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设

高频课设
高频课设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摘要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概述: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因为声音是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或电压)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这现象成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经过不断的电流及电压放大,就完成了功率放大。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特点:放大高频小信号(中心频率在几百kHz到几百MHz,频谱宽度在几kHz到几十MHz的范围内)的放大器。

谐振放大器,就是采用谐振回路(串,并联及耦合回路)作负载的放大器。根据谐振的回路特性,谐振放大器对于靠近谐振频率的信号,有较大的增益;对于远离谐振频率的信号,增益迅速下降。所以说,谐振放大器不仅有放大作用,而且也起着滤波或选频的作用。对高频小信号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

谐振放大器根据其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的放大器,来满足人们的作用。如简单的分为调谐放大器(通称高频放大器)和频带放大器(通称中频放大器),前者的调谐回路需对外来不同的信号频率进行调谐;后者的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固定不变。

分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主要是分析它的主要质量指标: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工作稳定性,噪声系数。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1、主要内容

根据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及其实验课程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个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通过在电路设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电子实践能力。本次的课程设计根据课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实验上的动手操作,实验的效果分析等资料的结合,在multisim 仿真软件上进一步分析验证,从而更好了解和熟悉高频小信号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1.2、基本要求

一. 设计一个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为:

(1) 中心频率04MHz f =;

(2) 谐振电压放大倍数04060dB v dB A ≤≤;

(3) 通频带300Hz BW K =。

二.对该实验的技术指标的分析:

1)中心频率和谐振频率的区别: 中心频率(F0): 通常定义为带通滤波器(或带阻滤波器)的两个3 dB 点之间的中点,一般用两个3 dB 点的算术平均来表示声音高低主要与频率有关,由于可听声的声频太宽(从20Hz 到20000Hz),为便于进行频率分析,将其分为若干段,称为频程。

每频程的上限与下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称为该频程的中心频率。

中间8段称为倍频程中心频率。将每一倍频程再分为3份,称为1/3倍频程中心频率。

噪声测量最常用的是倍频程中心频率和1/3倍频程中心频率。

谐振频率又叫共振频率,谐振频率往往有一个频率范围,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共振最强点对应的频率就是中心频率-点频率。

二、总体方案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各种电子设备、发射和接收机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压放大器。其主要特点是晶体管的输入输出回路(即负载)不是纯电阻,而是由L 、C 元件组

成的并联谐振回路。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类型很多,按调谐回路区分:有单调谐回路,双调谐回路和参差调谐回路放大器。按晶体管连接方法区分:有共基极、共发射极和共集电极放大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可分为谐振放大器(窄带)和非谐振放大器(宽带)。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作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与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一是在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中,所放大信号的频率远比低频放大电路信号频率高;二是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频宽是窄带(要求只放大某一中心频率的载波信号)。因此,首先在电路组成上应将低频放大电路中的低频三极管换成具有更高功率晶体管和LC并联谐振回路。

高频小信号工作原理框图:

三、设计内容

3.1.电路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如图:

这是根据原理画的简单的原理图,没仿真之前。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Multisim电路图

电路仿真时,出现了不同的错误:电线的接触没有接好,有些元器件在软件中找不到(对软件的熟悉度不够好)

3.2分析电路:

(1)增益要高,即放大倍数要大。

(2)频率选择性要好,即选择所需信号和抑制无用信号的能力要强,通常用Q值来表示,其频率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带宽BW=f2-f1= 2Δf0.7,品质因

数Q=f0/2Δf0.7.

图2

(3)工作稳定可靠,即要求放大器的性能尽可能地不受温度、电源电压等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内部噪声要小,特别是不产生自激,加入负反馈可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前后级之间的阻抗匹配,即把各级联接起来之后仍有较大的增益,同时,各级之间不能产生明显的相互干扰。

根据上面各个具体环节的考虑设计出下面总体的电路:

图3所示电路为共发射极接法的晶体管小信号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其等效电路如下图图4。本电路不仅要放大高频信号,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选频作用,因此,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在高频情况下,晶体管本身的极间电容及连接导线的分布参数会影响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频率或相位。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RB1和RB2以及RE决定,其计算方法与低频单管放大器相同。

图3 谐振放大器的电路

图4 谐振放大器的等效电阻

放大器在谐振时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晶体管的4个y参数分别如下:

输入导纳:

输出导纳:

正向传输导纳:

反向传输导纳:

式中为晶体管的跨导,与发射极电流的关系为:

, 为发射结电导,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及

有关,其关系为:

为基极体电阻,一般为几十欧姆;为集电极电容,一般为几皮法;

为发射结电容,一般为几十皮法至几百皮法。 晶体管在高频情况下的分布参数除了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 ,电流放大系数有关外,还与工作角频率w 有关。晶体管手册中给出了的分布参数一般是在测试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测得的。

图4所示的等效电路中,p1为晶体管的集电极接入系数,即

式中,N2为电感L 线圈的总匝数;p2为输出变压器Tr0的副边与原边匝数比,即式中,N3为副边总匝数。

为谐振放大器输出负载的电导,

。通常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下一级仍为晶体管谐振放大器,则将是下一级晶体管的输入电导。 由图可见,并联谐振回路的总电导

的表达式为

2222122121

1

oc ie o oc L o g p g p g j C G p g p g j C G j L j L ωωωω∑=++++=++++ 式中,为LC 回路本身的损耗电导。

我们知道,无线通信接收设备的接收天线接收从空间传来的电磁波并感应出

的高频信号的电压幅度是(μV )到几毫伏(mV ),而接收电路中的检波器(或鉴频器)的输入电压的幅值要求较高,最好在1V 左右。这就需要在检波前进行高

频放大和中频放大。为此,我们就需要设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完成对天线所接受的微弱信号进行选择并放大,即从众多的无线电波信号中,选出需要的频率信号并加以放大,而对其它无用信号、干扰与噪声进行抑制,以提高信号的幅度与质量。

