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胞藻毒性对舟山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如何解除水产养殖中的藻毒素毒性
如何解除水产养殖中的藻毒素毒性淡水养殖水体中常见的毒藻种有鱼腥藻,颤藻,念珠藻,等,这些常见的蓝藻能产生神经毒素和肝毒素。
藻毒素是细胞内毒素,在细胞内合成,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才表现出毒性。
也就是说:只有藻细胞死亡并溶解后,藻毒素才会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
藻毒素的应对主要是:蓝藻等有害藻泛滥时,慎用杀藻和消毒的方法在水体里杀灭有害藻,避免养殖水体的有害藻毒素浓度忽然升高。
尽可能调整水体的理化条件,让球藻等无害的藻慢慢占优势,同时在这个藻转变过程中让浓度不高的藻毒素靠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氧化和光催化氧化消除。
目前用有机酸、大苏打、络合剂等可能不能够比较确切破坏水体里的大量藻毒素。
解毒的两个含义:1、是破坏毒素的分子结构,比如污染了过量的福尔马林的水体,我们可以用双氧水破坏福尔马林的结构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但是藻毒素由于结构相对稳定,这一步很难实现。
2、是减少毒素的吸收或者减轻中毒的症状,比如有机磷中毒可以使用阿托品化解毒。
对藻毒素这一步相对比较容易做到。
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
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
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
藻毒素的分类淡水水体中蓝藻毒素很多,主要包括作用于肝的肝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和位于蓝藻细胞壁外层的内毒素,一般把内毒素与脂多糖视为同一物质。
肝毒素包括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和柱孢藻毒。
微囊藻毒素为环七肽,节球藻毒素为环五肽。
神经毒素主要包括鱼腥藻毒素-a(an-atoxin-a)、鱼腥藻毒素-a(s)[anatoxin-a(s)]、石房蛤毒素、新石房蛤毒素、和膝沟藻毒素,其中后三者统称为麻痹性贝毒。
鱼腥藻毒素-a为仲胺碱,鱼腥藻毒素-a(s)为胍甲基磷脂酸,麻痹性贝毒为氨基甲酸酯类。
几种单胞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投喂亚心形扁藻 、 中肋 骨条 藻和三角褐指藻 的存活率 高于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 P < 0 . 0 5 ) ; 投喂 中肋骨条 藻的产粪 数明显高于 投喂其他 4种单胞藻的产粪数 P < 0 . 0 5 ) ; 投 喂亚心形扁 藻和 中肋骨条藻 的产卵量明显高于小球藻f P < 0 . 0 5 ) , 其 他饵 料种类的产
中圈 分 类 号 : 5 9 6 3 . 2 1 + 4 文献标识码: A
Ef fe c t s o f Un i a l g a l Di e t s o n t h e Bi o l o g i c a l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0 . 0 5 )a f t e r f e e d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d i e t s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f o o d c a r b o n c o n t e n t o f 1 . 0 mg C/ L. A f t e r f e e d i n g P l a t y 一
第3 6卷 第 4 期
2 0 1 7年 7月
浙 江海 洋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卵量无显著差异 P > O . 0 5 ) 。实 验 进 一 步 研 究 了不 同 浓 度 亚 心 形 扁 藻 和 中肋 骨 条 藻 对 太 平 洋 真 宽 水 蚤 生 物 学 的影 响 , 结果 表
明: 不 同浓 度的亚心形扁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 的产 卵量 无显著影响f 尸 > 0 . O 5 ; 不同浓 度的 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 真宽水蚤的存
鱼虾塘有害藻的危害和控制
浅析鱼虾塘常见有害藻类的控制池塘藻类是池塘的主要O2提供者,鱼虾生长最重要的两种物质之一,池塘充分的藻类可以促进鱼虾的新陈代谢,提高生长速度,同时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实践证明藻类与很多病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藻类的控制是对于安全养殖非常必要。
氧在水体控制中的几点作用氧是水体富营养物质(COD)代谢必须的物质,无论是营养物质的直接氧化、还是通过好氧菌对富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都离不开氧的参与,因此池塘的溶氧对于水质有关键的作用。
比如我们在加水前对水进行曝气,就是因为可以增加新加入水的溶氧;当藻类大量死亡时增氧机附近出现大量泡沫时,我们最直接的办法是不间断增氧机进行曝气,氧化掉水体的营养物质,直到泡沫减少,然后再重新肥水,就能比较好的改善水体状况。
实践证明,溶氧长期比较高的池塘,鱼虾的发病率会明显下降,因此对溶氧的控制(对水体藻类的控制)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
藻结构对水体的具体影响1、水体的藻结构一般某几种藻类为优势总群,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藻结构。
