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抑制剂Ibrutinib的相关研究
是药三分毒!抗血癌“明星药”依鲁替尼也有致命“心血管毒性”
是药三分毒!抗血癌“明星药”也有致命“心血管毒性”Ibrutinib(伊布替尼)最初问世时,被人们亲昵地称为“上帝的礼物”。
它是全球第一款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不可逆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所需的BTK,彻底改变了血液癌症的治疗历史。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它能带来接近90%的缓解率。
从2013年首次获批至今,伊布替尼已斩获了美国FDA的七项适应症批准,包括套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等。
2017年,伊布替尼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商品名亿珂®。
一年后,它成为了17款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抗肿瘤药之一。
作为一种针对多种血癌的靶向疗法,伊布替尼提高了患者长期生存率,并被证明优于其他疗法。
然而,此前有研究发现患者在接受伊布替尼治疗期间或治疗后30天内,死亡率为7%,而接受化疗的患者的死亡率为1%。
该研究报告于2018年12月27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医学副教授、心脏病肿瘤学主任贾维德·莫斯利希(Javid Moslehi)博士,在研究报告的第八页指出了这一死亡率。
他是范德堡-英格拉姆癌症中心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该小组专注于研究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其他新疗法相关的毒性。
莫斯利希博士说:“7%的人死于一线治疗可不是一件好事。
”他和同事对此进行了后续研究,他们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维护的全球药物并发症数据库VigiBase,分析了与伊布替尼有关的死亡,并于9月23日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
该研究确定了几种与伊布替尼有关的心血管毒性,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事件、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障碍、缺血性中风和与高血压相关的器官损害。
新药研发的故事——依鲁替尼(Ibrutinib)
新药研发的故事——依鲁替尼(Ibrutinib)2013年11⽉13⽇,FDA加速批准Pharmacyclics公司Ibrutinib⽤于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是第⼀个被批准的BTK类药物。
BTK的故事回到1952年,美国的⼉科医⽣Dr Ogden Carr Bruton在⼉科杂志,⾸次报道⼀例8岁⼉童,患有严重且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后明确病因系体内缺乏Gamma球蛋⽩,疾病被命名为X连锁⽆丙种球蛋⽩⾎症(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XLA)。
对XLA的分⼦学⽔平的解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所进展。
1993年,英美科学家分别克隆出XLA的致病基因,⽽该基因编码⼀种全新的蛋⽩酪氨酸激酶。
为纪念Dr Bruton,该酪氨酸激酶并命名为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
在此之后科学家在XLA患者中发现了数百种不同的BTK基因的突变,导致下游BTK异常,引起B细胞缺乏最终导致XLA。
BTK属于Tec家族成员,是⼀种细胞质酪氨酸激酶,表达在B细胞和髓细胞中,在浆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不能检出。
BTK的重要功能在于参与BCR信号的转导,参与下游的NF-KB通路。
下图为例,1. 抗原与BCR结合,SRC家族成员(LYN)磷酸化ITAM结构域,给SYK提供结合位点;2.LYN磷酸化BCR共受体CD19中的酪氨酸残基,活化下游PI3K;3. PI3K通过PIP3-PH作⽤将BTK聚集在细胞膜处,BTK被激活;4. 活化的BTK激活下游通路,通过四种重要通路的产⽣的调节因⼦,参与B细胞的⽣存,增殖和分化。
2010-2011年,BTK与B系肿瘤的相关性最先在ABC-DLBCL和CLL中报道,⼀部分患者恶性B细胞中存在持续性BCR信号的活化,导致下游NF-KB和PI3K通路活化。
⽽当Knockdown这些BCR相关因⼦如IgM,CD79A和CD79B,SYK,PI3K,BTK等,淋巴瘤细胞会发⽣死亡。
20210205-BTK抑制剂的金标准(1)
• 2017年发表的关于Acalabrutinib和伊布替尼选择性的文章,使用的KINOMEscan系统评估化合 物与激酶潜在的非共价结合能力。
• 该系统集成了395种人体激酶. Acalabrutinib和伊布替尼浓度为1 μmol/L。
激酶活性抑制≥65%的激 酶比例
1.5%
8.9%
患者血药浓度: 伊布替尼 420 mg: Cmax 132ng/ml=0.300μM;
7.6
3.5
3.7
1.7
1.0
0.3
0.5
0.4
伊布替尼8年随访结果表明伊布替尼耐受性好,AE以1-2级为主,发生率 在治疗的第一年最高,大多数AE随着治疗的持续逐渐下降
最常见的AE是头痛(35%)和腹泻(26%), 主要为1/2级
Clin Cancer Res. 2020 Mar 24. pii: clincanres.2856.2019. doi: 10.1158/1078-0432. Furman. ASCO 2020. Abstr 8064.
临床关注的AE可能是BTKi类效应,并非伊布替尼独有
房颤
房颤与具有心脏保护调节作用的PI3K-Akt 通路相
关,BTK是调控PI3K-Akt 通路的分子之一
BTK抑制剂关注的不良事件
出血 感染
BTK在糖蛋白VI信号传导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TK抑制剂可阻断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导致出血
感染与免疫系统的多方面缺陷相关,对BTK的抑
Acalabrutinib和伊布替尼均为共价 BTKi,非共价的生化评估技术
不能充分体现化合物的激酶选择性
பைடு நூலகம்
Acalabrutinib 100 mg BID: Cmax 563ng/ml=1.209μM
依鲁替尼的合成
依鲁替尼(Ibrutinib)是一种口服的名为BTK抑 制剂的首创新药, 该药通过与靶蛋白BTK活性位点 半胱氨酸残基(Cys-481)选择性地共价结合, 不 可逆性地抑制BTK, 从而有效地阻止肿瘤从B细胞 迁移到适应于肿瘤生长环境的淋巴组织。之前用 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有硼替佐米和来那度 胺, 而依鲁替尼是获准用于治疗MCL的第三个药 品。
Mitsunobu反应是一个脱水缩合过程反应应在无水条 件下进行,另外用DEAD,DIAD做试剂时,前亲核试剂 NuH必须具有足够强的酸性(pKa<13),若pKa大于13则反 应不容易进行,并且反应产物往往需要通过仔细的色谱分 离操作才能与未反应的试剂、副产物等杂质完全分离。
mitsunobu反应是一个脱水缩合过程反应应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另外用deaddiad做试剂时前亲核试剂nuh必须具有足够强的酸性pka13若pka大于13则反应不容易进行并且反应产物往往需要通过仔细的色谱分离操作才能与未反应的试剂副产物等杂质完全分离
抗肿瘤新药依鲁替尼(Imbruvica,Ibrutinib)的合成
反应机理:
Ph3P CO2 Et N N EtO2C
+ Ph3 P CO2 Et N NEtO2C
H Nu
_ Nu
+ Ph3 P CO2 Et N N EtO2C H
R''
nucelophilic backside attack
R' H O
R'
Nu
R'
R''
R''
R''
R'
+
O PPh3
O Ph3P +
PCI-32765 (Ibrutinib)_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抑制剂_936563-96-1_Apexbio
特别声明
产品仅用于研究, 不针对患者销售,望谅解。 每个产品具体的储存和使用信息显示在产品说明书中。ApexBio 产品在推荐的条件下是稳定 的。产品会根据不同的推荐温度进行运输。许多产品短期运输是稳定的,运输温度不同于长 期储存的温度。我们确保我们的产品是在保持试剂质量的条件下运输的。收到产品后,按照 产品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储存。
PCI-32765,Ibrutinib,CRA-0327 65
2-[(2R)-2-methylpyrrolidin-2-yl]-1H-benzimidazole-4-carboxamide
C=CC(=O)N1CCCC(C1)N2C3=C(C(=N2)C4=CC=C(C=C4)OC5=CC=CC=C 5)C(=NC=N3)N
引用文献
1. Schroeder JT, Bieneman AP. "Activation of Human Basophils by A549 Lung Epithelial Cells Reveals a Novel IgE-Dependent Response Independent of Allergen." J Immunol. 2017 Aug 1;199(3):855-865. PMID:28652400 2. Kosowicz JG, Lee J, et al. "Drug modulators of B cell signaling pathways and Epstein-Barr virus lytic activation." J Virol. 2017 May 31. pii: JVI.00747-17. PMID:28566383 3.Lee DD, Muskaj I, et al. "Platelet proteins cause basophil histamine release through an immunoglobulin-dependent mechanism. Transfusion." 2017 May 4. PMID:28470742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任玮杰,岑丽芳,邹 毅*(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南京 211198)摘 要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是一种胞质酪氨酸激酶,参与B 细胞和粒细胞的活化,在B 细胞和Fcγ受体下游发挥作用。
临床前研究表明,抑制BTK 活性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等炎症免疫相关病症的潜在治疗方法。
