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肩周炎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肩周炎治疗法(整版)

肩周炎治疗法(整版)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2)颈椎间盘突出症:①急性发病。②以神经根性剧痛为主,即疼痛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前臂及手部,并伴有感觉及肌力改变。③颈部活动受限而肩关节活动正常。
(3)骨肿瘤:①原发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年老患者多为转移癌,故全身症状明显。②血象检查多为阳性。③X线鉴别。
(4)肩轴损伤: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外伤史,肩关节被动活动正常。
中医对肩周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肩周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肩周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肩周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疾病名称(英文)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拚音JIANZHOUYAN 别名肩关节周围炎,冻肩,中医: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肩凝,西医疾病分类代码关节疾病与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的障碍,故又称冻肩。

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早期肩部酸困疼痛,中期肩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晚期症状逐渐缓解,并有自愈倾向。

全部病程大约为1~2年左右。

多为单侧发病。

左侧多于右侧。

中医释名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肩周炎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肩部软组织的退变:如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

退变使肩周组织充血、水肿、肥厚,组织缺乏弹性,而限制了盂肱关节的活动。

②肩部创伤:如肩部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一方面肩部软组织损伤出血,另一方面由于治疗的需要,又必须做较长时间的肩部固定,使肩部组织产生炎症,形成粘连。

③长期劳损:可造成肩部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又可加速其退变。

④内分泌紊乱:此类病人大多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可引起肩周组织充血、肿胀,加重病变的进展。

⑤感受风寒:寒冷的刺激亦可加剧肩周的无菌性炎症过程。

肩周炎的发生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肩周炎在临床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病理肩周炎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盂肱关节囊纤维层退变、硬化、收缩,滑膜层肥厚,从盂肱关节造影可以说明关节容积减小,手术探查亦可发现关节囊收缩,下部皱襞闭锁。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肩周炎,又称为肩部损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古籍中,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有着丰富的记载。

下面将就几部典籍中关于肩周炎的记载进行介绍。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对于肩周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描述。

常见的肩周炎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而其病机主要是风湿侵袭所致。

根据《伤寒杂病论》的记载,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是疏风散寒、舒络通络。

在用药方面,可以采用温经通络的药物,如桂枝、羌活等,以解除寒湿之邪;也可采用疏风活血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疼痛。

另外一部经典之作《金匮要略》也有关于肩周炎的记载。

该书强调了肩周炎的发病机理与气滞血瘀的关系,认为肩关节周围气血不畅通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金匮要略》提倡在治疗肩周炎时,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川芎、丹参等,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医学心悟》是一部综合了古今医学精华的著作,其中也有对于肩周炎的描述和治疗方法。

该书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情志失调、膏肓燥热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结合病机调理气血,调和阴阳。

常用的药物包括枸杞子、黄连、黄芩等,以清热疏利、滋阴益气的作用缓解炎症,促进康复。

中医古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有着独到的见解,强调了调理体内气血、疏通经络的重要性。

在治疗肩周炎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希望这些古籍中的智慧能够为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带来一线希望。

【2000字】第二篇示例: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肩周炎的记载并不多,但通过对古籍中相关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者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的经典古籍中,也有对肩周炎这类病症的记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详细描述了肩周炎的病因病机、症状与辨证施治。

他认为肩周炎多由外感风寒、风湿侵袭所致,主要病机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张仲景主张通过疏风散寒、温经活络的治疗方法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并指出在疾病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预防病情恶化。

而在《金匮要略》中,王叔和也对肩周炎的病因与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

他指出肩周炎常见于肾脾虚弱、风湿湿热内蕴的情况下,导致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致肩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王叔和强调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症状表现及辨证施治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理脾肾,加强体质,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

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桂枝茯苓建中汤、羌活胶囊等。

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天台、曲池等。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揉摩患处、舒筋活络来促进气血畅通,减轻疼痛感。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虽然较为简略,但却反映了古代医学对这一病症的认知与治疗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中医传统医学的推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希望通过传统的中医方式来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肩周炎属于慢性疼痛症状,治疗过程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同时也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情绪愉快,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第二篇示例:肩周炎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古籍中,对于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有着丰富的记录。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的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中医诊断标准:
1. 呈慢性发病,大多无外伤史,少数可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2. 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3. 肩关节造影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的表现,后期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改变。

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湿型:肩部串痛、沉重或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肩部疼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寒恶风,昼轻夜重。