也有单一藻类大量繁殖的状况,当某种藻类大量繁殖时,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藻类都具有产氧功能,包括令养虾户头疼的蓝藻,其实蓝藻中的颤藻、螺旋藻、念珠藻的产氧功能相当强大,包括微囊藻。
最大的问题是某些单一藻类大量繁殖过度藻毒素和死亡时导致水体溶氧的迅速降低造成的鱼虾应激性反应。
3、以下是常见的对水体影响比较大的藻类图片。
以上藻类若在水体大量繁殖,死亡时产生的毒素会对鱼虾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中毒性比较大的为微囊藻、裸甲藻、念珠藻。
分别对养殖动物的肝脏、鳃等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因为水中藻类问题导致的鱼虾大量死亡时有发生,对水中藻类的控制已经成为水质管理的重点之一。
藻类大量死亡产生造成溶氧迅速降低降低,这是造成养殖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只是我们所常规认为的有害藻类,就是我们认为的有益藻类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笔者遇到过小球藻为优势总群时大量死亡导致泛塘无法救治的情况。
几种单胞藻饵料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的影响
第17卷 第4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4 2017年 4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pril 2017收稿日期:2017-02-07作者简介:景 斐(1992-),女,山东济南人,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学。
几种单胞藻饵料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的影响景 斐,张建设(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 舟山 316022)摘 要: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7种单胞藻饵料:小球藻(Chlorella.sp)、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ordi-form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 以及Rhinomonas reticulate Lucas (RHINO)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存活、产卵及代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投喂太平洋纺锤水蚤相对最佳的饵料。
结果表明,投喂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存活、产卵及代谢情况相对较好,实验周期内的日均存活率、产卵量和粪粒数都最高,而投喂小球藻后,效果较其他单胞藻饵料较差。
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能够筛选出喂养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相对最佳的单胞藻饵料,可用于大面积的培养太平洋纺锤水蚤,为水产育苗提供丰富的浮游生物饵料。
关键词:浮游动物桡足类生物学特性单胞藻中图分类号:S9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4-0097-03海洋浮游动物数量多,分布广泛,不仅是海洋中的次级生产者,同时又是营养再生者,能够促进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海洋浮游生物食物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
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的危害及噬菌体防控研究进展
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的危害及噬菌体防控研究进展气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中。
虽然大部分气单胞菌是无害的,但一些菌株具有致病性,对水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噬菌体是一类具有特异性寄主范围的病毒,可以感染和杀灭细菌,被广泛应用于细菌防控领域。
本文旨在总结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的危害以及噬菌体在气单胞菌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首先,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造成的主要危害包括感染性疾病和影响水质。
一些致病性气单胞菌菌株可以感染鱼类、甲壳类动物等水生生物,引起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如细菌性肝脓肿、皮肤溃疡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水生动物的死亡率升高,对养殖业产生重大经济损失。
此外,气单胞菌的过度繁殖也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为了控制气单胞菌的繁殖和防止其对水生动物造成危害,噬菌体被广泛应用于气单胞菌的防控中。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并通过感染细胞来复制自身。
噬菌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寄主范围,可以选择性地感染目标细菌,不会对其他正常细菌产生影响。
因此,利用噬菌体可以实现对气单胞菌的精确防控。
最近的研究表明,噬菌体在气单胞菌防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噬菌体可以通过直接感染气单胞菌来杀灭细菌。
