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人物形象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解读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解读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解读发表时间:2019-08-08T15:22:05.0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作者:乔天保[导读] 军旅题材小说中,主角通常是完美的,文化水平高,会认真执行上级指令,而《亮剑》却塑造了一个不太符合人们心中英雄形象的主角李云龙,其性格豪爽,做事不拘小节,有较强的军事能力,但是素质不高,经常骂人,这样的主角多了一丝生活气息,贴合实际,能够给人们极强的带入感,所以人们容易被李云龙身上的精神所打动。

《亮剑》中从多角度描述了李云龙的性格、行事风格以及语言习惯,打造了深入人心的非典型英雄,因此在这类题材中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400000)摘要:军旅题材小说中,主角通常是完美的,文化水平高,会认真执行上级指令,而《亮剑》却塑造了一个不太符合人们心中英雄形象的主角李云龙,其性格豪爽,做事不拘小节,有较强的军事能力,但是素质不高,经常骂人,这样的主角多了一丝生活气息,贴合实际,能够给人们极强的带入感,所以人们容易被李云龙身上的精神所打动。

《亮剑》中从多角度描述了李云龙的性格、行事风格以及语言习惯,打造了深入人心的非典型英雄,因此在这类题材中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李云龙;《亮剑》;形象;军人作为《亮剑》这部小说中的主角,李云龙不仅具备传统英雄的侠肝义胆,而且具备极深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的形象与传统的军人形象有所出入,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完美”,因此他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与讨论。

一、李云龙形象的深层含义—亮剑精神在《亮剑》这部小说中,亮剑精神贯穿始终,并主要是通过李云龙这一人物展现出来的。

亮剑精神属于文化标志,体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的精神。

李云龙曾多次谈到“亮剑”:“古代剑客们比拼时,无论对手的水平如何,哪怕他的水平天下第一,自己毫无胜算,也要亮出宝剑与他厮杀,即便最终死于对方手中,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便为亮剑精神”;“死于对方手中不丢人,连手中的剑都不敢亮出来才叫丢人”;“亮剑,展现的是胆量,是气势,是永不服输的精神”。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摘要:李云龙是作者都梁在《亮剑》中成功塑造的一位军事英雄形象,本文就李云龙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李云龙首先是一个血性男人,铁骨铮铮,然后才是有胆识、有胆气、充满智慧的军事领导,其中不乏可爱与可亲。

他执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坚定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自我的个人信念。

他崇尚“亮剑精神”,自信、强悍、“狭路相逢敢于亮剑、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时势造就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英雄。

关键词:《亮剑》;李云龙;亮剑精神;狼性;英雄李云龙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气,具有狼一样坚韧勇敢的作战风格,他所带领的部队绝对是一支“嗷嗷叫”的钢铁部队,这个人所领导指挥的部队不但敢于亮剑,而且“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他粗犷豪迈,张口“老子”,闭口“放屁”,是个典型的“泥腿子”。

但他精明、充满智慧、战略眼光非凡。

我觉得他的性格有点类似于狼的性格,“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感情者,莫过于狼;最具有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①。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

”②众所周知,在“文学从属政治”、“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的特定历史情境,不论革命军事题材或其它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都较着重表现战争情景,极力美化我军英雄或人物,而不真实地丑化日本或国民党军官、士兵等,从而描绘我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

几近千篇一律、面目相差无几。

虚构成分过多,给人生硬的感觉。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性的东西。

”③所以这句话最能反映当时的创作情况。

而《亮剑》这部剧在创作上主要刻画将军的性格,着力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塑造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力求接近现实中的真实,尽力还原历史的本原。

可谓振聋发聩,震撼人心的同时发人深思,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可见作者是殚精竭力了解过去那一段段历史的。

很好拿捏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尺度,高尔基对揭示生活内蕴的艺术真实,有过恰切的比喻:“作者创造的艺术真实,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蜜蜂从一切花儿上都采来一点东西,并且它所采来的都是最需要的东西。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2017.02一、引言李云龙是《亮剑》塑造的农民式英雄形象,其典型性体现了侠客精神与农民性格的有机统一,突出了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的个性与以往英雄形象的深刻共性,是新时期战争小说中解放军将领的成功塑造。

二、李云龙性格的核心和独特性(一)李云龙的主体性格李云龙的性格十分具有典型性,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是独特的。

作者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在保持人物性格主体性的基础上,多侧面、多层次地描写了各种性格元素。

