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的类型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浅析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习语 的语 义 统 一是 指其 在 语义 上 是 个 不可 分 割 的整 体 。一 个 习语 的 意义 不 是组 成 该 习语 的各个 单 词 的意 义 的 简单 相 加 ,而 是 具 有 新 的含 义 。 因此必 须 把 它作 为 一个 整体 来理 解 ,即尽 管 构成 个 习语 的各 成分 都 具有 单 独 意义 ,可一 旦 拆 散 ,习语 的 意 义就 无法 理解 。例如 ,英语 习语 “ i ctaddg”其义不 是 “ tr n a n os o a s 落下
一
teba 误 船 —— 失去 机会 ) 。 h ot( 等 英 国 的渔 业 在世 界 首屈 一 指 ,在 英 国经 济 中 占有 相 当 重要 的 地位 ,因 此 为英 语 留下 了不 少 和渔 业 有关 的习语 ,仅 与 f h 词 i 一 s 有关 的 习语 就不 少 。如 : ifh( 亨 ) oli ( bg i 大 s ,cof h 厚脸皮 的人 ) s , dlf h( 燥无 味的人 ) ue s 怪人 ;性格 怪异 的人 ) uli 枯 s ,aq er h( i f 。a co s 无感 情 的人 ) ol ih( f o如果 要表 达 中文里 的 “ 梁不 正 下梁歪 ” 上 时 ,会 用 fhbg so t k i s ed 当人们有别 的事情 要去处 i i i t i a. s e n tsn wh th 而 理时 ,他们会 说 i“ hv nte f h o r. 他要 “ I ae o ri y a h s t f ” 煎的鱼 ”当然 是他 要处 理 的 事 情 。 上 面 的 分 析表 明 语 言和 地理 环 境 的 密切 联 系 。另外 ,具体 的 地 理 情况 也 会反 映 在 习语上 。T a e 泰 晤士 河 )在英 国历史 上 h m s( 起 着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如果 一个人 能 sth hm So r 那他 一 e teT a e nfe i 定是很厉 害了。
浅议英语谚语及其文化内涵

浅议英语谚语及其文化内涵谚语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语言形式,它充满了智慧,带有独特的地域和文化色彩,是从悠久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形成、提炼和积累出来的。
它生动的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和每种语言之中。
谚语可以使我们了解祖先思想智慧的精髓,每种语言也通过谚语向我们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
因此,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短小精炼而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谚语来更好的学习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谚语和文化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那么什么又是文化呢?人类学家Edward Taylor对文化的定义是:“所谓文化或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人的思想之中,不管人们身处何时何地,都会潜意识地借此来评价他人的言行。
文化几乎成了判定他人言行是否得当的标准。
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可以反映一个特定群落及其文化的发展。
它不再被孤立地看做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社会交流和社会适应与文化互相协调的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我们应该将语言放到文化中去思考。
因为语言不但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语言不可避免的被文化影响和塑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不仅是所有历史和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体现。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基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他们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同样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之中。
比如说,中国强调尊老,产生大量的关于家庭宗谱的词汇。
法国的男孩可以说出几十种酒的名字,阿拉伯人对骆驼和人的身体部位有几百种说法。
而爱斯基摩人或者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圈对各种类型的雪更为敏感。
跟其他的人种相比,他们对于雪地的生活环境更为熟悉。
他们使用更多的关于雪的词汇来表现他们的生活环境中跟雪有关的天气。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这种紧密关系,任何一种成功的外语学习方式都要求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
试析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内涵

试析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内涵作者:艾光会程麟雅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12期内容摘要:英语习语言简意赅,被誉为英语语言的精华。
其文化内涵来源众多,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为《圣经》,英语习语中多有涉及到《圣经》中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与《圣经》人物有关的习语、文化内涵以及用法示例,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习语背后的文化信息,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内涵《圣经》人物《圣经》作为西方社会的经典之作,对西方文化的塑造起着巨大的作用。
英语习语的形成与发展也深受其影响,与之相关的英语习语比比皆是。
这些习语中,很多都与《圣经》中的人物有关,而若是不了解这些圣经人物,就很难理解对应习语的意思。
因此,研读与《圣经》人物相关习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对习语文化背景理解,促进英语语言学习。
一.Job(约伯)据《圣经(旧约(约伯记》记载,约伯生活在乌斯地,有七子三女,牛羊成群,仆婢若干,为东方人中的至高至大者。