研究人员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到了一系列能感染气单胞菌的噬菌体,通过诱导菌体感染,可以有效地抑制气单胞菌的繁殖。
此外,噬菌体还可以通过干扰气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来阻断其附着和感染宿主细胞过程。
这种阻断效应可以减少气单胞菌在水体中的数量,从而降低其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而在噬菌体的应用中,有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首先,噬菌体的存活和复制依赖于寄主细菌,存在菌株特异性的问题。
因此,选择合适的噬菌体菌株对特定气单胞菌菌株进行防控非常关键。
此外,需要研究噬菌体的复制机制和传递方式,以提高其在自然环境中稳定存在和传播的能力。
综上所述,气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细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水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噬菌体作为一种具有特异性寄主范围的病毒,可以有效地防控气单胞菌的繁殖和感染。
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的危害及噬菌体防控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2019年第2期综述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9.02.017气单胞菌属(A eromonas )是一类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不仅存在于淡水河流、沿海等地,还存在于自来水中,是一种人-鱼-兽共患的条件致病菌。
目前共有1个科名,1个属名以及27个种名或亚种名。
根据生长发育所需温度范围及是否拥有运动能力分为2大类:1〇嗜温有动力气单胞菌,如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 )和温和气单胞菌(A.so 原bria );2〇嗜冷非运动性气单胞菌,如杀鲑气单胞菌(A.salmonicida )及其亚种。
嗜冷非运动性气单胞菌对水产养殖业危害巨大,可引起鲑鱼、大菱鲆和鳕鱼等鱼类感染性菌血症和溃疡性疾病。
而嗜温有动力气单胞菌相比较嗜冷非运动性气单胞菌,其危害更为严重,临床表现也有多种形式。
除慢性感染表现为皮肤溃疡外更多的是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其表现以全身出血为主要特征的败血症,传染性及病死率极高,严重制约水生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6]。
1气单胞菌的流行现状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某些环境胁迫情况下,气单胞菌可引起鱼类发病,它是养殖水生动物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能感染淡水主要养殖品种[7]。
1.1鱼类气单胞菌能引起青、草、鲢、鳙、鲤、鲫、鲂等大宗淡水鱼类发病,同时也会感染诸多名特优鱼类。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病死率极高,体征表现为行动迟缓、不吃食、肌肉溃烂、肝肾发黑糜烂等;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可引起斑点叉尾鮰患上腹水病;日本鳗鲡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大面积发病,主要症状为腹部肿胀,鳍充血,肝肾肿大,脾脏失血等,病死率高;泥鳅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的症状以出血溃疡为主,且病死率高达60%;2009年至2011年土耳其黑海附近的两个鲈鱼养殖场的鲈鱼经细菌性病原发生频率分析发现,维氏气单胞菌是该养殖场发病的主要病原,占比达到65%[8-13]。
单胞藻扩大培养技术论文
单胞藻扩大培养技术论文摘要:近年,本研究组在大獭蛤和织锦巴非蛤等贝类的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开展单胞藻培养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金藻和角毛藻培养成功率达到80%以上,小球藻和扁藻培养的成功率达到90%以上。
单胞藻是水产育苗和养殖的基础饵料,具有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生长快速和易培养等特点[1-3]。
单胞藻种类繁多,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不饱和脂肪酸、活性多糖等,目前也应用于食品业、能源产业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养殖产业日趋成熟,大规模的生产性育苗养殖正在开展,对配套的基础饵料单胞藻培养技术提出较高要求。
但在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给生产带来直接影响,严重时致生产无法开展。
查阅文献发现,目前研究重点多集中在保种和小规模的培养阶段,对培养条件等做了诸多的阐述[4],但针对大规模生产性扩大培养具体操作的技术要领鲜少报道。
本文对文献中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的单胞藻扩大培养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单胞藻的扩大培养方法、敌害防治和生产应用情况三个方面做详细阐述。
1 扩大培养方法1.1 培养用海水培养用海水需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才能使用。
过滤海水,即外海海水经沉淀沙滤黑暗处理后导入单胞藻培育车间,经300目以上筛绢袋过滤后加入培育池。
接种前用50 g/m3漂白粉处理24 h。