本文总结了BTK 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对目前临床在研的BTK 抑制剂用于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BTK 抑制剂在非肿瘤适应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炎症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 R914;R59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0−5048(2024)01−0063−10doi :10.11665/j.issn.1000−5048.2023121103引用本文 任玮杰,岑丽芳,邹毅.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4,55(1):63 − 72.Cite this article as: REN Weijie, CEN Lifang, ZOU Yi. Research progress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s[J]. J China Pharm Univ , 2024, 55(1): 63 − 72.Research progress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sREN Weijie, CEN Lifang, ZOU Yi *School of Pharmac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Abstract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a cytoplasmic tyrosine kinas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B cells and granulocytes, operating downstream of B cell and Fcγ receptors, and is considered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treating autoimmune diseases. Preclin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hibition of BTK activity holds promis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s such as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allergie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BTK contributes to immune-related diseases and summarizes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BTK inhibitors for treating these conditions, aiming to offer novel insights into non-oncology applications for BTK inhibitors.Key words BTK; inflammatory immunity; autoimmune diseases; allergy; clinical research炎症免疫反应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免疫防御机制。
Bt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Bt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邓容;赵利枝【摘要】Btk在B细胞抗原受体信号通路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且在巨噬细胞中参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
因此,抑制Btk成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靶向位点。
本文着重介绍Btk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和已上市及临床研究中的小分子Bt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Btk is necessary in B-cell antigen receptor( BCR)signaling pathway and cytokine-induced signal pathway in the macrophages. Btk inhibition has emerged as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human B-cell malig-nancies and autoimmune disorder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Btk inhibitor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of Btk inhibitors already launched or in clinical trial.【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359-361,372)【关键词】Btk;B细胞;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作者】邓容;赵利枝【作者单位】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5;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Btk(Bruton's tyrosine kinase)即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Tec家族的成员。
1952年美国医生Ogden Bruton发现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并命名为Bruton综合症。
1993年de Weers等[1]发现并命名为Btk,在前B 淋巴细胞过渡为后期B细胞过程中,Btk为细胞分化和增值所必需基因,且在B 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浆细胞瘤中均有表达。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和细胞治疗诱发感染近年来,化疗、免疫调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固体器官移植的出现已彻底改变了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管理。
总的来说,这些干预措施可能导致这些人群发生感染风险的几率增加。
21 世纪初, BCR-ABL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已经证实了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后,治疗治疗恶性肿瘤和自身性免疫疾病的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逐渐在临床应用中呈指数样的增长。
此外,新型细胞疗法,如嵌合抗原受体(CAR)细胞在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这些生物和细胞治疗因为对于建立保护性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免疫相关分子和途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随之而来的感染相关。
在此,我们简要概述了某些生物和细胞疗法的背景下,有关感染敏感性指标升高的主要观察结果。
单克隆抗体相关的感染并发症单克隆抗体相关的感染并发症总结于表 1。
2001 年,在接受 TNF-α 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的患者中,报告了结核病,这个报告首次揭示了单克隆抗体和感染易感性之间的联系——通常是肺外(包括播散性结核病)。
TNF-α 抑制剂现在已被公认易感分枝杆菌,较少情况下感染特定的真菌(组织胞浆菌病),这与 TNF-α 在启动巨噬细胞内病原体清除中的关键作用一致。
与全人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 TNF-α 受体依那西普相比,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的感染风险更大,建议在开始抗TNF-α 治疗前筛查潜在结核。
自从 TNF-α 抑制剂抑制剂临床应用之后,其他细胞因子靶向单克隆抗体也逐渐进入临床使用,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感染风险有所不同。
例如,IL-1 相关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如 IL-1b 靶点抑制剂 canakinumab 和 IL-1 靶点抑制剂 anakinra,总体耐受良好。
在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下。
2023年BTK抑制剂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BTK抑制剂行业市场分析现状BTK(Bruto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靶向药物,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的恶性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
BTK抑制剂通过抑制BTK的活性,阻断信号传导通路,抑制恶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目前,BTK抑制剂行业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和现状:1.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认识的深入,BTK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捧。
全球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2. 技术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BTK抑制剂药物上市,但各家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仍然是市场竞争的关键。
例如,一些企业正在开发更具选择性和作用机制的BTK抑制剂,以增强其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3. 多个适应症的拓展:BTK抑制剂最初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BTK抑制剂还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4. 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BTK抑制剂药物上市,如伊布替尼(ibrutinib)、艾布替尼(acalabrutinib)和赛可替尼(zanuretinib)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以占据市场份额。
5. 市场前景广阔:由于BTK抑制剂的独特作用机制和广泛的适应症,该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预计在未来几年里,BTK抑制剂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并出现更多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新药物。
综上所述,BTK抑制剂是一类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型靶向药物。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免疫系统疾病认识的深入,BTK抑制剂行业市场将快速增长。
企业应重视技术创新,拓展适应症,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伊立替康结构式
