用人的长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选对人才能做对事。
看《亮剑》画面:李云龙与战士对话说:“好,我把你送到500米的位置,你有握吗”?李云龙用人怎么用的,一旦决定用你了,就要相信你,“我把你送到500米的位置”。
《亮剑》中被全歼的山崎大队,历史上存在吗?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亮剑》中被全歼的山崎大队,历史上存在吗?真相其实是这
样的
《亮剑》只一部非常经典的抗战电视剧,很多人都看了不止一遍,对里面的剧情都相当了解。
其中,有一个歼灭山崎大队的战斗,在电视剧中,李云龙仅仅用一个团的兵力,轻松全歼山崎大队。
很多人就有疑问了,这个山崎大队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存在的,山崎大队的原型是冈崎大队。
1940年,日军为了报复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开始对八路军进行扫荡。
这支500多人的冈崎大队误打误撞找到了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部队129师386旅迅速赶来增援。
当时的彭德怀为了教训一下日军的嚣张气焰,决定用一个师,加上总部的特务团,大约1万人,合围并消灭这股日军。
著名的关家垴战斗打响。
关家垴易守难攻,八路军虽然苦战,但无奈日军占据有利地形,再加上日军增援部队已经赶到关家脑外围。
为了防止八路军被反包围,彭德怀只好下达撤退的命令。
此战,八路军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最终仍然没能全歼这股500多人的日军大队。
日军战史明确记载,日军阵亡50人(含指挥官
冈崎)伤亡149人,总数199人。
当然,不排除有虚假的可能性。
李家坡之战时尚速读

李家坡之战都梁李家坡阵地上硝烟弥漫,几架日军的飞机轮番轰炸,八路军攻击部队伤亡惨重。
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的山崎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他指挥构筑的野战工事很是别出心裁。
所以李云龙所带领的部队刚刚冲上陡坡,只要一露面,马上就被日军的狙击手打倒。
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山坡下躺满了八路军士兵的尸体,最先参加攻击的几个主力团都伤亡过半。
子弹在头上不断的呼啸而过,头都不能抬一下,已经呼叫过空中支援了,可武装直升机却迟迟没有出现,远处敌军坦克的轰鸣声越来越大了,战士们不约而同地都掏出了手雷,来了,终于来了,空中支援到了,一阵巨大的声响过后,大地一片死寂如霜打的茄子。
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山崎明白八路军最后的攻击即将开始,日军士兵们各种武器的准星都无声地对准前方。
没有人露头。
山崎心里正在狐疑,突然间,30米外的堑壕里,密密麻麻的手榴弹呼啸而起,天空像飞过一群麻雀。
霎时间,手榴弹在日军工事上面凌空爆炸,短促连续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横飞的弹片带着死亡的气息呼啸而下,惊慌失措的日军士兵无法找到安全死角,很多士兵同时被几颗手榴弹直接命中,被炸得身首异处。
3000多颗手榴弹在一场战斗中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两分钟之内,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3000多颗手榴弹所产生的杀伤力,无疑是可怕的。
没有冲锋号声,没有冲锋的呐喊声,随着最后一批手榴弹的脱手,伏在坡下的突击队一跃而起,疾跑中20挺轻机枪同时开火,组成密集的火网,日军工事在密集的弹雨下被打得烟尘四起,在爆炸后残存的日军士兵又恢复了强悍的本色,他们嗥叫着还击,竟面无惧色。
八路军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后面的候补射手又迅速补上,双方杀红了眼,有些日军士兵杀得性起,竟毫无遮拦地端着刺刀从工事中跳出来迎着弹雨进行反冲锋,但顷刻间被打成蜂窝状,短短30米冲击距离,李云龙的第一突击队的机枪手们竟全部阵亡,无一生还,战斗异常惨烈。
突击队冲进环形工事,冲锋号吹响了,独立团一千多号人,在挥舞着鬼头刀的李云龙带领下发出排山倒海的“杀”声,一千多把刺刀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亮剑》中李云龙围攻山崎大队的真实战斗:血战关家垴胡展翔《亮剑》中有一场李云龙独立团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李家坡之战,其历史原型就是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血战。
此战被称为八路军抗战中最惨烈的一仗。
1940年8月20日起,华北八路军各部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参战部队共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八路军转入攻坚战,日军也进行报复作战。
1940年10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了解到了八路军的整个百团大战进攻情况后,即令所属部队首先坚守和恢复各铁路沿线的据点。
随后向铁路两侧及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
日军第1军因各铁路沿线的兵力不足,于是从驻山西运城的第37师团(1939年2月7日在九州久留米编成,为三单位制师团)各单位抽调部队组建成冈崎支队(支队长为第37步兵团的参谋冈崎谦受中佐)参与这次扫荡。
该支队主力为1个步兵大队和2个步兵中队,共1227人。
冈崎支队10月6日从晋南的闻喜出发,于10月9日下午抵达南关镇。