他為人正直,远离恶事,虔诚地事奉耶和华神,深得神的赞誉。
堕天使撒旦质疑约伯对神的敬畏,认为约伯之所以敬畏神是因为神给予他的所有,神便让撒旦取走约伯的家产、儿女,但约伯依然敬畏神。
撒旦认为约伯还敬神是因为神还未伤及他的健康,神便让撒旦夺走约伯的健康,使他浑身上下长满毒疮。
约伯坐在炉灰里用瓦片刮自己身体上的毒疮,十分痛苦,连他妻子都劝他放弃耶和华神,但是他依然敬畏神。
耶和华对约伯在经历两大考验以后,依然敬神很满意,便赐他比以前更多的家产,又让他有了七子三女,享受四世同堂的生活。
由于约伯用极大的耐力经受住了两次试炼,人们便用the patience of Job,Job’s patience/endurance,as patient as Job来表示极度的忍耐,极大的耐心。
(1)This field of work requires the patience of Job, so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in a moment, you're in the wrong profession.译文:这个领域的工作要求极大的耐心,如果你想要一下子就取得成功的话,那你就入错行了。
英语习语的宗教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

众所周知,英语习语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经验总结和人们生活的共同情感的展示,而且是一种民族文化特征的积淀。
英语习语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其中的文化因素。
本文从基督教《圣经》这一视角来探讨英语习语及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以及根据英语习语英汉对应关系的分类而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圣经》对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的影响宗教是人类文化中一个绝不可小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语言的形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语中的习语更能折射出宗教的影子。
《圣经》是基督教经典,因而大量的习语背后关涉《圣经》文化。
有些习语牵涉到其中的人或故事,还有些习语甚至直接引用其中的短语或句子。
来自于《圣经》文学中的故事、人物、短语、句子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使英语这种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日臻完善。
有基督教语言之称的英语蕴涵着大量的宗教文化,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国家的人们来说,这无疑形成了一条跨文化交际的鸿沟。
因此,了解掌握《圣经》文化对我们准确理解英语表达、克服交流障碍大有裨益。
二、英汉习语对应关系的分类与它们的具体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在目的语中寻求一种与源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以期传达尽可能相同的信息,达到最佳的效果。
我们大致可将其“对应”分为三个层次:(1)对应或基本对应关系;(2)半对应关系;(3)完全不对应关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应关系应当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
主要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有:直译、意译(包括套译)、直译与意译并用、直译或意译与释义相结合、直译加注。
(一)对应或基本对应关系有些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相同的基本意义、形象意义和修辞方法。
这种情况很简单,我们主要采用直译方法解决。
请看以下例子:1.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美名胜过财富。
2.A Virtuous woman is a crown to her husband.贤德的妇女是她丈夫的冠冕。
浅析英语习语的文化特点

2232018年39期总第427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英语习语的文化特点文/许馨元【摘要】习惯用语,简称习语,是语言形成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下来的精髓,富含文化气息,是特定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下形成的产物。
英语习语与中文俗语、歇后语类似,语言简单明了、形式多样、拥有浓厚的修饰等特点。
系统了解英语习语的文化特点,有助于英语学习过程中更为生动的表达。
本文是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出发,深入介绍英语习语形成过程的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宗教信仰、认知习惯等方面的文化,以助于英语习语的正确使用。
【关键词】英语习语;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作者简介】许馨元(2000.04-),女,汉族,吉林洮南人,长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每一种语言都是人们长期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的得来的,特别是习惯用语。
英语的习语( English Idioms)因其生动活泼、语音押韵等特点在地道英语表达中经常出现。
英语习语的熟练应用某种程度上是英语表达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每种语言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而习语更是蕴含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宗教信仰、认知习惯等文化内涵,了解英语习语的文化特点有助于用形象、生动的英语表达情感、思想观点,进而实现语言的沟通作用。
本文将从英语习语形成过程的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宗教信仰、认知习惯等四个方面对英语习语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
一、英语习语的地理文化特点英国拥有大不列颠岛等诸多岛屿的岛国,人们的生活多与航海运输相关。
因此,英语语言中出现大量与航海运输有关的习语。
如All at sea(茫然,不知所措。
最初是因为船在海洋之中随风漂流,人们不知身在何处);In deep water(处于水深火热,形容焦头烂额。
深水之中生命堪忧,引申为境况不佳);All hands to the pump(命垂一线。
