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以成功的塑造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而着称。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描述了苏——一位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女性要求自由平等的呼声。

苏的意义在于,她不是一个完全获得个性解放的女性,而是一个有着较强女性意识并为其奋斗过的女性。

关键词:女性意识;苏;《无名的裘德》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卓越的、思想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跨越并连接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文学时代。

哈代的文学盛名是以他的小说为标志的。

他一生创作十五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天鹅绝唱”的《无名的裘德》,是所受非议最多、也是评论家研究最多、意义最为深刻的一部作品。

小说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裘德对事业的追求以及他和苏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追求。

勿庸置疑,作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无名的裘德》中女主角苏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苏的性格,尤其是她的游移不定的女性意识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新旧价值观交锋和磨合的时期。

随着社会的变革,妇女开始获得某些权力,开始走出家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男权对女性的规范开始瓦解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作为刚刚迈向新生的女性还是十分脆弱的,她们不能而且永远不能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的束缚。

哈代捕捉了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内部的紧张、不安与骚动,并将它们融入了小说女主人公苏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刻画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这一时代的思想和情感的律动,特别是她们逐步觉醒的、而又十分迷茫的女性意识。

而关于苏的特殊个性,评论家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人认为苏是现代女性的代表,是女权运动的先驱——通过抑制生理的渴望来反抗男权、夫权,争取精神上的独立:而另一些人则把苏的一些表现归结为病态。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

毕竟作为一个和社会接触不多的苏自己还不能了解所谓的女权运动,又怎么谈得上先驱。

而把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看成是评判一个人或解析一个医学心理学的案例就更加滑稽可笑了。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指现代女性通过自我反思、理性思考和社会实践,逐渐认识到自身权利被剥夺、遭受歧视和压迫的现实,进而开始对此展开反抗和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

这种意识觉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出现过,但随着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更多权利和地位,这种意识也愈加普遍。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源于对性别不平等的深刻认识。

在以往的社会中,女性受制于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低于男性。

女性经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其工作和生活经历被忽视或低估,甚至被视为女性应有的“自然属性”。

而且女性的身体、性行为和容貌也受到严格的规范和限制,这构成了一种非常消极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这种不平等的局面引起了女性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在历史上,女性主义运动时常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出现。

在中国,女性开始对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产生强烈的意识,是在近代中国的改革运动中。

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和社会的巨变,传统的家庭、婚姻和女性地位等方面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一些进步女性开始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主张男女平等,要求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

她们通过发表文章、组织活动和参加政治运动等方式来传递女性主义思想。

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意识觉醒更为普遍,这主要得益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中包括技术、传媒和教育等方面的提升。

新媒体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女性可以主动发声,以此增加社会曝光度,议题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

同时,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受益于上学的机会,更深地认识到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

1.妇女意识的覺醒:女性认识到自己身份的不平等地位,开始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议题进行思考和关注。

这种认识的产生通常源于对女性角色刻板印象和消费主义的质疑,以及對性暴力、歧视和压迫的抗议。

2.政治參與:女性开始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争取平等权利和提高女性的地位。

在现今的民主和人权环境下,女性的政治意识似乎更为激发,积极投票和参加各种政治运动,为政治环境注入新鲜血液。

女性意识觉醒发言稿范文

女性意识觉醒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话题——女性意识觉醒。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首先,我想谈谈女性意识觉醒的内涵。

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在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对自身地位、权益和价值进行深刻反思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它是女性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重要途径。

自古以来,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男权社会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在家庭、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女性意识觉醒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

以下是我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几点思考:一、提高自我认知,树立自信。

女性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尊、自爱、自信,不被外界的偏见和歧视所影响。

二、强化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女性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到性别平等和反歧视的斗争中。

三、关注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

女性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调整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女性美德。

女性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要关爱家庭,教育子女,关心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女性优势。

女性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

在各个领域,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女性意识觉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我们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为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最后,祝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谢谢大家!。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地位和角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成为当代社会中一个热议的话题。

在过去,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发言权和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开始关注和追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不仅改变了女性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女性主义是一种关注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思想运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国家。

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极为低下,她们缺乏教育权、财产权和选举权,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控制在男性手中。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先驱者开始呼吁平等权利和地位,提出了女性主义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

女性主义者们奋力倡导,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逐渐改变了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激发了越来越多女性的自觉和觉醒。

二、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女性开始自我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在传统观念下,女性被束缚在家庭和家务中,她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生活被动和受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她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她们开始为自己的权益发声,争取平等地位和权利。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转变,不再任人摆布,而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四、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和不足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虽然在当代社会中,女性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是女性自己的觉醒,也需要男性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在传统观念下,男性和女性往往存在一些隔阂和误解,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

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也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和觉醒。

谈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作文

谈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作文

谈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作文哎呀,我最近听说了一个很厉害的事情呢,就是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啦!嘿嘿。

以前呀,我好像觉得女生就是要做一些很文静的事情,但是现在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啦!哈哈。

我看到好多阿姨姐姐们都好厉害呀,她们可以做很多男生能做的事情,而且做得还特别棒呢!嘿呀,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管别人怎
么说。

有些姐姐还去当科学家呢,研究那些很复杂很厉害的东西,哎呀,真的太了不起啦!还有的姐姐在运动场上跑得超级快,赢得了好多比赛,
哈哈。

现在的女性不再只是待在家里啦,她们走向了各个地方,展现着自己的力量。

嘿呀,我觉得这真的太酷啦!
我想呀,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那些厉害的姐姐们一样,勇敢地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嘿嘿,不管别人怎么看。

哎呀,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真是
一件很棒的事情呀!哈哈。

女性意识的觉醒演讲稿范文

女性意识的觉醒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我们自身发展的话题。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历史。