伊立替康结构式1. 引言伊立替康(Ibrutinib)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本文将详细介绍伊立替康的结构式及其相关信息。
2. 伊立替康的化学结构伊立替康的化学名称为1-[(3R)-3-[4-amino-3-(4-phenoxyphenyl)-1H-pyrazolo[3,4-d]pyrimidin-1-yl]piperidin-1-yl]prop-2-en-1-one。
其分子式为C25H24N6O2,相对分子质量为440.50 g/mol。
伊立替康的结构中包含了一个吡唑并咪唑环和一个苯环,它们通过一个三氮杂环连接在一起。
此外,还存在一个带有氨基基团的吡哆啉环与苯环相连。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伊立替康具有靶向酪氨酸激酶的能力。
3. 伊立替康的作用机制伊立替康通过抑制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活性,从而阻断B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B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增殖中起到重要作用,而BTK是该通路中的关键分子。
因此,伊立替康的抑制作用可以阻止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达到治疗目的。
4. 伊立替康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伊立替康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特别是B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它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且相对安全的药物,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伊立替康还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其靶向作用使其在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征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伊立替康还具有较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组织分布特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加便利。
5. 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尽管伊立替康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伊立替康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问题。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信号通路与疾病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信号通路与疾病陈潇ꎬ龚国清(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研究室ꎬ江苏南京211198)摘要: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受体(BCR)信号传导的关键组分ꎬ并且作为体内B细胞增殖和细胞存活的重要调节剂起作用ꎮ本文综述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传导过程ꎬ包括主要的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与其他通路ꎮ布鲁顿酪氨酸激酶基因缺陷会引发免疫缺陷X连锁性丙种球蛋白血症(XLA)ꎬ而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依鲁替尼最近在患有各种B细胞恶性肿瘤的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肿瘤活性ꎬ在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动物模型中也观察到一定治疗作用ꎮ关键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ꎻB细胞受体ꎻ免疫缺陷X连锁性丙种球蛋白血症(XLA)ꎻ依鲁替尼ꎻB细胞恶性肿瘤ꎻ自身免疫疾病中图分类号:R967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0)03-0169-007doi:10.13506/j.cnki.jpr.2020.03.011Brutonᶄstyrosinekinase(BTK)signalingpathwayanddiseaseCHENXiaoꎬGONGGuoqing(DepartmentofPharmacologyꎬ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ꎬNanjing211198ꎬChina)Abstract:Brutonᶄstyrosinekinase(BTK)isakeycomponentofBcellreceptor(BCR)signalingandfunctionsasanimportantregulatorofcellproliferationandcellsurvivalinBcellsinvivo.ThepaperfocusonthesignalingprocessesofBTKꎬbothinBCRsignalingpathwayꎬwhichisthemajorsignalingpathwayꎬandtheothersignalingpathways.BTK-deficientgenewouldcauseimmunodeficiencyX-linkedgammaglobulinemia(XLA)ꎬwhileinhibitorsofBTKsuchasIbrutinibhaveveryrecentlyshownimpressiveanti-tumoractivityinclinicalstudiesinpatientswithvariousBcellmalignanciesꎬandprom ̄isingeffectsofBTKinhibitionwerealsoseeninexperimentalanimalmodelsforlupusandrheumatoidarthritis.Keywords:BTKꎻBCRꎻXLAꎻIbrutinibꎻBcellmalignanciesꎻAutoimmunedisease㊀㊀生化分析和体内基因靶向实验已经暗示酪氨酸激酶是B细胞发育和功能中细胞分化ꎬ增殖ꎬ存活和迁移的关键调节剂ꎮ其中一种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ꎬ在人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X连锁性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和小鼠的X连锁免疫缺陷(Xid)中发生突变ꎮXLA和Xid的特征在于分别在前B细胞阶段几乎完全阻止B细胞发育和成熟B细胞的分化缺陷[1-2]ꎮ自1993年鉴定BTK作为该疾病的缺陷基因以来ꎬ我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已经大大深入ꎮ在其发现后不久ꎬ证明了BTK在成熟B细胞中与B细胞受体(BCR)信号传导密切相关ꎮ除T细胞和NK细胞外ꎬBTK几乎在造血系统的所有细胞中表达ꎬ并且还参与B细胞中的许多其他信号传导途径ꎬ包括Toll样受体(TLR)和趋化因子和Fc受体信号传导ꎮ在BTK被成功鉴别后ꎬ很快BTK小分子抑制剂便被开发出来ꎬ并且在体外白血病细胞中显示出具有抗肿瘤活性[3]ꎮ2007年ꎬ一种不可逆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ꎬ代号PCI-32765)的发现[4]ꎬ是抑制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信号转导治疗的里程碑ꎮ依鲁替尼在2013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ꎬMC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5]ꎬ2015年ꎬ获得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批准ꎬ用于治疗有症状的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6]ꎮ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现已提供证据表明BTK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BCR信号传导之外的作用ꎬ例如B细胞中的趋化因子和TLR信号传导或骨髓微环境中破骨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肿瘤支持因子[7]ꎮ此外ꎬ小鼠中的各种研究证明了适当调节BTK活性的㊀作者简介:陈潇ꎬ女ꎬ研究方向:生化药理ꎬE-mail:chenxiao_cpu@163.com㊀通信作者:龚国清ꎬ男ꎬ博士研究生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生化药理ꎬTel:025-86185307ꎬE-mail:gonggq@hotmail.com至关重要性ꎮ例如ꎬB细胞中BTK的转基因过表达与自发生发中心(GC)形成ꎬ自身抗体产生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自身免疫病理学相关[8]ꎮ相反ꎬ在患有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的小鼠中或在患有SLE样疾病的小鼠中的依鲁替尼治疗降低了自身免疫症状[9-10]ꎮ在这篇综述中ꎬ我们讨论了BTK在BCR信号传导途径与其他信号通路中的功能ꎬ以及BTK缺陷对正常生理功能造成的影响与BTK抑制对疾病的治疗意义ꎮ1㊀BTK结构与BCR信号1.1㊀BTK的结构与活性调节㊀BTK是由65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ꎬ与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酪氨酸激酶(TEC)㊁诱导型T细胞激酶(ITK)㊁静息淋巴细胞激酶(RLK)和骨髓表达激酶(BMX)4个成员一起ꎬ属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的Tec家族ꎬ在整个进化过程中都非常保守ꎬ高度表达于造血细胞[11]ꎮBTK的结构域结构类似于SRC家族激酶的结构域结构ꎬ并且它包含SRC同源结构域(SH结构域)SH2和SH3ꎬ以及催化结构域ꎮ然而ꎬ与SRC家族激酶不同ꎬBTK具有氨基末端的pleckstrin同源(PH)结构域和富含脯氨酸的TEC同源(TH)结构域ꎬ其含有锌指基序ꎬ这对于最佳活性和稳定性是重要的[12]ꎮSRC家族激酶组成性地与膜结合ꎬ而BTK在细胞质中ꎬ并且仅会在其PH结构域与由PI3K产生的磷脂酰肌醇-3ꎬ4ꎬ5-三磷酸(PIP3)结合时短暂地募集到膜上[13]ꎮ在B细胞中ꎬBTK活化由PH结构域介导的质膜结合引发ꎬ其能够通过脾酪氨酸激酶(SYK)或SRC家族激酶如LYN在激酶结构域的残基Y551处磷酸化ꎮ这促进了BTK的催化活性ꎬ并导致其在SH3结构域中的位置Y223处的自身磷酸化[13-14]ꎮB细胞谱系中Y223F-BTK的转基因表达基本上校正了BTK缺陷Xid小鼠的表型[15]ꎬ证明了在体内前B细胞或B细胞中BTK功能不需要Y223F自磷酸化ꎮ因此ꎬSH3结构域ꎬ特别是SH3结构域Y223自身磷酸化位点的功能意义仍不清楚ꎬY223的磷酸化似乎不影响BTK活性[15]ꎮ在BCR刺激后ꎬ成熟B细胞中BTK水平增加ꎬ但所涉及的转录后机制十分复杂ꎬ并且至今为止仅有部分得到研究证实ꎮ包括microRNA-185(miR-185)调节BTK表达[16]ꎬBCR与Toll样受体(TLR)相互作用ꎬBTK通过涉及核因子-κB(NF-κB)的途径刺激其自身启动子的转录ꎬ启动蛋白酶体依赖性阳性自动调节反馈环[17-18]ꎮ1.2㊀BCR信号激活BTK㊀BCR复合物与二硫键连接的Igα-Igβ异二聚体非共价结合ꎮ在抗原