3.3.主要技术指标

图5所示,输入信号由高频小信号发生器提供,高频电压表,分别用于测量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值。直流毫安表mA用于测量放大器的集电极

电流i

c 的值,示波器监测负载R

L

两端输出波形。表征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

主要性能指标有谐振频率f

,谐振电压放大系数Avo,放大器的通频带BW及选择性(通常用矩形系数Kr0.1),采用图5所示电路可以粗略测各项指标。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如下。

(1)谐振频率

放大器的谐振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f

0称为谐振频率。f

的表达式为:

式中,L为谐振放大器电路的电感线圈的电感量;为谐路的总电容,的表达式为:

式中,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为晶体管的输入电容。

谐振频率f

0的测试步骤是,首先使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f

,输出

电压为几毫伏;然后调谐集电极回路即改变电容C或电感L使回路谐振。LC并联谐振时,直流毫安表mA的指示为最小(当放大器工作在丙类状态时),电压表V

2

指示值达到最大,且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这时回路谐振频率就等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2)电压增益

放大器的谐振回路所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Avo称为谐振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vo的表达式为:

Avo的测量电路如上图所示,测量条件是放大器的谐振回路处于谐振状态。Avo计算公式如下:

(3)通频带

由于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习惯上称电压放大倍数Av下降到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vo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BW,其表达式为:

式中,为谐振放大器的有载品质因素。

分析表明,放大器的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vo与通频带BW的关系为:

上式说明,当晶体管确定,且回路总电容为定值时,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vo与通频带BW的乘积为一常数。

通频带的测量电路如图所示。可通过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来求通频带。采用逐点法的测量步骤是:先使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产生谐振,记下此时

的f

与Avo,然后改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保持Vs不变),并测出对应的电0

压放大倍数Av,由于回路失谐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所以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

线如图4所示:

图4放大器的频率选择性曲线

由BW得表达式可知:

通频带越宽的电压放大倍数越小。要想得到一定宽度的通频带,同时又能提

较大的晶体管外,还应尽量减少高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由式可知,除了选用y

fe

调谐回路的总电容量。

(5)噪声系数

信噪比:用来表示噪声对信号的影响程度,电路中某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

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大,表示信号功率大,噪声功率小,信号受噪声影响小,

信号质量好。

噪声系数:用来衡量放大器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程度,输入信号的信噪比

与输出信号的信噪比的比值称为噪声系数。在多级放大器中,最前面一、二级对

整个放大器的噪声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求它们的噪声系数尽量接近1 四.电路仿真

按要求所做multisim仿真图如图5。

打开multisim软件,连接电路。无信号接入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电压如下图:

R3有效比例25%

接入信号发生器,观察示波器输入输出波形,通过调节C4大小来使谐振频率在4MHz左右,C4=160pF。利用仪器测得各指标如下:

Vo=13.96v;Vi=5.485mv。

Avo=68dB。

示波器波形如下:

由图可知通频带BW=得

BW=5.099-3.193=1.960MHz。

根据图可以知道fh与fl取对应值时,Ao分别取39.344和38.292(由于分辨率问题),误差定在允许范围里,仿真测量所得数据符合要求。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中心频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在放大器处于谐振状态下电压放大倍数Avo放大倍数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距。

分析设计总结导致误差的原因如下:

(1)实物的实际值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距。如电阻电容的理论值与标称值存在一些差异,并且电阻电容的标称值也有一定的误差。如:通过计算RB2要买18k的电阻,市场里没有就只好算个范围买个20k的,而买回来测只有19k多点。

(2)晶体管数据为查表所得,而由于分布参数的影响,晶体管手册中给出的分布参数一般都是在测试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测得的。且分布参数还与静态工作电流及电流放大系数有关。放大器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的元器件参数值与设计计算值有一定的偏离。

(3)性能指标参数的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在调谐过程中,我们通

过直接观察波形的输出值的大小来确定电路是否调谐。这样调谐频率的测量值存在误差的同时,放大倍数的测量值也会产生误差。这属于系统误差,也许可以通过使用别的电路可以减小误差。

五、总结及体会

这次的高频课设做的不够好,时间仓促,能力有限,想的很好,操作起来才知道太难,在Multisim软件中把电路图画的差不多了,但由于平时对该软件熟悉度不够,找电子器件的时候费了很大功夫,但还是有些器件没有找到,仿真的效果图也不是很好,导致这次的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这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让我对第三章所学的主要内容,整个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学习和研究了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设计方法,掌握高频单调谐放大器的等效电路、性能指标要求及分析设计,掌握中心频率

f和谐振

频率的联系、区别,和电压增益

A的测试方法,了解了其噪声系数、工作稳定

u

性、选择性的工作状态、影响。

在仿真电路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Multisim软件的使用,电路图的绘制以及仿真测试。以及在画电路图时,应该注意细节,器件与器件的连接应特别注意,有时表面连着但却没有真正的连在一起,所以应该特别注意或多加个节点。在设计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同组同学相互探讨,克服困难。最终,顺利的完成了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我觉得我们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熟悉度,此外,还可以了解一些仿真软件,硬件器材的学习,提高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和实验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曾兴雯,刘乃安,陈健.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四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通信基本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专业班级电信11-2

