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部位罪犯血管与心电图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总结
AMI可以并发各 种各样的心律失常,其 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 引起心脏猝死,故在治 疗AMI同时应积极处理 心律失常,从而为病人的
生命保驾护航!!!
谢谢聆听
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
的识别和处理
“警告性心律失常”
• 频发室早(每分钟超过5次) • 多形性室早 • RonT现象 • 成对或连发性室早
室性早搏处理
不需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纠正心肌缺血,电介质及代谢紊乱 对合并窦性心动过速时,可用 β受体阻滞
剂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
多达20%AMI患者中可见这类心律失常 再灌注成功后常短暂出现 此种心律失常不影响预后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处理
不常规治疗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提高窦性节律 阿托品 心房起搏 抗心律失常药物
室性心动过速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个或更多连续的室性早搏 心率>100次/分 持续时间<30秒
持续性室速
3个或更多连续的室性早搏 心率>100次/分
超过30秒或引起需处理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需要临时起搏器治疗的指征
症状型窦性心动过缓、II度II型AVB或III度AVB伴窄
QRS逸搏经阿托品治疗无效 III度AVB或III度AVB伴宽QRS波逸搏、心室停搏;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新发生的RBBB伴左前或左后
分支阻滞,RBBB伴I度AVB; 新发生的LBBB; 反复发生的窦性停搏(>3秒),对药物无反应者。
Ⅱ度Ⅱ型AVB时,多数心室率偏低,容易诱发低血压、休克 及左心衰竭,还可诱发心室停搏、心室颤动等,当心室率<50 次/分,症状明显时需要用临时起搏器治疗,心室率>50次/分, 症状不明显者,可以密切观察或给予提高心率的药物治疗。 AVB伴房性心律失常时,有时为了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可在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汇总.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由于各种原因
影响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因素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改变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 • 心肌损伤的程度(穿壁与非穿壁) • 缺血和梗死的部位 • 缺血的时期(超急期、急性期、演变期及恢 复期)。
二、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 解剖
• 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的分支,其中左冠状 动脉发自主动脉窦左后窦,右冠状动脉发 自主动脉窦前窦,是心脏的营养动脉。
•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应为Q 波形成的坏死型改变、ST 段抬高形成的损伤型改变和 T波倒置形成的缺血型改变 的联合心电图图形。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演变
• 1、缺血型 表现为T波倒置,系由于心 肌轻微受损影响了复极过程,供血恢复 后可以变为正常。 • 2、损伤型 表现为ST段上升或单向曲线, 系由于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了“舒张 期损伤电流” , “收缩期损伤电流”, 或“除极波受阻”。但它仍属细胞内超 微结构的改变,是可以恢复的。
六、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期
• 急性期 指ST段升高一直持续存在的时期, 处于演变阶段 • 亚急性期 指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的时期, 近期是指亚急性期,也就是恢复期。但是如 没有原来的心电图和病史,无ST段明显升高, 各阶段的判定则比较困难 • 远期陈旧性心肌梗塞其标准为发病至少2个月
七、非Q波型心肌梗死
病理性Q波
• 异常Q波或病理性Q波的确定为间期大 于或等于0.04s,Q波的幅度超过随后 R波的25%。 • 异常Q波的标准不能用于Ⅲ和aVR导联, 这些导联正常人亦会有深而宽的Q波。 aVL导联异常Q波需大于或等于0.04s, 或大于50%的R波幅度,并伴直立P波 才能认为异常。
四、 Q波性心肌梗死需要具备的条件
• 非Q波型心肌梗死无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 仅可见V4~V6、Ⅰ、 Ⅱ、aVL的ST段下移 0.1mV以上, aVR导联的ST段抬高,双支 对称倒置的T波.