与BCR结合后ꎬ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LYN磷酸化Igα和Igβ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ꎬ从而产生SYK的停靠位点[19]ꎮ同时ꎬLYN磷酸化BCR共受体CD19的细胞质尾部中的酪氨酸残基ꎬ这使得能够结合和激活PI3K和VAV[20]ꎮ除了CD19ꎬ用于PI3K的细胞质B细胞衔接子也可以募集PI3K并激活ꎮPI3K产生PIP3ꎬ其是用于激活下游途径的重要第二信使ꎮPI3K通过PIP3-PH结构域相互作用将BTK吸引至细胞膜ꎬ其允许SYK和LYN通过Y551的反式磷酸化完全激活BTK[21]ꎮBTK活化可以通过磷酸酶PTEN和含有SH2结构域的肌醇5ᶄ磷酸酶1(SHIP1)调节ꎬ其使PIP3去磷酸化从而抑制BTK膜结合ꎮ一旦SYK被激活ꎬ通过募集和磷酸化65kDa的含有SH2结构域的白细胞蛋白(SLP65)将信号传导至下游效应子ꎬ其作为各种信号分子的支架ꎬ包括SYK㊁BTK及其关键底物磷脂酶C-γ2(PLCγ2)[22]ꎮ1.3㊀BTK的下游信号传导㊀SLP65介导的BTK和PLCγ2的募集完成了所谓的微信号体的形成ꎬ其包括VAVꎬPI3KꎬBTKꎬSLP65和PLCγ2ꎮBTK主要负责Y753和Y759位置的PLCγ2磷酸化ꎬ这对PLCγ2的脂肪酶活性至关重要[23]ꎮ此外ꎬBTK不依赖于其激酶活性ꎬ可以募集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PIP5K)ꎬ从而刺激产生磷脂酰肌醇-4ꎬ5-二磷酸(PIP2)的正反馈环ꎬPIP2可作为PI3K和PLCγ2的底物[24]ꎮ被BTK活化后ꎬPLCγ2切割PIP2以产生两个第二信使ꎬ肌醇三磷酸(iIP3)和二酰基甘油(DAG)ꎬ其激活分叉和部分重叠的信号传导途径[25]ꎮDAG介导蛋白激酶C(PKC)β的激活ꎬ其诱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和ERK2的RAS信号传导依赖性磷酸化ꎮ与ERK1和ERK2不同ꎬ其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如p38ꎬ可由PLCγ2诱导ꎬ无须通过RAS进行中间信号传导[26]ꎮ重要的是ꎬPKCβ还通过支架复合物激活NF-κB途径ꎬ该支架复合物包括含有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的蛋白11(CARD11)ꎬBCL10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蛋白1(MALT1)[27]ꎮ1.4㊀BTK在pre-BCR信号传导中的作用㊀由于人类pre-BCR结合后形成由酪氨酸磷酸化的LYN㊁SYK㊁SLP65㊁PI3K㊁BTK㊁VAV和PLCγ2组成的筏相关Ca2+信号传导模块ꎬ所以可以假设由pre-BCR和BCR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相似的[28]ꎮ在小鼠中ꎬ在pre-BCR信号在功能上与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信号传导途径相互作用ꎬ除了Janus激酶3(JAK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信号传导之外ꎬ它还激活SRC家族激酶和ERK途径ꎮIL-7R和pre-BCR信号传导协同诱导前B细胞的增殖[29]ꎮ缺乏关键的pre-BCR分子的小鼠ꎬ例如SYK㊁SLP65㊁BTK和PLCγ2ꎬ仅在前B细胞阶段显示出一些发育阻滞ꎮSLP65缺陷的白血病前B细胞在细胞表面表达高水平的pre-BCRꎬ但这不可能有助于它们在体内的强增殖能力ꎬ因为SLC的转基因过表达不诱导或增加白血病的发展[30]ꎮ在正常的前B细胞中ꎬSLP65通过直接抑制JAK3-STAT5信号传导途径下调IL-7介导的前B细胞增殖和存活[31]ꎮBtk缺陷型小鼠不会发生前B细胞白血病ꎬ然而ꎬ与其激酶活性无关ꎬBTK确实与SLP65合作调节IL-7介导的前B细胞增殖和存活ꎬ这表明BTK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剂起作用[32]ꎮ2㊀BTK在其他信号通路中的作用2.1㊀BTK与趋化因子受体信号传导㊀生化分析和体外黏附和迁移测定已经确定BTK参与趋化因子受体途径ꎬ其对于B细胞运输ꎬ组织归巢和体内平衡是必需的ꎮBTK是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5的关键信号传导因子[33]ꎮ由骨髓和生发中心的基质细胞高度表达的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诱导BTK活化ꎬ最可能是通过BTK和CXCR4连接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亚基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ꎮGα和Gβγ亚基都可以直接结合BTK的PH结构域和相邻的TH结构域ꎮ因为在缺乏LYN或SYK的B细胞中发现CXCL12控制的迁移减少ꎬ所以可以推测这些激酶在CXCR4连接后激活BTK[34]ꎮ在SYK抑制剂的存在下ꎬ在Y551诱导CXCL12诱导BTK磷酸化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点ꎮ在体外实验中ꎬ依鲁替尼可以抑制MCL和CLL细胞中CXCL12诱导和CXCL13诱导的PLCγ2㊁ERK1㊁ERK2㊁JNK和AKT的磷酸化ꎬ以及细胞黏附和迁移ꎬ这与BTK在趋化因子受体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一致[35]ꎮBTK在体内趋化因子信号传导中的作用首先通过小鼠中BTK缺陷型B细胞的过继转移实验证明ꎬ其显示B细胞归巢至淋巴结特别受影响[34]ꎮ2.2㊀BTK和TLR信号通路㊀BTK在TLR信号中的作用首先通过发现BTK缺陷型B细胞的增殖响应于TLR4配体细菌脂多糖(LPS)而降低ꎮTLR信号传导诱导下游转录因子NF-κBꎬ激活蛋白1(AP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其在B细胞中导致活化标志物的上调㊁增殖㊁抗体分泌㊁类别转换重组和产生促炎细胞因子ꎮBTK可与大多数TLR的细胞质Toll/IL-1受体(TIR)结构域以及下游衔接子MyD88ꎬTRIF和MyD88衔接子样蛋白(MAL)和IL-1R相关激酶1(IRAK1)直接相互作用[36]ꎮTLR9和BCR刺激可以协同诱导IL-6的产生ꎬ因此BTK是自噬体样区室中TLR9和BCR共定位所必需的ꎮ由于BCR信号传导在细胞表面开始并且当其传递至细胞内区室时继续激活MAPKꎬ可以推测TLR和BCR信号传导通过BTK互连[37]ꎮ3㊀BTK缺陷病3.1㊀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㊀XLA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s)的遗传形式之一ꎮ它是由BTK基因突变引起的ꎬ导致骨髓内B细胞的发育和成熟缺陷ꎬ外周血中成熟B细胞显著减少或完全缺失ꎮXLA患者中的前B细胞体积小ꎬ与BTK在诱导或其增殖中的基本功能一致[38-39]ꎮ由于缺乏成熟的B细胞ꎬXLA患者血清中所有主要免疫球蛋白(Ig)的水平显著降低ꎬ因此会遭受严重和慢性细菌感染ꎮXLA患者在其循环中具有<1%的正常B细胞数量ꎬ导致明显缺乏浆细胞ꎬ因此外周血中所有亚类的Igs水平非常低[40]ꎮMirsafian等[41]利用深度高通量RNA测序(RNA-Seq)方法ꎬ发现BTK突变可能导致先天免疫系统的失调ꎬ并增加XLA患者单核细胞中细胞凋亡的易感性ꎮ通过分析该疾病的雌性携带者中循环B细胞的X染色体失活状态ꎬ显示XLA的发育缺陷是B细胞谱系固有的ꎮ载体表现出突变体BTK基因对X染色体的单侧失活ꎬ表明在活性X染色体上具有缺陷BTK等位基因的B谱系细胞具有选择性缺陷ꎮ因此ꎬXLA的女性携带者是健康的并且没有表现出免疫异常[42-43]ꎮ在母体给予的Ig消失后ꎬ男孩患者通常在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中出现严重或复发的包囊细菌感染ꎬ主要是中耳炎㊁鼻窦炎和肺炎ꎬ少部分会患脑膜炎[44-45]ꎮ病毒感染通常不会引起XLA的异常问题ꎬ因为T细胞和NK细胞功能正常ꎮXLA患者终生且完全依赖抗生素和静脉或皮下Ig替代疗法[46]ꎮ3.2㊀小鼠的X连锁免疫缺陷(Xid)㊀Xid表型的CBA/N小鼠的免疫缺陷是由单个保守蛋白酪氨酸激酶BTK结构改变引起的遗传疾病ꎬ其特征是骨髓中B细胞发育前的部分阻断ꎬ外周成熟B细胞数量的中度减少ꎬ淋巴器官IgM和IgG3的循环抗体滴度低[47]ꎮ与XLA相反ꎬ表达R28C-BTK突变的Xid小鼠或在BTK基因中具有靶向破坏的小鼠仅表现出轻度B细胞病症ꎮ与野生型小鼠的B细胞相比ꎬBTK缺陷型小鼠中的外周B细胞具有明显的存活劣势[48-49]ꎮBTK缺陷型小鼠对T细胞非依赖性Ⅱ型抗原无反应ꎬ与野生型同窝小鼠相比ꎬ抗原特异性血清IgM和IgG3水平显著降低ꎬ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初级反应也受到损害[50]ꎮXid小鼠对PR8流感感染的免疫反应相对正常ꎮX-31流感病毒鼻内感染BTK缺陷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ꎬ发现二者病毒清除率相当ꎮ在流感感染后ꎬ野生型小鼠的肺中B-1细胞数量增加ꎬ而在幼稚BTK缺陷小鼠中ꎬ肺和胸膜腔中不存在B-1细胞ꎬ并且在流感感染后不诱导B-1细胞[51]ꎮBTK缺陷的Xid表型还可导致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降低ꎬ与WT对照相比ꎬ感染肺炎支原体的Xid小鼠显示出存活率增加和组织损伤减少ꎬ可能是因为它们未能产生破坏性抗原-抗体反应[52]ꎮ4㊀BTK抑制对疾病的治疗4.1㊀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WM)㊀WM以其发现者命名ꎬ是一种罕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ꎬ其特征是骨髓和其他器官中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恶性积聚ꎬ以及血清中单克隆IgM副蛋白的存在[53]ꎮWM是一种异质性疾病ꎬ可出现血细胞减少㊁淋巴结肿大㊁肝脾肿大㊁高粘血症㊁神经病变㊁冷球蛋白血症或淀粉样变性ꎮ尽管WM患者往往存活数年ꎬ甚至数十年ꎬ病情无法治愈ꎬ并且绝大多数患者的疾病过程表现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的症状性疾病复发[54]ꎮ在WM患者中ꎬMyD88中常见的L265P点突变导致MyD88的组成型活性形式ꎬ且BTK也具有诱导活性ꎬ尽管所涉及的机制仍不清楚ꎮ最近显示MyD88L265P与WM细胞中的磷酸化BTK结合ꎬ这表明BTK可能在这些细胞中的MyD88L265P中具有直接作用[55]ꎮ依鲁替尼治疗WM细胞可消除MyD88L265P-BTK相关性并降低NF-κB活化ꎮ在两种WM细胞系和原代WM细胞中ꎬ当IRAK1和IRAK4也被抑制时ꎬ依鲁替尼诱导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凋亡水平ꎮ因此ꎬ依鲁替尼治疗MyD88L265P突变WM细胞的功效可能完全依赖于NF-κB活化的消除[56]ꎮ4.2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㊀CLL的特征在于血液中非增殖性单克隆CD5+成熟B细胞的积累ꎮCLLB细胞通常具有低表面IgM表达并显示对BCR连接的无反应性反应ꎬ这表明慢性BCR内化和信号转导[57]ꎮ一些发现表明BTK信号传导基本上有助于CLL的启动或维持ꎮ在CLL小鼠模型中ꎬBTK缺乏使肿瘤形成消失ꎬ而转基因BTK过表达增加肿瘤发生率和总体死亡率[8]ꎮ体外用依鲁替尼治疗ꎬ可以减少CLL细胞的存活和增殖ꎬ消除了BCR刺激的AKT和ERK磷酸化ꎬ以及VCAM1介导的黏附和淋巴细胞胞质蛋白1(LCP1)的表达ꎬ是F肌动蛋白交联分子ꎬ对CXCL12介导的迁移至关重要[35]ꎮBTK的抑制干扰多种途径ꎬ这些途径对于CLL细胞存活ꎬ增殖和体内迁移可能是重要的ꎮBTK信号传导可能支持CLL细胞向淋巴结中的增殖中心迁移ꎬ因为体外伊布鲁尼治疗CLL细胞有效阻断CXCL12诱导的和CXCL13诱导的迁移ꎮ此外ꎬ当与B细胞激活因子(BAFF)㊁肿瘤坏死因子(TNF)㊁IL-6㊁IL-4和CD40L一起培养时ꎬ依鲁替尼处理的CLL细胞在体外显示出降低的活力ꎬ这表明BTK抑制可能抵消促存活因子在CLL微环境中的作用ꎮ当CLL细胞与护士细胞(NLCs)共培养时ꎬCLL细胞存活ꎬ增殖和CCL3和CCL4产生的减少也表明了破坏淋巴结微环境中共刺激反馈的可能性[58]ꎮ4.3㊀套细胞淋巴瘤(MCL)㊀MCL显著偏向的BCR谱表表明抗原刺激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ꎬ但所涉及的抗原是未知的ꎮ在有限的患者组中观察到LYN㊁SLP65㊁SYK和PKCβ的组成型磷酸化ꎬ提示BCR信号传导的促存活作用ꎮ此外ꎬ发现SYK基因和SYK蛋白过表达ꎬ并且MCL细胞显示NF-κB和AKT的组成性激活ꎬ这可能反映BCR或TLR信号的激活[59]ꎮBTK在MCL中显示出高表达ꎬ并且在未刺激的原代MCL细胞中观察到Y223处的BTK自身磷酸化增加ꎮ依鲁替尼治疗原代MCL细胞或细胞系导致活力降低ꎬ以及在BCR活化或响应CXCR4或CXCR5时黏连和迁移受损ꎮ接受间歇性或连续依鲁替尼治疗的MCL患者分别有复发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或单次淋巴细胞增多症[60]ꎮ4.4㊀多发性骨髓瘤㊀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来源于不再在其细胞表面表达BCR的浆细胞ꎮ为了存活和增殖ꎬ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似乎依赖于由增加的破骨细胞活性和骨重建产生的信号ꎮ骨髓基质细胞ꎬ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提供关键的激活和归巢信号ꎬ例如增殖诱导配体(A ̄PRIL)㊁IL-6和CXCL12[61]ꎮ在小鼠中ꎬBTK和TEC对于成骨细胞形成是必不可少的ꎬ其由NF-κB配体的受体活化剂(RANKL)诱导ꎮ与此观察结果一致ꎬ依鲁替尼阻断RANKL诱导的BTK和下游PLCγ2的磷酸化ꎬ并通过骨吸收活性测量体外抑制人破骨细胞功能ꎮ在来自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的破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中ꎬ依鲁替尼下调肿瘤支持因子的产生ꎬ包括CCL3㊁转化生长因子β㊁APRIL和CXCL12ꎮ依鲁替尼阻断了CXCL12诱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ꎬ并减少了由IL-6引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和存活[62]ꎮ依鲁替尼还抑制了多发性骨髓瘤样细胞在体外形成集落的潜力ꎬ可以想象这种药物也可能破坏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BTK信号传导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BTK抑制也可能阻断涉及疾病进展的其他途径ꎬ因为多发性骨髓瘤中的TLR信号传导可能增加疾病进展[63]ꎮ4.5㊀自身免疫性疾病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使人衰弱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ꎬ其特征在于在受影响的关节中循环自身抗体㊁滑膜炎症㊁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质破坏[64]ꎮ已经进行了几项研究以研究BTK抑制在动物模型中的自身免疫中的功效ꎮ依鲁替尼在人B细胞中选择性地阻断BCR信号传导ꎬ但不影响T细胞受体(TCR)信号传导ꎮChang等[65]通过对依鲁替尼在体内疾病模型中的作用研究了其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ꎮ依鲁替尼治疗在CIA模型和CAIA模型中降低了在该模型中起重要作用的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ꎬ包括滑膜和血清中IL-6㊁IL-1β㊁IL-17㊁TNF-α㊁KC和IFN-γ的水平ꎻ对关节滑膜炎㊁血管翳形成㊁软骨和骨破坏的有效抑制ꎬ并且观察到BCR介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和功能的显著抑制ꎮRN486是BTK的选择性可逆抑制剂[66]ꎬ在体外处理限制了人和鼠B细胞中CD69的上调以及向浆细胞的分化ꎮ它还限制了PBMC-B细胞共培养系统中体外IL-6和IL-2的产生ꎮ这表明BTK抑制也可以影响B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ꎬ尽管所涉及的途径仍有待阐明ꎮ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外ꎬ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中研究了BTK抑制剂的功效ꎮ在患有狼疮的MRL.lpr/lpr小鼠中ꎬ用依鲁替尼治疗限制了蛋白尿和血尿素氮水平的升高ꎬ说明肾功能障碍或损伤得到了保护ꎮ在该模型中ꎬ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对于疾病是必需的ꎬ并且在依鲁替尼治疗后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降低[9]ꎮ依鲁替尼在B6.Sle1/B6.Sle1.Sle3狼疮易感小鼠发病前给药ꎬ降低了其自身反应性IgG但不降低IgM的水平ꎬ小鼠脾脏大小和脾细胞数量显著降低ꎮ这是由于活化的B细胞㊁GCB细胞和血浆母细胞ꎬ间接限制了CD4+和CD8+T细胞的活化ꎬ且巨噬细胞ꎬ树突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未受影响ꎬ这表明依鲁替尼单独在B细胞中的作用足以抑制T细胞ꎮ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ꎬ处理的小鼠表现出肾损伤明显减少[10]ꎮRN486在NZBˑNZW狼疮小鼠疾病发作后ꎬ与未给药治疗的对照相比ꎬ停止了蛋白尿的进展并且降低了肾脏中IgM㊁IgG和C3以及巨噬细胞浸润的沉积ꎮRN486抑制了B细胞活化ꎬ并且dsDNA特异性IgG浆细胞的数量减少ꎬ导致抗dsDNA抗体的血清水平降低ꎬ而不影响总浆细胞数量[67]ꎮ以上数据表明ꎬ通过靶向不同病理途径抑制BTKꎬ可以抑制或预防不同自身免疫模型中的疾病症状ꎮ5 结论与展望在这篇综述中ꎬ我们概述了我们目前对BT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ꎬ以及BTK缺陷疾病与BTK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的相关疾病ꎮ近年来在确定BT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ꎬBTK参与不同的病理机制ꎬ现在看来很可能在很多情况下BTK抑制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是由B细胞上的各种受体和对微环境刺激的反应产生的信号的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ꎮ因此ꎬ对恶性肿瘤中基因组畸变背景下BTK信号传导的致癌作用的新见解对于优化BTK靶向治疗剂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哪些患者从哪种特定化合物中获益最多ꎮ高通量组合筛查策略应有助于确定可以优先用于临床研究的依鲁替尼组合ꎮ预期这种组合方案通过阻止对BTK抑制的抗性的发展和避免终身用抑制剂治疗而产生持久的反应ꎮ我们已经讨论了BTK在自身免疫病理学中的潜在意义ꎮ然而ꎬ目前尚不清楚BTK蛋白是否在各种外周血B细胞亚群中差异表达ꎬ或者在自身免疫的情况下其在B细胞中的表达或活性是否增加ꎮ来自自身免疫动物模型中BTK抑制的有希望的数据表明ꎬBTK的药理学调节可以为治疗B细胞分化中的自身免疫BTK信号传导和RA和SLE等自身免疫疾病提供有效的新治疗策略ꎮ参考文献:[1]㊀CONLEYMEꎬDOBBSAKꎬFARMERDMꎬetal.PrimaryBcellimmunodeficiencies:comparisonsandcontrasts[J].AnnuRevIm ̄munolꎬ2009(27):199-227.[2]TSUKADASꎬSAFFRANDCꎬRAWLINGSDJꎬetal.Deficientex ̄pressionofaBcellcytoplasmictyrosinekinaseinhuman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J].Cellꎬ1993ꎬ72(2):279-290.[3]MAHAJANSꎬGHOSHSꎬSUDBECKEAꎬetal.Rationaldesignandsynthesisofanovelanti-leukemicagenttargetingBrutonᶄstyrosinekinase(BTK)ꎬLFM-A13[alpha-cyano-beta-hydroxy-beta-methyl-N-(2ꎬ5-dibromophenyl)propenamide][J].JBiolChemꎬ1999ꎬ274(14):9587-9599.[4]PANZꎬSCHEERENSHꎬLISJꎬetal.Discoveryofselectiveirre ̄versibleinhibitorsforBrutonᶄstyrosinekinase[J].ChemMedChemꎬ2007ꎬ2(1):58-61.[5]FENGYꎬDUANWꎬCUXꎬetal.Brutonᶄstyrosinekinase(BTK)inhibitorsintreatingcancer:apatentreview(2010-2018)[J].Ex ̄pertOpinTherPatꎬ2019ꎬ29(4):217-241.[6]CASTILLOJJꎬPALOMBAMLꎬADVANIRꎬetal.Ibrutinibin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latestevidenceandclinicalexpe ̄rience[J].TherAdvHematolꎬ2016ꎬ7(4):179-186.[7]HENDRIKSRWꎬSARAVANANYꎬKILLP.TargetingBrutonᶄstyrosinekinaseinBcellmalignancies[J].NatRevCancerꎬ2014ꎬ14(4):219-232.[8]KILLPꎬDEBRUIJNMJꎬVANHULSTJAꎬetal.Brutonᶄstyrosinekinasemediatedsignalingenhancesleukemogenesisinamousemodelfor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J].AmJBloodReseꎬ2013ꎬ3(1):71-83.[9]HONIGBERGLAꎬSMITHAMꎬMINTSꎬetal.TheBrutontyrosinekinaseinhibitorPCI-32765blocksB-cellactivationandiseffica ̄ciousinmodelsofautoimmunediseaseandB-cellmalignancy[J].ProcNatlAcadSciUSAꎬ2010ꎬ107(29):13075-13080.[10]HUTCHESONJꎬVANARSAKꎬBASHMAKOVAꎬetal.ModulatingproximalcellsignalingbytargetingBtkameliorateshumoralautoim ̄munityandend-organdiseaseinmurinelupus[J].ArthritisResT ̄herꎬ2012ꎬ14(6):R243.[11]KHANWN.RegulationofBlymphocytedevelopmentandactivationbyBrutonᶄstyrosinekinase[J].ImmunolResꎬ2001ꎬ23(2-3):147-156. [12]BRADSHAWJM.TheSrcꎬSykꎬandTecfamilykinases:Distincttypesofmolecularswitches[J].CellSignalꎬ2010ꎬ22(8):1175-1184.[13]MOHAMEDAJꎬYULꎬBÄCKESJÖCMꎬetal.Brutonᶄstyrosinekinase(Btk):functionꎬregulationꎬandtransformationwithspecialemphasisonthePHdomain[J].ImmunolRevꎬ2009ꎬ228(1):58-73.