学号 311108001203

姓名李晓丽

指导教师王立国

教师评分

2014年1 月 8日

实验一_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高频电路实验 学院名称信科院 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 学生姓名刘鑫 学生学号201313060108 指导教师陈川 实验地点6C1001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 扫频仪; 高频信号发生器; 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一)单调谐放大器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机接收端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其实验单元电路如图1-1所示。该电路由晶体管Q1、选频回路T1二部分组成。它不仅对高频小信号放大,而且还有一定的选频作用。本实验中输入信号的频率f S=12MHz。基极偏置电阻R A1、R4和射极电阻R5决定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可变电阻W3改变基极偏置电阻将改变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从而可以改变放大器的增益。 表征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谐振频率f0,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放大器的通频带BW及选择性(通常用矩形系数K r0.1来表示)等。 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如下: 1.谐振频率 放大器的调谐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f0称为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对于图1-1所示电路(也是以下各项指标所对应电路),f0的表达式为

∑ = LC f π210 式中,L 为调谐回路电感线圈的电感量; ∑ C 为调谐回路的总电容,∑ C 的表达式为 ie oe C P C P C C 2221++=∑ 式中, C oe 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C ie 为晶体管的输入电容;P 1为初级线圈抽头系数;P 2为次级线圈抽头系数。 谐振频率f 0的测量方法是: 用扫频仪作为测量仪器,用扫频仪测出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调变压器T 的磁芯,使电压谐振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规定的谐振频率点f 0。 2.电压放大倍数 放大器的谐振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称为调谐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的表达式为 G g p g p y p p g y p p v v A ie oe fe fe i V ++-=-=- =∑2 22 1212100 式中,g Σ为谐振回路谐振时的总电导。要注意的是y fe 本身也是一个复数,所以谐振时输出电压V 0与输入电压V i 相位差不是180o 而是为(180o + Φfe )。 A V0的测量方法是:在谐振回路已处于谐振状态时,用高频电压表测量图1-1中R L 两端的电压V 0及输入信号V i 的大小,则电压放大倍数A V0由下式计算: A V0 = V 0 / V i 或 A V0 = 20 lg (V 0 /V i ) d B 3.通频带 由于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习惯上称电压放大倍数A V 下降到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偏移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BW ,其表达式为 BW = 2△f 0.7 = fo/Q L 式中,Q L 为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 分析表明,放大器的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与通频带BW 的关系为 ∑ = ?C y BW A fe V π20

高频电子线路复习题一答案

高频电子电路第一章 (一)填空题 1、语音信号的频率范围为,图象信号的频率范围为,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答案:300~3400Hz;0~6MHz;20Hz~20kHz) 2、无线电发送设备中常用的高频电路有、、 、。 (答案:振荡器、调制电路、高频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 3、无线电接收设备中常用的高频电路有、、 、。 (答案:高频放大器、解调器、混频器;振荡器) 4、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案:信号源、发送设备、传输信道、接收设备、终端) 5、在接收设备中,检波器的作用是。 (答案:还原调制信号) 6、有线通信的传输信道是,无线通信的传输信道是。 (答案:电缆;自由空间) 7、调制是用音频信号控制载波的、、。 (答案:振幅;频率;相位) 8、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固定不变,频率越高,波长;频率;波长越长。(答案:越短;越低) (二)选择题 1、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低频信号可直接从天线有效地辐射。 B)低频信号必须转载到高频信号上才能从天线有效地辐射。 C)高频信号及低频信号都不能从天线上有效地辐射。 D)高频信号及低频信号都能从天线上有效地辐射。 (答案:B) 2、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天线尺寸必须与相比拟。 A)辐射信号的波长。B)辐射信号的频率。 C)辐射信号的振幅。D)辐射信号的相位。 (答案:A) 3、电视、调频广播和移动通信均属通信。 A)超短波B)短波C)中波D)微波 (答案:A) (三)问答题 1、画出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框图。 2、画出用正弦波进行调幅时已调波的波形。 3、画出用方波进行调幅时已调波的波形。

第二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填空题 1、LC选频网络的作用是。 (答案:从输入信号中选出有用频率的信号抑制干扰的频率的信号) 2、LC选频网络的电路形式是。 (答案:串联回路和并联回路) 3、在接收机的输入回路中,靠改变进行选台。 (答案:可变电容器电容量) 4、单位谐振曲线指。 (答案:任意频率下的回路电流I与谐振时回路电流I0之比) 5、LC串联谐振电路Q值下降,单位谐振曲线,回路选择性。 (答案:平坦;差) 6、通频带BW0.7是指。 (答案:单位谐振曲线≥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7、LC串联谐振回路Q值下降,频带,选择性。 (答案:增宽;变差) 8、距形系数K r 0.1定义为单位谐振曲线f值下降到时的频带范围与通频带之比。 (答案:0.1) 9、理想谐振回路K r 0.1,实际回路中K r 0.1,其值越越好。 (答案:等于1;大于1;小) 10、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阻抗为。 (答案:最大且为纯电阻) 11、LC并联谐振回路,当f=f0即谐振时回路阻抗最且为,失谐时阻抗变,当ff0是呈。 (答案:大;纯电阻;小;感性;容性) 12、电容分压耦合联接方式可通过改变的数值来实现阻抗变换。 (答案:分压电容) 13、强耦合η>1,当η越大,谐振曲线两峰间距离越。 (答案:宽) 14、强耦合时,耦合回路η越接近1时,谐振曲线顶部较宽且平坦,较接近理想,通频带较,选择性较。 (答案:距形系数;宽;好) 15、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并联回路阻抗。 (答案:最大) (二)选择题 1、LC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阻抗为,回路总阻抗为, 回路电流达到。 A)最大值B)最小值C)零D)不能确定 (答案:C;B;A) 2、串联谐振曲线是之间的关系。

哈工大高频课设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咼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___________ 班级: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 姓名:XXXX 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XXXXXXXXXXX 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XXXXXXXXX _______________