首先,贯穿全剧的“亮剑”精神即是对该人物性格的生动反映,也可以说是桀骜不驯、豪迈刚毅的人格魅力,构成了李云龙英雄形象的内核。

小说一开始便描写了几场惨烈的战斗,烘托出他的“亮剑”精神,这是一种不畏强敌的民族大义,是豪气冲天的家国情怀。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是“亮剑”精神支撑着李云龙与敌人的战斗;在“文革”动乱中,他仍果断向造反派“亮剑”抵抗疯狂进攻;面对错误的批斗他选择开枪自尽,是他坚守刚毅不屈的崇高信念,用“亮剑”的方式有尊严地死去。

(二)李云龙性格的典型性在传统的革命军旅作品中,不难看到解放军将领常以“高”、“大”、“全”的面貌出现,他们眉目端正、大公无私,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善战,战无不胜,过于完美的塑造使人物陷于脸谱化、公式化,客观上是响应“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号召的结果。

李云龙身上有着“匪气”、“痞气”,也有农民阶级特有的自私自利、粗俗、无纪律性,同时他身上又有着许多闪光点,如有勇有谋、正直善良、大义柔情等。

这些看似矛盾的优缺点集中在一人身上,找到了融洽的统一方式,塑造出了在革命年代里成长起来的农民领袖,提供了这种“另类”形象产生的历史依据,不同于以往解放军将领的刻板形象,给人真实可信、生动饱满之感。

三、英雄人物二重性格的矛盾统一(一)既智勇双全又愚昧落后李云龙是英勇顽强的典型。

赵家峪偷袭战,李楚合力智袭“聚仙楼”,李勇赴楚设鸿门宴,徐州赵庄争夺战,单枪匹马端匪窝等,李云龙善于逆向思维,军事技术纯熟,经常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体现出他勇敢机智的才能和性格。

亮剑人物分析(李云龙、赵刚)

亮剑人物分析(李云龙、赵刚)

一、背景分析: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不断在中国的领土侵略扩张,杀害中国军民。

国共双方为抗击日军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停止内战,走向联合,共同抗日。

当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双方为了争夺国内政权,再一次走向战争。

最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开始新中国的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刚跟李云龙能走到一起,共同经受战争的洗礼,最终形成深厚的革命战争友谊。

这说明两人身上有一些共同点,主要是:1、两人都是热血的爱国者。

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他们希望打败日本军队,将日军赶出中国;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希望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放全中国,并共同投入新中国的建设。

2、两人有共同的政治信仰。

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政府的独裁,他们勇于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而不断抗争,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3、两人见解上大同小异。

关于打仗上的观点,两人则是大同小异,这才促使他们从最初水火不容到最后的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4、两人都重情义,在战争期间培养了深厚的友谊,以及一些相同的爱好,比如喝酒,骂人。

除了这些共同点之外,双方是一文一武,一个理智一个冲动,一个人才一个鬼才,阴阳互补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1、组织纪律:李云龙做事莽撞、冲动,组织纪律性极差,多次因为战场抗命而被撤职、降职,后又因战功官复原职。

而赵刚做事谨慎理智,组织纪律性强,能在工作中对李云龙形成牵制。

2、文化程度:赵刚在参加革命前,在燕京大学读书;参加革命后,在延安抗大接受教育。

而李云龙则是农民出身,只读过几年私塾,没什么文化。

在双方一起相处的过程中,赵刚帮助李云龙读书识字,提高其文化水平。

3、性格:李云龙性格粗犷,性情暴烈,不拘小节,一出场就是个“粗”人,歪戴着军帽,满口脏话,大大咧咧;赵刚则性格内敛,给人以沉稳、理智、温和的印象。

双方这样的性格,长时间在一起相处,肯定会互相影响,如赵刚学会喝酒、骂人;李云龙开始注意个人生活小节,控制饮酒,少讲脏话。

4、为人处事:李云龙善于算计,城府极深,锱铢必较,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而赵刚则敦厚实在,有大局观。

李云龙的幽默

李云龙的幽默

李云龙是中国电视剧《亮剑》中的一个角色,他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上。

1. 语言幽默:李云龙的语言风格独特,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而且他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紧张的气氛,使人在紧张的战斗中找到乐趣。

2. 行为幽默:李云龙的行为举止也充满了幽默感,他常常用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来打破常规,使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产生笑意。

3. 态度幽默:李云龙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充满幽默感的,他总是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用幽默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困难。

4. 情景幽默:在剧中,李云龙的一些情景也充满了幽默感,比如他在训练士兵时,常常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教育和激励他们,使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他的智慧和魅力。

李云龙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行为、态度和情景上,他的幽默感使他在剧中成为了一个非常鲜明和独特的角色。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

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云龙形象分析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

值得研究的是到底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

作为军人,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一、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