池中连续充气,气量小且均匀为好,接种前加入等量的Na2S2O3中和余氯,将气量调大,使其快速溶解中和[5]。
一般放置40 min~1 h即可,准确测定使用简易的淀粉碘化钾试剂测定余氯。
余氯清除后加入肥料,使用植物生长素50~70 g/m3,溶解后泼洒于培养水中。
陈怀定[6]研究发现在单胞藻培养液中添加有机肥,例如酵母膏、发酵鱼粉和鱼汁等,可加长藻类稳定周期。
1.2 培养设施扩大培养的车间顶为透明的塑料薄膜,两面玻璃,车间内用黑帘等调节光照。
培养容器规格小的水泥池或黑桶和规格较大的水泥池等。
水泥池内壁及上边缘涂有防水漆,光滑提高吸光性。
单胞藻的营养价值及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展.docx
单胞藻的营养价值及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展
刘畅子
【摘要】摘要:对单胞藻常见种类、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营养和饲料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规模化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生产开发展望。
【期刊名称】江西水产科技
【年(卷),期】2017(000)003
【总页数】2
【关键词】单胞藻;营养价值;水产养殖;饲料
单胞藻是一类生活在海洋和湖泊中较为原始且个体微小的单细胞藻类或其构成的群体。
它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增加水体溶解氧;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色素,在水体中可以作为水产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同时,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维持环境稳定的作用[1,2]O
在40多年前,欧美国家已经把单胞藻作为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
现阶段,单胞藻在藻类生物技术中作为一种良好的模式生物[3],并且被应用于水质净化、食品生产以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中。
本文就单胞藻营养价值及水产动物养殖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1单胞藻代表种类
单胞藻,因藻体微小,又称微藻。
它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富含营养,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优势[4]。
单胞藻种类繁多,包括扁藻、盐藻、小球藻、微绿球藻、褐指藻、菱形藻、角毛藻、鞭金藻、叉鞭金藻、骨条藻、螺旋藻等,在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种类。
水产养殖专业论文不同藻类对水质的影响及应对处理方法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不同藻类对水质的影响及应对处理方法姓名:张永茂学院:水产学院专业:水产养殖学班级:2005.03学号:1320050106指导教师:程顺峰完成时间:2009.6.102009年6月10日目录中文摘要 (3)Abstract (4)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1.1 实验水体 (6)1.1.2 主要仪器 (6)1.1.3 主要药品 (6)1.2 方法 (6)1.2.1 实验水体选择 (6)1.2.2用药前水质检测 (7)1.2.3水体中藻种鉴别 (8)1.2.3水体中藻种鉴别 (8)1.2.4药品的使用 (8)1.2.5用药后水质检测与藻种鉴别 (8)2 结果 (8)2.1用药前水质检测结果 (8)2.2用药前藻种鉴别结果 (9)2.3 药物的选择 (9)2.3.1营养盐与富营养化的关系………………………………………………………………………102.3.2活菌类水质改良剂对水质和藻类的影响………………………………………………………112.3.2.1 光合细菌………………………………………………………………………………………112.3.2.2硝化细菌………………………………………………………………………………………112.3.2.3 乳酸菌群………………………………………………………………………………………112.3.2.4酵母菌群………………………………………………………………………………………122.3.2.5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 (12)2.3.3腐殖酸钠对水体中藻类的影响 (12)2.3.4 硫酸铁对水质和藻类的影响 (12)2.3.4.1 铁在浮游藻类生长代谢中的作用 (12)2.3.4.2 浮游藻类对铁的利用 (12)2.4 药物使用结果 (13)3 讨论 (16)3.1藻类、浮游动物、细菌、养殖动物之间的关系 (16)3.2 活菌类调水剂在水中的作用机制 (16)3.3良好养殖用水对水色和水质的要求 (18)3.3.1肥水 (18)3.3.2 老水 (19)4 致谢 (19)参考文献 (21)不同藻类对水质的影响及应对处理方法水产养殖学专业张永茂指导教师程顺峰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比较了不同种类的水质改良剂对各种有害藻类造成的水质问题的改善效果,依据各种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对养殖对象及水体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对水体周遭环境及大气的影响和污染等对现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水质改良产品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水质问题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单胞藻培养中原生动物的控制与清除