自古以来,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

从“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到“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女性始终被束缚在家庭的牢笼之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时代背景1. 社会变革20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土壤逐渐肥沃。

2. 教育普及教育是提高女性意识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视野逐渐开阔,开始关注自身权益,追求自我价值。

3. 媒体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体传播速度加快,女性意识觉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各种女性话题的讨论,如性别平等、女性权益等,激发了广大女性的共鸣。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内涵与意义1. 内涵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我解放,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别平等观念的树立:认为男女在人格、能力、权益等方面应享有平等地位。

(2)自我价值的追求:关注自身成长,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3)权益意识的提高:关注自身权益,敢于维护自身权益。

2. 意义(1)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女性意识觉醒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2)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关注自身成长,提高女性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丰富家庭生活:女性意识觉醒有助于家庭和谐,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实践与行动1. 提高自身素质女性要关注自身成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金色的耶路撒冷》中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透视-2019年文档

《金色的耶路撒冷》中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透视-2019年文档

《⾦⾊的耶路撒冷》中的⼥性意识⾃我觉醒透视-2019年⽂档《⾦⾊的耶路撒冷》中的⼥性意识⾃我觉醒透视1967年出版的《⾦⾊的耶路撒冷》是玛格丽特?德尔拉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时正是第⼆次⼥性运动⾼潮阶段。

过了半个世纪以后,⼈们想要对60年代⼥性的情感世界有所了解就必须要阅读这部⼩说,尽管它没有全⾯覆盖整个时期的现实情况,但是它也包含了⼤部分的现实情况和真实内容。

这部⼩说展现出伍尔夫式的特征:尽可能地不⽤常规叙述的⽅法,注重对细节的描述,对细微事物进⾏深刻的感知。

作者⽐较习惯使⽤戏剧性的情节来书写⼩说,经过⼤量的调查分析,我国对于《⾦⾊的耶路撒冷》研究的⽂献⽐较少,因此,以⼩说的题⽬当做切⼊点,将⼩说中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盾进⾏逐⼀了解,进⽽分析主⼈公克拉拉这个⽭盾集合体在追求理想时所表现出来的⼥性特点。

⼀《⾦⾊的耶路撒冷》的寓意――理想与现实相背离耶路撒冷是⽐较著名的宗教朝圣地,在犹太的智慧法典《搭术德》中明确指出:赐予世界⼗分的美丽,九分都落在耶路撒冷,剩余的⼀分给了世界其他地⽅。

这在圣歌《⾦⾊的耶路撒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说的名字和圣歌的名字相同,圣歌的⾳乐和歌词巧妙的融合在⼀起,将主⼈公的欲望和情感激发出来,这正是她所向往的⼈间天堂,这样的地⽅充满了激情,房舍漂亮,⼈们素质⾼,相互之间的交往真诚⽽⼜舒服,另⼀⾯还将她叛逆的反叛思想表现出来。

《⾦⾊的窗⼦》是⼩说主⼈公克拉拉最喜欢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个⼩男孩从⼭坡上看到了⼀座全部是由⾦⼦铸造的房⼦,⼩男孩特别羡慕和向往,但是最后⼩男孩发现这座房⼦正是⾃⼰的家,⽽房⼦上⾦光闪闪的不是⾦⼦⽽是太阳照射的光带给⼈们的错觉。

克拉拉对于这个故事的解读更为深刻⼀些,她认为这个故事主要是告诉世⼈⼀定要珍惜⾃⼰拥有的东西,要学会发现⾝边美好的事物,不要四处寻找,其实美好的事物就在⾃⼰的⾝边,这个故事折射的道理到这也就结束了,但是克拉拉还有她⾃⼰的见解,“故事还展现了窗⼦渐渐失去光彩的可悲和屋⼦主⼈看不到耀眼光芒的真实情感”。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一、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并非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它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女性一直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控制。

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的责任,而在社会中,女性则往往被限制在家庭和私人领域内,无法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

这种社会现象一直成为女性觉醒的动力,让她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渴望改变这种现状。

在20世纪后半叶,女性主义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在西方国家,女性开始追求职业和教育上的平等,通过参政、争取工资公平和反对家庭暴力等途径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出现也使女性对性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性别歧视的根本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已经不再是一种特定时期或地区的现象,而是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在当代社会,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和谐。

通过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进而争取自己的平等权益。

在家庭和职场中,女性可以得到更加公平的对待和认可,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观念和角色定位,促进男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平等参与和合作。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可以促进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常常受到性别歧视和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随着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和职业,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不仅会丰富社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还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女性的参与和贡献,社会将会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也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女性和儿童的权益。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还可以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性别平等和性别公平的问题,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迈向更加公正和和谐的方向。