当船体进水,所有船员都要求去抽水,这时候对所有人都是性命攸关时刻,因此要竭尽全力);Raise the wind(筹措资金。
英语习语与文化底蕴

英语习语与文化底蕴王钟锐(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收稿日期:2006203227作者简介:王钟锐(19802),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学在读研究生。
摘要:习语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与文化。
文章从文学作品和宗教信仰的角度研究了英语习语与其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了解习语后面蕴含的文化对成功交际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习语;文化;文学作品;宗教信仰中图分类号:H 3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951(2007)0120020203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1](P2)。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练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作为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是在英国人民的生活中积累发展起来的,与英国人民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生活中频频使用的各种习语不仅能够使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而且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特点。
掌握这些习语的深层内涵无疑就是掌握了走进一个民族的“钥匙”,从而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下面就从英国的文学作品,宗教信仰两个方面分析一下英语习语的文化底蕴。
一、习语与文学作品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习语形成的主要来源。
文学作品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同步,反映了人类现实生活和人类的梦想等。
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学语言往往是本民族的语言精华。
文学语言来自民间,经过文学巨匠的千锤百炼逐渐成为精辟传神、脍炙人口的流行语言,并发展为习语。
对英语习语有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神话、寓言和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
1.神话、寓言与英语习语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封建主阶级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希腊罗马神话被重新发掘出来,希腊罗马神话作为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4],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希腊罗马神话的印记。
浅谈英语中的习语

浅谈英语中的习语摘要: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提炼出来的含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语组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从英语习语的来源,习语的特点,习语的分类以及其文化内涵方面来浅谈一下英语中的习语。
关键词:习语,来源,特点,分类英语习语是英语中使用最普遍、表达力最强、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部分,它是人们从口头和著作中提炼出来,是英语语言的精粹。
英语习语广义上是指一种民族语言中所有的习惯用法和特殊表达方式;狭义上是指英语中长期习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固定组成短句。
一.英语习语的来源(1)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
如:“Burn one’s boats ”,此习语中的“bridges”被美国人使用,原意是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来告诉士兵后路已断,只有前进,与汉语中的破釜沉舟意义很相近。
(2)源于《圣经》或神话故事英美等国家人民主要信奉基督教,相信上帝。
作为他们信奉的宗教经典,《圣经》在其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圣经》中有很多关于耶稣,撒旦以及一些发人深省的故事,因受到英美国家人民的喜爱而广为流传,成为大量英语习语的来源。
如:“Achilles'heel” (惟一致命的弱点), “meet one's waterloo ”(一败涂地), “a Pandora’s box”[4](P109) (潘多拉之盒,即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 “Sphinx's riddle”(斯芬克司之谜, 比喻难解之谜) , “As wise as Solomon” (像所罗门一样聪明, 比喻非常富有智慧等)。
还有一些习语源于神话故事或传说,如:“to act the part of a Trojan Horse”这句习语的“Trojan Horse”即出自于希腊神话,古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久攻不下,于是留下一个内藏有士兵的木马,木马被特洛伊人当做战利品拉入城内,深夜希腊人与木马内士兵里应外合,打下了特洛伊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的类型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习语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文化的直接影响和制约,同时, 它又促进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英语习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分类的角度浅议英语习语不同类型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类型
习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它言简意赅、生动幽默, 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能否很好地使用某一种语言的习语常被视为
是否已经地道准确地掌握了该语言的一个重要尺码。
另一方面, 文化与习语是休