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云龙的独立团在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家峪,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刚负重伤;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

当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1、中国式“爷们”形象中国是很推崇男子汉形象的,有一种最高境界的男子汉就是中国“爷们”,《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纯爷们”。

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到处充满了屈辱,大量的人苟且偷生,甘做亡国奴。

这时候就需要李云龙这种中国式英雄站出来,不屈抵抗。

李云龙身上具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抗的精神,为这个国家英勇献身。

一个集民族自豪感和中国式“纯爷们”——李云龙,就深深地篆刻在人们的心里。

李云龙不仅硬气,而且具有中国男人独有的幽默,对于自己娘们的柔情似水。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式“爷们”形象的李云龙有血有肉的活着电视剧里。

2、中国式男人“魅力”李云龙不但大战硬气,而且会耍小聪明,有仇必报,有恩不忘,对于兄弟两肋插刀,哪怕是违抗上级也在所不惜,比如第一集突围坂田联队的时候,那时候都已经冲出来了,可是为了张大彪,他就说:“不能丢下每一个人。

”不仅对于兄弟两肋插刀,而且为了自己的女人,可以私自组织部队打县城,搞得这个晋西北大乱。

在外面铮铮铁骨,在家也对老婆服服帖帖,虽然差点出轨。

可以说他拥有中国男人身上所有的“魅力”,所以这么多女人为他着迷。

同时这种形象每天都活在我们的身边,中国式男人的大大咧咧,爱喝酒、不洗脚、怕老婆的形象哪一个不是中国男人所特有的呢?所以这样一个中国式男人,不仅在电视剧里有,同时活在我们的身边。

3、中国式“领导”形象的刻画李云龙是一支部队的领带,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和自己的部下同甘共苦,为了自己的下属,可以拼尽一切,他也贪啊,为了部队贪装备;他杀土匪为了死去的兄弟,这是中国式的领带形象,只用对于下属的关爱,才能换来他们的尊重。

所以这么一个中国式“领导”形象谁人不爱?。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云龙在同日军作战时可谓是豪气冲天,胆识过人。为了给乡亲们报仇雪恨,救出 自己的新焙妻子,他居然破天荒头一遭地对敌人占领守备的县城发起攻击,开了八路军 攻城战的先例;贵为师长,亲自带领突击队直插敌军后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只带一个警卫员奔赴楚云飞特意摆下的鸿门宴。
李云龙,人物性格丰满,鲜活,更重要的是作者笔下的李云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英 雄。他一身正气,但又桀警不驯;治军有方,却又有着严重的本位主义;粗鲁俗不可耐, 但粗中有细,满嘴脏话,旬旬都流露出真情。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人,及各种矛盾于 一身,但又很好的统一了起来,真是这样,他在常人眼里才是那么的鲜活、可信、有说 服力。
、户 、.
刖百
一、土匪形象
(一)气急了满嘴的脏话、粗口
(二)专制霸道
(三)纵兵抢粮
(四)擅自采取行动
(五)没有详尽的作战计划
(六)擅离职守
二、英雄形象
(一)虎性
(二)狐性
(三)豪胆
三、另类英雄形象
(一)战神
(二)我行我素 总结
小说《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张杜娟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17春汉语言文学专科・范泽电大分校)
(六)擅离职守
在战斗中,李云龙完全是根据个人喜好和自己的兴趣,将后队变成前队,调转主攻 的方向,脱离了主战场,反而转向去打他的老冤家。
二、英雄形象
英雄应该具有的所有品格,李云龙都有,他勇敢,有亮剑的精神,剑客相遇,即使 对手的武功高他过万千倍,他也必须要拔剑,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大气,在小说中,对 他有这样的形象描述: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 披彩虹;他不怕牺牲,即使贵为军长,他也要做出表率,亲自上战场。
——(对张大彪)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亮剑

亮剑

观《亮剑》有感李云龙是一个善于打造团队精神的人,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1. 领导能力;勇于进攻的精神,起带头的作用李云龙本身就是一个领导力很强的人,他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他深得人心,以及他有一股领导者的特质,那就是人格魅力,他能让他的部下即爱他又怕他,爱是因为他体惜部下,关心部下,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而怕他是因为他那表面粗暴的性格,和那张得理不饶人的嘴巴。

在旅长命令他撤到徐家裕村防守日本鬼子的进攻时,他根据实际情况改防守为主动进攻,带领一营的部队埋伏在鬼子的必经之道,一举歼灭了鬼子一百多人的精英观摩团,打破了鬼子一举拿下八路军旅总指挥部的阴谋。