2. 瘀滞型:肩部疼痛,局部肿胀,疼痛拒按,痛以夜间为甚。

3.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肩部疼痛,伴肢体麻木、颤动。

头晕目眩,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4. 肝肾虚型:病程较长,肩部疼痛绵绵,遇劳加重;肩部疼痛僵硬,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

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舌咽干燥;头晕眼花,不胜劳倦,伴有眩晕耳鸣等。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具体的诊断及治疗应结合专业医生意见进行。

如有任何持续的疼痛或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冻结肩辨证分型

冻结肩辨证分型

冻结肩辨证分型
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也称为肩周炎。

它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医理论,冻结肩的辨证分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气滞血瘀型、寒湿阻络型和肝肾亏虚型。

1. 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多见于中年人,主要症状是肩关节活动受限,伴有胀痛感。

患者常常感到肩膀沉重,难以抬举。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上,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红花等,以及针灸疗法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2. 寒湿阻络型
寒湿阻络型的患者多见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或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环境下。

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寒冷感明显,活动受限。

患者舌苔白腻,脉象沉缓。

治疗上,可以采用温经散寒的中药,如桂枝、羌活等,以及艾灸疗法来驱寒散湿,缓解症状。

3. 肝肾亏虚型
肝肾亏虚型的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有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患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

治疗上,可以采用补肝肾的中药,如当归、熟地黄等,以及针灸疗法来调养肝肾,缓解症状。

冻结肩的辨证分型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冻结肩注重辨证施治,既要缓解疼痛,又要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肩部的活动。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肩周炎病例》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肩周炎病例》

周某,男,51岁,司机。

右肩部疼痛半年余。

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右肩部疼痛,活动不利,以肩后侧为主,肩内收疼痛尤甚,遇热痛减,遇寒及阴雨疼痛加重,夜间痛剧。

检查:右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右侧肩部外展、内收活动受限,右侧搭肩试验、肩外展试验及梳头试验均阳性。

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断:漏肩风,证属寒湿凝滞,病位为手太阳经。

取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

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施以泻法,余穴那么平补平泻。

肩部各穴针后加灸,各两壮。

留针30min后出针,拔罐5min。

以上治疗隔日1次,5次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右肩部活动受限程度减轻。

嘱其继续针灸,以稳固疗效。

【临床诊疗思路】(一)主症分析患者主症为右侧肩部疼痛,伴肩关节活动障碍,梳头试验及搭肩试验均阳性,无颈部病症及上肢放射病,无外伤史,故可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假设用力肩外展时疼痛明显,肱骨大结节处及肩峰下压痛,疼痛弧试验阳性,为冈上肌肌腱炎;压痛点位于肩峰下或肱骨大结节处,那么为肩峰下滑囊炎;压痛点位于结节间沟,上举受限明显者,多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压痛点位于喙突,扩胸时疼痛加重,多为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压痛点位于肩关节后的四边孔,后伸、内收受限明显者,为肩袖综合征。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凡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即可诊断为肩周炎,但须与以下病证相互鉴别。

(l)颈椎病:主要病症为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伴肩臂放射病,但肩部活动尚可,肩臂部无明显压痛点。

(2)肩关节脱位:发病急骤,无论儿童及成人,均有肩部剧烈疼痛,伴活动度全面下降,以外展外旋明显;触诊可及肩关节前空后凸。

(3)肩袖损伤:表现为肩部疼痛、压痛,活动时加重、弹响,肩关节功能受限明显,日久那么可见冈下肌萎缩。

(4)盂肱关节病损: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初期,表现为肩关节肿胀,常双侧,伴晨僵,血沉增快。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通常可以做以下检查。

(1)X线检查:以了解有无骨折、关节脱位,颈椎又线片排除颈椎病引起的肩臂部疼痛及放射痛。

中医骨伤科肩周炎的中医艾灸治疗

中医骨伤科肩周炎的中医艾灸治疗

中医骨伤科肩周炎的中医艾灸治疗肩周炎,又被称为“五十肩”“冻结肩”,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肩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尤其是在夜间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质量。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与肩部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筋骨失养。

中医艾灸治疗肩周炎,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艾灸所产生的温热效应能够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

同时,艾灸还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肩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髃、肩贞、曲池、合谷等。

肩井穴位于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是治疗肩部疾病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可以疏通肩部经络,缓解疼痛;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具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1 寸,艾灸此穴能够调节肩部气血,改善肩部活动受限;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具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功效;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艾灸合谷穴可以调节全身气血,增强止痛效果。