女性意识觉醒

女性意识觉醒

"天下兴亡文件类型:DOC/Microsoft Word 文件大小:字节更多搜索:quot天下兴亡"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关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思考吴春梅妇女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问题,从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到近代妇女解放问题的提出,乃至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妇女回家论"或"阶段就业论",它实际上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的女性话题的改变,以及隐藏在其后面的女性地位的变化.回顾百余年来中国妇女的解放历程,分析其演变轨迹,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当今妇女问题的有关论点.一,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演变关于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早在1928年,陈东原在其《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三千年的妇女生活,被宗法的组织排挤到社会以外了.……宋代尤其是急转直下的时代."其实,中国中古时期社会观念较为开放,妇女生活相对自由.而"唐宋时期的政治环境与思想环境比较宽松,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禁锢也不严.即以妇女改嫁为例,不仅不加禁止,反而是鼓励提倡的,皇室,名门妇女夫死改嫁或离异改嫁者史不绝书,野史载之者尤多".也正因这样的环境,唐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礼教成为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与明朝时程朱理学被推到官方之学的地位密切相关.明代对女子的压抑,是比较严厉的,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随着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礼教日益严酷细密,对妇女的压迫日甚一日.当然,关于古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演变,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看法.如美国学者高彦颐的《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即持这种观点.在这本书中,她指出:"五四"以来,"将女性受压迫看成是中国封建父权过去最突出之处.这一公式渗透到了各个角落,它不仅曲解了妇女的历史,也曲解了19世纪前中国社会的本质."她认为,就男,女关系而言,"这一过程也是极为复杂,不是'上,下'或'尊,卑'所能涵盖的"."在宋代,士大夫家庭妇女享有一定的继承权和相对自由的再嫁,改嫁权,而明末清初时,女性已失去财产权,并且被迫屈从于日益严厉的贞节观.此外,地方志中大量的节妇名单显示,无论是上流和平民妇女,都是服膺于贞节观的.学者们以'妇女地位下降'的形式开描述这些变化,这一下降被说成是理学强化,商品化女性市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但是与此同时,即使粗略地看一下地方志,私人作品和小说中对明末清初城市生活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到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另一副图画.在这副图画中,女性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充满活力,同时她们还明显享有某种非正式的权力和社会自由.如明清小说,戏剧所显示的,对于家庭账目来说,主妇是拥有'钥匙权'的.在地方志和文人学士的作品中,有无数的女性传记和颂文,它们提供了大量博学的学者,有才干的管理者,情绪高昂的旅行者及予人深刻印象个性的证据.然而,对我们的目的来说,最恰当的材料还是由闺秀自己写的大量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但也有书信,随笔和戏剧.这些作品不仅充分显示了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在某种程度上,传递出了妇女智力和社交世界的丰富性".高彦颐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的另一个视角,但是,中国地域辽阔,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传统,因此关于历史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演变还有待深入研究和论证.从晚清以来有识之士的议论中,我们不难看到,正是因为妇女受到深重压迫,才有"妇女解放"问题的提出.二,妇女解放的时代背景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基于民族独立,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提出的.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严重,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有识之士对国际竞争的认识不断加深,认识到国际竞争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与国民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是由于中国的国民素质难以与其它国家的国民相抗衡,形成了关于国际竞争的新概念:要救国,先救人,即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国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占人口一半的女子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废除缠足恶习.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使有识之士认识到解除妇女所受重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一,女性占人口总数的一半,只有女性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才能从总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社会才能真正进步."今世界文明国,首重女学,故其国强如此也,故其种强如此也";废除缠足,才能身强力壮,如此才能强国强种.第二,有利于对后代的培养和教育 ."国民教育者,进化之母也.女子教育者,国民教育之母也".第三,女子接受教育,解脱妇女所受的各种束缚,并不是与男子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强国强种.女子是男子的左右臂,"女学之兴,有协力合群之效,有强国强种之益,有助于国家,无损于男子"."与这时期妇女问题的提出相呼应,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少数率先觉醒的女性也开始将自己的命运与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族振兴相联系,并首次喊出了"国家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这也是这时期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将妇女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一点在少数率先觉醒的女性身上也可以看出,如林宗素在《女界钟》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独匹夫然哉,虽匹妇亦有责焉".薛素贞认为:"夫一国兴亡,匹妇亦有责任;同仇敌忾,吾咸具感情"."共爱会"指出,"共爱"的目的在于"以拯救两万万女子,复其固有之特权,使其各具国家之思想,以得自尽女国民之天职为宗旨".它表明,在救国图存的时代感召下,抛弃不合时宜的思想,发挥女性的作用,提高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其后,无论在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还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都活跃着女子的身影,她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与男子并肩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担负起作为女国民的责任.三,女性意识的开始觉醒如果说妇女问题的提出是救亡图存的需要,那么随着妇女问题的提出,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开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一)兴女学.要争取权利,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女子自己开始创办学校.如1904年杭州的惠兴女士创办了贞文女学堂,并在经费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为争取社会支持,以身殉教.(二)办女报.她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这时期创办的报刊主要有《女学报》,《中国女报》,《神州女报》,《女界钟》等报.《女学报》创办于1898年,是国内最早由女性创办并以女子为阅读对象的报刊.这些报刊不仅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对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进行批判.通过宣传,努力构建"新女界"的新形象:有知识,有文化,有追求,有健康的体魄;积极进取,忧国忧民.(三)建立组织,争取参政权.除了在舆论上鼓吹外,她们还认识到,必须"合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为争取参政权,成立了"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要求"男女平权之实现,女子教育之普及,家庭妇女地位之向上,妇女政治地位之确立".认为妇女获得参政权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今日不实行,必有他日,则与其留为日后之争端,不若趁此时机立完全民权之模范".上书参议院,表达参政的强烈愿望.唐群英等面见孙中山,要求"将女子与男子一律平等明白规定于临时约法之中","以重法律,以申女权"."女国民" ,"新女界","新女性","女子世界"等词汇的出现,表明女性自主意识的开始觉醒.清政府被推翻后,随着新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对国权的追求发展到对女子自身权利的追求和承认,认为女子应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处于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实现恋爱,,结婚,离婚自由;并对歧视女性的"贞操"观念进行驳斥,强调尊重女性人格,要求男女道德的一致,反对以法律手段对于所谓"烈女","贞女"的褒扬.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使这时期的女性意识渐趋强烈,突出的表现是对婚姻自由和个性尊严的追求,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时期一些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点.四,妇女解放的主要体现中国近代妇女权利的争取,既有民间与政府的推动,也与女性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从当时情况看,主要体现在:一,禁止缠足,二,确立女性的受教育权利,三,追求男女平权.如果说前两项与挽救民族危亡相联系,那后一项则表明了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尊重,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标志.禁止缠足.1901年清政府颁布禁止缠足谕旨,要求废除缠足陋习.在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清政府再次强调指出:"女子缠足最为残害肢体,有乖体育之道,各学堂务一律禁止,力矫弊习".规定在新学堂上学的女生一律禁止缠足,以为社会表率.地方官员积极响应.如1905年安徽巡抚颁布《禁缠足告示》.1909两江总督端方颁布禁止缠足章程.民间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各地成立不缠足会,制定不缠足章程,并从舆论上宣传缠足的危害.随着对缠足危害的宣传和禁止缠足法令的颁布,缠足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缠足逐渐变得不再时髦.确立女性的受教育权利.1907年清政府连续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要求各省设立女子小学堂,并设女子师范学堂,培养女子小学教员.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女性的受教育权利,这在中国教育史和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中华民国成立后,女子教育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女子基本获得了与男子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鉴于实行男女分校的双轨制教育,女生无法享受与男生同等的教育资源.民国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于1912年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实现了小学男女同校.到1920年,大学,中学也基本实现了男女同校.追求男女平权.新文化运动对纲常礼教的抨击,使之强加给妇女的种种束缚不再天经地义,婚姻自主的开始流行,就业机会的增加,一定程度的参政权利的获得,表明在追求男女平等方面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和1954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妇女在结婚,离婚,财产,就业,选举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妇女解放运动翻开了新的一页.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妇女的权利作了充分的规定.如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1986年颁布,2006年修改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女孩与男孩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如第4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1992年通过2005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妇女的各项权益作了明确规定.这样,新中国基本形成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五,道路的漫长:百余年妇女解放历程的思考中国近代妇女解放的历程显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生一开始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密不可分,正是在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加强国际竞争力,振兴中华这一时代主题下,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运动才应运而生.它说明,让妇女得到解放,参与社会竞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正是由于这样的需要,进而触及到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要求和主张,并产生了女性意识.但应看到的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生与民族救亡相联系,这就与西方女权运动自发生成显然不同.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一开始即是与强国强种联系在一起.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更是以超常规的速度和规模得到发展,妇女虽然得到了解放,并在社会发展中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但妇女的总体素质依然需要提高.这一点,早在20世纪初妇女解放问题提出时即有人指出.如1907年张竹君指出:"女人在世上,要想同男人一样平等地为人,就必要有做人的精神,有做人的道理,这精神道理,就是世上的事业".时下出现的"干得好还是嫁得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认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男女平等的文化资源,这就使长期积淀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真正解决."妇女回家"和"阶段就业"论的提出实际上仍是传统思想的体现.它说明观念的积淀是长久的,它甚至会溶入到一个民族的性格之中,期望通过一场运动或一个行政命令就能解决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中国妇女的真正解放,仍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主义意识在当今社会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开始为自己的权益和利益进行争取。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上的改变,更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理念上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从古至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在古代,女性受到严格的束缚和限制,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利。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女性逐渐融入到社会生产和劳动中,开始享有一定的工作机会和社会地位。

