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孝感市临空经济区闵集中心小学何丛兵
《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是“综合与实践”的第一大特征:综合性,即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综合、重在实践,实践性就是“综合与实践”的第二大特征,它是指在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给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独立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与时间,活动的过程重在实践、重在动手、重在重演、重在观察、重在分析、重在思考、重在归纳总结。
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与实践”的本质特征,就字面上理解它具有双重性,即有知识又有能力,而且是综合运用所学的不同知识来解决某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指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即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我在教学人教2011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44页的探索图形(正方体的涂色问题)这一课时,里面涉及的知识点就有很多,几乎包括了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顶点的个数、面和棱的个数与特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的求法,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这都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涂色直接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解决正方体的表面涂色问题,更要在正方体表面涂色规律的基础上去探索长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面涂色小正方体都在顶点上,它的的个数就是长方体(正方体)顶点的个数:8个;两面涂色小正方体都在棱长的中间,它的个数与长方体(正方体)棱长总和有关,即:(长-2)×4+(宽-2)×4+(高-2)×4,若是正方体则两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则为:(棱长-2)×12;一面涂色小正方体都在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上,它的个数与表面积有关,即:【(长-2)×(宽-2)+(宽-2)×(高-2)+(高-2)×(长-2)】×2,若是正方体则一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则为:(棱-2)×(棱-2)×6;没有涂色小正方体都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中间,它的个数与体积有关,即:(长-2)×(宽-2)×(高-2),若是正方体则没有涂色小正方体
的个数为(棱-2)的三次方。把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说白了,三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个数,永远是8个;两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只是在求之前每条棱先减去2再计算;一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就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数,也是在求之前每条棱先减去2再计算;没有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数,也是在求之前每条棱先减去2再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涂色问题看似很复杂,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规律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原来它就和长方体顶点数、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有关。因此,要解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其实就是要运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活动,这还仅仅是知识的综合性,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能力的培养,如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讨论交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演绎归纳总结的能力、举一反三的推理能力……等,所以说“综合与实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三个关键词就可以看出来,这三个关键词就是:“综合”、“实践”、和“活动”,所以教师在上这类课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情境或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中、活动中、操作中,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重现,从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2011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植树问题,共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告诉学生结论可能有部分同学会做,但由于缺少一个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自已的努力获得的,一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拿不准倒底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所以方法会选择错误;另一方面缺少了这个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力、思维均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与提升,所以说这个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三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的,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上课,把学生当做树,先体验第一种情况两头都栽,请10名同学代表10棵树,然后每相邻的两个同学拿一根木棒,用来表示间隔数,让学生自已去看一看、数一数、议一议,交流想法,体会其中的内在规律,最后得出结论:两端都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同样第二种类型两端都不栽也可以让学亲身去体验,弄两个石头或木块来表示两端的建筑
物,还是用学生表示树,用木棒表示间隔,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所以闭封情况或圆形时,也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再把圆打开后学生会发现封闭情况与一端栽一端不栽是一样的,从而发现并总结规律: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另外在学生体会了第三种情况下(封闭情况)的规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封闭情况下(长方形、正方形每个角都栽)的情景,长方形或正方形四个角都栽时,方法则比较灵活,既可以看作一个封闭图形直接用周长除以间隔的米数得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也可以以边为标准先求每边的棵数,再求总棵数,如:小区花园是一个长60M、宽40M的长方形,现在要在花园的四周栽树,四个角上都要栽,每相邻两棵树间隔5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其方法就很灵活,方法一:(60+40)*2÷5=40(棵);方法二:长:60÷5=12(棵),宽:40÷5=8(棵),再用(12+8)*2=40(棵);方法三:(60÷5+1)*2+(40÷5-1)*2=40(棵);方法四:11*2+9*2=40(棵);方法五:(13+9)*2-4=40(棵)等等,而第五种方法(13+9)*2-4=40(棵),重点就要让学生体会以一当二的思想,即每个角上的树都算了两次,所以最后要减去4。而且当学生理解上述的方法后,尤其是第五种方法,再将其进行推广,做到举一反三效果就更加明显了,如果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是一个正三角形呢?或正六边形呢?……所以说活动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是不可获缺的,也只有当学生亲身经历了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那怕以后忘了也可以回想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怕耽误时间,总是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由他自已亲自去经历,谁也替代不了,学习也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所以说学习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学习的过程、活动的过程、操作的过程……同样也是不可替代的,这是一个人成长所必须的。就如同人吃饭一样,咀嚼的过程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一样。
“综合与实践”虽是一种新鲜事物,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它必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肯定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虽然“综合与实践”的教材还不是很成熟,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学校,但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教材只是参考,是为了完成一个教学目标而给教师提供的一个范本,因此设计者要灵活、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可以根据校情、生情灵活、机动、创造性来组织、设计自已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综合与实践”活动生命力强,发展的空间大,它不仅仅是一种自主参与的活动,更是一种团队活动,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渐养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