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离皮肤约 2-3 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 15-20 分钟;回旋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 3 厘米处做往复回旋的移动熏烤,使皮肤有温热感;雀啄灸则是将艾条点燃后,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熏烤穴位。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穴位。

伤寒杂病论对肩周炎的论述

伤寒杂病论对肩周炎的论述

伤寒杂病论对肩周炎的论述一、病因病机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肩周炎的病因病机有深入的论述。

该病多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足,或长期劳累、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病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关节不利;二是风寒湿邪侵入经络,导致气血瘀滞,关节疼痛;三是长期慢性劳损,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僵硬。

二、证治分类《伤寒杂病论》将肩周炎分为风寒痹阻、气血瘀滞、肝肾亏虚等证型。

对于风寒痹阻型,治疗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为主;对于气血瘀滞型,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对于肝肾亏虚型,治疗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为主。

同时,根据病情轻重,又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治疗时需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辨证施治。

三、针灸治疗《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具体操作时,可以选取肩髃、肩髎、曲池等穴位,采用温针灸或电针刺激,以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同时,还可以配合拔罐、艾灸等疗法,加强治疗效果。

四、药物治疗《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记载了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方剂。

对于风寒痹阻型,可以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对于气血瘀滞型,可以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对于肝肾亏虚型,可以使用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外敷药物,如中药膏贴等,以缓解疼痛、舒筋活血。

五、康复护理在《伤寒杂病论》中,也提到了肩周炎的康复护理方法。

首先,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止外感风寒湿邪。

其次,可以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如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等运动,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减轻关节疼痛。

此外,还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总之,《伤寒杂病论》对肩周炎的病因病机、证治分类、针灸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现代中医治疗肩周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支持。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 导下进行,避免药物不良 反应。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常用手法
滚法、揉法、点按法等。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过度刺激和损 伤。
04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坐姿和睡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 时活动肩颈部位,减轻肩部压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01
02
03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疼痛,促进的针刺 方法,如毫针、电针、温 针等。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 作,避免误伤经络和穴位。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采 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 治疗。
常用药物
桂枝芍药知母汤、身痛逐 瘀汤等。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 内服或外敷,以舒筋活血、止
痛消炎。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疼痛。
日常保健
合理饮食
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钙 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
牛奶、鸡蛋、鱼等。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适时休息和活动。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 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检查
肩周炎的其它分型
湿热痹阻型
此型患者多因感受湿热之邪导致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常用药物有苍术、黄柏 、薏苡仁等。
肝肾亏虚型
此型患者多因年老体弱或长期疾病导致肝肾亏虚,肩部疼痛 绵绵不绝,活动受限。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常 用药物有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等。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由于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外伤、受寒、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不同,其临床症状亦不尽相同。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以确定相应的方药是中医治疗的关键。

1.风寒型:肩部疼痛,痛牵扯肩胛、背部、上臂、颈项,并有拘急感,天冷或受凉加重,得热减轻,肩部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或沉细。

多由汗出当风、贪凉着寒、久受风寒所致。

2.气血虚弱型:肩部疼痛,痛势不重,隐隐作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减轻,身倦乏力,面白头晕,手足发冷,四肢麻木,心慌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多由素体气血虚弱,或劳累过度、耗伤气血,或由于失血过多等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3.气滞血瘀:肩部疼痛,呈胀痛或刺痛,痛势剧烈,入夜更甚,甚至夜间难眠,痛处不移,拒按,多牵扯上肢、颈背部,情一志刺激加重,肩部可有肿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多由于情志不遂,气滞血瘀或外伤、劳损致肩部血瘀气滞,经脉瘀阻所致。

4.肾虚型:肩部酸痛隐痛,举动无力,劳累加重,休息减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面色咣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由肾气虚、精血亏损,不能濡养筋脉所致。

5.痰湿型:肩痛绵绵难愈,筋肉疼痛,有沉重感,痛处拒按,活动受限,阴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细濡。

由素体湿盛或湿邪入侵、聚湿成痰,留滞肩部所致。

(责任编辑:admin)。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中医认为,肩周炎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邪、劳伤筋脉等因素引起。

肩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此外,长期姿势不良、肩部劳损、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二、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肩周炎的方法1、中药治疗内服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调理。

常用的方剂有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以达到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外用中药:如中药敷贴、熏洗等。

敷贴药物多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熏洗则通过温热的药液熏蒸和浸泡肩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针灸治疗针刺:选取肩部的穴位,如肩髃、肩髎、肩贞、曲池等,通过针刺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缓解疼痛和改善肩部功能。