急性心梗非典型心电图分析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瓣病变 心肌炎 扩张性心肌病 极少见于健康人
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闭塞
LBBB合并心梗
LBBB与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时相均为前40 ms,两 者同时存在时,心肌梗死图形约70%被掩盖。
研究表明,aVR导联ST段抬高的振幅≥V1导联对鉴别 左主干与左前降支病变的敏感性81%,特异性80%
还有研究显示,aVR导联抬高的幅度越大,左主干病 变可能性越大,患者的预后越差。
左主干
aVR和V1导联 ST 段明显上抬,Ⅰ、Ⅱ、 aVL、和V3~ V6 导联 ST 段下移 0.1~0.4 mV;床旁肌钙蛋白检测 略增高;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6+2”现象。
LBBB合并心梗
1996年,Sgarbossa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 阻滞患者进行研究,提出了3个独立的心电图诊断标 准:①ST段同向性(指与QRS主波方向一致)抬高≥1 mm(5分);②V1、V2或V3导联ST段下移≥1 mm(3分); ③ST段异向性(指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抬高>5 mm(2分 )。若患者评分≥3分,则心肌梗死诊断特异性很高; 而如果评分不到3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还有待进一 步检查明确。
LBBB合并心梗
Cabrera发现,LBBB合并心肌梗死时QRS波群有一个重 要特征——V3~V5导联S波有切迹,即Cabrera征,这 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
LBBB合并心梗
Chapman发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上I 、aVL、V5和V6导联R波的升或降支有切迹(锯齿状R 波),即Chapman征,提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非典型心电图表现
罪犯血管
梗塞部位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型,文氏现象)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度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成人>0.21s 老年>0.22s 儿童>0.18s
• P-R间期>正常高值(视心率而定) • 同一病人P-R间期有动态变化>0.04s
搏器; • 大多可以自行恢复, 植入永久起搏器应慎重。
传导阻滞
• 房室传导阻滞(AVB )的发生率约7%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约5.3% • 新出现AVB的患者相比原来即存在AVB的患者有更高的院内及远期的死亡率 • 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通常预示可能出现完全性的AVB或心力衰
竭
• 出现传导阻滞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时, 应静推0.5-1.0mg的阿托品, 每五 分钟可重复一次直至达到预期的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是心电综合向量在各导联投影的结果
心肌缺血的 心电图变化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
• 心肌缺血时将会影响心室肌复极的正常进行,从而出现ST-T的异常。 • 需要强调的是
• 心肌缺血有时不伴有心电图改变。心电图表现完全正常 • 而ST-T的异常改变并非心肌缺血所特有,可见于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可见于心肌梗死,可见于电
缺血心肌组织重新得到再灌注时局部心肌组织结 构、电生理功能和心肌完整性恢复不均
再灌注时大量氧自由基释放造成心肌 细胞损伤
MI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种类 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停博
发病率(%) 50%~95% 30%~70% 10%~40% 15%~35% 5%~15% 5%~15% 0%~5%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度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成人>0.21s 老年>0.22s 儿童>0.18s
• P-R间期>正常高值(视心率而定) • 同一病人P-R间期有动态变化>0.04s
搏器; • 大多可以自行恢复, 植入永久起搏器应慎重。
传导阻滞
• 房室传导阻滞(AVB )的发生率约7%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约5.3% • 新出现AVB的患者相比原来即存在AVB的患者有更高的院内及远期的死亡率 • 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通常预示可能出现完全性的AVB或心力衰
竭
• 出现传导阻滞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时, 应静推0.5-1.0mg的阿托品, 每五 分钟可重复一次直至达到预期的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是心电综合向量在各导联投影的结果
心肌缺血的 心电图变化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
• 心肌缺血时将会影响心室肌复极的正常进行,从而出现ST-T的异常。 • 需要强调的是
• 心肌缺血有时不伴有心电图改变。心电图表现完全正常 • 而ST-T的异常改变并非心肌缺血所特有,可见于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可见于心肌梗死,可见于电
缺血心肌组织重新得到再灌注时局部心肌组织结 构、电生理功能和心肌完整性恢复不均
再灌注时大量氧自由基释放造成心肌 细胞损伤
MI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种类 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停博