基金项目:浙江省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浙江海洋学院创新性项目。
作者简介:郭建(1992-)浙江杭州,汉族,浙江海洋学院本科,主要研究领域渔业科学。
x i a o d a s h u a i s h u a i @v i p .q q.c o m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6755.2013.04.013单胞藻培养中原生动物的控制与清除郭 健,王伟鸿,赵满意(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0016)摘 要:单胞藻类多数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易于培养,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脂肪酸,是虾、蟹、贝类及其他海产品动物早期幼体的开口饵料和饵料动物的饵料,但其在培养过程中常会被大量眼虫()、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污染,轻则不利于进一步培养,重则培养失败,造成培养者精力的浪费,财力的损失。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分析藻类实验室培养中原生动物侵入的起因、过程,尝试利用物理、化学、生态等方法,尽可能降低原生动物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为藻类培养过程中原生动物清除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单胞藻培养;原生动物;控制;清除单胞藻类多数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易于培养,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脂肪酸,是海水鱼、虾、贝类及其他海产品动物早期幼体的开口饵料和饵料动物的饵料。
此外,部分单胞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生物活性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藻类所特有的优良保健功能,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的食品添加剂中,或是作为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
在单胞藻培养过程中,特别是高温季节,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培养失败,从而给育苗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原生动物的污染。
在培养工作中,严格防止污染是重要的,但从目前单胞藻培养的水平来看,在长期培养过程中,绝对防止原生动物的污染是不可能的,污染必然会或迟或早地发生。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原生动物的控制和清除至关重要[1]。
单胞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危害及防治
单胞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危害及防治张文革【期刊名称】《河北渔业》【年(卷),期】2006(000)008【摘要】在单胞藻的培养中,常会发生敌害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培养失败。
为防治污染,保证单胞藻培养的成功。
现把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及防治简介如下,以供生产者参考。
1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1.1直接吞食一些较大的敌害生物,如轮虫、游仆虫、尖鼻虫、变形虫、海生残沟虫等,直接吞食藻细胞。
由于单胞藻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敌害生物的数量不多,吞食量不大,则影响并不显著。
但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后,吞食量也增大,则对藻类产生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轮虫的吞食量达到惊人的程度,在两三天内可以把藻细胞吃光,使藻液变清。
1.2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单胞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一些较小的敌害生物,如小白虫、微孢子虫等通过其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产生毒害作用。
当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的量还较少时,培养藻类繁殖不快,生长不良。
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抗生物质大量分泌后,即造成培养藻类下沉死亡,使培养失败。
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的毒性大小,依不同种类而异,有些种类毒性大,虽然还未在培养液中达到大量繁殖的程度,已能使培养藻类严重受害。
但一般情况下,当敌害生物在培养液中达到较大数量后,才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种生物对藻类的危害作用,可能是一个方面的,也可能两个方面同时发...【总页数】2页(P36-37)【作者】张文革【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城区水产局,山东,滨城,2566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相关文献】1.单胞藻培养中的敌害生物防治技术 [J], 戴海军2.单胞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J], 龚海静;董建波3.单胞藻培养中的敌害生物防治 [J], 戴海军4.单胞藻培养中的敌害生物防治技术 [J], 戴海军5.单胞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危害及防治 [J], 张文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 > 1 0 0 mg / L时为低毒 。 藻毒素可在世界范围 内快速传播 , 尤其