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可在肩部穴位上进行艾灸,如肩井、天宗等,以增强疗效。

3、推拿按摩手法松解:通过揉、按、拿、捏、拨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关节活动: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肩部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如外展、内收、旋转等,以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粘连。

4、拔罐治疗留罐:在肩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可吸出局部的寒湿之气,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走罐:在肩部涂上润滑剂,然后用罐在肩部来回移动,以增强治疗效果。

5、小针刀治疗松解粘连:对于肩部有明显粘连、硬结的患者,可采用小针刀进行松解,以恢复肩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6、练功疗法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沿墙壁向上爬,尽量达到更高的高度,然后缓慢放下,重复多次。

甩手运动:站立位,双手自然下垂,前后甩动肩部,幅度由小到大。

画圈运动:站立位或坐位,以肩部为中心,缓慢画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肩周炎诊断及治疗

肩周炎诊断及治疗
(一)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或移位术:
(二)喙肱韧带切断术:
编辑版ppt
15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 常。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 本恢复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 所改善。
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
编辑版ppt
16
谢 谢
2.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通络,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肝肾亏损
治法:益肝肾,温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筋骨损伤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方药:十三太保方加减。
二、手法治疗:按摩
三、针灸
四、外敷药物 膏药等
编辑版ppt
13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一)药物治疗:口服水杨酸制剂或其他消炎止痛药,常 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妙纳、芬必得、塞来昔布。
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 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 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 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编辑版ppt
3
诱发因素
1.制动 2.肩关节内在病变 3.临近部位的疾患 4.神经系统疾病 5.内分泌系统疾病 6.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7.姿势失调 8.心里因素
编辑版ppt
17
编辑版ppt
9
3.恢复期
又称末期,解冻期或功能恢复期,持续 时间为5-26个月。改期不仅疼痛逐渐减弱, 而且随着日常劳动和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加,粘连、挛缩 逐渐消除,大多数可以恢复的正常会接近 正常。肌肉萎缩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虽 然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但总的病程可达 12-42月。

《中医治肩周炎》课件

《中医治肩周炎》课件

01
02
03
风寒湿邪侵袭
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导致 气血运行不畅,关节肌肉 疼痛、麻木、屈伸不利。
肝肾亏虚
肝肾亏虚,筋骨失去濡养 ,关节活动不灵,肌肉萎 缩。
慢性劳损
长期劳累或姿势不正,导 致肩部肌肉、韧带、关节 囊等软组织损伤,气血瘀 滞。
中医诊断标准
病史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年老体弱,肝肾亏虚

功能性训练
进行肩部功能性训练,如模拟日常活 动等,提高肩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的适应能力。
针灸疗法
可尝试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 和气血,缓解疼痛。
2023
PART 05
病例分பைடு நூலகம்与效果展示
REPORTING
病例一: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信息
患者张先生,52岁,长期 从事体力劳动,因肩部疼 痛就诊。
舒缓按摩
通过轻柔的按摩手法,放松肩部肌肉,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
点穴按摩
针对肩部穴位进行点按或揉捏,以调和气血、舒缓疼痛。常 用的穴位包括肩井、秉风、天宗等。
2023
PART 04
肩周炎的预防与保健
REPORTING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 久坐、长时间使用电脑等,应 适时调整姿势,缓解肩颈疲劳
壮骨。
活血化瘀
采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桃 红四物汤等,活血化瘀,通络
止痛。
手法治疗
采用推拿、按摩等手法,舒缓 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2023
PART 03
中医治肩周炎的方法
REPORTING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 的中药方剂,如四物汤、六味地 黄丸等,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 。

(2024年)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教案资料

(2024年)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教案资料
掌握得气的判断和补泻手 法的运用,以达到调整气 血、阴阳平衡的目的。
15
艾灸、拔罐等非针刺法应用示范
艾灸操作
展示艾灸的操作方法,包括艾条 的选择、点燃、施灸部位及时间
等。
拔罐操作
展示拔罐的操作方法,包括拔罐器 具的选择、拔罐部位、拔罐时间及 起罐方法等。
注意事项
强调艾灸、拔罐等非针刺法的注意 事项,如避免烫伤、防止感染等。
急救措施。
• 弯针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
,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体位改变引起弯针者,应协助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
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出现断针。
• 滞针处理:若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26
临床表现
肩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尤 以夜间为甚,严重者可出现肌肉 萎缩。
分型
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 性期、粘连期和缓解期。
5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 合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颈椎病、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 等疾病进行鉴别。
2024/3/26
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单向捻转滞针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
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2024/3/26
17
04
推拿按摩手法演示与实践操作 指导
Chapter
2024/3/26
18
推拿按摩基本原理和功效介绍
推拿按摩基本原理
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 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 的。

