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有3个sheet)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10-04-21复旦大学以六大模块来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从培养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
“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两个方面;“史学经典”指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学家的经典作品。
第二模块: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哲学和宗教经典的研读课程。
进入此模块的经典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国哲学经典,一类是西方哲学经典,一类是宗教经典。
旨在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进入哲学家的思想境域的门路。
第三模块: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关于西方文明及其他重要文明的研讨性课程。
重在打开学生在文明比较方面的视野,从而较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多元发展、冲突、整合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第四模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的研讨性课程。
重在展示数学思想史、自然科学思想史和技术原理史,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和科学思想的要点,形成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精神。
第五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关于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命的科学与伦理问题的研讨性课程,范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及生命伦理学。
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
进入次模块的艺术门类主要有:音乐、戏曲表演、绘画、雕塑与陶艺、影视、书法、话剧与朗诵等。
范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
第一、二学年在复旦大学
附件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格罗宁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2+2”本科生(2011级)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第一、二学年在复旦大学一、通识教育课程: (43学分)I.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六大模块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0分。
修读要求如下:II.专项教育课程:体育、军事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四类课程。
总学分要求为17分,修读要求如下:* 根据2011级培养方案,计算机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I组和III组课程中修读2学分,在II组课程中修读2学分。
III.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除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外。
二、经管类基础课程:(25学分)三、人文类、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6学分)人文类基础课程I、II组(任选3门)或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I、II组(任选2门),除高数(D)外。
四、专业教育课程:(15学分)五、毕业论文:(4学分)课程代码:ECON130017按照学校教务处要求,毕业班论文须于2015年的第2学期(16周即6月中旬)前完成。
鉴于经济学院“2+2”联合培养(2011级)本科生的特殊情况,不参与原各专业的学生论文答辩,论文成绩以P、F方式记载,不记入平均绩点。
毕业论文电子文档(中文版)务必于2015年7月5日(即学校暑期放假)之前提交至经济学院国际合作部Email:fudan-rug@即可,论文归档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并上报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办公室。
项目学生的毕业资格终审必须在毕业论文归档后启动。
六、总学分要求:(93学分)按照2+2本科生(2011级)联合培养指导性修读计划,学生在复旦大学第一、二学年应修满上述4类课程89学分,第4学年毕业论文4学分,合计为93学分。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1)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3)〔一〕通识教育课程 (3)〔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 (4)1、历史学类 (4)2、社会科学试验班 (5)3、经济管理试验班 (5)4、自然科学试验班 (6)5、医学试验班 (7)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7)〔三〕专业教育 (8)三、选课注意事项 (9)四、复旦大学跨院系专业大类学生选专业工作方案 (15)附件1:复旦大学2011级留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修读说明复旦大学教务处2011年8月25日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一〕新生第一年按七个专业大类组织实施教学。
我校现有本科学科门类包含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类、经管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技术科学类和医学类七个大类;其中2011年有五个实施跨院系招生与培养的大类,各专业大类与所涉及院系、专业的关系如表1。
表1.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专业对应的专业院系。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教2,*: 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在跨学科课程设置上有独特之处,将单独介绍。
〔二〕课程代码:本科教学三大类课程的代码规则见“课程代码使用说明”〔见《2011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第9页〕。
1、每门课程有一个由十位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
2、左起第一至四位大写英文字母是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教学单位英文名简写和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
3、左起第五位数字是课程面向学生的代号,“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本教学培养方案的课程均为本科教育课程〕。
4、第六位数字是课程性质的代号,即“1”代表通识教育课程;“2”代表文理基础课程;“3”代表各专业课程。
5、第七至十位数字表示该课程在这一个序列的顺序号。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代码“1”后面的4位顺序号的第一位数字为“9”。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 课程代码是:CHIN110001 CHIN 1 1 0001代表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英文名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CHIN 代码是中国语言文学系〕; “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代表课程性质,“1”表示通识教育课程; 表示课程在这一个系列的顺序号。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
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
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
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
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识教育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历史学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济管理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自然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医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专业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复旦大学教务系统 - 复旦大学中文系
汉语言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语言学及中国文学等方面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文化管理、新闻出版、高校科研机构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管理、语言应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科研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汉语、语言学与中国文学的基本训练,具备语音实验技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汉语教学法及语言调查及研究的专门知识,同时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对人文及社会科学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 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7学分方能毕业。
