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简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总第304期

2009·2(中)

教师素质的构成包括教师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其中道德素质,即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当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及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使教师的道德素质也受到一定冲击,造成教师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不同程度上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对新时期师德的内涵、特征及改进策略进行一番新的审视和探讨。

一、当代师德的时代特征

1.典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由于师德具有以身

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道德的形成,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激励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身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2.特殊性。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

造者,正所谓“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青少年,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学生心智和塑造学生人格之中,故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而且关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3.自律性。践行师德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意志,它建立

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具备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

4.政治性。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师道德规范。这要求教师必须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时刻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明确科学

的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5.发展性。科教兴国的关键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

根本还是教育。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新趋势,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钻研。

6.民主性。当代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平等互助、教学相

长,一方面,教师应潜心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这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求教师以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对学生要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二、当代师德的主要内容

1.乐于奉献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

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即赞颂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民族,敬业的人越多,敬业精神越强,这个时代进步就越快,这个民族就越兴旺。教育事业作为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其发展更需要教师们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2.以学生为本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

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严”和“慈”上。对学生不严格要求,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充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简议

王智海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师德的时代特征和现实困境,提出必须建立和完善培训、激励、监督和竞争的高校师德建设机制,并将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程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教风建设情况以及师德考核作为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培养良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高校;师德建设;对策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09)02-0065-02

教师发展

6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04期

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3.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要求。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使其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凡要求学生不能违反的,自己首先不能违反。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教书育人是师德的终极归宿。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要教好书,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相关内容。同时,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应是一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做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

三、当今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今社会受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广泛流行,学校的师德建设同样受到巨大冲击,一些急切近利的思想常常淹没了教师的理性精神,导致其理想情操的失落、实利物欲的上升、道德水准的下降。比如近年在高等院校中频繁出现的教学和研究上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浮躁现象;部分教师受到拜金主文思想的侵蚀,荒废教书育人的正业而到处谋求自己的私利,等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很满意”或“较满意”的仅为54.94%,在同一选项的认可度上,学术研究水平为53.53%,人格魅力为44.93%,敬业精神为62.31%,教书育人状况为51.84%。可见,目前高校教师师德水准距离大学生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重教学、科研成果而轻师德建设,未将师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去抓紧抓好。二是教师自身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部分教师重视学术进步,轻视师德成长。三是高校管理中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普通教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采纳,很多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不能提高、教学科研条件不能满足、实际困难不能解决、专业才能得不到发挥,因而不能安心教书育人。

四、以机制建设促高校师德建设

1.建立师德教育机制。高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制度和培训档案,将教师师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对新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实施岗前理论培训、推行中老年优秀教师结对帮扶的“导师制”、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环节等手段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等内容传授给他们,使之明确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提高角色转换的认识和自觉性。对在岗教师的培训,要强化业务考核的指标体系,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刻意进取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师德风范。

2.实施师德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等方法,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使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在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其物质待遇。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可以强烈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

3.引入教师管理的竞争机制。在教师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可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如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优秀人员吸收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挂牌授课、落选待岗等方法,使广大教师对工作保持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增强教师积极进取、德才兼备的自我完善能力。改进师德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离岗培训、自学进修的方式加以鞭策,限期整改仍不过关者坚决调离教师岗位,优化教师队伍。

4.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师德监督要注意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设立师德督导巡视组、建立师德监督网站、组建教学督导组,对教师师德加以示范和警戒,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严格自律,努力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同时,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多种形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监督评估活动,推动高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余瑾.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4-01-13.[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R].中发[2001]15号.

[3]王宝祥,余凤冈.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4]罗政,宋辉.高校教师师德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5).

[5]张高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教师师德散论[J].湖南大学学报,2002,(2).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责任编辑张永平

教师发展

66

2009·2(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