发病率(%) 50%~95% 30%~70% 10%~40% 15%~35% 5%~15% 5%~15% 0%~5%
急性心肌梗死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作为急诊科的诊断工具,心电图有 几项优势:容易操作,易于获取且费 用低。如诊断需要,心电图易于多次 重复进行
心电图 读心取电图
机
电 极电 线
心电图复合波
心电图读取的最小单位是心电 图 复合波
它代表了发生在心房和心室的一 个收缩和舒张周期的电活动
心电图波形可分为:
P波
QRS波群
ST段
T波
•29
坏死型改变(坏死型Q波)
•诊断标准:
1.Q波时间≥0.04S
2.Q波振幅≥1/4R波
3.呈QS型或Q波有切迹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
规律性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
分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 典型的演变过程。
• 1型:原发性冠脉事件引起
• 2型:需氧增多或供氧减少
• 3型:突发性MI致心源性猝死
• 4.4a型。伴发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梗死。
• 5.4b型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伴发于支架血栓形成的心 肌梗死。
• 6.5型伴发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心肌梗死。
AMI的分型
➢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常呈“完全性闭塞”, 多为红血栓(纤维蛋白+红细胞),须溶栓或急诊PCI治 疗尽快开通罪犯血管。此型若不及时处理多进展为Q波型 心肌梗死。
•凹面向上型 •弓背向上型 •斜升型
•墓碑型 •巨R型
•26
墓碑状ST段抬高
•墓碑形 ST 段抬高改变者,以前壁梗死或广泛前壁梗死多见 •经冠脉造影多为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或急性闭塞病变 •往往伴有多支冠脉病变
心电图 读心取电图
机
电 极电 线
心电图复合波
心电图读取的最小单位是心电 图 复合波
它代表了发生在心房和心室的一 个收缩和舒张周期的电活动
心电图波形可分为:
P波
QRS波群
ST段
T波
•29
坏死型改变(坏死型Q波)
•诊断标准:
1.Q波时间≥0.04S
2.Q波振幅≥1/4R波
3.呈QS型或Q波有切迹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
规律性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
分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 典型的演变过程。
• 1型:原发性冠脉事件引起
• 2型:需氧增多或供氧减少
• 3型:突发性MI致心源性猝死
• 4.4a型。伴发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梗死。
• 5.4b型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伴发于支架血栓形成的心 肌梗死。
• 6.5型伴发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心肌梗死。
AMI的分型
➢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常呈“完全性闭塞”, 多为红血栓(纤维蛋白+红细胞),须溶栓或急诊PCI治 疗尽快开通罪犯血管。此型若不及时处理多进展为Q波型 心肌梗死。
•凹面向上型 •弓背向上型 •斜升型
•墓碑型 •巨R型
•26
墓碑状ST段抬高
•墓碑形 ST 段抬高改变者,以前壁梗死或广泛前壁梗死多见 •经冠脉造影多为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或急性闭塞病变 •往往伴有多支冠脉病变
谁是罪犯血管

谁是罪犯血管
基本资料
男性,51岁
症状:“心前区压榨样疼痛7天”由外院转入 。
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
入院时ECG:窦性心律,下壁心肌梗死,左室肥 大并复极异常
UCG:左室增大(LVDd60mm),左室下壁、后壁 运动尚可,左室收缩功能减退 ,EF 46% 心肌坏死标志物:外院最高CKMB78u/L,本院入 院时复查CKMB12u/L,肌钙蛋白T809.6pg/ml。
急性心梗多支血管闭塞,罪犯血管的判断和处理
罪犯血管的判断: 1、心电图 2、心彩超
3、MR
4、CAG:闭塞近段造影剂滞留、血栓、闭塞远段侧枝循环 5、分别尝试送入GW
处理:我急性期处理罪犯血管,血栓负荷重先抽栓,尽量 避免预扩以减少慢血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
分别尝试送入GW :GW如何选择未成功才算 CTO?
侧造影,6F AL0 . 75 ,M3、SION导丝,1 . 5*15球 囊(8-10atm )预扩张后
GW通过
预扩张
预扩张后
吸栓导管吸栓,冠脉慢血流
RCA中段植入4.0*28mm支架1枚,4.25*15mm耐高压球囊后 扩
RCA中段植入支架
植入支架后
耐高压球囊后扩
RCA-PCI结 果
讨 论
入院时心电图
第二天胸痛时心电图
左冠脉术前
右冠脉术前
谁是罪犯血管
RCA? LAD?
LAD对侧造影
LAD-PCI: 经桡动脉,6F AL0 . 75 至RCA行对侧造影,经
股动脉,6F EBU 3. 5,经微导管SION导丝,1 . 25*6球囊 (8-10atm )、 2 . 0*20球囊(8-10atm )预扩张后
基本资料
男性,51岁
症状:“心前区压榨样疼痛7天”由外院转入 。
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
入院时ECG:窦性心律,下壁心肌梗死,左室肥 大并复极异常
UCG:左室增大(LVDd60mm),左室下壁、后壁 运动尚可,左室收缩功能减退 ,EF 46% 心肌坏死标志物:外院最高CKMB78u/L,本院入 院时复查CKMB12u/L,肌钙蛋白T809.6pg/ml。
急性心梗多支血管闭塞,罪犯血管的判断和处理
罪犯血管的判断: 1、心电图 2、心彩超
3、MR
4、CAG:闭塞近段造影剂滞留、血栓、闭塞远段侧枝循环 5、分别尝试送入GW
处理:我急性期处理罪犯血管,血栓负荷重先抽栓,尽量 避免预扩以减少慢血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
分别尝试送入GW :GW如何选择未成功才算 CTO?