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 课程设置:(147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 (48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8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 (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I组中修满12学分(“语言学导论”除外),在II组中修满8学分(其中必须修读“论语精读”课程),并在法政类基础课程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8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 (65学分)
2. 专业选修课程 (14学分)
(四) 任意选修 (6学分)。
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培养实施方案
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培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未来数学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深度,促进优秀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以下简称“英才班”)将于2020年春季启动实施,方案如下:一、实施对象:从本校2019级学生中选拔(外系选拔进入英才班的学生自动转入数学科学学院)。
二、选拔方法:由英才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9年秋季学期负责选拔,面向全校2019级本科生,由笔试和面试组成。
三、进出机制:英才班学生增补退出由英才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增补退出学生的学分认定方法由该委员会确定,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四、授予学位:达到培养方案要求时准予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完成荣誉项目培养要求者授予本科荣誉证书。
课程设置(一) 通识教育课程(44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专项教育课程,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计划。
1.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修读26学分,含思想政治理论课16学分,七大模块课程10学分。
2. 专项教育课程要求修读18学分,含英语类课程8学分,体育课程4学分,军事理论1学分,创新创意创业课程1学分,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2学分,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2学分。
(二)专业培养课程(98学分)专业培养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限定必修课程、专业进阶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如下:2.限定必修课程,应至少选修9门,课程设置如下:3.专业进阶课程,课程设置如下:注:英才班专业培养课程将在现有专业课程与荣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调整和更新,调整和更新内容包括增减、更换原有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大纲、增减课时等。
首届“英才班”2019学年第二学期将讲授“数学分析II”、“高等代数II”、“经典数学思想”等课程,以后每年五月公布下一学年专业培养课程。
复旦大学新闻、广电、传播、广告硕士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0)2011年03月07日 13:17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能、宽厚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和管理的新闻传播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熟悉中外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媒体融合的新趋势;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位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3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含教学实习6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4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143学分)(一) 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8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8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中的I组中修满12学分(其中必须选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II组中修满10学分(其中必须选修“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概论”),并在法政类基础课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6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1. 专业必修课程(43学分)2. 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四) 任意选修(4学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0)2011年03月07日 13:38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节目制作、节目策划、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闻高素质专门人才。
复旦本科生课表
复旦本科生课表1. 课程概述复旦大学本科生课表是指复旦大学本科生在一个学期内所需上的所有课程的安排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复旦大学本科生课表的相关信息,包括课程种类、课程时间安排、选修和必修课程等内容。
2. 课程种类复旦大学本科生课表中包含了多个不同种类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必修课必修课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读的基础性和专业性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涵盖了学生所在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经济学专业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都是必修课。
2.2 选修课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的非强制性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
选修课的内容多样化,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
2.3 实践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课程。
例如,实验课、实习课等都属于实践类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2.4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跨学科综合性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提高综合素质。
3. 课程时间安排复旦大学本科生的课表按照周次和时间段进行安排。
一般来说,一个星期有五天上课,每天有多个时间段可供选择。
3.1 周次安排一个学期一般分为16周或者18周,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而定。
每周的上课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有些专业可能会有更加紧凑或者松散的上课安排。
3.2 时间段安排每天上午8:00-12:00为上午时间段,下午1:30-6:00为下午时间段,晚上7:00-9:30为晚上时间段。
不同课程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安排,以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时间。
4. 选修和必修课程复旦大学本科生课表中既包含了必修课程,也包含了选修课程。
4.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要求而设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修读。
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一、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历史演变二、生命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三、人体生命科学-医学四、人体的身与心脑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五、生命与社会六、智能、思维、文化七、多元文化社会第三章人体生命科学-医学一、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二、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三、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四、现代医学-西医学五、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交融•医学(Medicine):是处理健康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
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
•现代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
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与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
