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课堂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将进酒》 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豪迈奔放的情感和韵律之美。
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如悲、欢、愤、狂等。
(2)赏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重点词句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语言、意象、意境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慷慨激昂的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诗人中谁的诗歌最豪放不羁?”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出李白和他的《将进酒》。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突出他的豪迈性格和坎坷遭遇。
(2)讲述《将进酒》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4、诗歌解读(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开头的起兴、中间的情感抒发和结尾的豪放之语。
5、情感探究(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从开头的“悲”到中间的“欢”再到后来的“愤”和“狂”,分析其原因。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6、艺术特色赏析(1)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将进酒教案模板3篇

将进酒教案模板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将进酒教案模板3篇,供大家参阅。
将进酒教案模板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换?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
(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自信)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出世思想:圣贤寂寞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将进酒教案模板2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

《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
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二、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乐观、奋发向前,追求人生的真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鉴赏;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作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4.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将进酒》全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大意,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琴曲《将进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将进酒》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课题:《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将进酒》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2. 理解《将进酒》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 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能够流畅地朗诵整首诗歌;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将进酒》的背景介绍;2. 《将进酒》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剖析;3. 《将进酒》的朗诵和表达。
教学准备:1. PPT或幻灯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和内容分析;2. 诗歌《将进酒》的文本材料;3. 录音或视频资源,用于给学生欣赏和参考朗诵。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之前学过的诗歌,以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记忆;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歌。
二、背景介绍(10分钟)1. 通过PPT或幻灯片的展示,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基本的了解;2. 将李白的创作背景与《将进酒》的主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诗歌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
三、内容剖析(15分钟)1. 分析《将进酒》的整体结构:开头、中间、结尾;2. 解读每一段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 分享诗歌中的一些精彩语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和讨论。
四、朗诵和表达(20分钟)1. 给学生播放或朗读《将进酒》的录音或视频,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2. 教授朗诵技巧,例如声音节奏、停顿和语气的运用等;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朗诵和评价,提高朗诵的准确性和表达力;4.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可组织小组讨论或写下个人心得。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向学生总结《将进酒》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李白和《将进酒》的理解;3. 鼓励学生以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李白的作品,丰富文学知识和欣赏能力;2. 提供其他相关的诗歌材料,如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其他重要诗人的作品,以提供更多阅读和学习的机会。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2.分析《将进酒》的诗意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将进酒》中的意象和象征。
2.运用合适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作为一个开场导入,我将首先向学生介绍《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
我会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李白,以及他们对李白的印象。
2.详细讲解(2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详细讲解《将进酒》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词,分析其中的诗意和意境,并解释其中的意象和象征。
我会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深入探究诗歌中的意义。
3.欣赏赏析(15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播放有关《将进酒》的音频或视频。
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音乐之美。
我会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诵,并请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口头表达(10分钟)在这部分,学生将被要求就他们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口头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朗诵整首诗或者解释诗中的某一段。
每位学生将被要求回答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对诗的理解。
5.写作训练(15分钟)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行写作练习。
他们将被要求回答关于《将进酒》的一些问题,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或者分析诗歌中的某一段并进行写作。
6.总结(5分钟)作为教学的总结部分,我将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强调《将进酒》作为一首经典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鉴赏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除了了解了《将进酒》的内容和主题外,还培养了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将进酒》教学教案