时间:2014年11月_________________

、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 1设计目的 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了解高频振荡器电路、高频 放大器电路、调制器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分析电路、 设计电路的方法和步 骤。 2设计要求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 535-1605KHZ ,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 10-3,输出负载51 Q,总的 输出功率50mW ,调幅指数 30% ~80%。调制频率 500Hz~10kHz 。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 集成模拟乘法器 高频磁环 运算放大器 集成振荡电路 3 设计原理 发射机包括高频振荡、 个频率稳定的幅度较大的, 采用LC 谐振回路作为选频网络的晶体管振荡器。选用西勒振荡器来产生所需要的正弦波。 在振荡器后加一缓冲级,缓冲级将的作用是前后两部分隔离开, 减小后一级对前一级的影响 而又不影响前级的输出。音频处理器是提供音频调制信号, 通常采用低频电压放大器和功率 放大电路把音频调制信号送到调幅电路级去完成调幅。 振幅调制使用乘法器将高频振荡信号 和低频语音信号相乘得到高频调制信号; 再经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大调制信号的功率, 以达到 发射机对功率的要求, 调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要保证信号上下对称且不是真, 否则影响发射 效果。 发射机设计框图如下: 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3DG6 3DG12 XCC MC1496 NXO-100 卩 A74I E16483 音频信号、调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四大部分。 正弦振荡器产生一 波形失真小的高频正弦波信号作为发射载频信号, 该级电路通常 ■号,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实验报告

基于Multisim的通信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1 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1.2 实验内容 1.2.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ωp=1/(L1*C3)^2=2936KHz fp=ωp/(2*pi)=467KHz 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v0。

下图中绿色为输入波形,蓝色为输出波形 Avo=Vo/Vi=1.06/0.252=4.206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通频带BW=2Δf0.7=7.121MHz-28.631KHz=7.092MHz 矩形系数Kr0.1=(2Δf0.1)/( 2Δf0.7)= (14.278GHz-9.359KHz)/7.092MHz=2013.254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

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o(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o(mV ) 0.66 9 0.76 5 1 1.05 1.06 1.06 0.97 7 0.81 6 0.74 9 0.65 3 0.574 0.511 Av 2.65 5 3.03 6 3.96 8 4.16 7 4.20 6 4.20 6 3.87 7 3.23 8 2.97 2 2.59 1 2.278 2.028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2次谐波 4次谐波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与调试

1 引言 Protel99SE是应用于Windows9X/2000/NT操作系统下的EDA设计软件,采用设计库管理模式,可以进行联网设计,具有很强的数据交换能力和开放性及3D模拟功能,是一个32位的设计软件,可以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等工作,可以设计32个信号层,16个电源--地层和16个机加工层[1]。通信电子电路是通信工程的专业课程。在无线电广播和通信的发射机中,为了获得大功率的高频信号,必须采用高频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按工作频带的宽窄,可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以LC并联谐振回路作负载,因此又把它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以传输线变压器为负载,因此又把它称为非谐振功率放大器[2]。实习的目的是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实际开发所需的技术,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理论课知识,增加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电子电路应用的理解,提高对电路制造调试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提高对常见电路故障的分析和判断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辩证思维能力。 1.1 实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射系统电路和接收系统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2)学习PROTEL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电路印刷板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用Protel99SE 绘制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板PCB。 (3)掌握实际电路的制作技术与焊接工艺。学习电子焊接的基本工艺、操作和元件的基本识别方法。 (4)实践操作,制作电路模块,将电路原理图转换为现实中的电路板并焊接定性。并调试电路板,查找排线路故障。 (5)通过实习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实际开发,并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理论课知识,增加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电子电路应用的理解,提高对电路制造调试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提高对常见电路故障的分析和判断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

第五章高频功率放大器习题答案(精品文档)

第五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简答题 1.什么叫做高频功率放大器?它的功用是什么?应对它提出哪些主要要求?为什么高频功放一般在B 类、C 类状态下工作?为什么通常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 答: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将直流电源的能量转换为高频信号能量的放大电路,其主要功能是放大放大高频信号功率,具有比较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对它的基本要求是有选频作用、输出功率大、自身损耗小、效率高、所以为了提高效率,一般选择在B 或C 类下工作,但此时的集电极电流是一个余弦脉冲,因此必须用谐振电路做负载,才能得到所需频率的正弦高频信号。 2.已知高频功放工作在过压状态,现欲将它调整到临界状态,可以改变哪些外界因素来实现,变化方向如何?在此过程中集电极输出功率如何变化? 解: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小激励Ub ,集电极电流Ic1和电压振幅UC 基本不变,输出功率和效率基本不变。 2)增大基极的负向偏置电压,集电极电流Ic1和电压振幅UC 基本不变,输出功率和效率基本不变。 3)减小负载电阻RL ,集电极电流Ic1增大,IC0也增大,但电压振幅UC 减小不大,因此输出功率上升。 4)增大集电极电源电压,Ic1、IC0和UC 增大,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大,效率基本不变。 3.丙类功率放大器为什么要用谐振回路作为负载? 解:利用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可以将失真的集电极电流脉冲变换为不失真的输出余弦电压。同时,谐振回路还可以将含有电抗分量的外接负载转换为谐振电阻 P R ,而且调节A L 和A C 还能保持回路谐振时使P R 等于放大管所需要的集电极负 载值,实现阻抗匹配。因此,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谐振回路起到了选频和匹配的双重作用。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调频发射机课程实验报告 姓名: 班别: 学号: 指导老师: 组员: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中心频率:012f MHz = 2. 频率稳定度 40/10f f -?≤ 3. 最大频偏 10m f kHz ?> 4. 输出功率 30o P mW ≥ 5. 天线形式 拉杆天线(75欧姆) 6. 电源电压 9cc V V = 二、 设计和制作任务: 1. 确定电路形式,选择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画出电路图。 2. 计算各级电路元件参数并选取元件。 3. 画出电路装配图 4. 组装焊接电路 5. 调试并测量电路性能 6. 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 设计提示: 通常小功率发射机采用直接调频方式,并组成框图如下所示: 其中,其中高频振荡级主要是产生频率稳定、中心频率符合指标要求的正弦 波信号,且其频率受到外加音频信号电压调变;缓冲级主要是对调频振荡信号进