1.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自然属性。
人体是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转换、自我调整的自然过程;人的自我复制、自我调整是通过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实现的;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自身机体的复制转换调整的状况、同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可分割;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须建立在对人体自身内在联系、人体与环境联系的基础之上•其次,自然科学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
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明显依赖于自然科学。
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在内的许多学科是医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学科为医疗卫生活动、医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2. 医学的社会人文学性质: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人文科学性质。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人文性质。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之为人,就在于其有精神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的生存不仅要与外界交换物质,而且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人的精神活动、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须建立在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人与社会的联系的基础之上。
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
附件: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一目录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5 明史十讲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1 14 316100301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王晓秋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1 17316100302 中华民族精神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2 30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黄长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栗志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316100303 国学智慧曹胜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2 30B自然、科学与科技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4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赵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2 31 316100305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2 27316000306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雷毅清华大学副教授23 杨舰教授、副所长9冯立升教授、博导 2戴吾三教授 5蒋劲松副教授 2鲍鸥副教授8刘兵教授 6 316100307 化学与人类刘旦初复旦大学教授 1 25 316000308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钟江复旦大学教授 1 20C社会与文化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9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高旭东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1 22D自我与人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0 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2 28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316100311李砚祖清华大学教授 1 14写作2 30 316100312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艾跃进南开大学教授2 27 316100313 创新创业领导力陆向谦清华大学教授E.经济与管理思维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4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石磊复旦大学教授 2 36二课程介绍一、明史十讲开课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课程编号A103中文名称明史十讲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樊树志职称教授视频课时14课时学时课程简介:《明史十讲》主要涉及了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以及扭曲和贬抑明史的几种观点,是樊树志教授从自己的读史心得中提炼出来,力图对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不再纠缠于历史的线索和细枝末节。
复旦本科生课表
复旦本科生课表摘要:一、引言二、复旦大学的简介三、复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2.专业课程3.选修课程4.实践课程四、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五、复旦本科生的课余活动六、结语正文:一、引言作为我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复旦大学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享誉海内外。
本文将重点介绍复旦本科生的课表,以及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
二、复旦大学的简介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市,创立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
学校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人才。
三、复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复旦大学的课程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综合素质。
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类。
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
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文学与艺术、历史与哲学、经济与管理等模块。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复旦本科生的核心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学生需要按照所在专业的要求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心理学、语言学、艺术设计等。
4.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复旦大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的修读顺序和时间。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五、复旦本科生的课余活动复旦大学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诺贝尔奖与药物课程代码: PHAR119004.01课程名称:诺贝尔奖与药物(The Nobel Prize and Drugs)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主讲教师: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金昔陆副教授课程小组成员: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刘骁讲师助教:均为研究生预修课程:无要求、均可选修(有中学生物、化学课程基础更好)课程性质:面向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科学家的贡献,使学生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追求与奉献;从药物的发现发展,让学生体验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推动力量,对科学进步永无止境的魅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思考,以激励和培养学生不断求知的兴趣、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基本内容简介: 诺贝尔奖是现代公认的科学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的奖项。
人们日常生活也已与诺贝尔奖创造的科学成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药物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物质,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药物是多学科如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的科学家们跨学科参与、交叉、协同研究的结晶。