即便如此,女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地位依然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受到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理念的影响,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女性主义意识开始逐渐觉醒。

20世纪中期,女性开始在各界崭露头角,积极参与政治运动和社会改革,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地位。

在西方国家,女性参政权的争取运动成为社会热点,为女性争取了参政权和选举权,为女性主义运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发展中国家,女性主义运动也在逐渐兴起,女性开始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自我价值的发掘中。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不仅仅是要求平等,更是在要求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自己的权益进行争取。

当代社会,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多个方面。

在政治领域,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选举和参政等方式,参与到国家管理和决策中,影响着政治决策和社会进程。

在经济领域,女性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各类职业和行业中,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家庭主妇的身份,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领域,女性开始在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和启示。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促使社会结构和文化理念的改变,社会开始更加尊重和重视女性的价值和贡献,注重性别平等和权利保障。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心论点:妇女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古代父权制牢不可催的统治,封建礼数的摧残,使得女性地位下降到了一个令人骇然的地步,这一点在宋明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明代,皇帝和皇后甚至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随着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礼教日益严酷细密,对妇女的压迫日甚一日.直到19世纪末,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随之而入,这种异质东西的传入与经几千年沉淀于中国人头脑中的意识发生了最为激烈的碰撞,人们被约束的思想也随之被打开,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贤妻良母,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趋向民主,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女子学校制度、课程等不断变革,因此,一批知识女性不断觉醒,在教育、婚姻、职业、参政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并在这些领域有了一些作为。

由此看来女性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并不亚于男性,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女性之作用比男者更胜一筹。

主要事例:一、从古代到近代,女性是受压迫最深的一个群体。

父权统治将女性降低为附庸于男性的第二性,《系辞》曰“天尊地牢,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又曰“乾道男,坤道成女”。

女性所能受到的教育,也只有《女儿经》、《女戒》、《女训》等等。

(古代女性被迫害的事例)二、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少数率先觉醒的女性也开始将自己的命运与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族振兴相联系,林宗素在《女界钟》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独匹夫然哉,虽匹妇亦有责焉".薛素贞认为:"夫一国兴亡,匹妇亦有责任;同仇敌忾,吾咸具感情".随着妇女问题的提出,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开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主要表现在:(20世纪初中国女性意识的开始觉醒事例)1、兴女学.要争取权利,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女子自己开始创办学校.如1904年杭州的惠兴女士创办了贞文女学堂。