行放大,以提供末级所需的激励功率,同时还对前后级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为避免级功放的工作状态变化而直接影响振荡级的频率稳定度;,功放级的任务是确保高效率输出足够大的高频功率,并馈送到天线进行发射。 上述框所示小功率发射机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各级电路形式和各级元器件参数的计算。 1.频振荡级: 由于是固定的中心频率,可考虑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克拉泼振荡电路。关于该电路的设计参阅《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中实验六内容。 克拉泼(clapp )电路是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电路,下图为它的实际电路和相应的交流通路: 实用电路 交流通路 如图可知,克拉泼电路比电容三点式在回路中多一个与C1 C2相串接的电容C3,通常C3取值较小,满足C3《C1 ,C3《C2,回路总电容取决于C3,而三极管的极间电容直接并接在C1 C2上,不影响C3的值,结果减小了这些不稳定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且C3较小,这种影响越小,回路的标准性越高,实际情况下,克拉泼电路比电容三点式的频稳度高一个量级,达4 51010--。 可是,接入C3后,虽然反馈系数不变,但接在AB 两端的电阻RL ’=RL//Reo 折算到振荡管集基间的数值(设为RL ’’)减小,其值变为 ''2' 22 3( )31,2 L L L L C R n R R C C ≈=+ 式中,C1,2是C1 C2 和 各极间电容的总电容。因而,放大器的增益亦即环路增益将相应减小,C3越小,环路增益越小。减小C3来提高回路标准是以牺牲环路增益为代价的,如果C3取值过小,振荡器就会因不满足振幅起振条件而停振。 2.缓冲级: 由于对该级有一定增益要求,考虑到中心频率固定,因此可采用以LC 并联回路作负载的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电路。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老师:韩杰、龚淑君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同组学生姓名: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输出功率、中心频率、末级集电极效率、稳定增益或输入功率、线性动态范围等基本概念,掌握实现这些指标的功率放大器基本设计方法,包括输入、输出阻抗匹配电路设计,回路及滤波器参数设计,功率管的安全保护,偏置方式及放大器防自激考虑等。 2、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选频回路、滤波器的调谐,工作状态(通角)的调整,输入、输出阻抗匹配调整,功率、效率、增益及线性动态范围等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原理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原理图如下图图1所示。电路中电阻、电容元件基本上都采用贴片封装形式。放大电路分为三级,均为共射工作,中心频率约为10MHz。 图1 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一极(前置级)管子T1采用9018或9013,工作于甲类,集电极回路调谐于中心频率。第二级(驱动级)管子T2采用3DG130C,其工作状态为丙类工作,通角可调。通角在45°~60°时效率最高。调整R W1时,用示波器在测试点P2可看到集电极电流脉冲波形宽度的变化,并可估测通角的大小。第二级集电极回路也调谐于中心频率。第三级(输出级)管子T3也

采用3DG130C,工作于丙类,通角调在60°~70°左右。输出端接有T形带通滤波器和π型阻抗变换器,具有较好的基波选择性、高次谐波抑制和阻抗匹配性能。改变短路器开关K1~K4可观看滤波器的失谐状态,为保证T3管子安全,调整时应适当降低电源电压或减小激励幅度。改变K5、K6可影响T3与51Ω负载的匹配状态。匹配时,51Ω负载上得到最大不失真功率为200mW左右,二次谐波抑制优于20dB,三级总增益不小于20dB,末级集电极到负载上的净效率可达30%左右,考虑滤波匹配网络的插入损耗,集电极效率可达40%以上。开关K8只有在接通后才能使功放达到预定效率,但实验时,为了使R16对末级管子T3起到限流保护作用,K8不要接通,而R16上的电压降也不必扣除,这只使功放总效率略有降低。电源开关K7用于防止稳压电源开机或关机时电压上冲导致末级功放管损坏。 三、主要仪器设备 10MHz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BT3C(或NW1252)扫频仪、高频信号发生器(QF1056B 或EE1461)、示波器、超高频毫伏表(DA22)、直流稳压电源(电压5~15V连续可调,电流1A)、500型万用表(或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主要测试指标:功率、效率、线性动态范围 实验准备与仪器设置 1、实验板: ●开关K7用于防止稳压电源开机或关机时电压上冲导致末级功放管损坏,所以稳压电源开 机或关机前,开关K7必须置于关闭(向下); ●短路开关置于K1、K3、K6、K9、K10,否则滤波器失谐,影响T3与51Ω负载的匹配状 态,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2、电源: ●为保证T3管子安全,电源电压最高不超过+15V,实验时设置为+14.5V~+15V。 实验内容与步骤 4)用信号源及示波器测功放输出功率及功率增益 (1)适当改变信号幅度(200~300mV左右),使51Ω负载上得到额定功率200mW。(2)在测试点P2观察电流脉冲,宽度应为周期的1/3左右。 (3)从输入输出信号幅度求得功放的(转换)功率增益。 (4)比较滤波器输入输出幅度,估计滤波器插入衰减。 5)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电流电压波形 (1)比较功放末级发射极电流脉冲波形和负载上基波电压波形的相位。 (2)比较功放第二级发射极电流脉冲波形与集电极电压基波波形的相位,并分别画出波形。6)高频功放效率(主要是末级)的调试与测量 (1)用示波器观看第二级发射极电阻电流脉冲宽度。 (2)用示波器在第三级功放发射极电阻上观看其电流脉冲波形。 8)功放线性观察 (1) 调幅波通过功率放大器 将中心频率为10MHz、调制度为60%的调幅信号电压加到功放输入端,适当调整输入信号幅度(200mV),使51Ω负载上输出调幅波峰值功率不超过功放额定功率200mW,用双踪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章习题答案