戚与共、密不可分的, 首先, 正是由于不同时期各种文化的需求才导致了习语的产生和演变, 使习语被打土形形色色文化影响的烙印; 同时, 习语的流传和发展又反
过来促进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每一个习语都或多或少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
某种文化沉淀。
也就是说, 习语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渗透, 它反映文化、增进文化, 充当了一种文化载体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习语的文化内涵。
英语是一种在表达上丰富多彩的活跃语言, 它对习语的使用较其它语言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语习语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很多学者对于英语习语
的文化内涵问题已经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 但是从类型分类的角度所进行的研
究似乎还不多, 本文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有关实例, 分析英语习语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的文化内涵。
笔者据此将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与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风土民情有关的文化内涵
这方面的英语习语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很近。
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几例:英美人吃煎鸡蛋喜欢将鸡蛋煎得半生不熟, 对于蛋黄暴露的一面, 他们叫做“ sunny is d e ” , 这是因为蛋黄挺象圆圆的太阳。
进一步来说, 如果露出蛋黄的一面是朝上放的, 就称之为“ sunny s i d e u p” , 反之就叫做“ s u n n y 。
id 。
d o w n ” 。
对这-jL 个同宗
的习语的使用不仅反映了英美人丰富的联想力, 更表达了他们普遍热爱大自然和
追求活力的心态。
狗对于英美人来说, 常作为一种宠物来对待, 所以他们一般对狗怀有好感, 于是运用与狗有关的习语来比喻人的生活, 比如, “l u e ky d o g ” ( 幸运儿) 和“l o v e m e , l o v e 哪d o g ” ( 爱屋及乌) 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二个例子, 它们折射出一种人类热爱生活向动物奉献仁爱的文化情调。
英国是一个岛国, 英伦人很喜欢航海, 因此, 英语中有不少习语来源于航海, 如“ot s i n k o : s w im”( 孤注一掷, 不管好歹), “ t o e l e a : t h e d e e k s ” ( 准备战斗)。
很显然, 这类习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甚至促进了英国
的“ 海洋地域文化” 。
二、与社会心态有关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中, 有不少习语是由于受社会心态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 它们体现了特
定的文化内涵, 比如: “nK o w w hi e h s i d e o n e’5 br e a d 15 b u t t e r e d o n ” 。
这个习语的含义是: “知道谁能助你成功, 就尽量去取悦他” , 带着一种实用主义的世
俗观念, 它的流行实际上反映了当今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为了达到个人利益
而不择手段的不良社会心态。
“iB g de al !”( 有什么大不了的?) 是另外一个例子, 这个美国习语带着说话者一种将任何事情都不放在眼里的狂妄、轻浮的口吻, 从文
化角度来考探, 它实际上反映了眼下某些美国人( 特别是年青人) 空虚颓废、玩世
不恭的群体形象。
委婉语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种“ 动听” 的方式说出原本“ 不动听” 的意思, 这方面的英语习语也很多, 用习语“ p a s s a w a y ” 婉代“d i e ” 、用“ 。
e n i o r e i t i z e
n ” 指“ o ld m a n ” 就是很常见的二例。
委婉形式的习语大量出现在英语中的现象, 若追根溯源, 是建立在追求文明、尊重人格的社会心态之上的。
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 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宗教等) 对英语习语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它们给英语习语提供了大量的传说、神话、寓言和典故方面的“ 素
材” , 所以自然会将这些“ 素材”本身就具有的浓厚的文化气息注人有关的习语, 使
它们被笼罩在传统文化的特定氛围, 而这些习语广泛使用又相辅相成地促使有关
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流传。
在脍炙人口的英国民间故事“石中神剑” 中, 亚瑟王( iK
笔A rt hu r ) 组织了一群英勇的武士捍卫国土, 为了使武士们的地位一致, 无尊卑之分, 他做了一张巨大的圆桌供武士们开会用。
现时, “or lnt d 一tab l e c on fe r en c
e ” 这个习语就用来表示那些意味着与会者人人平等的会议。
犹大是圣经故事中出卖耶稣的叛徒, 习语“ ki s s of Jdu a s ” 表达了后人对叛徒“ 假仁假义”的痛恨和蔑视, 带有一种爱憎分明的文化色彩, 它自然成了“圣经文化”
的一部分了。
这个习语流传至今, 是与它和这段历史文化的渊源联系所分不开的。
“ A n e a r n e i g h b o r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a d i s t a n t e o u s i n ” 。
( 远亲不如
近邻) 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
它指明了一种科学的生活观—人际关系的疏密
并不一定取决于有无形式上的社会关系或亲缘关系, 而关键取决于相互往来的多
少和感情的深浅, 它来源于智者生活文化的积累, 又指导我们去更好地把握人际关系。
以上从几个个方面提示了英语习语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大体脉络。
显而易见,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类型的、深邃博大的文化内涵, 才孕育了英语习语经久不衰的
旺盛活力。
参考文献:
【1】罗斯编,翻译常识浅淡【M 〕.香港大光出版社.197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