2. 洞察力,行动力,有义气打造这种勇于进攻的精神方面还体现在李云龙自己能以身作则,营长张大彪受伤,被困,他拿过战士的冲锋枪说:“同志们,咱们从来没有落下一个战士,大家再跟我冲回去。

”将那种敢于进攻的精神体现了出来,同时也说明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讲求的就是团队效应及合作精神,不允许一个人落后。

同时李云龙也用行动向全团的官兵说明:跟我李云龙打仗,只要李团长有命在,决不会丢下一个弟兄。

3. 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讲老李对赵刚的道歉,最后政委赵刚的磨合和最后成为挚友,4. 管理与执行力李云龙明白他和政委赵刚,一文一武、一静一动,性格完全相反,但却志同道合,同时与丁伟、孔捷之间也是情义深厚。

这恰恰体现了内部的协调,团结一致,这就是他的管理能力5. 魂、文化(企业文化)要有一股气势,要有一种拼到底的劲头。

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手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没有这样的勇气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人决不当孬种,逢敌比亮剑。

6.培训的能力;剧中士兵在进行拼刺刀训练时,他要求他们用木刺刀真实地训练。

赵政委当时反对:“认为这样太残酷了,前二天有二个战士就是因为对方误伤而被折断了两根肋骨”。

而李云龙却说:“我宁可要他们在训练中少两根肋骨,也总比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强”。

亮剑 主人公李云龙性格特征浅析_1

 亮剑 主人公李云龙性格特征浅析_1

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性格特征浅析摘要: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自问世以来,赢得了读者的极大关注。

毫无疑问,这部小说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而李云龙作为作品中人物的重中之重,他有勇有谋,蛮横霸气的复杂性格可以归纳为人性意识的凸显和侠义精神的彰显。

关键词:《亮剑》李云龙性格人性侠义精神进入新时期以来,一大批以抗战为题材的新历史主义作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像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等。

而《亮剑》的出现,更把这种历史军事题材作品推向了高潮。

究其原因,新世纪以来军事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与硬汉形象,将不断商业化的社会中缺少理想、追逐名利、英雄难觅的景象与文坛中迷茫空虚、缺乏阳刚的风气一扫而光。

同时相对于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中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新的英雄在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同时还具有了常人的七情六欲和更为丰满的性格特征。

他们的人性不断完善,性格逐渐丰富,不再是概念上的英雄模范,而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作品,我们可以将李云龙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分为人性意识的凸显和侠义精神的彰显。

正是典型环境里的人性释放和侠义体现以及二者的高度结合使得李云龙这个典型形象在作品中能够不断丰满,深入人心。

首先,李云龙身上体现出鲜明的人性特征。

在《亮剑》这部被战争占去一多半篇幅的作品中,战争场面恢宏壮阔,在这样一个极其宏大的战争视角下,都梁非常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草莽英雄的真性情。

李云龙的形象成功地突破了建国以来战争小说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形象,在作品中,他始终坚持本色与自我,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做人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束缚。

哪怕自己的军事生涯三起三落,他依然能够从容对待,甚至更为乐观。

像他这种典型人物的性格在典型环境中更能够有所体现,因此在《亮剑》的前半部分,面对民族侵略、山川动荡的时局,出身乡村的草莽英雄李云龙,与书生意气、弃笔从戎的政委赵刚,国名党精英将领楚云飞等,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都奋起反抗,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亮剑

亮剑

狭路相逢勇者胜——评《亮剑》李云龙人物形象电视剧《亮剑》是由张前、陈健合力倾心执导的一部抗日作品。

整部电视剧运用线性流畅的叙事结构,朴实无华的人物造型,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讲述了李云龙英勇抗战的故事。

影片在一幅幅战争场景下与日军的顽强厮杀中传达出英雄的平民化这一主题,塑造了李云龙临危不惧、胆大心细的鲜活人物形象,正是典型环境里的人性释放和侠义体现以及二者的高度结合使得李云龙这个典型形象在作品中能够不断地丰满深入人心。

临危不惧是李云龙的性格之一。

铺垫:李云龙从小人物一步步走到团长这个位置,一路上奋勇杀敌、视死如归,遇到任何难事他都能解决,正是这样的他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举例:李云龙手下的新一团受到日军坂田大队的包围,在上级要求反面突围的时候,李云龙毅然选择了正面突围。

特写镜头下他让兄弟们向前冲的表情给人深刻的印象。

议论:在面对强大的坂田大队,李云龙毫不退缩。

他也明白只有从正面突围才能高涨士气,才能让敌军闻风丧胆。

李云龙为兄弟们着想,带领他们打过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他想要的无非是国家的安定。