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庇护所》为例

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庇护所》为例

那样 . 甚至不像 我当时在温哥华所了解 的那样 。男孩 使得姨夫大男子主义显露无 遗 . 还是姨妈内心里 就想 子 的头发 比以前长 . 但并没有披散在 背后 . 空气 中似 用劲全部精力 , 保护男人 的城堡? 乎也没有不 同寻常的解放 和反抗 的气息 ” [ 4 1 1  ̄七十年 ( 二) 叙述者与姨夫贾斯珀

中的第 五篇 . 以第一人称叙述 . 从“ 我” 的视 角描述姨 在姨妈选择姨夫开会 的空当邀请 乐队来家里演奏 . 不 夫 和姨妈 的夫妻生活 一直活在姨夫——男性权制下 巧的是 . 演奏结尾还是撞上 了姨 夫的归来 . 演奏结 束
的姨 妈 小 心 翼 翼 地 过 着所 谓 的幸 福 生 活 .循 规 蹈 矩 . 姨 夫大声 呵斥这些音 乐是“ 一堆 马粪 ” [ 4 1 1 1 6 . 觉得 它们 从不敢在言语和行为上让 姨夫不满 . 在经历了家庭演 毫无用处 。“ 生活于姨妈而 言是艰难 的, 但是情人 节
究对象即是《 庇护所》 中在 男权压迫 下, 逐步觉醒的女性形 象, 从而展 现“ 亲爱的生活” 的本质即简单的生活。 关键词 : 艾丽斯 ・ 门罗 《 庇护所》 女性 意识
女性 主义第一次浪潮在法国大革命 时拉开序幕 . 有时会直接提 高嗓门 . 盖过 她爸 爸的声音 . 而此 种情 意在争取平等权 、 选举权等 : 第二次浪 潮源于二 十世 况会经常发生 。 但在姨妈姨夫家里仍 然是父权制 . “ 房 纪六十年代 的欧洲 . 意在反对性别歧视与父权制 ( P a — 子是他 的, 菜单要 由他来定 . 广播 和电视节 目要 由他 t r i a r c h y ) : 第 三次 浪潮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上升到政 来选。 即使他在 隔壁坐诊 . 或者 出诊 . 一切也必须时刻 治、 经济 、 社会层面来提高女性 的身份和地位 。 出现了 准备着得 到他 的许可 。” [ 4 ] l l E i 在这样的家庭里 . 姨妈的 越来越 多的女性声音 。 正如兰瑟所说 : “ 女性声音实际 生活就是 围着姨夫转 . 没有 自己的 自由。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王梦瑶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6期摘要:封建社会以来,思想意识形态始终被传统伦理纲常名教占据主导地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丧失了各种应有的权利。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使一批先进的知识女性产生了新的思想和意识,激发起中国女性的反抗精神和斗志试图改变被压迫的现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根基开始动摇,女性自主意识已逐渐觉醒。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女性思想的觉醒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并且为后来中国的女性解放和发展作了良好的铺垫。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解放一、先进知识分子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这对于封建专制和传统伦理道德无疑是巨大的冲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思想禁锢,启发了民智。

新文化运动宣扬自由民主、人道主义、个性解放,女性问题也是其重点关注的内容。

把妇女们从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成就之一。

1916年初,陈独秀发表《一九一六年》一文,认为处于被征服地位的女子、奴隶、捕虏、家畜都应该恢复独立自由的人格,女性不应该成为他人的附属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还强烈号召青年要有反抗精神,改变被征服的现状。

1918年1月,陶孟和将西方妇女运动观引进中国,并发表了论妇女地位的文章。

同年5月,周作人发表了他翻译的日本谢野晶子的文章《贞操论》,在文中谴责了贞操即道德的观点,并强烈抨击要求女子单方面的保持贞操。

这些具有宣言性质的文章一经发表,使妇女问题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不仅将其与其它社会、政治问题一同讨论,也把女性解放视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正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初,这些先进知识分子就意识到了女性解放对于民族解放中的重要影响,重构性别文化在建立新文化中的重要性,因而将女性问题列为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而形成了这一历史时期规模空前的女性主义思潮。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权主义的伸张-最新文档资料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权主义的伸张-最新文档资料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权主义的伸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在一个个狐仙鬼怪的女性王国里给我她们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体现出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作品表现出较强的女性主义色彩。

、女性意识的觉醒在长期形成的以男权统治为中心以及由此形成的“男尊女 卑”的集体意识下, 女性往往是站在爱情的边缘, 被动地承受着 一切。

传统的爱情故事也大多建立在男性主动追求女性的基础之 上,这在今天也常常被视为是合理的。

女性在爱情方面从古至今基本上都处于被动的位置。

西蒙 ?波伏娃在 《第二性》 人所受到的教育就使她缺乏主动精神,习俗令她们雪上加 霜。

” [1] 《聊斋志异》写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则大多表现为主 动示爱,有意为之。

从完全被动地接受到积极主动地追求幸福, 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

红玉、莲香、惠芳、白秋练等众 多的女性形象颠覆以往男女间的“君子好逑”模式, 把求偶的主 动性转为女性一方, 表明了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的觉醒和作者进 步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郎谁个 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 [2] 红玉主动爬上冯家的们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

她们或是人或是鬼魅狐仙, 她们敢爱敢恨, 敢于冲破封建樊篱, 大胆追求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她们在家庭中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 她们是男性的精神依归。

在中说:“女墙头,对冯生示爱;莲香主动敲开桑郎之斋求爱;翩翩是一个丰 衣足食的仙女,可是却主动嫁给了一个浑身臭疮、脓血淋漓、无 家可归的垂死乞丐; 阿宝是可与“王侯埒富”的大富人家的掌上 明珠,美艳而多才多艺,可是却看上了穷书生孙子楚,并被其行 为深深感动而嫁给了他。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对男性的情感付 出大多不求任何回报, 一旦倾慕, 即定终身。