习题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应对它提出哪些主要要求 答: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放大高频信号或高频已调波信号,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输出功率。要求具有高效率和高功率输出。 为什么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要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若回路失谐将产生什么结果若采用纯电阻负载又将产生什么结果 答:因为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电流i c为电流脉冲,负载必须具有滤波功能,否则不能获得正弦波输出。若回路失谐集电极管耗增大,功率管有损坏的危险。若采用纯电阻负载则没有连续的正弦波输出。 高频功放的欠压、临界和过压状态是如何区分的各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集电极是否进入饱和区来区分,当集电极最大点电流在临界线右方时高频功放工作于欠压状态,在临界线上时高频功放工作临界状态,在临界线左方时高频功放工作于过压状态。 欠压状态的功率和效率都比较低,集电极耗散功率也较大,输出电压随负载阻抗变化而变化,较少使用,但基极调幅时要使用欠压状态。 临界状态输出功率大,管子损耗小,放大器的效率也较高。 过压状态下,负载阻抗变化时,输出电压比较平稳且幅值较大,在弱过压时,效率可达最高,但输出功率有所下降,发射机的中间级、集电极调幅级常采用过压状态。 分析下列各种功放的工作状态应如何选择 (1) 利用功放进行振幅调制时,当调制的音频信号加到基极或集电极时,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 (2) 利用功放放大振幅调制信号时,应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 (3) 利用功放放大等幅度信号时,应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 答:(1) 当调制的音频信号加到基极时,选择欠压状态;加到集电极时,选择过压状态。 (2) 放大振幅调制信号时,选择欠压状态。、 (3) 放大等幅度信号时,选择临界状态。 两个参数完全相同的谐振功放,输出功率P o分别为1W和,为了增大输出功率,将V CC提高。结果发现前者输出功率无明显加大,后者输出功率明显增大,试分析原因。若要增大前者的输出功率,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前者工作于欠压状态,故输出功率基本不随V CC变化;而后者工作于过压状态,输出功率随V CC明显变化。在欠压状态,要增大功放的输出功率,可以适当增大负载或增大输入信号。 一谐振功放,原工作于临界状态,后来发现P o明显下降,C反而增加,但V CC、U cm和u BEmax 均未改变(改为:V CC和u BEmax均未改变,而U cm基本不变(因为即使Ucm变化很小,工作状态也可能改变,如果Ucm不变,则Uce不变,故工作状态不应改变)),问此时功放工作于什么状态导通角增大还是减小并分析性能变化的原因。 答:工作于过压状态(由于Ucm基本不变,故功率减小时,只可能负载增大,此时导通角不变);导通角不变 某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f =520MHz,输出功率P o=60W,V CC=。(1) 当C=60%时,试计算管耗P C和平均分量 I的值;(2) 若保持P o不变,将C提高到80%,试问管耗P C减小多 c0 少 解:(1) 当C=60%时,

哈工大高频电路课设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105102 班 姓名:苏新 学号: 1111900211 日期:2013 年11 月9 日

一设计要求 1.1 设计内容 1.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 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调制频率500Hz~10kHz。 2.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 本课题的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与调试。 任务:AM调幅接收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中频频率465KHz,输出功率0.25W,负载电阻8Ω,灵敏度1mV。 1.2 设计要求 必做任务(针对每个系统): 1.针对每个系统给出系统设计的详细功能框图。 2.按照任务技术指标和要求及系统功能框图,给出详细的参数计算及方案论证、器件选择的计算 过程。 3.给出详细的电路原理图,标出电路模块的输入输出,给出详细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 选作任务(针对每个系统):这部分完成有额外的加分 4.对整个电路进行ADS等计算机软件仿真,给出功能节点及系统的输入输出仿真波形及分析。 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2.1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系统设计 系统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系统设计框图

2.2工作原理及说明 图2-1中,各组成部分的的作用如下: 正弦震荡器:产生频率为MHz 的载波信号。 缓冲级:将正弦振荡器与调制电路隔离,减小调制级对正弦振荡器的影响。 低频放大级:将话筒信号电压放大到调制级所需的调制电压。 调幅级:将话音信号调制到载波上,产生已调波。 功放及天线:对前级送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将已调高频载波电流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到空间。 现在结合题目所给性能指标进行分析: 载波频率535-1605KHz ,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 :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频率f 为535 KHz 到1605KHz ,当震荡波形不稳定时,最大波动频率f ?与频率f 之比的数量级小于10-3 。 输出负载51Ω :输出部分,即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负载为51Ω。 总的输出功率50mW :即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结合计算公式1cm c m P U I =?可进行分析,实现指标。 调幅指数30%~80% :设A 为调幅波形的峰峰值,B 为谷谷值,则由调幅指数计算公式有 100%a A B m A B -= ?+。在振幅调制电路中可通过更改调制信号振幅实现此指标。 调制频率500Hz~10kHz :调制信号频率,由输入信号的频率来决定。 2.3各部分的具体设计及分析 2. 3.1正弦波振荡器及缓冲电路 正弦波振荡器是用来产0.535~1.605MHz 左右的高频振荡载波信号,由于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主振级决定,因此要求主振级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振荡功率,其输出波形失真较小。为此,这里我采用西勒振荡电路,可以满足要求,为了减少后级对主振级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的影响,采用缓冲级。缓冲电路采用射极跟随器,特点为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因而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小而且带负载能力强。用它连接两电路,可以减少电路间直接相连所带来的影响,起到缓冲作用。振荡器与缓冲级联调时会出现缓冲级输出电压明显减小或波形失真的情况,可通过增大缓冲级的射极电阻 来提高缓冲输入级输入阻抗,也可通过减小,即减小主振级与缓冲级的耦合来实现, 同时负载也会对缓冲的输出波形也有很大影响。电路图如图2-2所示。如图西勒振荡器电路三极 管工作在放大区。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结构。 2.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调试方法。 3.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各项技术参数(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矩形系数)的测试方法。 4.熟练掌握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仿真而了解到电路的一些特性以及各电路原件的作用 二、实验仿真 利用实验室计算机或者自己计算机上安装的Multisim9(10)软件,参照实验电路图,进行仿真 仿真电路图如下:

六、数据处理

()f MHz 7 8 9 9.7 9.8 9.9 10 10.1 10.2 10.3 ()i u mV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 o u mV 19 28 55 120 128 138 143 150 140 130 (/) u o i A u u 1.27 1.87 3.67 8.00 8.53 9.20 9.53 10.00 9.33 8.67 ()f MHz 10.4 10.5 10.6 10.7 11 12 13 14 15 16 ()i u mV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 o u mV 120 100 90 80 64 39 28 24 20 18 (/) u o i A u u 8.00 6.67 6.00 5.33 4.27 2.60 1.87 1.60 1.33 1.20 78910111213141516 25 50 75 100 125 1 50 f(MHz) 二、实验仿真 利用实验室计算机或者自己计算机上安装的Multisim9(10)软件,参照实验电路图,进行仿真 仿真电路图如下:

高频功率放大器

1.原理说明 利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功率放大器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它是无线电发射机中的重要组成部件。根据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可以分为甲类、乙类、丙类等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愈小放大器的效率η愈高。如甲类功放的θ=180o ,效率η最高也只能达50%,而丙类功放的θ<90o ,效率η可达到80%。甲类功率放大器适合作为中间级或输出功率较小的末级功率放大器。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作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 高频功率放大器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 1.1高频功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1.1.1 功率关系: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原理是利用输入到基极的信号来控制集电极的直流电源所供给的直流功率O P ,使之一部分转变为交流信号功率1P 输出去,一部分功率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集电极上,成为集电极耗散功率C P 。 根据能量守衡定理:1o C P P P =+ 直流功率: 输出交流功率:221111 1222 c c c c L L U P U I I R R = ?== C U -----回路两端的基频电压 c1I ----- 基频电流 L R ----回路的负载阻抗。 1.1.2 放大器的集电极效率 1 101 122 c c o CC c U I P P U I ηξγ?===? 其中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1c c L CC CC U I R U U ξ= = 0o c CC P I U =?

第2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答案

第2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2.1为什么低频功率放大器不能工作于丙类,而高频功率放大器则可工作于丙类? 答:两种放大器最根本的不同点是: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低,但相对频带宽度却很宽,因而只能采用无调谐负载,工作状态只能限于甲类、甲乙类至乙类(限于推挽电路),以免信号严重失真;而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高,但相对频带宽度窄,因而可以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可以在丙类工作状态,由选频网络滤波,避免了输出信号的失真。 2.2丙类放大器为什么一定要用调谐回路作为集电极负载?回路为什么一定要调到谐振状态?回路失谐将产生什么结果? 答:选用调谐回路作为集电极负载的原因是为了消除输出信号的失真。只有在谐振时,调谐回路才能有效地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只让有用信号频率输出。此时,集电极电流脉冲只在集电极瞬时电压最低区间流通,因而电流脉冲最小,平均电流co I 也最小。若回路失谐,则集电极电流脉冲移至集电极瞬时电压较高的区间流通,因而电流脉冲变大,co I 上升,同时,输出功率下降,集电极耗散功率将急剧增加,以致烧损放大管。因此,回路失谐必须绝对避免。 2.3提高高频放大器的效率与功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1)使放大器工作于丙类,并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 (2)适当选取电流导通角c θ。 2.9晶体管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200p R =Ω,90mA co I =,30V C E =,90c θ=?。试求o P 与η。 解:查课本后附录得:11()(90) 1.57c g g θ=?= m11()90 1.57141.3(mA)c co c I I g θ==?= ∴232111 (141.310)200 1.997(W)=2W 22 o cm p P I R -==???≈ 3 309010 2.7(W ) D C c o P E I -==??= ∴2 100%74.1%2.7 o D P P η== ?≈ 2.10已知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导通角c θ分别为180?、90?和60?时,都工作在临界状态,且三种情况下的C E 、max c I 也都相同。试计算三种情况下效率η的比值和输出功率o P 的比值。 解:(1)22221max 1max 1max 00()()22()2() cm p c c p c p o c D C co C c c C c I R I R I R P P E I E I E αθαθηαθαθ====? ∵C E 、max c I 、p R 相同,因此有 222 2 22111123000 (180)(90)(60)0.50.50.391::::::1:1.567:1.4031:1.57:1.40 (180)(90)(60)0.50.3190.218 αααηηηααα???= ==≈??? (2)22 21max 111()22 o cm p c p c P I R I R αθ== ∴222222 123111::(180):(90):(60)0.5:0.5:0.3911:1:0.61o o o P P P ααα=???=≈