李云龙像大树一样,奉献了时间与精力,面对生命危险时他临危不惧的形象一览无余。

胆大心细的形象也被李云龙表现的淋漓尽致。

铺垫:虽然他说话难听连打带骂,却又让人乐于和他接触与他交往,因为他真实、豪爽。

在他看似粗糙的外表下也有其精明细致的一面。

举例:在孔捷所带的386独立团打了败仗之后,上级领导决定用李云龙替换孔捷团长的位置。

李云龙嘲笑孔捷的兵不好,近景下孔捷因心里不快与李云龙争论是矛盾的产生点,李云龙却在事后请求上级将孔捷留下,他本身是农民出身,接受的文化教育并不多,说话心直口快。

作为这样一个领导人,李云龙善于在微小的事件中明白对方的心思。

李云龙唯一可以为孔捷做的,只有留下孔捷,让他没有遗憾,由此在李云龙看似粗糙的外表下,事实上也有其精明细致的一面。

在这里人不再是战斗的机器,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充斥在荧屏的各个角落,在此彰显的是人性与血性,价值与尊严。

李云龙

李云龙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分析《亮剑》中的李云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另类的红军形象,他摆脱了过去的那种高、大、全的,没有缺点的死板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像“人”的形象。

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会说脏话,会发脾气,会打人。

他的形象一出现读者中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那么他的形象到底是好是坏,还得从他的形象本身来探讨。

关键字:李云龙勇敢忠诚亮剑精神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并没有给英雄的形象定下什么确切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讲,英雄的形象至少应该是这样的:个头高大,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气宇轩昂,英气凛然,服饰干净整洁得体,尽管偶尔也有《水浒》塑造出个别类似于矮脚虎王英的英雄代表,但是这样的英雄实在是屈指可数。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却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个头一般,身材说不上魁梧,面目近乎龌龊,再加上衣服很少有干净的时候,尤其是领口招牌式地肮脏,走路的时候甚至也是歪歪扭扭的,整个就是一幅邋遢的样子,至于气质什么的则更谈不上,而且脏话脱口而出如同家常便饭一样。

从这个方面来看,《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

亮剑精神是李云龙的精神支柱,是他的打仗哲理,何为亮剑精神,李云龙给它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

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即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他的这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形象。

李云龙的缺点一,红军长征时李云龙是团长,过草地以前,为了保证本团官兵顺利过草地,他纵兵抢粮,而且是抢藏民的青稞,以至于他的部队是吃饱了肚子过的草地,为此他背了个撤职的处分。

浅谈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浅谈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特征

浅谈《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性格特征摘要: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自问世以来,赢得了读者的极大关注。

毫无疑问,这部小说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而李云龙作为作品中人物的重中之重,他有勇有谋,蛮横霸气的复杂性格可以归纳为人性意识的凸显和侠义精神的彰显。

关键词:《亮剑》李云龙性格人性侠义精神进入新时期以来,一大批以抗战为题材的新历史主义作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像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等。

而《亮剑》的出现,更把这种历史军事题材作品推向了高潮。

究其原因,新世纪以来军事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与硬汉形象,将不断商业化的社会中缺少理想、追逐名利、英雄难觅的景象与文坛中迷茫空虚、缺乏阳刚的风气一扫而光。

同时相对于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中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新的英雄在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同时还具有了常人的七情六欲和更为丰满的性格特征。

他们的人性不断完善,性格逐渐丰富,不再是概念上的英雄模范,而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作品,我们可以将李云龙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分为人性意识的凸显和侠义精神的彰显。

正是典型环境里的人性释放和侠义体现以及二者的高度结合使得李云龙这个典型形象在作品中能够不断丰满,深入人心。

首先,李云龙身上体现出鲜明的人性特征。

在《亮剑》这部被战争占去一多半篇幅的作品中,战争场面恢宏壮阔,在这样一个极其宏大的战争视角下,都梁非常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草莽英雄的真性情。

李云龙的形象成功地突破了建国以来战争小说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形象,在作品中,他始终坚持本色与自我,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做人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束缚。

哪怕自己的军事生涯三起三落,他依然能够从容对待,甚至更为乐观。

像他这种典型人物的性格在典型环境中更能够有所体现,因此在《亮剑》的前半部分,面对民族侵略、山川动荡的时局,出身乡村的草莽英雄李云龙,与书生意气、弃笔从戎的政委赵刚,国名党精英将领楚云飞等,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都奋起反抗,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李云龙英雄悲剧的文化阐释

李云龙英雄悲剧的文化阐释

李云龙英雄悲剧的文化阐释Introduction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李云龙的生命经历被称为一场悲剧。