一种看法认为: “我 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妇女没有灵魂, 我们只是认为一个妇人 位真正的中国妇女是没有自我的” [3] ,这种对女性主体性价值 的否定在《聊斋志异》中的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是非常不适用的。

从朱淑真的诗词看女性意识的觉醒-2019年精选文档

从朱淑真的诗词看女性意识的觉醒-2019年精选文档

从朱淑真的诗词看女性意识的觉醒、正文朱淑真一生共留下了 33首词和 337 首诗歌,后被魏仲恭编 篡为《断肠集》。

她的诗词清新婉雅,情意深切,在当时广为流 传。

这位才气横溢奇女子相传为朱熹的侄女,生于官宦之家,她 的父亲曾在浙西为官,家境富裕。

朱淑真因父母包办,嫁给一个 小吏为妻,后常因志趣不合,时时感觉生活不如意,郁郁寡欢。

这也正是成就她诗词风格的主要因素。

朱淑真生活的那个时代, 是一个男权横行的封建社会, 对于 女性而言, 不论是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还是女性意识的呈现,被世人所接受或说是非主流的, 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是不被 允许的。

而朱淑真在她的作品中以争取女性独立为标志, 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写作姿态和性别特征。

她作为彼时那种敢于挑 战世俗、 拒绝文化传统的女性, 把自己的思想释放在点点墨迹之 上,从男性文化领域中抽身而出,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自己,提 炼自身感触,独立于文坛主流之外,以不懈的探索精神,强烈的 女性意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女性作家。

朱淑真在《自责》 (一)一诗中,以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觉醒 的思维。

“女子弄文诚可罪, 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 绣折金针却有功。

”从诗题“自责”和“女子弄文诚可罪”、磨穿铁砚非吾事”的诗句来看, 朱淑真似乎是在为违背礼教的 都不在创作行为忏悔。

但从深层意义上分析,却是对封建礼术的嘲讽,同时也表现出对自我才华的欣赏及突破世俗束缚的快慰之感。

朱淑真清楚地知道,女子舞文弄墨是为礼教所不容的,但她不仅通晓诗书,还写了许多令道学家所不能接受的、被判做有伤风化的诗词。

据《断肠集序》记载,“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可见,朱淑真死于非命,她的双亲因承受不了当时的社会压力,在她死后将她的大部分作品一并焚烧了。

单从朱淑真诗词的遣词造句、感情色彩以及语气来看,责》(一)中的前两句是顺应题目,确有悔恨之意,但是后两句以“金针”、“铁砚”对举,却又将封建社会中的呆板的性别定位、男女的悬殊地位展现给人们。

谈女性意识觉醒的作文3000字

谈女性意识觉醒的作文3000字

谈女性意识觉醒的作文3000字英文回答:Women's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is a process of re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equalities that women face, and taking action to address and change these inequalities. This awakening is a crucial step towards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and empowering women to have control over their own lives and choices.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women's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s education. When women are educated and exposed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y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 gender inequalities that exist in society. Education also empowers women to challenge and question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and expectations.Another factor is exposure to feminist movements andliterature. When women learn about the struggles and achievements of feminists throughout history, they are inspired to stand up for their rights and demand equality. Feminist literature and media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women's consciousness and encouraging them to critically analyze the world around them.Furthermore, women's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is often sparked by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discrimination or oppression. When women experience gender-based discrimination in their personal or professional lives, it can lead to a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the systemic inequalities that exist. These experiences can motivate women to take action and advocate for change.In addition, the support and solidarity of other women can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women's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When women come together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support each other, it creates a sense of collective empowerment and encourages women to speak out against injustice.Overall, women's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is a powerful and transformative process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bring about positive change for women and society as a whole.中文回答:女性意识觉醒是一个意识到和理解社会、政治和经济不平等对待女性的过程,并采取行动来解决和改变这些不平等的过程。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主义意识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价值,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地位。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不仅影响着女性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风貌。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历史、影响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

当时,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和限制,她们没有选举权,不能拥有财产,也无法参与社会活动。

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并要求平等权利。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高潮,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价值。

她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社会对自己的限制和歧视,而是开始自觉地争取自己的权利。

在政治领域,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选举和决策,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

在经济领域,女性开始要求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工资和职业发展机会。

在社会生活中,女性也开始反抗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社会期待,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这些都是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是女性在不断追求平等和公正的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过去,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社会期待使得女性承担了过重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这不仅使得女性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和冲突。

但随着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也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它不仅影响了女性自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风貌。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为女性争取平等和公正的权利,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由无意识顺从到意识觉醒的转变-2019年文档

由无意识顺从到意识觉醒的转变-2019年文档

由无意识顺从到意识觉醒的转变一、“美丽”与“丑陋”的表现女性在画家的笔下常常表现的如水般柔美、大自然般亲和,画面柔和,色彩和谐,让视觉得到美的享受。

但有时却被描绘的疯狂、有力、凶暴等整体让人感觉到丑陋。

同样性别的人物,被表现出来的却是天壤之别的视觉效果。

十九世纪法国的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让?佛朗索瓦?米勒在1857 年完成的以农村生劳动活为主题的《拾穗者》。

阳光灿烂,金黄色的麦场,三个农妇正在低着头、弯着腰捡拾着田里被抛弃的麦穗,她们分别带着红、黄、蓝色的帽子,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美丽,画面中麦田延伸的尽头是高高的谷堆和美丽的村庄。

围绕拾麦穗这一话题米勒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丰收的场景,整幅画面色彩美丽、温暖。