[ 摘 要] 单胞 藻作 为 一 种 饵 料 资 源 , 其 品 质 好 坏 直 接 决 定养 殖 的成 败 。 海 洋 藻 类毒 素是 一 种 天 然 的 有 毒 物 质 , 目
前 生 态毒 理 学研 究 工作 重 点是 放 在 人 工的 特 别 是 工 农 业 生 产 排 放 出来 的有 毒 物 质 上 ,但 由 于 环境 污 染造 成 了生 态平
衡失常 . 近 年 来 海 洋 生 物 产 生 的 毒 素 的 大 量增 加 使 生 态 系统 进 一 步 恶化 的现 象 也 引起 了广 大人 们 的 关 注 , 大 力发 展 高
效 生 态农 业 , 建设一批现代农业 园区,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 健 全 产 供 销 一 体 的 渔 农 产 品 营销 体 系 。 在 调 查 和 资 料 总 结基
s . 等( 1 9 8 7 ) 发现一种鱼腥 藻和凡育 管链 藻具有明显的富
集D D T 、 杀螟 松 和 毒 死 蜱 的 能力 , 二者富集 D D T的 模 式 相 似 , 富 集 量分别为 3  ̄ 1 5 6 8和 6 - 1 4 2 9 p p m,最 大 富集 量 分 别 出 现 在 第 4 , 5天 。 而 与另 二 种 农 药 的富 集 模 式 相 差 很 大 , 二 种 藻 富 集 杀 螟 松 的最 大 富 集 出现 在 第 1 , 2天 。 富集量分别为 5 3 ~ 3 4 6 7和 1 0 0 6 6 5 1 p p m, 对于毒死 蜱 , 凡 育 管 链 藻在 整个 实 验 阶 段 富 集 量 不 段
益。
2 单胞 藻毒 素影 响分 析
2 . 1 单胞 藻对 重 金 属 的 富 集 重 金 属 可 以 被 浮 游 植 物 富集 并 通 过 食 物 链 进 入 海 洋 生 态
系统 , 绿 藻 可 作 为 锅 废 水 的过 滤 器 , 鼓藻可富集铁 , 揭 枝 藻对 钻 具有很高的吸收系数 。 我们认为在含银浓度 1 0 3 P P m 以下 时 , 颤 藻 可 以作 为 一 种 银 的 生 物 净 化 材 料 , 若 以梅 0 . 2 g栖 藻 ( 干重 ) 在 6天 内 能 积 累 1 0 . 1 7 g的 银 计 算 ,则 每 I t 颤藻 可 积 5 1 g银 。
础上 , 分析 单胞 藻毒 性 对 舟 山水 产 养 殖 业 的 影 响 以及 对 策研 究 。 [ 关键 词 ] 单胞藻毒性 ; 舟 山; 水产养殖业; 影响 ; 对 策 研 究 [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2 6 . 3 [ 文献标识码] A 分 钟 内就 会 致 命 , 所以, 研 究 成 果 推 广 与 应 用 有 着 广 阔 的 发 展
增加 , 富集量为 5 3 ~ 3 9 7 1 p p m, 鱼 腥 藻 的 富集 量 为 7  ̄ 6 7 7 9 p p m。 柱
殖 或 高 度 聚 集 而 引 起 水 体 变 色 的 一 种 有 害 生 态 现 象 。而 赤 潮 藻 中的“ 藻 毒素” 在 贝 类 和 鱼类 的身 体 里 累 积 。 人 类 误 食 以 后 轻 则 中毒 , 重 则 死 亡 。另 一 方 面 . 赤 潮 对 于 近 海 养 殖 业 和 渔 业 是 一 种
毁 灭性的 自然灾 害。根 据《 水 和废 水检测分析方法》 中规 定 , 藻
类 生长抑制实验对毒物的毒性分级标准为 9 6 h — E C 5 0 < l mg / L时 为极 高毒 , 在 l ~ 1 0 m g / L之 间 为 高 毒 , 在 l O ~ 1 0 0 mg / L之 间 为 中
前 景。
目前 。 单 胞 藻 是 养 殖 业 中重 要 养 殖 饵 料 。 又 由 于 有 毒 单 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藻类的毒性物质基 础不明 , 毒性机制不清 , 缺少有效措施 , 开 展 基 于 舟 山水 产 养 殖 业 研 究 单 胞 藻 毒 性 ,分 析 毒 性 的发 生 机 理 , 探 索它 所具有 的实用 价值 , 法 国国家科学 研究 中心 ( C N R S ) 和 法 国原 子 能 委 员 会 ( C E A) 首 次 发 现 了 其 中 两 种 毒 素 和 的 作 用 机制 。 他 们 证 明 了这 两种 毒紊 如何 以及 为什 么会 引起 神 经 系 统 的症状 。 这 些 研 究 发 现将 为开 发新 的检 测这 些 毒 素 的 方 法 奠 定 基础 , 提 高资源评 估结果 准确性 。 符 合 舟 山 市 建 设 舟 山 新 区 工 作需要 。以下作一综述分析 . 以期 对 单 胞 藻 毒 性 的 研 究 有 所 裨
1 藻毒 素对水 产 养殖 业影 响现状
近年来海 洋生物产 生 的毒素的大 量增加 使生 态系统 进一
步 恶化 。 对 以 舟 山 地 区 为 代 表 的海 水 养 殖 业 产 生 了很 大 程 度 的
影响, 舟 山海 域 易 发 生 大 面 积 赤 潮 , 这 是 浮 游 植 物 等 爆 发 性 增
吴 礼 广。 等 : 单 胞 藻 毒 性 对 舟山 水 产 养 殖 业的 影响 及对 策 研 究
水 产 养 殖
单胞藻毒性对舟 山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吴礼广 , 王伟洪 , 宋飞彪 , 刘 欢 , 程 维
(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水 产 学 院 , 浙 江 舟 山 3 1 6 0 0 0 )
Wa n g和 D e i 的研究也表 明, 当 培 养 液 中 N 的含 量 增 加 , 海 洋 浮
游 植 物 对 某 些 重 金 属 的耐 受 性 增 强 , 这 可 能 是 因为 营养 盐 与 重 金 属 离 子 之 间存 在 拮 抗 作 用 所 致 。
2 _ 2 单 胞 藻 对 农 药 的 富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