《将进酒》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3)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将进酒》诗歌内容的掌握。
2. 诗歌中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李白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李白的思想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将进酒》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利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将进酒》教案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的语言展现了作者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
本教案为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上对《将进酒》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内容。
2.学习诗歌的艺术表达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餐巾纸等。
2.学生:课本、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杯具、酒杯等相关图示,引导学生回忆饮酒场景,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
2.理解诗意(约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将进酒》全文,深入学习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解释诗句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品味艺术表达(约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意象、音韵等艺术表达手法。
学生可以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个人感悟与合作探究(约15分钟)学生就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与同桌分享,并共同探讨《将进酒》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5.展示与分享(约10分钟)几组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感悟和思考,并与全班分享。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6.活动拓展(约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选取一句诗句,进行改编并重新演绎。
可以用现代语言、表情、肢体语言等形式进行表演,并自行设计合适的舞台布景。
7.小结与反思(约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提问学生《将进酒》对于他们有何启示,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继续阅读《将进酒》,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将进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感受到诗歌背后深沉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表达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将进酒》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文;(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将进酒》与其他唐诗的异同;(3)运用创意写作法,创作一首以“酒”为主题的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认识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3)如何运用创意写作法创作诗歌。
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将进酒》与其他唐诗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3. 创意写作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将进酒》,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搜集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查阅生僻词语的解释,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3.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设备、相关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展示诗人李白的生活图片,简介其生平事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分享查阅到的生僻词语解释,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让学生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2)对比《将进酒》与其他唐诗的异同,欣赏其艺术特色;(3)分享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创意写作(1)引导学生运用创意写作法,以“酒”为主题创作诗歌;(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关于李白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回顾《将进酒》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二、文本解析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典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4.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诗歌,加强语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问有关《将进酒》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诗歌,探讨诗人的创作手法。
2. 学生自主研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诗歌中的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
四、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3. 布置拓展作业:比较《将进酒》与其他李白的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关于李白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回顾《将进酒》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二、文本解析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典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4.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诗歌,加强语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问有关《将进酒》的问题。
《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豁达豪放的精神境界。
(2)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借酒消愁背后的深层原因。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起中国古代的诗歌,有一个名字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李白。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将进酒》。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但却仕途坎坷,多次遭遇挫折。
2、《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
此时的李白,心中充满了悲愤和不满,但又不失豁达和豪放。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研读诗歌,深入理解1、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黄河之水的汹涌奔腾和人生的短暂易逝进行对比,强调了时光一去不复返,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意义。
1.1.2 分析《将进酒》的诗歌结构,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1.1.3 解读《将进酒》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1.2.2 通过诗歌朗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李白的豪放与激情,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3.2 理解“及时行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1.2 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2.1.3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2.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3 小组讨论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4 诗歌解析3.4.1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3.4.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5 诗歌朗诵和创作3.5.1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5.2 学生创作以“及时行乐”为主题的诗歌,培养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4.1.1 学生能回答出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4.1.2 学生能分析出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4.2 诗歌鉴赏4.2.1 学生能解读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2.2 学生能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5.1.1 展示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5.1.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2 教学视频5.2.1 播放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2.2 展示诗歌创作的示范和指导。
《将进酒·李白》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6.1.1 推荐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如《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
《将进酒》教案示例

《将进酒》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将进酒》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诗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追求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的理解;2.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分析;3. 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将进酒》,提问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猜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5. 创作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诗歌创作;(2)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背诵《将进酒》;(2)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学生接触古诗词的重要篇目之一、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引导他们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深意,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分析和赏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短文写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内容:《将进酒》全文共80句,内容宏大,意境深远。
诗歌中描绘了诗人豪饮畅饮、尽情作乐的场面,表达了诗人豁达大度、豪情壮志的情感。
通过学习《将进酒》,可以了解李白的豪放风格,感受他的豪情壮志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3.教学过程:(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整首诗歌,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情感和意境上理解诗歌。
(4)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5)情感体验:通过配乐、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
(6)写作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自由发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朗诵表演、小组合作等成绩评价。
作业评价:布置朗读、赏析、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笔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将进酒》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程度。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将进酒》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以下几点:1.重视情感体验。
《将进酒》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诗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
2.注重修辞手法。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将进酒》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忱,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展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头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其次次漫游。
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日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
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呈现些什么呢?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
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方的作用。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承受夸大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将来的信念。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
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
然而,在他这欢快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苦痛!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像,故化用曹诗,明写欢快而暗寓愤激。
(5)“仆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

