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胆固醇过多会引起高血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胆固醇过多会引起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食物胆固醇含量表

食物名称份量胆固醇含量(毫克)

蛋白个0

海参0

脱脂奶100公克 2

全脂奶100公克14

一般海产鱼100公克50 ~60

鸡胸肉100公克60

猪肚、肠100公克70

猪瘦肉100公克60~90

牛瘦肉100公克90

鸡心100公克140

草虾100公克157

章鱼100公克180

墨鱼100公克180

蚝100公克200

虾100公克200

蛋黄个270

鸡蛋个270

猪腰100公克270

鱼卵100公克360

鸡肝100公克360

猪肝100公克420

乾鱿鱼100公克615

猪脑100公克2100

注:植物及纯植物制品中不含胆固醇。

胆固醇是血脂的重要成分。血胆固醇过高往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产生冠心病、高血压,以后可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命疾患。所以降低血中胆固醇是饮食丰富后经常遇到的问题。

有些降胆固醇药有一定副作用,因此能不用药而降胆固醇是更理想的。前不久著名的《代谢》杂志上,加拿大临床营养学家报道用4类食物就能降低血中胆固醇29%。其实这几类食物分别应用各能降胆固醇5%~10%,而他们则将其合并应用,产生协同作用。他们对13例除血脂外均正常的病例,这些人已用了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饮食有一段时间,吃此4类食物一个月以后,测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降低29%,多数人已降至正常范围。

这4类食物是:1、豆制品,尤其是国外有豆制的代肉类,如豆制汉堡包、豆制热狗、豆制冷切肉,以及豆奶等。2、硬壳果,每天吃一把杏仁。3、黏胶可

溶性纤维素,这在欧美有商品。还有燕麦麸谷物、大麦汤等不溶性纤维素。4、增加植物固醇的人造奶油,这在欧美有商品,和我们国内现有的人造奶油不同。

这些食物还包括花椰菜、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洋葱、羊角豆、茄子等。食谱如早餐喝豆奶、燕麦麸粥、水果、杏仁、燕麦面包及果酱和增加固醇的人造奶油。午饭吃豆制冷切肉、麦麸面包、黄豆汤及水果。晚餐可吃各种炒蔬菜、豆腐、水果及杏仁。点心可用硬壳果、酸奶及加上可溶性纤维素的豆奶。除此以外,当然不应吃高胆固醇食物、高饱和脂肪食物及动物脂肪。不过该文作者认为,即使不能完全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素食,但尽可能的多用以上4类食品,可以一步一步增加,对降低胆固醇还是有好处的。

这4类食品在欧美超市或食品店都有供应。但在我国上述第3和第4类商品较少,好在我们民族的饮食习惯不常吃奶油,所以也就无需用人造奶油作替代。而第3类食物中不可溶性纤维素实际上即一般蔬菜,在我国是很丰富的。第1

类豆制肉或汉堡包等虽在我国尚无产品,但我们的素鸡、素鸭、素火腿等已有不少。

在我国,豆制品大有开发前途。硬壳果中胡桃、花生、瓜子、杏仁早已是大众食品。

总之,参考国外经验,在饮食结构中增加植物类食品,少用动物类食品,可以降低胆固醇,使我们生活得更健康!

胆囊息肉

来源:上海协和医院供稿

【概述】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

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见下表: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病史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家族史、遗传史无无

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多发、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

症状一般无症状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

体征Murphysis Syndrom(-) 有时Murphysis Syndrom(+)

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

癌变系数较高较低

【治疗措施】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 (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