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产业布局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顺县产业布局规划
(2005-2020年)
泰顺县发展和改革局
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二OO五年八月
目录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外部条件1
(一)发展现状1
(二)环境机遇3
二、产业布局总体思路4
(一)指导思想4
(二)规划原则5
(三)总体目标6
(四)阶段目标7
三、三次产业布局总体框架8
(一)培育一个综合中心8
(二)推进两条产业发展轴8
(三)构筑三大特色产业区9
四、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12
(一)发展方向和布局要求12
(二)主要行业发展与布局12
五、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15
(一)发展方向和布局要求15
(二)主要行业发展与布局15
六、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18
(一)发展方向和布局要求18
(二)主要行业发展与布局18
七、产业布局规划保障措施21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宏观调控21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22 (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快产业发展22
(四)加快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23 附图:泰顺县产业布局总体框架示意图
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泰顺县实现经济快速起飞、建设总体小康,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顺应经济起飞阶段产业发展和合理布局规律,立足泰顺资源区位条件,为更好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特编制《泰顺县产业布局规划》。本次规划确定了泰顺县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原则,并着重对主要产业发展和布局进行了初步规划,力求加快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进程,谋求资源产业效益最大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近期2010年,展望2020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外部条件
(一)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县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实力稳步增强,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75亿元,年均增长10.1%,人均5115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49元。从产业发展深层次看,主要呈现以下两大新的格局。
一方面,从产业结构看,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01-2004年间,分别年均增长12.0%、11.8%,分别比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1.9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增加值分别达到6.13亿元、8.68亿元,工业经济增长尤为显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3%,达到3.6亿元,明显高出“十五”预期目标,第一产业发展缓慢,增加值年均增长2.7%,达到2.95亿元,未实现“十五”预期目标,农业总产值基本保持稳定,仅达到3.8亿元。另一方面,从空间分布看,沿52、58
省道的部分乡镇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空间分布呈“东南强、西北弱”和沿交通干道集中的特点,仕阳、三魁、雅阳、彭溪、龟湖、南院等东南部乡镇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县65%以上,沿52、58省道乡镇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县72%以上,且空间集中趋势日趋明显。
“十五”时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仍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难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三农”问题较为严重。2004年,我县人均生产总值仅为5115元,仅相当于省、市平均水平的22.3%和27.8%,人均工业产值不到3000元,仅相当于省、市平均水平的 5.8%和6.7%,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我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749元,其中60%的乡镇低于2500元,农民增收渠道十分狭窄。
二是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亟待培育新增长点。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部分支柱产业已经面临资源瓶颈,产值扩张速度将逐步放慢,还没有出现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农业增长缓慢,支柱产业市场规模扩张不快;服务业主要满足县域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带动力强的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为滞后。
三是空间结构有待优化,亟待培育经济重镇。沿52、58省道已经成为全县经济、人口集聚中心,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但总体上仍然过于分散,各乡镇综合实力没有显著性差别,理论和实践证明,经济强镇和经济重镇是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亟待培育以经济重镇为中心的经济高地,带动辐射全县发展。
四是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我县公共财政实力薄弱,
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特别是骨干交通网络和城镇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发展环境改善,同时,体制机制不顺、人文素质较低等软环境也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内生经济增长能力较弱,综合环境也难以达到大规模引进外部资金、人才、技术要求,无法形成大发展格局。
(二)环境机遇
今后一、二十年,长三角处于人均GDP4000-10000美元阶段,将顺利实现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过渡,以上海为龙头的全球第六大城市群竞争力将更为强大。浙江省提出以环杭州湾地区为龙头,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形成“一域四核三带两翼”的空间发展架构,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速度将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温州市提出发展“活力温州”、建设“实力温州”、构建“和谐温州”,拉开城市框架,构建温州大都市区,市内各县(市、区)主动调整功能定位,明确发展重点,主动融入到温州城市经济圈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中。
今后一、二十年,我县仍然处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阶段,有望于2020年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分析国内外及区域环境,泰顺县有三大加快发展的机遇。
一是发展生态产业机遇期。人均GDP1000美元是生态产业发展的启动点,人均3000美元是生态产业发展的爆发式增长期,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性食品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消费主流,生态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绿色农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绿色农产
品出口前景看好,我县生态环境优良,具有多样化的小气候环境及丰富的生物资源,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发展面临更好机遇。
二是应接外部产业机遇期。“十一五”时期,温州市区及周边较发达的县(市)产业发展模式将加速转变,逐步实现从乡镇经济发展模式向城市经济模式转变,部分低附加值产业、产品将面临更大的转移压力,依托城市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成为主要调整方向之一。我县58省道改造将在“十一五”初期完工,纳入全省骨干交通网络的高速公路也将启动建设,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时空距离将大为缩小,有利于我县应接外部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但在国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县应接外部产业转移也面临较大挑战。
三是融入区域发展机遇期。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将成为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十一五”是全市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期和挑战期,鳌江流域以及内陆山区半山区面临较好的加快发展机遇期,利用周边县市加快发展契机,主动衔接周边地区发展,以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培育为重点,主动融入区域协作分工体系,更快更好地推动泰顺发展。
二、产业布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紧扣“一县四基地”建设战略目标,抓住58省道改建契机,树立空间梯度开发理念,集聚利用要素资源,推动中心城市及特色强镇优先发展,成为全县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产业经济的集聚地,适当开发周边优势特色资源,形成以重点城镇为中心的资源综合开发体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