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药物也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有力武器。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拓展、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生命奥妙的认识。
本课程选择一些与发现药物、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奖成果为主要内容,这些药物几乎包括曾拯救无数苍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式药物,如抗菌药物(百浪多息、青霉素、链霉素)、胰岛素、维生素(维生素B、B12、C、K等)、性激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在介绍过程中,努力从发现问题或现象出发,到研究取得的结果及其意义及体现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奉献精神、思想方法等。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张庆柱,等:书写世界现代医学史的巨人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钟镐著,陈利刚译:漫游诺贝尔奖创造的世界-生理学或医学之旅,接力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资料: 张大萍,等:中外医学史纲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李端:药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恩斯特·博伊姆勒著,张荣昌译:药物简史:近代以来延续人类生命的伟大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复旦大学全外语课程(内有2个sheet)
学分 周学时
3 3 3 2 2 2 2 3 3 4 4 3 2 3 3 2 4 1 4 2 3 2 2 2 2 2 3 2 3 3 3 2 2 2 2 2 3 3 3 2 2 2 2 3 3 5 5 4 3 3 3 2 4 1.5 4 3 3 2 2 2 2 2 4 2+1 3+1 3 3 2 2 2 2 2
课程代码
ICES110012 ICES110013 HIST110013 HIST110015 HIST130126 HIST130135 HIST130138 HIST130141 SOCI110018 SOCI110020 SOCI110034 SOCI130004 SOCI130064 SOCI130065 SOCI130085 SOCI130134 SOCI130135 SOCI130136 SOCI130137 MUSE110007 PHIL110025 PHIL110026 PHIL110029 PHIL110030 PHIL110031 PHIL130004 PHIL130021 PHIL130070 PHIL130093 PHIL130100 PHIL130101 PHIL130110 JOUR110011 JOUR130065 JOUR130119 JOUR130163 JOUR130165
开课 学期
秋季 春季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秋季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季 春秋 春秋 秋季 春秋 秋季 秋季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春秋 春季 春秋 春秋 春秋
备注
全日语课程
类别
西方语言学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CHIN130030 CHIN130129 CHIN130173 FORE110031 FORE110036 FORE110037 FORE110039 FORE120010 FORE120011 LAWS120002 LAWS130029 LAWS130036 LAWS130052 LAWS130053 LAWS130054 POLI110033 POLI110042 POLI110043 POLI130013 POLI130026 POLI130032 POLI130063 POLI130108 POLI130128 POLI130135 POLI130136 POLI130137 POLI130138 POLI130141 POLI130142 FORE110038 SOCI130039 POLI110041 ECON110020 ECON110022 ECON110023 ECON120003 ECON130012
复旦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二 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35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7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 课程设置:(150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35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0学分(大学英语课程除外);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1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I组中修满10学分(其中必须选修“语言学导论”课程),在II组中修满10学分(其中必须选修“世界文学导读”、“英美报刊”),并在法政类基础课程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8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87学分)。
复旦本科生培养方案
复旦本科生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本科课程采用自由报志愿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各类课程,学院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适合的课程。
具体的课程设置包括: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复旦大学本科教育中独具特色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1)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政治、法律、经济、心理等学科,以及人类文化、文艺、伦理、社会问题等内容。
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以及工程设计、科技创新等内容。
2.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本科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选择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是本科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训练。
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方法,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根据复旦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传统,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1.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本科专业知识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各种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更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包括思维方式、学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找机会,创造才能和创新成果,并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4.社会责任和个人发展的平衡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提高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本科生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素质评价和实践评价三个方面。
1. 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本科生曲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学院对每门课程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遵守课程规定,认真练习,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一、通识教育课程
I.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六大模块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4分。
具体修读要求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须修读12学分,其中A组为必修课程,共10学分,B组为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计2学分;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课程课堂教学为每周3学时,计3学分;社会实践环节每周2学时,不计入总学分,另计为社会实践学分;
(3)历史学专业学生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须在B类课程中另选一门。
2、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的总学分要求为12学分,学生须在每一模块中各修读2学分(即1门课程)。
建议每学期修读2学分(1门课程),6个学期修读完毕。
[模块I]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模块II]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模块III]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模块IV] 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模块V]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模块VI]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处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具体课程请以每学期课程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