[14]RAWLINGSDJꎬSCHARENBERGAMꎬPARKHꎬetal.ActivationofBTKbyaphosphorylationmechanisminitiatedbySRCfamilyki ̄nases[J].Scienceꎬ1996ꎬ271(5250):822-825.[15]MIDDENDORPSꎬDINGJANGMꎬMAASAꎬetal.FunctionofBru ̄tonᶄstyrosinekinaseduringBcelldevelopmentispartiallyinde ̄pendentofitscatalyticactivity[J].JImmunolꎬ2003ꎬ171(11):5988-5996.[16]BELVERLꎬDEYéBENESVGꎬRAMIROAR.MicroRNAspreventthegenerationofautoreactiveantibodies[J].Immunityꎬ2010ꎬ33(5):713-722.[17]DACUNHA-BANGCꎬNIEMANNCU.TargetingBrutonᶄsTyrosineKinaseAcrossB-CellMalignancies[J].Drugsꎬ2018ꎬ78(16):1653-1663.[18]RIPJꎬDEBRUIJNMJWꎬAPPELMANMKꎬetal.Toll-LikeRe ̄ceptorSignalingDrivesBtk-MediatedAutoimmuneDisease[J].FrontImmunolꎬ2019(10):95.[19]KIMMKꎬPANXQꎬHUANGZYꎬetal.FcγReceptorsDifferinTheirStructuralRequirementsforInteractionwiththeTyrosineKi ̄naseSykintheInitialStepsofSignalingforPhagocytosis[J].ClinImmunolꎬ2001ꎬ98(1):125-132.[20]SATTERTHWAITEABꎬCHEROUTREHꎬKHANWNꎬetal.BtkdosagedeterminessensitivitytoBcellantigenreceptorcross-linking[J].ProcNatlAcadSciUSAꎬ1997ꎬ94(24):13152-13157.[21]VALLAKꎬFLOWERSCRꎬKOFFJL.TargetingtheBcellreceptorpathwayinnon-Hodgkinlymphoma[J].ExpertOpinInvestigDrugsꎬ2018ꎬ27(6):513-522.[22]JONGSTRA-BILENJꎬPUIGCANOAꎬHASIJAMꎬetal.DualfunctionsofBrutonᶄstyrosinekinaseandTeckinaseduringFcgam ̄mareceptor-inducedsignalingandphagocytosis[J].JImmunolꎬ2008ꎬ181(1):288-298.[23]WEBERMꎬTREANORBꎬDEPOILDꎬetal.PhospholipaseC-gam ̄ma2andVavcooperatewithinsignalingmicroclusterstopropagateBcellspreadinginresponsetomembrane-boundantigen[J].JExpMedꎬ2008ꎬ205(4):853-868.[24]COPPOLINOMGꎬDIERCKMANRꎬLOIJENSJꎬetal.Inhibitionof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5-kinaseIalphaimpairslocalizedactinremodelingandsuppressesphagocytosis[J].JBiolChemꎬ2002ꎬ277(46):43849-43857.[25]KIMYJꎬSEKIYAFꎬPOULINBꎬetal.MechanismofB-cellreceptor-inducedphosphorylationandactivationofphospholipaseC-gamma2[J].MolCellBiolꎬ2004ꎬ24(22):9986-9999.[26]SPAARGARENMꎬBEULINGEAꎬRURUPMLꎬetal.TheBcellantigenreceptorcontrolsintegrinactivitythroughBtkandPLCgam ̄ma2[J].JExpMedꎬ2003ꎬ198(10):1539-1550.[27]QUCꎬLIUYꎬKUNKALLAKꎬetal.TrimericGprotein-CARMA1axislinkssmoothenedꎬthehedgehogreceptortransducerꎬtoNF-kappaBactivationin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J].Bloodꎬ2013ꎬ121(23):4718-4728.[28]GUOBꎬKATORMꎬGARCIA-LLORETMꎬetal.EngagementoftheHumanPre-BCellReceptorGeneratesaLipidRaft–De ̄pendentCalciumSignalingComplex[J].Immunityꎬ2000ꎬ13(2):243-253.[29]HENDRIKSRWꎬMIDDENDORPS.Thepre-BCRcheckpointasacell-autonomousproliferationswitch[J].TrendsImmunolꎬ2004ꎬ25(5):249-256.[30]KERSSEBOOMRꎬMIDDENDORPSꎬDINGJANGMꎬetal.BrutonᶄstyrosinekinasecooperateswiththeBcelllinkerproteinSLP-65asatumorsuppressorinPre-Bcells[J].JExpMedꎬ2003ꎬ198(1):91-98.[31]FLEMMINGAꎬBRUMMERTꎬRETHMꎬetal.TheadaptorproteinSLP-65actsasatumorsuppressorthatlimitspre-Bcellexpansion[J].NatImmunolꎬ2003ꎬ4(1):38-43.[32]YINSꎬGAMBERꎬSUNJꎬetal.AMurineModelofChronicLym ̄phocyticLeukemiaBasedonBCell-RestrictedExpressionofSf3b1MutationandAtmDeletion[J].CancerCellꎬ2019ꎬ35(2):283-296.[33]UMEZAWAYꎬAKIYAMAHꎬOKADAKꎬetal.Molecularmecha ̄nismsforenhancementof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inducedchemotaxisbyplateletendo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1(PE ̄CAM-1)[J].JBiolChemꎬ2017ꎬ292(48):19639-19655. [34]DEGORTERDJꎬBEULINGEAꎬKERSSEBOOMRꎬetal.BrutonᶄstyrosinekinaseandphospholipaseCgamma2mediatechemokine-controlledBcellmigrationandhoming[J].Immunityꎬ2007ꎬ26(1):93-104.[35]DEROOIJMFꎬKUILAꎬGEESTCRꎬetal.TheclinicallyactiveBTKinhibitorPCI-32765targetsB-cellreceptor-andchemokine-controlledadhesionandmigrationin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J].Bloodꎬ2012ꎬ119(11):2590-2594.[36]KELLYPNꎬROMERODLꎬYANGYꎬetal.Selectiveinterleukin-1receptor-associatedkinase4inhibitorsforthetreatmentofauto ̄immunedisordersandlymphoidmalignancy[J].JExpMedꎬ2015ꎬ212(13):2189-2201.[37]KENNYEFꎬQUINNSRꎬDOYLESLꎬetal.BrutonᶄsTyrosineKi ̄naseMediatestheSynergisticSignallingbetweenTLR9andtheBCellReceptorbyRegulatingCalciumandCalmodulin[J].PLoSOneꎬ2013ꎬ8(8):e74103.[38]CARRILLO-TAPIAEꎬGARCIA-GARCIAEꎬHERRERA-GONZALEZNEꎬetal.DelayeddiagnosisinX-linkedagamma ̄globulinemiaanditsrelationshiptotheoccurrenceofmutationsinBTKnon-kinasedomains[J].ExpertRevClinImmunolꎬ2018ꎬ14(1):83-93.[39]NOMURAKꎬKANEGANEHꎬKARASUYAMAHꎬetal.Geneticdefectinhuman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impedesamatura ̄tionalevolutionofpro-Bcellsintoalaterstageofpre-BcellsintheB-celldifferentiationpathway[J].Bloodꎬ2000ꎬ96(2):610-617.[40]VANZELMMCꎬPUMARMꎬSHUTTLEWORTHPꎬetal.FunctionalAntibodyResponsesFollowing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TP53Mutantpre-B-ALLinaPatientWithX-LinkedAgammaglobu ̄linemia[J].FrontImmunolꎬ2019(10):895.[41]MIRSAFIANHꎬRIPENAMꎬLEONGWMꎬetal.TranscriptomeprofilingofmonocytesfromXLApatientsrevealedtheinnateimmunefunctiondysregulationduetotheBTKgeneexpressionde ̄ficiency[J].SciRepꎬ2017ꎬ7(1):6836.[42]CONLEYMEꎬBROWNPꎬPICKARDARꎬetal.Expressionofthegenedefectin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J].NEnglJMedꎬ1986ꎬ315(9):564-567.[43]FEARONERꎬWINKELSTEINJAꎬCIVINCIꎬetal.Carrierdetec ̄tionin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byanalysisofX-chromosomeinactivation[J].NEnglJMedꎬ1987ꎬ316(8):427-431.[44]EL-SAYEDZAꎬABRAMOVAIꎬALDAVEJCꎬetal.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XLA):Phenotypeꎬdiagnosisꎬandtherapeuticchallengesaroundtheworld[J].WorldAllergyOrganJꎬ2019ꎬ12(3):100018.[45]WINKELSTEINJAꎬMARINOMCꎬLEDERMANHMꎬetal.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reportonaUnitedStatesregistryof201patients[J].Medicine(Baltimore)ꎬ2006ꎬ85(4):193-202. [46]HENDRIKSRWꎬBREDIUSRGꎬPIKE-OVERZETKꎬetal.BiologyandnoveltreatmentoptionsforXLAꎬthemostcommonmonogeneticimmunodeficiencyinman[J].ExpertOpinTherTar ̄getsꎬ2011ꎬ15(8):1003-1021.