因“扫荡”武乡以东地区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在“百团大战”中损失比较严重,难以单独完成任务,第1军于10月11日临时决定冈崎支队以一部对沁河上游进行扫荡,其主力则转向武乡以东地区协助独立混成第4旅团。
冈崎中佐接到命令后,即命步兵第226联队第2大队主力(大队长今富光藏少佐)对沁河上游进行扫荡,自己当天亲率留驻在沁县的其他部队转向武乡以东地区。
此时该部实力为: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155人;步兵第226联队第8中队,153人;步兵第227联队第6中队,151人;步兵第226联队第2机枪中队第2小队,38人。
加上其他后勤人员,共有561人,相当于半个大队的兵力(日军1个步兵大队编制为1091人,以下称这支日军为冈崎大队)。
10月25日,冈崎大队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接近了该处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水腰兵工厂,守卫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朱德警卫团)的连长不战而退。
水腰兵工厂设在黄崖洞谷中,四面险峰环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绝壁中的一道裂缝。
八路军总部把兵工厂设在这里,是经朱德、彭德怀和左权亲自察看地形后精心选定的。
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这个军械所已形成月产400余支步枪和大量子弹的生产能力。
随着战争和八路军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蒋介石政府断绝粮弹供给的情况下,兵工生产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警卫连擅自撤退,兵工厂受到严重威胁,彭德怀大怒:“擅离职守,将连长枪毙!”总部特务团执法队遂将该连长就地枪决。
彭德怀立刻命令386旅的772团和16团赶到黄崖洞,打退日军的进攻。
实际上冈崎大队并不知道黄崖洞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当时他们也没有找到兵工厂。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地形极不熟悉,疲于奔命而战果甚微,直到10月28日才被迫开始从左会撤退。
早在反“扫荡”初期,彭德怀就发现日军在“扫荡”根据地时,很多时候都是以一个大队为一路。
由于一个大队的兵员少,集中起来较为容易,行动迅速,使得我军在每次反“扫荡”中准备时间都相当仓促,十分不利。
为摆脱这种被动局面,10月底彭德怀要求129师趁各路日军返转之机,寻歼敌之一个大队,震慑敌胆,使之不敢再以一个大队为一路实施进攻。
29日,冈崎大队500余人经左会进到蟠龙以东,准备取道武乡回沁县。
当天下午1时,八路军总部电令129师集中主力歼灭该敌,不惜动用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属的陈锡联的385旅、陈赓的386旅、薄丅一波的决死第1纵队和新编10旅等4个旅10个主力团兵力。
冈崎大队察觉形势不妙,立即停止前进,迅速抢占易守难攻的险隘关家垴,紧急抢修工事,准备迎战。
关家垴(日军称为文德高地)位于武乡县以东40多公里,是群山环抱的一个高高的山冈,冈顶上有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
山冈的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陡峭,只有南坡比较平缓。
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冈柳树垴(顶部称凤垴顶,日军称为钵卷山阵地),与关家垴互为犄角,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垴的小路。
29日晚,彭德怀指挥129师主力10个团将冈崎大队包围,部署是385旅和新10旅为右纵队,归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占领关家垴西北和西面阵地,堵死敌西逃之路;386旅与决死1纵队38、25团归陈赓指挥,占领关家垴南面及东南面阵地;总部特务团(缺山炮连)由彭德怀亲自指挥,控制关家垴东北面阵地;总部炮兵团3营及特务团山炮连在关家垴东南占领阵地,为上述各部提供火力支援;拟于次日凌晨4时发起总攻。
谁知29日深夜,冈崎大队组织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和1个机丅枪分队突然袭击凤垴顶,我决死1纵队38团与25团正在调整部署,疏于防范,以致阵地失守。
于是,陈赓迅速命令386旅16团、决死1纵队38、25团各以一个营进行反击。
日军顽强抵抗,我军4次冲锋均被击退。
日军遂以两处制高点互为掎角,固守待援。
30日凌晨4时,我军按原计划向敌发起进攻。
我炮兵首先集中所有山炮及迫击炮猛轰敌前沿阵地,随后386旅769团从西北、总部特务团从东北、386旅772团从东南、决死1纵队25团由南面一齐扑向关家垴。
但战斗一开始就不顺利,日军用机丅枪和掷弹筒封锁了仅有的一条通住垴顶的不足1米宽的窄路,攻击部队遭到严重杀伤,担任主攻的772团1营仅剩80余人,385旅14团和决死1纵队38团对凤垴顶的攻击也同时受阻。
祸不单行,此时敌机开始轰炸我军阵地。
由于我军缺乏对空作战的装备与训练,部队既没有及时疏散,又没有组织有效防空火力对空射击,以致于日军飞机的航空炸弹杀伤力极高,一颗颗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血肉横飞。
陈赓见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倒下,心如刀绞。
经过反复思考后,他要通了总部的电话,请求彭德怀立即停止围攻、撤出战斗。