中医治疗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肩痹冻结肩漏肩风

中医治疗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肩痹冻结肩漏肩风

中医治疗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肩痹冻结肩漏肩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的炎症性病症。

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的右肩,故又称“五十肩”,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本病属于中医学“肩痹”、“冻结肩”、“漏肩风”的范畴。

常规治疗1.理筋手法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

术者先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做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

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

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

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药物治疗内服药:⑴气血虚型:治宜调补气血、舒筋活络。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2克,桂枝12克,芍药12克,生姜3片,大枣7枚)加减。

(2)风寒湿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方用蠲痹汤(羌活6克,姜黄6克,当归12克,赤芍9克,黄芪12克,防风6克,生姜5 片,炙甘草3克)加减。

⑶瘀滞型:治宜化瘀通络、蠲痹止痛。

方用身痛逐瘀汤(秦艽9 克,羌活9克,川芎9克,桃仁6克,红花6克,没药9克,五灵脂9克,香附9克,牛膝9克,地龙9克,当归15克,甘草3克)加减。

外用药:急性期疼痛、触痛敏感,肩关节活动障碍者,可选用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热敷熏洗或寒痛乐热熨,外贴伤湿止痛膏等。

3.物理疗法可采用超短波、磁疗、蜡疗、光疗、热疗等,以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对老年患者,不可长期电疗,以防软组织弹性更加减低,反而有碍恢复。

4.针灸治疗⑴气血虚型:取肩髃、肩髅、手三里、足三里等穴,均用补法。

(2)风寒湿型;取肩髃、肩髅、巨骨、合谷、曲池等穴,均用泻法。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

中医在肩周炎的诊疗上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综合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方法,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肩周炎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案。

诊断与辨证肩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的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疼痛、肌肉萎缩等。

在中医诊断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特点、舌脉情况等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辨证包括寒湿痹阻、痰湿瘀阻、气滞血瘀等。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基本原则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具体原则如下:1.活血化瘀: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肩关节周围的淤血和瘀血状况,减轻疼痛和肿胀。

2.祛风除湿:排除体内的寒湿和痰湿,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中药包括防风、川芎、白芷等。

3.理气止痛:通过调理气机,舒缓肩关节周围的痉挛和紧张,缓解疼痛和肌肉疲劳。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香附、柴胡等。

中药内服方案中药内服是肩周炎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如下:1.活血化瘀方:桂枝舒筋散、通窍络疏散汤等。

–桂枝舒筋散:桂枝、红花、当归等。

–通窍络疏散汤:赤芍、桃仁、红花等。

2.祛风除湿方:温经汤、四逆散等。

–温经汤:羌活、细辛、防风等。

–四逆散:细辛、独活、桂枝等。

3.理气止痛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白术、法半夏等。

–逍遥散:柴胡、青皮、香附等。

针灸治疗方案针灸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常用的穴位和操作如下:1.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三横突下方斜下方,用针刺激可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上角与颈椎第七横突之间,用针刺激可舒肝理气、止痛消肿。

3.臂丛穴:位于前臂肱骨内侧上方,用针刺激可活血通络、舒筋止痛。

4.曲池穴:位于肱骨二头肌腱的前方突起处,用针刺激可舒肝理气、活血止痛。

推拿治疗方案推拿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常用的手法和操作如下:1.揉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捏揉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

舌苔白,脉浮或紧。

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

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2、寒湿凝滞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甘草6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

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

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

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白芍10g,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桑枝20g,鸡血藤15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

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

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

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12g;黄芪15g。

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二、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1、伸筋丹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

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

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

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另外,肩周炎重在自我锻炼,如果配合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黄芪桂枝五物汤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药效: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

通过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善肩关节周围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疼痛。

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调和阴阳,温养血脉;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

黄芪调治营卫气血不足;细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木;止痉散粉解痉挛而且通络。

上述诸药加减应用,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3、昆明山海棠片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4、风湿寒痛片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5、风痛安胶囊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6、痹苦乃停片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7、痹隆清安片药物组成:萆薢、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三、治疗肩周炎外用膏药(1)肩贴灵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

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

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

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4)五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

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黄色)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

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四、治疗肩周炎——药浴疗法(1)洗剂Ⅰ号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

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