[47]TARAKHOVSKYA.XidandXid-likeimmunodeficienciesfromasignalingpointofview[J].CurrOpinImmunolꎬ1997ꎬ9(3):319-323.[48]TANWARSꎬDHARAꎬVARANASIVꎬetal.MediationoftransitionalBcellmaturationintheabsenceoffunctionalBrutonᶄstyrosinekinase[J].SciRepꎬ2017(7):46029.[49]CORNETHOBJꎬWOLTERINKRGJKꎬHENDRIKSRW.BTKSignalinginBCellDifferentiationandAutoimmunity[J].BCellReceptorSignalingꎬ2015(393):67-105.[50]MAURYANꎬGUJARRꎬGUPTAMꎬetal.ImmunoregulationofdendriticcellsbythereceptorTcellIgandmucinprotein-3viaBrutonᶄstyrosinekinaseandc-Src[J].JImmunolꎬ2014ꎬ193(7):3417-3425.[51]BAUMGARTHN.ThedoublelifeofaB-1cell:self-reactivityse ̄lectsforprotectiveeffectorfunctions[J].NatRevImmunolꎬ2011ꎬ11(1):34-46.[52]SANDSTEDTKꎬBERGLöFAꎬFEINSTEINRꎬetal.DifferentialsusceptibilitytoMycoplasmapulmonisintranasalinfectioninX-linkedimmunodeficient(xid)ꎬ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scid)ꎬandimmunocompetentmice[J].ClinExpImmunolꎬ1997ꎬ108(3):490-496.[53]KRAUSEJR.WHOClassificationofTumou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s:AnOverview[J].CriticalValuesꎬ2009ꎬ2(2):30-32.[54]TREONSP.HowItreatWaldenströmmacroglobulinemia[J].Bloodꎬ2009ꎬ114(12):2375-2385.[55]NAKAMURAAꎬOHWADACꎬTAKEUCHIMꎬetal.DetectionofMYD88L265Pmutationbynext-generationdeepsequencingin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ofWaldenströmᶄsmacroglobu ̄linemiaandIgMmonoclonalgammopathyofundeterminedsignifi ̄cance[J].PLoSOneꎬ2019ꎬ14(9):e0221941.[56]YANGGꎬZHOUYꎬLIUXꎬetal.AmutationinMYD88(L265P)supportsthesurvivaloflymphoplasmacyticcellsbyactivationofBrutontyrosinekinasein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J].Bloodꎬ2013ꎬ122(7):1222-1232.[57]MUZIOMꎬAPOLLONIOBꎬSCIELZOCꎬetal.ConstitutiveactivationofdistinctBCR-signalingpathwaysinasubsetofCLLpatients:amolecularsignatureofanergy[J].Bloodꎬ2008ꎬ112(1):188-195.[58]PONADERSꎬCHENSSꎬBUGGYJJꎬetal.TheBrutontyrosineki ̄naseinhibitorPCI-32765thwarts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ellsurvivalandtissuehominginvitroandinvivo[J].Bloodꎬ2012ꎬ119(5):1182-1189.[59]JARESPꎬCOLOMERDꎬCAMPOE.Molecularpathogenesisofmantlecelllymphoma[J].JClinInvestꎬ2012ꎬ122(10):3416-3423.[60]PALSINGHSꎬDAMMEIJERFꎬHENDRIKSRW.RoleofBrutonᶄstyrosinekinaseinBcellsandmalignancies[J].MolCancerꎬ2018ꎬ17(1):57.[61]WANGWꎬWEIRꎬLIUSꎬetal.BTKinducesCAM-DRthroughregulationofCXCR4degradationinmultiplemyeloma[J].AmJTranslResꎬ2019ꎬ11(7):4139-4150.[62]TAIYTꎬCHANGBYꎬKONGSYꎬetal.Brutontyrosinekinasein ̄hibitionisanoveltherapeuticstrategytargetingtumorinthebonemarrowmicroenvironmentinmultiplemyeloma[J].Bloodꎬ2012ꎬ120(9):1877-1887.[63]NAYMAGONLꎬABDUL-HAYM.Novelagentsinthetreatmentofmultiplemyeloma:areviewaboutthefuture[J].JHematolOncolꎬ2016ꎬ9(1):52.[64]LINDSTROMTMꎬROBINSONWH.AMultitudeofKinases WhicharetheBestTargetsinTreatingRheumatoidArthritis?[J].RheumDisClinNorthAmꎬ2010ꎬ36(2):367-383.[65]CHANGBYꎬMINMHꎬFRANCESCOMꎬetal.TheBrutontyrosinekinaseinhibitorPCI-32765amelioratesautoimmunearthritisbyinhibitionofmultipleeffectorcells[J].ArthritisResT ̄herꎬ2011ꎬ13(4):R115.[66]XUDꎬKIMYꎬPOSTELNEKJꎬetal.RN486ꎬaselectiveBrutonᶄstyrosinekinaseinhibitorꎬabrogatesimmunehypersensitivityresponsesandarthritisinrodents[J].JPharmacolExpTherꎬ2012ꎬ341(1):90-103.[67]MINA-OSORIOPꎬLASTANTJꎬKEIRSTEADNꎬetal.Suppressionofglomerulonephritisinlupus-proneNZBˑNZWmicebyRN486ꎬaselectiveinhibitorofBrutonᶄstyrosinekinase[J].ArthritisRheumꎬ2013ꎬ65(9):2380-2391.(上接第129页)验中3种植物激素对于熏倒牛种子萌发的影响强度ꎬ表现为GA3>IAA>NAAꎮ统计不同处理条件下熏倒牛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等发现ꎬ采用植物激素并不能彻底打破熏倒牛种子的休眠ꎬ原因概括如下:①应用外源萌发促进物质处理熏倒牛种子仅能解除部分休眠ꎬ而达不到层积处理过程中种子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反应ꎻ②种子中存在其他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ꎬ植物激素并不能消除其影响[13-14]ꎮ因此ꎬ针对熏倒牛种子休眠机制的分析和萌发特性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ꎮ参考文献:[1]㊀王晶晶ꎬ景明ꎬ李炀ꎬ等.藏药熏倒牛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ꎬ2013ꎬ20(4):48-49.[2]王维恩ꎬ张晓峰ꎬ沈建伟ꎬ等.藏药熏倒牛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ꎬ2009ꎬ21(2):199-202. [3]中国科学院植物志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3卷[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98:87.[4]刘越敏ꎬ柳娜ꎬ寇亮ꎬ等.藏药熏倒牛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药学研究ꎬ2019ꎬ38(11):648-651.[5]廖腾飞ꎬ雷家军.尖萼耧斗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种子ꎬ2011ꎬ30(1):92-93.[6]薛正帅ꎬ傅竞ꎬ崔成文ꎬ等.鹿藿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ꎬ2018ꎬ15(10):34-36ꎬ40. [7]杨霞艳ꎬ左经会ꎬ吴承梦ꎬ等.甘肃耧斗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ꎬ2019ꎬ31(3):1-5. [8]叶青雷ꎬ李志ꎬ王立志ꎬ等.不同外源激素对桑树种子发芽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ꎬ2015(11):78-80. [9]杨锋利ꎬ汪茜.温度和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和浸种时间对美人蕉种子萌发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ꎬ2015ꎬ31(13):126-129.[10]呼凤兰.5种植物激素对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ꎬ2019ꎬ38(6):95-99.[11]付婷婷ꎬ程红焱ꎬ宋松泉.种子休眠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ꎬ2009ꎬ44(5):629-641.[12]刘华ꎬ蒋齐ꎬ李如来ꎬ等.不同植物激素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ꎬ2013ꎬ54(2):19-21. [13]唐安军ꎬ龙春林ꎬ刀志灵.种子休眠机理研究概述[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ꎬ2004ꎬ26(3):241-251.[14]杨期和ꎬ叶万辉ꎬ宋松泉ꎬ等.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休眠的多形性[J].西北植物学报ꎬ2003ꎬ23(5):837-843.。
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汇总
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汇总伊立替康(Ibrutinib)是一种B细胞受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白血病和淋巴瘤。
伊立替康的独特机制和良好的疗效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本文将对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进行汇总,以供参考。
一、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伊立替康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一般来说,伊立替康常用于一线治疗或者药物耐药的情况下。
常见的化疗方案包括:- 单药伊立替康治疗:每天口服420mg的伊立替康,连续使用。