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课堂教学设计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在“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这一专题的最后选取的是《将进酒》这首诗。
明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切体味诗中的豪放与才气,除了诵读这一主要方式外,教师在教学中又该扮演何种角色,怎样合理引导呢,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激情导入
杜甫诗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写酒诗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将进酒》。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2.找一位同学为大家有感情地范读一遍这首诗。
(读后,师生共同正音并评价朗读感情的把握程度,由于是学生自主范读,师以鼓励为主。
)
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
4.师以“问题点示”作结:通过以上朗读,大家能够了解到,本诗题目的意思是(生答:劝酒歌);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就是(生答:喝酒);而喝酒的终极目的是(生答:解愁);用诗中原句回答就是“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大家大声读出这七个字(同时,师板书一个较大的“愁”字)。
[说明:以下就是紧紧围绕这个“愁”字讲解全篇的。
分别从“有哪些愁”“为何会有这些愁”以及“怎样来解愁”三方面理清文章结构,赏析文章内容。
]
三、品读赏析
1.在本诗中李白都有哪些“愁”呢?(师要求学生找出相关诗句并读出来,然后概括成几个词语或短语的形式来回答问题。
)
学生自主回答的内容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出李白感慨“时光飞逝”之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写的是李白慨叹“人生短暂”之愁;“古来圣贤皆寂寞”说明此时的李白也是“孤独寂寞”的;“主人何为言少钱”中透露出的是“酤酒钱少”之愁,等等。
[说明:教师不必拘泥于个别诗句或词语,让学生通览
全篇,自由回答。
只要言之成理,概括恰当,师即可将词语板书于黑板上,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在学生回答之后,可让其带着所概括出的“愁情”再读相关诗句。
]
2.李白为何会有这些“愁”呢?(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查阅相关写作背景资料,自主解决这一问题。
(2)师补充:请大家再看李白的这些“愁”――“流光飞驰”“年华易逝”“仕途不顺”“壮志难酬”。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古往今来,那些敏感诗人、圣贤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种种感喟,而且我们今人也还有许多与此共鸣的慨叹。
所以,此处的“愁”不仅仅是李白个人的闲愁,而是“万古愁”(在“愁”字前板书“万古”二字)。
3.既然李白有如此之愁,那他又是怎样排解的呢?(学生再读课文,圈划出相关诗句,从中找出李白的解愁方法。
)(1)学生答: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喝酒”(师提示:说“喝酒”似乎不大符合本诗的意味,于是学生就换成了“纵饮”“狂饮”“痛饮”“畅饮”等更有气势的词语)。
(2)顺势就让学生读出写酒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
(师提示:鉴赏诗句三步走:形式――内容――情感)(3)李白“解愁”的方式除“饮酒”之外,就没有其他方式了吗?
学生答:“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一种“及时行乐”思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彰显的是一种极度的自信与狂放,这是李白用他那豪放的性格、宽阔的胸怀来消解心中之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是以陈王自比来安慰自己,排解心中之愁。
(4)师小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酒是不能真正消解李白的万古愁的,更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但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求内心暂时的平衡。
所以,李白“但愿长醉不复醒”,因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也就成了本诗的诗眼、主旨句。
四、问题探讨
1.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由地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
诗人一面感慨“天生我材必有用”,一面又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你认为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矛盾或不矛盾,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然后由师发表个人见解作结。
)
师观点:人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
诸葛亮躬耕南亩开心吗?姜子牙独钓江中自在吗?他们都是为了出仕。
李白也想做官,更想做大官,但他那傲岸的个性、超卓的才华只能引来别人的嫉妒,他的人生并不“得意”。
李白与朋友狂饮
痛饮的场面并不能掩饰他背后的愁苦与落寞,他也曾一度沉溺在颓丧和消沉的情绪中。
但李白的天性中自有一种乐观与昂扬,哪怕处于人生绝境,他仍然要选择在沉默中爆发,仍然要忘情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自己或多或少
或大或小的不同的“愁”,
那么,在你现实的生活中又有哪些“成长的烦恼”呢?你又是如何排遣的?
[说明:在学生自由回答之后,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本文中的诗句来排遣烦恼。
让学生充分发挥,带着充沛的感情大声朗读,还可以借助昂首挺胸、双手叉腰、一手擎天、摇头晃脑等肢体语言来辅助高歌时难以掩抑的情感,尽情消解心中烦忧。
]
五、课堂小结
现实的生活不可能一直顺心称意,我们也不会永远都无忧无虑,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烦恼也会成正比地增加。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和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不要自寻烦恼;第二,有了烦恼要倾吐出来,向师长、朋友等你所信任的人倾诉,还可以适当
发点牢骚,亦或将烦恼诉诸笔端;第三、学会“苦中寻乐”,或许生活本应如此;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得到第四点,那就是一定要多读、多背,敞开胸襟地放声高歌李白的诗。
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背诵李白的这首千古名篇《将进酒》!
[说明:如果课堂尚有剩余时间,可让学生默写这首诗或写一段鉴赏文字。
]
课后,有学生告诉我,在这节课上,他们感受到了李白诗歌中的万丈豪情,他们真的抛开了许多生活琐事,忘却了许多生活的烦恼。
他们是真的爱上李白的诗歌了。
我欣慰地笑了,我想,这或许就是李白的魅力,也是语文的魅力吧。
莫立杰,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