实验七 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

实验七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计算和设计过程; 2. 了解电源电压与集电极负载对功率放大器功率和效率的影响。 二、预习要求: 1. 复习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特点; 2. 分析图7-7所示的实验电路,说明各元件的作用。 三、实验电路说明: 本实验电路如图7-7所示。 图7-7 本电路由两级组成:Q1等构成前级推动放大,Q2为负偏压丙类功率放大器,R4、R5提供基极偏压(自给偏压电路),L1为输入耦合电路,主要作用是使谐振功放的晶体三极管的输入阻抗与前级电路的输出阻抗相匹配。L2为输出耦合回路,使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的最佳负载电阻与实际负载电阻相匹配。R14为负载电阻。 四、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2. 万用表 3. 实验箱及丙类功率放大模块 4.高频信号发生器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将开关拨到接通R14的位置,万用表选直流毫安的适当档位,红表笔接P2,黑表笔 接P3; 2. 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调整W使电流表的指示最小(时刻注意监控电流不要过 大,否则损坏晶体三极管); 3. 将示波器接在TP1和地之间,在输入端P1接入8MHz幅度约为500mV的高频正弦信 号,缓慢增大高频信号的幅度,直到示波器出现波形。这时调节L1、L2,同时通过示波器及万用表的指针来判断集电极回路是否谐振,即示波器的波形为最大值,电流表的指示I0为最小值时集电极回路处于谐振状态。用示波器监测此时波形应不失真。 4. 根据实际情况选两个合适的输入信号幅值,分别测量各工作电压和峰值电压及电流,并根据测得的数据分别计算: 1)电源给出的总功率; 2)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 3)三极管的损耗功率; 4)放大器的效率。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测量的数值,写出下列各项的计算结果: 1)电源给出的总功率; 2)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 3)三极管的损耗功率; 4)放大器的效率。 2. 说明电源电压、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的关系。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及答案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单级单调谐振放大器中,谐振时的电压增益 Kvo=
有载 QL=

通频带 BW0.7=
,矩形系数 K0.1 为

2. n 级同步单调谐振放大器级联时,n 越大,则总增益越 ,通频带越 ,选择性
越。
3. 工作在临界耦合状态的双调谐放大器和工作在临界偏调的双参差放大器的通频带
和矩形系数是相同的,和单级单调谐放大器相比,其通频带是其
倍,矩形系数则从 减小到 。
4. 为 了 提 高 谐 振 放 大 器 的 稳 定 性 , 一 是 从 晶 体 管 本 身 想 办 法 , 即 选
Cb’c
的晶体管;二是从电路上设法消除晶体管的反向作用,具体采

法和
法。
5. 单 级 单 调 谐 放 大 器 的 谐 振 电 压 增 益 Kvo=
QL=
,通频带 BW0.7=

,有载
6. 晶 体 管 在 高 频 线 性 运 用 时 , 常 采 用 两 种 等 效 电 路 分 析 , 一 种 是
,另一种是
。前者的优缺点是

7. 晶体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和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都是线性放大器,它们的区别是

8. 为 了 提 高 谐振 放 大 器的稳 定 性 , 在电 路 中 可以采 用
法和
法,消除或削弱晶体管的内部反馈作用。
9. 晶 体 管 的 Y 参 数 等 效 电 路 中 , Yre 的 定 义 是
,称为
,它的意义是表示

控制作用。
10. 晶体管的 Y 参数等效电路,共有 4 个参数,Y 参数的优点是便于测量。其中 Yfe 的






11.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与低频小信号放大器都是
放大器,结构上
的区别是前者包含有后者没有的,具有带通特性的

12. 对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要求是
高、
好。
13. 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又称为____________功率放大器,常在广播发射系统中用作
____________级。
14. 按照通角θC 来分类,θC=180 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称为_____类功放; C <90 的
高频功率放大器称为_____类功放。

哈工大高频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结题) 题目:中波电台发射和接收系统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XXX 学号11305201XX 授课教师赵雅琴 日期2015-05-24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一、仿真软件介绍 (1) 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 2.1 设计要求 (1) 2.2 系统框图 (1) 2.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 (2) 2.3.1 主振荡器设计与仿真 (2) 2.3.2 缓冲级的设计与仿真 (3) 2.3.3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5) 2.3.4 振幅调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6) 2.3.5 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仿真 (8) 2.3.6 联合仿真 (9) 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 3.1 设计要求 (10) 3.2 系统框图 (11) 3.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 (11) 3.3.1 混频电路设计与仿真 (11) 3.3.2 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13) 3.3.3 二极管包络检波的设计与仿真 (14) 3.3.4 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器 (16) 四、总结与心得体会 (17) 五、参考资料 (17)

一、仿真软件介绍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 2.1 设计要求 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也可以选择其他元器件来替代),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 3DG6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 3DG12 集成模拟乘法器 XCC,MC1496 高频磁环 NXO-100 运算放大器μA74l 集成振荡电路 E16483 2.2 系统框图 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器、缓冲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振幅调制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主振器里比较稳定的是西勒振荡器,再在后面接一个射极跟随器来减小级间影响。 图1:发射机设计框图

高频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2017年11月20日

实验项目列表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 学院(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 1502 ______ 姓 名: 凌浩洋 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 201583130 ______ 组: ______ __^_ 实验时间: 2017.10.10 实验室: 创新园大厦C224 _________ 实验台: 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实验名称调频接收机模块设计实验 一总体要求: 1设计任务: (1)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电子元器件材料、工装焊接工具、测量调试仪器等,在考虑联 调和可联调的基础上,独立设计、搭建、调测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晶体振荡器(本地振 荡器)、晶体管混频器、中频信号放大器和正交鉴频器(包括低频放大和滤波)五个功 能模块,使之满足各自的指标要求。 (2) 将五个模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调频接收机,完成整机性能调测,达到预定的指标 要求。 (3) 调频接收机安装在测试架上,连接测试架上的辅助资源(基带处理单元、电源管 理单元),接受实验室自制发射台发射的各种调频信号,进一步检测整机和分模块性能< 调频接收机机框图及鉴频前的前端系统的增益分配如图 1所示 25dR 图1调频接收机组成框图 2设计要求 (1) 电源电压 VCC=12V VEE=-8V (2) 接收频率 1 6MHz 左右。 (3) 本振频率九肯14MHz 左右(为了与相邻试验台频率错开,以避免互相之间的干 扰,可考虑采用14MHZ 付近的多个频点中的一个频率值)。 16.455MHz 1,|ir H 2MHz 左右 鉴频 1 .VOL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