- 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如联合柔红霉素(rituximab)进行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2.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伊立替康也被证明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有效的药物。
常见的化疗方案包括:- 单药伊立替康治疗:每天口服560mg的伊立替康,连续使用。
- 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如联合柔红霉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和长春新碱(doxorubicin)等一起进行化疗。
3. 慢性移行性白血病(MCL)在慢性移行性白血病治疗中,伊立替康也展示了出色的疗效。
通常的化疗方案包括:- 单药伊立替康治疗:每天口服560mg或者840mg的伊立替康,连续使用。
- 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如联合柔红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一起进行化疗。
4. 慢性嗜酸性白血病(CEL)对于慢性嗜酸性白血病患者,伊立替康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典型的化疗方案包括:- 单药伊立替康治疗:每天口服840mg的伊立替康,连续使用。
- 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方案:如联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克罗米酮(hydroxyurea)等进行化疗。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伊立替康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常见的化疗方案包括:- 伊立替康联合其他靶向治疗药物方案:如联合同是达福替尼(dasatinib)或伊马替尼(imatinib)等进行化疗。
套细胞二线治疗方案
一、引言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恶性和快速进展的特点。
MCL患者的预后较差,一线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因此,针对MCL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套细胞二线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二线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1. 针对复发或难治性MCL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既往治疗方案、肿瘤负荷等因素。
2. 二线治疗方案应以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患者的生存质量。
3. 二线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 二线治疗方案应结合多种治疗手段,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疗效。
三、二线治疗方案1. 化疗(1)标准化疗方案: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联合泼尼松(bendamustine-prednisone,BP)方案是目前MCL二线治疗的首选方案。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BP方案较单药化疗具有更高的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
(2)联合化疗方案:除BP方案外,其他联合化疗方案如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和R-BAC(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也可作为MCL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
2. 靶向治疗(1)BTK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靶向BTK的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伊布替尼在MCL二线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BCL-2抑制剂:奥布替尼(obinutuzumab)是一种靶向BCL-2的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抑制MCL细胞的生长。
临床试验显示,奥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在MCL二线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缓解率。
3. 免疫治疗(1)PD-1抑制剂:PD-1抑制剂是一种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药物,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PD-1抑制剂在MCL二线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伊布替尼的耐药机制
1.BTK突变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B细胞受体(BCR)信号传导通路中起到关键作用,促使B细胞的生长和存活[1]。
伊布替尼作为一种BTK抑制剂,能有效抑制BTK的活性,从而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2]。
然而,耐药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临床难题。
研究发现,耐药CLL患者体内的BTK基因发生了突变,其中最常见的是C481S突变[3]。
这种突变使得伊布替尼与BTK的结合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另外,还发现了其他一些较少见的BTK突变,如T316A和T474I等[4]。
针对BTK突变导致的耐药问题,研究者尝试开发新型BTK抑制剂,如ACP-196和ONO/GS-4059等,这些药物对C481S突变具有抑制作用,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5][6]。
为了充分了解BTK突变导致耐药的机制,研究者还在探索其他与BTK突变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LCγ2、PI3K/Akt/mTOR和NF-κB等信号通路[7][8]。
这些信号通路在B细胞生存、增殖和抗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与伊布替尼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研究者还关注到非BTK突变引起的耐药机制,如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细胞表面受体改变等[9]。
这些非BTK突变的耐药机制可能与BTK突变共同作用,导致伊布替尼的治疗效果减弱。
BTK突变是伊布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研究BTK突变和其他信号通路在耐药性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开发新型BTK抑制剂和优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
2.B细胞克隆演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发展和进展是一个克隆演化的过程,其中患者体内的B细胞在治疗压力下不断演化和适应,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研究发现,CLL患者体内存在多个亚克隆(subclone),它们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竞争和选择逐渐产生抗药性亚克隆[10]。
Dan等人(2013)对一系列CLL患者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发现在伊布替尼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体内的耐药亚克隆逐渐扩增,导致治疗失败[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Ibrutinib生理活性
产品描述:Ibrutinib (PCI-32765)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的Btk抑制剂,IC50为0.5 nM,作用于Bmx, CSK, FGR, BRK及HCK,适度有效,对EGFR, Yes,
ErbB2, JAK3等作用效果稍弱。
靶点: BTK BLK Bmx CSK FGR
IC50: 0.5 nM 0.5 nM 0.8 nM 2.3 nM 2.3 nM
体外研究:Ibrutinib有效可逆且选择性抑制Btk酶活性。
Ibrutinib作用于 BCR 通
路激活的 DOHH2细胞系, 抑制Btk自磷酸化, Btk's 生理底物 PLCγ磷酸化, 和更远一点的下游激酶ERK的磷酸化,IC50分别为11 nM, 29 nM 和 13 nM。
Ibrutinib作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细胞,诱导细胞毒性,这种作用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此外, Ibrutinib诱导 caspase依赖性细胞死亡通路激活,且在TLR信号后,抑制CLL细
胞增殖能力。
最新研究显示Ibrutinib抑制BCR激活的原代B细胞增殖,IC50 为8 nM,且抑制原代单核细胞中TNFα, IL-1β和 IL-6产量, IC50 分别为2.6 nM, 0.5 nM, 和3.9 nM。
体内研究:Ibrutinib 作用于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通过抑制B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足肿胀和关节发炎等临床关节炎症状。
Ibrutinib 作用于 MRL-Fas(lpr) 狼疮模型 ,降
低肾疾病和自身抗体产量。
Ibrutinib 每天按25 mg/kg剂量作用于过继转移TCL1 的CLL小鼠模型, 产生短暂的早期淋巴细胞增多症,且延迟CLL 疾病进展。
激酶实验:激酶, 33P-ATP, Ibrutinib, 和底物 [0.2 mg/mL 聚(EY)(4:1)]温育1小时后,使用33P 过滤结合实验测量体外激酶IC50值。
二、细胞试验
细胞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细胞
浓度: 0.01 μM到100 μM
处理时间:48小时
方法:进行MTT实验测定细胞毒性。
细胞(CLL B 细胞或健康志愿者T 细胞或 NK细胞) 和不同浓度 Ibrutinib温育48小时。
加入MTT试剂,实验板再温育20小时,然后
使用溶于PBS的硫酸鱼精蛋白冲洗。
加入DMSO,通过分光光度法使用Labsystems
酶标仪,在540 nm处测定吸光值。
使用膜联蛋白/PI 流式细胞仪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细
胞活力。
使用 Expo-ADC32 软件包分析数据。
结果表示为总阳性细胞与对照组之比的百分数。
加入100μM Z-VAD检测caspase依赖性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