可彭德怀的决心仍未改变,下令:“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下午4时,我军第二次总攻开始,共连续发动了18次冲锋,终于攻占了日军第一道防线,但是代价惊人,16团参加进攻的1个营仅存18人,团长谢家庆牺牲。
特务团第11连164人仅剩15人。
在西面担负助攻任务的新10旅也遭受很大损失,旅长范子侠负伤。
刘伯承、邓小平要求停止攻击,但彭德怀火冒三丈:“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10月31日拂晓,我军第三次总攻开始。
第769团从西北方向攻击关家垴,被日军击退。
此时刘伯承发现此处坎上斜坡隐隐露出的黄土,于是告诉团长郑国仲:“那坎上斜坡是土质的嘛,可以挖暗道通上去。
”郑国仲立即组织突击队从坎下面往上挖掘坑道。
不到2个小时,一条通往山顶日军阵地后面的通道挖成了。
八路军突然从日军阵地后方冒出来,日军顿时一片混乱。
这时,隐蔽在坎下的突击部队迅速从斜坡上攻了上来,双方在山顶平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
八路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攻上山顶,加入战斗。
几经搏杀,终把日军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地段。
正当攻击部队要进一步动作时,西南方向凤垴顶的日军发觉了关家垴日军的危机,逐用猛烈的侧射火力对我军的关家垴攻击部队扫射。
在这种情况下,关家垴攻击部队被迫抽出第769团2个营增援冲击凤垴顶,战斗又陷于僵持。
据参战的冈崎大队士兵才田升回忆:“到10月31日早上,共军对文德高地的攻击已持续了一天一夜,守卫阵地的士兵由于日夜激战,已经耗尽了弹丅药,处于用刺刀和敌人肉搏的困境。
攻进阵地前沿的敌人,利用死角向我方战壕不断扔来手榴弹。
我方士兵不停地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冈崎中佐站在阵地上指挥作战,10时30分左右一颗迫击炮弹落在近旁爆炸,冈崎支队长、藤泽少尉和犬饲上等兵当场被夺去了性命……就这样,到下午1时,支队逐次放弃了大部分主阵地,退至文德高地的顶端台地阵地,缩小了战线……到下午3时,一部共军冲入了台地阵地,正当我军无力反击,支队的最后时刻将要来临时,共军开始了全面的撤退。
”战至31日下午4时,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之日军2500余人也已出动,试图围歼129师主力。
彭德怀无计可施,只得命令部队撤离关家垴。
是役我军伤亡2000余人,其中牺牲1000多人。
我军宣称日军阵地遗尸280余人,另有三大堆骨灰。
而据幸存日本兵才田升回忆录《冈崎支队长之最后》称,此战日军仅幸存203名,其中关家垴上剩61名,柳树垴上剩142名。
据此,此战日军被击毙358名。
彭德怀之爱兵,全军皆知,冠于诸将帅,此次之所以不计牺牲誓将冈崎大队歼灭,这背后有两重重大意义。
一是日军扫荡通常以一个大队为一路,如果八路军能在硬碰硬的条件下歼灭其中一路,敌人就不得不集中更多的兵力,扫荡的次数和范围就会减少,从而为抗日根据地军民争得更多的机动时间。
更何况冈崎大队深入根据地核心,烧毁兵工厂,如果任其离去则敌人气焰必定大涨。
关家垴之战无疑达到了这一目的,给日军以极大震撼,从而基本上结束了日军小股部队随意扫荡的局面。
战后,陈赓曾说:"这次胜利告诉敌人,太行山绝非无人之境,可以由他大摇大摆、横冲直撞。
"可以想象,彭德怀当时的犟劲儿,一定有些像一意孤行攻打平安县城的李云龙。
第二,彭总认为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打巧仗;必要时,也得猛攻坚守,顽强拼杀,敢打硬仗、恶仗。
关家垴之战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八路军各部队,战斗中日军善于利用地形、构筑工事、合理配置火力的实例,使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将领受到很多启发。
战后第三天,彭总即带领各级指挥员仔细勘查了关家垴阵地,将日军各类工事详细绘制成图,下发各部队学习。
其中一种单兵掩体之后被我军广泛应用直至7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猫耳洞"。
时任决死第一纵队政委的薄一波后来回忆说:"关家垴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部队也打出来了,决死纵队参战的两个团后来成为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
" 此时,彭总已经含冤去世十年了。
日后军史上由关家垴之战引起对百团大战的评议我们的历史书中均称此战全歼日军冈崎大队,《亮剑》也采用此说法,并不正确。
彭德怀在回忆中也否定了歼灭日军的说法,称他率7倍于敌的兵力在野战中力图围歼一部日军,结果激战一天,付出相当大的伤亡却未能达到目的。
关家垴战斗由彭德怀和刘邓亲自指挥,名将云集,又动用10个主力团聚歼日军一个500多人的大队,但仍未能将其歼灭。
我军伤亡极大,许多连队打到了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红军时期的连、排战斗骨干也损失过半,大伤元气。
这样一场硬拼战,引起了日后军史上对百团大战的争议,也增加了彭刘两位老元帅之间的不和。
陈赓在百团大战中看到部队受了重大损失,上级对自己正确意见不接受,还派人督战时,曾潸然泪下,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曾对此进行过尖锐批评。
1944年4月5日,他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一部三支的《报告》中提到:到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我觉得不能再打了……我问一个问题,这一仗是不是中国革命最后的一战?或对革命有很大帮助?如答复是就打,否则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