而德国著名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在1903年刻画的“农民战争” 一系列作品之中的一幅同在大地上,同样是女性为主要人物的《反抗》画面动荡,挥舞着双臂有力的指挥着运动的是妇女,妇女形象丑陋就像张牙舞爪的恶魔一样,让视觉、心灵震撼。

粗拙的女性人物,双手向上挥起的姿态,引导着她背后的革命群众的反抗运动。

充满力量、引导的能力,丑陋身影。

二、“美丽”与“丑陋”的背后在十九世纪父权型社会中,女性被定义为男性背后的人物,脆弱而无主见,被动而无力量;是软弱到无力面对发生的事,在这样的夫权型社会中,女性的“美丽”被定义在脆弱、无知、归顺、育养、无真正自保能力的“淑女”形象,当她具有了自我的、斗争的思想、意识,表现出不属于“本该呈现”的行为时,她便是魔鬼,使人们引以为耻的,是丑陋的。

《拾穗者》中,温暖的画面中是三个身着粗布破衣,体态健壮正在劳动的妇女正谦卑的躬着身、低着头在大地里被别人丢弃的麦穗,虽然她们的脸已因低着头而不能被人看到脸上的表情,但她们的姿势不禁让人想到,她们的疲劳。

红、黄、蓝三色的应用和金黄色的光泽下她们圆润、健硕的体形使的贫穷的她们成了圣经式的和古典式呈现的形象,自然、美丽。

“美丽”的背后是顺从、是自我意识的沉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意识的觉醒i=r女性”一词,是相对于“男性”而产生的,但在浩瀚的人类艺术海洋中,却很难发现清晰的女性足印,因为现有的艺术史只是“男性的艺术史”。

女性在艺术史中的集体失语已成为中西艺术史的一个共同“文化特征”。

20 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女性重新开始认识自我,开始寻回那曾经在艺术史中迷失的自我。

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活跃于九十年代画坛上的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命意识,重新阐释了女性”这个主题。

她们用女性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女性的心去感应世界,用女性的方式去表现世界,将女性细腻的感觉,感性的情绪转换成富有生命的语言符号。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激烈反传统主义的兴起和泛滥,她们的创作往来于东西艺术之间, 往来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往来于可视的形式表现与不可视而可感的精神意蕴之间,并试图在这复杂的经纬线上找到属于个人感受但却具有永恒意义的一种理想之美。

使“女性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成为可能,也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后现代”色彩。

、女性艺术内涵的界定女性艺术其实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说法也很多。

有的是从性别角度,认为出自女艺术家之手的艺术作品均为女性艺术;有的是从题材角度,认为不管艺术家性别,只要是表现女性题材,都可看成是女性艺术。

如果给女性艺术作个确切的学术定义,可以这样认为:“凡出女艺术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及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艺术,女性艺术。

”称为二、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现状在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禁锢了中国女性的生存。

二十世纪初,女性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风开始了寻求自我独立人格的新追求。

但那个时代的女性作品大多虽然具有一定的女性自我意识,总体来说还是含蓄隐晦的。

到新中国成立,虽然女性在新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可以说是“翻身做主人”,但是特定的历史语境使她们似乎忘记了女性作为“女性”的人类生存身份,以此为代价来实现对“平等”的追求。

因此,在艺术文化领域,女性自身文化符号特色依然存在创作自觉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禁锢被打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势力的强大,我国的女性艺术力量也在其影响下逐渐壮大。

女性艺术家逐步开始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女性独特的生存境和情感抒发。

受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中国女性艺术家作品中呈现出女性自我追问和试图自我确认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心理。

这些矛盾来自传统、家庭、性别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大语境。

1990年中国第一个女性绘画专题展——“女画家的世界”,标志着“新生代”的女性画家登上画坛。

这个时期,不管是女艺术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都使中国女性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逐渐自觉地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并把关注的重点转变到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上,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感性思维表现出女性艺术的独立价值。

由于更多地吸收了西方女性艺术的观念和样式,这个时代的女性画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艺术习惯和审美标准。

各种艺术形式都被女性艺术家广泛的使用,女性艺术在多个领域都成为独特的风景。

这些女艺术家有在绘画领域里的申玲、喻红、夏俊娜、刘虹、王彦萍、蔡锦、等;有使用装置或雕塑手段的姜杰、陈妍音、张温帙、向京等,她们展示着属于女性的视野和艺术的品格,她们抛开了逻辑性、合理性的传统观念,对艺术进行更主观、更个性的表现,对传统艺术“秩序美”进行了大胆的、彻底的反叛。

例如申玲的《小牛仔衣》(1992 年)、《俊娜像》(1992 年)、《肖像》(1994 年),徐震的《来自身体内部》。

袁耀敏则借用民间艺术图像符号,以波普形态来表现或讽喻男女、婚姻、家庭。

女性艺术家剥离了男性话语模式,展开了寻求自我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并不断地在传统与现代、再现与表现、创作与生活关系的探讨和实践中走向成熟。

我们只有对具有生动丰富特点的作品做广泛深入的研究,才能理解她们的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

三、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特征(一)情感是她们永远的表现主题情感有很多种,但女性艺术家在同一母题中表达的感受却又各不相同。