侧造影,6F AL0 . 75 ,M3、SION导丝,1 . 5*15球 囊(8-10atm )预扩张后
GW通过
预扩张
预扩张后
吸栓导管吸栓,冠脉慢血流
RCA中段植入4.0*28mm支架1枚,4.25*15mm耐高压球囊后 扩
RCA中段植入支架
植入支架后
耐高压球囊后扩
RCA-PCI结 果
讨 论
入院时心电图
第二天胸痛时心电图
左冠脉术前
右冠脉术前
谁是罪犯血管
RCA? LAD?
LAD对侧造影
LAD-PCI: 经桡动脉,6F AL0 . 75 至RCA行对侧造影,经
股动脉,6F EBU 3. 5,经微导管SION导丝,1 . 25*6球囊 (8-10atm )、 2 . 0*20球囊(8-10atm )预扩张后
急性心梗的心电图定位

提纲
• 冠状动脉解剖及其供血范围 •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时的心电图特征 • 前壁心梗时前降支阻塞部位的四步判定法 • 下壁心梗的罪犯血管定位及其心电图特征 • 关于急性心梗罪犯血管定位的几个特殊问题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表现
• 常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 广泛的ST段水平压低,I、II、V4~V6导联最明显 • aVR导联抬高≥1mm,且抬高程度≥V1导联
前壁心梗时V1导联ST段抬高的机制?
• V1导联对应室间隔右侧区域,由前降支的第一间隔支供血,部分患 者还接受右冠状动脉圆锥支供血
• 前壁心梗伴V1导联ST段抬高≥2.5mm ,提示第一间隔支闭塞且室间 隔缺乏圆锥支保护
缺血向量 =梗死心肌
提纲
• 冠状动脉解剖及其供血范围 •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时的心电图特征 • 前壁心梗时前降支阻塞部位的四步判定法 • 下壁心梗的罪犯血管定位及其心电图特征 • 关于急性心梗罪犯血管定位的几个特殊问题
深入理解前降支(LAD)的解剖…
上
对角支
对
角
间隔支
间
支
隔
支
右
LAD 主干
左
LAD 主干
下
急性前壁心梗LAD闭塞部位定位的 “上下左右”四步法
第一步:缺血向量主要指向“上方”>>>近段闭塞
ST段抬高, aVL抬高幅度>aVR
下壁导联ST 段镜像压低
LAD近段急性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急性前壁心梗LAD闭塞部位定位的 “上下左右”四步法
供应左室后壁,有时 供应下壁和侧壁
右冠状动脉
供应左室下壁,右 室,偶尔还供应左 室后壁及侧壁
左前降支
供应左室前壁、侧壁、室间隔前2/3,通 常还会供应左室下壁心尖部
STEMI心电图的诊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3、下壁心梗
• 下壁心梗: II、 III、 aVF导联ST段抬高。
• RCA和LCX闭塞均可引起下壁心梗。
• 90%的房室结和希氏束及左束支由RCA供应。
闭塞易发生AVB、LBBB。
R
L
I
III F II
下壁心梗时如何估计IRA
• ST III>ST II • 伴右室心梗 • aVL ST段压低
巨R波型
巨R波综合征在动物试验中
较常见,临床不多见,但不 容忽视。巨R波ST抬高为一 过性,见于较大冠脉急性闭 塞(痉挛),引起大面积严 重急性缺血损伤并急性损伤 阻滞。
02 冠状动脉相关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
• 冠状动脉分左右两个大支: • 一、右冠(红色) • 二、左冠
开始为左主干(黄色),左主干分出前 降支(绿色)和回旋支(棕色)。
RCA中段闭塞
男性,42岁。 STIII>STII
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IRA): • 常规心电图定位以预测左前降支闭塞最为敏感,其次为右冠状动脉,而左回
旋支闭塞的判断最困难。
• 心电图表现取决于:①闭塞动脉大小、长度、方向及闭塞水平;②是否有侧支 循环、既往心肌梗死和心室传导障碍;③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
男性,66岁。ST II、III、 AVF压低,ST AVR不抬高, STV2-4抬高,T V2-4高尖。
LAD S1、D1以近闭塞 CRBBB、 I、AVL抬高
男性,75岁。STI、AVL、 V2-6抬高,ST II、III、 AVF压低,RBBB
左前降支闭塞(近段) S1以远闭塞 AVL抬高、AVR不抬
• 利用心电图来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危险分级、治疗和预后评估