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常见问题和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新生常见问题和对策探讨
一、孩子入小学后容易出现的问题表现为:
1、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发言、写字慢、影响老师讲课,做小动作。
2、课堂下:不合群、不会交往、疯跑、打架。
3、习惯上:不会整理书包、丢三落四、不按时完成作业、拖拉、粗心。作业脏、乱、差、不会预习、复习、没有时间观念。
4、心理上:不适应学校的作息、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及学校的环境。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1、环境的原因。幼儿园时的生活环境和学校的生活环境是天壤之别,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自由活动,不受纪律的束缚,多以活动为主。在小学的学习时间长,学与写的多,静的多,灌输的多。
2、心理的原因。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心理的不适应,孩子会无所适从,表现为不知道要干什么。由于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安静、灌输、严肃的,与孩子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发展程序不尽相同,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3、内容的原因。因生活体验和经验不足而引起。例如:有的孩子能流利的背数字,当你拿5个苹果问他几个时,孩子就不知道,这就是数字符号和事物数量的脱节,疏忽了数和量的感性体验。另外口算孩子是数的,而不是算的。学习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如果孩子的生活体验少,经验缺失,对数学学习有如空穴来风。语文学习也是如此。
4、孩子成长规律的原因。您知道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写的字容易歪歪扭扭的吗?
孩子手的灵活性受年龄和训练的影响,不是孩子不愿写好,而是大脑对手的控制力不足导致,手、眼、脑的协调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一年级孩子无法从感知学习跳跃到理性思维的学习,也就是说0-9岁的孩子学习任何的知识,都要有实物来感知,而不是靠空想、靠讲就能明白的。如果靠死记硬背,只能挫伤孩子今后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1-3年级的知识是认知型的,是死知识,靠简单的记忆就能记住差不多。如果孩子们没有感知,他们还是记的不牢靠,或很容易忘却。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的成绩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成绩却越差的原因。
5、家长的原因。孩子放学后,您与孩子见面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呢?“作业做完没有?”
有些家长要求过高,只希望孩子学习,见不得孩子玩耍,态度过于严厉,要求过于严格。见到孩子就盯着孩子学习,见不得孩子写的作业不好和疏忽,看到孩子动作不熟练就着急。同时过度包办,始终陪着孩子做作业,帮孩子看着,有错马上帮孩子擦,写完了帮孩子检查。对老师的“告状”不能正确对待,回来不问缘由,不是训斥就是打人。造成孩子心理的过度紧张和厌恶学习。家长给孩子的额外任务太多,没时间玩,造成孩子磨蹭,厌恶学习,把不满都投向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在幼儿园里,对语文的拼音和数学的数数掌握的
比较好,刚上学时还很轻松。可有的家长一看孩子早早的就完成作业了,就给孩子加作业。本来孩子很高兴能很快完成
作业,可以玩一会儿了,可家长又给他加任务了,久而久之,孩子就长心眼了:早早完成作业还要加,那我就慢一点的做,看你还加?就这样,孩子慢慢的就形成了磨蹭、厌恶学习的态度了。
三、家长应该怎么做
1、面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不要着急,要理智、客观的对待。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拿你的要求和标准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孩子也就不会紧张。放松的心情,有利于大脑的活跃。另外要理性,不要认为老师告状了就是孩子不好,需要修理。老师反映情况这是他的职责,他们需要家长的配合。但不是说希望家长打孩子,也不是一反映情况,孩子就会马上改变。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表现不是自己期望的,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一定有办法改变孩子的。
2、用真爱的态度接纳孩子。孩子有任何的不妥表现,都不要着急,都不要朝孩子发火,缺点是孩子的表现,我们不喜欢孩子的错误,但并不是讨厌孩子,我们不能让孩子有我们不爱他的感觉。所以,面对孩子的缺点,首先承认和接纳,知道孩子有那些不良表现,才能更加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相信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如果孩子没有错误才是不正常的。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的必由之路。首先,在做作业之前要复习。自己的作业要独立完成。家长不要成为孩子做作业的依靠。不会的家长不要急于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思考。写完作业自己检查,规定学习时间。有规律的生活。完成作业后要预习,回想老师一天所讲过的课程内容。
4、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果孩子忘记带课本或者作业了,你怎么办呢?第一时间送去学校?
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这需要家长有明确的态度和做法。那就是孩子学习不监督,不催促,不帮忙。不怕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要为自己的脸面或炫耀而逼迫孩子。到了规定睡觉的时间即使再多的作业没有写完,也不能再写了。勇于让孩子承担自己错误的结果。同时,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5、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入学前,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转变工作,提前说明学校生活,提前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入学后,要和老师取得联系,获取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映孩子在家里
的表现,表明你对孩子的培养态度和方法。对老师反映的在校情况,冷静理智地对待和配合。不求一次能够改变。根据孩子的问题,在生活中寻找教育机会。
6、培养孩子的动手与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是提高学习行为的前提,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很自信,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有信心去战胜与克服。自理能力是生活习惯的表现,孩子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检查,自己削铅笔,养成这些习惯也就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有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孩子高素质的体现,是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7、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多给孩子放音乐,读经典,看图片,教会孩子阅读;做听视知觉、感统训练;多和孩子玩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游戏(家庭训练方案中有此内容,此处略)。
四、孩子入学后,家长还要注意的事项
1、家长不要急功近利。家长培养孩子或批评孩子不能希望一次或两次见效,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这需要家长的耐心。当孩子刚上学时,培养出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当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今后的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催促,也一样能很好地完成学业任务的。比如:不给孩子养成陪读的习惯。陪读不仅拴住了家长自身提高、学习的时间,也培养了孩子依赖家长,不能自主学习的习惯,削弱了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由于孩子怕家长责骂,学习时更紧张,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进而造成不愿学习的局面。
2、要用发展、进步的眼光去培养孩子。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理行为是不同的,也就是从幼稚到成熟,从笨拙到熟练。所以,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要求一次到位,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较,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和孩子共同分析,不指责、不抱怨,这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3、期望值不要太高。孩子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而不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应全面而不是单一的。要把孩子培养成人,需要各个方面的进步,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和全面的智能开发。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