例如,母爱是人类最本质的一种情感,关注生命、关注人便成为母亲这个角色的共有品质。

初为人母的王彦萍,以《沙发》为题开始了她的母子系列。

她将母体夸张到硕大,怀抱如沙发一样舒适,一任婴儿玩耍。

强化了女性的母性特征和作为生命的守护者的强大精神力度,而以黄色为主的色调更加强了母爱的温馨情调。

而喻红的《圣嚣》则将视点转到“母”对“子”的观照,她以欣赏的态度表达了一个弱小生命所给予她的嫩强有力的印象。

婴儿不会行动,不会说话,哭喊便是最具有生命感的方式, 这是他们表达需求和不满的唯一方式。

她连续画了四个正使尽全身解数哭喊的婴儿,这个不一般化的表现强化了一种初为人母的新鲜感。

婴儿,这同样是一件“作品”,旁观的不仅是母亲也是艺术家。

迄今为止,在以婴儿为题材的创作中,姜杰的作品要算“登峰造极”了。

她用装置的方式展示的雕塑《易碎的制品》不禁让人触目惊心。

这位年轻的艺术家用蜡翻制了三、四个姿态不同的婴儿,将“它们”悬置或堆积在一张撑开的透明塑膜中,脆弱的生命完全没有自卫和防护能力,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体现了人类的生存危机。

易碎的蜡烛质材的象征意义也恰切的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和思考。

可见,女性艺术家的母性意识不只单纯体现在“母与子”的关系之中,它在广义上更表现为一种创造生命与关注生命的意识。

女性,作为生命的缔造者,是处在一种“永久性的发生意义上”的。

二)对性和身体意识的重新解读女性艺术展开女性话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便是一向被视为禁区的“性”。

在男性话语中,女往始终是被凝视的“客体”和对象”。

“男人一面把女人在本文中变成可供欣赏的装饰对象,女人一面在现实中把自己修饰成艺术吸引男人”①,乃至为取悦男人而“‘自杀'为艺术的对象”。

西蒙?波伏娃在与诗人布列东讨论女人作为诗人的对象时曾说:可以说,女人本质上就是男人的诗;但并没有人告诉女人,她在她自己的眼中是否也是诗”②。

在今天,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心中的“被赏”心态已转向“自赏”与“自炫”。

申玲是典型的当代表现主义女画家,在她的艺术中有种绘画的纯粹和人性的真诚。

情爱和女性意识是申玲作品的两个主题。

她的绘画对两性关系暖昧地表达,赤裸的欲望,委婉细腻地表述了一个女人的情感。

在她的作品《男人、女人》系列中,轻松自如的表现性笔触、稚拙造型、随意涂抹的后印象派色彩表现率真意趣,形成鲜明风格。

她用饱蘸着生命激情的画笔,借助形式外壳和语言符号寻找其内在的真实情感,书写了自身的生命体验。

刘虹作品中的女性人体常常用布蒙着脸,从而更加突出了女性人体,似乎女性人体的意义超过她的思想一一脸部表现了对女性处境的某种思考。

崔岫闻的作品一向注重表现人的性心理和感觉,《玫瑰与水薄荷》的表现方式是比较激进的,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往往是女性着衣、男性裸露,男性成为了被观看的对象,完全颠覆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传统。

蔡锦的《美人蕉》系列,将一种生物的死亡周期和生理器官的肌理和花联系起来,将传统花的性器官象征与女性的生命现象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峻态度相联系,显示了对传统花的观念象征的文化批判。

这些作品可以看作艺术家对自我坦率而彻底的独自。

它渗透着女性的自我迷恋,是生理和心理的综合体,与社会文化、历史以及女性生活的环境有关,这比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简单和物化的认知显得更深入和具体,也更真切和新颖。

三)对当代语境下现实和文化的理性反思除了对自身的生活感悟和独立意识的表达,女性艺术对现实和文化有了更多的关注,视角更加宽广,关注的问题也更加深入。

如王彦萍的屏风系列包含着对现实和文化的理性思索。

她赋予传统的屏风以理性的意义:生活的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视角;真实与虚妄;写实与抽象装饰与寓意。

在用来遮挡人们视线、构成空间的隐秘性的屏风上面,画着近乎几何化的室内人物,静物和花卉,它们随着屏风的辗转变化而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效果,变得实在又虚无,完整又片段。

它们是女画家对生活的理性思索,包含着太多的人生回味。

关注90 年代绘画的人,都不会忘记夏俊娜的画,她的的画感觉象是一道色彩的盛宴,感染力极强,很深刻地表达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既有优越感,又不乏茫然空虚和挣扎。

画面通常呈现出一种优雅和绚烂的感觉,始终笼罩在朦胧梦幻的神秘气氛下。

其作品《早春》就是很好的体现,画面透露出东西方文化和时空的冲突与交融, 经过画家精心的中和,一切都变得很具独特性,让人过目不忘。

总之,今天的女性艺术已非过去传统的清丽婉约的单一风格,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与传统的审意识的联系,也可以看到无论在造型力度上还是视觉强度上都具有强烈扩张感的个人风格。

以上对女艺术家作品的解读展示了最自然流露的女性世界,有着或辛辣、或苦涩、或甜蜜的滋味。

这些女画家“从个人经验到个人天地的表达到对人类社会问题的关注, 反映了女性艺术无论从美学品格到文化指向均已进入当代状态。

它既是在女性自我探寻的语境中生成,又以自己的特有视角, 进入当代的公共话语之中。

③”她们自由地以艺术表达自我对世界的认识,用艺术与现实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共建一个新世纪的女性对艺术、生活观点的权利场,具有文化与社会双重意义的显示。

从女性艺术和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不平凡的这几十年来看,许多女性艺术家为了让更多的女性从意识上觉醒,重新认识自我而举起手中这个“女性主义”的武器,向父权制社会男性中心的陈腐体制宣战。

但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尽管评论家们强调, 今天的女性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艺术还没有摆脱被边缘化的局面。

虽然女性艺术与妇女运动同样完成了“女权一一女性一一女人”三个阶段的历程,就整个历史而女性的历史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它还处在萌芽阶段,还有无限广阔的空间等着它去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