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对李云龙的悲剧进行阐释,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李云龙的英雄形象与悲剧境遇李云龙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抗日英雄,他的英勇行为和独特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人们追捧和敬仰的对象。

然而,李云龙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经历了很多悲剧性的事件和境遇。

1. 少年时期的贫困与挣扎1.1 深山贫困家庭李云龙出生在一个贫困农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缺乏基本的生活资源和教育机会,他的成长环境限制了他的潜力发展。

1.2 真情实感的农村生活在农村的成长经历中,李云龙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辛劳和不公平待遇。

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不公和压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促使他成为一个正义和坚韧的人。

2. 入伍抗战与战争悲剧2.1 抗日战争的英勇表现李云龙加入中国军队,并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他参与了多次战斗,为抗击日军做出了杰出贡献。

2.2 战争中的损失与困惑然而,在战争中,李云龙也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他失去了许多战友和亲人,这给他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3. 战后的复杂处境与文化冲突3.1 战后政治变革与权力斗争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局势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崛起。

李云龙在这个时期遭遇到了政治压力和来自上级的不信任,这使他备受煎熬。

3.2 个人价值观与政治桎梏的冲突李云龙作为一个个人英雄,他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价值观。

然而,这些个人的信仰和行为与当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冲突,因此他的处境变得复杂而困难。

影响与启示李云龙英雄悲剧的文化阐释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经历的描述,更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环境。

这个阐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1. 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李云龙的成长环境和战争经历对他的性格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环境对每个人都会产生重要的塑造作用。

2. 悲剧与英雄主义的边界英雄主义往往包含着悲剧的因素。

论《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形象艺术特色

论《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形象艺术特色

论《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形象艺术特色第一篇:论《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形象艺术特色浅谈《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艺术魅力论文关键字】精神文学概论文学典型文学审美文学欣赏文学批评【论文摘要】:用文学概论的理论解读《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能够给我们生活上的启迪,提高思想认识能力。

通过文学概论的知识,能更好的解读《亮剑》这部作品,通过李云龙这个典型的英雄人物,来更好的诠释文学概论的指导意义。

下面则着重从文学典型﹑审美﹑欣赏﹑批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学创作过程中看都梁的广博深厚的创作典型化作者都梁,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少年参军,曾服役于坦克部队。

几年后复原,回京就职于某国营单位,后下海经商。

从创作的基础看“,作者有这个条件完成这部作品。

因为生活经验是作家从事创作,塑造艺术形象的首要条件。

黑格尔说:”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他必须发出过许多行动,得到过许多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有能力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从作品《亮剑》问世以来,成书出版,变成影视剧,观众的反响,足以看出这部作品是成功的。

文学典型化是作者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加工,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较大概括性的典型形象的方法和过程。

典型化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创作过程。

在这部《亮剑》中,作者运用到了原型加工法,这一方法就是以生活中某一位实有的人物原型为基础,通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来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

在作品人物李云龙的塑造上,他是以众多历史人物中的那些有着个性鲜明特点的人物为基础。

1.李云龙的原型(1)李云龙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并不存在的,李云龙抢军需的情节中,历史上有真实的翻版,主角是我军少将钟伟。

红岩人物点评300字

红岩人物点评300字

红岩人物点评300字
红岩人物点评:
红岩人物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云龙,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精神让人敬佩。

李云龙是一位普通的士兵,但他却展现出非凡的战斗能力和毅力。

在抗日战争中,他屡次表现出绝对的勇气和决心,不畏艰难险阻,英勇无畏地与敌人作战。

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善于观察敌情,灵活运用战术,始终将士兵的安全和任务的完成放在首位。

除了他的军事才能,李云龙还展现出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战争中,他为了保护无辜的平民经常置自己的生命于危险之中。

他在战斗中救下无数的战友,展现出了他对战友的忠诚和友爱之情。

李云龙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了他个人的品格,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形象。

李云龙的故事给人们展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正义的坚持。

他对敌人的犯罪行为毫不退缩,始终保持了战胜敌人的信心。

他一直相信自己的事业是正确的,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他都不会妥协。

李云龙的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激励和勇气,更展示了一个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

总之,李云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的辉煌战绩、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永远铭记。

