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木叶》

学习目标:

1、积累古诗词名句;学习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重点难点:

1、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

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2、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从小处着

手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如: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

教师点拨、整合

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

2、走近作者:林庚

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基础自测:字音与字义(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

袅袅

..万能锭

...言筌

..迢远

..涔阳

..窸窣

....照浦

..寒砧

..褒扬

..亭皋

..灼灼

袅袅——灼灼——寒砧——亭皋——萧萧——疏朗——窸窣——冉冉——缠绵——

绵密——迢远——相去无几——

2、速读课文: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

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木叶”“树叶”有什么区别?暗示性、启发性、感染性的理解

阅读文本整体把握:

概括文章内容

第1段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第2段:指出“木叶”就是“树叶”,古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虽然两者概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3、析段研句突破重难(点)

问题投放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诗句,体会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和问题探究。

1)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

不用“树叶”呢?

2)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3)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

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

教师点拨抓关键语句,删繁就简,突出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利于理解。

1)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木”→(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疏朗→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

“树”→(潜在形象)满树的叶子→(联想)饱满→不是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

2)“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3)“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4、挖掘文本提升思维

“‘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

.......,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探究一下“艺术形象的领域”哪些因素使得二者产生了几乎是一字千里的差别?

进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组内探究,言之有理有据。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从“木叶”意象入手来阐述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进而会启发我们

把握鉴赏诗歌的普遍途径:要注意读出概念

..后的意味。也就是“言外之意”的理解。

教师明确: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意象本身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其次,诗人大胆的发挥创造性;再次,抒情的特定场合……

5、举一反三,迁移巩固:

语言有概念的意义,也有潜在的意义。中国诗具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暗示性)特征。

1)摘抄:“言有尽而意无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解识无声弦指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2)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筌:捕鱼用的竹制的篓子,有口,内有逆刺,鱼进入就出不来。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会忘了竹笼;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掌握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就会忘了语言。

3)关于“梅”的意象讨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他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4)关于“月”的意象讨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