他的故事
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勇气的付出,才能成就真正的英雄。

《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人物形象_初稿

《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人物形象_初稿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姓名:***学号:(四号宋体加粗)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7级完成日期:2009年5月15日指导教师:***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1)正文 (2)参考文献 (13)《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随着《亮剑》在各大电视台的热播,李云龙这个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俗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可是,电视剧《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却经常抗命,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更令人感到纳闷的是,李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为什么他会得到观众超乎寻常的喜爱呢?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在人物塑造上,又有那些突破呢?关键字:军长英雄粗鲁匪气硬汉子Drawing Sword characters in the image of the heroine LiYunlongAbstract:As Drawing Sword shows on every big TV station, the character Li Yunlong is well known by every family and every person.As the saying goes, soldiers’vocation is to obey orders. But the hero of Drawing Sword Li Yunlong often defies orders, letting the higher leader’s direction in at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To our surprise, it’s such a person that leaders still regard him highly, friend army admires him specially, enemies think highly of him. What’s more, Li Yunlong’s defects are very obvious, he hasn’t got an education, he’s very rude, and often says dirty words, even he looks like a bandit more or less, but why is he loved by the audience unusually? What differences are there between Li Yunlong and the traditional heroes? What breakthrough has the book made in creating charactersKey words:army commander, hero, rude, bandit, a man of iron面对强大的敌人,即使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李云龙形象

李云龙形象

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诸多政治运动和种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与洗刷后,终于以人们熟悉又陌生的面貌展现在国人面前。

对于李云龙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我们认可也罢,存在争议也罢,毕竟他有生活中的原型,并且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固定下来。

而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开始了一场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探幽。

本文一开始,先回顾了一下在李云龙这个人物在诞生前的文坛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

从十七年文学的理想主义到八十年代的有缺点的英雄形象的产生,其中不乏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与探寻,但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与政治运动同步的缺失真实性的文学现实。

而文革期间对英雄形象的塑造更是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登峰造极的可怕程度。

有种种欲望的存在,但是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而把这一切看淡、看清,直至牺牲生命而在所不惜。

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正义与邪恶的混杂,冲动后的反省,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李云龙这个英雄人物的背后,更有赵刚和田墨轩这种精神上的英雄人物作为衬托,从而使李云龙这个形象有了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这种心路历程才是李云龙最终与别个英雄形象的真正差异。

《亮剑》的作者用小说的一半篇幅来写文革,用大量的笔墨来写赵刚和田墨轩,足可见其用心所在。

既然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将是一场生命的轮回,那么历史最终将证明一味往前冲的绝非是英雄,而很可能是屠夫。

李云龙在临死前终于完成了生命最有价值的义举,怀疑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日期: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李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李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

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李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李云龙形象分析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李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

值得研究的是到底李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李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

作为军人,李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一、李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李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

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赵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赵家峪,李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赵刚负重伤;赵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

当李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

用他的话说,自己的老婆被人抓了还无动于衷不去救的话,那就不能叫男人。

而他李云龙如果为了大局而置自己的妻子于虎口之中,袖手旁观,他就不是李云龙了!然而,就是这样信誓旦旦救老婆的人,发现敌人用秀芹要挟自己想逃脱性命,或者虽能消灭敌人却会断送更多战友生命的时候,断然下令对敌人也是对自己的爱妻开炮,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妻战演变成他亲手下令杀死了妻子,杀死了他的爱情的“悲剧”,是悲剧吗?不是,这是一场惊动晋西北国共两军高层的战斗,是一场以牙还牙、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大快人心,振奋士气。

中国人崇尚英雄,更崇尚那些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英雄。

“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个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的人,谁还能指望他保护别人?!英雄救美的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符合这种英雄观,李云龙的备受推崇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如此,如果重色轻友,那不但成不了英雄,很可能成为遭人唾骂的小人。

恰恰相反,李云龙“重色”更“重友”,电视剧中李云龙扫平土匪谢宝庆的故事,使这个平民英雄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和尚”是李云龙的警卫,他武功高强,作战勇敢,对李云龙还有救命之恩,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被飞云寨的土匪谢宝庆的手下杀害。

李云龙得知后,怒不可遏,坚决要消灭谢宝庆。

可谢宝庆已接受兄弟部队的招降,即将成为李云龙的“战友”。

如果李云龙剿灭谢宝庆,就是违反党的政策,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兄弟部队阻止李云龙的军事行动。

报仇心切的李云龙,他缴了阻止他军事行动的战友的械,直冲山寨,一举荡平这股土匪。

对敌人决不手软,对朋友以死相报,在李云龙身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他根本不适用。

也正是他的这股子的真性情,赢得他的部下对他死心塌地,也赢得数以亿计的观众对他五体投地。

李云龙很粗俗,没文化,嗜烟好酒,开口闭口“他娘的”,睡觉的时候打着震天的呼噜,脾气很暴躁,经常犯错误。

但是这些却使他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地真实而生动,那些缺点正是美玉上的几个瑕疵,是掩盖不了玉的价值的。

他在战斗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英勇,不得不让人在叹惋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拍手称快。

他是一个战场上的“商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甚至于有的时候我看他更像一个“土匪”,天不怕,地不怕,这里是老子的地盘,老子就是最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的队伍却有如钢铁般坚固。

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力量!他带过的战士曾说过李云龙走了但他的精神还留在那里。

无论是新一团还是独立团,他的部队的凝聚力都是空前的。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

一个领导者,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又怎么会带出一只优秀的团队。

他对战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明知是死,也要亮剑。

倒在对手的脚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

”有情有意、有霸气、身先士卒、敢作敢当。

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团队。

楚云飞说:“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李云龙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不拘泥于格式、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然而就是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使他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

他敢于突破,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

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

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

尤其是骑兵连的那一段。

“骑兵连,进攻!”那一声悲壮的号令,透着无畏,透着坚毅!面对着凶残的敌人,没有一丝的退却。

“骑兵连,进攻!”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哪怕只剩下一个手臂,依旧岿然不动……二、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与“威武不能屈”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

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

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李云龙更是个极为复杂、极有个性的典型人物。

他出身于草根阶层,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战场上的一名虎将,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

电视剧对他的刻画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这个硬汉形象时没流于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脸谱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骂间,自然而然地将他的形象渲染出来,让他极富艺术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剑气自狂!李云龙首先是个战争英雄。

他桀骜不驯、性情刚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嫉恶如仇,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血性硬汉。

对待战争,他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也要“亮剑”,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足以让让敌人汗颜。

他那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豪迈身姿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热爱战争,战场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事实上,不论何时何地,他的心从未远离过战场。

可见,他的潜意识中藏着极浓的“战争情结”。

他永远属于战争,他的生命离不开战场,他就是一柄战争打磨出来的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

一旦看惯了狼烟四起,听惯了炮火硝烟的他走进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战场这个“神坛”,失去了战场这块磨刀石,他的生命就变得淡然失色、黯然无光了,人也变得碌碌无为、空虚失落了。

最后竟然隐居农村,做一个平民百姓。

这或许就是他人性的悲剧吧。

更让人欣赏的是李云龙在面对死亡时,他临危不惧,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宝剑”,不低头、不退缩、不认输、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胆识、气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

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狂狷的一面,为抗日而狂,为解放而狂,为中国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严,狂得有魄力,其狂狷发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伟男子式的狂,让人肃然起敬。

三、李云龙多彩的个性,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

李云龙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

他性子急躁、蛮不讲理、我行我素,经常惹事生非。

他既是个从不把别人看在眼里的人,也是个从不让自己吃亏的家伙。

在他的身上,还明显有着几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

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他不但好讲粗话,说歪理,更喜欢在嬉笑怒骂和打哈哈时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语。

但在这看似荒诞的言语中,又不乏真知灼见的领悟。

他说话也很“冲”,充满火药味,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一旦决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蛮干也要去试试。

但他从不为自己应担当的责任推脱,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认识自己的错误。

他大错不犯,却小错不断,有时还极为嚣张。

他的性格既是传统的,又是叛逆的。

他一怒之下扫平了杀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窝、一气之下与政见不一的赵刚肉搏相拚,被革除代军长的职务后又在课堂上大放阙词等行径无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

这或许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

李云龙对待朋友的态度也让让人深受感动。

“明争”、“暗斗”四个字可概括他和赵刚、他和楚云飞之间的友谊。

他与战友赵刚从政见不一、相互排斥到时吹胡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后成为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互相欣赏、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谓“英雄识英雄”。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打”出来的,打着打着就成了好兄弟。

相比之下,我认为,他和楚云飞的友谊更为坚固。

他们是儿时的好伙伴,参军后由于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只得抛开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弹,我还你一个炮弹。

战争是不能讲感情、意气用事的。

但在战场下,他们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

他们虽说有相互捣鬼、相互钳制、暗中较劲和互不买帐的时候,但又相互欣赏、惺惺相惜,就是在临死之际也会惦记着对方。

他们的友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战场上的相互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关照、互相算计。

他们的友情是“拚”出来的。

这种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显得尤为可贵。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明争”和“暗斗”,李云龙这柄剑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如果说战场是磨砺李云龙这柄宝剑的磨刀石的话,那么赵刚和楚云飞就是他这柄宝剑的试金石,是他们让他变得更锐气,更具有杀伤力。

也是由于他们的陪衬和烘托,李云龙的“光辉形象”才变得更饱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

这个英雄和以往的近似圣人形象不同,他是英雄的同时却有着许许多多毛病。

这也拉近了和现实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